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

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69.12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

3.7.4 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托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3.7.5 施工缝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

3.7.6 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易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DB65/T 4047-2017标准下载3.8 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3.8.1 如柱、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时,可以同时浇筑,反之宜先浇筑柱混凝土,预埋剪力墙锚固筋,待拆柱模后,再绑剪力墙钢筋、支模、浇筑混凝土。

3.8.2 剪力墙浇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5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用铁锹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

3.8.3 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

3.8.4 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5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下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应开口,并在此处浇筑振捣。

3.8.5 混凝土墙体浇筑完毕之后,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标高线将墙上表面混凝土找平。

3.9 楼梯混凝土浇筑:

3.9.1 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3.9.2 施工缝位置: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多层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1/3的部位。

3.10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3.11 冬期施工:

3.11.1 冬期浇筑的混凝土掺负温复合外加剂时,应根据温度情况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负温外加剂。且在使用前必须经专门试验及有关单位技术鉴定。柱、墙养护宜采用养护灵。

3.11.2 冬期施工前应制定冬期施工方案,对原材料的加热、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进行热工计算,并应据此施工。

3.11.3 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污垢 。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

3.11.4 运输浇筑过程中,温度应符合热工计算所确定的数据,如不符时,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采用加热养护中,混凝土养护前的温度不得低于2℃。

3.11.5 整体式结构加热养护时,浇筑程序和施工缝位置,应能防止发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如加热温度超过40℃时,应征求设计单位意见后确定。混凝土升、降温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

3.11.7 冬施养护:模板及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15℃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3.11.8 混凝土试块除正常规定组数制作外,还应增设二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一组用以检验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另一组用以检验转入常温养护28d的强度。

3.11.9 冬期施工过程中,应填写“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和“冬期施工混凝土日报”。

4.1.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4.1.2 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4.1.3 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要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规定。

4.1.4 设计不允许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2 基本项目: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

5.1 要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置正确,不得踩楼板、楼梯的弯起钢筋,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

5.2 不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模板吊帮上蹬踩,应搭设跳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5.3 已浇筑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

5.4 冬期施工在已浇的楼板上覆盖时,要在铺的脚手板上操作,尽量不踏脚印。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6.2 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6.3 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6.4 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6.5 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6.6 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

6.7 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冬期施工在覆盖保温层时,上人过早或未垫板进行操作。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水泥出厂质量证明书及进场复试报告。

7.2 石子试验报告。

7.3 砂试验报告。

7.4 掺合料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试验报告。

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标准(试行)(中国建设监理协会2020年3月) 7.5 外加剂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试验报告、产品说明书。

7.6 混凝土试配记录。

7.7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7.8 混凝土试块强度试压报告。

7.9 混凝土强度统计评定表。

7.10 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GB/T 7996-2020标准下载 7.11 混凝土施工日志(含冬期施工记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