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 3110-2018 33kg/m护轨用槽型钢

TB/T 3110-2018 33kg/m护轨用槽型钢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3M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标准
资源ID:21116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B/T 3110-2018 33kg/m护轨用槽型钢

ICS 45.080 S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3110—2018 代替TB/T3110—2005

TB/T3110—2018 代替TB/T3110—2005

SJG 48-2018 深圳市道路工程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应用技术规程33kg/mchanyie:forguardrails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型式尺寸、长度、重量及极限偏差 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附录A(规范性附录)33kg/m护轨用槽型钢断面型式尺寸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型式尺寸、长度、重量及极限偏差 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录A(规范性附录)33kg/m护轨用槽型钢断面型式尺寸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TB/T3110—2005《33kg/m护轨用槽型钢》,与TB/T3110200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钢的密度及每米质量(见3.4及附录A,2005年版的表2); 修改了钢牌号及其化学成分范围(见4.2,2005年版的4.2); 删除了牌号为U76NbRE钢种的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要求(2005年版的4.2); 增加了钢牌号为U78CrV钢种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要求及其化学成分范围(见4.2); 修改了拉伸试验要求(见4.3,2005年版的4.3); 修改了工作边表面硬度(见4.4,2005年版的4.4); 增加了工作边脱碳层的规定(见4.6); 修改了表面质量要(见4.8,2005年版的4.6)。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可能,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上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中铁山桥集团有版公司、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紫竹集团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树国、林吉生、张银花、王猛、葛晶、刘寿授、丙凡、洪泽。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TB/T3110一200

33kg/m护轨用槽型钢

本标准规定了33kg/m护轨用槽型钢(以下简称槽型钢)型式尺寸、长度、重量及极限偏差,技术 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道岔护轨用槽型钢

3型式尺寸、长度、重量及极限偏差

3.1槽型钢断面的型式尺寸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3.1槽型钢断面的型式尺寸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3.2槽型钢的断面型式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槽型钢的定尺长度由供需双方商定。 3.4槽型钢按理论质量交货。钢的密度为7.85g/cm。槽型钢的理论质量见附录A。

全长不应天于2.5mm

表1槽型钢断面型式尺寸极限偏差

槽型钢应采用转产或电弧炉冶炼的镇静钢轧制,采用模铸或连铸坏生产,轧制压缩比不应小于8:1。 4.2牌号和化学成分 4.2.1材料应选用钢牌号UI5或II8CrV,U75V或U78CrV的化学成分及残留元素应符合TB/T2344的 规定。 4.2.2成品化学成分的允许偏差应符合SP222的规定,

型钢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工作边表面便度应

表2热轧槽型钢抗拉强度,断后伸家和表面硬皮

4.4表面硬度、硬化层深度及硬度

4. 4. 1 表面硬腐

热处理槽型钢工作边表面硬度不应小于341HBW10/3000

4.4.2硬化层深度及破

热处理槽型钢工作边硬化层深度不应小于25mmJTC5142一2019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并按图1所示部位进行测定,A1点硬 37.0HRC.A4点硬度不小于34.0HRC.并从表面向内均勾分布。

热轧槽型钢全断面及热处理槽型钢硬化层显微组织应为珠光体,充许有少量的铁素体,不应有马 氏体、贝氏体及晶界渗碳体,

槽型钢工作边脱碳层深度不应超过0.5mm。

槽型钢的低倍组织不应有缩孔残余、内裂、异金属夹杂物、翻皮、分层、皮下气泡和肉眼可见的 点状偏析不应大于GB/T1979一2001评级图二中的2级。槽型钢不应有白点

图1热处理槽型钢工作边硬化层硬度测试部位

4.8.1槽型钢的工F边应平直。非工作边表面应平整,凸出或凹陷不应大于0.5mm

4.8.1 槽型钢的工F边应平直。非工作边表面应平整DB11/T 508-2015 林木及观赏植物品种审定技术规范,凸出或凹陷不应大于0.5mm。 4.8.2 槽型钢表面不应有裂文, 4.8.3热轧状态下形成的刮伤向线纹、折叠、氧化皮压人、轧痕等缺陷的深度不应大于0.5mm。 4.8.4冷状态下形成的划痕、碰伤等感陷深度不应大于0.5m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