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1776-2020 水利工程绿色施工规范.pdf4.2.7古树名木、文物、地下管线、水文设施等保折
4.2.7.1施工现场存在古树名木确需迁移的,应按照古树名木移植的有关规定组织施工。对于施工现 场内无法移裁的原地保留古树名木,应划定保护区域,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1.2.7.2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应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部门。施工应 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实施原址保护;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 呆护或者拆除的,应报相应部门批准。 4.2.7.3施工现场应制定地下管线、水文设施的保护措施,施工机械开挖前,应进行人工探坑,并设 置现场标识。
T∕CECS 10001-2019标准下载4.3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
.3.1应定期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培训和体检,配备有效的防护用品, 指导作业人员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3.2高温作业应采取有效措施,配备和发放防暑降温用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冬季作业应采取防 火、防滑、防冻、防风、防中毒等安全措施,配备和发放取暖过冬用品。 .3.3施工区应合理设置厕所,由专人负责清扫并定期消毒。 1.3.4生活办公区应配置卫生监督员,应对卫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做好记录。 1.3.5施工现场应在易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和设备、场所设置警示标识或警示说明。 1.3.6深井、管道施工等不能保证良好自然通风的作业区,应配备强制通风设施,并按深基坑和有限 空间作业的相关要求施工。
5.1.1在招标文件中应明确对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绿色施工的要求。 5.1.2应建立工程项目绿色施工协调机制,协调参建各方做好绿色施工管理工作,督促参建单位落实 绿色施工措施。
5.2.1设计文件应贯彻节约环保的设计理念。 5.2.2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应选择节能环保材料、设备及再生产品。 5.2.3应协助、支持、配合施工单位开展绿色施工的有关工作。
5.2.1设计文件应贯彻节约环保的设计理念。
5.3.1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应包括绿色施工的监理工作方法和内客
DB11/T 17762020
5.3.2应对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中的绿色施工措施进行审查。 5.3.3应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绿色施工措施的实施和效果,并纳入监理月报或专题报告。
6.1.1施工临时设施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 6.1.2施工现场生产区、生活办公区应实现相对隔离,裸露地面应采取绿化、固化等抑尘措施。 6.1.3临时设施宜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可拆卸、可循环使用的构件和材料。
6.2.1临时变(配)电设施宜设置在施工用电量大的场地附近,减少线路损耗,应选用节能型设备与 灯具,并设置明显的节约用电标识。 6.2.2仓库、加工等临时设施宜设置在交通便利,供水、供电便捷且邻近施工作业面的位置。 6.2.3施工加工区、材料存放场应分开设置,加工区应搭设防雨棚。材料应集中、分类存放,设置醒 目标识。木材、石材、砌块切割等易产生扬尘的加工作业应设置加工棚,不具备条件的应做好降尘措施, 并做好人员粉尘防护措施。 5.2.4施工加工区场地应采取硬化抑尘措施。材料存放区、大模板存放区等场地应平整夯实,硬化材 料可用混凝土、预制砖、碎石等。
DB11/T 17762020
6.3.5食堂、厕所、盟洗设施、淋浴间的设置与清理应遵守DB11/T1132的规定。
7.1.1主石方工程应遵循资源利用、挖填平衡的原则,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土石方转运、外弃或外购 量。 7.1.2 应根据土石方量、运输条件、施工周期,合理配置施工机械,宜选择能耗低、噪声小的机械设 备。 7.1.3非施工作业面的裸露地面或挖填裸露面超过一天以上时,应及时采取防尘网或无纺布苦盖。在 开挖或填筑的施工作业面可不苦盖。
7.2.1河道治理、引调水管道等线性工程的土方工程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分段施工,逐段采取抑 尘降尘措施。 7.2.2进行表层土清理、土方开挖等作业时,应将种植土集中堆放,进行保护和利用。 7.2.3施工现场临时堆土应综合土体状况、天气条件、堆放时长采取酒水(抑尘剂)、苦盖、绿化等 措施。堤防填筑备土期间应视堆土含水率采取相应的抑尘降尘措施。 7.2.4表面干燥易起尘的土方开挖、运输、填筑作业应采取喷淋(雾)、洒水等降尘措施。风力四级 及以上时,应停止作业并适当增加酒水次数。 7.2.5砂石或改性土筛分、拌和应采取防尘降尘措施。 7.2.6施工道路较长时应加密洒水抑尘频次
7.2.1河道治理、引调水管道等线性工程的土方工程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分段施工,逐段采取抑 尘降尘措施 7.2.2进行表层土清理、土方开挖等作业时,应将种植土集中堆放,进行保护和利用。 7.2.3施工现场临时堆土应综合土体状况、天气条件、堆放时长采取洒水(抑尘剂)、苦盖、绿化等 昔施。堤防填筑备土期间应视堆土含水率采取相应的抑尘降尘措施。 7.2.4表面干燥易起尘的土方开挖、运输、填筑作业应采取喷淋(雾)、洒水等降尘措施。风力四级 及以上时,应停止作业并适当增加酒水次数。 7.2.5砂石或改性土筛分、拌和应采取防尘降尘措施。 7.2.6施工道路较长时应加密酒水抑尘频次。
DB11/T1776—20207.3.1右方开挖宜采用机械冲击破碎、静力破碎剂破裂或静力破碎剂固化膨胀破裂等技术。7.3.2噪声大、冲击震动强烈的施工作业宜安排在白天进行,并采取隔声降噪措施。7.3.3机械破碎或钻孔时应采取湿法凿岩或安装捕尘装置。8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8.1一般规定8.1.1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设施,制定相应保护措施,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8.1.2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作业面,科学组织工序衔接,充分发挥施工机械的最大效率。8.1.3施工现场产生的泥浆应设置专门的泥浆池存储,泥浆池应进行防渗处理。泥浆污水未经处理不应直接排入水体或市政雨污水管道。8.2地基处理8.2.1灌浆8.2.1.1注浆浆液搅拌站应搭设封闭式搅拌车间,采取降尘、防尘、降噪等措施。8.2.1.2注浆浆液应采用专用容器存放,拌制成的浆液宜在初凝前使用完。8.2.1.3风、水、电、泥浆等应设置专用管路和线路,架设整齐有序,灌浆管路不应漏浆。8.2.1.4现场应设置排水沟和沉淀池,并及时清理沉淀的废浆8.2.1.5钻渣、废水、废浆应及时回收,集中处理。8.2.2复合地基8.2.2.1振冲碎石桩施工现场应事先设置泥水排放系统,或组织运浆车辆将泥浆运至预先安排的存放地点,应设置沉淀池,重复使用上部清水。8.2.2.2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复合地基施工的浆液应采用专用容器存放,对注浆量、压力进行监测,置换出的废浆液应收集清理。8.2.2.3灰土桩、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宜选用原位土做混合料,可选用粉煤灰、炉渣等以降低混合料中的水泥用量。8.2.2.4褥垫层铺设宜采用静力压实法,8.2.2.5挤密桩法施工应采取措施防止过筛、拌和过程中产生扬尘。8.2.3预压、压实、实地基8.2.3.1软基处理宜选用预压、压实、强夯等物理方法。8.2.3.2在城市建成区和人口密集地区,不宜使用强夯法施工。8.3基础桩8.3.1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8.3.1.1泥浆宜采用原土造浆,不适于原土造浆的地层宜制作泥浆。制作泥浆宜根据地质情况,选用与土壤酸碱度一致的材料,不污染土壤。8.3.1.2现场应就近设置相应的泥浆池、泥浆沟、堆土晾晒区,保证泥浆不外溢。应及时清理泥浆池、泥浆沟中沉淀的废渣,7
DB11/T 17762020
8.3.1.3废弃的泥浆、废渣应另行处理,不污染环境。
8.3.2沉桩、人工挖孔桩和钢桩
8.3.2.1沉桩时应采取减少振动与挤土的措施,宜选择开挖防振沟、控制沉桩速率、预钻孔沉桩、设 置砂井或塑料排水板、设置隔离桩、合理安排沉桩流程等措施。 8.3.2.2当特殊情况采用人工挖孔成桩时,应采取降水、护壁、通风、防坠落措施。开挖出的土方不 应在桩边堆放,应及时运至现场集中堆土处并采取覆盖等抑尘措施。 8.3.2.3在城市建成区和人口密集地区进行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施工时,宜采用液压式或绳索式 静压沉桩工艺。
8.4.1.1钢板桩施工宜采用振动打入,不宜直接锤击。 8.4.1.2钢板桩应匀速拔出,减少对土壤的扰动,拔出后的带土应及时处理。
8.4.2 地下连续墙
8.4.2.1当邻近的既有建筑物、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对地基变形敏感时,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应采取 有效措施控制槽壁变形,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8.4.2.2泥浆制作应根据地质情况,选用与土壤酸碱度一致的泥浆,不污染土壤。 8.4.2.3地下连续墙槽段间的连接接头形式,应根据地下墙的使用要求选用,宜采用钢制接头管、接 头箱。
8.4.3.1喷射混凝土施工宜采用湿喷或水泥裹砂喷射工艺 8.4.3.2干法喷射混凝土施工应采用综合防尘措施。 3.4.3.3输料管不应出现漏气、漏浆现象,最大限度地控制粉尘污染。
8.4.4.1湿法施工作业应设置泥浆池、泥浆沟,泥浆池中的污水经沉淀后应循环使用,废弃的泥浆、 废渣应另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8.4.4.2锚杆支护可采用扩孔锚杆,减少材料用量。 8.4.4.3采用预应力锚杆(锚索)时宜采用可拆卸式锚杆
8.4.5.1基坑工程支撑体系宜采用钢支撑平面支撑体系。
8.4.5.1基坑工程支撑体系宜采用钢支撑平面支撑体系,
5.1施工降水应遵循“保护优先、合理抽取、综合利用”的原则,并遵守DB11/1115的规定 5.2施工宜采用基坑封闭降水方法。当无法采用基坑封闭降水,且基坑抽水对周围环境可能造 影响时,应采用对地下水无污染的回灌方法, 5.3施工现场宜建立基坑降水再利用的收集处理系统,综合利用抽排的地下水,减少资源浪费
8.5.4降水结束后,应对降水井进行封填处理,并符合地下水环境保护的要求。
DB11/T 17762020
9.1.1施工现场应使用预拌混凝土,不应现场搅拌混凝土。 9.1.2用于水工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止水和填充材料应无毒、无污染、性能稳定。 9.1.3 预制装配式结构构件应工厂化加工;构件的存放和运输应采取防止变形和损坏的措
9.2.1.1钢筋宜优化配料,合理确定进场钢筋的定尺长度,并进行短钢筋接长合理利用。 9.2.1.2进场钢筋原材料应存放有序、标识清晰、储存环境适宜,采取防雨、防潮、防锈、防污染等 措施。 9.2.1.3 钢筋现场加工应采取集中加工方式,减少占地。 9.2.1.4钢筋除锈时应采取措施避免扬尘和土壤污染。 9.2.1.5钢筋下料短头、加工产生的粉末状废料应统一回收、处理。 9.2.1.6钢筋加工中使用的冷却液体,应过滤后循环使用,不应随意排放。
9.2.2钢筋连接与安装
9.2.2.1钢筋连接应在机械、焊接连接等方式中进行比选,优先选用机械螺纹连接。 9.2.2.2电焊作业应采取避免弧光外泄的遮挡措施。 9.2.2.3宜采用逆变式电焊机,节约用电。 9.2.2.4绑扎丝、焊接材料、螺纹套筒、螺纹保护帽等应妥善保管、节约使用。 9.2.2.5应合理选择电焊条规格及等级,选用环保焊条。集中焊接作业时应设置焊烟净化装置,减少 电焊烟气的排放。焊渣应回收处理。
9.2.2.2 电焊作业应采取避免弧光外泄的遮挡措施。 9.2.2.3宜采用逆变式电焊机,节约用电。 9.2.2.4绑扎丝、焊接材料、螺纹套筒、螺纹保护帽等应妥善保管、节约使用。 9.2.2.5应合理选择电焊条规格及等级,选用环保焊条。集中焊接作业时应设置焊烟净化装置,减少 电焊烟气的排放。焊渣应回收处理。
9.3.1.1应选用损耗率低、周转率高的模板和支撑。 9.3.1.2大面积混凝土立面宜选用大模板、爬升模板和悬臂模板。 9.3.1.3 一般模板支撑架宜选用承插式、碗扣式、盘扣式等定型产品 9.3.1.4模板脱模剂应选用环保型产品。
9.3.2.1应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加快周转,减少模板、支撑体系的投入量。 9.3.2.2宜利用软件进行异型模板翻样,提高模板板材的利用率。 9.3.2.3水工混凝土无防渗要求时,对拉螺栓宜加设套管以重复利用
9.3.3 制作与安装
竹制模板应在封闭场所集中加工,并采取有效
DB11/T 17762020
9.3.3.2模板及脚手架施工应回收散落的铁钉、铁丝、扣件、螺栓等材料。
9.3.4.1模板拆除不应硬撬或重砸,拆下的模板及支架杆件不应抛掷,以减少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9.3.4.2模板拆除后应将其表面清理于净,并加以重复利用
9.4.1 混凝土浇筑
9.4.1.1混凝土宜采用泵送、布料机布料浇筑;不具备泵送条件时,可采用分级(节)溜槽或串筒浇 筑。 9.4.1.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优化现场布置和车辆运输方案,保证连续浇筑。 9.4.1.3混凝土振捣应采用低噪声振捣设备或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在噪声环境敏感区宜采用自密实混 疑土。 9.4.1.4清洗泵送设备和管道的废水应沉淀回收利用,浆料分离后应再利用。 9.4.1.5混凝土余料应进 不应随意倾倒
9.4.2.1混凝土宜采用塑料薄膜或塑料薄膜加保温材料覆盖保湿、保温养护。 9.4.2.2当采用洒水或喷雾养护时,养护用水可使用回收的基坑降水、雨水等检验合格的非传统水源。 9.4.2.3混凝土冬期施工保温养护措施应符合节能、环保和消防等要求。 9.4.2.4混凝土养护产生的废塑料回收、包装、运输应遵守HJ/T364的规定。
混凝土宜采用塑料薄膜或塑料薄膜加保温材料覆盖保湿、保温养护。 当采用酒水或喷雾养护时,养护用水可使用回收的基坑降水、雨水等检验合格的非传统水源, 混凝土冬期施工保温养护措施应符合节能、环保和消防等要求。 混凝土养护产生的废塑料回收、包装、运输应遵守HJ/T364的规定。
10.1.1水库、湖泊、河流的砌体护底护岸工程宜选用生态护底护岸,做到美化环境,体现生态保护要 求。 10.1.2砌体工程应使用预拌砂浆,干混砂浆拌和作业应采取降尘措施。 10.1.3施工所使用的物料应分类统一堆放并采取严密覆盖措施,干混砂浆不应露天放置,物料运输时 应采取降尘措施。 10.1.4砌体湿润、砌体养护、边坡养护宜使用检验合格的非传统水源,并应采取节水措施。 10.1.5石料、砌块、混凝土及砂浆余料应及时回收并合理使用。 10.1.6石料、砌块切割应在封闭的加工棚内进行,不具备条件的应做好降尘措施,并做好人员粉尘防 护措施。
10.2.1浆砌石、干砌石的石料应严格挑选,采用结构密实、质地均匀、不易风化且无裂缝的硬质石料: 石料表面无污垢、水锈等杂质。 10.2.2在盛产石料(大砾石、卵石)或废石较多的地区进行河流、水库边坡和坡脚防护,宜采用抛石 护底护堂
DB11/T 17762020
10.2.3干砌石护坡的反滤体应按照设计规范要求正确分层铺设,防止水流冲刷和渗流带走细颗粒,造 成水土流失和结构变形破坏。 0.2.4大体积的浆砌石、干砌石非外露面及堆石排水体可选用符合质量要求的拆除旧石料,减少新石 料的采购。 10.2.5石笼宜就地取材,填放天然块石或砂砾。石笼笼体材料应具有耐腐蚀、抗老化、抗紫外线、抗 冲刷等特性。
10.3.1预制块砌体材料宜采用工业废料或废渣制作的块 其它节能环保的砌块,不应使用黏土制 品。 10.3.2生态袋应填充种植土,以利自然植被的恢复, 10.3.3生态砌块护岸宜与速生水 增强水体自净功能,修复水生态环境
11.2.1具备干场清淤条件时,应根据底泥分布、成分、性状等因素有序导流、排水、疏干后,按照环 保、节地、水保及防涝等要求留用或外运处置。 1.2.2不具备干场作业、底泥堆场条件且水域面积较大时,应采用耙吸式挖泥船水下环保清淤方式, 底泥应脱水干化后再转运处理,余水水质应不低于清淤水体水质。 11.2.3不具备干场作业但具备底泥堆场条件,且清淤量较大时,可采用绞吸式挖泥船、管道排泥(吹 )等水下环保清淤方式。采用压力管道密闭输送,底泥堆场余水应采取二次沉淀、生物、生态湿地等 处理措施,水质应不低于清淤水体水质。 11.2.4底泥堆场应设置在清淤范围或项目区域内,并采取围挡、防冲刷、排水、晾晒等措施,
11.3.1疏浚前应对底泥化学指标进行分析,根据底泥受污染程度进行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置。 11.3.2底泥化学指标符合GB15618、GB36600、CJ/T340的规定时,可用于农田改造、园林绿化 也形改造以及道路建设等资源化途径。 11.3.3重金属及有毒有害有机污染底泥应进行无害化处置,处置后底泥的浸出液浓度应符合GB 5085.3的规定。 一
DB11/T 17762020
DB11/T 17762020
12.1.1施工前应对工程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周围环境情况,以及沿线管线、周边建(构)筑 物、障碍物及其它设施等进行详细调查,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12.1.2管道及配件、防腐材料、防水材料、内衬材料等应符合相关用水卫生标准。 12.1.3管道试压、冲洗用水应进行再利用。 12.1.4洞内出土运输应采用清洁能源车辆。
12.2.1钢管现场局部涂装时应采用挥发性小、无污染、耐候性好的材料。 2.2.2采用柔性接口的管道时,橡胶圈表面和承插工作面应涂刷无腐蚀性、无毒的润滑剂。 2.2.3管道铺设完成后,应及时恢复临时占地原貌,不应留裸露地面。对暂不能封闭的各管道连接处 应做好防人员坠落、防管道上浮等安全防护措施,
12.3.1 机械顶管施工宜选用土压平衡顶管机。 12.3.2宜选用长距离顶进设备,减少工作井的设置。 12.3.3应采用环保型顶管管材。 12.3.4小型顶管的顶进工作井可采用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的装配式后背墙
2.4.1应将施工占地大小、水土污染程度作为盾构机型比选因素。 12.4.2应制定盾构机组装、运行、检修、分解过程中防止油污渗漏污染水土的措施。 12.4.3产生大量泥浆的施工作业,应设置专用的泥浆池、泥浆沟,确保泥浆不外溢。泥浆应循环利用, 剩余泥浆应采取无害化处理。
12.5.1浅理暗挖竖井应采用全封闭施工。 12.5.2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作业时应采取有效的抑尘降尘措施。 12.5.3喷射混凝土作业应采取措施减少喷射混凝土回弹损失,应采取湿喷、潮喷作业法或其它有效降 尘措施。
13水工金属结构及水利机电设备安装工程
13.1.1施工前应统筹布局,合理确定施工方案,减少二次开孔和管线路径更改,提高管线综合施工效 率。 13.1.2 闸门、钢管等常规水工金属结构与水利机电设备应采用工厂化制作,整体化安装。 13.1.3水工金属结构与水利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应采用低能耗的施工机械。 13.1.4现场进行表面打磨处理时,磨料应及时回收处理。
.1.1施工前应统筹布局,合理确定施工方案,减少二次开孔和管线路径更改,提高管线综合施 .1.2闸门、钢管等常规水工金属结构与水利机电设备应采用工厂化制作,整体化安装。 .1.3水工金属结构与水利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应采用低能耗的施工机械。 .1.4现场进行表面打磨处理时,磨料应及时回收处理。
DB11/T 17762020
13.2.1水工金属结构施工应结合加工、运输、安装和吊装工艺要求,合理确定分段、分节数量和位置, 尤化节点构造,节约用材。 13.2.2水工金属结构除锈、防腐宜在工厂内完成,现场局部涂装时应采用挥发性小、无污染、耐候性 好的材料。 13.2.3金属结构现场涂装表面预处理应在配有除尘设备的封闭空间内进行,宜采用无尘技术。 13.2.4金属结构焊接作业时应选择环保焊条,采取光污染控制措施。 13.2.5在空气重污染预警达到橙色以上时,应停止现场火焰切割、焊接、喷涂粉刷等施工作业。 3.2.6液压启闭机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应防止漏油。
13.3.1水泵应选用高效、节能、低噪产品。 13.3.2水泵安装后应无漏气、漏水、漏油等现象。 13.3.3阀门及管件应无损伤,内部洁净无杂物。 13.3.4应根据管径、流量等情况,合理选择流量计的类型。 13.3.5进出水钢管防腐宜采用热涂塑方法,防腐材料应满足卫生指标
13.3.1水泵应选用高效、节能、低噪产品。 13.3.2水泵安装后应无漏气、漏水、漏油等现象。 13.3.3阀门及管件应无损伤,内部洁净无杂物。 13.3.4应根据管径、流量等情况,合理选择流量计的类型。 13.3.5进出水钢管防腐宜采用热涂塑方法,防腐材料应满足卫生指标
13.4.1低压配电设备
13.4.1.11 电线导管暗敷应做到线路最短。 13.4.1.2 配电设备应选用节能型电线、电缆等,并进行节能测试。 3.4.1.3 预埋管线口应采取临时封堵措施。 13.4.1.4不间断电源安装应采取防止电池泄漏的措施,废旧电池应回收。不间断电源柜试运行时应进 行噪声监测
13.4.2.1柴油发电机房应进行隔声、吸声处理,并选择环保型柴油发电机组。 13.4.2.2发电机组底座应安装弹簧减震器或橡胶隔震垫。发电机排气风管与设备应采用软连接,发电 机与尾气排放管应采用波纹管连接,降低噪声和振动
13.4.3高压开关柜和变压器
13.4.3.1在高湿、高热、高盐雾环境下应选用充气式高压开关柜。 13.4.3.2变压器应选择高效节能型,室内场所应选用环保型于式变压器。
13.4.3.1在高湿、高热、高盐雾环境下应选用充气式高压开关柜。
14水工建筑物拆除工程
14.1.1应综合分析安全、环保、节约、效率等因素后选择适当的拆除方案。 14.1.2风力四级及以上时,不应进行露天拆除作业。 14.1.3拆除工程完成后,应将现场清理干净,裸露的场地应采取覆盖、绿化、抑尘剂固化等抑尘措施。
14.2建(构)筑物拆除
14.2.1人工拆除应采取喷(洒)水降尘措施
DB11/T 948.11-2013标准下载14.2.1人工拆除应采取喷(洒)水降尘措施。
DB11/T 17762020
14.2.2机械拆除应持续喷淋,有效压制冲击面起尘。 14.2.3爆破拆除应采取爆前设置塑料盛水袋、爆后远距离大范围喷水的降尘措施。 14.2.4可回收再利用的设备、构件及材料应分类存放利用。
14.2.3爆破拆除应采取爆前设置塑料盛水袋、爆后远距离大范围喷水的降尘措施 14.2.4可回收再利用的设备、构件及材料应分类存放利用。
14.3.1围堰拆除应采取减少水体污染和河底残留物的措施。 14.3.2围堰拆除前应将基坑内杂物清理干净。 14.3.3桩膜围堰、钢板桩围堰拆除后应周转再利用
15.2水利信息化工程
15.2.1水利信息化建设应运用系统工程理念,既要满足近期要求,又要适当超前,信息传输宜采用公 共网络系统。 15.2.2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等通用设备应选用节能、高效、环保的标准化产品,远程终端单元 通信机、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等专用设备应选用微(低)功耗的产品。 5.2.3水利信息化工程应从运行稳定、提高效率、节能等方面进行效能优化。软件开发时应提高代码 效率GB/T 31523.2-2015 安全信息识别系统 第2部分:设置原则与要求,优化数据库结构,减少对硬件的需求。硬件配置时应开展节能方案设计,
15.2.1水利信息化建设应运用系统工程理念,既要满足近期要求,又要适当超前,信息传输宜采用公 共网络系统。 15.2.2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等通用设备应选用节能、高效、环保的标准化产品,远程终端单元、 通信机、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等专用设备应选用微(低)功耗的产品。 5.2.3水利信息化工程应从运行稳定、提高效率、节能等方面进行效能优化。软件开发时应提高代码 效率,优化数据库结构,减少对硬件的需求。硬件配置时应开展节能方案设计,
DB11/T 177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