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金坛碧桂园测量专项施工方案--内容(20P).doc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具体要求 表2。
(5)成果的处理及复测周期。
每一测站观测成果应于观测时直接记录于三、四等水准测量手薄中,不得记于其他纸张上最后进行转抄,每一测站观测完毕,立即进行计算和校核,各项校核数据都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方可将仪器转入下一站。由于本工程水准网较简单,只进行简单的高差改正即可。
各高程基准点的复测工作旅游业民宿、溶洞探险、洞穴及树屋酒店勘察招标文件,每一月进行一次。
(6)标高点的竖向传递。
用水准仪、塔尺及钢尺等沿塔吊立杆、内控点预留孔洞进行传递,弹出 线作为放样窗台、门洞、钢结构等的基准。
(7)各分项工程高程控制。
利用往返观测将工作基点的引测至柱竖向钢柱上,此项工作的精度不得低于水准网的精度要求,此工作经复测无误后,交给工长作为整个施工层标高控制的依据。工长在进一步引测过程中,层间偏差值不得超过± 的要求。
现场标高点用红或蓝胶带纸进行标识应注意胶带纸上下边的统一。 在绑扎门窗洞口过梁时, 可用 钢卷尺将标高再向上传递, 拉尺过程中应保持立筋垂直,以免造成立筋垂直偏差过大, 而导致出现过梁钢筋偏低的质量问题。
工长在过程控制中,应注意检查以下部位标高情况:梁接头钢筋的顶标高,看钢筋是否有保护层,锚入本楼层的墙筋顶标高,电梯井下口上部筋顶标高等。
板底模支设高度是依据测设于脚手架立杆的标高点,所以测设脚手架立杆的标高点是模板工程标高控制的重点。
测设时可选择位于脚手架的角点、中间点底部稳定可靠、垂直的立杆,将标高测设其上,扶尺人员注意标高的上方是否有扣件、横杆阻碍标高点向上的传递。然后用红或蓝胶带纸做统一的标识。测设完毕后可沿立杆向上传递,定出水平杆的标高点,利用细线将各标高点连线,检查合格后(连线应重合,偏差值小于),可将此细线作为其他脚手架搭设的依据。
待部分模板铺设完成后,可将水准仪架设其上,检查模板面标高、平整度以及相邻两块模板的高低差。若发现问题,现场改正,直至符合表3 的要求。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值 表3
工长在过程控制中,应注意检查以下部位标高情况:吊模侧模底标高,外墙模板标高是否低于混凝土顶面标高,跨度不小于。梁、板跨中标高是否按要求起拱,电梯井底模,焊接预埋件标高高差等。
工作重点:控制板混凝土顶面标高。
待板底模铺设完成后,即可将水准仪架设其上,将距混凝土面 的控制标高测设在剪力墙竖筋及暗柱立筋上,测设标高的数量应保证每面墙上有一标高点。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将各标高点拉线,检查找平,此外工作面上也架设一台激光扫平仪随时动态地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将混凝土顶面标高偏差值控制在± 以内。
室内地坪面积较大,施测时可将建筑500 标高沿内墙每3~5m 测设一点以及柱侧面上,后弹墨线红油漆标识,室内地面在× 方格网上做灰饼。浇筑地面时也可架设一台激光扫平仪随时动态地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将混凝土顶面标高偏差值控制在± 以内。
(三) ±0.000 以下施工测量
1. 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1)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周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2)采用全站仪,根据首级控制进行校测。校测无误后,再根据轴线控制网对其承重的桩基础进行检测,符合桩基础施工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步工作,否则应将检测结果报有关技术部门及监理单位。
(1)首先依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开挖平面图,测放出基槽开挖上口线及下口线,并用白石灰撒出。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投测出基槽边线控制轴线,并打控制桩指导开挖。
(2)待垫层、承台打好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全站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 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他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模板支好后,应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施工放样技术要求如下表4.
施工放样技术要求表 表4
±0.000 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1) 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2) ±0.000 以下标高的施测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校差不得超过,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明显且不会沉降的位置,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以便施工中使用。
(3) 待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定出基础面设计标高线。柝模后,抄测结构 线,在此基础上,用钢尺作为向上传递标高的工具。
(五) 、±0.000 以上施工测量
对于局部层的建筑物以上的轴线传递,在建筑物±0.000 测设轴线控制点上架设激光垂准仪,向上传递轴线平面位置。
(1)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
拆模后,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柱底的基础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测设标高点,供支立柱子模板时定位及定标高使用。
柱身模板支好后,先在柱子模板上端标出柱中心点,与柱下端的中心点相连并弹出墨线。将两台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对柱子的垂直度进行检查校正或用垂球法检测。
柱子模板校正好后,选择不同行列的2~3 根柱子,从柱子下面已测设好的 线标高点,用钢尺沿柱身向上量距,引测2~3 个相同的标高点于柱子上端模板上。在平台上置水准仪,以引测上来的任一标高点作为后视,施测各柱顶模板标高,并闭合于另一点作为校核。
在第一层的柱子和平台浇筑好后,从柱子下面的已有标高点(通常是 线)向上用钢尺沿柱身量距。
(1)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2) 每栋建筑物应由三处(选择三个内控点)分别向上传递,标高的允许误差见下表5。
标高测量允许误差 表5
(3)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校差小于 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
首层板施工完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及施工过程中流水段的划分,在各建筑物内做内控点(每一流水段至少2~3 个内控基准点),埋设在首层相应偏离轴线 的位置。基准点的埋设采用× 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固筋与首层楼面钢筋焊牢,作为竖向轴线投测的基准点。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向上各层在相应位置留出预留洞(×) 。内控点平剖面图(下图)。竖向投测前,应对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
轴线控制点的投测,采用激光经纬仪,先在底层基点处架设激光经纬仪,调校到准直状态后,打开激光电源,就会发射和该点铅垂的可见光束。然后在楼板开口处用接收靶接收。通过无线对讲机调校可见光光斑直径,达到最佳状态时,通知观测人员逆时针旋转准直仪,这样在接收靶处就可见到一个同心圆(光环),取其圆心作为向上的投测点,并将接收靶固定。同样的办法投测下一个点,保证每一施工段至少2~3 个点,作为角度及距离校核的依据。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且间距不得大于所用钢尺长度。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
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在施工中,每当柱浇筑成型拆掉模板后,应在柱侧平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并在墙柱侧面抄测出建筑线或结构 线。( 线相对于每层楼板设计标高而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金坛碧桂园一期示范区,在采用科学合理的降水方式及边坡支护的前提下,对其本身及周边环境进行沉降变形监测,从而为整个施工过程提供安全保障,同时也为以后的形变测量提供参考依据。对周边环境,如护坡桩位移、按照二等测量要求进行观测。
(1)沉降基准点布设原则:
2)布设的沉降基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且便于长期保存。
3)为了对沉降基准点进行相互检查,沉降基准点的数目应不少于三个,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3)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观测精度。
4)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同时为了防止沉降基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沉降基准点的埋设深度不小于,以保证沉降基准点的稳定。沉降观测基准点埋设在变形区以外,数量三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每站高差中误差±,闭合差±×n0.5。
(2)沉降基准点埋设方法:
基点埋设参照《工程测量规范》及有关变形观测基点埋设标准进行。
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变形观测点是直接反映建筑物变形的参照点,应与变形体固结为一体注册电气工程师2018年下午案例真题,布设在能敏感反映变形的位置。
沉降观测点做法
在承重墙柱上沉降观测点标志采用内藏式,用Φ32 电锤在设计位置位置打孔,将直径 预埋件放入孔内,周围用环氧树脂填充使牢固,观测时将活动标志旋紧,测毕取出外旋保护盖,既不影响原有建筑物的外观又起到保护标志的作用。
4. 沉降观测周期及期限
(1) 沉降观测周期按每层结构观测一次,直至封顶,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竣工。
(2)出现不均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
(3)施工期间因故停工超过三个月DL/T 5373-2017标准下载,应在停工时及复工前进行观测。
(4)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沉降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
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 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二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 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封顶后应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100d)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