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16453.3-2008 水土保持治理 沟壑治理.pdf5.3工程布局与水文计算
3.1.1小型淤地坝,集水面积小、洪水量小而历时短、大部无常流水,坝地淤平较快,坝库常不蓄水, 工程布局一般只设土坝与溢洪道或土坝与泄水洞;溢洪道应布设在岸坡基础地质较好的一侧。 3.1.2大中型源地项,集水面积和洪水量较大,大部分沟中有常流水的,宜设土项、溢洪道和泄水洞; 冷积进度较缓、蓄水时间较长者,应增设反滤体,具体要求有以下几项: a)一般采用均质土坝。若坝址下部是窄而深的基岩沟床,可采取先修浆砌石重力坝或堆石坝,坝 高与基岩沟床齐平。待基岩沟床淤平后(一般只需1a),在其上修建均质土坝。 b 在沟中石料缺乏、洪水峰高量小地区,经计算论证,可采取高坝大库容、用泄水洞排洪、不设溢 洪道的工程布局方式。 c) 溢洪道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布设在完整、坚硬的基岩或土基上,避开破碎岸坡、滑坡体和断层。 2) 不应靠近坝体,进水口距坝肩不应小于10m,出水口距下游坝脚不应小于20m。 3) 当坝址上游有较大支沟汇入时,溢洪道宜布设在有支沟一侧的岸坡上,便于直接排泄支沟 洪水。 d)泄水洞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布设在基岩或均匀而坚实的土基上,泄水洞方向应与项轴线垂直。 2) 泄水洞出口高程应能满足库区排水、灌溉和防碱的要求,且布设在灌溉用水一侧,出口处 的消力池应设在坝体以外。 3 淤地坝泄水洞的进口,宜采用卧管式,并与溢洪道布置在同侧
5.3.2.1设计洪水标准与淤积年限
5.3.2.1设计洪水标准与淤积年限
根据坝型确定设计洪水标准与淤积年限JT/T 1212-2018标准下载,见表3
GB/T16453.32008
表3淤地坝设计洪水标准与淤积年限
注:大型淤地坝下游如有重要经济建设、交通干线或居民密集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设计洪水标准。
5.3.2.2洪水总量与洪峰流量计算
根据当地不同条件,分别采取不同方法。对大型(和接近大型的中型)淤地项一般应采用两种以上 方法计算,并将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选定。 各种方法都应以设计频率的暴雨为基础。根据流域面积大小,分别确定设计频率下不同的设计暴 雨历时(一般常用3h、6h、12h、24h;流域面积较大的,采用较长的历时);以设计暴雨控制洪水总量 W,合理确定造峰历时控制洪峰。常用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5.3.2.2.1查阅图表法。当小流域所在省、地区或县各级水利部门已有《水文手册》时,应按各类淤地 坝的设计频率和已确定的暴雨历时,查阅《水文手册》中相应的暴雨洪峰模数M。与洪量模数Mw,乘以 坝库以上集水面积F即得,见式(12)、式(13)。
Q=FM W=EM.
5.3.2.2.2用设计暴雨推算设计洪水。
式中: Q—洪峰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s)
表4不同施工方法与不同坝高的坝顶宽度
5.4. 1.2.2上下游坝坡
a 一般淤地坝,蓄水时间较短,可不作坝体稳定分析。当淤地坝加高改作治沟骨干工程后,蓄水 时间较长,需作坝体稳定分析,此时应根据满足稳定要求的坝体断面决定上下游坝坡,参见 SL.289。
法,应分别采取不同的上下游项坡,见表 5不同坝高与不同施工方法的坝坡比
表5不同坝高与不同施工方法的坝坡比
注:水坠施工上下游坡比相同,根据坝体土质不同而取不同坡比。
.1.2.3水坠坝施工过程中,冲填泥池的边 a)边外坡应与坝体上下游坡比一致,边内可采用1:1或倒土时的自然安息角(35°左右) b)边埋高度应高出冲填层0.5 m1.0m。边宽度根据坝体高度与土质分别规定,见表6
5.4.1.2.3水坠坝施
表6不同坝高、不同土质的边宽度
5.4.13坝体士方计算
5.4.1.3.1小型淤地坝。坝体范围内两岸岸坡与坝轴线处岸坡基本一致,可采取5.2.3.2.1所述项址 测量法,按简易长宽相乘法计算坝体土方量,参见第C.1章。 5.4.1.3.2大中型淤地坝,用5.2.3.2.2.所述方法测量坝址地形的,应采用等高线包围面积法计算坝 体土方量,参见第C.2章。 41左的山型然加频房
GB/T16453.3—2008池宽b)平面图图9(续)5.4.3.3.1进口段a)一般采用分级卧管形式,并尽可能与溢洪道同侧,由于地形限制等原因可采用竖井形式。b)卧管应布设在土坝上游岸坡,坡度(1:2)~(1:3),管顶高度应超出库内最高洪水位。c)卧管可用浆础料石作成台阶,每个台阶高差为0.4m~0.5m,每台阶设1个~2个放水孔。孔径15cm~25cm,根据放水流量大小具体确定。第一放水孔尽量设在坝高的1/3以下。卧管末端与涵管或涵洞连接处应设消力池。5.4.3.3.2输水段a)涵洞形式有方形涵洞、拱形涵洞和圆形涵洞三种,根据各地不同条件,因地制宜采用。涵洞位置应与坝轴线正交。比降0.5%~1.0%。由浆砌料石(方形与拱形)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管(圆形)作成。c)涵洞一般为无压管道,洞内水深不应超过洞高的3/4。断面宽度不得小于0.9m,高度不得小于1.2m。d)沿涵洞长度每10m~15m应砌筑一道截水环,厚0.3m~0.4m,伸出管壁外层0.4m~0.5m。如涵洞采用圆形预制管,则需设置半圆形管座,厚度最小处不得小于0.3m,其下铺设0.3m厚灰土层。5.4.3.3.3出口消能段a)如涵洞出口位置较低,可直接下连消力池。b)如涵洞出口位置较高,则需修段引水渠,连接陡坡,陡坡末端连接消力池。5.4.3.4泄水建筑物各部分具体设计技术要求泄水建筑物各部分具体设计技术可参照SL289中有关规定执行。5.4.4.反滤体设计5.4.4.1反滤体的设置5.4.4.1.1一般小型淤地坝淤积很快,蓄水时间短,可不设反滤体。5.4.4.1.2大中型淤地坝和淤地坝加高作治沟骨干工程者,坝内蓄水时间较长,蓄水位较高,应设反滤体排水。5.4.4.2反滤体的形式(见图10)粗砂0.2坝身维块石坝身粗砂碎石0.2m碎石块石a)棱体式反滤层b)斜卧式反滤层注:n为1.00或1.25。图10反滤体两种形式示意图17
a)梭体式:作为下游项坡的趾部,与项体开始填筑时同步进行修砌。 b)斜卧式:可在下游坝坡下部作成后,铺砌在下游坝坡的趾部。 5.4.4.3反滤体的材料由三层材料组成:最里层紧贴土质坝体为粗沙,中间层为砾石,最外层为干砌 块石。
快石。 4.4.4不同坝高下的反滤体尺寸不同,见表7
5.4.4.4不同坝高下的反滤体尺寸不同,见表7
表7不同坝高下的反滤体尺寸
5.5.2.1+质沟床清基
a)应将浮土、杂物等全部清除。清除深度按浮土、杂物深度而定,一般在30cm以上。 b)应沿坝轴线位置开挖结合槽,梯形断面底宽0.5m1.0m,深0.5m~1.0m,边坡1:1。 c)应回填均质黄土,按夯实标准压实。
5.5.2.2石质沟床清基
a)如岩石基础与坝体直接结合时,先清除表层覆盖物,再进行开挖,将强风化层全部除掉,以开挖 到设计要求为原则。岩坡清除后不应成台阶状。 b) 如岩石有裂隙、断层、裂隙水等现象,应用箱填堵塞法或水玻璃掺水泥等方法严格处理,或作 导滤槽将裂水引到坝外,
5. 5.2.3削坡要求
a)土质岸坡不陡于(1:1.0)~(1:1.5); b)岩石岸坡不陡于(1:0.5)~(1:0.75)
5.5.2.4其他要求
项基为黄台地时,除削坡外 预作亚陷处理 b)坝库有长期蓄水要求的,坝基应作截流防渗处理。
5.5.3碾压式土坝施工
a)土料取用应先低后高、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做到高土高用,低土低用,缩短运距。 b)严禁从坝顶以下的坝端取土。 c)运土道路宜布置成循环形式,往来路线应分开,避免陡坡和急转弯。 d)土壤含水量应达到设计要求。含水量较低的料场,应提前洒水或灌水
5. 5.3. 2 铺十要求
为砂性土基,应先将坝基表面酒水压实,然后再铺土。 b 填筑的土料应均质,不含腐殖质土、石块、大土块、冻土块或草根、树枝等其他杂质。土料含水 量应为15%~18%,不应低于14%。 铺土应平行于坝轴方向呈条形延伸;条形间横向接缝应错开,厚度应均匀。宽度应一次铺够, 避免接缝。人工夯实铺土厚不应超过30cm;机械履带碾压铺土厚度为20cm~25cm;羊角碾 碾压,铺土厚度为20cm~30cm。 d) 连续铺土压实的坝面应适当洒水湿润,并钩皮刨毛,利于上下层结合;越冬压实的坝面,应将 冻层面挖开运走。冬季停工的土坝,坝面应铺一层松土。
5.5.3.3压实要求
a)坝体压实应根据土料性质、含水量和压实工具事先进行试验,确定铺土厚度与夯碾次数。干密 度不应低于1.55t/m²,在施工期间每压实一层均需取样测定干密度和含水量。 b) 大中型淤地坝宜使用机械碾压。采取进退错距法,两次错车碾迹重叠10cm~15cm,沿坝轴 方向进行,用1档~2档低速碾压。 人工夯实可使用石夯、铁夯和混凝土夯。夯具重量应为40kg50kg。采取梅花套打法,夯迹 应重合1/3。
5.5.3.4土坝施工期间,
5.5.4.1溢洪道过水断面应按设计宽度、深度和边坡施工。应严格控制溢洪道底高程,不得超高或 降低。
5.5.4.1溢洪道过水断面应按设计宽度、深度和边坡施工。应严格控制溢洪道底高程,不得超高或 降低。 5.5.4.2在土质山坡开挖溢洪道,其过水断面边坡不应小于1:1.5,过水断面以上山坡不应小于1: 1.0。在断面变坡处应留一平台,宽1.0m左右。溢洪道上部的山坡应开挖排水沟,保证安全。溢洪道
降低。 5.5.4.2在土质山坡开挖溢洪道,其过水断面边坡不应小于1:1.5,过水断面以上山坡不应小于1: 1.0。在断面变坡处应留一平台,宽1.0m左右。溢洪道上部的山坡应开挖排水沟,保证安全。溢洪道 开挖的土宜利用上坝,在施工顺序安排上,应和土坝施工平行。 5.5.4.3在岩石山坡上开挖溢洪道,应沿溢洪道轴线开槽,再逐步扩大到设计断面,不同风化程度岩石 的稳定边坡比,弱风化岩石为(1:0.5)~(1:0.8);微风化岩石为(1:0.2)~(1:0.5)。 5.5.4.4用浆砌石衬砌溢洪道时应按5.5.6规定执行
a)砌石时土质基础可不坐浆,岩石基础应清基后坐浆。 b) 侧墙砌筑,应先确定中线和边线的位置。砌筑有斜面和侧墙时,应在其周围用样板挂线。砌 石方法按5.5.6.1、5.5.6.2和5.5.6.3规定执行。 起拱脚端应与水平成一定角度,在涵台沿未砌到拱线之前,就应将石块逐渐砌成倾斜状态,使 起拱线的斜度满足要求,外层应预留2cm的沟缝槽。 d 砌筑拱圈时,应以拱的全宽和全厚,同时由两端起拱线处对称向拱顶砌筑。相邻两行拱石砌 缝应错开,错距不得小于10cm,应保持拱的平顺曲线形状,待砂浆强度能承受静荷载的应力 时,才能拆除支撑架,
a)砌石时土质基础可不坐浆,岩石基础应清基后坐浆。 b 侧墙砌筑,应先确定中线和边线的位置。砌筑有斜面和侧墙时,应在其周围用样板挂线。砌 石方法按5.5.6.1、5.5.6.2和5.5.6.3规定执行。 C 起拱脚端应与水平成一定角度,在涵台沿未砌到拱线之前,就应将石块逐渐砌成倾斜状态,使 起拱线的斜度满足要求,外层应预留2cm的沟缝槽。 d 砌筑拱圈时,应以拱的全宽和全厚,同时由两端起拱线处对称向拱顶砌筑。相邻两行拱石础 缝应错开,错距不得小于10cm,应保持拱的平顺曲线形状,待砂浆强度能承受静荷载的应力 时.大能拆除支撑架
e)涵洞两侧及顶部,应用粘 回填1m以上,方能用大夯夯实。两侧应平衡填高,干密度应大于 坝体设计值,靠近洞壁部位,填粘土含量不应小于20%,并用大锤夯捣,使回填土料挤满每个 彻右缝隙。填土夯实时,应在【管)壁上洒水.和干结合
5.5.5.2预制混凝土涵管施工要求
a)管座砌筑应根据预制涵管每节的长度,在两端接头处预留接缝套管位置。管座应采用180°或 90°的支撑。 b)预制管应由一端向另一端套装,接头缝隙应用沥青麻刀填塞。 c)预制管如为平接,应套有管箍,管箍与管之间用水泥石棉粉砂浆填实。 d)管壁附近应用小木夯分层打实。当填土超过管顶1m以上后,再用大夯或机械压实。
5.5.6浆砌料石(或块石)施工
5.5. 6. 1 基础处理要
a)地基开挖,应清除强风化岩石,按设计挖到弱风化或微风化基岩上。基岩边坡应保证稳定。顺 河流方尚的基面不得挖成向下游倾斜。 D 岸坡开挖,应清除表面的覆盖物,并使基岩面平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C 浆砌石坝坝基范围内的断层破碎带或软弱夹层,应根据所在的部位、形状、宽度、组成物的性质 及对坝体安全的影响,采取处理措施。对于规模不大而倾角较陡的断层破碎带可采用在表面 加混凝土塞的方法处理。混凝土塞的深度,一般为破碎带宽度的1.5倍~2.0倍。若断层破 碎带伸出坝基以外,应延长处理段到坝体以外1.5倍2.0倍的处理深度。
5.5.6.2石料与沙浆准备要求
表8砂浆配合比例参考值
5. 5. 6. 3砌石要求
5.5.7于砌块石施工
GB/T16453.3200
5. 5. 8 冬季施卫
5.5.8.2土坝冬季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取土场选择在背风向阳处,采用立面开挖,实行挖、装、运、铺、压流水作业,不留间歇,防止冻 结。冻土不得上坝。 b)宜采用爆破松土、机械碾压法施工。夜间施工时应铺一层虚土,次日夯碾。 c)一般砂壤土含水量不应大于16%;轻中粉质壤土及粘土含水量不应大于18%。 5.5.8.3浆砌石或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可采用以下措施: 加热法。混凝土施工应有预热设施,先用热水拌合骨料,再进行预热。石块温度应保持在0℃ 以上,砂浆温度保持在10℃以上。 b) 暖棚法。棚内温度应保持在5℃以上。 c)掺料法。在砂浆里应掺入食盐或氯化钙
表9爆破施工安全距离
5.5.9.2汛期施工应做好防汛抢险的一切准备工作, 5.5.9.3高空作业时脚手架应经常检查、维修和加固。料、具应妥善保管,现场作业
5.6.1工程检查与观测
5.6.1.1工程峻工
.6.1.1工程峻工后和蓄水、泄水前后,应对各项建筑物进行全面检查。
a)应检查防汛准备情况,并落实抢险队伍的组织和制度。 b)暴雨洪水来临时,应有专人观测雨情和水情,检查坝体和溢洪道、泄水洞等建筑物的安全 状况。
5.6.2工程维修养护
a)严禁在项体上和坝体四周3m以内种地、植树、挖坑、打并、爆破和进行其他对工程有 活动。 b)对坝体滑坡、裂缝及动物洞穴等现象,应及时处理,对坝顶的过量沉陷,应及时填补,保
GB/T16453.3—2008
顶、坝坡的完整。应保护各种观测设施的完好,清除坝面排水沟内淤泥和杂物。 土坝蓄水后,应检查背水坡脚有无渗流、管涌及两岸渗漏现象,如有混水或流土,应查明原因, 填铺滤料,妥善处理。 d) 坝轴线两端山坡上如有天然集流槽,应及时在坡面修截水沟、排水沟,防止暴雨中坡面径流由 此下泄,冲坏坝体和其他建筑物
5.6.2.2士坝裂缝的处理方法
a)发现裂缝,应开挖探坑查明裂缝部位、形状、宽度、长度、深度、错距和走向;并根据观测资料,结 合土坝设计、施工情况,分析裂缝成因,针对不同性质的裂缝,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b) 对于较浅的龟裂缝,可在表面铺一厚约30cm的保护土层。 对于较深的裂缝,可用回填法处理,处理后随即铺设保护层。裂缝较深时上部开挖回填,下部 灌浆处理。灌浆时应先稀后稠,泥浆稠度以水土比(1:1.2)~(1:2.5)为宜。 d) 横向裂缝(垂直于坝轴线的裂缝)危险性极大,汛期应加强监测,控制运用,汛后及时挖槽回填 处理。
5.6.2.3溢洪道维修养护要求
a)溢洪道两侧如有松动王石体塌危险田 不日情况分别采取消理、削坡或铺固等 措施。 b)如塌体堵塞水流时,应在暴雨到 前及时清除
5.6.2.4泄水建筑物管理养护要求
a 如发现泄水涵洞由于土石结合不好导致管壁漏水,应将迎水坡开挖一段,回填粘土夯实,并在 涵洞进口处加做几道截水环。 b 如因基础不均匀沉陷发生涵管断裂,或因管道接头处理不好而漏水,应在空库时从迎水坡挖 开漏水段进行翻修,并加筑截水环,同时在管内用水泥砂浆填缝、塌实、勾缝,里缝用沥青水泥 砂浆回填,外缝用丝布粘贴。 c)对涵洞内淤塞的石块、杂土等阻水物应随时清除。 d)发现竖井卧管裂缝应及时处理。
5. 6.2.5排洪渠维修管理
6.2.5.1坝地一侧排洪渠内,如有淤泥和堆积物,应及时清除,并结合加固防洪堤。 6.2.5.2对冲坏或破坏的导流坝应及时进行修复
5.6.2.6 环境保护
5.6.2.6.1工程峻工后,对施工现场应进行全面整治。取土场应修成1m~2m宽的反坡水平阶,造
5.6.2.6.1工程峻工后,对施工现场应进行全面整治。取土场应修成1m~2m宽的反坡水平阶,造 林种草。 5.6.2.6.2应在下游坝坡种草和种植浅根性灌木。 5.6.2.6.3建筑物四周5m以内严禁挖土采石,坝顶和坝坡禁止放牧。 5.6.2.6.4严禁向库内排放污水和废渣
5.7.1坝地防洪保收措施
a)上坝拦洪,下坝种地。集水面积小的支毛沟,建坝时,可从下游开始,第一座建成淤平种地,其 上游修第二座拦洪,保护第一座安全生产。第二座淤平种地时,在其上游再修第三座拦洪,保 护第二座。 b 支沟拦洪,干沟种地。如干沟坝已淤平种地,坝区范围内有较大支沟来洪,单靠上游修坝拦洪 不能解决,应在此支沟内修坝拦洪,保护干沟项地安全生产。 c)在集水面积不大的支毛沟中,当各坝都已淤满时,选其中一坝加高,扩大其库容,成为此沟中的
骨干工程。暴雨中,依靠此坝拦蓄沟中大部分洪水,保护其他坝地安全生产。加高库容淤满 后,可改为种地,另选一坝加高成为骨王工程
a 在坝地末端附近上游沟中修防洪堤,与坝地一侧的防洪堤连接一起,将坝地包围其中,防止上 游洪水进人坝地。 b) 在坝地一侧开挖排洪渠(挖出的土方修作防洪堤),下接溢洪道或泄水洞的进口,暴雨中上游 来洪量通过排洪渠,从溢洪道或泄水洞排除,不使进人坝地。两岸山坡上下来的暴雨径流, 岸由排洪渠排除,一岸可流入坝地淤漫
5.7.1.3种植适应作物
7.1.3.1项地尚未漆到稳定高程,还需继续淤高的,可种植大麦、黑麦等卓熟品种的夏收作物, 洪水到来之前抢收一季庄稼,洪水来时拦洪落淤。 7.1.3.2坝地已淤到稳定高程时,可种植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通过前述的防洪设施,暴雨季节 上短期1d~2d积水0.3m以下,不影响庄稼收成。
JGT434-2014 木结构防护木蜡油5.7.2坝地防治盐碱化
表A.1流域形状系数
GB/T16453.3—2008
表C.1简易长宽相乘法坝体土方量计算表
2.5各层土体平均面积乘以各层土体厚度1.0m~2.0mDB31/T 1151-2019标准下载,算得各层坝体土方量。 2.6累加各层坝体土方量,算得整个坝体土方量。
打印日期:2010年12月24日F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