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997-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997-2022 高韧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载设计值计算,当e<0.05h时,取e=0.05h; ea一一加固后的构件在轴向力作用下的附加偏心距 (mm); β一一加固后的构件高厚比; h一加固后的截面高度(mm); ho一一加固后的截面有效高度(mm),取ho=h一a; α、α'一一离轴向力 N 作用点较远和较近一侧钢筋的合力点 至截面外侧边缘的距离(mm); 一钅 钢筋的应力(N/mm),正值为拉应力,负值为 压应力; A,一一距轴向力N较远一侧钢筋的截面面积(mm) A 距轴向力N较近一侧钢筋的截面面积(mm)
5.3.1高韧性混凝土或配筋高韧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墙体的 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式中:V一一墙体剪力设计值(N); Vm——原墙体受剪承载力(N)护岸段以及钢砼防洪墙段设置护坡生态砼生态护坡工程施工方案.doc,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 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有关规定计算; Va—采用高韧性混凝土加固后提高的受剪承载力(N)。
5.3.2采用高韧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构件提高的受剪承载力 Vd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V = 0. 7αdv fdtbh
式中: fa一7 高韧性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N/mm),按 本规程第5.1.1条的规定取值;当有可靠试验资 料时,取值可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d一 墙体抗剪加固时高韧性混凝土强度利用系数,取 αdv=0.66; b一高韧性混凝土面层厚度(双面加固时,取其厚度 之和) (mm); 采用面层加固的墙体水平方向长度(mm)。
配筋高韧性混凝土面层加固
5.3.3采用配筋高韧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构件提高的受剪承 载力V。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载力V.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Va=0.7advfabh+Vs V, = 0. 8αsfyt Athh
中:αdv一 墙体抗剪加固时高韧性混凝土强度利用系数,取 αdv = 0. 66; V.一 一墙体采用配筋面层加固后,水平方向钢筋承担的 剪力(N); α一 钢筋强度利用系数,可取αs=0.90; fyh一一水平方向钢筋的强度设计值(N/mm²); Ash一一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水平方向钢筋全部截面面积 (mm²); s一一水平方向钢筋的间距(mm); h一一采用配筋面层加固的墙体水平方向长度(mm)。
4.1采用高韧性混凝土加固的砖砌体墙,其截面抗震受剪承 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VE 式中:Ve一一考虑地震组合的墙体剪力设计值(N); VME一一原墙体抗霆受剪承载力(N),按现行国家标准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有关规定计算: V一一采用高韧性混凝土加固后提高的抗震受剪承载力 (N); YRE一—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 YRE =0.90。 ,4.2采用高韧性混凝土加固后的砖砌体结构楼层和墙段应按 下式计算其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β, = ndiynβo 5.4.3采用高韧性混凝土加固后,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只选择从属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 小的墙段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其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可按下 列公式验算: 1不计人构造影响时: Ve < ndiynVro 式中: Ve 地震组合下墙体的剪力设计值(N): p 墙段的加固增强系数; VRo 墙段原有的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N),可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对砖码 体墙的有关规定计算;但其中的材料性能设计指 标、承载力抗展调整系数,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的有关规定 采用。 韧性混凝土加固后,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可 算 5.4.4采用高韧性混凝土加固后,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可 按下列公式计算: 5.4.4采用高韧性混凝土加固后,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可 式中:—高韧性混凝土加固后第i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 系数; 网一 第i楼层第墙段高韧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的增强 系数; % 基准增强系数,指240mm厚墙体加固后的承载力 增强系数; A.o一一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原有抗震墙在1/2层高处净截 面的面积(mm²); A,o一一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面层加固的抗震墙i墙段在1/ 2层高处净截面的面积(mm); n一一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上的面层加固抗震墙的道数; two一一原墙体厚度(mm)。 5.4.5采用高韧性混凝土加固后,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的基准 增强系数按下式计算: VdE =1 + VMS 中: VMPo 240mm厚原墙体的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N) 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的有关规定计算; 时,仍取5.00。 注:原墙体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平均竖向压应力6o>0.8f时, p应乘以0.8进行折减,为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5.4.6高韧性混凝土加固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验算时,有关 构件支承长度的影响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 准》GB50023的规定作相应调整,有关墙体局部尺寸的影响系 数应取1. 00。 5.4.7采用高韧性混凝土加固后,墙体的侧向刚度计算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墙体高宽比小于1时,可只计算剪切变形: 2墙体高宽比不大于4且不小于1时,应同时计算弯曲和 剪切变形: (+) EmAm +EaAd E= A. +A. 6.1.1加固砖砌体结构的高韧性混凝土面层厚度,双面加固时 单侧厚度不应小于10mm,单面加固时不应小于15mm。 6.1.2当加固砖体结构的单面高韧性混凝土面层厚度大于 30mm时,应在面层中配置钢筋,形成配筋高韧性混凝土面层: 且配筋高韧性混凝土面层宜双面设置。 6.1.3加固用的钢筋,宜选用HPB300级或HRB400级钢筋。 用于植筋或锚固的钢筋,应米用热轧带肋钢筋。 62高韧性湿紧土面层加固 2.1当原筑砂浆强度低于1.OMPa时,高韧性混凝土面层 墙体之间应采用局部嵌缝处理(图6.2.1),嵌缝深度为 Dmm~15mm。局部嵌缝采用梅花状布置,每个嵌缝部位宜易 图6.2.1高韧性混凝土面层嵌缝示 1一高韧性混凝土嵌缝,2一高韧性混凝土,一高韧性混凝土面层厚度 凿不少于4条水平灰缝和3条竖向灰缝,嵌缝部位的净间! 大于600mm 大于600mm。 6.2.2采用高韧性混凝土面层加固时,面层端部应采用嵌缝、 开槽或L形倒角等锚固加强措施(图6.2.2)。 (a)面层端部L形倒角 (b)面层端部开植嵌入墙内 图6.2.2防止面层剥离措施示意 1一高韧性混凝土 6.2.3高韧性混凝土加固遇门窗洞口时,单面加固宜将面层延 伸至洞口侧边锚固,双面加固宜将两侧的面层在洞口处闭合 (图 6. 2. 3), 图6.2.3加固门窗洞口做法 1一高韧性混凝土 6.2.4砖砌体构件受压加固时,高韧性混凝土面层宜双面布置, 当采用高韧性混凝土单面加固时,应采取适当加强措施。 6.2.5采用高韧性混凝土面层对砖砌体构件受压加固,当面层 厚度大于20mm时,应在面层中设置拉结筋(图6.2.5),拉结 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且宜为梅花状布置。双面加固时, 结筋应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的S形钢筋,S形钢筋的穿墙孔 洞可采用灌浆料填实;单面加固时,拉结筋应采用直径不小于 6mm的L形钢筋,锚入深度不小于120mm,孔洞应采用结构胶 真实,结构胶的性能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加固诊 十规范》GB50702的有关规定。 1一S形钢筋;2一L形钢筋;3一高韧性混凝土 6.2.6高韧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独立砖柱及高宽比大于4的砖墙 时,应采用四面围套加固,加固面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 6.2.7砖砌体构件受压加固时,底层墙体的高韧性混凝土面层 应向下延伸至基础项面;砖砌体构件受剪或抗震加固时,底层墙 体的高韧性混凝土面层可不设基础,但在室外宜加厚并伸入地面 以下不小于200mm或伸至地圈梁顶面。 6.3.1配筋高韧性混凝土面层中的钢筋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钢筋及水平钢筋的直径宜采用6mm~10mm,间距 不宜大于300mm,且水平钢筋宜设置在竖向钢筋内侧;钢筋网 片与墙体之间的拉结可采用S形拉结筋,间距不宜大于900mm, S形拉结筋应在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交接处拉结; 2竖向钢筋及水平钢筋的直径和间距应计算确定;加固面 层内,竖向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竖向受拉钢筋的 配筋率不应小于0.15%: 3受力钢筋的高韧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受力钢筋与砌体 表面净距不应小于5mm。 6.3.2配筋高韧性混凝土面层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上、下端均应 有可靠的锚固;其上端应锚固在楼层构件、圈梁或配筋的混凝土 垫块中,其伸入地下一端对于受压加固应锚固在基础内、对于抗 剪或抗震加固应伸入地面以下不小于500mm,锚固可采用植筋 方式,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 术规程》JG145的有关规定确定。 6.3.3采用配筋高韧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砖砌体结构时,竖向钢 筋宜采用等强集中配置穿板连接筋的方式穿过楼板(图6.3.3), 穿板莲接筋宜采用HRB400级钢筋,直径宜天于上下层配筋高 韧性混凝土面层中竖向钢筋的直径,穿板连接筋的间距宜为 600mm,对于预制楼板,宜从板缝之间穿过。穿板连接筋与上, 下层配筋面层中竖向钢筋的搭接长度1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且不小于400mm。 图6.3.3楼板处集中配置穿板连接筋做法 1一穿板连接筋,2一穿墙拉结筋 6.3.4独立砖柱及高宽比大于4的砖墙采用配筋高帮 独立砖柱及高宽比大于4的砖墙采用配筋高韧性混凝土 面层围套加固时(图6.3.4),加固面层厚度不宜小于35mm, 应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要求。加固砖墙的竖向钢筋和水平闭合 钢筋间距均不应大于300mm,竖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水 平闭合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加固独立砖柱的竖向钢筋直径 不应小于10mm,闭合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6mm,箍筋间距不 应大于150mm,砖柱上、下两端各500mm范围内箍筋应加密, 其间距应取100mm。 箍筋宜采用HPB300级钢筋;组合圈梁的纵筋和箍筋直径分 不应小于10mm和6mm,组合构造柱的纵筋和箍筋直径分别l 应小于12mm和8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 ·I 高韧性馄凝士加固砖码体结构的施工直按下列工 清理原构件表面装饰层: 砌体表面嵌缝部位灰缝剔凿; 3 安装钢筋网、拉结筋; 4 清理浮灰; 制作灰饼; 浇水润湿构件表面; 7 压抹高韧性混凝土; 8养护。 注:“安装钢筋网、拉结筋”的工序只在设计方案中有钢筋网和拉结筋 时进行。 7.1.2高韧性混凝土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耳不应进 行冬期室外施工,冬期室内施工应采取专门的施工措施。 7.1.2高韧性混凝土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且不应进 7.2.1高韧性混凝土材料进场时应检查产品使用说明书、出) 检验报告或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全项检验报告或型式检验报告 等质量证明文件。全项检验报告应包含本规程第4.4.1条和第 4.5.1条规定的所有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检验项目,且检验结果 应满足本规程表4.4.1和表4.5.1的要求。 7.2.2高韧性混凝土材料进场后应见证取样复验其等效驾曲韧 性、等效弯曲强度、抗折强度和立方体抗压强度,检验合格后方 可用于施工,进场复验的检验和评定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 7.2.3高韧性混凝王材料进场复验应按检验批进行,向一厂家、 同一生产批次、同一进场时间每100t成品十混料和纤维为一个 检验批,不足100t也按一个检验批计,每一批次、每一个检验 项目应抽样留置不少于1组试件,每组3个试件。 7.3.1加固施工使用的机具应满足施工需要,且性能应稳定 可靠。 7.3.2加固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作业人员应正确 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7.3.3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应仔细阅读设计文件和相关产品使用 说明书;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质量技术交 底,并应经培训掌握施工操作要领。 7.3.4受压加固时应卸除结构构件上的活荷载,必要时应设置 临时卸荷支撑。 7.3.5施工操作脚手架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搭设完成并经验 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7.3.6施工样板宜在施工现场加固构件旁采用相同材料和施工 工艺进行制作, 7.4.1原砌体构件表面碱蚀严重时,应先清除松散部分并用高 韧性混凝土修补,已松动的勾缝砂浆应剔除。在清理、修整原结 构、构件过程中发现的裂缝和损伤,应逐个予以修补,当修补有 困难时,应进行局部拆砌。修补或拆砌完成后,应用清洁的压力 水冲刷干净。 7 .4.2高韧性混凝土施工前,应提前对构件表面浇水润, 特构件表面湿润无明水后进行施工。 7.4.3高韧性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搅拌机转速不 宜小于45r/min,并宜按以下投料顺序进行搅拌:先加入水,在 搅拌过程中加人干混料,待拌合物搅拌均匀后加人纤维,继续搅 拌不宜少于5min,待纤维分散均匀后停止搅拌 拌不宜少于5min,待纤维分散均匀后停止搅拌。 7.4.4高韧性混凝土单次压抹厚度不宜超过15mm,当面层 度大于15mm时宜分层压抹,前后两层压抹时间间隔不应 过4h, 后及时进行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日平均气温低于 10℃时,养护时间不宜少于 14d. 8.0.1高韧性混凝土加固砖砌体结构工程的质量验收,应按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抽 样原则按批次进行检验。 8.0.2检验批合格质量标准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 2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 其抽检的合格点率不应低于本规程的有关规定,且不应低于 85%,一般项目的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3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及质量证明 文件。 8.0.3高韧性混凝土加固砖砌体结构工程的质量检验,应以被 加固的50个自然间为一个检验批,大面积房间和走廊按30m为 一间,不足50间时按一个检验批计。 8.0.4高韧性混凝土加固砖砌体结构工程的质量验收,可按本 规程附录C的格式记录。 8.0.5高韧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满足本规程表4.4.1的要求, 司时应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高韧性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件。 应在业主或监理单位见证下,在施工现场高韧性混凝土拌合物中 随机抽取并留置试件,并按本规程第4.4.1条的规定进行检验。 检查数量:每一批次、每个检验项目不应少于3组,每组3 个试件。 检验方法:检查60d标准养护试件的检验报告。 8.0.6当设计需要设置钢筋网或拉结筋时,其制作和安装的施 工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50550对钢筋网安装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核查隐蔽验收记录等。 8.0.7高韧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韧性混凝土面层,其外观质 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硬化后高韧性混凝土或配筋高韧性混凝土 面层的严重缺陷应按表8.0.7进行检查和评定。对已出现的问题 应由施工单位提出处理方案,经业主、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共同 认可后进行处理井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及施工记录 韧性混凝土或配筋高韧性混凝士面层 8.0.8砖砌体构件外加的高韧性混凝士与基材界面粘结的施工 质量,可采用现场锤击法或其他探测法进行探查空鼓情况。按探 查结果确定的受检构件有效粘结面积占该构件加固表面积的百分 率不小于90%进行合格判定。 检查数量:每一检验批抽取加固构件的5%,且不少于5个 构件;不足5个构件时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或其他探测方法查空鼓。 8.0.9高韧性混凝土与砖砌体之间的正拉粘结强度,应进行现 场取样检验,以正拉粘结强度不小于0.6MPa或破坏形式为基材 砖内聚破坏进行合格判定。 检查数量:每一检验批按实际加固面层表面积均匀划分为若 干区,每区100m²,不足100m²,按100m²计,每层不应少于1 区;以每区为一个检验组,每组3个检验点。 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50550一2010附录U的有关规定执行。 8.0.10高韧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韧性混凝土面层的厚度检 测,可采用局部凿开法,面层厚度不应小于设计要求,且应按面 层厚度仅充许出现正偏差、无负偏差进行合格判定,抽样合格率 不应小于90%。 检查数量:每一检验批抽取加固构件的5%,且不少于5个 构件;不足5个构件时全部检查;每个构件抽查不少于3处。 检验方法:局部凿开后用钢尺测量。 8.0.11采用配筋高韧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砖砌体结构时,应对钢 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 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JGJ/T152的有关规定。检测时,应按 钢筋网保护层厚度仅充许有5mm的正偏差、无负偏差进行合格 判定。 检查数量:每一检验批抽取加固构件的5%,且不少于5个 构件;不足5个构件时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局部凿开后用钢尺测量,或采用非破损探测方法 检测。 8.0.12采用配筋高韧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砖砌体结构时,植筋 锚固钢筋或拉结钢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在相应工序施工完毕 后,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550的有关规定提前进行施工 质量检验 8.0.13加固砖砌体结构的高韧性混凝土面层或配筋高韧性混凝 土面层,其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出现的一般缺陷,应 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量测并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附录 A高韧性混凝土弯曲试验方法 .0.2试验装置应符合下列规 图A.0.2抗弯试验加载装置 加载分配梁;2一分配梁辊轴;3一试件; 5一支座轴:6一位移计 1试验机宜采用液压伺服方能试验机或带有弯曲试验台的 同服式压力试验机,示值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0%,试验时的最 大荷载宜在量程的80%以内; 2分配梁中点为加载点,在试件标距三分点处设有两个加 压辊轴,辊轴直径10mm12mm; 3与试件接触的两个辊轴铰支座,辊轴弧形直径10mm~ 12mm,支座长度比试件宽度长10mm; 4挠度测量装置(图A.0.2)应包括固定测量挠度仪表的 1试验机宜采用液压伺服方能试验机或带有弯曲试验台的 同服式压力试验机,示值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0%,试验时的最 大荷载宜在量程的80%以内; 2分配梁中点为加载点,在试件标距三分点处设有两个加 压辊轴,辊轴直径10mm12mm; 3与试件接触的两个辊轴铰支座,辊轴弧形直径10mm~ 12mm,支座长度比试件宽度长10mm; 4挠度测量装置(图A.0.2)应包括固定测量挠度仪表的 支座;挠度测试系统中的电阻位移计量程不应小于20mm,精度 不应低于0.001mm,测试点位于试件底部跨中位置: 5荷载测量传感器应确测量施加于试件上的荷载,测量 精度不应低于0.1N; 6测试数据采集应连续自动完成,可通过模数转换器与计 算机连接,有程序控制,采样频率不宜低于10Hz; 7其他装置还宜包括钢直尺、游标卡尺、直角规等。 A.0.3试件成型及养护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 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有关规定执行。每组试验 应制备3个试件。 A.0.4试件尺寸应为40mm×40mm×160mm,试验跨度应取 L=150mm。 A.0.5试验测试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从养护地点取出试件,擦净后检查外观,不得有明显缺 损,在跨中l/3的纯弯段内不得有直径大于5mm、深度大于 2mm的表面缺陷; 2应将试件成型时的浇筑面作为承荷面,安放在支座上; 应按规定尺寸(本规程图A.0.2)和三分点位置加荷的规定检查 支座及分配梁位置,所有间距尺寸允许偏差应为土1mm; 3应将试件放稳对中后启动试验机,当分配梁辊轴与试件 接近时,应调整分配梁和支座,使接触均衡;压头及支座不应前 后倾斜,各接触不良处应予以垫平; 4试件安放好后,应施加一定的预压荷载,停机检查试件 与压头及支座的接触情况,确保试件不发生扭动,然后安装测量 支座;挠度测试系统中的电阻位移计量程不应小于20mm,精度 不应低于0.001mm,测试点位于试件底部跨中位置; 5荷载测量传感器应准确测量施加于试件上的荷载,测量 精度不应低于0.1N; 6测试数据采集应连续自动完成,可通过模数转换器与计 算机连接,有程序控制,采样频率不宜低于10Hz; 7其他装置还宜包括钢直尺、游标卡尺、直角规等。 A.0.3试件成型及养护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 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有关规定执行。每组试验 应制备3个试件。 A.0.4试件尺寸应为40mm×40mm×160mm,试验跨度应取 L=150mm A,0.5试验测试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从养护地点取出试件,擦净后检查外观,不得有明显缺 损,在跨中1/3的纯弯段内不得有直径大于5mm、深度大于 2mm的表面缺陷; 2应将试件成型时的浇筑面作为承荷面,安放在支座上; 应按规定尺寸(本规程图A.0.2)和三分点位置加荷的规定检查 支座及分配梁位置,所有间距尺寸充许偏差应为土1mm; 3应将试件放稳对中后启动试验机,当分配梁辊轴与试件 接近时,应调整分配梁和支座,使接触均衡;压头及支座不应前 后倾斜,各接触不良处应予以垫平; 4试件安放好后,应施加一定的预压荷载,停机检查试件 与压头及支座的接触情况,确保试件不发生扭动,然后安装测量 跨中挠度的位移计; 5安装测量变形的仪表时,首先应接通测试线路并作空载 调试,然后做预压调试,待测试系统工作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式 试验; 6对试件按位移控制加荷,加载应连续、均匀,加载速率 宜取0.2mm/min~0.5mm/min; A.0.7试件的等效弯曲韧性W。应按下式计算: W=是 2u bh 2 式中: W 等效弯曲韧性(103kJ/m²),精确至0.1kJ/m; 等效弯曲韧性代表值取试件测试结果的算术平 均值。 附录 B 高韧性混凝土力学性能快速 附录 B 高韧性混凝土力学性能快速 检验评定方法 B.0.1本方法适用于高韧性混凝土材料进场检验时的力学性能 快速检验。 B.0.2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可调节温度范围应为0℃~ 80℃,温度均匀度应为土1℃,温度波动度应为土0.5℃;湿度范 围应为20%~98%相对湿度,湿度均匀度应为士2%相对湿度, 湿度波动度应为土1%相对湿度。 B.0.3试验测试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高韧性混凝土力学性能快速检验对应的可程式恒温恒湿 试验箱运行应按规定程序进行(图B.0.3),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95%以上; 2高韧性混凝土力学性能快速检验的试件尺寸及制作方法 图B.0.3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运行程序 应符合本规程第4.4.1条的相关规定,每批次制作1组试件; 3试件制作成型24h后拆模,检查外观,不得有明显缺损 试件拆模后置于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中,上下错位放置,按本 条规定养护后取出,放至室温后再按本规程第4.4.1条规定的方 法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B.0.4快速检验的高韧性混凝土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应符合表 B. 0. 4 的要求。 高韧性混凝土快速养护力学性能指 注:表中性能指标除立方体抗压强度为标准值外,其他性能均指试验结果的 附录 C质量验收记录表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21120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70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JGJ/T152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DB44/T 2018-2017标准下载高韧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技术规程 录A高韧性混凝土弯曲试验方法 村录B高韧性混凝土力学性能快速检验评定方法 1.0.2目前针对高韧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的研究和应用主要 集中在砖砌体结构上,本规程的相关内容也主要针对以上类型。 对于石砌体等体结构及构件,高韧性混凝土或配筋高韧性混凝 土面层加固仍能够较明显地提高其承载力和整体性,但限于目前 对其计算理论的研究较少,因此暂未列人本规程中。 1.0.3本条规定砖砌体房屋加固前要对其安全、抗震性能进行 检测鉴定,鉴定的结果是进行加固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根据检 测鉴定结果可以确定房屋目前存在的安全、抗震有关问题,这样 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确定加固处理方案。 1.0.4本条主要是对本规程在实施过程中与其他有关标准配套 使用的关系作出规定。 1.0.4本条主要是对本规程在实施过程中与其他有关标准配套 3.0.1考虑到高温下可能导致高韧性混凝土的韧性指标降低 本条给出高韧性混凝土适用的环境温度不应超过90℃。 规程编制组前期对高韧性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做了相应的试 验研究,其在高温下的强度变化与普通混凝土或普通砂浆等水泥 基材料相似。混凝土在高温下有可能产生爆裂,但高韧性混凝土 中含有纤维住宅为主的综合建筑物施工组织设计,在高温作用下纤维会浴解形成水蒸气的迁移通道, 使构件中蒸汽压得到释放,避免了基体的爆裂。 高韧性混凝土耐高温试验结果显示,在125℃时,高韧性混 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基本不受影响,本规程保守起见,将其使用 环境温度规定为不应超过90℃。 3.0.3加固设计工作年限的规定与现行国家标维《码体结构加 固设计规范》GB50702的有关规定相符。高韧性混凝土耐久性 能经检验高于普通混凝土,在加固设计工作年限上不低于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对普通混凝土的要求 4.1.1本条规定高韧性混凝土应该在工厂生产成为成品于料, 在施工现场只需加水搅拌即可,便于工程使用和质量控制。由于 高韧性混凝土的主要增韧材料为纤维,且纤维表面要经过工艺处 理才能保证其发挥良好的增韧效果,如果提前将纤维加入干混料 中会破环纤维表面的处理效果,因此宜将十混料和纤维分开配 制,施工过程中采用纤维后加的方式进行搅拌。 4.2原材料性能 4.3.2高韧性混凝土材料中不含粗骨料,其拌合物性能类似于 砂浆,因此本条规定了材料的稠度要求,目前,高韧性混凝土加 固砖砌体结构主要采用人工压抹的施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