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35041-2014 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设计规范

NB/T 35041-2014 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设计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NB/T 35041-201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2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04135
下载资源

NB/T 35041-2014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35041-2014 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设计规范

NB / T 35041 2014

NB /T35041= 2014

DB15/T 489-2019 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范(蒙)NB /T35041= 2014

NB / T 35041 2014

7.3.2本条对截流战堤的位置选择提出了要求。据统计,绝大部 分工程的截流堤与上游围堰结合布置,只有极少数工程的截流 堤布置在下游围堰位置处。截流堤的布置要考虑后续防渗项 目的施工方便因素。从以往情况看,大部分截流堤置于上游围 堰轴线的下游侧。当截流流量小,龙口材料流失率小或采用上游 电站关机合龙时,经分析论证,截流可置于围堰的迎水侧。 黄河上游的拉西瓦、公伯峡水电站截流时,由于采用上游电站关 机的措施,截流战堤置于上游围堰的上游侧。 7.3.3双堤截流主要是减小截流难度,各堤之间的距离控制 因素很多,但主要根据落差情况确定。 7.3.4截流俄堤轴线布置须考虑两岸储料场和高峰期运料等因素 臀如平堵截流需架设栈桥或浮桥,如两岸地形不具备设桥条件或 设桥后桥头不具备足够的回车场地、备料场地和通畅的运输条件, 则不是合理的截流围堰布置,此时应调整布置或改变截流方案。 7.3.5龙口两侧的地形应满足物料抛填及回车场地的要求。当下 游受水库回水影响时,截流钱堤的顶高应考虑其回水的影响。

7.4.1龙口位置选择受综合因素控制,涉及的内容较多,但主要 应从地形、河床覆盖层、交通和水力指标这些条件来分析比较。 地形上要求具备足够的场地。河床覆盖情况是否需要护底,以提 高抗冲刷能力。交通上要求距各料场近,运料方便。水力学上希 望尽量在原主河道上,不改变流势,钱堤进占较易。综上,应根 据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设备水平,择其控制因素确定合理的龙 口位置。 本条为龙口宽度和位置选择应遵守的原则,设计时应对具体 工程情况,综合分析战堤地形、地质、交通和水力学条件而定, 有的工程采取工程措施后还可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龙口预进占钱堤宜布置在运输石料方便的河岸一侧。在布置

NB / T 35041= 2014

有分期纵向围堰的截流中,尤其是纵向混凝王围堰一侧,布置截 流时的石料运输道路较困难,自卸汽车回转场地狭小,因此通常 将龙口的预进占堤布置在对岸的岸坡一侧,而将龙口布置在分 期纵向围堰一侧

7.5截流进占程序及截流备料

7.5.1.通常非龙口段施工期间,分流建筑物尚未投入运用,流量 全部通过钱堤束窄的口门下泄,改变了截流河道的水流流态。考 虑束窄河道水力学条件变化造成两岸非龙口段钱堤稳定及覆盖层 冲刷,应限制非龙口段进占施工速度。 对通航河道,在非龙口段进占过程中,坝址河段的航运尚未 中断,但两岸俄堤施工与船舶通航有干扰。因此,堤进占时应 尽量减少对航道的影响。 两岸非龙口段战堤施工期间,应划分若干施工时段,限制进 占长度。通常,控制束窄口门流速不大于4m/s,落差不大于1m, 以减少河床覆盖层冲刷,并考虑俄堤进占尽量利用石渣料。 截流堤在满足通航等条件下,尽量提前进占,为围堰防渗 墙施工平台尾随抛填创造条件,以减轻防渗墙后期施工强度。 7.5.2随着截流战堤进占,龙口逐渐束窄,落差增大,口门水流 流态由淹没流变为非没流。最大流速出现在没流过渡到非淹 没流的临界状态时,龙口断面束窄到三角形过水断面后,口门纵 向水面线上段趋于平缓,流速也降低较快,龙口合龙时,流速趋 于零,但落差最大。根据龙口合龙进占水力学指标将龙口分区, 是为便于施工时控制抛投材料及采用适当的抛投技术。 7.5.3非龙口段一般按进占过程中抛投料的10%计入流失量; 提断面范围内河床覆盖层未护底时按冲刷50%计入抛投量。龙口 段一般按进占过程中抛投料的20%计入流失量:钱堤断面范围内 未护底河床覆盖层按冲刷100%计入抛投量。 本发对学 2005年二11月黄河上

流态由淹没流变为非淹没流。最大流速出现在淹没流过渡到非淹 没流的临界状态时,龙口断面束窄到三角形过水断面后,口门纵 向水面线上段趋于平缓,流速也降低较快,龙口合龙时,流速趋 于零,但落差最大。根据龙口合龙进占水力学指标将龙口分区, 是为便于施工时控制抛投材料及采用适当的抛投技术。

7.5.4 本条对有关截流用料提出了要求。2005 年 11 月

NB /T35041

7.6.1龙口的单宽能量是衡量截流难易的标准,而单宽能量的大 小和龙口的单宽流量与龙口的落差乘积成正比。因此,改善截流 条件的措施关键是减小龙口单宽流量和降低截流落差。 减少龙口单宽流量的措施主要有两类,一是增大分流建筑物 的泄水能力,二是增加龙口宽度。前者应用较多,后者对于平堵 较为适用。增大库内蓄水流量的措施对多数工程无明显作用,无 其是坡降陡、库容小的山区河流无法采用这一措施。

7.6.3在龙口下游设置拦石栅或拦石坎,对于防止块体

NB / T 35041 2014

极的效果。这一经验己在盐锅峡、西津和葛洲坝等工程运用开证 实是行之有效的。 7.6.4采用锚栓防止大块体流失,除用石串、块体串抛投外,还 可以对抛投体进行拴锚。如前苏联伊里姆斯克工程将5t~15t儿 种不等重大块石,用22mm~25mm钢绳彼此连接,最大的留在 堤顶上游侧,其他的抛入水中。龚嘴工程采用设置在钱堤上游侧 的锚木将抛投体用钢绳连接在锚木上防止流失。 7.6.5上游挑角抛投法是在α堤上游角集中抛投大块料,使提上 游角凸入龙口进口,将水流沿线堤前沿挑出一部分,在堤头中部 和下游角形成流速较小的回流区。上、下游挑角法是在堤上、下 游角同时集中抛投大块料,沿水流方向形成二级跌水,上、下游挑 角间形成缠水低流速回流区。三门峡等工程即采用这种抛投方式促 进截流速度。糯扎渡截流龙口段施工主要采用全断面推进和凸出上 游挑角的进占方式,抛投方法采用直接抛投、集中推运抛投和卸料 冲砸抛投等方式,进占施工以右侧为主,左侧为辅,保证了在大流 量(流量为2890m3/s)、高流速(最大流速9.02m/s)、大落差(最大 落差为7.16m)陡哨狭窄河床(澜沧江上)采用单俄双向进占、立堵 截流方式一次性截断河流,为国内外同类工程所罕见。 7.6.6在流量大且覆盖层厚度较大易冲刷的河道上截流,为了保 证截流安全和减少龙口抛投量,往往采取护底措施。通过护底增 大了龙口糙率,减少了龙口合龙时的工程量、抛投物流失量,并 降低了截流难度。 软基河床上截流,护底加糙是保证抛投料稳定,减少合龙工 程量的有效措施。即使非软基河床,加糙河床对改善截流条件也 非常有利。如铁门工程截流时尽管河床覆盖层极薄,但下边为糙 率很小的片麻岩,亦采用了护底加糙。

7.7截流对工程施工形象面貌的要求

7.7.2为使导流泄水建筑物的围堰和其他障碍物拆除征

为使导流泄水建筑物的围堰和其他障得物拆除彻底,提高

分流效果,降低截流难度,需要采取如定向爆破、水下挖掘、提 前分流大流量冲渣等措施。截流能否进行,导流泄水建筑物具备 过流条件是必要条件。分流建筑物完建后,其相应的上、下游引 道亦需完成,否则,无法实现设计所需的分流条件。 7.7.3截流的实质是利用大强度地抛投大粒径物料来抗衡水力的 冲移,因此,需保证运输道路的通畅和充足的所需用的各类物料, 这是截流成功的必要条件。

7.7.4截流以后,原河道断流,必然要影响原河道通航等条件,

7.7.4截流以后,原河道断流,必然要影响原河道通航等条件, 因此,要求设计采用的解决措施具备使用条件

NB / T 35041 2014

8.1.3沿程水头损失计算中的糙率系数n值宜根据施工

8.2.1导流明渠在进口处的下游水深不影响进口泄流能力时按堰 流进行计算,如影响进口泄流能力则需按明渠流计算,影响与否 通常采用淹没系数来判断。采用分段累计求和法推求水面线的关

键是控制断面的选取,需要根据明渠的水力特性和水流衔接条 分析确定。高速水流的水流波动和掺气水深、弯道水力计算及空 化空蚀分析可参照《溢洪道设计规范》DL/T5166进行,明渠各部 位的水流空化系数应大于该处的初生空化系数。

8.2.2对于设计工况为有压流的导流隧洞(涵管)、导流底孔,阴

8.2.3有压导流隧洞和导流底孔的进出口、闸门槽、弯曲是

面变化段等部位断面突变、流态复杂,水力压力较低,在高速水 流下易于发生空化,需要进行空化空蚀分析。一般情况宜采用以 下列防蚀抗蚀措施:选择合适的体型,并尽量缩短高流速洞段的 长度;控制水流边壁表面的局部不平整度:向水流中采取掺气设 施;采用抗蚀材料。流速特别高时,体型宜根据水力模型试验选 定。流速超过30m/s时,宜采用掺气措施。 8.2.4连续立轴旋涡进洞造成泄流能力降低,形成气囊,加剧水 流脉动,恶化洞内流态,增强空化空蚀,对导流隧洞进口闸门及 洞身结构不利,因此,应优化进口体型,尽量避免连续立轴旋涡 进洞,

8.2.6过水基坑的水力计算,在基坑内永久建筑物临时过

形象不影响泄流能力时,由上、下游围堰分担落差:在基坑内力 久建筑物临时过流断面形象上升至影响泄流能力时,则由上游 堰、基坑内永久建筑物临时过流断面形象、下游围堰分担落差:

下游水位变幅对下游过水围堰布置和防护的影响较大,进而影响 各分担落差建筑物的水力条件,因此,过水基坑的水力计算,应 综合分析上游围堰、基坑内永久建筑物临时过流断面形象、下游 围堰及下游水位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控制断面,进行联合计算。 除进行上游围堰和下游围堰的水力计算外,基坑内永久建筑物监 时过流断面的保护设计也需要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上述建筑物的 过流保护设计需要在设计洪水标准范围内进行各级流量下的水力 计算,找出最不利的过流工况,研究改善水力学条件及防冲设施。 水力学条件复杂时宜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验证。 8.2.7挑流消能适用于水头较高、出口下游地质条件较好、抗冲 能力较强的工程。底流消能适用于水头较低、出口下游地质条件 较差、抗冲能力较弱的工程。面流消能适用于水头较低、下游水 位较深、出口下游地质条件较好、有一定抗冲能力的工程,

8.3.1截流水力计算需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中,水力计算参数是 技术指标,截流材料的尺寸、重量和数量是经济指标。通过水力 参数来确定各种物料的数量,以此来衡量截流方案的合理性和经 济性。

技术指标,截流材料的尺寸、重量和数量是经济指标。通过水力 参数来确定各种物料的数量,以此来衡量截流方案的合理性和经 济性。 8.3.2因分流建筑物分流量和龙口泄量为主要下泄流量。分流建 筑物的泄流量,可以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或一般的水力学计算确定, 8.3.3龙口处过流断面边界条件复杂,且龙口愈窄时,边界条件 影响的作用愈大,难以准确计算,对于重要的大型工程应做水工 模型试验确定。 8.3.4截流设计,应按合龙过程中不同高程或宽度时各区段的

水力参数来计算对应的材料粒径和数量。一般情况下,备料量 可按堤设计用量的1.2倍~1.5倍计算,特殊材料备用系数宜 取 1.5~2.0。

NB /T 35041 2014

9.1.1基坑排水是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一项重 要工作。基坑排水应和围堰防渗方案同步研究,以使二者的总费 用最低。 9.1.2基坑排水时间长、费用高,为节约基坑排水费用,应创造 条件,设置截、排水沟将基坑周边汇流引至基坑以外,以减少基 坑排水量。当基坑内有较大溪沟时,尚需采取工程措施,将溪沟 水流引至基坑以外。

9.2.1基坑积水量可米用下游围堰的基础防渗施工平台洪水设计 标准时的下游水位作为积水计算水位进行计算,因为初期排水必 须在围堰基础闭气之后进行,此时基坑水位与下游水位相差不大。 围堰堰体和地基及岸坡渗水量可根据围堰形式、防渗方式、堰基 情况、地质资料可靠程度、渗流水头等因素分析确定。围堰及基 坑覆盖层内的含水量可根据积水计算水位以下的堰体和基坑覆盖 层的体积、孔隙率、天然容重和天然含水量等计算,堰体体积只 计防渗墙基坑侧的积水计算水位以下的堰体,基坑覆盖层体积应 包括两岸积水计算水位以下的覆盖层,只计算到集水沟(井)底 以上部分,其下部分计入经常性排水单。由于初期排水期一般为 枯水期,可能的降水量可采用排水时段的多年日平均降水量计算。 围堰合龙闭气形成基坑时,多在阜季或枯水期,降水和渗水 均是较小的时段,初期排水中以基坑积水为主,较易计算:而基

坑渗水流量则难以精确计算,实际排水量与计算值往往相差较大; 因此,当基础资料不足时,初期排水总量也可采用基坑积水量折 大的经验估算法计算,扩大经验系数主要与围堰种类、防渗措施、 地基情况、降水、排水时间等因素有关,·般取值为2~4,当覆 盖层较厚,渗透系数较大时取上限。实际施工时,常采用试抽法 来确定基坑排水量大小。 9.2.2.一般情况下,大型基坑初期排水时间可采用5d~7d,中型 基坑采用3d~5d。特大型基坑的初期排水时间较长,如三峡工程 二期基坑实际初期排水时间为58d。 为防止基坑内水位下降过快,避免边坡失稳引起围堰塌破 坏,对于土质围堰和覆盖层边坡,其基坑内水位下降速度须控制 在安全的范围之内,一般开始排水时基坑水位下降速度不置大于 1.0m/d,接近排干时可充许达到(1.0~1.5)m/d。其他形式围堰, 基坑水位降速·一般不是控制因素。三峡工程二期土石围堰基坑初 期排水(包括限制性排水)日降水位不允许超过1m。 9.2.3因受排水设备吸出高度的控制,根据水深情况,排水泵站 分为浮动式和固定式。当吸水高度小于6m时,宜采用固定式泵 站,泵站可设在围堰.上;当吸水高度大于6m时,宜设置浮动式 泵站。无论采用固定式或浮动式,在泵站位置选择时应避免同施 工干扰,并合理利用地形,既便于敷设排水管路,又节省排水管 路长度。

9.3.1经常性排水总量的各种组成部分的计算说明如下

1基坑渗水量除由围堰和基础渗透两部分组成外,还包括围 堰接头漏水、岸坡绕流渗水量及基坑两岸的地下渗水量,同时还 应注意基坑内是否有出露的承压水,即泉眼,此部分涌出量亦应 列入渗水中。基坑渗水量计算可采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 第5卷第5章的土石围堰及地基渗流计算图和公式,

NB /T350412014

2计算覆盖层中含水量时,覆盖层的体积应包括两部分, 部分为基坑内开挖的覆盖层部分,另一部分为基坑内未开挖,但 处丁最终浸润线以上的覆盖层部分。 3降雨汇水量的汇水面积应结合施工总布置确定的公路布 置及其排水系统设置综合确定,当基坑的汇水面积较大时,需要 单独设置排水沟或截水沟,将附近山坡形成的地表径流引向基坑 以外。 4施工弃水量主要包括混凝土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凿毛冲 洗、模板冲洗和地基冲洗)、冷却用水、上石坝的碾压和冲洗用水、 施工机械用水等,部分生产项目用水量参考值见表19。

表19部分生产项目用水量参考值

9.3.2经常性排水最大流量的各种组成部分的计算说明如下

9.3.2经常性排水最大流量的各种组成部分的计算说明如下: 1基坑渗水最大排水强度应按排水时段最高堰前水位进行

1基坑渗水最大排水强度应按排水时段最高堰前水位进行 计算,对于基坑渗水加降雨汇水、基坑渗水加施工弃水两种组合,

NB/T35041 2014

最高堰前水位为围堰设计水位;对于基坑渗水加覆盖层含水量组 合,最高堰前水位需根据基坑覆盖层开挖时段确定,可取相应时 段的围堰设计同频率洪水时的水位。 2降雨汇水,在干旱地区有的工程忽略不计,在多雨地区有 采用20年一遇三日降水中最大的连续6h雨量,亦有用5~10年 一遇日最大降雨量,本条规定降雨汇水最大排水强度可按排水时 段多年日最大降水量在当天抽干计算的规定,即按《水电工程施 工组织设计规范》DL/T5397提出。 3施工弃水最大排水强度主要考虑混凝土养护用水、冲洗 钻孔用水,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混凝土养护用水是施工 期经常用水,除少量蒸发外,其余均需排出。其他施工废水因有 时段性或数量相对有限,未被列入主要考范围,如灌浆排放废 水虽数量较大,但时间较短,土石项碾压掺水多被坝体吸收等。 4对于在干旱地区的深厚覆盖层坝址上修建当地材料坝,基 坑覆盖层含水量也有可能控制经常性排水量最大排水强度,此时 必须重视基坑覆盖层开挖过程中覆盖层含水的抽排。 9.3.3经常性排水系统布置中必须注意研究开挖规划和建筑物施 工方案,以避免相互干扰。对于两侧出渣的基坑,一般宜将排水 干沟布置在基坑中部。排水管出口位置应有防止排水冲刷土石围 堰堰坡的措施。排水沟距基坑边坡坡脚宜大于0.3m,沟底宽不宜 小于0.3m,纵坡不宜小于0.003。集水井的位置应筒泵站位置的 选择一起确定,既利于汇水,文应满足泵站的设置要求。因水泵 的使用寿命与水中含砂量有关,集水井宜略为大一些和深一些, 以集沙澄水,井的容积应能保证更换备用水泵时并水不致漫溢, 并底高程应低于排水沟底1.0m

.4.1过水基坑淹没后恢复时的基坑排水,基本同初期排水,所 差别的是此时围堰和基础的渗水量已经可由经常性排水确定。排

NB / T 35041

水强度主要按基坑水位下降速度来考虑排水能力。 9.4.2对于采用防渗斜墙的土石过水围堰或混凝土过水拱围堰, 如堰外河槽退水较快,而堰内基坑内下降水位不能与之相适应时, 其反向水压力差有可能造成围堰破坏,应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后, 决定是否需要设置退水闸或止回阀。 9.4.3为迅速恢复基坑,采用预置在围堰中的充排水管排水,是 行之有效且在有些工程采用过的,

决定是否需要设置退水闸或正回阀。 9.4.3为迅速恢复基坑,采用预置在围堰中的充排水管排水,是 行之有效且在有些工程采用过的。

9.5.1离心泵是较为常用的充排水设备,其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维修管理方便。过水围堰的排水设备,因有排淤问题,故需配备 一定容量的排砂泵。 9.5.2因受季节、降雨、河道水位变化的影响,基坑渗水量是不 稳定的。为适应排水流量的变化,选用不同流量的水泵,保证渗 水量小时,水泵不过多地停顿,渗水量大时,也可以满足要求。 但泵的种类不宜太多,以免造成维修、配件供应不足地困难。排 水泵的备用容量大小应不小于泵站中的最水大泵容量

NB / T 35041 2014

10.1.1大型水电工程的工程量大、工期长,为及早受益,国内已 建的许多大型工程,均在施工期闻间开始蓄水。影响施工期蓄水的 因素很多,起控制作用的因素是枢纽工程的施工总进度。在开始 蓄水前,主要单项工程需要达到规定的防洪要求。这些要求在施 工总进度中应作出具体安排。大流量、低水头分期导流的大型枢 纽工程,还可以论证利用围堰挡水受益的可能性。 10.1.2在寒冷地区须在流冰期之前完成下闸,以免流冰卡塞,影 响下闸。 10.1.3水库蓄水期的来水保证率与河流的来水特点有关,对于上 游有大型水库控制、水量稳定、蓄水历时较短的情况,可选用较 高的保证率。在进行施工期蓄水历时计算时,应综合考虑下游用 水要求,因为下游通航、灌溉、发电和居民生活、生态角水,有 时是重复利用,不宜简单叠加得出,应通过综合分析,扣除合理 用水量。施工期蓄水历时的计算方法常用频率法和典型年法。频 率法一般偏子安全,为国内设计和施工单位常采用。施工蓄水后, 应校核坝体安全上升高程,要求各月末上升到下月最高水位以上, 除汛期洪水不能越过坝体外,还需校核临时挡水断面的稳定和应 力,混凝坝纵缝灌浆和坝体封拱灌浆达到相应高程。施工期蓄 水前,坝前水库一般其有一定库容,但枢纽尚未达到设计泄洪能 力,在计算施工水位及校核防洪度汛安全时,需要考虑水库的调 蓄作用。 举2个工程实例说明情况:

1三峡工程分期建设,受水库移民和碾压混凝土围堰高度 等因素的影响,第一次库水位仅蓄至139m,利用围堰挡水发电。 2二滩下闸分两次完成(第:·次在1997年11月仅完成导流 洞下闸,第二次在1998年5月1完成临时底孔下闸),因漂末 问题造成的导流隧洞闸门跨度大和因下游生活用水造成的断流时 间要求短是考虑的主要因素。如小湾、溪洛渡、锦屏一级高拱坝 初期蓄水采取水库分期蓄水方案,确定每期的控制水库水位及水 库水位允许上升速度。 10.1.4如金沙江中游梨园水电站导流洞下闸蓄水期间,利用下游 阿海水电站水库回水保证上游梨园水电站下闸蓄水时段下游河道 不出现脱水河段。 10.1.5为满足水库蓄水期向下游供水要求,需要结合各自工程实 际,经比较后合理制定措施。 10.1.6封堵导流泄水建筑物后下游供水极为重要,必须引起足够 重视,特别是下游有城镇和较多人口分布、有通航要求、梯级电 站运行要求、生态用水要求等时,应认真研究,通过工程措施合 理解决蓄水与供水的矛盾。 10.1.7位于山间小溪.上的抽水蓄能电站,其蓄水过程比较长,汛 前下闸有利于蓄水。对于无天然径流情况的上水库,一般采用施 工供水系统向上水库充水,也可先进行泵工况调试,利用水轮水 泵机组向上水库充水。如十三陵、张河湾、西龙池、宜兴抽水蓄 能电站利用向上水库的施工供水系统向上水库充水:琅山抽水 蓄能电站上水库死库容达506方m,利用施工供水系统向上水库 充了一部分水,并且利用上水库自然径流蓄了一部分水,最终先 进行泵工况调试,利用水轮水泵机组向上水库充水。 10.1.8对于导流隧洞工程,运行期水流流态复杂,水流泥沙和漂 浮物不可控,长时间运行可能产生损坏,且缺乏检修条件,下闸 蓄水前对隧洞进口闻门门槽、门槛等进行水下检查、修补是必要 的。在下闻前应结合闸门井的施工道路布置,研究下闸后的临时

NB / T 35041 = 2014

10.2.1汛后下闸封堵导流泄水建筑物,水位上升慢,利于下闸及 封堵工程的施工。 10.2.3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方式应根据工程地形地质条件、水力 条件、挡水水头、可能具备的技术条件,封堵技术的难易程度等, 参考已有工程的经验选取。正确选择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方式、 方法和施工技术是关系到工程能否按期受益、技术上是否安全口 靠和经济是否合理的关键问题。

10.3.1初期运行期为水库试验性蓄水至工程整体竣工验收之前 的时期。 10.3.2根据高坝大库分期蓄水方案确定的高程考虑相应标准 的洪水的水库回水DB37T 5173-2020 绿色农房建设技术标准.pdf,确定应分阶段移民搬迁范围及相应防洪度 汛水位。

NB / T 35041 2014

NB / T 35041 2014

NB /T 35041 2014

11.0.1实际航运资料是临时通航设施设计的重要依据。施工期通 航设施是临时工程,应以实际多数船型要求的条件为主要设计依 据。根据有关部门对施工期通航的要求,调查核实施工期通航过 项船舶的数量、吨位、尺寸及年运量,确定设计运量;分析可能 通航的天数和运输能力,分析可能碍航、断航的时间及其影响, 研究解决措施。 11.0.2施工期的过坝运量应以所统计的近期实际最大运量作为 依据。但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确定。如在近期有其他的货运渠道 投入,如新建的铁路、公路等对货运有分流或替代大部分水运的 能力,则应力争缩小临时通航规模,以期节约投资。 11.0.3采用临时船闸通航是造价很高的一种施工期通航方式,一 般不宜采用。但当必须采用时,应同永久工程结合,改做他用, 以节省临时工程造价。 11.0.4本条所列是施工期常用的通航方式,并经一些工程所采用 例如:葛洲坝工程一期利用原河道通航,二期利用永久船闸通航。 新安江、安康等工程采用底孔过船通航:闽江水口、长江三峡、 乌江银盘和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工程采用明渠通航。 由于施工期间通航水位随着工程进展而变化,单一的通航方 式难以适应施工期通航要求,各施工期需要采取不同的通航措施, 并能互相衔接。 对于客货运量大、重要航道上的水电工程,施工期较长,采 用单项临时通航设施,不能满足客货运量通过的需要和保证航运 不断地要求时,则宜采用几种临时设施相结合的方式,如临时船 闻与导流明渠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交替使用,保证航运不断。

三峡工程二期施工即采用导流明渠与临时船闸相结合的通航方式 11.0.7束窄河床通航的原则是尽量维持原主航道通航,对通航条 件的改变影响最小。当必须改变原主航道时,应注重新辟航道的 流速、水力坡降等航运条件,必要时可设绞滩机或拖轮助航。束 窄河床通航文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束窄后的原主河道通航;二 是对浅滩加以疏浚或开挖人工航道通航。前者按天然及渠化河流 设计,后者按限制性航道设计。 束窄河床通航需设计确定河床束窄率,通航宽度及水深,通 沉时段及相应最高、最低通航水位,通航保证率,设计最小及最 大通航流量,充许通航流速、坡降,以及年通过能力等主要水力 指标及通航特征值。 利用明渠通航也是比较理想的临时过船措施。导流明渠内的 施工期航道布置尽可能与天然航道平顺衔接,进出口适当扩大成 喇叭口状。控制上游进口与天然河道主流方向夹角不大于25°,使 水流进入明渠前遂渐收缩,流出明渠后逐渐护大,明渠上、游 口门不能留有子。除应满足航道的平顺以外,尚应注意不同流 量下水面线的连接,渠道进口高程不宜太高,以满足枯水期通航 的要求。 明渠通航需设计确定明渠长度、进口上弯道转弯半径、进口 底高程、出口下弯道转弯半径、出口底高程、明渠底坡、明渠断 面形式、底宽、上行与下行航线、设计最小及最大通航流量、设 计最高与最低通航水位、通航保证率、充许通航流速、坡降、船 舶航行充许最小对岸航速、充许通过船舶吨级、尺度及队形、通 航时段及年通过能力等主要水力指标及通航特征值。 国内部分工程采用的导流明渠尺寸及通航标准见表21。 11.0.8利用第一期工程完建的永久通航设施通航,是最经济的通 航方案,应力争采用。

NB / T 35041 2014

NB / T 35041 2014

GB/T50218-20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NB / T 35041 2014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