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0703-2021 太阳能中温工业热利用系统设计规范.pdf

GB/T 40703-2021 太阳能中温工业热利用系统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1962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40703-2021 太阳能中温工业热利用系统设计规范.pdf

GB/T 40703—2021

temperature solar heating system forindustria applications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DB14/T 1336-2017标准下载GB/T 40703—202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系统组成 基本规定 系统设计用参数 能量需求分析 太阳能集热系统 8.1 一般规定 8.2 集热器面积计算 8.3 太阳能集热系统布置 8.4 膨胀罐 8.5 缓冲罐 8.6 储油罐 8.7 油气分离器 蓄热系统 9.1 一般规定 9.2 蓄热介质 9.3 蓄热装置 LO 供热系统· 10.1 一般规定 10.2 蒸汽发生器 10.3 辅助能源设备 电气与控制系统 11.1 一般规定 11.2 控制子系统… 11.3 监测子系统· 11.4 电气安全防护 12 通用设备 12.1 循环泵 12.2 传热工质· 12.3 换热器 12.4 水处理设备 12.5 管路和阀门

12.1 循环泉 12.2 传热工质 12.3 换热器 12.4 水处理设备 12.5 管路和阀门

GB/T 407032021

13系统安全防护 附录A(资料性) 不同工业过程典型工艺温度 附录B(资料性) 集热器选型推荐

GB/T 40703—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 司、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 院、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成都博昱新能源有限公司、案普能源科技有 限公司、山东奇威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京普太阳能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广东五星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光柏、王廣、刘猛、王敏、李博佳、代彦军、孙玉泉、吴晓鸿、原郭丰、陈海生, 徐玉杰、刘俊、孙守建、余建伟、谷秀志、唐文学、苏士强、刘华凯、杨洁、张已男、赵学智、袁婉丽、文淑容、 贺婷婷胡志鹏

GB/T40703202

能中温工业热利用系统设计规

本文件规定了太阳能中温工业热利用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系统组成、设计用参数、能量需求分 析、通用设备要求、太阳能集热系统、蓄热系统、供热系统、电气与控制系统、系统安全防护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液体为传热工质,集热温度大于100℃、小于250℃,为工业过程用热提供热能的 太阳能系统。提供民用过程用热的太阳能中温热利用系统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GB/T12936,GB/T18713和ISO948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太阳能中温工业热利用系统mediumtemperaturesolarheating systemforindustrialapplications 太阳能集热温度大于100℃、小于250℃,为工业生产过程提供热能的系统。 注:系统由太阳能集热系统、蓄热系统、供热系统、电气与控制系统组成

GB/T40703—2021

集热系统、供热系统、蓄热系统、电气与控制系统

图1太阳能中温工业热利用系统组成示意

系统设计前应结合拟建设区域的太阳能资源、地理条件、气象数据、常规能源资源及价格等因素 术可行性和经济适用性分析。 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场地规划、环境生态、用户需求、负荷大小等因素。 系统形式、关键设备及控制方案的设计应与工业过程的需求和工艺特点相结合

粉尘污染和建筑物的遮挡 5.5系统应在满足工业过程用热需求的前提下实现最小的常规能源消耗 5.6系统设计寿命不应低于15年

GB/T40703202

6.1系统设计用气象参数应选用当地近10年的太阳总辐照量、太阳直射辐照量、环境温度、风速、风向 等气象数据为计算依据,如当地气象数据缺失,可取临近站点的气象数据, 6.2系统安全防护设计应根据统计年份不少于10年的气象参数及信息设计,气象参数及信息包括: a)年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 b)年平均风速、极大风速及风向、主导风向; c)无日照小时数、雷电、冰霉等灾害性统计数据 6.3用于系统设计的工业过程典型工艺温度参数见附录A,

7.1工业过程的能量需求包括用热的形式,总用热量,以及用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 7.2进行能量需求分析前应明确用热工艺过程的特点和工艺技术要求 7.3使用液体供热的工业热利用系统的日用热负荷按公式(1)计算:

式中: Q 日用热负荷,单位为兆焦(MJ); mw.i 第i个用热时段的平均液体体积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s); C 液体的比热容,单位为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液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T 热水与冷水的温差或供水与回水的温差,单位为摄氏度(℃); 第i个用热时段的时间间隔,单位为秒(s)。 使用蒸汽供热的工业热利用系统的日用热负荷按公式(2)计算: Q= *··*·**· (2) 式中: Q 日用热负荷,单位为兆焦(MJ); S 补水率,%; m.i 第i个用热时段的平均蒸汽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s); m.i 第i个用热时段补充至系统的冷水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s); h 蒸汽焰值,单位为焦耳每千克(J/kg); hw 回水热水比烩值特大桥引桥盖梁施工方案,单位为焦耳每千克(J/kg); hin 补水冷水比烩值,单位为焦耳每千克(J/kg); 第i个用热时段的时间间隔,单位为秒(s)。

GB/T40703—2021

3.1.2太阳能集热器应根据终端用热要 器选型推荐见附录B。 8.1.3跟踪型集热器支架的强度、刚度应满足聚光与跟踪精度要求。 8.1.4闭式循环太阳能集热系统应设置膨胀罐,膨胀罐应符合GB/T150.1和9.4的规定。 8.1.5采用导热油为传热工质的太阳能集热系统应设置油气分离器

8.2.1直接式系统集热器总面积按公式(3)计算:

直接式系统集热器总面积按公式(3)计算

式中: 直接式系统集热器总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Q 日用热负荷,单位为兆焦(MJ); 当地集热器采光面上的年平均日太阳辐照量,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非跟踪式系 统取太阳总辐照量,跟踪式系统取直射辐照量; 一 太阳能保证率,%,根据太阳能系统所在地的太阳辐照量及用户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d 基于总面积的集热器年平均集热效率,%,具体取值可根据集热器产品基于总面积的瞬时 效率方程实际测试结果,参照GB50364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 L 管路及蓄热装置热损失率,%,根据经验值宜取10%20%。 .2间接式系统集热器总面积按公式(4)计算:

AIN一一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AG一一直接式系统集热器总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集热器总热损系数,单位为瓦每平方米每摄氏度[W/(m²·℃),具体数值应根据集热器 产品实际测试结果确定,当测试的集热器效率方程为二次方程时,U宜取对应热损系数α 的值; Uhx一 换热器传热系数,单位为瓦每平方米每摄氏度W/(m²·℃),可根据换热器类型查询产 品样本得出; Ahx 换热器换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可根据换热器类型查询产品样本得出

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8.3太阳能集热系统布置

8.3.1太阳能集热系统应布局合理,管线连接短捷、整齐。 8.3.2太阳能集热系统管路布置应满足集热器检修和维护的要求 8.3.3太阳能集热器可通过并联、串联和串并联的方式连接成集热器阵列,集热器阵列间的管路连接 宜按同程原则设计;当采用异程连接时,应在每个集热器阵列的支路上安装平衡阀调节流量。 8.3.4非跟踪式太阳能集热系统的集热器朝向宜为南向;全年使用的太阳能集热系统,集热器安装倾 角宜与当地纬度一致;侧重于夏季使用的太阳能集热系统,集热器安装倾角宜为当地纬度减10°;侧重 于冬季使用的太阳能集热系统,集热器安装倾角宜为当地纬度加10°。 3.3.5跟踪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全年使用或侧重于夏季使用时,集热器宜平行于经线方向安装;侧重于 冬季使用时,集热器宜平行于纬线方向安装。 3.3.6非跟踪式集热器阵列的集 系价金便用终全理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