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专项施工方案.docx

砌体结构专项施工方案.docx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0.2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砌体结构专项施工方案.docx

(3) 外墙转角及纵横墙交接处,应将砌块分皮咬槎,交错搭砌,如果不能咬槎时,按设计要求采取其它的构造措施。

(4) 配制异形尺寸砌块。

7)按照主体放线十字控制线,上下进行十字控制线复核,墙上抄的建筑1000 mm标高控制线,控制线复核正确无误进行施工;

8)水电、土建交圈审图:为避免专业之间不交圈出现的工程返工,装修前,由公司总工主持,公司及项目各专业人员参加,进行专业交圈审图,用计算机将在同一位置的所有设备、洞口、装置等绘制在一张图纸上,如有不交圈现象GB/T 38209-2019 公共安全 演练指南,在施工前提前解决

3.1.2 材料、机具准备

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级别A3.5。砌块的主要规格尺寸(公称尺寸)

加气砼砌块采用600×200×200mm、600×100×200mm (长×宽×高)

水泥砖:内外墙采用强度等级MU10.0的水泥砖 (长×宽×高)190X90X53打底三皮砖,顶部采用水泥砖斜砌。卫生间采用MU10的水泥砖砌筑。

施工时所用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严禁使用断裂砌块。

(2) 砌筑砂浆:基础砂浆强度为M10水泥砂浆,主体室内外砌筑砂浆强度为M5混合砂浆,本工程砌体结构全部采用自拌砂浆砌筑、抹灰;

(3) 钢筋:Φ14、Φ12、φ10、φ8、φ6。

(4) 混凝土:构造柱、圈梁、过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5) 其他材料:预埋件、刷防腐剂的木砖等。

(6) 根据施工期间的工程量、施工进度,确定材料的数量及进场时间,有专人负责,确保材料按时进场,并妥善保管。

(7) 材料进场后堆放整齐,上部覆盖严密,下部垫起架空,防止日晒雨淋。

2) 施工机具准备:

施工机具:施工电梯、泵送砂浆机、砂浆搅拌机、二级配电箱、三级配电箱、钢筋调直机、钢筋弯曲机、钢筋切断机、钢筋剪刀、翻斗车、手推车、磅秤、手锯、托线板、线坠、钢卷尺、灰槽、小水桶、笤帚、水管、大灯、2m靠尺等。

3.1.3 劳动力准备

劳动力的配置根据工程量及施工进度安排进行投入,总体施工人员在120人左右,并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及时调整以满足施工需要。

3.1.4 现场准备

1) 对进场材料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和堆放位置、次序等已经进行检查、验收,能满足施工要求。

2) 所需机具设备已准备就绪,并已安装到位。

3) 放好砌体墙身控制定位线、门窗口等位置线和建筑100cm标高线,经验线合格后方可施工。

4) 立皮数杆:宜采用30×40木料制作,皮数杆上注明门窗洞口、拉结筋、圈梁等的尺寸标高。皮数杆宜在门窗和砌体转角处设立,一般距墙皮或墙角50毫米为宜。皮数杆应垂直、牢固、标高一致,经复核,办理预检手续。

5) 上道工序已经验收合格,并办好交接手续。

6) 墙体拉结筋已按设计、施工方案要求预埋,并经过隐蔽验收。

7) 根据最下面一皮砖的标高,拉通线检查,楼板结构或室内地坪出现偏差时应预先用1:2水泥砂浆找平,如水平灰缝厚度超过20毫米,用C25细石混凝土找平。

8) 样板墙砌筑:在正式施工前,应先砌筑样板墙,经各方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砌筑。

第四章 总体施工安排

4.1 植筋施工方法

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

4.1.2 施工准备

(1) 编写分部施工细则,对施工班组长及工人进行进场前技术交底,考核工人施工技术水平。

(2) 安排组织现场管理网络,分清各级管理人员责任范围,以便今后更好的服务于施工。

(3) 组织相应的机械设备进行检修,为施工做淮备。

(4) 对现场进行勘察。确定有关施工细节。

(5) 现场清理排除不安全因素。

(6) 提交相关资料,报业主及监理部门审核。

4.1.3 施工方法

1) 施工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清理基层→钢筋下料→钢筋处理→选择机具→安装设备→开孔→清孔→孔烘干→结构胶调制→灌胶→锚筋→固化养护→验收。

(1)拉结筋布置: 后砌填充墙与柱或剪力墙连接时,填充墙应沿高度每600mm(三皮砌块高度)设2φ6拉筋。

(3) 钢筋下料制作:根据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要求,将所需的钢筋长度在后台进行定尺切断下料。

(4) 钢筋处理:打磨钢筋锚固部分,锚筋部位的表面油污、锈蚀、杂土以及不平物质应及时清理干净,以免施工时污染孔洞。对于光圆钢筋的锚固部分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为止。

(5) 钻孔:根据植筋规格不同选择的工具及钻孔直径,以及钻孔深度不同;钻孔直径一般比所植钢筋直径大4~6mm,钻孔深度一般为15d以上,具体参见植筋参数表的数值。将钻头装入机械夹头中,接通电源开始钻孔,施工时严禁切断原结构钢筋。

(6) 清孔:用毛刷和电吹风机将孔内粉尘清洁干净。毛刷应套上加长棒以伸至孔底部,来回抽动并用吹风机配用塑料管清理尽孔内粉尘。

(7) 验孔:清孔完成后检查孔深、孔径、孔壁粉尘,满足要求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8) 结构胶调制及灌胶:按比例取出适量A:B组分结构胶,进行充分抒搓,用钢筋推入孔内,所用胶灌满孔深80%。

(9) 植筋:将钢筋处理好的一端对准已灌胶孔内,边旋转边用力推到规定位置,清理好外露胶体。如需除锈应提前将钢筋除锈,再用丙酮擦洗干净。

(10) 固结养护:固结期间勿振动钢筋,结构胶固化需数小时(时间可调整),待固化期过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11) 拉拔试验:在植筋的原位或就近部位植筋进行非破坏性拉拔试验,其中每种规格、不同级别的钢筋做1组,每组3根,待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4.1.4 注意事项:

1) 植筋施工所用的材料、胶必须有合格证和检验报告,经确认后方可使用。

2) 植筋钻孔时应防止钻孔破坏结构钢筋。

3) 植筋清孔是锚筋工程中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锚固质量,必须清理干净并经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 注胶植筋时,应将钢筋迅速植入孔内并慢慢单向旋入,不可中途逆向反转。

5) 植筋施工的每道工序应经过专业工长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 使用前勿将A、B料混合。建筑结构胶应在环境温度20摄氏度以下避光、密闭保存,保质期6个月。注意防火,施工现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

4.2构造柱、圈梁、过梁施工

1) 构造柱、圈梁、过梁的布置:

C、构造柱上下端的箍筋应加密,加密范围在梁或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450或1/6层高,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3) 过梁布置: 门窗洞口上部。

2) 构造柱、圈梁、过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

(1) 构造柱截面尺寸及配筋:

A、构造柱截面尺寸:墙交接处或墙端部:墙厚×墙厚;墙中部位置:墙厚×200mm。

(2) 圈梁截面尺寸及配筋:

A、圈梁截面尺寸:墙厚×180mm。

(3) 过梁截面尺寸及配筋:

本工程洞口过梁根据施工图纸要求选用,当洞口紧贴柱或钢筋混凝土墙时过梁改为现浇。

过梁截面尺寸:过梁长度:洞口宽度+500mm,即过梁支座长度不小于250mm;过梁尺寸及配筋见下图所示

5) 构造柱、圈梁、过梁施工要点:

钢筋采用HPB300、HRB335级钢筋,钢筋绑扎前必须做除锈、调直处理。HPB300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

受力钢筋接长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其搭接长度HPB300级钢筋为1.4×36d、HRB335级钢筋为1.4×44d,同一截面钢筋接头百分率为50%,在绑扎接头区段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为20mm,并不得小于15mm。钢筋保护层采用在主筋外侧卡上塑料卡保证。

模板必须与所在墙的两侧严密贴紧,模板与墙体接缝处采用海绵条贴紧,支撑牢固,防止模板缝漏浆。

在逐层安装模板之前,必须根据构造柱、抱框立柱轴线校正竖向钢筋位置和垂直度。箍筋间距应准确,并分别与构造柱、抱框立柱的竖筋和圈梁的纵筋相垂直,绑扎牢靠。

支模时还应注意在构造柱的底部(圈梁面上)应留出2皮砖高的孔洞,以便清理模板内的杂物,清除后封闭。

构造柱模板支设示意图:

(3)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马牙槎部位和模板浇水湿润,并将模板内的砂浆(混凝土)残块、砖渣等杂物清理干净。 混凝土坍落度一般以50~70mm为宜,以保证浇筑密实,亦可根据施工条件,气温高低,在保证浇捣密实情况下加以调整。

构造柱的混凝土浇筑可以分段进行,每段高度不宜大于2m。在施工条件较好,并能确保浇捣密实时,也可每一楼层一次浇筑。 浇捣混凝土时,宜用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捣实。振捣棒随振随拔,每次振捣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捣棒有效长度的1.25倍,一般为200mm左右。振捣棒应避免直接触碰钢筋和砖墙,严禁通过砌块墙体传振,以免砌块墙体鼓肚和灰缝开裂。 新老混凝土接槎处,须先用水冲洗、湿润,再铺10~20mm厚的水泥砂浆(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掉石子),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4.3 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

1) 施工工艺流程: 楼面清理→墙体放线→立皮数杆→制备砌筑砂浆→砌块排列→铺砂浆→砌块就位→校正→砌筑→竖缝灌砂浆→勾缝→验收。

(1)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砌筑面上应适量洒水,砌块施工时含水率应控制在15%下。

(2) 放线: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前,在楼面上定出轴线位置,在柱、墙上标出标高线。

(3) 立皮数杆:在各转角处设立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不得超过15m。皮数杆上应注明门窗洞口、木砖、拉结筋、圈梁、过梁的尺寸标高。皮数杆应垂直、牢固、标高一致。

(4) 拌制砂浆;根据广州市政府的要求,本工程必须采用预拌砂浆进行砌筑。

(5) 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墙底部应砌水泥砖,其高度不宜小于200mm。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房间四周除门洞外,做C20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为200mm,厚度同墙厚。混凝土翻边处的楼板应在模板安装前,进行凿毛处理。

(6) 根据各段墙身的细部尺寸,进行排砖撂底(根据砌块模数进行排砖,对构造柱尺寸可作适当调整),使组砌方法合理,以便于操作。砌块排列尽量采用主规格砌块,减少品种,减少切割开缝,以保证墙体良好的整体性。

(7)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砌筑方法可采用“铺灰灌浆法”。先在墙顶上摊铺砂浆,然后将砌块按砌筑位置摆放到砂浆层上,并与前一块砌块靠拢,留出不大于20mm的空隙。待砌完一皮砌块后,在空隙两旁装上夹板,在砌块的灌浆槽内灌砂浆,直至灌满。等到砂浆开始硬化不流淌时,即可卸掉夹板。

(8) 加气混凝土砌块上下皮砌块的竖向灰缝应相互错开,相互错开长度宜为300mm,并不小于150mm。如不能满足要求,应在水平灰缝设置2φ6的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长度应不小于700mm。

(9)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的转角处,应使纵横墙的砌块相互搭接,隔皮砌块露端面。加气混凝土砌块墙的T字交接处,应使横墙砌块隔皮露端面,并坐中于纵墙砌块。

(10) 每段内的砌块墙体应连续砌完,不留接槎。如必须留槎时,应留成斜槎,或在门窗洞口侧边间断。

(1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水平灰缝厚度不宜大于 15mm,竖向灰缝厚度不宜大于 20mm,砂浆饱满度竖缝应≥85%,水平缝应≥90%。

(12) 穿越墙体的水管应严防渗水,穿墙附墙或埋入墙体内的铁件应做防锈处理。

(13) 砌体墙体沉实后(砌体砌筑并应至少间隔7天后),再用水泥砖把下部砌体与上部板、梁间斜砌挤紧,砖的倾斜度约为45°左右,砂浆应饱满密实。如下图所示

(14)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上不得留设脚手眼。

(15) 砌块在砌筑时要随吊、随靠,以保证墙体垂直、平整。

(16) 水电安装线槽施工,砌体施工完后,在预埋位置弹线,用切割机沿线切槽(切割前与土建办理手续后方可切割),预埋后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实抹平,并应在槽面上加贴耐碱玻纤网格布,防止开裂。

(17) 在砌体施工前,水电安装需将预留洞口的尺寸提前交给技术质量部,由技术质量部将之下发给工程部及砌体施工队伍,施工时按图施工。

(18) 墙体与框架柱、梁、板及剪力墙界面处应双面沿缝两侧各通长设置100mm宽度耐碱玻纤网格布。

(19)由于本工程砌体材料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根据图集规范要求,门窗和固定门窗固定件部位需预制混凝土块增加其稳定性,在砌体施工过程中门边每侧放置三块预制混凝土块,窗边每侧放置两块。预制混凝土块尺190mm*190mm*190mm。

第五章   材料与质量控制

5.1.1 主控项目

1) 使用的砌块和原材料,其技术性能、强度、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规定试验项目必须符合标准。

抽检数量:每一生产厂家,每1万块砌块至少应抽检一组。用于多层以上建筑基础和底层的砌块抽检数量不应少于2组。

检验方法:查砌块和砂浆试块试验报告。

2) 砂浆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砌筑砂浆的验收批,同一类型、强度等级的砂浆试块应不小于3组;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的最小一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同一验收批少于3组试块,每组试块抗压强度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3) 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应按净面积计算不得低于90%;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得小于85%,竖缝凹槽部位应用砌筑砂浆填实;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不应少于3处。

检验方法:用专用百格网检测砌块与砂浆粘结痕迹,每处检测3块砌块,取其平均值。

4) 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20%接搓,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1.2 一般项目

1) 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及竖向灰缝宽度分别宜为15mm和20mm。

抽检数量:每层楼的检测点不应少于3处。

抽检方法:用尺量5皮砌块的高度和2m砌体长度折算。

A、对表中1、2项,在检验批的标准间中随机抽查10%,但不应少于3间;大面积房间和楼道按两个轴线或每10延长米按一标准间计数。每间检验不应少于3处。

B、对表中3、4项,在检验批中抽检10%,且不应少于5处。

3) 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不应与其他块材混砌。

抽检数量:在检验批中抽检20%,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外观检查。

抽检数量:每步架子不少于3处,且每处不应少于3块。

5) 填充墙砌体留置的拉结钢筋的位置应与块体皮数相符合。拉结钢筋应置于灰缝中,埋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竖向位置偏差不应超过一皮高度。

抽检数量:在检验批中抽检20%,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和用尺量检查。

6) 填充墙砌筑时应错缝搭砌,加气混凝土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90mm;竖向通缝不应大于2皮。

抽检数量:在检验批的标准间中抽查10%,且不应少于3间。

检查方法:观察和用尺检查。

7)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抽检数量:每验收批抽10%填充墙片(每两柱间的填充墙为一墙片),且不应少于3片墙。

5.2.1  主控项目

1) 钢筋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钢筋的合格证书、钢筋性能试验报告、隐蔽工程记录。

2) 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各类构件每一检验批砌体至少应做一组试块。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

3) 构造柱、抱框立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马牙槎应先退后进,预留的拉结钢筋应位置正确,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20%构造柱,且不少于3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合格标准:钢筋竖向移位不应超过100mm,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尺寸不应超过300mm。钢筋竖向位移和马牙槎尺寸偏差每一构造柱不应超过2处。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10%,且不应少于5处。

5.2.2 一般项目

1) 设置在砌体水平灰缝内的钢筋,应居中置于灰缝中。水平灰缝厚度应大于钢筋直径4mm以上。砌体外露面砂浆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5mm。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检3个构件,每个构件检查3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辅以钢尺检测。

2) 受力钢筋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距砌体表面距离不应小于5mm;拉结筋两端应设弯钩,拉结筋及箍筋的位置应正确。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检10%,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支模前观察与尺量检查。

合格标准:钢筋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拉结筋位置及弯钩设置80%以上符合要求,箍筋间距超过规定者,每件不得多于2处,且每处不得超过一皮砖。

第六章  质量保证措施及质量通病的分析与控制

6.1 质量保证措施

1) 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加强自检、互检、交接检程序,在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2) 严格执行样板引路制度,在大面施工前,先做样板,待样板验收合格后方可按样板标准进行大面积施工。

质量保证组织机构示意图:

6.2质量通病的分析与控制

1) 砌体开裂:原因是砌块龄期不足28天,使用了断裂的砌块,与其他块材混砌,砂浆不饱满等。

2) 填充墙与梁、板底交接处易出现水平裂缝:原因是未按要求间隔7d补砌,未按要求补砌挤紧。

3) 墙体顶面不平直:砌到顶部时不好使线,墙体容易里出外进,应在梁底或板底弹出墙边线,认真按线砌筑,以保证墙体顶部平直通顺。

4) 墙体剔凿:预留孔洞、预埋件应砌筑时预留、预埋。防止事后剔凿,以免影响质量。

5) 拉结筋不合砖皮数:混凝土墙、柱内预埋拉结筋经常不能与砖皮数吻合,应预先计算砖皮数模数、位置,标高控制准确,不应将拉结筋弯折使用。

6) 预埋在墙、柱内的拉结筋任意弯折、切断:应注意保护,不允许任意弯折或切断。

7)墙体拉结筋:墙体拉结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

8) 过梁的安装:安装过梁时,其标高、位置及型号必须准确,坐灰饱满。如坐灰厚度超过20mm时,要用C20细石混凝土铺垫,过梁安装时,两端支承点的长度应一致。

9) 构造柱做法:凡设有构造柱的工程,在砌砖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将构造柱位置进行弹线,并把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应超过300mm。马牙槎应先退后进。

1) 暖卫、电气管线及预埋件应注意保护,防止碰撞后弯折、移位。

2) 墙体拉结筋、构造柱、抱框柱钢筋、暖、卫、电气管线及套管等,均应注意保护,不得拆改、弯折或损坏。

3) 手推车应平稳行驶,防止碰撞砌筑好的墙体。墙体被撞动时,应重新铺砌。

4) 在砌体砌块上,不得搭放脚手板或其它施工临时设施、支撑的支承点,防止发生事故。

5) 砂浆稠度适宜,砌筑过程中要及时清理,防止砂浆溅脏墙面。

6) 运到现场的砌块,应分规格分等级堆放,堆垛上应设标志,堆放现场必须平整,并做好排水。砌块堆放时,注意堆放高度不宜超过1.6m,堆垛之间应保持不小于1.5m宽的通道。

7) 装卸砌块时,严禁倾卸丢掷,并应堆放整齐。

8) 水电和室内设备安装时,应注意保护墙体,不得随意凿洞。设备洞、槽应在砌筑同时留设,漏埋或未预留时,应使用切割机切槽,埋设完毕后用C15混凝土灌实。

9) 脚手架拆除时,应注意保护墙体及门窗口角。

10) 钢筋在堆放过程中,要保持钢筋表面洁净,不允许有油渍、泥土或其他杂物污染钢筋;贮存期不宜过久,以防钢筋锈蚀。构造柱、抱框立柱、圈梁、过梁钢筋如采用预制钢筋骨架时,应在现场指定地点垫平堆放。

11) 在砌块墙上支设圈梁、过梁模板时,应防止碰动最上一皮砖。模板支设应保证钢筋不受扰动。

12) 避免踩踏、碰动已绑扎好的钢筋;绑扎构造柱和圈梁钢筋时,不得将砌块墙和梁底砌块碰松动。

13) 浇筑混凝土时,防止漏浆掉灰污染墙面。

14)当浇筑构造柱混凝土时,振捣棒应避免直接碰触砌块墙体,并不得碰动钢筋、埋件,防止位移。

15) 散落在楼板上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干净。

16) 施工时严禁在混凝土构件上任意剔凿,开孔植筋时应依据设计图纸,且必须由技术负责人批准。

17) 严禁在混凝土表面乱涂乱画。必要的标记,如弹线等可预先在墙上用透明胶带粘贴白纸,在白纸上进行标识。

第八章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 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入场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场。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合格安全帽,系好下额带,并锁好带扣。

2) 砌筑高度超过1.2m时,应搭设脚手架作业。高度超过4m时,采用内脚手架,脚手架应设防护栏杆和挡脚板方可砌筑,施工作业高度超过2m必须系好安全带。

3) 脚手架上堆料量(均布荷载每m2不得超过200kg,集中荷载不超过150kg),码砖高度不得超过3皮侧砖。同一块脚手板上不得超过二人,严禁用不稳固的工具或物体在架子上垫高操作。

4) 砌筑作业面下方不得有人,交叉作业必须设置可靠、安全的防护隔离层,在架子上斩砖必须面向里,把砖头斩在架子上。挂线的坠物必须牢固。不得站在墙顶上行走、作业。

5) 常温条件下,砌块墙体的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

6) 人工用手推车运砖,平地上两车前后距离不得小于2m,坡道上不得小于10m。装砖时应先取高处,后取低处,分层按顺序拿取。采用垂直运输,严禁超载。

7) 作业前必须检查工具、设备、现场环境等,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要认真查看在施工层洞口、临边安全防护和脚手架护身栏、挡脚板、立网是否齐全、牢固;脚手板是否按要求间距放正、绑牢,有无探头板和空隙。

8) 脚手架未经交接验收不得使用,验收后不得随意拆改和移动,如作业要求必须拆改和移动时,须经工程技术人员同意,采取加固措施后方可拆除和移动。脚手架严禁搭探头板。

9) 作业环境中的碎料、落地灰、杂物、工具集中下运,做到日产日清、自产自清、工完料净场地清。

10) 不准勉强在超过胸部以上的墙体上进行砌筑,以免将墙体碰撞倒塌或上料时失手掉下造成安全事故。

11) 砌块在楼面写下堆放时,严禁倾卸及撞击楼板。在楼板上堆放砌块时,宜分散堆放,不得超过楼板的设计允许承载能力。

12) 已经就位的砌块,必须立即进行竖缝灌浆,以保证其稳定性。

13) 钢筋加工机械的操作人员,应经过一定的机械操作技术培训,掌握机械性能和操作规程后,才能上岗。

14) 钢筋加工机械设备的电器设备,应有良好的绝缘并接地,每台机械必须一机一闸,并设漏电保护开关。钢筋加工机械使用前应先空运转试车正常后,方能开始使用。

15) 钢筋冷拉时,冷拉场地两端不准站人,不得在正在冷拉的钢筋上行走,操作人员进入安全位置后,方可进行冷拉。

16) 使用钢筋弯曲机时,操作人员应站在钢筋活动端的反方向,弯曲400mm的短钢筋时,要有防止钢筋弹出的措施。

17) 搬运钢筋时,要注意前后方向有无碰撞危险或被钩挂料物,特别要避免碰挂周围和上下方向的电线。

18) 采用手推车运输混凝土时CJJ 71-2011-T:机动车清洗站技术规范(无水印,带书签),不得争先抢道,装车不应过满;卸车时应有挡车措施,不得用力过猛或撒把,以防车把伤人。

19) 使用井架提升混凝土时,应设置制动安全装置,升降应有明确信号,操作人员未离开提升台时,不得发升降信号。

20) 施工技术员应向操作人员进入施工任务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听从指挥,遵守现场安全规则。

21) 现场的机械在使用前,必须经项目工程部、安环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作业,并在机械旁挂牌注明安全操作规定。

22) 作业面处必须设置足够的照明,保证操作人员在光线较好的环境下操作。在进行加工材料时,弯曲机、切断机等严禁一次超量上机作业。

23) 按三级配电、二级保护进行设置;各类配电箱、开关箱的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所有配电箱应外观完整、牢固、防雨、箱内无杂物;箱体应涂有安全色标、统一编号;箱壳、机电设备接地应良好;停止使用时切断电源,箱门上锁。

24) 工具应符合有关规定,电源线、插头、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JGJ/T 478-2019 建筑用木塑复合板应用技术.pdf,工具的外绝缘完好无损,维护和保管由专人负责。

25) 夜间作业时设置充足的照明。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