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类构筑物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池类构筑物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213.50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池类构筑物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3.2.3 混凝土运输:混凝土运输宜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运输,也可采用机动翻斗车运输。混凝土运输后如出现离析,浇筑前要进行二次拌合。

3.2.4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顺序为先底板,后墙壁、柱,最后顶部梁板。

底板混凝土的浇筑:底板混凝土的浇筑不留施工缝,一般沿长方向由一端向另一端分层推进,应连续浇筑,分段分层均匀下料。每层接槎间隔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墙体混凝土浇筑:如墙体不长DB22/T 5037-2020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可采用分层交圈,连续浇筑。如墙体较长(长度大于高度的三倍以上),则可采用分段分层或斜面分层连续浇筑。

顶板混凝土的浇筑:浇筑方法与底板浇筑基本相同。

3.2.5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插点间距不应大于50cm,振捣时间一般10S―30S 为宜,不应漏振或过振,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

铺灰和振捣应选择对称位置开始,防止模板变形。对结构断面较小,钢筋密集的部位应严格按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要求操作,当浇筑到最上层表面时,必须用木抹找平,使表面密实平整。

3.2.6 施工缝防水施工要求:

防水混凝土结构应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墙体一般只允许留水平施工缝;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面300mm—500mm 的范围内和无梁顶板下部300mmm—500mm处,墙体如有孔洞,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宜少于300mm。施工缝宜留企口缝或用金属止水片、橡胶止水带或遇水膨胀止水条;墙体不留垂直施工缝,如必须留设时,可与设计上的变形缝或后浇带相结合。墙体水平施工缝的留置形式(见下面图示)。

(a)、(b)、(c)企口施工缝;(d)钢板止水片施工缝

1—施工缝;2—3至4mm 镀锌钢板止水片或橡胶、塑料止水带

外 墙 水 平 施 工 缝 形 式

待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2.5N/m㎡以上时,才能对施工缝进行处理,继续浇筑混凝土。

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与混凝土同配合比,厚度为15—30mm 的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再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施工缝采用中埋止水带时,应确保止水带位置准确、固定牢靠。

3.2.7 后浇带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 后再进行施工;

后浇带的接缝处理应符合3.2.6条的规定;

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

3.2.8 泵送混凝土的施工:

泵送前要对泵机进行全面检查,进行试运转及泵送系统各部位的调试,检查输送管道铺设是否合理、牢固,以保证泵送期间运转正常。

夏季施工时对曝晒管道应采取覆盖、淋水降温等措施,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冬期施工要有防冻措施,如用双层草袋包扎管道等。

3.2.9 养护:防水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应覆盖浇水养护,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d;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3.2.10 拆模:侧模和顶板的拆模强度要求与普通混凝土相同。

3.2.11 冬期施工:防水混凝土应按制定的冬期施工方案施工。

4.1.1 防水混凝土主控项目

4.1.1.1 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4.1.1.2 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抗渗试验报告。

4.1.1.3 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1.2 防水混凝土细部构造主控项目

4.1.2.1 细部构造所用止水带、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和接缝密封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进场抽样试验报告。

4.1.2.2 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细部构造作法,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渗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2.1 防水混凝土一般项目

4.2.1.1 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位置应正确。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4.2.1.2 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检验方法:用刻度放大镜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2.2 防水混凝土细部构造一般项目

4.2.2.1 中埋式止水带中心线应与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应固定牢靠、平直,不得有扭曲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2.2.2 穿墙管止水环与主管或翼环与套管应连续满焊,并做防腐处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2.2.3 接缝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洁净、干燥;密封材料应嵌填严密、粘结牢固,不得有开裂、鼓泡和下塌现象。

4.3.1 防水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应注意积累下列文件和记录:

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

混凝土试块试压强度报告;抗渗试验报告;

混凝土工程检查施工记录(包括混凝土运输、浇筑、停歇时间、养生、自混凝土施工时起60d内的自然气温记录、施工缝或后浇带处理等相关记录);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包括防水混凝土结构隐蔽;施工缝防水构造的做法;管道设备穿过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封固部位;预埋件的隐蔽等);

防水混凝土满水试验记录;

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和验收记录;

其他必要的文件和记录。

4.4 特殊工序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特殊工序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5.0.1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防止随意加大坍落度;浇筑应分层进行;振捣密实。防水混凝土应密实,表面应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裂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0.2 特殊部位如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道、预埋件等细部要精心处理。穿墙管预埋带有止水环的套管,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固定,止水环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振捣密实,防止漏振。

5.0.3 止水带宽度和材质的物理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无裂缝和气泡;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叠接,接缝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和脱胶现象;中埋式止水带中心线应和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不得穿孔或用铁钉固定;当防水混凝土止水片采用钢板时,接缝处要用电弧焊连接封闭。

5.0.4 结构变形缝处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止水带位置要固定准确,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浇筑振捣,保证密实,止水带不得偏移。

5.0.5 搅拌站混凝土生产能力与泵的输送能力要相适应,以保证连续浇筑,避免间歇。

5.0.6 泵送混凝土由于一次浇灌量大,速度快,混凝土流动性高,再加上振动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水平推力,故对模板的支设,钢筋的绑扎、架立,应比通常更牢固。

5.0.7 防水混凝土施工完后应做满水试验,满水试验可参照《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验收规范》GBJ141-90附录一执行。池类构筑物渗水量按池壁和池底的浸湿面积计算,渗水量不得超过2L/㎡.d,并不得有漏水现象。

6.0.1 为保护钢筋、模板尺寸位置正确,施工过程中不得踩踏钢筋,并不允许碰撞模板支撑。

6.0.2 在拆模或吊运其它物件时,不得碰坏施工缝处企口及止水带。

6.0.3 保护好穿墙管、电线管、电线盒及预埋件等位置正确,并固定牢固,防止混凝土振捣时的碰动,造成位移、挤偏或使预埋件陷入混凝土内。

6.0.4 防水混凝土浇筑后严禁打洞,所有预埋件、预留孔都应事先埋设准确。

6.0.5 输送管道不得放在模板、钢筋上,避免振动产生变形,应用支架、台垫或吊具等支承并固定牢固。

6.0.6 池类构筑物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防止混凝土结构长期暴露,要抓紧基坑的回填,回填土要在相对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进行JJF(纺织) 093-2020 水平喷射淋雨测试仪校准规范.pdf,分层夯实。

7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7.1 危害源辩识及控制措施

危害源辩识及控制措施

注:上表仅供参考,现场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7.2 环境因素辩识评价及控制措施

GB/T 33910-2017标准下载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

注:上表仅供参考,现场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