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CPA 7—2018(TCBMF 37)超高性能混凝土基本性能与试验方法.pdfICS91.100.30 013
超高性能混凝土基本性能与
弱电系统施工方案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发布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
本标准适用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分级与检验。请注意本标准的呆些内可能 涉及专利。本标准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版权所有归属于该标准的 发布机构。除非有其他规定,否则未得许可,此发行物及其中章节不得以其他形式或任何 手段进行生产和使用,包括电子版、影印件,或发布在互联网及内部网络等。使用许可可 于发布机构获取,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符号 3.1术语· 3.2符号 基本性能与分级 4.1基本性能要求 4.2 抗渗性能分级· 4.3 抗拉性能分级· 4.4 抗压性能分级· 4.5 分级标记·· 试验方法 5. 1 试验环境及基本要求, 5.2 试件制备 5.3 试验龄期· 5. 4 性能测定· 附录A (规范性附录)抗渗性能试验方法 附录B (规范性附录)抗拉性能试验方法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和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共同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清华大学、江西贝融循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倍立达新材料系统工 程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福州大学、武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同济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广东盖特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华建材(中国)有 限公司、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 院、哈尔滨松江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 司、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高强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燕通建筑构件有限公 司、北京惠诚基业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赣州大业金属纤维有限公司、上海真强纤维有限公司、 广州市玖珂塘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埃肯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山东大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复培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路新瀛、赵筠、曾庆东、张庆欢、樊建生、吴香国、师海霞、何真、鲁 亚、黄卿维、黄伟、张国志、肖敏、刘福财、刘建忠、薛会青、郭保林、季学阳、夏骏、袁慧雯、 朱雪峰、黄劲、孙启力、张孝臣、齐广华、蒋睿、蔡亚宁、赵顺增、金伟华、赵文成、王俊颜、陈 飞翔、杨医博、王恒昌、刘松柏、李海卿、柴天红、赵志刚、王增浩、韩治健、闵洋洋、谭洪光、 杨荣俊、任恩平、刘华明、李文成、王阳、谢广宪、刘兆祥、宋四根、柯雄、杨磊、都清、周瑞 华、季龙泉、李飞、戚德海、杨树桐、范忠辉、夏春蕾、苟德胜、姜瑞双、李路帆、张敦谱、刘加 平、陈宝春、唐振中。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徐永模、周丽玮、张君、丁建彤、黄政宇、方志、包琦玮、杨思忠、谢永 江、奚飞达、周永祥、张涛、王军、周志敏。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规定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术语和符号、基本性能与分级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分级与检验。
T/CBMF372018/T/CCPA72018
超高性能混凝土基本性能与试验方法
A适用了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081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应变硬化strainhardening 单轴拉伸试验过程中试件的拉应力超过弹性极限抗拉强度后,拉应力随应变增大而不下降的 现象。 注:图1中线段AD、AF、AG均为应变硬化。
应变软化strainsoftening 单轴拉伸试验过程中试件的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后,拉应力随应变增大而连续下降的现象。 注1:图1中线段AE、BH、DK、FI、GJ均为应变软化。 注2:图1中线段AC为脆断,不属于应变软化。
变软化strainsoftenin
由水泥、矿物掺和料和/或骨料按级配或性能要求而配制的干粉料。预混料中可含有化学外川 剂。除非要求,预混料中一般不含纤维;纤维宜单独包装。
超高性能混凝土应同时满足所规定的抗渗性能和抗拉性能等级要求。 对抗压性能有要求的,超高性能混凝土还应同时满足所规定的抗压性能等级要求,
4.1.2对抗压性能有要求的,超高性能混凝土还应同时满足所规定的抗压性育
按表1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进行分级
4.3.1按表2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拉性能进行分级。 4.3.2同一等级中所列出的指标应同时满足;否则,应降级。 注:如fi=8.5MPa,但fu/f=1.0,或=0.10%,则等级应为UT05,不应为UT07。 4.3.3表2中的UT05等级允许应变软化,且当变形达到0.15%时,对应的拉伸强度f.宜不小 于3.5MPa
注:Je>5.0MPa,有应变硬化行为,但不满足UTO7等级指标要求时,应归于UTO5等级,如子。=7.0MPa, fm/f, = 1. 1 . 但 em =0. 10% 时 。
fm/f, =1. 1. 但 em =0. 10% 时。
按表3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性能进行分级
按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等级、抗拉性能等级、抗压性能等级顺序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 分级标记。各类分级中重复的“U”字符,只保留首个;各类分级间空一格。 示例1:UD02T10表示超高性能混凝土满足抗渗性能UD02等级和抗拉性能UT10等级要求。 示例2:UD02C180表示超高性能混凝土满足抗渗性能UD02等级和抗压性能UC180等级要求。 示例3:UD02T1OC180表示超高性能混凝土满足抗渗性能UD02等级、抗拉性能UT10和抗压性能UC180等级 要求,
5.1试验环境及基本要求
1.1试验环境条件和试验基本要求应满足GB/T50081的相关规定。 1.2试件制作和养护除满足本标准规定外,对本标准未作规定的,还应满足CB/T50081的 规定。
5. 2 试件制备
应满足GB/T50081的相关规定
按以下方式之一对超高性能混凝土进行搅拌: a)变速强制搅拌:采用可调速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根据所用纤维的种类和掺量,总搅拌 时间宜控制在5min~15min内。可采用如下搅拌程序:首先中速干拌水泥及其他粉料0.5min~ 2min:然后加人2/3的水和全部减水剂,搅拌至拌合物呈面团状;然后加人剩余的水,快速搅拌
1min~2min,直至胶凝材料和外加剂充分分散并混合均匀;之后,慢速搅拌, 全部加人纤维后慢速搅拌1min~3min。 b)定速强制搅拌:采用定速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加料顺序宜符合5.2.2(1)中的规定,每段 搅拌时间宜根据拌合物的流动状态适当调整。总搅拌时间宜控制在20min内。 c)其他方式搅拌:采用逆流式、振动式搅拌机或其他方式搅拌时,加料顺序和搅拌时间可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按以下要求对超高性能混凝王试件进行成型 a)对于落扩展度介于700mm~900mm的拌合物,宜从试模的一侧开始浇筑,一次浇筑完 毕,不宜振动成型。 b)对于落扩展度介于500mm~700mm的拌合物,宜根据试件厚度分层浇筑,且控制每层厚 度不宜大于30mm。每层浇筑后,可用橡胶锤轻敲侧模排除气泡。 c)对于落扩展度小于500mm的拌合物,宜根据试件厚度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宜超过 50mm。在每层浇筑后,可在振动台上振动5s~15s以排除气泡。 d)对于实际应用中采用挤压、喷射等其他方式成型的混凝土,成型方式宜与实际应用一致 通过切割和机械加工,制备出满足本标准规定尺寸的试件
按以下要求对超高性能混凝土试件进行养护: a)混凝土试件成型后,应立即在试模表面覆盖塑料薄膜,避免水分散失; b)采用以下标准蒸汽养护、标准常温养护或非标准养护方式之一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养护: 1)标准蒸汽养护:在CB/T50081规定的试验环境下,静停24h后脱模;将脱模后的试件放 人蒸养箱,以不超过15℃/h的速率升温至90℃±1℃,恒温48h,然后以不大于15℃/h的速率降 温至20℃±5℃。 2)标准常温养护:按GB/T50081规定的标准养护。 3)非标准养护:采用与施工现场同条件的养护方式进行养护,或其他规定条件下的养护。采 用非标准养护方式的,应注明试件试验前的养护条件,包括脱模前后的养护温度、湿度、表面覆盖 及存放时间等信息。
3.1采用标准蒸汽养护的试件试验龄期宜为7d。 为试验环境下存放至试验龄期。 3.2采用标准常温养护的试件试验龄期宜为28d。 .3.3采用非标准养护的试件试验龄期可单独约定,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5.4.1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按附录A进行测定。
5.4.1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按附录A进行测定。 5.4.2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拉性能按附录B进行测定。 5.4.3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性能按GB/T50081进行测定,且满足: a)标准立方体试件尺寸为100mmx100mmx100mm,每组6个试件。取与平均值偏差小于 15%的试件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与平均值偏差小于15%的试件数量不应低于4个;否则,应重新 进行试验。 h)测定结果折算成150mmx150mmx150mm立方体抗压强度时,乘以1.0。
a)标准立方体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x100mmGB/T 20688.1-2007标准下载,每组6个试件。取与平均值偏差小 5%的试件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与平均值偏差小于15%的试件数量不应低于4个;否则,应重 进行试验。 b)测定结果折算成150mm×150mmx150mm立方体抗压强度时,乘以1.0。
T/CBMF37—2018/T/CCPA72018
A.1.2本方法适用于不含导电物质的混凝土。 A.1.3对于含钢纤维、碳纤维或其他导电物质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应采用去除导电物质的拌合物 试件进行试验
A.3.1试件尺寸:厚度为50mm±1.0mm;截面为100mm×100mm或Φ100mm。 A.3.2试件数量:每组3块。
A.3.1试件尺寸:厚度为50mm±1.0mm;截面为100mm×100mm或Φ100mm。
按5.2进行试件制备。 如图A.1,将满足A.3.1截面尺寸的混凝土长方体或圆柱体汝州市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门窗安装工程施工方案,沿其长度方向,去除其端部的 20mm;然后再依次切取满足A.3.1规定厚度的待测试件。待测试件的两截面应平行、平整,且在 A.5.2.的电极测试区域内不应含有尺寸超过1mm的气泡
图A.1试件制作示意图
将0.1%精度的1k2、10k2、100k2精密电阻,以及1.0%精度的500k2、 人试验设备的两测量端,且满足: a)全自动设备:在设备校准模式下,测定的电阻值应与被测校准电阻的数值和精度一致; b)半自动设备:在2.0V及4.0V下,测定的电阻值应与被测校准电阻的数值和精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