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04/T 407-2022 矿山废弃地覆绿技术规程.pdf

DB1304/T 407-2022 矿山废弃地覆绿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4 M
标准类别:林业标准
资源ID:38669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04/T 407-2022 矿山废弃地覆绿技术规程.pdf

DB1304/T4072022

DB1304/T407—2022

生产坝、土地整理、排洪渠、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矿山废弃地覆绿技术规程

本文件规定了矿山废弃地覆绿基本要求、调查、整地、土壤治理、栽植要求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防治地质灾害为主体的地形、地貌等整治工程完成后,已经具备覆绿条件的矿山废 弃地覆绿工程。

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因矿山开采活动开挖、切割、回填、自然滑坡、崩塌等而形成与基准面具有一定坡度 体 岩体或岩土混合体边坡。

3.2挖损地diggingland

3.3废渣堆放地scrapdum

于地下采矿所形成的块状、带状的塌陷地面,

DB1304/T407—2022

1.1 生态优先,以减轻或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同时兼顾多种效益。 1.2 2 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减少大面积的地表扰动。 4.3 适地适树,优先选用乡土、抗逆、固氮、耐干旱瘠薄、抗污染能力强植物。 1.4 恢复健康、稳定并可自我更新的植物群落结构。

5.1.1矿山废弃的地质安全和覆绿工程有关的安全因素。 5.1.2所在区域光照、降水、温度及灾害性天气等气象条件, 5.1.3矿山废弃地所在流域的基本水文条件,并应详细调查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文特征。 5.1.4采矿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的类型、范围和程度,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工业“三 废”对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污染的范围、程度。 5.1.5矿山废弃地所在地土壤的类型、分布,结合实验室分析,核查质地、结构、有机质、土壤肥力和 pH值等。 5.1.6矿山废弃地所在地工程地质、内外交通设施、水源、电力和管线等,

调查可采用资料收集、访谈、现场踏勘和实地取样测试等方法。资料收集内容包括自然资源、 境和经济社会信息,应对收集到的资料全面查阅和分析。访谈对象为对矿山现状或历史的知情人 相关方,作为对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所涉及信息的补充和考证,

在坡度较缓且深度较浅的地段,进行土地平整和穴状整地;在坡道度较陡且坡面较长的地段进行坡 面整理和鱼鳞坑整地,并设置排水系统。整地的规格依覆绿植物而定

废渣堆放地包括排土场、尾矿库和研石山。废渣堆放地整地范围包括其顶部和边坡。 将含不良成分的岩土堆放于底层,品质适宜的土层包括易风化性岩层置于上层,富含养分的土层宜 覆于排土场顶部或表层。 边坡宜采用水平阶及鱼鳞坑整地方式,顶部采用穴状整地方式。 当土层较薄时,需进行客土,土层厚度应达到0.3m以上。 边坡及顶部需设置排水及控制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

结合当地边坡基岩性质、坡度、坡长确定防护措施类型。坡面地治理工程符合LY/T2771的 定。

DB1304/T407—2022

治理区域土质不能满足植被建设要求时,根据治理区域周边立地环境及当地经济状况,采取土 或客土的方法进行处理;规划覆土后种草的,土层厚度不低于30cm;规划覆土后种植乔灌的, 度不低于50cm。土地治理后应符合CJ/T340规定的绿化种植土壤相关要求。

碱性土壤使用石膏、硫磺等酸性改良剂,酸性土壤使用生石灰或碳酸盐等碱性较强的土壤改良 酸碱中和。

也叫客土,较浅坑区从周边运输土壤进行填埋覆盖,土层厚度不低于30cm;较深的坑区可先 石块、煤研石以及等填充底层,适宜栽种的土壤覆盖表层。

在土壤中加入微生物,如蚯蚓、藻类等,利用微生物对土壤进行改良

根据立地条件经营目标和废弃地类型,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坡面、厚土或者厚风 治理区域,植被密度不宜过密,应以深根性、植株矮小的灌草为主,可适当搭配少量深根、窄冠 本,防止坡面植被重量过大、避免植物侵蚀情况的发生。

优先选择具有固氮作用、生长迅速、耐干旱瘠薄、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可采用春季、雨季和 林。应该采用人工植苗造林方法。尽量采用容器苗,裸根苗造林需采用蘸泥浆的方法。造林技术 /T15776的相关规定。苗木质量符合GB/T16453.2的相关规定,避免远距离运送、存放;立地 差、无水源条件时,宜使用容器苗,容器苗使用及要求符合LY1000相关规定。

优先选择抗逆性强、生长迅速、保水保土能力强和经济价值高的草种。可采用条播、穴播和撒 式。采用国家或省级牧草种籽标准规定的一、二 二、三级种籽,播种量符合GB/T16453.2的相关

符合GB/T16453.2和GB51018中的相关规定。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未扰动或者轻微扰动区域可采 取全年封禁方式,封育治理恢复林草。同时,配套相应管理措施,加强恢复效果监测,及时补植、补种 适时修剪。

灌溉系统的选型、布设应符合GB/T50363和GB/T50085中的相关规定,并应满足下列要

JJF(鲁)113-2021 粉尘噪声在线监测仪校准规范.pdfDB1304/T407—2022

宜将浇水、施肥、喷洒药剂防治病虫害等工作相结合,开展水肥一体化灌溉; 应根据种植坡面的坡度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坡度较大和土壤黏性较大的坡面宜采用 滴灌和微灌;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观察坡面土壤墙情,及时补水,保证植被的正常生长; 灌溉应遵循适量、多次、均匀的原则

在栽植完成后1~2年内根据植物生长情况进行追肥。根据基材土壤肥力状况和植被的需肥特点进 行施肥,做到适时、适度、适量。 根据植物生长情况选择肥力种类,一般可分为有机肥、复合肥或液态肥,宜在植物生长旺季前施肥 液态肥宜结合喷灌进行,有机肥或复合肥可在降雨前进行人工撒施, 对于客土恢复植被的,在客土层和岩石层之间可能长期形成水分和养分断层,必须根据坡面实必须 根据坡面实际需求,及时进行浇水和施肥,

为避免对害虫天敌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措施进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减少化 使用,宜采用喷施生物和植物源类制剂无公害防治措施灭杀厦门某大厦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应使用有机磷类药剂。注意因 湿、冷冻、日灼、风害等所致生理性病害的防治。有害生物监测和预报应符合LY/T2516的相 和要求。

设计文件的要求,以及本标准和相对应行业检验

一个生长周期后,调查覆绿区域乔木灌草苗木生长状况,乔灌木成活率≥85%,应符合GB/T1 关规定,草本植物符合GB/T16453.2相关规定,验收当年植被覆盖度≥80%以上,调查方法符合 71一2016的相关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