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U型槽施工方案终版

某隧道U型槽施工方案终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107.2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隧道U型槽施工方案终版

3.1.3 钻孔施工及护筒沉管

钻机的选型宜根据孔径、孔深、桩位处的水文和地质情况、施工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所选用的钻机及钻孔方法应能满足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要求。钻机就位前应对钻孔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钻机安装后,其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开钻时应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或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正常钻进。钻机在钻进施工时不应产生位移或沉陷,否则应及时处理。钻进过程中进行泥浆护壁,并保证泥浆面始终不低于护筒底部500mm以上;掏取钻渣和停钻时,应及时向孔内补水,保持水头高度。在钻孔排渣、提钻头除土或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及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黏度。处理孔内事故或因故停钻时,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

护筒采用钢板卷制,其内径应大于桩径至少200mm,壁厚应能使护筒保持圆筒状且不变形。护筒在埋设定位时,护筒中心与桩中心的平面位置偏差应不大于50mm,护筒在竖直方向的倾斜度应不大于1%JCT2430-2017 蒸压加气混凝土设备 翻转清理机.pdf,护筒顶面应始终高于地面30cm以上。

当桩孔挖深达到设计要求后,及时通知监理及有关质检人员共同鉴定,达到设计要求后迅速清理孔底,及时验收。

3.1.4 桩身钢筋制作及笼安装

钻孔桩成孔验收后,将已按设计图纸要求制作完成的钢筋笼吊装。主纵筋材质为Φ22钢筋,箍筋材质为Φ10钢筋。钢筋笼制作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骨架的刚度,主筋的接头应错开布置。应在骨架外侧设置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垫块,垫块的间距在竖向不大于2m,在横向圆周不应少于4处,采用C40圆饼滚轮式砼垫块。钢筋笼骨架顶端应设置吊环。钢筋笼采用吊车进行整体吊装,人工辅助施工。

钢筋笼骨架制作和安装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3.4 灌注桩钢筋骨架制作和安装质量标准

3.1.5 桩身混凝土浇灌

(1)抗浮桩的桩身采用C35钢筋混凝土。

(2)浇灌桩身混凝土前应再次清理孔底沉渣,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同意后,方可开始浇注混凝土。

(3)桩身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和站配制,应提前将混凝土需求计划上报混凝土拌和站。

(4)混凝土制作材料均应由试验室抽样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搅拌时应严格按试验室验证后的设计配合比称重计量配料。

(5)考虑到桩身混凝土的浮浆厚度过大影响桩身混凝土质量,故桩身混凝土浇捣高度超过设计桩顶标高500mm。

(6)浇筑混凝土采用导管水下灌注,吊车、混凝土罐车配合,导管采用直径300mm钢制导管,浇筑前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采用气压试验;灌注的桩顶高程应比设计高程高出不小于0.5m,并保证桩身混凝土质量。

(7)破桩头时应严格控制每根桩的桩顶标高,并在桩身上刻画出标高控制点。

(8)浇筑混凝土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桩身混凝土一次性灌完。

(9)每根桩不少于一组试件,由监理工程师在现场见证取样。

3.2 U型槽主体施工

抗浮桩、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基坑开挖和U型槽主体施工。

钢筋运输到现场后,核对钢筋型号,直径数量是否与钢筋放样单相符,所有进场钢筋必须按施工验收规程进行抽样试验,并有出厂合格证、质保书和试验单;钢筋进场后,分批抽样做物理力学试验,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使用。所选用配置的钢筋的级别、种类、根数、直径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采用现场加工制作,主筋采用对焊或搭接焊焊接。钢筋焊接使用的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焊接时,焊接处不得有水锈、油渍等;焊接后焊接处不得有缺口、裂纹及较大的金属焊瘤。对钢筋端部的扭曲、弯折予以矫正或切除;钢筋安装采取在钢筋和模板之间设置足够数量的预制砼垫块,以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应选用专用模具生产的高强度混凝土花瓣型垫块,每1m2范围内应设置四个保护层垫块。结构钢筋应在每一交叉点进行绑扎;钢筋运输到现场之前和运到现场后,应注意防止钢筋碰撞出现硬伤,造成受力值变小,抬运钢筋骨架时,应注意不使钢筋有变形情况,运送钢筋安装时要轻起轻落,不得猛摔或翻滚。

考虑本项工程工程量大,工期短,模板用量大等特点,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或者大块木模板,保证有足够刚度和强度的基础上减少模板拼缝,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模板缝用双面橡胶密封条密封,在结构内外架设钢管架辅以斜撑和剪刀撑加强模板体系的稳定性。模板配置作业的主要原则如下:

主要应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具体要求是:①接缝严密、不漏浆。②保证构件的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③模板的构造简单,支拆方便。

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变形、不破坏、不倒塌。

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确保工期、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投入,增加模板周转,减少支拆用工,实现文明施工。

U型槽结构以自防水为主,底板、侧墙采用C40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水标准为一级,抗渗等级不小于0.8MPa;结构底板、侧墙外侧采用1.5mm厚反应粘结型高分子复合防水板,实行全包外防水,防水板外侧抹5cm厚的M10水泥砂浆保护层。防水层施工前,应将浮浆凿除、冲洗干净,监理工程师必须逐段验收确认,确保防水层厚度不小于1mm。防水板铺设完成后,将防水板搭接缝、封口处用专用密封膏密封处理。U型槽结构底板顶面喷涂DPS防水涂料防水。

卷材铺设时基层应平整,无空鼓、起砂,卷材防水层特殊部位的细部作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防水层严禁有破损和渗漏现象,卷材粘结应牢固,无空鼓、损伤、滑移翘边、起泡、皱折等缺陷,卷材防水铺附加层的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分层的接头搭接宽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收头应嵌牢固。

3.2.5 混凝土浇筑工程

根据设计图纸,U型槽主体结构采用C40耐腐蚀防水混凝土,抗渗标号P8。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0.8MPa。U型槽底板浇筑时严格杜绝蜂窝﹑麻面。混凝土泵送入模,先浇筑U型槽底板及部分侧墙,后浇筑剩余侧墙部分,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不超过2h,确保上、下层砼在初凝之前结合好,不形成施工缝。

U型槽底板及部分侧墙混凝土灌注前,将垫层顶面清理、凿毛、冲洗干净,按设计图纸铺设1.5mm厚反应粘结型高分子湿铺防水卷材,确保与垫层贴合紧密,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污渍等清除干净,进一步检查模板、加固、支撑、钢筋骨架、预埋构件是否符合要求;灌注过程中,设专人检查模板、支架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灌注时砼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以防止对模板冲击过大以及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入仓后,采用小型插入式振捣器捣固,再用振捣器把面上混凝土复振一遍后用木抹收平。然后进行U型槽剩余侧墙部分混凝土施工。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3.2.6 模板、支架拆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模板和支架的拆除作业。模板的拆除作业应按确定的拆除程序进行,在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拆下的模板及杆件以安全的方式运出和吊下,严禁向下抛掷。在拆除过程中,应做好配合,协调动作,禁止单人进行拆除较重杆件等危险性的作业。

拆除模板和支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组织进行。

②模板和支架的拆除由安装人员进行拆除。拆除前,要划出工作区域,设立围栏,悬挂明显标志,设专人监护,禁止他人进入工作区域。

③凡患有高处作业禁忌病者(如:心脏病、高血压、癫痫病、精神病及四肢不全者),不得从事高空除作业。严禁酒后作业。

④拆除人员进行作业时,要系好安全带,不得穿拖鞋或硬底鞋。

⑤遇六级以上大风、重雾和雨天时暂停拆除作业。

⑥不准在同一垂直立面上交叉拆除,防止落物伤人。向下传递模板材料时,要选择适当位置,防止碰到高压线等物体。

⑦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注意拆除次序。

⑧拆下的杆件、扣件、模板等要及时清理,不准浮搁在上方或乱扔在地面。

3.2.7 混凝土养护及墙身两侧回填

混凝土养生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并不间断水养护,始终保持砼表面湿润。

墙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回填作业。无抗浮桩及钻孔灌注桩支护的挖深较浅段U型槽,底板外扩50cm范围内回填C15素混凝土,再外侧至斜坡处采用粘土进行回填;有抗浮桩及钻孔灌注桩支护的挖深较深段U型槽,侧墙与灌注桩之间回填C15素混凝土。回填土时两侧要对称进行,薄层轻夯,不得用重型机械压实,其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5。

3.2.8 防撞护栏安装

防撞护栏在U型槽与辅道中间设置。防撞护栏混凝土身高度84.5cm,下部与U型槽挡墙连接处宽41.7cm,上部宽25cm,采用C30钢筋混凝土,身内主筋与预埋在U型槽挡墙内的钢筋焊接,采用单面焊,预埋的钢筋应尽可能与U型槽挡墙内钢筋焊接;上设34.75cm高牛角形构件加钢管组成栏杆,通过混凝土身内的预埋钢板双面焊接。预埋件标高、位置、数量必须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并进行防腐防锈处理,预埋件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进行处理,增补预埋件。栏杆预埋件应在结构施工时进行预埋,不能补凿。

U型槽部分处于平曲线上,内外侧的防撞护栏每孔长度均不相同,防撞护栏施工时应根据内外侧不同曲率半径进行以适应平曲线的变化。每隔20m处护栏断缝设置宽度为2cm,伸缩缝处宽度与伸缩量预留宽度相同。连续缝处护栏断缝用2cm厚泡沫板填充,外侧用树脂填料包裹。牛角形构件在伸缩缝两侧各设一道,其间距根据引道长作相应调整,护栏钢管在此断开。在布置牛角形构件时,应从中心向两侧以2m的间距均布出去在布置钢筋时,也要从中心向两侧以20cm的间距布置出去。

涂刷调和漆时具体步骤如下:①进行金属表面除锈;②涂防锈漆或者红丹一遍;③刮腻子、磨光;④涂调和漆三遍。

(1)钻孔桩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护筒顶始终高出地面不小于300mm,防止杂物坠入孔内。

(2)桩孔直径应符合设计规定。钻孔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桩孔尺寸、平面位置和竖轴线倾斜情况,如有偏差应及时纠正。

(3)钻孔时孔口四周作业范围内不得堆积其他杂物。

(4)钻孔达到设计高程并经确认后,应将孔底的松渣、杂物和沉淀泥土等清除干净。

(5)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采用钢导管,导管内径为300mm。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采用压气试压。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应不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亦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的最大内压力p的1.3倍,p可按下式计算:

(6)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灌注时应能够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其坍落度当桩孔直径D<1.5m时,宜为180~220mm;D≥1.5m时,宜为160~220mm,且应充分考虑气温、运距及施工时间的影响导致的坍落度损失。

(7)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时间不得超过首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8)混凝土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9)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深1.0m以上的需要。

(10)首批混凝土入孔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不得中断。

(11)在灌注过程中,应保持孔内的水头高度;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并随时测探桩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应将桩孔内的水或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12)灌注时应采取措施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笼骨架底部1m左右时,宜降低灌注速度;混凝土顶面上升到骨架底部4m以上时,宜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后再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13)要重视U型槽防水施工,防水卷材的铺挂应严格按规范实施,应严格检查防水卷材的完整性,卷材的搭接质量,发现破洞等情况应及时修补。

(14)当相邻节段结构底板及侧墙不等厚时,结构薄的应在纵向1m范围内加厚,并与之等厚,以便铺设外贴式止水带。

(15)为了防止砼温度应力可能引起的砼表面裂纹,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监控措施,如降低水化热和内外温差等有关措施。应控制水灰比,降低骨料温度,加强养护,控制拆模时间等,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及水化热作用,避免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

(16)要重视U型槽基坑两侧回填土施工,两侧回填土须分层夯填压实,压实度标准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1)施工前应制订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并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钻孔施工前,应详细了解地质、地下水文等情况,不得盲目施工。

(3)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对围护结构渗漏水进行封堵,避免造成地下水的大量流失而危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并应加强对沉降的控制。

(4)基坑开挖过程中严禁大锅底开挖,并做好基坑内排水工作,如在雨季施工必须准备充足的抽水设备。钢筋及新浇筑混凝土不得浸泡于积水中。

(5)施工中遇到地下水应逐段取样化验,了解其侵蚀性,以便及早采取防腐蚀措施。

(6)隧道出口段U型槽ZK2+350.00处,注意施工防护措施,结合基坑防护图纸,避免对杏林大桥引桥桥墩的不良影响,若U型槽底板尺寸影响桥墩基础,可做适当调整。

(7)在隧道出口U型槽位置,Φ300的消防管需下穿U型槽,设置消防室以便于设备的安装及人员操作,施工过程中注意预留。

(8)施工至一定深度但暂时不进行作业的桩孔,应对其孔口进行遮蔽防护,防止人员或物件坠入孔内。

(9)凡因施工需要而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焊接并应符合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文明施工的目标是:系统管理,规范施工,创福建省公路建设平安工地和厦门市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

为减少因施工对周围环境及交通的影响,项目经理部将严格遵守地方政府和业主有关要求,将文明施工工作列为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为此,特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现场文明施工工作小组,健全分级负责的管理体系,确保文明施工的各项措施能贯彻到施工管理各个环节中去。

2.1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厦门市有关文明施工的各项规定。

(2) 建立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工作制度,提高管理人员及各施工班组施工环保及文明施工的意识和自觉性,定期对现场文明施工情况进行检查评比,找出不足,重点改进。

(3) 做好施工现场总平面设计,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严格按总平面图布置,不得随意改变。

2.2 文明施工具体措施及要求

(1)实行施工现场平面管理制度,各类临时施工设施、生活设施均按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总平面布置图实施;如因现场情况变化,调整平面布置,画出总平面布置调整图报上级部门审批,未经上级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改变总平面布置或搭建其它设施。

(2)工程材料、制品构件分门别类、有条理地堆放整齐;机具设备定机定人保养,保持运行整洁,机容正常。

(3)在施工工地安排专人进行线路周边的施工机具检查清理,督促各工序施工做到工完料清。

(4)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符合标准和规范的运输车辆冲洗和排水设备。在铁路栅栏外施工道路出入口和交叉口设置交通指令标志,夜间设置示警灯及照明灯,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暴雨季节安排专人值班。

(5)加强土方施工管理,施工场界内挖出的土方及时清运,使用经专门改装的带密封车斗的自卸卡车装运,防止湿土与泥浆沿途滴漏污染公路。运输车辆驶出施工现场前,冲洗干净,不带泥出场。

(7)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8)合理布置场地,各项临时设施符合规定标准,做到场地整洁、道路平顺、排水畅通、标志醒目、生产环境达到标准作业要求。

(9)在选择施工设施,设备及施工方式时,考虑由此产生的噪音以及它对施工单位的劳动力和周围地区居民的影响。确保施工期间,其发生的噪音不超过周围环境噪音的规定值。

(10)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测量,编制出详细的场地布置图,合理布置施工场地。

(11)弃渣运至指定的弃渣场,严禁任意弃渣。

(12)施工场地噪音控制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要求执行,确保离开施工作业区边界30m处噪音小于70 dB,撞击噪音最大不超过90dB。

(13)在各施工阶段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法,优先选用先进的环保机械,控制施工噪音,使其对居民的干扰降至规定标准。

(14)施工机械或其它施工活动造成的噪声若超标造成环境污染,除抢险施工外,其它施工作业时间限时施工。

第七章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本工程为营业线施工,施工项目为在运营铁路线路旁进行挖孔桩以及对铁路进行便梁加固。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重大施工风险如下:

(1)挖孔桩施工前未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探明铁路沿线地下设备位置,相关设备部门未到场情况下进行施工,开挖过程中造成设备损毁。

(2)挖孔桩施工中孔壁坍塌造成人员伤亡。

(3)挖孔桩施工过程中井口坠物造成人员伤亡。

(4)挖孔桩施工中由于坍塌、渗水等原因造成铁路路基失稳,影响铁路运营。

(5)桩基钢筋笼吊装过程中未严格保证与接触网安全距离造成设备损毁或人员伤亡。

(6)施工过程中防护不到位、下道不及时,影响铁路运营或造成人员伤亡。

(7)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无专人指挥,施工时侵入限界,影响铁路运营或造成人员伤亡。

(8)机械设备防倾覆措施不到位,造成机械设备倒向铁路方向,影响铁路运营或造成人员伤亡。

(9)施工准备工作不足或盲目抢工造成施工时间超限,影响铁路运营。

(10)防护员未经培训、考核,无证上岗或防护员防护知识不全面,导致施工过程中防护不到位,发生人员伤亡或设备损毁事故。

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的严重程度,确定未对人员进行培训、无证上岗,机械设备防倾覆不到位,挖孔桩施工过程中坍塌造成人员伤亡和铁路路基失稳等为重大危险源。

(1)工程开工前,与铁路相关部门联系、协调,查明铁路沿线各种管线以及设备,建立现场监护制度,建立施工现场签到表,凡影响列车或铁路沿线设备的施工作业,提前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部门人员到现场监控,双方人员均挂牌上岗。

(2)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审批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更改施工方案。

(3)施工机械严格执行“一人一机一防护、专人指挥、专人防护、人随机走”的安全制度。为防止机械侵限,根据机械种类和施工范围,在安全距离外设置警戒线并作明显标示,确保安全施工。

(4)防护员必须为本单位正式职工,经过铁路运营部门或工程处一级的安全管理部门进行有关规章业务、本职工作基本技能和技术安全规则培训,经考试合格,并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作业。一线施工人员需经过教育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

(5)施工车辆在营业线的便道上行驶时,其速度不得大于10km/h,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侵入限界。

(6)挖孔桩施工过程中,时刻注意孔内土质变化情况,发现与地质勘探不符的情况及时向施工负责人汇报,现场采取应急控制措施,确保人员和行车安全。

(7)与医疗卫生、消防、等外部救援力量等相关部门建立联系,便于及时开展救援工作。

(8)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人员和应急抢险装备(器材)。

(9)定期组织方案评审与审核,确保有效、具体、可行。

(10)强化安全生产风险意识、应急救援意识和技能的培训教育和演练工作。

(11)加强特种设备、机械设备(设施)、应急装备(器材)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安全、可靠。

(12)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工作,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13)做好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取得各类基础性参数,对重大风险源实施跟踪、超前监控及预防。

为保证在紧急时刻,在短时间内及时部署、处理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主要负责人名单见下表。

 表7.1 安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主要负责人名单表

5.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职责

5.1 危险源风险评估组的职能和职责

危险源风险评估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

(1)对施工现场以及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

(2)指导安全生产部门对安全措施落实和监控工作,减少和避免事故发生。

(3)完善危险源的风险评估资料信息,为应急反应的评估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准确的依据。

(4)落实周边协议应急反应共享资源及应急反应最快捷有效的社会公共资源的报警联络方式,为应急反应提供及时的应急措施。

(5)确定各种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反应现场指挥中心位置以使应急反应及时启用。

(6)科学合理地制定应急反应物资器材、人力计划。

5.2 应急指挥机构职责

5.3 应急救援组职责

(1)引导现场作业人员从安全通道疏散。

(2)对受伤人员进行营救。

(3)控制现场的事态发展,抢救可以转移的场区内物资。

(4)转移可能引起新危险地的人员和物资设备。

(5)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5.4 技术保障组职责

(1)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技术方案和措施。

(2)及时修改、调整临时应急的技术方案和措施。

(3)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布置图,标明重点部位,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

(1)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止血包扎、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2)对重度受伤者优先安排、积极陪护送往外部医疗机构。

(3)负责及时联系外部医疗机构接纳受伤人员,对轻伤人员做好护理。

5.6 保卫疏导组职责

(1)对场区内外进行有效的隔离工作和维护现场应急救援通道畅通的工作。

(2)疏散场区内外人员撤出危险地带。

5.7 后勤供应组职责

(1)迅速调配抢险设备、物资、器材至事故发生点。

(2)提供和检查抢险人员的装备和安全防护。

(3)及时提供后续的抢险物资。

(4)迅速组织后勤必须供给的物品,并及时输送后勤物品到抢险人员手中。

5.8 事故调查组职责

(2)对现场的有关实物资料进行取样封存。

(3)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4)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教育、总结。

5.9 善后工作组职责

(1)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安置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思想能够稳定,大灾之后不发生大乱。

(2)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矛盾。

(3)与保险部门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

(4)慰问有关伤员及家属。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6.2 应急设备及物资管理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在施工现场配备相应的足够的设备和材料,一旦发生意外,可在第一时间投入工作。

日常配备应急可充电工作灯、危险区域或隔离警戒带、隔离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标志牌、安全带、安全绳、氧气袋、药品箱、应急车辆等专用应急设备、设施。

各现场除配备必要的防台风、防汛物资外,其它应急物资根据施工进度需要,与相关单位签订救援物资的供应,应无条件满足抢险救援。

部分属现场的救援设备或设施放置在现场,挂放标示牌使现场人员都能一目了然,急救箱、担架等物品统一由综合管理部负责。

应急物资、设备和设施的维护保养由物资、设备部部长负责,确保应急设备和设施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能在应急状态下有效使用

按照安全生产费用清单和使用计划,安全生产费用作为专款专用于应急救援器材的购置、维护和更新;应急救援、专家咨询和后勤保障费用;应急培训、演练费用、应急工作的奖励费用等。

财务人员应按照专项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管理要求,做好应急经费的保障。

事故发生后,由项目部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事故情况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与协调,根据事故不同类型,采取具体的处理措施如下:

(1)机械伤害应急措施

a、发生机械伤害事故时,现场人员立即通知应急救援小组,并停止机械施工。

b、事故伤亡人员立即由内部救护人员进行急救,并及时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治疗。

c、由机械维修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

d、总结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起重吊装伤害应急措施

a、发生起重吊装伤害事故时,现场人员立即通知应急救援小组,并停止起重吊装。

b、事故伤亡人员立即由内部救护人员进行急救,并及时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治疗。

c、检查确认起重设备性能及吊具质量必须满足施工要求,起重设备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d、总结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3)发生铁路路基下沉,轨道倾斜等事故的应急措施

a、首先与车站取得联系,并安排防护人员立即向列车来临方向跑去,并用防护用品做出明确的示意,必要时发出停车信号。

c、若有人员伤亡,立即由内部救护人员进行急救,并及时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d、加强对孔桩周边的沉降观测和井壁的收敛观测。

e、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4)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应急措施

a、当施工人员发生物体打击或高空坠落时,急救人员立即赶往事故现场,由现场人员上报应急救援小组,启动救援预案。

b、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尽可能不要移动患者,原地进行救援。

c、观察患者呼吸和脸色变化,如果是脊椎骨折,不要弯曲、扭动患者颈部身体,伤员转移尽量采用担架或平板进行搬运。

c、发生颅脑损伤、凹陷骨折等危险状况时,立即送医院进行治疗。

e、遇呼吸、心脏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然后送医院进行紧急抢救。

a、发生触电事故后,现场人员应首先迅速拉闸断电,尽可能的立即切断总电源(关闭电路),亦可用现场得到的干燥木棒或绳子等非导电体移开电线或电器。事故发生后,立即通知应急救援小组。

b、若发现触电者呼吸或心跳均停止,则将伤员仰卧在平地上或平板上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进行体外心脏按压,然后触电人员及时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c、派电工对现场用电线路、配电箱及用电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消除用电的各种安全隐患。

d、分析触电事故发生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6)桩孔坍塌应急措施

c、应急救援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重伤人员送外抢救,执勤人员在路口迎接来救护的车辆。如事故严重,应立即上报公司、监理方有关部门,启动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

(7)大量涌水、流砂应急措施

a、挖孔桩施工中发现大量涌水时,应立即令工人停止工作,撤离安全地点,利用抽水设备,加大抽水量;如水势急,上涨快,有人员被困,应尽快把溺水者捞救出水,利用各种救护方法施救,同时上报情况。

b、当各桩井出现流砂层后,项目部应立即对出现流砂层的桩井进行短暂的停工,将桩井下部的操作人员及时吊离桩井。同时,项目部应及时采取降水变压、缩短进尺、等措施进行流砂治理,使出现流砂的桩井尽快穿过软地质层,将每模成孔进尺减短为0.5m进尺开挖,并在护壁砼中掺加水泥用量7%的速凝剂和旱强型减水剂,使之迅速凝结硬化,早日发挥抵抗土压力的作用。

c、因为出现流砂现象与地基土的含水率高低、动水压力大小有关,所以采用降水变压是消除流砂最普遍、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施工地点地下水丰富,当孔内降水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利用本桩孔周边已经开挖较深的桩孔降水,达到治理流砂,保证成孔施工安全。

(8)中暑事故应急措施

a、帮助中暑人员迅速脱离高温环境GB50295-2016 水泥工厂设计规范,在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及时补充清凉含盐饮料。

b、让中暑人员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果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净衣服。

c、严重者迅速物理降温,可用冰水或酒精擦拭,电风扇吹风。

d、及时安排交通工具或拨打120,将重症中暑者送医诊治或急救。

(1)救援器材、设备、车辆等落实

应急预案确立后,项目部设置应急救援专项经费。根据现场施工生产的性质、特点以及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有选择地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备有普通药品、药箱,医疗包扎设备,担架等应急处理用品。并对应急救援器材、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和保养。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后,项目部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统一纳入应急救援工作之中。

医疗救护部门主要是指对受害者进行救护,根据我项目部施工现场和指挥部就近位置,距离最近为“厦门市中医院”、“厦门前埔医院”,两家均为综合性医院,行车均在15分钟即到。一旦事故发生,项目部将受伤人员立即送往“厦门前埔医院”,如果受伤人员较多可送至“厦门市中医院”进行紧急抢救。  

施工现场发生险情后JGT373-2012 塑铝贴面板,立即上报应急组织机构,并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抢险自救,当现场险情大,仅靠自救不能满足要求时立即通知厦门市消防部门进行抢险应急,同时考虑向邻近施工单位进行人员、物资及设备求援。

表7.3 应急救援联络通讯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