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 302-2013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T 302-2013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检测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5.7.1每次观测结束后,应进行数据平差计算处理,并对主要 平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宜采用数据库方式进行结果存储。
平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宜采用数据库方式进行结果存储。
5.7.2变形监测的各项原始记录应齐全,包括粗差剔除的数据。
5.7.2变形监测的各项原始记录应齐全CJT323-2015标准下载,包括粗差剔除的数据。
5.7.3监测数据的分析可采用图表分析、统计分析、对 和建模分析等方法。
5.7.4当变形监测值达到Z
现影响结构安全的异常情况时,应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通
6.1.1应力监测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结合监测部位、监测对 象、监测精度、环境条件、监测频次等因素,选用合适的监测 方法。
方法。 6.1.2构件截面处的应力可通过应力应变计直接测量,也可通 过测量力、位移、自振频率或磁通量等参量后换算。 6.1.3应力监测点应合理布设,宜与变形监测点统筹布置。 6.1.4要善保护监测仪器和设备,做好巡查工作,发现损坏应 维修或更换。 6.1.5当通过测量应变值推定监测点应力值时,宜对监测对象 材料的弹性模量进行测量。
维修或更换 6.1.5当通过测量应变值推定监测点应力值时,宜对监测对象 材料的弹性模量进行测量。
6.2.1应力监测内容和传感器类型选用宜符合表6.2.1的规定, 采集设备应与其相匹配
6. 2. 1 应力监测传感器选用及精
注:F.S为测量设备或元件的满量程。
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进行应力监测时,应优先选用 度补偿措施或温度敏感性低的应变计,或采取有效措施消
具有温度补偿措施或温度敏感性低的应变计,或采取有效
具有温度补偿措施或温度敏感性低的应变计,或采取
除温差引起的应变影响
2.3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监测时,应考虑应变和温度的相
6.2.3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监测时,应考虑应变和温
影响。光纤布设应避免过度弯折,光器件的连接应保持光 清洁。
.4采用油压表测力时,其精度不应低于0.4级,且与干
6.2.4采用油压表测力时,其精度不应低于 0. 4 级,
顶配套使用。当达到张拉最大值时,油压表的读数宜为量程的 25%~75%。 西湾然垃站圳上去士前
6.2.5采用振动频率法测量索力时,两端铰接的细长索空 按下式计算:
式中: T 索力(N); m 拉索单位长度质量(kg/m); L 拉索长度(m); fh 横向振动第n阶频率(Hz); n 索横向振动振型阶数
4XmXL²XfI n
T= PXI/(48)
6.3监测点布设与安装
6.3.1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安装前,应编制安装方案。内容宜包 括埋设时间节点、埋设方法、电缆连接和走向、保护要求、仪器 检验、测读方法等。
1对受弯构件应在弯矩最大的截面上沿截面高度布置测点: 母个截面不应少于2个;当需要量测沿截面高度的应变分布规律 时,布置测点数不应少于5个;对于双向受弯构件,在构件截面 边缘布置的测点不应少于4个; 2对轴心受力构件,应在构件量测截面两侧或四周轴线 方向相对布置测点,每个截面不应少于2个; 3对受扭构件,宜在构件量测截面的两长边方向的侧面对 应部位上布置与扭转轴线成45方向的测点; 4对复杂受力构件,可通过布设应变片量测各应变计的应 变值解算出监测截面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
6.3.3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传感器应与构件可靠连接: 2应变计安装位置各方向偏离监测截面位置不应大于 30mm;应变计安装角度偏差不应大手2°; 3锚索计的安装应确保其与索体呈同心状态: 4磁通量传感器穿过索体安装完成后,应与索体可靠连接 防止在吊装或施工过程中滑动移位: 5振动频率法测量索力的加速度传感器布设位置距支座距 离不应小于0.17倍索长。 6.3.4传感器、仪器、导线和电缆宜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保护 发现问题应处理。
6.3.51 监测仪器安装完成后,应记录测点实际位置,绘制测点 布置图。
测宜在环境温度和结构本体温度变化相对缓和的时段内进行,同 时记录结构施工进度、荷载状况、环境条件等。
时记录结构施工进度、荷载状况、环境条件等。 6.4.2 应力监测频次,应符合下列规定: 结构施工期间每个月至少监测1次; 2 高层建筑每施工完成3~6层楼面应监测1次; 3 结构施工过程中重要的阶段性节点应进行监测; 4结构上的荷载发生明显变化或进行特殊工序施工时,应 增加监测次数。 6.4.3传感器安装完成前后应记录读数,并以安装完成后的稳 定读数作为初始值
6.4.4自动采集监测系统应定期检查和保养,保证系
6.5应力监测结果及分析
6.5.1监测数据处理应修正系统误差,剔除粗差。 6.5.2根据监测结果计算相邻测次间的应力增量和累积值,形 成图表。
6.5.3根据实际的施工进度或结构荷载变化情况,奖
结果与施工过程结构分析结果对比分析,评价结构或构件的工作 状态,提交分析报告。
7.1.1温度监测应包括环境温度和结构温度监测。
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红外线测温仪进行,测量精度 于0.5℃。
1.3环境温度监测宜将温度传感器置于离地1.5m高、空 通的百叶箱内进行监测。
7.1.4监测结构温度的传感器可布设于构件内部或表面
号起的结构温差较大时,宜在结构迎光面和背光面分别设置 器。
7.1.5当需要监测日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宜采用自动监
行连续监测;采用人工读数时,监测频次不宜少于每小 欢。
温等信息;对结构温度分布监测时,应包括监测点的温度 温度分布图等。
7.2. 1 风荷载监测内容宜包括风速、风向、结构表面风压 监测。
2.1风荷载监测内容宜包括风速、风向、结构表面风 测。 2.2风速测量精度不宜小于0.5m/s,表面风压测量精度不 于10Pa。
7.2.2风速测量精度不宜小于0.5m/s,表面风压测量精 低于 10Pa。
7.2.3施工过程中结构风荷载监测宜将风速仪
专设支架上,当需要监测风压在结构表面的分布时,在结村 上设风压盒进行监测。
风荷载监测宜采用自动采集系统进行连续监测。 风荷载蓝测报告宜包括脉动风速、平均风速、风向和风 据,绘制风压分布图。
7.2.5风荷载蓝测报告宜包括脉动风速、平均风速、风向和风
8.0.1各项监测资料、计算资料和技术结果应真实、完 理清晰,结论明确。
8.0.2施工过程结构分析,应在结构施工前提交技术报告,当 施工期间需进行跟踪分析时应按分析次数提交跟踪分析报告。分 析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项目概况; 2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阶段划分; 3 分析模型及分析方法; 4 施工过程结构的验算结果: 5 分析及评价; 6 附图附表。 8.0.3 施工监测过程中,每期监测工作完成后应提交阶段性工 作报告,工作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本期结构施工状态及监测实施内容; 2与前一次观测间的变化量; 3本期和前期观测的累计结果: 4 本期观测后的累计量与施工过程分期的对比结果; 5 相应的说明及分析、建议等。 8.0.4 当监测工作全部完成后,应提交监测技术报告,技术报 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施工监测技术要求; 2 施工方案及进度说明; 3 蓝测实施情况及作业中的异常现象; 4 蓝测结果表; 5施工过程、时间、监测量相关曲线图;
6 其他影响因素的相关曲线图: 7 监测结论和评价; 8 附图、附表等相关附件。 8.0.5 当建筑施工过程结构分析及监测工作完成后,应提交综 合结果报告,综合结果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 施工过程监测技术方案; 2 施工过程结构分析报告及跟踪分析报告; 3 施工过程监测各阶段报告及监测技术报告: 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对比分析报告; 5 项目实施结果评价报告。 8.0.6 需要提交的分析资料、监测资料、计算资料和技术结果 应进行归档。
附录 A 建筑物垂直位移记录表表A建筑物垂直位移记录表建筑物垂直位移记录表编号工程名称测量仪器荷载累加环境条件情况描述上期观测时间本期观测时间初始值上期观测值本期观测值本期变形值累计变形值点号备注(m)(m)(m)(mm)(mm)记录人 (签字)审核人 (签字)29
表B建筑物水平位移记录表
表C应力应变传感器安装记录表
表D应力应变观测记录表
附录 E 环境条件记录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规定”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2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
滨海敬老院供热管线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
系;53Um高北京国三期,外圈型钢馄凝土框架 筒体与内部的型钢混凝土核心筒组成简中简结构;④ 246m高卡塔尔多哈办公楼,采用偏置在平面北侧的 钢筋混凝土和外部混凝土交义网格筒支承。 鉴于以上儿点,为尽可能与国内设计人员寸惯做法基本保持 ,提高重大工程施工过程的结构安全性和建筑外形的合理控 在涉及面相对较小的前提下,规程本条提出了对超过250m 高层建筑要求进行施工过程结构分析的要求。 2关于大跨或悬挑结构的限值规定是基于以下考虑: 1)施工过程对大跨结构最终受力状态的影响,与多种因 素有关,仪依靠跨度进行讨论是不全面的,为此对刚 性大跨结构和柔性大跨结构进行了区分处理。 2)条文中的“刚性大跨结构”是指网格结构、实腹梁 (含拱)、桁架等结构形式。由于这类结构形式的刚度 较大,跨度较小时非线性效应不明显,根据既有工程 经验,规定当跨度大于120m时应进行施工过程结构 分析。 3)条文中的“柔性大跨结构”是指索网结构(平面索网、 曲面索网)、索膜结构、部分刚度较小的张拉索杆结构 等结构形式。这类结构形式不但刚度相对较小,而且 其刚度与预应力水平、预应力建立过程、结构拓扑等 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施工过程对结构的受力状态 有较大影响。根据既有工程经验,规定当柔性结构跨 度大于60m时应进行施工过程结构分析。 4)悬挑结构的结构亢余度较低,安全性问题较为突出: 最低要求限值应相对较低。本条中的悬挑楼盖结构不 仅包含楼面悬挑梁,也包括结构高度跨越数个楼层的 悬挑桁架。 3设计文件有要求的工程,宜由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物以下 两方面复杂性的程度来确定是否需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分析:
1)建筑造型和功能引起的结构复杂性。结构复杂性包括 多方面,如建筑造型复杂(如建筑外形扭转、建筑物 整体向外倾斜等)、特殊施工方法(如构件延迟安装、 大悬挑结构采用逐步悬臂外延施工、高空连桥整体提 升等)、特殊结构体系(如悬挂结构等)、结构受力复 杂(含托换多层剪力墙或柱的大跨转换结构)。由于具 体指标无法精确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确定,并提出 要求。 2)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 ①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状态与一次整体结构成型加载 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差异;②施工过程中结构位形与设 计自标位形或次整体结构成型加载分析结果存在较 大差异。 因结构造型或受力、变形复杂,高度小于250m进行施工过 程结构分析的高层建筑案例有:①234m高的CCTV新台址主 楼,具有高位连体、超大悬挑、结构双向倾斜等复杂结构特征: ②148m高陕西法门等合十舍利塔,双手合十造型,型钢混凝士 结构,先向外倾斜角度54°、再向内收54°。 3.1.2高层建筑施工过程监测工作是确保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和 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监测的各项观测数据资料为高层施工结构 分析的正确性及指导施工提供数据保障。但由于施工监测存在经 济代价大、工作量大、周期长、现场操作难度大等不利情况,因 比,要求监测项自的高度或跨度限值不宜小于要求施工过程结松 分析的高度或跨度限值。本条第4款中设计文件有要求的工程可 按本规程第3.1.1条条文说明相关解释来理解。 3.1.3具备不同结构受力特点的结构应采用不同的监测项,本 表确定原则主要基于以下儿点考虑: 1对大跨结构或大跨转换结构、长悬臂结构、高空连体, 竖向变形值是施工期间结构安全性控制的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3.1.2高层建筑施工过程监测工作是确保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禾
JT/T 1375.6-2022 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第6部分:航道工程.pdf进可靠、高精度的监测设备。采集频次较密、同步性要求较
1)根据设计计算结果:在设计文件中明确需要监测的结 构部位和相应技术要求,并提出监测预警值; 2)参与施工过程结构分析工作,对施工过程结构分析结 果报告和蓝测方案进行审核: 3)根据施工过程分析结果与监测数据,核查施工图纸 修改图纸错误; 4)对监测反馈的报警数据进行核对或确认,提出处理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结构施工方案,明确不同施工阶 段工况及施工荷载; 2)根据结构施工过程分析结果,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或 调整; 3)当监测发现的结构异常确认后,采取有效、可靠的措 施进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