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2/T 4169-2021 预制装配式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规程.pdfICS 91.080 CCS P25
DB32/T 4169202
预制装配式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污水管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B32/T4169202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材料 4. 1 混凝土、普通钢筋和钢材 4. 2 预应力筋和锚具 4. 3 耗能材料 4. 4 连接材料 结构设计 5. 1 一般规定 5. 2 结构分析 5. 3 梁、柱构件设计 5. 4 梁柱节点设计 5. 5 楼盖设计 构造措施 6. 1 般规定 6. 2 梁柱节点构造规定 6.3预制柱连接构造规定 6.4楼盖连接构造规定 预制构件制作 7. 1 一般规定 7. 2 构件的生产 7.3构件的堆放, 7. 4 构件的运输 结构施工 8. 1 一般规定 8. 2 施工安装 验收与维护 9. 1 一般规定 9.2质量验收 9.3维护要求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材料 4. 1 混凝土、普通钢筋和钢材 4. 2 预应力筋和锚具 4.3 耗能材料 4.4 连接材料 结构设计 5. 1 一般规定 5. 2 结构分析 5.3 梁、柱构件设计 5. 4 梁柱节点设计 5.5 楼盖设计 构造措施 6. 1 般规定 6.2 梁柱节点构造规定 6.3 预制柱连接构造规定 6.4楼盖连接构造规定 预制构件制作 7. 1 一般规定 7. 2 构件的生产 7.3构件的堆放, 7. 4 构件的运输 结构施工 8.1 一般规定 8.2 施工安装 验收与维护 9. 1 一般规定 9.2质量验收 9.3维护要求
DB32/T4169202
本规程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规程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 本规程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东南大学、河海大学、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大学、金陵科技学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郭彤、宋良龙、周臻、王春林、季新强、邱灿星、殷宝才、池沛、宋永生。
DB32/T4169202
式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
为规范江苏省预制装配式自复位混凝主框架结构的设计、制作、施工、验收与维护,减轻地震后的 结构破坏和经济损失,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预制装配式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制作、施工、验收与维护
JGJ114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224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 JGJ355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 TG/T209建筑消能阻尼器 JG/T398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JG/T408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JGJ/T221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T/CECS860低屈服点钢应用技术规程 DGJ32/J184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DB32/T4169202
4.1混凝土、普通钢筋和钢材
DB32/T4169202
1.1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预制梁、柱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板及其他构 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4.1.2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用普通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依据设计假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钢筋。 b 箍筋宜采用HRB400、HRBF400、HPB300、HRB500、HRBF500钢筋。 C 预制梁、柱内部的钢筋网片不宜低于HPB300钢筋。 4.1.3 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用钢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焊接起承重作用的钢板,宜米用Q235、Q355、Q390、Q420和Q460钢。 b 处于外露环境,且对耐腐蚀有特殊要求或处于侵蚀性介质环境中的钢板,宜采用Q355NH和 Q415NH牌号的耐候结构钢,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耐候结构钢》GB/T4171的规定
4.3.1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用摩擦耗能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a)摩擦耗能材料可选择钢材、黄铜、铝等金属材料及非石棉纤维等非金属材料等。 b 摩擦材料应具有稳定的摩擦系数,并应满足摩擦型耗能装置预压力作用下的强度要求。钢材 摩擦面的摩擦系数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第11.4.2条确定;其它 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可根据摩擦材料和对偶材料的组合试验数据得到。 C 黄铜的牌号宜采用H59及以上,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板材》GB/T2040 的要求。 d 铝的牌号宜采用1050及以上,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 材》GB/T3880的要求。 e 非石棉纤维宜采用无石棉有机物型材料,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用制动器衬片》 GB5763的要求。 4.3.2 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用屈服耗能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屈服耗能材料宜采用LY100钢、LY160钢、LY225钢,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低 屈服强度钢板》GB/T28905的规定;其强度和物理性能指标可根据现行协会标准《低屈服点 钢应用技术规程》T/CECS860采用。 b) 屈服耗能材料应提供产品质量保证书并做材料复检,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消能阻尼器》 JG/T209的要求
4.1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 4.2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灌浆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 规定。
DB32/T41692021
4.4.3受力预理件的锚板及锚筋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 定。 4.4.4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等紧固件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I18等的规定。
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向上均匀变化、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 发生突变。
.1.1自复 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向上均匀变化、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 发生突变。 5.1.2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作用和作用组合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等相关规定。 5.1.3按本规程进行抗震设计的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房屋最大高度不应超过表1所规定的限值。
表1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
5.1.4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 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a) 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2确定; b) 甲、乙、丁类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确定 抗震设防标准,并按表2确定抗震等级;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建筑场地为I类时,对甲、乙类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 施;对丙类建筑,除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 取抗震构造措施。
表2自复位混凝士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
5.1.5按本规程进行抗震设计的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除有特殊要求外,其基本的设防目标是:当 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 时,主体结构损坏很小,无需修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主体结构可 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损坏,经修复后可继续使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灌浆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的规定。 5.1.6受力预埋件的锚板及锚筋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 定
DB32/T4169202
5.1.7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等紧固件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I18等的规定。
5.2.1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应按下
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式中: %0一结构重要性系数; S一一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对持久、短暂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基本组合计算;对地震设计状 况应按作用的地震组合计算: R一一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YRE一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5.2.2对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可建立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 结构相同的分析模型,采用线性静力方法或线性动力方法进行计算。 5.2.3对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可采用静力弹 塑性分析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计算模型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并符合下列规定: a)框架梁可采用纤维截面模型,框架柱可采用纤维截面模型或塑性铰模型;采用纤维截面模型 时,材料本构关系模型的基本参数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有关规定:采用塑性铰模型时应根据试验确定塑性铰参数; b 梁柱接触面的张开/闭合可采用抗压不抗拉的接触单元模拟,接触单元的刚度可根据试验研究 确定; c 预应力筋计算模型可采用索单元,或转化为具有同等效果的等效荷载作用; d)节点耗能装置的恢复力模型应符合其力学特性,模型参数宜经试验验证;摩擦型耗能装置可 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屈服型耗能装置可采用双线性模型或Wen模型; e)墙、板构件可简化为二维单元,宜采用膜单元、板单元或壳单元。 5.2.4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阻尼比可采用0.03。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确定,并根据阻尼比进行调整。 5.2.5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 验算,楼层内最大层间位移角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当需要采 用残余变形确定结构的震后性能时,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残余层间位 移角应分别不超过2%和5%。
5.3.1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内 两个阶段分别计算,并应取其最不利工况。 5.3.2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构件的承载力应按照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中梁、柱在永久 荷载、可变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下最不利的组合内力进行截面计算。并分别考虑施工阶段和使用阶 段两种情况,取较大值进行配筋。
3.4预制梁的承载力计算和构造要求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
DB32/T4169202
规定。 a 对于梁横截面变化的每个位置,应验算抗剪能力。 b)缺口梁的设计应符合《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JGJ224的有关规定。 5.3.5预制柱的承载力计算和构造要求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现行 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的有关规定。 5.3.6预制梁、柱在使用阶段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用作框架梁的预制梁的计算跨度应取柱中心到中心的距离。 用作框架柱的预制柱的计算长度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确定。 5.3.7自 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梁的裂缝宽度验算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5.3.8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梁的挠度验算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有关规定
Mpr—预应力筋提供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MED 一节点耗能装置提供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a)当采用摩擦I型节点耗能装置时(图1)
MpT=To=ApTOpTi MeD = Frd = 2uNd
Mep = Frd = 2μuNed "
预应力筋的初始总拉力; hb 预制梁的截面高度; ApT 通过梁柱接触面的预应力筋总面积; OPTi 预应力筋扣除预应力损失的初始有效应力,按设计确定且不应小于0.5fpy,fpy为预应力筋的 强度设计值,预应力损失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 第5.1节进行计算; 摩擦耗能装置中摩擦力的合力: 摩擦耗能装置中摩擦面的摩擦系数,可根据摩擦材料和对偶材料的组合试验数据得到; 摩擦耗能装置中摩擦面上的正压力; d 摩擦耗能装置中摩擦力的合力至节点相对转动点的距离,
DB32/T4169202
1一梁;2一柱;3一预应力筋;4一摩擦槽钢;5一梁端钢套;6一高强度螺栓;7一柱端钢板;8一预应力孔道; 9一螺栓孔道;10一摩擦片;11一连接板
b)当采用摩擦I型节点耗能装置时(图2),预应力筋提供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公式(4)计算, 而节点耗能装置提供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d——上摩擦耗能装置中摩擦力的合力至节点相对转动点的距离 d——下摩擦耗能装置中摩擦力的合力至节点相对转动点的距离
MeD = Frdi + Frd2 = 2μNr(di + d2)
DB32/T4169202
)节点受弯承载力计算简图
)节点受弯承载力计算简图
hb——耗能杆所用金属材料的强度设计值 Abar—单侧耗能杆的截面总面积;
DB32/T41692021
某防洪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B32/T4169202
MeD = fybAbar(hb + hbar) + fybAbarhbar
Abar——单侧耗能杆的截面总面积;
a 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可依靠预应力在梁柱接触面产生的压力摩擦作用来承担梁端剪力。受 剪承载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持久、短暂设计状况
Vss = μsApT OpTi Vsd = μs (ApT OpTi + ApT EpTEpT)
A.T O. A.T E.TE....
s 梁柱接触面的摩擦系数,可取0.6; EPT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PT 梁柱接触面张开引起的预应力筋的附加应变,按本标准第5.4.5条计算,计算时取梁柱接触 面的转动角度0gap为0.03rad。 b 对于跨度不小于18m的大跨度结构,可在柱上额外设置牛腿,牛腿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3 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应具有震后复位能力,预应力筋提供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和节点耗能装置提供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ED应满足下列要求:
5.4.3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应具有震后复位能力3#楼增设外廊施工方案,预应力筋提供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Mpr和节点耗能装置提供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sp应满足下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