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PSTC64-2021 装配式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范及条文说明.pdf

T/CSPSTC64-2021 装配式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范及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3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4801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SPSTC64-2021 装配式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范及条文说明.pdf

ICS 91.040.01 P 11

T/CSPSTC642021

装配式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范

for the construction survey of prefa

某工程冬季施工方案(混凝土、回填土、砌筑、装修)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 发布

T/CSPSTC64—2021目次前言引言IV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施工测量技术准备4.1一般规定4.2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和施工图校核4.3测量数据准备和定位依据点校测5平面控制测量5.1一般规定5.2场区平面控制测量5.3建筑物平面控制测量5.4加工场地控制测量5.5内业计算6高程控制测量6.1·般规定6.2场区高程控制6.3建筑物高程控制6.4内业计算构件加工测量7.1一般规定7.2模具测量7.3预留、预埋测量7.4成品检测7.5预拼装测量8施工安装测量8.1般规定8.2预制构件安装118.3内装部品安装测量148.4设备与管线安装测量·159变形测量159.1一般规定159.2变形测量基准网的建立159.3垂直位移观测

9.5 主体倾斜、裂缝测量、应力监测, 9.6 变形测量资料整理 竣工测量 10.1 一般规定 10.2 数据采集 10.3 工测量成果 参考文献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测绘学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测绘学会、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青岛博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中冶地集团西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市市政 工程总公司、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北京中建华海测绘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 院、中铁二局集团建筑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 程局有限公司、南京 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甘肃省集成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北省神龙地质工程勘察院、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 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测绘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北京建 筑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华江祥瑞现代建筑发展有限公司、黑龙江中晟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长沙 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建投普南建筑产业有限 公司、山西潇河建筑产业有限公司、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山东正元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山东泰 安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光电测距 仪检测中心、标准联合咨询中心股份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伯钢、张胜良、主宵鹏、焦俊娟、于芳、杨海兵、*北超、主明远、将冀、陆静文 岳国辉、黄曙亮、**远、代保民、刘政、单兰亮、张*全、王永刚、侯海、董*海、孟祥武、焦道伟、储征伟、 林鸿、王健勇、刘新乐、王旭、曹兹滨、卢杰、贾光辉、史美纯、史静、申传明、钟易、孙九春、朱丹、邓亚军 孙旭军、刘东超、杨光、杨彦岭、陈硕晖、高建明、黄启彬、王文江、郑霞、吴纪东、张开坤、林璇、过晓明、 潘正良、苏中帅、王宁、张胜、管仁杰、张顺东、肖永力、张伟、张根旺、祝玉君、郎晴、贾武、杜嘉林、光军伟、 王小刚、郝海峰、薛武强、吴勇政、封剑森、郑礼刚、黄盛男、郭毅敏、景朋涛、普浩、谢雨芳、元玉政、王*兴 吴康翔、张明平、陈宜虎、*松勤、时健康、张东宁、陈卫东、裘*坚、赵小辉、张争国、戚万权、郝宇花、 卢成绪。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天变革, 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 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 解过剩产能。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十三五”期间颁布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标 准》《装配式钢结构技术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和《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等多项国家标准。完 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的同时也提高了建筑标准化水平。但在施工测量专业没有统一的 执行标准,施工、监理、测量单位没有作业依据。 标准的主参编单位总结近年来承接的天津工业化厂房、方科中央城、中建十里湖光、中交西山燕庐 远洋瀛海、深圳技术大学等装配式建筑的建筑施工测量经验,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并结合新技术、新设备 应用实践经验,编制了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的测量技术工作,本标准主要包括以 下内容:(1)施工准备阶段:严格审核设计图纸与建设单位移交的测量点位、数据等测量依据,根据设计 与施工要求编制施工测量方案。(2控制测量:根据批准后的施工测量方案,测设场区平面控制网与高 程控制网。(3)各施工阶段测量控制:对不同施工阶段的建筑物进行定位放线、轴线投测、构件的垂直 度、标高与平整度控制等,作为施工阶段按图施工的依据。(4)变形测量:结构施工期间进行变形监测 5)峻工测量:检测工程各主要部 尺寸,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

c)施工设计图纸与有关变更文件; d)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e)施工场区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测绘成果

4.2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和施工图校核

4.2.1施工测量方案是指导施工测量的技术依据,方案编制宜包括以下内容:

a) 工程概况; b) 施工测量技术依据、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 起始依据点的校测; d) 控制测量; e 构件加工测量; f) 施工安装测量; g) 变形测量; h) 竣工测量; i) 安全质量保证体系与具体措施; 成果资料整理与提交。 4.2.2 施工图校核是指对施工图纸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行全面的校核,内容应包括坐标与高程系统, 建筑轴线关系、几何尺寸、各部位高程等,并应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工程设计变更文件,以确保测量放样 数据准确可靠。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需要校核以下内容: a) 总平面图校核; b) 建筑施工图校核; 结构施工图校核; 设备施工图校核,

4.3测量数据准备和定位依据点校测

4.3.1施工测量数据准备应包括以下内容

4.3.1施工测量数据准备应包括以下内容: a)依据施工图计算施工放样数据; b)依据放样数据绘制施工放样简图。 4.3.2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点是建筑物定位的依据,应做好成果资料与现场点位或桩位的交接工作, 并做好点位或桩位的保护工作。 4.3.3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点使用前,应进行内业校算与外业校测,定位依据桩点数量不应少于 三个。校测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点应采用三级以上导线测量或三级以上卫星定位静态测量等方 法,校测平面控制点和红线桩的允许误差:角度误差为土30",边长相对误差为1/4000,点位误差为 5omm。 4.3.4水准点是确定建筑物高程的基本依据,水准点数量不应少于两个,使用前应按四等及以上等级 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校测。 4.3.5平面定位依据点和水准点校核合格后,采用不低于场区的控制测量等级对平面定位依据点和水 准依据点进行测量,平面采用一点一方向,高程采用一点高程作为起算依据,确保定位依据点的精度满 足场区控制网起算精度要求,

5.1.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

T/CSPSTC 64=2021

5.1.2平面控制测量应包括场区平面控制测量、建筑物平面控制测量和加工场地控制测量。 5.1.3平面控制网点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和施工总布置图布设,并应满足装配式建筑施工测设的需 要。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土质坚硬、便于施测又能长期保留的地方,并埋设标石,必要时还应建立强制 对中装置。

5.2场区平面控制测量

表1场区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2场区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5.2.4地势起伏较大、建(构)筑物为非矩形布置的场地,宜布设GNSS网。GNSS测量的技术指标应

5.2.4地势起伏较大、建(构)筑物为非矩形布置的场地,宜布设GNSS网。GNSS测量的技术指标应 符合表3的要求,作业方法和数据处理应符合CJJ/T73的规定

表3场区GNSS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5对场地大于1km²或重要建筑区,应按一级网的技术要求布设场区平面控制网;对场地小 Km或一般建筑区,可按二级网的技术要求布设场区平面控制网

5.3建筑物平面控制测量

.1建筑物平面控制应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布设,布设成矩形控制网或十字轴线。 .2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结构、高度等分为一级、二级控制网,其主要技 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

T/CSPSTC 64=2021

表4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

5.4加工场地控制测量

5.4.1在场区控制网的基础上,根据现 出加工场地的位直,市设加工场地建项 方格网、导线网,相关技术指标符合5.2.2、5.2.3的规定 5.4.2根据构件尺寸放样出场区模具的控制线,并校核相互位置关系

5.5.1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资料,须经两人独立检核、确认合格有效后方可使用 5.5.2数据计算校核指标应符合GB50026的规定。 5.5.3内业计算数字的取位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内业计算数字的取位

5.5.4内业计算完成后,应汇总下列资料!

a)平面控制网图; b) 各项外业观测资料; c)全部内业计算资料及成果表; d)技术说明

6.1.1高程控制测量应包括场区高程控制网和建筑物高程控制网。 6.1.2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测量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建立。水准测量的等级可根据场 区的实际需要依次分为二、三、四等,四等高程控制测网也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建立。 6.1.3高程控制网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施测、使用并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距基坑边缘不应小于基 坑深度的两倍,控制点数量不少于3个。

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路线或结点 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规定

场区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路线

T/CSPSTC 64=2021

表6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3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行

表7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6.2.4大中型施工项目的场区高程测量精度,不应低于 等水准。其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6的 规定。 6.2.5场区水准点,可单独布设在场区相对稳 ,也可设置在平面控制点的标石上。水准点的 间距宜小于1km,距离建(构)筑物不宜/

.1建筑物高程控制,应采用水准测量。附合路线闭合差,不应低于四等水准要求。 .2建筑物高程控制点布设宜在每一幢建(构)筑物附近设置不少于2个。 .3水准点可设置在平面控制网的标桩或外围的固定地物上,也可单独埋设。当场区高程控制点 施工建筑物小于200m时,可直接利用

.1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资料,须经两人独立检核、确认合格有效后方可使用 .2内业计算数字的取位应符合表8的规定

T/CSPSTC 64=2021

表8内业计算数字的取位

6.4.3内业计算完成后应汇总下列资料

6.4.3内业计算完成后,应汇总下列资料 a)高程控制网示意图; b) 各项外业观测资料;

7.1.1构件加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模具测量、预留预埋测量、成品检测、预拼装测量等。 7.1.2预制构件加工前,应校核构件设计图纸。测量放样前,依据图纸计算测量放样数据,绘制放样简 图,测量放样数据和简图均应进行对算、互检。 7.1.3根据构件加工制作需要配备满足测量精度的设备,测量仪器、量具应按规定进行检定,经检定合 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7.2.1依据构件几何尺寸和模具组装需要放样出中线、控制边线。 7.2.2异型构件测量放样采用坐标法放样。 7.2.3模具组装前,模板平整度、板面弯曲、几何尺寸应满足相关设计要求。 7.2.4模具组装完成后应进行模具整体几何尺寸等测量,测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7.2.5预制构件模具尺寸偏差应符合表9的要求。设计有特殊要求的,尚应符合设计要求

表9预制构件模具尺寸的允许偏差

T/CSPSTC 64=2021

7.3.1依据预留、预理与构件儿何尺

.3.1依据预留、预理与构件 出中线、控制边线。 7.3.2预留、预埋安装允许偏差应符 设计有特殊要求的,尚应符合设计要求

T/CSPSTC 64=2021

7.3.3预制构件中预埋门窗框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的要求。 设计有特殊要求的,尚应符合设计要求。

表11门窗框安装允许偏差

表12预制构件尺寸的允许偏差

T/CSPSTC64—20218.1.3当施工测量采用内控法进行轴线竖向投测时,应在基准层底板上预埋钢板,划十字线钻孔,作为向上传递轴线基准点,并宜在各层楼板对应位置预留200mmX200mm孔洞。8.1.4轴线竖向投测允许误差应符合表13的规定,表13轴线竖向投测允许误差项目允许误差/mm每层3H≤30530

T/CSPSTC 64=2021

8.1.7预制构件安装完成后,应按本规范的要求逐项检查安装偏差并形成检查记录。

8.2.1安装施工前应在预制构件和已完成的结构上测量放线设置安装定位标*。 8.2.2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就位后,应根据水准点和轴线校正位置,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尺寸偏差应 符合表16的规定

表16安装尺寸最大允

GBT 38705-2020 城镇供热设施运行安全信息分类与基本要求.pdf8.2.3装配式结构中后浇混凝土连接钢筋预埋件安装位置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7的规定

表17连接钢筋预埋件安装位置允许偏差

注: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两侧并取其中较大值

8.2.4装配式结构安装完毕后,预制构件安装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8的规定。

DB11/T 1659-2019标准下载T/CSPSTC 64=2021

表18预制构件安装尺寸的充许偏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