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大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可修改).docx第三节 BIM技术保证措施
(1)BIM 项目成功实施,有赖于双方有力的团队协作,明确的分工和责任落实。组织落实为项目实施的第一任务。
(2)BIM 实施是“一把手工程”,项目团队需要统一项目所有成员对 BIM 项目实施的思想认识,明确团队利益DL/T 1927-2018 发电机、汽轮机轴颈焊接修复技术导则,一致行动。
(3)项目部需组建具有执行力的专业团队—BIM 工作站,并与公司 BIM 中心团队做好沟通, 协作。
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设置项目 BIM 负责人一名(项目技术负责人),BIM经理一名,技术科、商务科、施工科、质安科各一名成员组成。公司 BIM 中心派遣多名(2 名以上)人员协助, 项目部工作站组织架构图如下:
(1)从公司申请2名专业人员对项目工作站人员进行培训,一名负责进行技术方面的协助, 一名负责进行商务方面的协助;
(2)定期对项目工作站进行巡查,确保 BIM 应用工作确实执行;
(3)监督工作站按要求配置软硬件,进行人员培训;
(4)按项目实施阶段对项目 BIM 应用成果进行评定。
(5)按要求配备相应人员与软硬件设备;
(6)督促工作站成员参加培训与自主学习;
(7)督促各组按时递交实施策划、工作计划与成果报告;
(8)对各组成员按计划进行考核,并纳入项目部考核标准。
2.2、公司 BIM 中心检查标准
2.3、工作站考核标准
工作站成员评分表如下:
2.3.1、施工方案 BIM 化
在本工程重难点施工方案、特殊施工工艺实施前,运用 BIM 系统三维模型进行真实模拟, 从中找出实施方案中的不足,并对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同时,可以模拟多套施工方案进行专家比选,最终达到最佳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施工方案、工艺的三维模拟,给施工操作人员进行可视化交底,使施工难度降到最低,做到施工前的有的放矢,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
2.3.2、BIM 系统可视化虚拟现实
通过BIM系统三维模型系统,对各个专业可以进行可视化管理,实现虚拟现实。施工过程中将本建筑中每个设备和构件的采购、加工、安装等信息进行记录,实现整个施工过程的可追溯性,并在虚拟场景中进行自由行走,任意观看,详细了解本建筑中每个设备、构件的信息,为业主决策提供依据,并且在工程运营管理中提供极大便利。可视化虚拟现实演示。
在完整接收到设计阶段模型后,BIM工作小组成员负责把各专业进行清理整合,在专业软件配合下进行各专业之间的碰撞检查并编制碰撞检测报告,提交例会进行讨论解决。
当设计图纸有问题或者需要对局部进行调整时,采用 BIM 进行三维变更设计,并导出二维施工图,形成变更洽谈单,提交设计院审核。
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图的设计变更、洽商在拟定阶段,由 BIM 工作站根据拟变更图纸进行建模预检,提交拟工程变更预检报告,经业主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拟工程变更会审,会审通过后再下发正式变更文件和图纸。
2.3.5、变更协同更新
在施工阶段,BIM 工作站负责依据已签认的设计变更、洽商类文件和图纸,对施工图模型进行同步更新;同时,BIM 工作站负责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完善模型中在施工模型中尚未精确完善的信息,以保证模型的最新状态与最新的设计文件和施工的实际情况一致。
2.3.6、施工组织模拟
根据工程进度,把施工现场相应阶段建立;通过模拟,可以更加直观准确掌握现场施工平面布置情况,从面有效地提高对施工现场平现动态管理水理,实现现场资源的合理利用。
2.3.7、4D 施工模拟
BIM 模型整合平台与 Project 等进度计划软件关联,实现动态可调整的 4D 模拟施工,能形象地演示施工进度和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关系。可以有效控制施工安排,减少返工、拆除及浪费现象,起到了节材的作用,控制成本,创造绿色环保低碳施工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2.3.8、BIM 模型与现场施工同步模拟
利用 BIM 模型提高项目协调会议(项目现场,项目现场与公司总部两种会议模式)效率的应用,通过模型和现场施工进行同步模拟,直观反应现场情况,便于决策。
基于 BIM 的工作方式并通过三维模型的碰撞检测,提前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碰撞问题扼杀在施工准备阶段,减少了潜在经济损失。
(2)安全维护临边防护
运用 BIM 技术可提前进行危险源识别,通过三维可视化清楚识别电梯井、楼梯井和临边等多个坠落风险点,及时提醒相关人员进行防护栏的安装,并进行直观的安全交底工作。
2.3.10、BIM 质量管理应用
BIM 技术可以把钢筋具体样式表示出来,通过技术人员的虚拟建造,把复杂的钢筋进行分类演示,有效地控制了工程量和技术做法,提高了质量和成本管理。
利用 BIM 技术制作梁柱节点施工样板、楼梯施工样板、砌体样板、屋面施工样板、水电安装管线施工样板等,辅助现场样板区,实现样板先行,样板指导施工。
2.3.11、资料管理
实现 BIM 模型与施工资料高度集成,将设计变更、图纸会审纪要、分项检查记录、材料进出场检验报告、设备报审表、试验记录、竣工图、竣工验收报告等信息附加到 BIM 模型构件中。
根据工作需求配置BIM软件。软件配置如下:
本项目硬件配置本着满足日常所有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项目部资源,配置较好的工作站硬件设备。本项目中主要硬件配置如下:
第四节 BIM技术交付标准
一、BIM 成果交付总体要求
1.1、建模软件及平台
本项目所有专业(建筑专业、结构专业、机电安装专业等),均使用 Autodesk Revit2018版系统软件构建,Autodesk、Navisworks 2018,AutoCAD2018,如确需 BIM 软件版本升级或增加其他BIM软件平台,应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1)以合同类任务文件为依据,包括:招标文件技术要求、合同文件、总进度计划等;
(2)以设计单位提供的模型及图纸为依据;
(3)以计算书类文件为依据,包括:施工变更单、变更图纸、相关规范标准等。
1.3、数据交换与拆分
本项目模型需要在 Autodesk Revit 软件、Autodesk Navisworks 软件、广联达 GCL之间进行数据转换,在BIM5D平台进行整合。
数据交换方式如下:首先通过Revit软件插件将.rvt 格式模型转化为.nwc .gfc .igms 格式模型,通过将.nwc 格式导入 Autodesk Navisworks Manage2018 软件进行三维交底的动画制作;通过.gfc 格式导入广联达土建算量软件进行清单和模型关联工作;最终用广联达土建算量软件导出.igms 格式,导入到广联达 BIM5D 平台中,以便项目各部门协同应用。
(1)确定参与项目的专业及各专业人员:建筑人数,结构人数,水暖电人数;
(2)BIM中心按各专业划分,可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协同工作:
2.建立工作集,给相关人员分配工作任务和权限,通过中心文件进行协同工作(需专人建立项目小型服务器)。
二、BIM成果交付模型要求
2.1、BIM模型信息要求
系统中的构件:各专业模型都是由不同功能的构件组成,并完整表达该模型系统的功能。
构件信息:构件中的信息,BIM 中心在构建 BIM 施工模型时,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信息,补充完整,后续有更改的,需对构件信息进行更新。
几何信息:几何信息包括:形状、尺寸、坐标等,要求几何信息和精度满足 BIM 施工模型要求。
2.2、BIM 模型规划标准
原点、定位、方位、标高和单位:
按照设计图总平面坐标,采取特定点赋予坐标坐标方式设定,所有模型和参照模型的坐标都需要和设计给定的坐标保持一致;
2.2.1.平面坐标系
以设计总平面图给定的大地坐标系坐标点为项目平面坐标系;
根据纵断面及横断面给定的高程为项目高程;
项目北与正北的夹角等于设计图纸上指北针的旋转角度。
(1)项目中所有模型均应使用统一的单位与度量制。默认的项目单位为 mm,用于显示临时尺寸精度;
(2)标注尺寸样式默认为 mm,带 0 位小数;
(3)二维输入/输出文件应遵循为特定类型的工程图规定的单位和度量制;
(4)在与项目坐标系相关的场地文件中,1DWG 单位=1m;
(5)在图元、详图、剖面、立面和建筑结构轮廓图中,1DWG 单位=1mm。
2.2.6.BIM模型文件格式
本项目BIM施工图文件格式如下:
1)Autodesk Revit:.rvt
2)Navisworks:.nwd
3)BIM5D:.B5D
4)视频文件:.MP4
1)AutoCAD 与 Autodesk Revit 交换文件格式:.dwg
2)Autodesk Revit 与 Navisworks 交换文件格式:.nwc
3)Autodesk Revit 与 BIM5D 交换文件格式:.B5D
4)Autodesk Revit 与 GCL 交换文件格式:.gfc
5)GCL 与 BIM5D 交换文件格式:.igms
(3)浏览文件格式Navisworks:.nwf
如有其它文件格式要求,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格式转换,以保证模型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本项目视图模板如下表:
2.2.8、MEP 模型构建颜色规定
为便于构建识别,BIM 施工模型构建颜色规定如下表:
2.2.9.文件夹结构与模型命名
(1)项目文件建夹规则
所需设置的项目文件夹结构包括四部分:实施项文件夹、共享文件夹、信息发出文件夹和存档文件夹,并在规定的文件夹中保存数据。
如果一个项目包含多个独立元素,应在一系列子文件夹中分别保存各个元素的 BIM 数据。所有项目数据(除了中心文件的本地副本以外)均应采取标准的项目文件夹结构,保存在中央网络服务器上(或适应的文档管理系统中)。
本项目模型命名规则如下:
本项目族文件放置于“湖南建工·东玺台地块二(3#栋及地下室)项目—BIM—02 共享文件夹—族文件”位置,存储族文件的位置应按以下方式进行划分。
随着软件功能和建模需求,可以在各专业文件夹下进一步添加新的子文件夹,具体不做规定。
族文件应该根据软件产品与版本分别存储于不同的文件夹中。当需要更新族文件以用于新的产品版本中时,老版本族文件应予以保留,新版本族文件应保存在该版本的对应文件夹中,以避免出现“向前不兼容”现象。
2.2.12.revit模型大小
2.2.13.BIM 模型导出
如有必要从BIM环境中导出视图到CAD中进行出图,或用作其他 CAD 图形的底图,则应把视图放置在图框中,并清晰标明以下内容:
(1)此数据仅作参考使用
(3)制作或发布此图日期
3.1、BIM结构模型构建命名
说明:A—代表建筑专业,S—代表结构专业;
名称/尺寸——填写构件名称或者构件尺寸(如:800mm);
砼标号/砌体强度——填写混凝土或者砖砌体的强度标号(如:C40);
GCL 构件类型字样——详见下表。
GCL 与 Revit 构件对应样例表:
3.2、Revit 构件材质
Revit 构件材质定义:在构件“结构”中编辑“核心层材质”即可;若某构件没有该属性项,则需要自行添加“材质”属性项(即增加一个字段,字段名称为“材质”),并填写上相应的属性值(是什么材质写什么材质名称)。
内、外墙属性定义:墙构件定义界面,选择“编辑类型”,弹出窗体后选择“功能”属性项,其属性值有“内部”、“外部”两个属性值,按照内外墙选择相应的是内部还是外部即可。
3.4、BIM 样板建立
为何要设置中国样板:默认样板文件的标高样式、尺寸标注样式、文字样式、线型线宽线样式、对象样式等,不能满足中国国家标准制图规范要求。各专业可新建样板文件或在软件自带样板文件的基础加以更改。
主要包含的内容:(1)预设明细表(2)默认墙高度(3)视图范围(4)尺寸标注(5) 线型设置(6)线宽设置(7)线样式设置(8)填充样式、材质设置等。
3.5、BIM 项目文件建立
(1)由BIM中心负责人新建建筑项目文件选择自定好的样板文件,并建立本项目的坐标、标高和轴网,保存,分发给其他专业的设计人员。
(2)其他专业分别根据各自专业的样板文件新建各自专业的项目文件。
(4)各专业通过“复制/监视”命令,把建筑专业的标高和轴网,复制到本专业中,同时程序会自动监视建筑文件的标高和轴网的变化。
(5)各专业把建筑专业的标高和轴网隐藏,避免影响本专业的基准。
3.6.1.构件交汇扣减设置的目的
为了实现“一次建模,多项应用”的基于 BIM 的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在模型的创建过程中模型作者需要充分考虑 3D 模型的准确性与 4D、5D 应用的可行性的结合。在 Autodesk Revit(以下简称 Revit)软件中构件之间的交汇处默认的几何扣减处理方式不符合国内现行工程量计量计算规则的要求,所以有必要明确规定构件之间的交汇的原则。
例如:梁与梁的交汇时,Revit 默认成按照构件创建的先后顺序进行扣减。而国内现行的普遍工程量计量计算规则是:混凝土强度低的梁被强度高的梁扣减,次梁被主梁扣减(如下图)。
3.6.2.构件交汇扣减设置的基本原则
(1)同一种类构件必须扣减,不应重叠;
(2)不同强度不应重叠(混凝土强度大的构件扣减强度小的构件,相同强度不区分先后);
(3)结构构件应扣减建筑构件(钢筋混凝土构件用 Revit 结构构件绘制);
(4)构件交汇时优先级次序:柱>主梁>次梁>板>墙。
3.6.3.构件交汇扣减设置的结果
本管理规定不强制要求模型作者使用统一的模型创建方法,但对模型创建结果进行统一要求。模型作者应使主体结构模型中的所有构件在交汇时出现如下图示的扣减结果:
第五节 BIM 拓展应用
BIM+绿色施工即将 BIM 技术与绿色施工理念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数字模拟的方式,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行策划和模拟,以减少返工、材料损耗、节约能源、优化资源利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达到四节一环保的目标。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BIM 技术在项目绿色施工标准化方面的应用
实现各现场定制化构件的精细化标准建模,并将构件尺寸、材质样式、工艺做法、量价信息等融入 BIM 模型,形成能用于现场施工交底的标准化图集,指导预制生产。
(2)BIM 技术在节地与施工用地合理规划方面的应用
节地既是施工用地的合理利用,也是建筑设计前期的场地分析、运营管理中的空间管理。BIM 在施工节地中的主要应用内容有场地分析、土方量计算、施工用地管理及空间管理等。
(3)BIM 技术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面的应用
BIM 技术在节水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模拟场地排水设计;设计规划排水地漏位置;设计雨水、废水等非传统水源的收集和循环利用。
利用 BIM 技术可以对施工用水过程进行模拟。比如处于基坑降水阶段、基槽未回填时, 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养护用水。使用地下水对现场进行喷洒降尘、冲洗混凝土罐车。也可以模拟施工现场情况,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现场临时用水方案,使施工现场供水管网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采用合理的管径、简捷的管路,有效地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采用Revit 软件对现场临时用水管网进行布置,建立水回收系统,对现场用水与雨水进行回收处理,并用以车辆进出场冲洗,卫生间用水,临时道路保洁等工作。施工现场贯彻节约用水理念,部分利用循环水养护,养护用水采用专业工具喷洒在结构层表面,起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使用现场集水池中水作为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及混凝土养护用水,在池中水不够时方可使用市政给水。合理规划利用雨水及基坑降水,提高非传统水利用率。
(4)BIM 技术在节材与物料优化方面的应用
基于 BIM 的施工材料管理包括物料跟踪、管线综合设计、数字化加工等,利用 BIM 模型自带的工程量统计功能实现算量统计,以及对射频识别技术的探索来实现物料跟踪。施工资料管理,需要提前搜集整理所有有关项目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图纸、报表、文件等资料,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 BIM 技术,经过总结,得出一套面向多维建筑结构施工信息模型的资料管理技术,应用于管理平台中。
(5)BIM 技术在节能方面的应用
利用 BIM 技术推进绿色施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和目的。节能体现在绿色环保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帮助建筑形成包括自然光能照射资源、水循环、风能流动的循环使用,科学地根据不同朝向、位置和功能选择最适合的建造形式。另一个方面是实现建筑自身减少“碳”排放。建造施工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缩短工程建设周期;运营维护时,不仅能够满足各项功能的使用需求,还能保证最少、最优的资源消耗。
(6)BIM 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利用 BIM 技术可以对施工场地废弃物的排放、放置进行模拟,达到减排和环保的目的。建立三维场地布置模型,在模型中对施工中可能产生扬尘的部位添加降尘喷水头,根据单个降尘喷水头的降尘半径、合理安排降尘水头即达到了降尘效果,又节约用水。
二、BIM+VR 系统
VR 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它能够很好的带给用户最真实的视觉甚至是触觉感受,沉浸式、交互性、构想性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三大特点,使用者通过硬件设备在虚拟空间中体验各种场景,并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各个感官系统进行逼真的体验。
对于 BIM 技术而言,结合各种新的技术手段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无论是 BIM 和 VR,BIM 和大数据,BIM 和人工智能,甚至 BIM 和区块链都有可能给工程行业带来极大的发展。
在整个虚拟显示教学实训区的硬件建设过程中,头显设备是非常重要的一块设备,作为VR 内容展示的载体。整套设备主要包括:头盔、手柄、定位器及配套电脑。
随着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BIM 技术已成为其重要支撑力量,为大大提高项目工程施工质量,提升一线作业人员技能水平,本文提出 BIM+VR 技术的施工质量教育系统。利用BIM+VR 技术的可视化、模拟性、沉浸式效果特点,实现在虚拟场景中达到施工质量教育的目的,大大节约成本,提高建筑领域工作效率以及建筑质量,助推工程质量水平提升。
对于工程来说质量要求是至关重要的,施工单位往往会通过质量样板展示区的方式进行工艺展示,所谓施工样板工程是在分项工程中选择第一个施工项目作为样板工程,并将样板工程中的第一个工序作为样板工序,满足一定规模、一定标准的项目工程。
目前建筑工地质量样板展示区一般有主体结构样板、砌体抹灰样板、楼梯样板、厨卫样板、给排水样板、屋面样板、电器预埋样板、砌体样板、钢筋样板、剪力墙样板等样板展示区等。样板的质量会因工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不同,并且样板虽然具有吊运便捷, 转场方便,可重复使用的特点,但实际上由于规模较大,不够轻便快捷。
(2)BIM+VR 的施工质量教育体系
BIM+VR 集两者之优势,同时解决各自痛点,加速推进建筑行业转型。系统化 BIM 平台将建筑过程信息化、三维化,同时加强项目管理能力。VR 在 BIM 的三维模型基础上,加强了可视性和具象性。因此,目前建筑行业的主要应用是项目观摩展示,当工程高处等危险施工场景不便于项目观摩时,可通过 VR 提供替代性方案,同时可通过增强式 VR 体验,达到现场实地观摩所达不到的直观效果。
但是除了基本的观摩展示,VR 同样具有替代性的工程教育意义。针对复杂施工艺和施工流程,建立实体的观摩区往往成本较高,占用空间。而在 VR 虚拟场景中进行复杂施工场景的模拟,便可轻易解决以上痛点问题,具有替代性效果。工人可以戴上头盔,在虚拟场景中, 学习工程施工工艺,把握质量控制要点,既而按照指定的流程来进行复杂施工的模拟训练以及成绩考核。
2.2、VR 安全体验
目前建筑工地传统安全教育主要体现为“灌输式”“填鸭式”培训,尽管绝大多数工人能够顺利通过考核上岗,但安全意识却始终参差不齐。VR 安全安全体验馆是通过对高处坠落、火灾、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项目的虚拟化、沉浸式体验,让施工从业人员亲身感受违规操作带来的危害,强化安全防范意识,熟练掌握部分安全操作技能,从而达到施工安全教育目的。
VR 虚拟现实安全体验馆的优势:
(1)vr工地安全体验馆是采用vr技术打造,比用单一vr技术打造的体验馆更炫酷,体验更逼真。比如很难搭建的场景、危险性很高的场景等,同时,VR场景更加真实完整,体验感更强,安全教育效果更明显。
(2)可以将当前实际项目进行虚拟,在当前项目中的某个位置进行实景模拟,让 体验人员在虚拟的本项目中进行安全体验,教育体验效果更好。
(3)新型的科技体验激发了工人参加安全教育的兴趣,工人对安全事故的感性认识也会增强。
(4)虚拟场景建设不再受场地限制,可模拟模拟真实场景下的安全事故和险情。
(5)体验者进入虚拟环境可对细部节点、优秀做法进行学习,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同时还可进一步优化方案、提高质量,提高工人的安全防范水平和应对能力。
虚拟漫游是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分支,随着虚拟漫游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已经普及到建筑、旅游、游戏、航空航天、医学等众多领域。接下来就以虚拟漫游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建筑漫游”来举例说明。
建筑漫游,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集影视广告、动画、多媒体、网络科技于一身,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最新型的展示方式。
通过建筑漫游这种最先进的展示方式,建设方可以:
(1)通过建筑漫游可以让建设方看到直观的样板房形象
(2)在建设方放上电脑运用 VR 技术能让购房者在电脑上亲眼看到几年后才建成的小区。
(3)通过建筑漫游观赏到优美的小区环境设计。
(4)在电脑上选办公室。
2.4、BIMVR施工工艺交底
(1)施工工艺样板策划
根据项目特点,选定施工质量样板,制定策划方案确定施工流程序以及质量控制要点, 各样板包括砌体样板、抹灰样板、钢筋支模架样板、外架脚手架模型、公共卫生间精装样板、屋面样板等等。
(2)模块化 BIM 模型
根据策划方案,获取模型参数,利用实际参数建立 BIM 模型,如下图所示部分 BIM 模型。
以砌体样板为例,将 BIM 模型转化为 VR 可读取模式导入 VR 引擎,完成功能的设置、施工流程绑定、数据信息绑定。
项目砌体样板主要展示的工艺流程包括:放线定位、导墙建筑、墙体植筋、构造柱钢筋、砌体砌筑、构造柱支模、构造柱混凝土浇筑等。其中主要质量控制要点,在向用户展示的时进行了讲解,如墙体植筋要求沿墙高 50 厘米设置 2 根φ6 水平拉结筋,每边深入墙内不应小于 1 米且不小于 1/5 墙长;如图所示。马牙槎要求自底向上,先退后进,并沿墙高每隔 500mm,设2根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米;如图5所示。构造柱支模采用对拉螺杆加固支模体系,螺杆水平间距不大于 600mm,竖向间距不大于400mm。为保证砼浇筑密实,将一侧模板的顶端做成漏斗状。
第十七章 工程交付、回访及保修
为保证业主的投资尽快产生效益,工程及时投入使用,我单位在完成竣工验收后30日内办完交接手续完成撤场,除留下必要的维修人员和材料外,其余一律退场。并积极配合开发商办理小业主收方手续。
工程竣工后,由公司项目管理部负责对工程竣工后保修期内售后服务的组织工作和保修期结束后为业主提供回访计划。
二、用户服务的管理体系
保修阶段根据工程情况制订保修计划,并报业主的物业管理部门备案CJJ 69-95: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无水印,带书签),以保证保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根据业主的要求及工程特点制订季节性回访计划,及时了解、处理物业管理部门发现的问题,以便更好为用户服务。该阶段的服务模式为:“一、二、三、四”模式:
一个结果——用户完全满意;
二个理念——带走用户的烦恼,留下我们的真诚;
三个降低——降低用户投诉率GB/T 25122.1-2018标准下载,降低服务遗漏率,降低服务质量不满意度;
四个不漏——一个不漏的记录问题,一个不漏的处理问题,一个不漏的复查结果,一个不漏的反馈信息。
一、保修方案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