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口隧道映秀端洞口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漩口隧道映秀端洞口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901.63K
标准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漩口隧道映秀端洞口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漩口隧道映秀端明洞工程(K1017+120~K1017+137)

交底单位: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G213映都3标段项目部2011年7月28日编号:

交底人:复核人:接收人:现场施工负责人、领工员、施工班组

漩口隧道进口位于古溪沟右岸山麓地带,自然坡度为10~20°,地表上覆厚层第四系崩坡积Q4c+dl块碎石土,稍密~中密,厚约6~11米,下伏三叠系须家河砂岩,页岩夹薄煤层。未发现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进洞口段无泥石流、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斜坡坡度宽缓,崩坡积体上分布有居民点,多年来未发现有变形迹象,天然条件下稳定,隧道轴线与地形线近垂直相交进洞,在保持现状有自然坡形条件下,顺等高线贴坡进洞,并采用地表注浆和洞内小导管超前预注浆加固TCCIA 003-2021 焦炉护炉设备管理规程.pdf,不宜采取清方的方法缩短洞口,以免坡体失稳。洞口边坡开挖后及时锚固,开挖坡比为1:1~1:1.25。隧道开挖后会出现掉快、坍塌,施工注意有地下水,有淋雨或线状出水为主,宜采取防渗措施,并加强动态监测,及时防护。

隧道进口位于崩积块碎石土、粉质粘土、及三叠系强风化须家河组地层中,基岩为中~厚层砂岩,炭质页岩夹薄煤层,岩层产状350°∠60°,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围岩等级为Ⅴ级。目前,该隧道进口段地质条件极差,粉质粘土厚4~7米,可塑,块碎石土厚度为8~20米,稍密~中密,含有少量孔隙水和上层滞水,对洞口开挖极为不利。因此,在进洞时,必须按照漩口隧道施工图设计进行施工。

进洞时,必须在进洞前彻底清除坡面危石,按设计做好洞顶、周围地表注浆加固,施做主、被动防护网,并在该洞口开挖时施作锚喷防护,以确保洞口进洞施工安全。

洞口平面图(1:500)

漩口隧道洞口地形复杂,本着“早进晚出”、“尽量少破坏植被”的原则,洞口工程采用明挖法施工,同时快速进行边坡、仰坡喷锚防护并加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检查。施工前将进行详细调查,对洞口上方不稳定土体进行清除,做好洞顶截排水设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由于该边坡下方为隧道进口的便道,直接影响隧道进口车辆的运输安全,危石清理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直接撬除法施工。

 危石处理完毕后将危石及填埋构造物的土石进行清除,清除方式采用人工配合机械。

在坡脚便道处开挖隔离沟,防止落石滚落至便道上。在下部便道两端设置警戒哨,在清理危石时适当拦停车辆和行人,防止滚石意外伤车和行人,若落石滚落至便道上应立即清除。

2.2地表注浆加固施工

根据设计资料可知,漩口隧道进口注浆长度为3m,注浆横向加固范围应大于破裂面与地面的交线之间的距离(见地表注浆立面图及平面图),根据隧道结构及地质状况,地表注浆采用套管法注浆,竖向导管采用Ф42的无缝钢管,注浆材料为纯水泥浆,注浆孔于开挖断面上呈梅花型布置,间距为0.6~1.0米,加固深度以基底下4米控制。

1、钻孔:根据设计要求,对准孔位,垂直于隧道纵向竖直钻进,要求孔位偏差不大于2cm,入射角度偏差不大于1°。

2、注入浆液:成孔后,开始注浆,注浆压力为0.5~1.0Mpa。钢花管交错布置,其中边墙基底范围内间距为0.6米,注浆材料采用水灰比0.6:1的纯水泥浆,仰拱范围内基底间距为1米,注浆材料为1:1水泥砂浆。

3、拔出注浆管,封堵注浆孔:采用粘土或其他材料封堵注浆孔,防止浆液流失。

4、冲洗注浆管:注浆完毕,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注浆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废水,搞好清洁工作。

5、转入下一孔位施工。

1、钻孔施工:开钻前,严格按照施工布置图,布好孔位。钻机定位要准确,开钻前的钻头点位与布孔点之距相差不得大于2cm,钻杆度不得大于1°。

2、配料:采用准确的计量工具,严格按照设计配方配料施工。

3、注浆:注浆一定要按程序施工,每段进浆要准确,注浆压力

一定要严格控制在0.5~1.0Mpa,专人操作。当压力突然上升或从孔壁溢浆,应立即停止注浆,每段注浆量应严格按设计进行,跑浆时,应采取措施确保注浆量满足设计要求。

4、注浆完成后,应采用措施保证注浆不溢浆跑浆。

5、每道工序均要安排专人,负责每道工序的操作记录。

2.3主被动网及锚喷网防护施工。

2.3.1SNS主动防护系统施工。

2.3.1.1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孔位(根据地形条件,孔间距可有0.3m的调整量),并在每一孔位处凿一定深度不小于锚杆外露环套长度的凹坑,一般口径20cm,深15cm。

2.3.1.2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并清孔,孔深应比设计锚杆长度长5cm以上,孔径不小于φ42:当受凿岩设备限制时,构成每根锚杆的两股钢绳可分别锚入两个孔径不小于φ35的锚孔内,形成人字型锚杆,两股钢绳间夹角为15°~30°,以达到同样的锚固效果。

2.3.1.3注浆并插入锚杆(锚杆外露环套顶端不能高出地表,且环套段不能注浆,以确保支撑绳张拉后尽可能紧贴地表),采用M30水泥砂浆,孔内应确保浆液饱满,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浆体养护不少于三天。

2.3.1.4安装纵横向支撑绳,张拉紧后两端各用2~4个(支撑绳长度小于15m时为2个,大于30m时为4个,其间为3个)绳卡与锚杆外露环套固定连接。

2.3.1.5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格栅网间重叠宽度不小于5cm,两张格栅网间的缝合以及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φ1.2铁丝按1m间距进行扎结(有条件时本工序可在前一工序前完成即将格栅网置于支撑绳之下)。

2.3.1.6从上向下铺设钢绳网并缝合,缝合绳为φ8钢绳,每张钢绳网均用一根长约31m(或27m)的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缝合绳两端用两个绳卡与网绳进行固定联结。

2.3.2SNS被动防护系统施工

2.3.2.1按设计并结合实际地形对钢柱和锚杆基进行测量定位。

2.3.2.2基坑开挖(对覆盖层不厚的地方,当开挖至基岩而尚未达到设计深度时,则在基坑内的锚孔位置钻凿杆孔,待锚杆插入基岩并注浆后才准对上基础夯)。

2.3.2.3预埋锚杆并灌注基础夯(对岩石基础,2、3工序向为钻凿锚杆安装,对基础亦可在灌注基础后钻孔安装锚杆。

2.3.2.4基座安装:将基座套入地脚螺栓并用螺帽拧紧。

2.3.2.5钢柱及上侧拉锚绳安装:

2.3.2.5.1将钢柱坡向上放置并使钢柱底部位于基座处;

2.3.2.5.2将上拉锚绳的挂环于钢柱顶端挂座上,然后将拉锚杆另一端于对应的上拉锚杆套连接并用绳卡暂时固定(设置中间加固和下拉锚绳时,同上拉锚绳一起安装或待上拉锚绳安装完后安装均可);

2.3.2.5.3将钢柱缓慢抬起并对准基座,然后将钢柱底部插入基座中,最后插入连接螺杆并拧紧;

2.3.2.5.4通过上拉锚绳来按设计方位调整好钢柱的方位,拉紧上拉锚绳并用绳卡固定;

2.3.2.6侧拉锚绳的安装:安装方法同上拉锚绳,只是在上拉锚绳安装好后进行。

2.3.2.7上支撑绳安装:

2.3.2.7.1将第一根支撑的挂环端暂时固定于端柱(分段安装时为每一段的起始钢柱)的底部,然后沿平行于系统走向的方向上调直支撑绳并放置于基座的下侧,并将减压环调节就位,(距钢柱约50cm,同一根支撑上每一跨的减压环相对于网柱对称布置);

2.3.2.7.2将该支撑绳的挂环于端柱的顶部挂座上;

2.3.2.7.3在第二根钢柱处,用绳卡将支撑绳固定于挂座的外侧(仅用30%标准固力):在第三钢柱处,用支撑绳放在挂座内侧;如此相同安装支撑绳在基座外侧和内侧,直到本段最后一根钢柱并向下统至该钢柱基座的挂座上,再用绳卡暂时固定;

2.3.2.7.4再次调整减压环位置,当确信减压环全部正确就位后拉紧支撑绳并用绳卡固定;

2.3.2.7.5第二根上部支撑绳和第一根的安装方法相同,只不过是从第一根的最后一根钢柱向第二根钢柱的方向反向安装而已.且减压环位于同一跨的另侧(有减压环时);

2.3.2.7.6在距减压环约为40cm处用一个绳卡将两根上部支撑绳相互联结(仅用30%标准固定力)。

2.3.2.8底部支撑绳安装:

2.3.2.8.2在第二个基座处,用绳卡将支撑绳固定于挂座的外侧(仅用30%标准固力);在第二个基座处,将支撑绳放在挂座内下侧;如此相同安装支撑绳在基座的外侧和内下侧,直到本段最后一个基座并将支撑绳缠绕在该基座的挂座上,再用绳卡暂时固定;

2.3.2.8.3检查确定减压环全部正确就位后拉紧支撑绳并用绳卡固定;

2.3.2.8.4按上述步骤安装第二根支撑绳,但反方向安装,且减压环位于同一跨的另一侧(有减压环时);

2.3.2.8.5在距减压环约40cm处用一个绳卡将两根支撑绳相互联结(仅用30%标准固力),如此在同一挂座处成内下侧和外侧两根交错的双支撑绳结构。

2.3.2.9钢绳网按组编号,并在钢柱之间按照对应的位置展开:

2.3.2.9.1将钢绳网按编号,并在钢柱之间按照对应的位置展开;

2.3.2.9.2用一根多余的起吊钢绳网位上缘网孔(同一跨内两张网同时起吊),一端固定在一根临近钢柱的顶端,另一端通过另一根钢柱座绕戴其基座并暂时固定;

2.3.2.9.3用紧绳器将起吊绳拉紧,直到钢绳网上升到支撑绳的水平为止,再用多余的绳卡将网与上支撑绳暂时进行松动联结,同时也可将网与下支撑绳暂时联结以确保缝合时更为安全,此后起吊绳可松开抽出;

2.3.2.9.4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全部钢绳网暂时挂到上支撑绳上为止,并侧向移动钢绳网使其位于正确位置;

2.3.2.9.5将缝合绳按单张网周边长的1.3倍截短,并在其中点做上标志;

2.3.2.9.6钢绳网的缝合:从系统的一端开始,先将缝合绳中点固定在每一张网的上缘中点,从中点开始用一半缝合绳向左逐步将网与两根支撑绳缠绕在一起,直到用绳卡将两根支撑绳联结在一起的地方后,用缝合绳将网与不带减压环的一根支撑绳缠绕在一起,当到达柱顶挂座时,将缝合绳从挂座的前侧穿地,并继续转向右缠绕不带减压环的一根支撑绳,直到联结两根支撑绳的绳卡之后。从这里开始用缝合绳将网与两根支撑绳缠绕在一起,绳卡应放在离缝合末端约0.5m的地方;

2.3.2.9.7缝合绳的另一半从网上缘中点开始向右缝合,直到与另一张网交界的地方转向下起,最后使左右侧的缝合端头重叠lm。

2.3.2.10格栅网的安装:

2.3.2.10.l格栅网铺挂在刚绳网的内侧,应叠盖钢绳网上缘并折打网的外侧15cm,

用扎丝将刚绳网与格栅联结在一起;

2.3.2.10.2格栅网底部应沿斜坡向上敷设0.5m左右,为使下支撑绳与地面间不留缝隙,用—些石块,将格栅网底部压住;

2.3.2.10.3每张格栅网之间应叠盖lOcm;

2.3.2.10.4用扎丝将格栅网固定到钢绳上,每平方米固定约为4处。

2.3.3.1构造设计方案

(1)喷射混凝土厚度采用10cm,喷射混凝土标号为C20细石混凝土。

(2)锚杆采用Φ22钢筋;锚固深度视边坡岩层的破碎程度及破碎层的厚度而走,其锚杆长度为3m(为防止锚杆滑出,锚杆必须置于较好的岩层面以下一定深度);锚杆孔的深度应大于锚固深度20cm,并用水泥砂浆固结;锚杆间距采用1.5mX1.5m,梅花型布置。

(3)钢筋网的孔眼尺寸采用30cmX30cm的方孔,钢筋采用Φ8mm。

2.3.3.2材料选择要求

(1)水泥:应优先选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性能符合现行水泥标准。

(2)砂:应采用坚硬耐久的中粗砂,该锚喷防护所使用的砂为机制中粗砂。

(3)骨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的碎石或卵石,粒径不宜大于15mm;当采用碱性速凝剂时,不得使用含有活性二氧化硅的石材。

(4)外加剂:应选用符合质量要求的速凝剂,掺速凝剂后的喷射混凝土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速凝剂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3.3.3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石材幕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喷锚网防护的施工程序是:搭设脚手架—整修边坡一制作安装设施排水孔一第一次喷射混凝土一锚杆钻孔、注浆一钢筋网制作:挂网(第二次喷射混凝土一养生一拆除脚手架。现把各工序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简述如下:

2.3.3.3.1搭设脚手架

脚手架搭设前必须先对现有边坡的稳定情况进行观察,确定安全后再搭设脚手架。钢管支架立柱应置于坚硬稳定的岩石上,不得置于浮渣上;立柱间距、架子宽度以及横杆高度以满足施工操作为标准;搭设管扣要牢固和稳定;钢架与壁面之间必须楔紧,相邻钢架之间应连接牢靠,以确保施工安全。

2.3.3.3.2坡面整修

由于现有的岩石边坡破碎松散且不平整,故必须将松散的浮石和岩渣清除干净。处理好光滑岩面;拆除障碍物;用石块补砌空洞;用高压水冲洗受喷面;对边坡局部不稳定处进行清刷或支补加固;对较大的裂缝进行灌浆或勾缝处理;在边坡松散空洞处和坡脚处设置一定数量的泄水孔,预留的长度根据现场确定布设。

桥型为两跨斜板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2.3.3.3.3喷射混凝土作业

(1)喷射作业前必须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和电线等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

(2)喷射混凝土之前,用清水将坡面冲刷干净,湿润岩层表面,以确保一层后才进行定位;采用气腿式凿岩机钻孔,孔径50mm;根据现场的情况确定锚杆深度一般为3.5m,钻孔要垂直边坡面。锚杆采用Φ22mm钢筋,间排距1.5m,梅花型布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