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2.1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

防止施工过程中坍塌危及安全及影响进度。喷砼采用湿式砼喷射机,边仰坡锚杆采用长2.0~5.0mΦ2mm 锚杆,间距为

1.5m,外露杆头不大于6cm 并在其上挂设钢筋网;喷射砼厚度有设计的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无设计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最小不应小于 5cm ,并对凹处喷射砼找平,做到喷层表面平顺、外表美观。

(5) 洞口堆积体贯通开挖前,采用大管棚预注浆加固,拱部设大管棚2 层,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及施工参数如前所述。

(6) 堆积体开挖采用上下台阶法施工,为减少施工对围岩的扰动,采用“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快衬砌”的施工工艺SY/T 6912-2012标准下载,软弱地段采用风镐开挖人工配合施工。

本隧道围岩地质为混合片麻岩及花岗岩,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复杂,隧道埋深大,根据设计文件介绍,计算预测在隧道埋深大于1000m 地段将发生岩爆。本标段埋深在1000m 以内,预测施工中发生岩爆的可能性较小,但要做好预防岩爆、处理岩爆的各种施工准备,确保安全和施工进度。

岩爆是在高度集中的地应力作用下,岩体内积聚的弹性应变能在一定条件下突然释放,围岩脆性猛烈破坏,向临空面抛出的动力现象。成因:隧道埋深相对变化大,两山沟口处岩体应力传递作用,片麻岩、片状主节理、脆性岩体、X 型主节理面围岩应力释放。深眼爆破为激发岩爆外因,爆破振动速度大于20~30cm/s,越大破坏作用越大。发生地点:硬岩Rb≥60Mpa,H≥50m(埋深),地质构造较好,节理不发育

同时无较大断层水、裂隙水的Ⅲ、Ⅳ、Ⅴ类围岩地段。距掌子面0~20m,爆破后1~2 小时较易发生。为防止因岩爆和发生大变形造成隧道塌方、冒顶、隧底隆起导致失稳现象,

影响隧道的结构和工程进度,威胁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的安全,采取岩爆预测预报、优化隧道开挖方法、应力解降法和围岩加固法等先柔后刚、先放后抗的施工方法和防护措施。

(1)地质预报a)超前探孔法:钻屑法或岩芯饼化率法,以钻屑体积比或岩饼数量大小确

定等级。b)声发射法(AE 法)。c)应用ISON—1570C 单道地震仪。d)跟随掘进进行岩石点荷载试验。

(2)掌子面及附近观察法。

(1)爆破后对围岩表面进行高压喷水,以利于应力释放和应力调整。

(2)向围岩钻孔高压注水,使地层湿润塑化卸载。注水孔的压力、注水量应是以使岩层达到塑化消压。

(3)打应力释放孔和超前钻孔进行松动爆破,以改变围岩的应力状况和加速围岩的应力释放。4)围岩加固法对已开挖的围岩周边进行加固和掌子面前方超前加固,可改善围岩的应力状态和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拟采取如下围岩加固方法。

(1)喷射砼喷射砼为素喷砼;通过喷射砼可起到加固围岩和减轻岩爆的效果。

(2)系统锚杆在拱部周边布置系统锚杆,也可在掌子面前方打超前注浆锚杆,以对围岩周边和掌子面前方进行加固。系统锚杆与喷射砼结合使用,其加固效果更佳。系统锚杆可采用自进式锚杆或普通锚杆两种,按设计要求实施。

(3)钢筋网 采用钢筋网,钢架配合喷锚支护,对围岩进行加固。

(1)随隧道掘进设专人及时对围岩的高压喷水,保持围岩表面湿润,利于应力的释放和调整。

(2)根据围岩应力情况,及时施作应力释放孔或超前钻孔,改变围岩应力状态和加速应力释放,使其围岩变形量得以控制。

(3)按设计施作初期支护和补强系统锚杆。锚杆孔位、规格、型号和锚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掌子面设钢丝纶绳防护网,顶设钢质“防石棚”。

(5)随时观察和注意围岩表面的变形情况,加强围岩收敛与应力量测。

(6)增设临时防护措施.给施工人员配发钢盔、防弹背心;对主要施工设备安装防护棚架或防护网;掌子面架设移动防护网,防止岩块飞出,有效保护人员及设备安全。

加强现场岩爆监测、警戒及巡回找顶,必要时及时躲避。组织专门人员全天侯巡视警戒及监测。特别严重岩爆地段,每次爆破循环之后,作业人员及设备均应及时躲避一段时间,待岩爆平静为止。

根据设计资料介绍,隧道突然涌水的可能性不大,但对突然涌水须有所防备,施工中打超前地质钻孔进行地质预测预报及综合分析,并参考同段铁路隧道地质资料。

11.4 、断层1)通过断层带的各施工工序之间的距离宜尽量缩短,并尽快地使全断面衬砌封闭,以减少岩层的暴露、松动和地压增大。2)开挖作业爆破应严格掌握炮眼数量、深度及装药量,原则上应尽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震动。3)断层地带的支护应宁强勿弱,并应经常检查加固,在断层地带中,开挖

面要立即喷射一层砼,并架设有足够的钢架支撑。4)衬砌应紧跟,尽早封闭,确保安全。

11.5 、特殊地段:

当横洞转放正洞时,断面扩大,且交接处正洞位于Ⅲ类围岩段,在此交接地段处,围岩稳定性相对性较差,必须采用分部开挖,强支护的施工方法,以快速、安全地渡过此地段。具体措施:沿横洞方向继续向前开挖直到距正洞对面边墙1.0 米左右停止,然后向正洞(安康)方向开挖。再转入正洞方向后在三个循环到五个循环之间(在10 米到15 米之间)将开挖断面与横洞尺寸扩挖到正洞设计尺寸。转入正洞后按每个循环进尺3.5 米考虑,沿正洞边墙钻杆按照10 度角外插,拱部钻杆按照6 度角外插;边墙每个循环扩挖尺寸0.6 米,五个循环扩挖到正洞设计尺寸,拱部每个循环挑高0.35 米,五个循环挑到设计高度。

12、检验试验与施工监测

12.1、工程检验试验

12.1.1、检验试验组织

工程试验是工程控制的主要手段,由集团公司国家甲级中心试验室,按甲级计量规模配置试验仪器设备。主要承担混凝土、砂浆、砂石料、部分工程材料和土工试验等项目。

试验室按照承担的工程试验任务配备足够的人员和仪器设备。试验室设主任1 人,工程师2 人,技术员1 人。对水泥、钢筋、砂石等主要材料进行严格的试验合格后才能进场使用,对砼、砂浆要做强度试验。

12.1.3、检验试验设备配置 主要检验试验仪器设备配置见下表所示:

主要仪器设备配置表12.2、施工监测

为了正确掌握隧道施工中的围岩和支护动态,了解围岩和支护的应力、应变及其发展趋势,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支护参数,以保证施工安全和结构稳定,必须进行监控量测。

室分现场工作组和内业组。经理部安全质量监察部随时了解监测信息,确定检查重点。2)管理职责

(1)项目总工程师a)组建监测机构,明确监测部门和专业人员职责与任务。b)指导重要工程和部位量测工作,掌握重要工程的监测反馈信息。c)根据反馈信息,批准重大施工方案的调整报告。

(2)工程管理部a)帮助和指导监测室的日常工作,收集各工点反馈资料。b)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监测计划,督促检查监测计划的实施情况。c)提供监测仪器设备、检查设备使用保养情况。

(3)施工监测室a)据监测计划制定监测工作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b)决定现场作业组和内业组以及各专职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和专业分工。c) 根据各项监测频率,制定月、周作业计划,将计划安排到组,安排到人,落实到工点。

d)制定仪器仪表使用保养规则,定期检验、标定和率定。

e)将现场读数、草图及时审核整理、回归、反馈,并提出调整调整支护参数,改变施工方法的意见,及时上报,作到当天信息当天处理反馈。

f)准确提出监测信息周报和重大信息快报及相关图表。

g)沟通与现场技术室、项目安全质量检查室、工程管理部及驻地监理工程

师的通报联系;现场技术室派专人配合监测工作,并将监测作业纳入计划。现场为量测提供作业时间和空间。3)量测工作注意事项

(1)测点埋设牢固可靠,测试前先检查仪表设备是否完好,所发现问题及时检修或互换。

(2)检查测点是否松动损坏,确认测点状态完好方可进行测试工作,

(3) 每一测点必须测读三次,三次读数相差不大时,取平均值作为现测值,若读数相差过大时应检查仪器安装是否正确,测点是否松动,当确认无误时再进行测试。

(4)现场测试结束后,先行初步整理计算绘图,及时向施工负责人汇报洞内围岩及支护稳定状态。当量测结果出现危险信息时,应立即向施工负责人报告,并协助施工负责人进行紧急处理。

(5)每次测试都要做好记录,记录里程、工况、温度等数据。

(6)内业组对现场资料应进行复核,整理。

12.2.2、监测项目 1)监测项目的选择

公路山岭隧道的监控量测一般根据隧道的规模,隧道埋深、洞室跨度、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及参数和开挖方式设置监测项目。我公司将根据上述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监测项目,制定监测计划,量测项目分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1)必测项目为: a)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 b)净空水平收敛; c)拱顶下沉;

(2)选测项目为: a)地表下沉; b)岩内部位移; c)锚杆轴力; d)锚杆拉拔。 e)围岩压力; f)支护衬砌应力; g)钢架内力及拱架反力; h)围岩弹性波速。 2)设置监测项目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凡以新奥法建筑的地下洞室都设置必测项目。

(2)松软等级低类围岩和大跨度洞室和变形较大的围岩应设置围岩内部位移、锚杆轴力、支护衬砌应力和钢架内力量测。

(3)深埋隧道可能出现岩爆的地段应设置围岩压力、支护衬砌应力量测及声波监测。

(4)浅埋隧道除其他监测项目外,还需设置地表下沉量测。

(5)地质变化较大和岩溶、破碎带等不良地质隧道除其他量测项目外,需设置弹性波速度测试。

(6)设计要求的监测项目。

(7)地表下沉、水平收敛、拱顶下沉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内。

(8)地表下沉净空水平收敛与拱顶下沉采用同一量测频率;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1~3 周。

(9)拱顶下沉和水平净空收敛应力在开挖后及早进行,可将测钎埋于初喷

砼内,读取初始值不超过开挖后12h,初读数连续三次取平均值。3)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见下表)

插入施工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表1 插入施工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表2 (1) 附图:

量测点位置及仪器布置图和声波法测孔布置图

注:一般包括收敛量测(水平:H1、H2、H3,斜向D1、D2)、多点伸长计(E1~E7),量测锚杆(M1~M9)、喷射砼内油压盒(GT=切向,GR=径向)

允许最大水平相对收敛值(%)和最大拱顶下沉值(cm)表

允许最大水平相对收敛值(%)

4)量测数据处理、回归分析、信息反馈和相应对策

(1)数据处理与回归分析

a)将各点各次读数绘成散点图,再根据散点图绘制水平收敛、拱顶下沉、地表下沉、围岩深部位移、围岩与支护应力等初步的时态曲线和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绘制位移与开挖面距离之间关系曲线。

b)根据初步时态曲线的特征先选用某一曲线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双曲函数等)进行回归。

c)将选定的函数进行变换取代,使其变为线性函数形式,然后用一元线性回归的公式和方法求得该变换后的线性函数的关系a,和b再将该系数代入取代公式,得到原选定的曲线函数的系数,即最后求得的回归曲线。

(2)围岩稳定性判断及控制围岩失稳的对策

(a) 基本稳定区,主要标志是变形速率不断下降,即变形加速度小于0, 即d2u/dt 2<0(下图Ⅰ区)。

(b) 过度区,变形速度长时间保持不变,即位移加速度等于0,即d2u/dt2=0 (下图Ⅱ区)。

(c) 破坏区,变形速率渐增,即变形加速度大于0,d2u/dt2 >0 (下图Ⅲ区)。b)根据回归后的时间—位移曲线,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水平收敛值和最大拱顶下沉量,并与控制值相比较。

c)根据回归分析,当变形达到某一时段后,变形速度量呈下降趋势,即位移加速度小于0 时,曲线如下图b 和图c 形状,说明围岩是稳定的,以推算围岩位移基本稳定时间,即可以进行二次衬砌的时间。

d)根据回归分析,当变形速度呈不变趋势,即位移加速度等于0 时,说明围岩进入定常蠕变,处于不稳定状态中,须发出警告,加强支护系统。

e)根据回归分析,当变形达到某一时段后,变形速度呈增加趋势,即位移加速度大于0 时,曲线如下图a III 区,说明围岩趋于坍塌危险状态。此时应采取如下措施:

(a) 立即停止开挖加强支护岩层暴露面。

(b) 通知指挥机构,现场监理,工地负责人,分析研究围岩及支护失稳原因,采取相应对策。

①对未支护的围岩调整支护参数,如增设超前支护,增设钢架或加密钢架,加密系统锚杆增设钢筋网,加厚喷层厚度等。

②改变施工方法,如增设临时仰拱等。

③对已作初期支护地段采取加密锚杆,挂网及复喷砼。

④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提前作二次衬砌,二次衬砌改为钢筋砼。仰拱紧跟或仰拱超前。

(d)二次衬砌施作时间的控制标准

①隧道周边点的径向位移速度Vu Vu<0.1mm/d(跨度小于10m 时) Vu<0.2mm/d(跨度大于10m 时)

②支护接触应力变化速度Vp Vp<5kpa/月

③变形量已达最大变形量的80%以上

①变形管理系数 变形管理系数表

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保证体系及管理组织

1.1、质量体系要求 1)质量方针:依靠科技规范管理 质量保证顾客满意

2)质量目标: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并满足全隧创优规划要求。

3)指挥部设安全质量监察部,设部长一名,专职质检工程师二名,均持有铁道部核发的“质量检查证”。详见《质量保证管理体系框图》和《质量保证组织体系框图》

1)质量保证管理体系框图见下图。

为确保工程质量,着重对生产过程和原材料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在施工中,建立操作人员自检、班组互检、工序交接检和工前检查、工中检查和工后检查以及分项分部检验、定期检和随机抽查的内部检查制度。在管理中,建立健全质量申报、质量会议和质量奖惩等制度。

(1) 为确保工程质量,我们着重对生产过程和原材料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在施工中,建立操作人员自检、班组互检、工序交接检和工前检查、工中检查和工后检查以及分项分部检验、定期检验和随机抽查的内部检查制度。

(2)质量检查程序为:质检员检查合格后,报指挥部安质部;安质部验收合格并签认后,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以层层把关,确保工程质量。质量控制按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中和竣工收尾阶段三个阶段进行。其流程图如下:

(1)质量控制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的措施、手段和方法。在进行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a)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b)以人为核心,即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c)以预防为主。加强对质量的事前、事中控制,以及对工作质量、工序质

量和中间产品质量的检查。 d)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 e)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2)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也是一个由对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3)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大方面: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 t),即所谓4M1E。事前对五个方面的因素严加控制,是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

(4)施工项目质量可分为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亦分

别称为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合格控制): a) 事前质量控制是指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的质量控制,其控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且施工准备工作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

b) 过程质量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其策略: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控制工序质量具体措施有:

行使质控有否决(如发现质量异常、隐蔽工程未经验收、质量问题未处理、擅自变更设计图纸、擅自代换或使用不合格材料、未经资质审查的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等,均应予以否决);

质量文件有档案(凡与质量有关的技术文件,如水准点、坐标位置,测量放线记录,沉降、变形观测记录,图纸会审记录,材料合格证明、试验报告;技术

交底记录,各种施工原始记录、隐蔽工程记录,设计变更记录,竣工图表等都要编目建档)。

c) 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在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后的质量控制。其具体工作内容有:准备竣工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组织竣工验收。

2.2、质量会议制度

2.2.1、建立生产例会制度,指挥部每一个星期开一次工程例会,检查上一次例会以来的工程质量情况,分析总结,并布置下一次例会前的质量要求,对于生产计划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质量措施保证。

2.2.2、参加与监理、建设单位、设计,质监等部门的联席办公会议,及时处理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坚持质量否决权,坚持严格质量奖惩、重奖重罚的原则。工程质量要与评先、嘉奖、晋级、升级及验工计价挂起钩来。

1)公司、指挥部均设立质量奖励基金,用于优质工程奖励。总工程师、工程部部长、安质部部长、质量监察(检查)工程师均可行使质量否决权。对质量问题严重的单位或个人有权责令其返工、停工整顿或罚款等处理。

2)对施工项目负责人和关键工序控制人员实行重奖重罚。3) 凡工程质量长期上不去或工程质量低劣或发生大、重大质量事故责任人,一律不能评先、晋级和奖励,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免职、降薪、降级、甚至撤职等处分。

2.2.4、质量事故申报制度

2)指挥部每季应有质量工作小结,年终有总结,施工队半年有小结,年终有总结。

3)各项质量保证措施

新奥法原则是指导隧道施工的重要依据,隧道所有施工项目必须在新奥法原则指导下进行,各项施工方法、工序安排、工序衔接、衬砌、支护等必须符合地质情况。

开工前,应认真核对设计文件,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计算出隧道各主要部位(路面、起拱线、内拱顶、外拱顶、两侧边墙基底等)的标高,制定出《标高表》。

进洞前,应对设计单位交付的中线控制桩、水准基点桩进行复测。开挖口应设有洞口投点及两个以上的后视点和水准基点作为进洞的依据。施工测量应建立严密的复核制度,确保隧道中线、水平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长隧道每延伸50m, 上级测量组必须进行一次复测核查。

洞口土石方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边坡、仰坡应自上而下开挖,仰坡圆顺稳定。洞门及端翼墙造型美观,砌筑工艺精细,勾缝线条流畅、清晰美观。洞门排水、截水设施应与路基边沟组成排水系统顺坡接通,无弃碴堵塞,排水通畅; 挡、翼墙上的泄水孔泄水良好。

开挖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爆破效果应符合《公路隧道施工规范》要求。喷砼厚度、锚杆方向、长度、抗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立模前应复核隧道中线、水平、断面厚度净空尺寸。模型要牢固,模板要光滑。衬砌用建筑材料及强度、厚度符合设计要求,边墙基底稳固,无虚碴、杂物及积水,拱、墙砼捣固密实。边墙竖缝铅垂,水平缝平行于路面顶线,起拱线顺直,拱墙分界线明显,模痕规则划一,大面平整。模板高低错台≯2mm,纵横缝相互垂直,缝线连续,错缝≯5mm 。衬砌裂纹处理妥善并有详细记录。拱、墙背回填密实,符合设计要求。

洞内水沟符合设计要求,水沟盖板合格、平顺、铺设平稳。排水盲沟设施可靠,进水孔无堵塞现象,洞内排水通畅,做到拱部不滴水、边墙不淌水、安装设备之孔眼不渗水、隧底不涌水。电缆沟构造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线条顺直,棱角分明,盖板平整,无缺角破损,板间隙缝符合设计规定。

按规定配足试验人员及质量工程师,对工程施工开展各项测试工作。使每种建筑材料、施工成品质量、配合比、试件均符合规范要求,杜绝因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发生工程质量事故。

在整个施工环节中,一方面切实搞好光面爆破,按爆破设计施工,特别注意控制超挖,另一方面,搞好喷射混凝土,确保衬砌与围岩密帖。使衬砌的受力条件得到改善,提高工程质量。

3.1、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3.1.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管理混凝土配合比是控制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配合比的选定根据所在工程部位的特点、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及施工环境来确定使用混凝土的综合施工技术性能,而混凝土的综合施工技术性能是由不同的材料和使用比例经实验确定的。根据我集团公司长期积累的混凝土施工经验,并结合一些外渗剂的性能和混凝土所在部位的特点,喷射混凝土采用速凝早强型混凝土,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采用低水化热的抗裂缓凝蠕动型混凝土灌注。

3.1.2、配合比设计

施工前,根据两种混凝土施工技术性能试验配制多种混凝土的理论配合比以供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除满足有关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外,还应达到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R 配=R 设+1.645σ

σ=标准差,一般为2.5~3.0MPa。

水灰比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根本要素,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抗渗标号通过试验确定,但不应大于0.55。

3)水泥用量C 和总胶凝材料C0 用量

水泥用量C 不小于320Kg/m3,总胶凝材料用量C0=300~350 Kg/m3。C0 为粉煤灰+水泥用量之和。

所谓最优含砂率:是混凝土单位体积内水用量最少,水泥用量最省,而混凝

土强度最大时的含砂率称为最优最佳的含砂率。最优含砂率通过试验确定。

3.1.3、配合比的管理 1)为确保混凝土质量,配合比设计由中心试验室完成,并对整个混凝土拌制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2)根据所选定的混凝土配合比、材料的状态及机械设备的状况,确定施工配合比。施工配合比与理论配合比的质量目标是一致的。施工配合比作为拌和站拌和混凝土的配料单,拌和站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配合比的正确使用。

3)严格按配合比组织混凝土供应,每次灌注混凝土必须进行试验,方能运入灌注工作面。

3.1.4、混凝土施工组织措施

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五个因素为:施工环境、施工工艺、钢筋、模板及混凝土灌注施工,该五个因素中混凝土灌注施工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因此,采取以下措施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1)成立以副指挥长为主的混凝土喷射施工及灌注施工管理组,主要负责实施混凝土喷射及灌注施工的有关组织管理工作,保证混凝土连续供应和按施工工艺组织施工,从而保证混凝土喷射及灌注质量。

2)混凝土喷射施工、模筑混凝土灌注前,首先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作业人员就混凝土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性能及特点和施工注意事项等进行技术交底。项目副经理负责组织相应施工机具、混凝土的运输及作业劳动力布置。项目的质检、技术部及防水作业班组专职负责相应部位的喷射、灌注质量和质量检验及监督。

3)指挥部相关的质量、技术、机电、物资部等组成现场值班小组,专职负责落实混凝土供应及按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并督促检查关键部位如防水结构细部等的混凝土施工质量。

4)专职的混凝土试验人员进驻混凝土拌和站,监督拌和站按配合比实施质量控制并协助组织运输。

5)混凝土喷射、灌注施工实行质量承包责任制,指挥部同作业人员、混凝土拌和站签定质量责任合同,使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有关人员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以调动相关人员进行群众性质量攻关和合理化建议活动。

3.1.5、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的质量形成过程分为: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拌和及运输→混凝土喷射及灌注,三个阶段中原材料选定及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本身质量及质量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采取科学的严格的试验手段和管理措施,使混凝土本身质量较容易得到控制;而混凝土的拌和运输,以及喷射、灌注阶段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较多,为确保本工程结构混凝土质量,采取如下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运输及灌注质量。

(1)将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管理纳入本工程创优目标管理范围,协助拌和站根据混凝土的质量技术性能要求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拌和站每次搅拌前,应检查拌和计量控制设备的技术状态,以保证按施工配合比计量拌和,还应根据材料的状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准确调整各种材料的使用量,接受业主的监督。

(3)由拌和站制定运输路线,并根据使用情况编排好拌和运输计划,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准时运到,保证现场连续灌注。

(4)养护好隧道内运输路线,以保证混凝土能畅通无阻运到工作面进行喷

射和灌注。 2)混凝土灌注

(1)分别制定喷射混凝土及混凝土灌注实施方案,制定设备、人员、小型机具及运输组织计划,项目副经理组织和实施计划。

(2) 每次混凝土喷射灌注前,副指挥长制定落实混凝土的供应和运输计划,配齐各种运输机具,协调好隧道内各种运输设备走行时间和路线,并备用相应功率的内燃发电机。

(3)混凝土拌和站运来的混凝土先经试验人员检查核实和配料单是否符合配合比要求后方能运至工作面灌注。对达不到质量控制要求、或坍落度损失超标准、以及超过允许运输时间的混凝土作废弃处理。

(4) 按照灌注工艺和混凝土的供应量,隧道二衬混凝土进行对称灌注。在灌注过程中,全力组织好混凝土的运输供应,缩短灌注时间,以免出现施工冷缝。

(5)随着混凝土的灌注,捣固人员应从衬砌大模板混凝土捣固窗中对混凝土进行捣固,混凝土振捣以不冒气泡为准,但不得超振引起混凝土翻沙和粗骨料下沉。

(6)喷射时,喷嘴应按螺旋形轨迹一圈压半圈的方式沿横向移动,层层喷射,使混凝土均匀密实,表面平整,喷嘴与喷涂面尽量保持垂直,以减少回弹。喷射混凝土终凝后,即应开始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d。

3)混凝土冬季施工措施

从当年的初冬季节,室外气温连续5d 稳定低于5°C 的初始月至翌年早春季节,室外气温连续5d 稳定低于5°C 的终止时,为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期限。冬季施工主要注意事项如下:

(1)冬季施工混凝土的原材料一定要加热,加热时应优先考虑加热水的方法。混凝土的搅拌温度,应考虑搅拌、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当外界温度较低,只加热拌和水尚不能满足拌合物出机温度要求时,可对砂和碎石等骨料加热。

(2)投料前应先用热水或蒸气冲洗搅拌机,其投料顺序应与材料加热条件相适用,一般先投入骨料和加热的水,待搅拌一定时间水温降低到40°C 左右时,在投入水泥继续搅拌到规定的时间(比常温搅拌的时间延长50%)。

(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0.45~0.55)和坍落度(14~16cm)。

(4)合理选择放置搅拌机的地点,尽量缩短运距,选择最佳运输路线,缩短运输时间。

(5)正确选择运输容器的形式、大小和保温材料,改善运输条件,加强运输工具的保温覆盖。

(6)尽量减少装卸次数并合理组织装入、运输和卸出混凝土的工作,防止混凝土的热量散失,为减少运输中热量损失、运输时间须有保温措施,。

(7)冬季混凝土浇筑要控制入模温度,一般为15~25°C,采用机械振捣,振捣要快速。

(8)在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掺入适量的外加剂,使混凝土在自然气温不低于-20°C、混凝土冰点在-15°C 以内的条件下,低温-负温养护期间达到要求的强度。

3.2、结构防渗漏保证措施本隧道除隧道底板外,其余各处在初期支护和二衬之间均设置有防水卷材,但是,为了确保隧道的防水性能,提高结构混凝土的防渗裂也非常重要。

提高混凝土结构防渗水能力,一是通过提高混凝土本身质量和改善混凝土灌注质量,以致密的混凝土形成挡水的基本屏障。二是通过科学的施工工艺和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各防水薄弱部位防水构造的防水能力,截断地下水沿该部位的通路。三是采取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防止结构开裂产生渗水通道而产生结构渗漏水。以上三项措施是自防水结构防渗漏三者不可缺少的综合措施。

在本工程施工中采取如下提高混凝土防开裂能力及防渗漏的技术措施和保证措施。

3.2.1、防开裂技术措施 1)适当加密隧道洞口、与施工通道接口等地段的钢架,通过地面浅埋及高应力地段受力较大,隧道初期支护中加设钢架或改用双层钢筋网。 2)初期支护环向及水平接头处先随同开挖时修凿,二次喷混凝土前2 小时可以先喷水湿润混凝土表面,减小初期支护“起壳”现象。3)将仰拱初期支护用水泥砂浆摸光摸平,减小对二衬混凝土的约束力,防止混凝土开裂。4)用喷射机喷砂浆找平或人工摸平初期支护面,以利防水层施工及减小约束力,可防止二衬混凝土发生龟裂现象。5)建议在隧道受力较大的地段二衬混凝土及受负弯矩较大的墙腰、仰拱等部位适当增设钢筋,防止后期开裂。6)凿毛水平及环向施工缝接头混凝土,相邻混凝土灌注前充分湿润施工缝部位的混凝土。7)分45m 灌注单元灌注隧道二衬,每一灌注单元留一节段待相邻节段灌注

30 天后灌注。每一节段混凝土达设计强度85%后方可移走模板台车。8)专人用喷雾器养护初期支护和二衬混凝土;通过及时的养护,控制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可以减少混凝土开裂。

3.2.2、混凝土防开裂渗漏的措施

混凝土收缩主要表现为:干缩和冷缩,还有水泥水化热产生的体积减缩,由于颗粒沉降产生的沉缩,混凝土硬化早期发生的塑性收缩以及空气中二氧化碳对水泥水化物作用而产生的碳化收缩等。

1)严格控制水灰比值与用水量

引起混凝土干缩,是由于混凝土中水分散失和温度下降而引起的。混凝土中的水分只能存在混凝土的孔隙中,而混凝土的孔隙分布于水泥石、骨料中以及骨料与水泥石交接处,水分散失形成孔隙,因此水灰比值大干缩就大,用水量多干缩也相应大。

2)严格控制水泥用量

混凝土的冷缩是由于热量散失引起的,冷缩如果受到限制,就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这对普通混凝土最为严重。热量来源于原材料和水泥水化热,水化热的大小及出现的迟早与水泥品种、水泥用量、水泥矿物组成及水泥细度等有关。有关试验资料表明,普通水泥三天的水化热为255.4J/g,7 天为334.9J/g, 由此可见,水泥用量多,水化热就大,水化热与水泥用量成正比。要避免或减轻混凝土冷缩开裂,必须在保工程质量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温差幅度。

3)应用“双掺”技术 “双掺”技术即掺粉煤灰和减水剂,是防裂渗漏的有效措施。因为优质粉煤灰在一般的情况下,存在以下作用:

(1) 致密作用:粉煤灰多在水泥浆孔隙中进行反应,反应后,降低了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2) 增强作用:粉煤灰中的玻璃株粒形球体,表面光滑,粒度较细,质地致密,在混凝土中可以起到相当于未水化的水泥熟料微集料作用,把水泥浆颗粒分隔开,使水易于水化,水化速度及程度提高,起到增强作用。

(3) 需水量减少作用:粉煤灰不但有上述作用,还可使水泥浆体积堆集密度增大,需水量减少,降低初始水灰比,改善水泥浆等的初始结构,大大降低混凝土孔隙率,增大混凝土的单位体积质量。

(4) 防渗透作用:粉煤灰与减水剂同时掺入混凝土中,由于减水剂的机理

作用,使拌和物增塑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泌水、提高防渗性能。

4)科学选用混凝土复合外加剂,制配蠕动性混凝土

蠕动性混凝土的特点是:蠕动性好,不产生离析和泌水、可灌性好、可泵性

好、易于振捣,不增加设备,稍加振捣即能浇注密实,硬化后孔隙少,提高混凝土结自防水能力。

3.2.3、隧道防渗漏施工组织管理保证措施

隧道防渗水的好坏是工程结构质量的关键,良好的防水设计,适合防水材料及可靠的防开裂的技术措施是防渗的必要条件,但如果没有科学的施工组织保证措施,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任一施工环节的疏忽,都会导致结构防渗功亏一篑。为了将防开裂渗水的技术措施顺利实施,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施工组织管理保证措施。

2)采取严厉的奖惩措施和经常性旨在提高施工人员防水意识的教育活动。本项目实施时,将全面实施承包责任制,分工序实行防水责任承包。

3)执行经业主审批的各项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案。

4)合理安排各工序作业时间,特别是防水作业的工序时间应足够。并采取措施提供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以提高防水及混凝土灌注施工质量。

3.3、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结合GB/T19002 标准管理和程序文件,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人,是保证隐蔽工程质量的关键。

1) 隐蔽工程检查以班组自检为基础,质检员专检,互检和质检工程师专检、抽检相结合。施工班组在班中、下班前应对当天工程质量进行自检,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由质检工程师命令返工。

2)各工序工作完成后,由分管工序的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人员组织工班长,按技术规范进行检验,凡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坚决返工处理,直到再次验收合格。

3)工序中间交接时,必须有明确的质量交接意见,每个班组的各工序都应当严格执行“三工序制度”即检查上道工序,做好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

4)每道工序完成并经自检合格后,邀请驻地监理工程师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隐蔽工程检查签证资料整理工作。

5)所有隐蔽工程必须在获得监理工程师的签证后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未经签证的工序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6)未通过隐蔽工程验收的项目,返工自检、复验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向驻地监理工程师发出复验申请,并办理相应的签认手续。

7)按要求整理各项隐蔽工程资料,并按文件、资料控制程序进行归档。在工序施工中,应有严格的施工记录,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应有检查项目、技术要求及检查验收部位等,签认栏应有技术负责人及质量自检检查人员签名。

3.3.2、责任措施为保证上述隐蔽工程质量,实行定岗制度,采取如下措施:1)经理部应结合工程实际,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机构,配齐所需资源,落

(1)加强作业人员“质量第一、顾客至上、下道工序是顾客”的质量意识教育,深化质量责任制,组织技能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广泛开展QC 小组活动,促进自我提高和自我改进能力,消除和预防作业人员因素造成工序质量缺陷,严禁未经内部和监理检查擅自隐蔽。

(2)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配置先进适应和合理配套的设备,消除和预防机械设备因素造成的工序质量缺陷。

(3)加强采购各环节控制工作,定点、定量采购,严格要求过程检验和试验,消除和预防材料因素造成的工序质量缺陷。

(4)严格持证上岗,严肃工艺纪律,消除和预防因施工方法因素造成的工序质量缺陷。

(5)确保工序作业的环境条件,搞好文明施工,消除和预防环境因素造成的工序质量缺陷。

(6)督促计量设备的周期鉴定,督促增加检、测、试的频次,积极引导采用先进计量设备和快速准确的测试技术,消除和预防检测、测量和试验因素造成

的工序质量缺陷。 2)项目总工程师要了解设计意图并详细审查图纸,掌握适用标准规范,明确质量要求,并作好技术交底。3) 各隐蔽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熟悉设计图纸,对施工员及工班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4)针对本标段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编制隐蔽检查项目一览表,并注明隐蔽前和隐蔽过程各项技术要求和工作程序下达项目各部门。隐蔽工程检查项目及措施:见隐蔽工程检查表。

3.4、防止质量通病的保证措施 1)隧道超欠挖控制

(1)隧道堆积体地段采用人工辅以风镐开挖,开挖时确保开挖面圆顺;

(2)石质隧道采用光面爆破设计、激光导向仪导向、电脑凿岩台车施工,

同时根据地质变化及爆破效果不断修改光爆参数GB/T 9966.6-2020 天然石材试验方法 第6部分:耐酸性试验,使光爆设计更加完善。2)隧道渗漏水控制

(1)严格按设计铺设防水板或防水盲沟;

(2)拱墙背后回填密实,施工接缝处砼捣固密实。 3)砼外观质量控制

(1)砼制采用自动计量设备过磅,根据实验确定配合比,添加减水剂,现场严格控制水灰比。

(2)模板安装就位后,经技术人员认真检查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施工。

(3)隧道衬砌采用液压衬砌台车、大块钢模GB 51364-2019:船舶工业工程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标准(无水印,带书签),模板应及时整修。

(4)浇筑砼时均匀分层进行,防止产生偏压,捣固密实,可适当提高砼外层强度等级。

(5)搭设施工平台时,平台与模板分离,不许相接触,杜绝各种起吊设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