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725-2016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 725-2016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4数据异常报警及故障显示功能; 5数据存储、分析及管理功能 6现场网络数据通信和远程通信及网络安全防护等功能; 7防雷及抗干扰功能。 15.7.2监测自动化系统性能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环境条件:监测站温度,一10~十50℃(一20~十60℃可 选),湿度,≤95%;监测管理站及监测管理中心站温度,15~ 35℃,湿度,≤85%。 2工作电源:电压,220(1士10%)V或36(1士10%)V; 频率,50(1±2%)Hz。 3采样时间:巡测,<10min;单点采样,<30s(带驱动 控制测量的仪器除外)。 4测量周期:10min~30d,可调。 5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6300h。 6抗瞬态浪涌能力:防雷电感应,5001500W;瞬态电位 差,<1000V。 7数据采集装置功耗:工作状态,≤3W;待机状态 <0.5W
15.7.2监测自动化系统性能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DB13(J)/T 216-2016标准下载表A.0.1混凝土坝安全监测项目分类
注1:附录A中所有表格内,有★者为必设监测项目,有☆者可选监测项目,可 根据需要选设。空格为不作要求。 注2:对高混凝土坝或基岩有软弱岩层的混凝土坝,建议进行深层变形监测。 注3:1级~3级坝若出现裂缝,需要设裂缝开合度监测项目。 注4:坝高70m以上的1级坝,应力应变为必选项目。
A.0.2石坝安全监测项目应按表A.0.2的要求进行选择。
A.0.3水质分析项目应按表A.0.3的要求进行选择。
A.0.3水质分析项目应按表A.0.3的要求进行选择。
表A.0.3水质分析项目分类和选项表
A.0.4溢洪道安全监测项目应按表A.0.4的要求进行选择
.4溢洪道安全监测项目分类和选项表
水岸边式厂房建筑物安全监测项目分类
1水工隧洞安全监测项目分类和选项
注:1级~3级水工隧洞的混凝土环锚衬砌结构的混凝土应力应变和钢筋应力监测 项目为必选项目。
表 A.0.8水闸安全监测项目分类和选项表
表A.0.10堤防安全监测项目分类和选项表
注:对1级、2级堤防建议根据工程安全和管理运行的需要,有选择地设置近 岸河床的冲淤变化、护岸工程的变位、河道水流形态及河势变化、滩岸地 下水的出逸情况等监测项目。
A.0.11 边坡及滑坡安全监测项目应按表A.0.11的要求进行 选择。
表A.0.11边坡及滑坡安全监测项分类和选项表
A.0.121级、2级过水建筑物水力学监测项目应按表A.0.12 的要求进行选择。
A.0.121级、2级过水建筑物水力学监测项目应按表A.0.12 的要求进行选择。
A.0.12水力学监测项且分类和选项表
表A.0.12 (续)水位与动水通气掺气过流面泄洪系缆过水建筑物流态流速流量空化波浪压强量浓度磨蚀雾化力船闸输水系统★★★★★★引航道★★☆☆鱼道★★★★闸(阀)门★★☆☆泵站★★调压(阻力)井★注:其他级别的过水建筑物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适量的设置必要的水力学监测仪器。A.0.13环境量监测项目应按表A.0.13的要求进行选择。表A.0.13环境量监测项目分类和选项表建筑物级别建筑物类别监测项目1级2级3级4级5级上、下游水位★★★★★气温★★★★☆降水量★★★★混凝土坝库水温★★☆☆坝前淤积☆☆☆坝下冲淤☆☆☆冰压力☆☆☆上、下游水位★★★★★气温★★★☆☆降水量★★★☆土石坝库水温★★★坝前淤积☆☆坝下冲淤☆☆冰压力☆☆68
表A.0.13(续)
B.0.1混凝土坝变形监测项目测量精度不应低于表B.0.1的 规定。
0.1混凝土坝主要变形监测项且精度
B.0.2土石坝变形监测项目测量精度不应低于表B.0.2的 规定。
B.0.2土石项变形监测项目测量精度不应低于表B.0.2 规定。
表 B.0.2土石坝主要变形监测项目精度表
B.0.3溢洪道变形监测项目测量精度不应低于表B.0.3的 机定
表B.0.3溢洪道主要变形监测项且精度表
B.0.6水工隧洞变形监测项目测量精度不应低于表B.0.6的 规定。
B.0.6水工隧洞变形监测项目测量精度不应低于表B.0.6 规定。
表B.0.6隧洞主要监测变形监测项目精度表
B.0.7水闸变形监测项目测量精度不应低于表B.0.7的规定
表B.0.7水闸主要变形监测项目精度表
B.0.8渠道和渠系建筑物变形监测项目测量精度不应低于表 B. 0. 8 的规定
表B.0.8渠道和渠系建筑物主要变形监测项目精度表
0.9堤身变形监测项目测量精度不应低于表B.0.9的规定
表B.0.9堤身主要变形监测项且精度表
B.0.10边坡及滑坡变形监测项目测量精度不应低于表B.0.10 的规定。
0边坡及滑坡主要变形监测项目精度表
C.0.1附录C中监测频次为基本要求,各时期的观测频次应根 据工程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C.0.2混凝土坝安全监测频次应按表C.0.2的要求进行选择,
C.0.2混凝土坝安全监测频次应按表 C.0.2 的要求进行选择。
表C.0.2混凝土坝安全监测频次表
C.0.3土石坝安全监测项目频次应按表C.0.3的要 选择。
C.0.3土石坝安全监测项目频次应按表C.0.3的要 选择。
表C.0.3士石坝安全监测频次表
表C.0.4溢洪道安全监测频次表
注:如遇工程扩(改)建或长期停运又重新充水调试时,需再按第一、第二阶 段的要求进行观测,
表C.0.8水闸安全监测频次表
C.0.9渠道和渠系建筑物安全监测频次应按表C.0.9的要习 行选择。
C.0.9渠道和渠系建筑物安全监测频
C.0.10 堤防安全监测项目频次应按表C.0.10的要求进行 选择。
表C.0.10堤防安全监测项目频次表
C. 0. 11 边坡及滑坡安全监测频次应按表C.0.11的要求进行 选择。
C. 0. 11i 边坡及滑坡安全监测频次应按表C.0.11的要求进行 选择。
表 C.0.11 边坡及滑坡安全监测频次表
C.0.12环境量监测频次应按表C.12的要求进行选择
C.0.12环境量监测频次应按表C.12的要求进行选择
0.12环境量安全监测项目观测频次
注:船闸、升船机、水工隧洞、地上厂房等建筑物参照相应的拦河建筑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设计规范
2术语..· 85 3 基本规定· 86 4 混凝土坝监测· .. 87 5 土石坝监测·· 89 6 溢洪道监测· 94 7 厂房建筑物监测· .. 95 8 通航建筑物监测. 96 9 水工隧洞监测· ... 97 10 水闸监测 98 11 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监测 99 12 堤防工程监测·· 101 13 边坡及滑坡监测· 103 14 专项监测· 105 附录 C 监测频次 106
2.0.2在初期运行期,要针对工程不同的蓄水(或通水)特点, 提出相应的监测要求。每次蓄水到新的水位之后的前3年均应按 初期运行期对待。
3.0.4在满足建筑物监测要求的前提下,监测仪器设备的品种
4.1.2由于采用支墩坝坝型的工程越来越少,本标准不做专门 规定,其监测断面可以参照重力坝布置。
4.2.2对于重力坝的坝体和坝基水平位移监测,本标准建议采 用引张线法、直空激光准直法和垂线法。引张线法由于设备简 单、直观、准确度高、费用少,在国内大坝安全监测中使用较 广,也较有成效。真空激光准直法,虽然费用高一些,但它可以 同时监测水平和垂直位移,准确度高,性能稳定,也受到大坝业 主欢迎。垂线法可以同时测定大坝各个高程的水平位移,正倒垂 结合,又可为各种水平位移准直法提供测量基准值,准确度也 高。在混凝土坝水平位移监测中,为优先选用项目。 视准线受大气旁折光影响严重,不易达到变形监测最低精度 要求,故当坝长较短、条件有利时才可选用。此处沿用SL601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中的规定,明确其长度不宜超 过300m。 大气激光准直不仅受旁折光影响严重,观测精度较低,而且 实施难度较大,国内鲜有成功事例,且完全能用引张线或真空激 光准直替代,一般不建议采用。 GPS是美国的卫星导航系统。GPS、北斗、GLONASS、 Galileo这些导航卫星系统统称GNSS。GNSS法是一种利用全球 导航卫星系统技术进行的大地测量监测方法。GNSS在水利水电 工程、桥梁、滑坡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隔河岩水电站大坝 变形监测,在三峡工程、丹江口加高工程的监测网观测中的位移 量精度均优于土2mm,满足水电站变形监测的要求。但在使用
GNSS观测时应满足GNSS观测条件的要求。 4.2.3引张线和真空激光准直是两种常用的大坝水平位移监测 设施,一般顺坝轴线方向布置,并在经过的每个坝段设一个测 点。采用这两种监测手段时,在坝基位置一般利用靠近坝基的灌 浆廊道或排水廊道设置;在坝中位置一般利用中间高程的排水廊 道或交通廊道设置;在坝顶位置一般在坝顶预留沟槽或利用靠近 坝顶的管线廊道设置。引张线和真空激光准直两端宜布置正倒垂 线作为工作基点,若两端可延伸进山体平洞内,且深度足以忽略 变形影响时,可以直接以端点为起算基准点,而不再另设倒 垂线。 垂线在大坝水平位移的监测中处于中心的位置,它不仅能测 读大坝有关高程的水平位移,而且常常为各类准直线提供位移基 准值。当作为水平位移监测手段的单独使用时,往往要根据局部 结构的监测需要,设在结构复杂或存在地质缺陷的坝段;当作为 各类准直线的工作基点使用时,设在准直线的对应端点附近,且 倒垂线底部应深入基岩内变形可忽略处。 从国内小湾、二滩、溪洛渡等高拱坝的监测成果来看,在大 坝首次蓄水过程中,由于坝体承压水头短时间内急聚增大,两岸 抗力体受力状态迅速作出调整,导致拱坝弦长和坝肩及连区的 谷幅均出现较大变化,故此处明确规定坝高200m以上的高拱坝 应做谷幅、弦长监测。
4.3.2当坝基存在影响大坝稳定的浅层软弱带时,除监测大坝 建基面的扬压力外,还需监测浅层软弱层面的扬压力。 4.3.3从国内大坝层间缝监测经验来看,常态混凝土胶结材料 含量较高,若仓面冲毛处理合格,层间缝一般测不到渗透压力: 对于常态混凝土大坝而言,监测坝体渗透压力的意义不大。故本 标准中坝体渗透压力定性为选测项目,仅建议在碾压混凝土坝中 开展此项监测
5.1.2土石坝监测仪器选型需充分考虑工程实际情况
5.1.2土石坝监测仪器选型需充分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土石坝 施工对监测仪器埋设干扰较大,在填筑、碾压过程中监测仪器工 作条件较差,监测仪器需在满足耐久、可靠的前提下提高仪器精 度指标。另外,土石坝变形较大,监测仪器量程需留有余地,做 好电缆牵引规划,在穿越不同分区材料的情况下需采取特殊措施 确保仪器及电缆成活。对100m以上的高土石坝,需对仪器、电 缆及电缆接头提出明确的耐水压技术要求。
5.1.5对于坝高在100m以上的高土石坝或地质条件复杂
5.2.2本条规定表面变形测点的布置要反应土石坝的结构特性。 为便于对比分析,表面变形监测点采用测线的布置方式,即将沿 某一直线布置的监测点组成观测线,通过分析观测线上各测点位 移分布及变化规律全面掌握大坝变形特征。
5.2.2本条规定表面变形测点的布置要反应土石坝的结构特性。 为便于对比分析,表面变形监测点采用测线的布置方式,即将沿 某一直线布置的监测点组成观测线,通过分析观测线上各测点位 移分布及变化规律全面掌握大坝变形特征。 5.2.3土石坝类型主要包括非土质防渗体坝、土质防渗体分区 坝和均质坝,其中非土质防渗体坝主要有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沥 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和心墙坝、土工膜斜墙坝和心墙坝,土质防 渗体分区坝主要有土质心墙坝和斜墙坝。本条主要规定不同类型 土石坝内部变形监测共性的布置方式。内部变形监测点布置结合
5.2.6均质坝变形主要监测表面变形。当坝高较高或与刚性建
5.2.6均质坝变形主要监测表面变形。当坝高较高或与刚性建 筑物连接时,内部位移监测布置要注意减少对坝体防渗的影响, 采用竖向测线的布置方式,不能采用水平向分层的布置方式,其 原因主要在于水平向分层布置的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水管式沉 降仪等通常需敷设上下游方向的基床带,可能会形成渗流通道: 不利于坝体防渗。
5.2.8目前防渗墙变形监测难度较大,当防渗墙顶部设有
5.2.8目前防渗墙变形监测难度较大,当防渗墙顶部设有灌浆
郎道时,可以在廊道内设置真空激光系统、引张线系统监测防渗 墙顶部的水平位移分布及不均匀沉降;深覆盖层基础沉降变形监 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可以与坝体变形监测统一考虑。
5.2.9本条对界面位移及其监测内容进行了界定,界面位移系
指两种介质接触面相对的法向及切向位移(上下、左右),主要 有:坝体与混凝土建筑物及岸坡岩石接触,混凝土面板与垫层料 接触,心墙与过渡料接触,坝体心墙与基础防渗墙等接触位移统 称为界面位移。 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界面位移主要指混凝土面板与垫层料 之间的法向和顺坡向剪切位移,即面板脱空位移。对高于100m 的混凝土面板一般需要监测面板与垫层料的脱空变形。 对心墙堆石坝,界面位移主要指心墙与过渡料接触的开合度 和剪切位移,心墙与岸坡接触的剪切位移和开合度。 当挡水建筑物为混合坝型时,界面位移主要指土石坝与混凝 土坝结合部位的剪切位移,以及混凝土心墙与混凝土防渗墙接缝 开合度等。
5.3.2面板坝堆石体一般为强透水料,渗透水易垂直下渗,在 防渗体下游侧一般形成沿基础相对隔水层面以上的渗流,不易形 成如土体中的浸润线,同一铅垂线上的水头值与其位置高程无 关,故可以在坝基面设一个测点。垫层和过渡料中等势线较倾斜 或弯曲,属“渗流急变区”,同一铅垂线上的水头值不相等,故
5.3.3一般不在混凝土、沥青心墙(窄塑性或刚性心墙)防渗 体内布置渗流监测点。布置在上、下游侧反滤料中的渗流测点, 明确其电缆牵引路径,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监测电缆铺设不会对 防渗和反滤体产生影响。 土质心墙墙体内等势线变化较大,一般沿不同高程设置测 点,并按竖向测线布置。对土质心墙,渗压计应与土压力计对应 布置,以分别监测心墙总土压力和有效土压力
5.3.3一般不在混凝土、沥青心墙(窄塑性或刚性心墙)防渗 体内布置渗流监测点。布置在上、下游侧反滤料中的渗流测点: 明确其电缆牵引路径,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监测电缆铺设不会对 防渗和反滤体产生影响。 土质心墙墙体内等势线变化较大,一般沿不同高程设置测 点,并按竖向测线布置。对土质心墙,渗压计应与土压力计对应 布置,以分别监测心墙总土压力和有效土压力。 5.3.5土石坝坝基利用天然岩土或覆盖层,设有人工防渗(槽、 墙和雄幕)及排水措施,需对其防渗及排水效果进行监测。当坝 基为岩基、防渗能力强的沉积土基、坝体及坝基渗流浸润线(地 下水位)高于建基面,确认坝基岩土层不会产生渗透破坏或仅采 取雌幕防渗时,坝基渗透压力监测可仅在建基面或以下浅层布置 测点。如建基面即为坝基相对隔水层,沿坝轴线方向坝基沟梁相 间时,监测横断面上项基测点宜沿其走向在沟底布置,其监测横 断面不一定与坝轴线垂直。 5.3.6本条为结合建筑物排水系统,设置专门的集渗设施并安 装量水堰或采用容积法、测流速法及通过地下水坡降计算,对渗 流量进行监测。 当深覆盖层地基,下游无尾水且渗透(漏)水低于河床面, 可以采用在坝下游河床中间隔设置测压管经地下水坡降计算来求 取渗流量时,测压管间距一般为10~20m,以获得10cm以上的 水头差为宜。该水头差值是根据渗流量监测误差不大于10%的 要求反算而得。执行中可以根据不同介质的实际透水性灵活 掌握。 当覆盖层地基,下游尾水较高时尽最平田截水墙拦裁滚
5.3.5土石坝坝基利用天然岩士或覆盖层,设有人工防
墙和惟幕)及排水措施,需对其防渗及排水效果进行监测。当坝 基为岩基、防渗能力强的沉积土基、坝体及坝基渗流浸润线(地 下水位)高于建基面,确认项基岩土层不会产生渗透破坏或仅采 取雌幕防渗时,坝基渗透压力监测可仅在建基面或以下浅层布置 测点。如建基面即为坝基相对隔水层,沿坝轴线方向坝基沟梁相 间时,监测横断面上项基测点宜沿其走向在沟底布置,其监测横 断面不一定与坝轴线垂直,
5.3.6本条为结合建筑物排水系统,设置专门的集渗设施并安
当深覆盖层地基,下游无尾水且渗透(漏)水低于河床面, 可以采用在坝下游河床中间隔设置测压管经地下水坡降计算来求 取渗流量时,测压管间距一般为10~20m,以获得10cm以上的 水头差为宜。该水头差值是根据渗流量监测误差不大于10%的 要求反算而得。执行中可以根据不同介质的实际透水性灵活 掌握。 当覆盖层地基,下游尾水较高时,尽量采用截水墙拦截渗 流,截水墙深度尽量做到相对不透水层。
断面宜与面板挠度、接缝、心墙渗透压力、堆石体位移等监测项 目一致,仪器布置位置接近。
5.4.2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心墙的主要作用是防渗,对1级、2
级工程和坝高大于100m的高坝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心墙内部应 力应变监测项目。 对黏土心墙坝,土压力与孔隙水压力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成 对布置。
5.4.4随着高混凝土面板坝的出现,以及高寒地区、高地震区、
窄深河谷及深覆盖层上面板坝的兴建,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如西 北口混凝土面板的裂缝、株树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漏水事故、天 生桥一级面板垂直缝挤压破损等。因此,面板应力监测条块选 择,需综合考虑河谷地形、地质情况、计算分析成果,适当增 减,对可能产生挤压破坏的高坝应在挤压垂直缝面增设压应力监 测断面,其布置位置除与坝体内部变形监测层面对应外,还要根 据计算分析应力分布情况布置
5.4.5近年来部分工程基础混凝土防渗墙内布置的应变计测值
5.4.5近年来部分工程基础混凝土防渗墙内布置的应变计测值
5.4.6孔隙水压力监测应考虑施工期和运行期的需享
孔隙水压力监测和渗透压力监测结合布置
孔隙水压力监测和渗透压力监测结合布置
6.1.1其他形式溢洪道监测设计参考类似建筑物并结合工程的 自身特点进行,如有些侧槽溢洪道的侧槽和泄水道为隧洞,且洞 室尺寸较大,监测设计可以参考第9章。非常溢洪道监测设计根 据其建筑物形式参考本标准相应章节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河床 溢洪道和正槽溢洪道的布置基本类似,可以根据主坝坝型特点并 结合本章进行设计。
7.2.2河床式厂房基础内部变形监测,可以采用沉降
7.2.2河床式厂房基础内部变形监测,可以采用沉降仪、基岩 变形计和多点位移计等。厂房坝段间接缝开合度的变化,可以视 需要布置单向、双向或三向测缝计。 7.2.3坝后式厂房水平位移监测,一般在地基岩层中存在软弱 夹层的情况下设置。
7.3.2河床式厂房基础扬压力及渗透压力监测根据上游雌幕灌
7.3.2河床式厂房基础扬压力及渗透压力监测根据上游惟幕灌 浆和封闭式雌幕灌浆防渗情况确定测点布置。 河床式厂房渗流主要包括上游胸墙渗水、基础渗水、机组渗 水及机组检修排水等,需对上游胸墙、基础和机组的渗流量分别 进行监测。
7.4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
7.4.5机组支撑结构(机墩、蜗壳、尾水管)是机组安全稳定 行的基础,对于水头较高、装机容量大的水电站其支撑结构尺 寸大、受力复杂,因此有必要对大规模的电站机组支撑结构(机 墩、蜗壳、尾水管)布置钢板应力、钢筋应力混凝土应力应变监 测仪器,以监测在施工期、机组调试期和运行期机组支撑结构的 受力情况。为电站安全运行提供可靠地保证。目前国内已建和在 建的三峡、小湾、二滩、向家坝、溪洛渡、锦屏等水电站,均在 机组支撑结构(机墩、蜗壳、尾水管)布置了监测设施
8.1.3高坝多级升船机,往往有中间渠道,如龙滩和百色水利 枢纽采用带中间渠道的两级垂直升船机方案,构皮滩水电站通航 建筑物采用带二级中间渠道的三级垂直升船机方案。中间渠道通 常采用隧洞、渡槽或明渠等型式,其监测项目和监测断面应根据 相应的建筑物型式要求选择
8.2.1大型船闸闸首人字门支承体部位边墩顶部与底部的相对 位移必须在设计允许范围内,以保证人字门的正常运行,因此船 闻闻首变形是监测的重点。闻首变形一般采用垂线观测,以获得 较高的观测精度。垂线一般结合闸首管线廊道或人字门启闭机室 布置。当闸首基岩条件较好时可以不布置深入基岩的倒垂线,仅 需布置以建基面为基准的倒垂线或正垂线
8.3.2分离式闸室底板渗压是监测的重点,需通过监测保证底 板渗压值在抗浮限值以内。如某大型船闻运行过程曾因闸室基础 排水廊道渗水未及时抽排导致底板基底扬压力超过抗浮限值,底 板反复升降,底板与闸墙接缝间产生挤压破坏。因此,对于抽排 基础,如果存在闻室底板抗浮问题,一般同时记录和观测基础廊 道集水井水位。大型衬砌式船闸因闸块间接缝多,止水往往是薄 弱环节,接缝漏水随时间会增大,且冬季低气温时段渗漏量最 大,因此,一般将接缝渗水作为重点监测项目,并加强冬季的渗 漏量观测,以确定渗漏的接缝部位。
9.1.7隧洞封堵体级别通常与主要挡水建筑物相同,以接缝开 合度、温度监测为重点,施工期为确定灌浆的时机、混凝土温控 提供资料,运行期以监测安全为主要目的。
9.2.2监测仪器(测点)的位置设定,建议考虑监测结果相互 印证的关系:洞室收敛监测,测线一般以三角形布置,测线3~ 6条:拱顶沉降监测的测点,可以与收敛监测拱顶上的测点共 用;围岩内部位移监测,测孔的位置要与测线相应布置,以便监 测结果互相印证。
9.3.1、9.3.2隧洞衬砌外水压力、基础扬压力受地质条件、地 下水位,隧洞及调压室内水外渗等因素的影响,是设计的不确定 因素,需对衬砌外水压力、围岩渗透压力、基础扬压力进行 监测。
9.4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
9.4.2由于岔管段水流条件复杂,无论是混凝土衬砌岔管还是 钢衬砌岔管,均要进行重点监测。对于具有多个岔管的水工隧 洞,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全部监测或部分重点监测。
10.2.3水平位移测点宜与垂直位移测点同体布置,但
10.2.3水平位移测点宜与垂直位移测点同体布置,但并非在每 个垂直位移测点处布置水平位移测点。一般选择可构成视准线 的垂直位移测点处,同体布置1排或多排水平位移测点。 10.2.4水闻结构之间的不均匀沉降或者水平位移,引起接缝止 水结构的破坏,接缝开合度一般通过卡尺量测等简易方法进行量 测。当地质条件复杂、现场量测条件较差时,可以考虑设置测 缝计。
10.3.1渗流监测断面数量与水闸长度、闻孔宽度、闻室结构、 地基条件有关,本条中监测断面数量根据部分水闻的实际设置情 况,以及不同级别水闸的常规工程布置测算确定。
11.1.4输水渠道和管道线路长,渠系建筑物较分散,现有工程 的安全监测基本以巡视检查为主。随着技术水平和管理要求的提 高,对现有工程进行安全监测的改造,基本以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为目的,增加了水位、流量的监测和闸门运行的控制,以及视频 监控系统。 鉴于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失事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本标准规 定对1级、2级渠道的不良地质、深挖方、高填方渠段和特殊的 1级、2级建筑物设置安全监测设施,常规渠道及渠系建筑物未 做规定。 不良地质主要包括膨胀土、湿陷性黄土、液化土、地下矿山 采空区、高地下水等类型。对于深挖方和高填方,尚无明确定 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工程规定挖深大于30m属于深挖 方,填高高于8m属于高填方,也有结合地质条件将挖深大于 15m归于深挖方、填高大于6m归为高填方的。特殊建筑物指结 构型式、设计理论、计算方法、材料等相对于常规建筑物有较大 变化的建筑物。
11.2.1对于输水渠道,从工程功能方面主要监测水位、流量和 水质,从工程安全角度主要监测渗流、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含 分层水平位移)。本节列出了常设的监测项目在设计时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确定。
渡槽的监测设计方案,目前这些渡槽的充水试验基本完成,结果 证明监测项目的设置基本能够反映渡槽的工作状态,能够很好的 反馈设计。
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1.4倒虹吸((涵洞)监测
11.4.1倒虹吸监测项目的设置参考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大 型渠道倒虹吸的监测设计方案,目前这些倒虹吸工程的充水试验 基本完成,结果证明监测项目的设置基本能够反映建筑物的工作 状态,能够很好的反馈设计
11.5.1、11.5.2近年来随着大口径PCCP、PE、PVC等管材 的生产应用,且管材的规格往往大于现行有关规范,例如在南水 北调配套工程邢清干渠工程中采用了DN1400的PE管道。针对 新材料、新工艺的管材,有必要结合科学实验设置监测项目,为 技术标准的修订提供支持。 输水管道工程的管材较多,目前采用较多的有预应力混凝土 管、钢筒预应力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钢管、球墨铸铁管 聚乙烯管、聚氯乙烯管、玻璃钢管等,管材性质不同,受力特点 不同。目前安全监测多结合工程管理、运行调度相结合,以内水 压力监测和流量监测为主
12.1.2堤防工程具有与其他挡水建筑物不同的特点和复杂性, 如堤线长、洪水位变化迅速,有的堤段的堤身与堤基存在隐患, 在汛期容易出现险情等,其监测设计应在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 上,确定监测项目,选择有代表性的断面,一种设施多种用途, 做到少而精,经济合理。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及设有穿堤建 筑物等特殊堤段,可以根据工程安全控制需要或科学研究需要增 加监测项目及监测断面。 12.1.3堤防工程战线长、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安全监测断 面、项目总量多,管理工作量大。但是堤防工程一般高度不大, 影响到堤身安全的主要是沉降变形和堤身、堤基渗流状况。因此
12.1.3堤防工程战线长、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安全监测困
面、项目总量多,管理工作量大。但是堤防工程一般高度不大, 影响到堤身安全的主要是沉降变形和堤身、堤基渗流状况。因此 监测设计一般以变形和渗流监测为主
12.2.2堤防工程竣工后,无论是初期运行期或运行期,都要定 期进行位移监测。主要是表面变形,重点要进行堤身沉降量监 测,必要时也可以设置部分内部监测项目。 工程初期运行期,堤身填土尚未固结稳定,大部分沉降量将 在这一阶段发生,因此要加强对堤身进行沉降监测,以了解土体 的沉降速度和稳定性。当工程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堤身填土已逐 步趋于稳定时成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年监测次数可以减少,但每年汛前、汛后至少要 分别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为工程度汛及工程冬修提供资料。 渠坡位移监测,主要是选择一些有潜在滑移危险的代表性堤 段进行垂直位移监测,必要时也可以结合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测 量方法根据堤防工程特点,多采用视准线法和三角网法,也可以 根据自身条件采用其他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