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35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pdfA.6.4碾压混凝土用水量:
满足工作度(Vc值)要求的用水量,主要与最天骨料粒径、岩性、砂料用量和品质有关。应经 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其初选用水量可按表A.6.4选取
表A.6.4碾压混凝土初选用水量表
湖南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操作手册A.6.5碾压混凝土砂率:
1)碾压混凝土的砂率可按表A.6.5初选并通过试验最后确定
表A.6.5碾压混凝土砂率初选表
2)在满足碾压混凝主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砂率。最优砂率的评定标准为:(a)骨 料分离少;(b)在固定水胶比及用水量条件下,拌和物VC值小,混凝土密度大、强度高。 石料合理级配主要由骨料堆积密度、颗粒表面积和粒形等因素确定。将不同粒径的石料按不 例组合,选择使石料振实密度最大的级配组合。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A.6.6选取
表A.6.6石料级配初选表
A.6.7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步骤除应遵守A.3和A.4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1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设计工作度(VC值),可选用5s12s。 2大体积永久建筑物碾压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130kg/m3。 3碾压混凝土易产生离析,其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 4由用水量、水泥用量、掺合料用量以及引入的气体所组成的浆体必须填满砂的所有空隙 包裹所有的砂。灰浆/砂浆体积比宜在0.38~0.46之间。
A.6.7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A.7.1海水环境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
A.7海水环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配制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受冻地区的 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受冻地区的浪溅区混凝土宜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铝酸三钙含量宜在6%~12%范围内。
2粉煤灰质量应满足1I级以上粉煤灰的要求。粉煤灰取代水泥质量的最大限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宜大于25%; 2)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宜大于20%; 3)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宜大于10%; 4)经试验论证,最大掺量可不受以上限制。 3粒化高炉矿渣的粉磨细度不宜小于400m²/kg,其掺量宜通过试验确定。用硅酸盐水泥拌制的 混凝土,其掺量不宜小于胶凝材料质量的50%;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掺量不宜小于胶 凝材料质量的40%。 4必要时,掺磨细粒化高炉矿渣或粉煤灰的混凝土,可同时掺3%~5%的硅灰,其掺量应通过试 验确定。 5细骨料不宜采用海砂。当受条件限制不得不采用海砂时,海砂带入浪溅区或水位变动区混凝 土的氯离子量,对钢筋混凝土不宜大于水泥质量的0.07%;对预应力混凝土不宜大于0.03%。当超过 上述限值时,应通过淋洗降低到小于此限值;当淋洗确有困难时,可在拌制的混凝土中掺入适量亚硝 酸钙或其他经过论证的阻锈剂。 6不得采用可能发生碱一骨料反应的活性骨料。 7外加剂对混凝土的性能应无不利影响,其氯离子含量不宜大于水泥质量的0.02%。 8拌和用水的氯离子含量不大于200mg/L。 A.7.2海水环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并做到经济合理。混凝土配制强度 应同时满足设计强度和耐久性要求所决定的强度。 1设计强度确定的配制强度按公式(A.2.2)计算,混凝土龄期为28d,强度保证率为95%,t=1.645 2耐久性确定的配制强度是指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水灰比所决定的强度。 注:海水混凝土抗冻性试验龄期为28d。
A.7.3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最高限值应符合表A.7
表 A.7.3 混凝士拌和物中氢离子的最高限值
A.7.4南方海港工程浪溅区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不应大于2000C。
注:抗氯离子渗透性按4.29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标准试验规定的方法测定。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的混凝土试件 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d,试验应在35d内完成。对掺加粉煤灰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凝土可按90d龄期的试验 结果评定。 1.7.5不同暴露部位混凝土拌和物水灰比最大允许值应符合表A.7.5的规定
表 A.7.5海水环境混凝土的水灰比最大允许值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环境条件北方南方大气区0.550.50浪溅区0.500.40 严寒地区0.45寒冷地区0.50水位变动区微冻地区0.55温和地区0.50 不受水头作用0.600.60最大作用水头与混凝土壁厚之比<50.60水下区受水头作用最大作用水头与混凝土壁厚之比5~100.55最大作用水头与混凝土壁厚之比>100.50注1:除全日潮型区域外,在有抗冻要求的细薄构件,混凝土水灰比最大允许值宜减小:注2:对抗冻要求高的混凝土,浪溅区内下部1m应随同水位变动区按抗冻性要求确定其水灰比:注3:位于南方海水环境浪溅区的钢筋混凝土宜掺用高效减水剂。A.7.6不同暴露部位混凝土拌和物的最低水泥用量应符合表A.7.6的规定。表A.7.6海水环境混凝土的最低水泥用量单位:kg/m3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环境条件北方南方大气区300360浪溅区360400>F300395F300360水位变动区360F250330F200300水下区300300注1:有耐久性要求的大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应按混凝土的耐久性和降低水泥水化热要求综合考虑:注2:掺加掺合料时,水泥用量可相应减少,但应符合A.7.1条和A.7.3条的规定;注3:掺外加剂时,南方地区水泥用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得降低混凝土密实性,可采用混凝土抗渗性或渗水高度检验:注4: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浪溅区范围内下部1m应随同水位变动区按抗冻性要求确定其水泥用量,注5:抗冻试验使用的水质,应与建筑物实际接触的水质相同。A.7.77混凝土用水量,应根据骨料最大粒径、落度、外加剂、掺合料及适宜的砂率通过试拌确定。初选用水量可按表A.5.2选取。A.7.83确定最优砂率,按选定的水灰比、用水量和胶材用量,选取数个不同砂率,在用水量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拌制混凝土拌和物,测定其落度,其中落度最大的一种拌和物所用的砂率,即为最优砂率。初选砂率时可参照表A.5.4选取。落度大于60mm时,按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幅度调整。A.7.99海水环境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按A3和A4的规定进行。247
附录B水工砂浆配合比设计方法
B.1.1砂浆的技术指标要求应与其接触的混凝土的设计指标相适应。 B.1.2砂浆所使用的原材料应与其接触的混凝土所使用的原材料相同。 B.1.3砂浆应与其接触的混凝土所使用的掺合料品种、掺量相同,减水剂的掺量为混凝土掺量的70% 左右;当掺引气剂时,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以含气量达到7%~9%时的掺量为宜。 B.1.4采用体积法计算每立方米砂浆各项材料用量,
B.1.1砂浆的技术指标要求应与其接触的混凝土的设计指标相适应。 B.1.2砂浆所使用的原材料应与其接触的混凝土所使用的原材料相同。 B.1.3砂浆应与其接触的混凝土所使用的掺合料品种、掺量相同,减水剂的掺量为混凝土掺量的70% 左右;当掺引气剂时,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以含气量达到7%~9%时的掺量为宜, B.1.4采用体积法计算每立方米砂浆各项材料用量,
2.1砂浆设计抗压强度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试件,在设 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设计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以MPa计。 2.2砂浆配制抗压强度按公式(B.2.2)计算:
fm.0 = fm.k +to
式中: fm,0一砂浆配制抗压强度,MPa: fmk—砂浆设计龄期的设计抗压强度,MPa; 1一一保证率系数,由给定的保证率P选定,其值按表A.2.2选用; G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MPa。 B.2.3砂浆抗压强度标准差,宜按同品种砂浆抗压强度统计资料确定。 1统计时,砂浆抗压强度试件总数应不少于25组; 2根据近期相同抗压强度、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砂浆抗压强度资料,砂浆抗压强度标 准差按公式(B.2.3)计算:
式中: ——砂浆抗压强度标准差; 一第i组试件抗压强度,MPa
式中: 砂浆抗压强度标准差; fmi—第i组试件抗压强度,MPa
mf n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MPa; n一一试件组数。 3当无近期同品种砂浆抗压强度统计资料时,c值可按表B.2.3取用。施工中应根据现场施工时 抗压强度的统计结果调整值
表B.2.3标准差α选用值
B.3.1可选择与其接触混凝土的水胶比作为砂浆的初选水胶比。 B.3.2砂浆配合比设计时用水量可按表B.3.2确定。
表B.3.2砂浆用水量参考表(稠度40mm~60mm)
B.3.3砂浆的胶凝材料用量(m。十m,)、水泥用量m。和掺合料用量m,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mc 每立方米砂浆水泥用量,kg; 每立方米砂浆掺合料用量,kg; w/c+ p)水胶比:
砂料用量由已确定的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机
B.3.5列出砂浆各组成材料的计算用量和比
PwPcPp m. = p. ×V.
B.4配合比的试配、调整和确定
B.4.1按计算出的配合比的各项材料用量进行试拌,固定水胶比,调整用水量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 稠度。由调整后的用水量得出砂浆抗压强度试验配合比。 B.4.2砂浆抗压强度试验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B.4.1确定的配合比,其它配 合比的用水量不变,水胶比依次增减,变化幅度为0.05。当不同水胶比的砂浆稠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时,可通过增、减用水量进行调整。 B.4.3测定满足设计要求的稠度时每立方米砂浆的质量、含气量及抗压强度,根据28d龄期抗压强 度试验结果,绘出抗压强度与水胶比关系曲线,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与砂浆配制强度fm0相对应的 水胶比。
主编单位(签章):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8 年10月20日
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的协调性,其变化及理由
(四)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的协调性,其变化及理由
(一)标准化对象 本标准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骨料、普通混凝土拌和物、硬化普 通混凝土、全级配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水 泥砂浆和水质分析等试验室和现场的试验和检测方法。 (二)标准的适用范围 标准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用砂石骨料试验方法、混凝土 拌和物试验方法、硬化混凝土试验方法、全级配混凝土试验方法, 碾压混凝土试验方法、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方法、水泥砂浆试验方 法、混凝土拌和及养护用水的水质分析方法、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 设计方法,主要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的试验室和现场试验、 检测和质量控制,服务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和管理 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实现行业内试验方法的规范化和统一,使 试验结果更准确、可靠和可比,适应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质量管理 和发展需求。
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的协调性,其变化及理由
(三)标准的框架结构(章、节和附录的名称) 修订后本标准有10章161节2个附录,其框架结构如下: 总则(范围、引用文件、概述)
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的协调性,其变化及理由
3.35砂料亚甲蓝值试验(新增) 3.36砂料氯离子含量试验(新增) 3.37石料氯离子含量试验(新增) 3.38抑制骨料碱活性效能试验(砂浆棒快速法)(新增) 3.39抑制骨料碱活性效能试验(混凝土棱柱体试验法)(新增 混凝土拌和物 4.01 混凝土拌和物室内拌和方法 4.02 混凝土拌和物落度试验 4.03 混凝土拌和物维勃稠度试验 4.04 混凝土拌和物扩散度试验 4.05 混凝土拌和物泌水率试验 4.06 混凝土拌和物压力泌水率试验 4.07 混凝土拌和物表观密度试验 4.08 混凝土拌和物拌和均匀性试验 4.09 混凝土拌和物凝结时间试验(贯入阻力法) 4.10 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试验 4.11 混凝土拌和物水胶比分析试验(水洗法) 4.12 混凝土拌和物水胶比分析试验(炒干法) 硬化混凝土 5.01 混凝土试件的成型与养护方法 5.02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5.03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5.04 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 5.05 混凝土轴向拉伸试验 5.06 混凝土弯曲试验 5.07 混凝土抗剪强度试验 5.08 混凝土圆柱体抗压强度与静力抗压弹性模量试验 5.09 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试验 5.10 混凝土压缩徐变试验 5.11 混凝土拉伸徐变试验 5.12 混凝土干缩(湿胀)试验 5.13 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试验 5.14 混凝土导温系数测定 5.15 混凝土导热系数测定 5.16 混凝土比热测定(绝热法) 5.17 混凝土线膨胀系数测定 5.18 混凝土绝热温升试验 5.19 混凝土抗冲磨试验(圆环法) 5.20混凝土抗冲磨试验(水下钢球法) 5.21 混凝土抗渗性试验(逐级加压法)
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的协调性,其变化及理由
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的协调性,其变化及理由
7.12碾压混凝土压缩徐变试验 7.13 碾压混凝土抗渗性试验(逐级加压法) 7.14 碾压混凝土渗透系数试验 7.15 5碾压混凝土抗冻性试验 7.16 碾压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试验 7.17 碾压混凝土干缩(湿胀)试验 7.18 碾压混凝土导温系数测定 7.19 碾压混凝土导热系数测定 7.20 碾压混凝土比热测定(绝热法) 7.21 碾压混凝土绝热温升试验 7.22 碾压混凝土线膨胀系数测定 7.23 加浆碾压混凝土室内拌和成型方法(新增) 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 8.0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8.02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均匀性 8.03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平测法) 8.04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对、斜测法) 8.05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 8.06 混凝土芯样试验 8.07 混凝土与岩基和碾压混凝土层间原位直剪试验(平推法) 8.08 混凝土中钢筋半电池电位测定 8.09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仓面贯入阻力检测 8.10 现场碾压混凝土表观密度测定 8.11 海砂、混凝土拌和物中氯离子含量快速检测 水泥砂浆 9.01水泥砂浆拌合方法 9.02 水泥砂浆稠度试验 9.03 水泥砂浆泌水率试验 9.04 水泥砂浆表观密度试验及含气量计算 9.05 5水泥砂浆抗压强度试验 9.06 水泥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9.07 水泥砂浆粘结强度试验 9.08 水泥砂浆轴向拉伸试验 9.09 水泥砂浆干缩(湿胀)试验 9.10 水泥砂浆抗冻性试验 9.11 水泥砂浆抗渗性试验 9.12 水泥砂浆凝结时间试验(新增) 9.13水泥砂浆吸水率试验(新增) 水质分析 10.01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的协调性,其变化及理由
)主要修订的技术内容及修订理由
4. 2 新增 1 章
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的协调性,其变化及理由
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的协调性,其变化及理由
5补充细化45节(不限于以下章节
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的协调性,其变化及理由
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的协调性,其变化及理由
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的协调性,其变化及理由
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的协调性津07SSZ1-4.pdf,其变化及理由
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的协调性,其变化及理由
(五)对主要条文制修订依据、技术要素来源与可靠性等 的说明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是我国最早编制发布的水泥混凝土试验 规程,1962年版《水工混凝土试验方法》(试行)主要参照前苏联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编制,1982年修订版主要参照美国ASTM混凝土 试验方法和美国USBR混凝土试验方法,2006年修订版的新增内容主 要参照了美国和欧盟的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 具体内容见附表
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的协调性,其变化及理由
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的协调性,其变化及理由
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的协调性,其变化及理由
TB 10090-2018 铁路军运设施设计规范.pdf六、重大争议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的协调性,其变化及理由
,本次修订第7章不做主要内容的修改,留待SL713逐步替代。 七、替代或废止有关标准建议 无。 八、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九、下一步工作安排 抓紧时间发送征求意见稿,整理反馈意见,完成标准内容修改, 日提交标准送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