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04/T 406-2022 古树名木功能修复技术规程.pdfDB1304/T40620
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04/T4062 202
润泽家园A2#、A3#楼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DB1304/T4062022
古树名木功能修复技术规程
本文件规定了古树名木功能修复技术,包括生长环境改良、水肥管理、有害生物防治、树体支撑加 固、树体防腐填充修补、枝条整理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邯郸市古树名木的功能修复。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牛。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1168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工程技术规范 LY/T3073古树名木管护技术规程 LY/T1270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元素的测定 LY/T2494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规程 LY/T2738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对生长衰弱、濒危古树通过改善生长环境条件,促进各器官功能的恢复,以达到增强树 施。
树冠所覆盖地面的水平面积,按树冠最外周的垂直投影而定。
3.3生长势growthpotentia
DB1304/T4062022
正常叶片率50%以下;新梢生长不明显,枝条枯死较多;树干坏死、干朽或空洞严重
5.1.1拆除古树名木周边影响其正常生长的违章构筑物和设施、污染源等; 5.1.2清除古树名木周边病原菌的转主寄主植物、寄生植物、藤本植物,铲除根系发达争夺水肥能力强 的植物; 5.1.3古树名木周围采用透气铺装,并留出大于3m×3m的树堰; 5.1.4有树堰的古树名木,可根据环境铺设不同形式的树堰覆盖物; 5.1.5周围没有避雷装置的高大古树名木,应装避雷装置; 5.1.6古树名木裸露于地表的根覆盖超过10cm厚度基质加以保护; 5.1.7主干被深埋的古树名木,应清除堆土,露出根颈部; 5.1.8树根周围出现土壤侵蚀的古树名木,应采取砌石墙护坡、填土等护根措施; 5.1.9河道水系旁的古树名本据周边环境用石驳、本桩等进行护岸加固。
5.2.1.1复壮沟技术
5.2.1.2理设通气管
5.2.2清除和改良污染土壤
.2.2.1渗滤液土壤改良
及时挖深沟并用大水冲洗,排出土壤内浓度过大的渗滤液。 5.2.2.2盐碱土壤改良。 表层土壤被融雪盐等污染时,含盐量大于3/kg时,应及时更换土壤;当盐水已渗入土 应立即灌大水洗盐。
5.2.2.3酸碱土壤改良
施肥前宜进行土壤和叶片的营养诊断, 按需
DB1304/T4062022
采用土壤施肥或叶面施肥两种方式。 土壤施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速效肥为辅,在树冠投影范围内,采用放射沟(穴)的 的 据营养诊断结果按需施肥
土壤施肥于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叶面施肥在生长
土壤干旱时及时浇水,干热天气时叶面适度喷水
土壤干旱时及时浇水,干热天气时叶面适度喷
土壤干旱时及时浇水,干热天气时叶面
遇强降水天气及时排除根部积水。对生长于低洼处或地下水位较高处的古树名木,若排水有困 置渗水井,配备排水设施
.1树体明显倾斜或树冠大、枝叶密集、主枝中空、易遭风折的古树,可采用硬支撑、拉纤等方法。 7.2树体上有劈裂或树冠上有断裂隐患的大分枝可采用螺纹杆加固、铁箍加固等方法。 7.3支撑、加固设施与树体接触处加弹性垫层以保护树皮。 7.4支撑、加固材料应经过防腐蚀保护处理。
清除杂物和腐朽物质,然后喷洒5%季铵铜(ACQ)与80%代森锰锌混合防腐消毒剂
对树体稳固性影响小的树洞可不作填充。树洞较大时,常先填充经消毒和干燥处理的同类树种 缺失形成的空洞影响树体稳定,可先用钢筋做稳固支撑龙骨,外罩铁丝网造形,再填充
表面平整严实,再涂一层防水胶,用仿真树皮
DB1304/T4062022
应根据树种特性提前制定枝条整理方案,适合实施。及时整理有安全隐患的枯死枝、断枝、劈裂枝、 病虫枝等。能体现古树自然风貌、无安全隐患的枯枝应防腐处理后予以保留。创伤面尽可能最小。
【精品】钢筋绑扎技术交底常绿树枝条整理通常在休眠期进行;落叶树枝条整理通常在落叶后与新梢萌动之前进行;易伤流、 易流胶的树种枝条整理应避开生长季和落叶后伤流盛期;有安全隐患的枯死枝、断枝、劈裂枝发现后及 时整理。
在被整理枝条预定切口以外30cm处,第一锯先锯“向地面”做背口,第二锯再锯“背地面 枝,第三锯再根据枝干大小在皮脊前锯掉,留1cm~5cm的概。整理时不要伤及古树干皮,锯口 滑,不劈裂。 3.2断枝、壁裂枝整理.
9.3.2断枝、劈裂枝整
条形基础施工方案9.3.3创伤面保护处理:
10.1有害生物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定期检查,适时防治。 10.2提倡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 10.3合理使用无公害农药,减少环境污染。 10.4具体防治方法可照LY/T3073定执行
10.1有害生物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定期检查,适时防治。 10.2提倡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 10.3合理使用无公害农药,减少环境污染。 10.4具体防治方法可照LY/T3073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