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四路站基坑开挖及支护专项施工方案.doc

高新四路站基坑开挖及支护专项施工方案.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9.9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高新四路站基坑开挖及支护专项施工方案.doc

7.11建筑物及管线损坏事故应急措施

针对车站周边建筑物密集这一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将加强对周边建筑物的监测,必要时采取顶撑的措施临时加固建筑物和跟踪注浆等措施来控制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并制定以下预案,确保万无一失。

在监测中发现周围建筑物有明显沉降时,采取措施:

1)提前准备一定数量的钢支撑,及时架设临时支撑。

2)提前准备双液注浆、旋喷注浆机械各一套,编织袋、短木桩等相关应急物资若干。根据预案QCR9204-2015 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3)加大对地面沉降监测的频率,随时观察变形动态,发现异常,立即增设或加密支撑,并以监测信息指导开挖。监测方案详见“施工监测方案”章节。

针对基坑内外管线的保护:

在调查清楚后,尽快与业主协商找相关产权单位进行改移,并做好相应配合工作,尽快完成管线的改移。现已探明基坑内无管线。

在开挖过程中要坚持勤量测的原则,积极量测围护结构及管线的变形,并将监测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技术部门和现场管理人员,便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地下管线进行加固。

针对基坑外管线较多的情况,项目部设立专人进行对管线监测,及时了解现场管线拆迁、埋深、触动与否、沉降是否损坏等情况的记录,发现基坑施工中管线发生的沉降,及时汇总资料并及时上报监理、业主。

7.1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7.12.1应急保障体系

组 长:李清宪(项目经理)

副组长:何秀田(常务副经理)、任雨生(项目总工)、吴康(安全总监)

组 员:工程技术部、物资设备部、综合办公室、工程经济部、安全环保部各部门主管。

5)在事故平息后,项目部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项目部组织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并召开事故调查分析会,形成文字资料上报。

根据现场正式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适当时机组织预案演习,所有施工现场人员都要参加应急演习,以熟悉应急状态后的行动方案,确保所有职工熟知应急预案内容。对应急预案定期检查,并组织进行演练。

7.12.2应急救援组织

应急救援组组长:何秀田

副组长:乔林祥、任雨生、皇甫深州、何晓辉、吴康

组员:谭世杰、程前、张宗龙、胡森强、刘长青、关赵杰及部员。

7.12.3安全负责人职责

1)负责组织制定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报公司安质部备案;

2)适时组织应急救援预案演习,并不断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3)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预案,实施应急救援,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努力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4)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决定抢险救援技术措施方案;

5)及时向有关部门如实上报事故和事故救援情况;

7.12.4综合办公室职责

1)负责检查督促项目部各职能部门及下属施工作业单位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情况,并负责向救援组报告;

2)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演习实施方案,报救援组审批;

7.12.5专业组人员及职责

成员:程前、张宗龙及部门成员。

职责:负责排除险情,抢救遇难、遇险人员和国家财产;对事故现场第一时间发现的伤员进行现场救护;负责维持事故现场秩序,需要移动现场物证(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证的,应当做处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成员:刘长青、胡森强及部门成员。

职责:负责对外联系、报警、接警、救援、情况报告、传达上级指示要求。

成员:谭世杰、关赵杰及部门人员;

职责: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配合现场调查人员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执行上级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项目部成员的手机24小时开通;

8.1基坑施工监测组织与流程

8.1.1监测组织管理

(1)负责监测方案和监测计划的审查。

(2)负责量测计划的安排与实施,包括量测断面选择、测点埋设、日常量测、资料管理等。

(3)按测点布设、量测和资料报告整理3个阶段进行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4)负责及时进行量测值的计算和绘制图表。并快速、及时准确地将信息,量测结果反馈给现场施工,以指导施工。

8.1.2施工监测流程

8.2基坑施工监测项目、设备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车站主体基坑施工监测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8.2.1基坑监测项目

8.2.2基坑监测仪器设备

监测仪器和管线监测点的埋设必须在施工前15天进行,初始数据在埋设完成后的10天或施工前进行采集,水位监测周期为基坑施工的全过程。监测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针对现场的施工步骤,尤其是在开挖期间,根据开挖段区分重点监测区和非重点监测区,视围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可加密监测频率,关键部位随施工进行跟踪监测,非重点监测区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适当地减少监测频率。

(2)当出现下列特殊应急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口头向委托方及业主、监理单位报告监测结果,随后补报书面报表: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过快;

3)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

4)基坑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5)围护结构出现开裂;

6)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

7)基坑底部、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现象;

8)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9)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现场巡查过程中发现下列警情之一时,应根据警情紧急程度、发展趋势和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按预警管理制度进行警情报送:

(1)基坑、隧道支护结构出现明显变形、较大裂缝、断裂、较严重渗漏水、隧道底鼓、支撑出现明显变位或脱落、锚杆出现松弛或拔出等;

(2)基坑、隧道周围岩土体出现涌砂、涌土、管涌,较严重渗漏水、突水、滑移、坍塌、基底较大隆起等;

(3)周边地表突然出现明显沉降或较严重的突发裂缝、坍塌;

(4)建(构)筑物等周边环境出现危害正常使用功能或结构安全的过大沉降、倾斜、裂缝等;

(5)周边地下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大或出现裂缝、泄漏等;

(6)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应进行警情报送的其他情况。

8.5监测资料整编分析和报告提交

在每次监测后立即进行日常资料的整理,包括原始数据的记录、检验和监测物理量的换算以及填表、绘图、初步分析和异常值判别等日常工作。监测物理量的换算公式和有关表格的填写应符合规程规范的要求。

8.5.1原始监测资料的收集

8.5.2原始监测资料的检验和处理

(1)每次监测数据采集后,应随即检查、检验原始记录的可靠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如有漏测、误读(记)或异常,应及时补(复)测、确认或更正;

(2)经检查、检验后,若判定监测数据不在限差以内或含有粗差,应立即重测;若判定监测数据含有较大的系统误差时,应分析原因,并设法减少或消除其影响。

8.5.3原始监测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1)随时进行各监测物理量的计(换)算,填写记录表格,绘制监测物理量过程线图或监测物理量与某些原因量的相关图,检查和判断测值的变化趋势;

(2)每次巡视检查后,应随即对原始记录(含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巡视检查的各种记录、影像和报告等均应按时间先后次序整理编排;

(3)随时补充或修正有关监测设施的变动或检验、校测情况,以及各种考证表、图等,确保资料的衔接和连续性;

(4)根据所绘制图表和有关资料及时做出初步分析,分析各监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判断有无异常值。如有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先检查计算有无错误和监测仪器有无故障,经多方比较判断,若发现确有不正常现象或确认的异常值,应立即口头上报监理,并在24h内提交书面报告(简报、警报等)。

8.5.4监测资料的整编

定期或按监理要求进行系统全面的资料整理工作,包括仪器监测资料、巡视检查资料和有关监测设施变动或检验、校测等资料的收集、填表、绘图、初步分析和编印等工作。所有监测资料要求按管理部门规定的格式建立数据库,输入计算机。

8.5.5监测成果分析

(1)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对整编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各监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各种原因量和效应量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

8.5.6监测成果的提交

(1)在整编资料和分析成果交印前,技术负责人应对整编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准确性进行全面的审查;

(2)对整编分析成果进行编排和汇总,编制监测资料整编分析报告。并根据要求定期提交专题分析报告;

(3)监测报告主要内容有封面、目录、整编说明、监测资料、分析、成果。

8.5.7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单位协调配合

(1)施工监测单位编制完成监测方案经施工单位初审后报监理及第三方监测单位审核,审核合格后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3)施工监测单位对监测点的埋设后及时进行初始值数据采集,及时上报监理及第三方监测单位对监测点进行复测。

(4)施工监测单位的定期监测成果,包括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日报表、周报表、月(季/年)度报告(含报表、技术总结及建议、相关图表等),应及时上报监理及第三方监测单位,以便对监测成果及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当现场发现基坑等工程结构本体或周边环境发生异常情况时,加强该区域的监测工作,并及时上报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并作相应处置。

(6)对于第三方监测中心提出的监测工作联系单,施工监测单位应积极落实、整改,并在落实、整改完成后予以书面回复。

(7)工程完成后施工监测单位要进行必要的跟踪监测,直至监测对象稳定为止。在停止监测前,要上报施工单位、经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同意后方可停止监测。

(8)对于第三方监测中心提出的监测工作联系单等工作指令,施工监测单位应积极落实、整改,并在落实、整改完成后予以书面回复。

九、冬期、雨季施工措施

2)项目部成立由技术、实验、施工作业队组成的冬雨季施工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各项质量保证措施,拟定特殊时期施工方案,提前交底,确保工程质量措施经济合理和减少能耗的原则进行。

3)进入场地施工前对专门的试验员、测温保温人员、专业施工工长进行技术培训,使之掌握本工作范围内的有关知识,明确各自的相关职责。

1)土方工程冬季施工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保证连续施工。

2)冬季施工时,运输道路和施工现场采取防滑和防火措施。

3)入冬前对各类机械进行一次换季保养,加注冬季润滑油、防冻液,停机放水,遮盖蓬布,确保所有机械、车辆在冬季运转正常。

5)对施工人员进行冬季施工防寒知识的教育,使其掌握相关的施工防寒知识。

6)每日认真听天气预报,如果有较大且连续降雪,土方工程施工前,在即将开挖的场地用保温材料堆积成墙,高度为50~100㎝,间距为10~15m,并与主导风向垂直。面积较小的基坑则在预定位置上挖积雪坑,深度为30~50㎝,宽度为预计深度的两倍加基坑底宽之和。

1)在负温条件下使用的钢筋,施工过程中加强检验、检查;钢筋在运输和加工的过程中防止撞击和刻痕。

2)钢筋接头分批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先由焊工对所焊的接头外观检查,后有质检人员验收,发现不合格品立即返工。

3)采用钢筋接驳器连接时,须经过负温测试后方可使用。

5)在现场焊接时,当雪天或风速超过5.4m/s(3级风)时,加设硬式围挡采取挡风、遮蔽措施,焊接后未冷却的接头避免碰到冰雪;

7)钢筋负温焊接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帮条与主筋之间应用四点定位焊固定,搭接焊时采用两点固定,定位焊缝与帮条或搭接端部的距离等于或大于20mm;

②焊接时,第一层焊缝必须具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或定位焊缝熔合良好。平焊时,第一层焊缝先从中间引弧,再向两端运弧;立焊时,先从中间向上方运弧,再从下端向中间运弧。在以后各层焊缝焊接时,采用分层控温施焊;

③帮条接头或搭接接头的焊缝厚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0.3倍,焊缝宽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0.7倍。

1)冬季期间结构施工均采用商品混凝土,要求商家提高拌合混凝土温度,并根据气温变化情况掺加混凝土防冻剂。

2)冬季施工期间,生产、技术部门应与气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和寒潮、大风警报,以便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3)混凝土在浇筑前,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积雪和污垢,只准用压缩空气吹,不得用水冲洗。

4)泵管用岩棉管包裹,外缠塑料布保温,以减少热量损失。泵送开始前用热水冲送泵管,使之预热,以减少混凝土输送热量损失。

6)混凝土拌合物的浇筑温度要求不得低于10℃。

7)冬季浇筑混凝土时,尽量不留置施工缝;如因技术或组织原因不能连续浇筑必须设置,宜留在结构剪力较小且易于施工部位。施工缝接着浇筑混凝土时,应使接缝处原混凝土温度高于2℃。

10)混凝土在其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50%前,不得受冻。

1)对现场骨料进行覆盖,使其不受雪、冻影响。

3)为保证砼的搅拌温度,必须严格控制水的加热温度。搅拌时先加骨料,后加水泥。当仍要求的温度时,及时采取措施,如加热骨料等。

4)冬季拌制水泥浆时,采用加热法,将水加热。投料时,一般待水温降低到40℃左右时,再投入水泥搅拌到规定的时间,要绝对避免水泥假凝。

1)施加应力应考虑气温变化对钢支撑应力的影响,为了最低限度减少气温对钢支撑应力施加的影响,施加应力宜选择在气温较低的时间段进行。

2)预加轴力完成后,应将伸缩腿与支撑头后座之间的空隙采用钢板楔块垫塞紧密,锁定钢支撑预加轴力后再拆除千斤顶。

4)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若因侧压力造成钢管横撑轴力过大,造成横撑挠曲变形,并接近允许值时,必须及时采取增加临时竖向支撑等措施,防止横撑挠曲变形过大,保证钢支撑受力稳定,确保基坑安全。

5)派专人检查钢管支撑隼子,一有松动,及时进行重新加荷打隼子。

6)钢支撑拆除时应经技术人员同意,由专人组织拆除。

1)技术准备:编制专项的雨季施工方案,对于在雨季施工的工程要做到技术上可行,工艺上先进,安全有保障,工期不延误。要明确雨季施工的技术、质量监控点。对于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或灾害要有充分的对策,不至于对工程造成较大的损失。

2)施工场地的布置:对施工现场根据地形对场地排水系统进行疏通,以保证水流畅通,不积水,并要防止四邻地区地面水倒流进入场内。场地内的施工便道要进行硬化,并作好路拱。道路两旁要作好排水沟,保证雨后通行不陷。

9.3.2基坑开挖、土方外运

1)人工或机械挖土时,必须严格按规定放坡,坡度应比平常施工时适当放缓,多备塑料布覆盖,基坑上口3m范围内不得有堆放物和弃土,基坑挖完后及时组织打砼垫层,基坑周围设排水沟和集水井,随时保护排水畅通。

2)施工道路距基坑口不得小于5m。

3)坑内施工随时注意坑体的稳定情况,发现裂缝和塌方及时组织撤离,采取加固措施并确认后,方可继续施工。

4)基坑开挖时,应沿基坑边做小土堤,并在基坑四周设集水坑或排水沟,防止地面水灌入基坑。受水浸基坑打垫层前应将稀泥除净方可进行施工。

5)基坑开挖前,要熟悉区间施工范围内的所有管线走向,雨季要不定期检查施工场地周围的雨水井、污水井的畅通情况,能掌握现场第一手的管线资料情况,作为防汛抢险、导洪的基础工作。

1)开工前施工现场搭设钢筋加工防雨棚,对各种用电设施、机具进行有效保护。

2)应保证钢筋在加工和安装期间不受污染、堆放在地面上的钢筋均应架立,存放的钢筋应苫盖。钢筋运至现场后,必须放置在的方木支起的架子上,方木架子基础必须坚实,不能直接放置于地面。在架子和地面间铺设塑料薄膜将钢筋隔离,并将钢筋用苫布进行苫盖。

3)获得暴风雨气象信息时,应提前多加工所需使用的钢筋半成品,进行物资储备。暴风雨时停止钢筋加工。

2)加强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较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与气象台联系,以防因大雨甚至是暴雨被迫中断浇灌,造成技术上的困难,混凝土量较大的应特别注意。

3)雨季施工期间也是高温季节,要加强混凝土浇水养护。保护混凝土的湿度,加强温湿控制,防止出现应力裂缝。

4)混凝土浇注应避免在雨天进行,如临时遇大雨时,应对出料口进行遮盖,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1)各施工现场模板堆施要下设垫木,上部采取防雨措施,周围不得有积水。

2)模板支撑处地基应坚实或加好垫板,雨后及时检查支撑是否牢固。

3)拆模后,模板要及时修理并涂刷隔离剂。

9.3.6脚手架、塔吊

2)脚手架、塔吊地基应坚实,立杆下应设垫木或垫块。

3)在每次大风或雨后,必须组织人员对脚手架、塔吊及基础进行复查,有松动及时处理。

雨季施工中,钢支撑进场后由汽车吊装卸,进场后堆放应按照要求堆放整齐,并由专人看护,钢支撑的拼装及架设过程中应注意防滑,钢支撑拼装过程中及拼装完后,施工人员不得在钢支撑上行走。

9.3.8雨季施工用电管理

1)在雨季施工前,应对现场所有动力照明线路,供配电电器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存在线路老化、安装不良、瓷瓶裂纹、绝缘降低以及漏电等问题,必须及时更换处理。施工现场的移动配电箱及施工机具全部使用绝缘防水线。

3)施工用电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箱一保护”制度,投入使用前必须做好保护电流的测试,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4)加强用电安全巡视,检查每台机器的接地接零是否正常,检查线路是否完好,若示符合要求,及时整改。

十、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严格按西安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及建设方的有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将施工区域和非施工区域明显地分割开来。

2)工程材料、制品构件分门别类、有条理地堆放整齐;机具设备定机定人保养,保持运行整洁,机容正常。

3)运输车辆进出的主干道定期洒水清扫,以减少由于车辆行驶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

4)施工区域或危险区域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安全通道,并定期组织专人检查。

5)施工现场合理设置出入口,用混凝土进行硬化,出入口设置符合标准和规范的运输车辆冲洗和排水设备。施工道路出入口和交叉口设置交通指令标志,夜间设置示警灯及照明灯,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7)加强土方施工管理,挖出的湿土先卸在场内暂堆,滤干后再转运外弃,如湿土直接外运,则使用经专门改装的带密封车斗的自卸卡车装运湿土。运输车辆驶出施工现场前,冲洗干净,不带泥出场。

8)处理施工渣土,办理有关审批手续,按照规定的数量、运输线路、时间、倾倒地点进行处置。

10)施工现场人员挂牌,持证上岗;炊事员有健康合格证;施工人员穿戴统一的工作服。

11)在施工生产和生活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文明行为教育,做到管理程序化,作业标准化。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制定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水污染控制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和环保要求,制定泥浆及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案,城市生态保护方案,管线迁移和防护方案等,通过审核后实施。

1)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测量,编制出详细的场地布置图,合理布置施工场地。

2)对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公共设施,制定可靠的防止损坏和移位的实施措施,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

3)对施工影响到的需要迁移的树木须报请园林部门确认后及时向业主报告,由业主委托园林部门进行迁移,不得私自移除或破坏。

4)弃渣运至指定的弃渣场,严禁任意弃渣。

1)施工场地采用硬式围挡,施工区的材料堆放、材料加工、出碴及出料口等场地均设置围挡封闭。

2)场地出口设洗车槽,并设专人对所有出场地的车辆进行冲洗,严禁遗洒,运碴车辆,碴土应低于槽梆10cm并用苫布等覆盖,严防落土掉碴污染道路,影响环境。

3)对工地周围的道路派专人清扫,保持周边环境的整洁。

(3)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2)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法,优先选用先进的环保机械。

3)承担夜间材料运输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禁止鸣笛,装卸材料时轻拿轻放,最低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4)禁止施工人员在居民区附近和夜间施工时高声喧哗,避免人为噪声扰民。

(4)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1)施工场地及道路进行硬化及绿化,并适时洒水,做到不泥泞、不扬尘。土、石、砂、水泥等材料运输和堆放进行遮盖,减少对空气、环境的污染。

2)不在施工现场燃烧有毒、有害和有恶臭气味的物质。

4)优先选用电动机械,尽量减少内燃机械对空气的污染。

1)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2)现场存放油料的库房,必须进行防渗漏处理。储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跑、冒、滴、漏,污染土壤水体。

3)在工作场地内设置沉淀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沉淀净化,并用于洒水降尘。

(6)城市生态控制措施

1)对城市绿化,在施工范围内严格按照法规执行。

2)严格履行各类用地手续,临时占用绿地报批、交费并及时恢复;砍伐或迁移树木要报批并交费,不随意修剪树木。按划定的施工场地组织施工,不乱占地、多占地。

3)工程竣工后搞好地面恢复,恢复原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城市原有环境风貌的完整和美观。

(7)地下管线保护方案

1)在施工前做好各类市政管线的调查,施工中做好防护,防止施工破坏管线。

2)施工中遇到不明管线应先探明后施工。市政管线的迁移和保护按法规要求进行,履行报批手续并付费。

3)施工期间加强监控量测JT/T 617.4-2018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 第4部分:运输包装使用要求.pdf,根据现场量测信息反馈,确定采取保护措施。

4)做好地下管线抢修预案。施工中若发生管线损坏情况,立即启动预案,及时报告管线单位主管部门,避免停水、停电等事故的发生,确保城市公共设施的安全。

2、车站场地平面布置图

3、车站塔吊平面位置布置图

4、车站主体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GBT13912-2002标准下载6、车站围护结构平面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