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 3502-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B/T 3502-2018 铁道客车及动车组模态试验方法及评定7.1整备车辆应符合以下要求
7.2车体结构应符合以下要求
CECS 491-2017-T 埋地排水用螺纹钢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TB/T3502—2018
a)车体结构通过弹性元件支撑。 b)车体结构模态试验的支撑方式应符合柔性边界。柔性边界支撑方式近似模拟自由状态,支撑 系统的固有频率应小于车体结构一阶固有频率的30%。 c) 支撑点应选在车体结构刚度较大的节点处(如二系簧座等),避免车体结构支撑的静应力引起 结构刚度变化。 d)车体结构的支撑方向应为车体垂向。 e)支撑连接件的屈服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4。
试验系统包括3部分:激励系统、测量系统和分析系统。 3.2激励系统
试验系统包括3部分:激励系统、测量系统和分析系统。 8.2激励系统
8.2.3激振器激励系
8.2.3.3功率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a)功率放大器应与所用的激振器相匹配,具有高输出阻抗; b)在试验频率范围内,频响特性为线性。
8.2.3.4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有模拟式和数字式两大类,信号发生器应能产生与试验要求相适应的工作频带、激 形及幅值。
测量系统一般由测量传感器、信号放大器和数据采集装置等组成。
测量系统一般由测量传感器、信号放大器和数据采集装置等组成 8.3.2测量传感器 8.3.2. 1加速度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的使用及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a)量程及使用频率范围满足测试要求,线性度偏差不大于2%,频响偏差不大于5%; 有足够的灵敏度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传感器质量和惯性特性应尽量小,以减少附加质量对 被试对象的影响; C) 灵敏度应稳定,温度灵敏度偏差不大于1%,横向灵敏度应小于测量方向灵敏度的5%; d) 对使用环境条件(如湿度、温度、磁场、电场、声场等)的影响不敏感; 传感器安装可通过胶(或另加绝缘垫块)或双面胶纸(适用于频率低于400Hz)等方法固定在 被试对象上,安装应牢固,在传感器主轴方向应是刚性的,不应有松动或滑移; f) 传感器应与车辆绝缘,并保证测量系统单点接地; 连接传感器的低噪声电缆应安装可靠,并将电缆固定。
8.3.2. 2位移传感器
8.3.23应变传感器
8.3.2.4力传感器
力传感器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a)量程及使用频率范围满足测试要求,线性度偏差不大于2%,频响偏差不大于5%; b)力传感器安装时,其主轴灵敏度方向应与激振轴线方向重合
信号放大器的功能是对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应符合以下要求: a)频率范围应满足试验要求; 非线性度不大于1%; c) 动态范围大于60dB;
8.3.4数据采集装置
数据采集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模拟信号采样前应加模拟式抗混淆滤波器,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应大于最高分析频率且应尽量 接近分析频率,频带外的衰减率应大于12dB/oct。 b) 采样率f.(Hz)应根据所处理信号的类型、最高分析频率f.(Hz)、硬件条件等来选择。 般为: 一正弦信号:f.=(5~100)f.x,采样点数应保证每顿信号为整周期; 随机信号:f.=(2.5~4)fx; 一瞬态信号: f.=(5~10)f.m
8. 4. 1 基本配置
分析系统应包括: a)控制系统:实现激励信号控制。 b)数据预处理模块:实现数据预处理。 c)模态分析软件:几何模型的建立,模态参数识别以及振型动画显示等
正弦信号的处理一般利用三 能部分离计算法,部数字湘天滤波法,计 号的实、虚部,直接计算输入输出的比值得到频响函数,加窗处理一般采用汉宁窗(HanningWindow)。
8.4.2.2随机信号处理
随机信号首先进行加窗处理,一般选用汉宁窗,再进行FFT自谱、互谱分析,经若干次平
8.4.2.3脱态信号处理
试验系统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a)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字长至少12位; b)激励系统、测量系统所用仪器设备应由具有检定、校准资质的机构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 使用。
试验系统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测点沿车体纵向均匀布置或选择特征部位布置7个(A~G)及以上截面,每个截面不应少于8 点,每个测点分垂向和横向布置传感器。测点布置参见图2。
图2车体测点布置示意图
为测定转向架的浮沉和点头频率,在转向架构架的两侧梁上分别布置5个及以上垂向加速度传感 器,测点布置参见图3。
图3转向架测点布置示意图
激振器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应保证有效施加预定方向的激振力,避免产生附加力矩或其他方向的力; b)应保证激振力的有效传递和减小耦合影响; c)加力连接件应为具有足够轴向刚度的柔性杆,确保激励力的有效传递和激振器的安全使用
10. 1. 2安装方式
固定式安装参见图4,激振器安装于基座或专用支架上,其安装系统频率大于试验上限步 2倍; b) 弹性式安装参见图5,用悬挂方式支撑激振器,其悬挂系统频率低于被试对象一阶固有频 20%。
图4固定式安装示意图
激振器的安装方向有两种: a)激励方向与坐标系主坐标轴一致; b)激励方向与坐标系主坐标轴倾斜。
图5弹性式安装示意图
激励点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应根据预分析结果或预试验结果来选定; 避开振型节点或节线,布置在各阶模态振型幅值相对较大的位置; c) 应布置在被试对象的主要受力构件上; d)应选择在刚性较大的连接部位:
TB/T3502—2018
e)各阶模态不能兼顾时,应对不同模态选择不同的激励点位置,分批进行试验; f) 宜采用多点激励; g)对模态密集或耦合较强的频带应选取多点激励。
....................
H()一频响函数; F()—输人激振力,单位为牛顿(N); X()输出加速度响应,单位为米每平方秒(m/s)。 单点正弦慢扫描试验时,频率以时间的线性函数或对数函数变化,过共振区的最大扫描速率按公 式(2)、公式(3)计算。
Smal——线性最大扫描速率,单位为赫兹每分(Hz/min); Sma2—对数最大扫描速率,单位为倍频程每分(oct/min): f,一—第r阶模态固有频率,单位为赫兹(Hz);
10.4.2多点步进正弦证
Sml=216f.g Smz =310fg
测量中,在预先选定的频率范围内,从最低频到最高频选定足够数目离散的频率值,每次用一个频 率给出足够长时间的激励信号,频率步进式增加,以获得在这一系列特定的频率激励下被试对象固有 振动模态的稳态响应。 对于i个激励输入、j个响应输出的试验系统,进行n组不同大小和相位组合的正弦激励试验,频 响函数矩阵[H()1按公式(4)估计。
H()]=[X()][F()]T([F()][F()])
[H()]一频响函数矩阵; [F()]一—输人激振力矩阵ixn); [X()]——输出加速度响应矩阵(j×n)。 离散步进正弦激励时,在共振频率90%~110%范围内的频率步长和每一个频率的激励持续时间 应符合以下要求: a)最大频率步长按公式(5)计算
Afm.. =0. 64f.g
Afx最大频率步长,单位为赫兹(Hz)。 ) 每一个频率的激励持续时间不小于响应稳定所需时间和测量(包括信号采集)所需时间之和 响应稳定所需的最短时间t按公式(6)计算。
10.4.3多点随机激励
t... = 0. 11/)
多点随机激励法采用多台激振器同时进行随机激励,通过频响函数的线性组合,分离各阶模态,获 取模态参数。对于i个激励输入、i个响应输出的系统,频响函数矩阵[H()】按公式(7)计算。
[H)]频响函数矩阵; [G()]——激励输人与响应输出的互功率谱密度矩阵(j×i); [G. ()]—激励输人自功率谱密度矩阵(ixi)。
10.4.4瞬态激励法
[H()] = [Gy(w)] [G.(w)]
瞬态激励法通常采用脉冲激励法、瞬态随机激励法等。瞬态激励信号通常由力锤激励或激振 动获得。 瞬态激励时,两次力脉冲之间的最小间隔时间mi不应小于瞬态响应初始幅值衰减到5%所需
一两次力脉冲之间的最小间隔时间,单位为秒(s
10. 4. 4. 2力锤激励
min = 0. 477/(f)
力锤激励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激励频率应选在力谱平直范围内,通过更换锤头材料和配重改变力脉冲宽度和频率范围。 b) 激励方向应沿要求的施力方向,敲击时接触时间尽可能短,避免反弹冲击;连续激励时,其时 间间隔应保证响应信号衰减到初始最大值的5%。 c) 力信号应加力窗,响应信号应加指数窗。 d) 激励应使力和响应信号输出不超载并满足信噪比的要求。 e)应进行多组激励试验以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10.4.4.3激振器激励
瞬态随机激励信号由激振器的信号在短时间内切断产生。 瞬态激励时.按公式(7)计算频响函数。
10.4.5车辆振动试验台强迫激振法
10. 4. 5.1阶跃法
在车辆振动试验台上,根据振型的需要,对被试车辆的轮对进行阶跌激振,测定车体和转向架构架 的位移响应时间历程,阶跃激振响应后的自由衰减曲线见图6。根据响应曲线可计算出自振频率和相 应的阻尼比。 阻尼比按公式(9)计算
A。—起始波振幅值,单位为毫米(mm); A4.—第n个波振幅值,单位为毫米(mm)
T。——第1个波周期,单位为秒(s); o——所选衰减曲线起始点幅值,单位为毫米(mm); t——所选衰减曲线起始点时间,单位为秒(s)。
10.4.5.2变频扫描法
根据振型的需要,利用车辆振动试验台对车轮进行正弦激振,测定车体和转向架构架的位移(或加 速度)响应。连续改变正弦激振的频率,扫频速度不应大于0.05Hz/s,记录连续变化的响应曲线,根据 车体或转向架构架的最大振动响应点的振动频率,确定该振型下的自振频率。在条件限制时允许离散 改变频率进行扫频,频率变化间隔不应大于0.5Hz,但在出现自振频率±0.5Hz范围内,频率变化间隔 不应大于0.1Hz。
10.4. 5.3随机法
在车辆振动试验台上用白噪声随机信号对轮对进行激振,通过测定车体和转向架构架的响应,计 算出频响函数自振频率。
10.4.6平直轨道块组合法
以不同的布置方式在被试车辆车轮下设置楔块,将车轮推上楔块并从最高处自由落下,使车辆 辰动,参见图7。楔块的最高处高度为5mm~7mm
图7平直轨道块组合法激振示意图
平直轨道上楔块的布置分为4种,分别在每一种楔块布置下进行测量。楔块布置参见图8。
11. 1 一般要求
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应根据试验方法、被试对象的模态特性和试验数据的类型(时域或频域)选定 11.2常用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被试对象模态参数的识别宜采用但不局限于以下方法:最小二乘复指数法(LSCE法)、频域多输)
被试对象模态参数的识果 输出(MIMO)识别法、正交多项式法和复模态指示函数法
()——相干函数; Gyx()——响应和激励信号的互功率谱密度估计; Gxx()—激励信号的自功率谱密度估计; Gr()—响应信号的自功率谱密度估计。 相干函数()不应小于0.8。
H(w) =H.(w)
H(w) =H.(w)
CECS 590-2019-T 岩溶空洞泡沫混凝土充填技术规程式中: H()——结构第j点激励、第i点响应的频响函数; H,()结构第i点激励、第 i点响应的频响函数。
12.4数据重复性检验
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或用不同激励点激励的响应线性组合,检查试验结果的一 敏性。
12.5模态置信度检验
MAC(i,k)一一第i阶和第k阶模态之间的相关性; 1中,一一第i阶模态振型; 1中一一第k阶模态振型。 MAC值的范围为0~1。对于不同阶模态的两个向量,MAC值应小于0.2;对于同阶模态的两个向 MAC值应大于0.8。
整备车辆应满足以下两项要求之一 a)整备车辆的车体一阶垂向弯曲模态频率不应低于10.0Hz; b)整备车辆的车体一阶垂向弯曲模态频率与转向架的点头、浮沉频率的比值不应小于1.4。
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a)任务来源; b)试验目的; 被试对象技术状态; d) 试验边界条件; e) 激励系统、测量系统配置; 0 激励点位置、方向、数量和激励信号; g) 测量传感器和测点的位置及方向; 试验方法; 试验步骤及过程; 试验结果GB/T 41899-2022 食品容器用涂覆镀锡或镀铬薄钢板质量通则 扫描版,包括模态频率、模态阻尼比、振型图; ) 试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