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路施工工艺

电力线路施工工艺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78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电力线路施工工艺

③杆位调整,一般可用杠子拔,或用杠杆与绳索联合拔杆根,使之移至规定位置。调直杆身时,可借助晃绳或架杆进行。

2.2.4、填土夯实及防护

①杆身调整后,即进行填土夯实工作。每填土500mm厚,捣固夯实一次,捣固夯实应在电杆的两对侧交替进行,以防电杆位移。

②埋入坑深的2/3时,当电杆用卡盘时,则要安装卡盘。直线杆的卡盘应与线路平行DB33/T 1130-2016标准下载,并在电杆左右侧交替埋设;承力杆的卡盘应埋设在承力侧。卡盘上口距地面0.5m;埋入的卡盘应涂防腐油。

③当卡盘安装后,继续填土夯实,并填至高出地面300mm(冻土及其它不易夯实的土质为500mm),使电杆周围形成一个顶面直径为500mm,高300mm并有一定坡度的圆土台,以备埋土下沉时充填用。

④在电杆距地面1m处用红漆,标注临时杆号。

⑤在斜坡处或土质松软的地方,电杆埋深应增加或设挡土装置;在有水流的地方,可设防水柱和砌石围子。

⑥在车马通行处所,为防止电杆不受损伤可装设车文件装置。

3.1、基坑底部使用底盘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安装的底盘表面应保持水平。

3.1.2、双杆两底盘中心的根开不应超过30mm。

3.1.3、双杆的两杆坑深度高差不应超过20mm。

3.2、电杆立好后,应符合下列规定:

3.2.1、直线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电杆的倾斜不应使杆梢的位移大于半个杆梢。

3.2.2、转角杆应向外角予偏,使其紧线后向外角的倾斜不应使杆梢位移大于一个杆梢,不小于1/4杆梢;转角杆应往受力侧收根部,其值不超过根径的1/2,不小于根径的1/4。

3.2.3、终端杆应向拉线侧予偏,使其紧线后向拉线侧倾斜不应使杆梢位移大于一个杆梢。

3.3、双杆立好后,应正直,位置偏差不应超过下列规定数值:

3.3.1、双杆中心与中心桩之间的横向位移:50mm。

3.3.2、迈步:30mm。

3.3.3、两杆高底差:20mm。

3.3.4、根开:±20mm。

3.4、带叉梁的双杆组立后,杆身和叉梁均不应有鼓肚现象。

3.5、钢筋混凝土电杆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3.5.1、表面光洁平整,内外壁厚度均匀,不应有露筋跑浆等现象。

3.5.2、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杆不应出现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的宽度不应大于0.2mm,长度不应超过1/3周长,杆身弯曲不应超过杆长的2‰。

3.5.3、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不得有纵横向裂纹。

4.1、要使用带槽的滑板,禁止使用锹、稿,棍棒等不适宜的工具立杆和代替滑板。

4.2、禁止坑内有人工作时挪动电杆。

4.3、禁止在6级以上大风及雷雨、浓雾时立杆。

4.4、组立杆塔时,须有专人指挥,立杆工具经计算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5、立无叉梁的H型杆时,要加装一个临时叉梁,以保证在起吊过程中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止杆身偏扭。

4.6、临时地锚必须埋深牢固,主牵引地锚、杆塔中心、抱杆顶及制动地锚四点须在一直线上。

4.7、杆塔起吊时,注意人身安全,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与立杆无关人员均应距所立杆塔高度的1.2倍以外。

1.1、劳动组织 表1

②依照国标86D172选列了拉线制按附表,并附在水平拉线制安工艺之后,供施工人员参阅。

图1 普通拉线制安工序流程图

①确认拉线杆实际位置。

②复测拉线方向和拉线坑位置。

2.2.2、挖坑、下拉线盘

②拉线棒与拉线盘的连接:将拉线棒的开口环套入拉线盘的U型环内,用Ф4.0镀锌线将圆环开口扎紧见图2。

图2 拉线盘安装示意图

③下拉线盘:将连接好的拉线盘下到坑底,使拉线棒沿马道方向与电杆中心对正。调整拉线棒角度(其对地夹角一般为45°),并使拉线盘面垂直于拉线棒。拉线棒上部环的回头应向下,见图2。

④回填:清除回填土中的树根杂草,每填入500mm厚即夯实一次。回填中应保证拉线棒的方向正确。回填后的坑位应有防沉土台,其培土高度应高出地面300mm,土台上部面积应大于原坑口。

①计算拉线所需镀锌钢绞线长度。其经验计算公式为:

③上把制作:从钢绞线一端量出250mm,做一标记。以标记为中心,将钢绞线煨弯后套入楔型线夹内,线夹的凸肚应在尾线侧。用手锤敲击线夹本体,使楔子与线夹本体,楔子与钢绞线接触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

④上把预留尾线与主线应按图3中标明的尺寸绑扎紧,绑扎线采用Ф3.2镀锌铁线,绑扎顺序由线夹侧向尾线侧。

⑤用平行挂板分别连接拉线抱箍和拉线上把的楔型线夹。

2.2.4、安装拉线抱箍

①杆上作业人员根据杆型量出拉线抱箍的安装位置,并做好标记。

②用吊绳将预制好的拉线上把吊起,将拉线抱箍安装在标记处。安装时应使平行挂板对正拉线棒,楔型线夹的凸肚应朝下,见图3。

图3 拉线抱箍用楔型线夹安装示意图

①拉线抱箍;②楔型线夹;③平行挂板;④镀锌铁线

2.2.5、安装UT型线夹

①紧线器的尾线(用Ф4.0铁线制作)与拉线棒连接牢固,用紧线器夹紧钢绞线后紧线,将钢绞线与拉线棒紧成一条直线。

②拆下UT型线夹上的U型螺栓,把U型螺栓穿入拉线棒上部圆环内,再套入线夹,使线夹主体位于螺杆丝扣距顶部的1/3处,同时与钢绞线进行试配,量出应做回头的中心,井做出标记。退出套人U型螺栓的线夹主体。

③以所做标记为中心将钢绞线煨弯装入线夹内,线夹的凸肚在尾线侧。用手锤将楔子与线夹本体敲紧,使线夹楔子与钢绞线接触紧密。

⑤将润滑油涂抹在U型螺栓丝扣上,套入线夹,套线夹时应将线夹凸肚向下。装上U型螺栓的螺母,并将两边螺杆螺母对应拧紧。

拆掉紧线器,调整UT型线夹,将拉线棒、线夹、镀锌钢绞线拉紧。

图4 UT型线夹安装示意图

①拉线棒;②UT型线夹;③铜绞线

3.1、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一般为45°,当受地形限制时,不应小于30°。

3.2、终端杆、耐张杆、耐张型转角杆、分歧杆的终端拉线及直线跨越杆的顺向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对正;防风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垂直。

3.3、拉线棒出土处与规定位置的偏差:终端顺线路拉线不应大于拉线高度的1.5%;合力、防风拉线不应大于拉线高度的2.5%。

3.4、镀锌钢绞线在做回头煨弯时,弯曲部分不应有明显松股,安装时不得损伤钢绞线。

3.5、采用φ3.2镀锌铁线绑扎固定钢绞线时,绑线应整齐紧密,缠绕长度要符合图3、图4中标注的尺寸要求。

3.6、UT型线夹的螺杆必须露扣,并留有不少于1/2螺杆丝扣长度以供调整。调整后,UT型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

4.1、拉线位于交通要道或人易触及的地方,须套上涂有红、白漆标志的竹管保护,材料另备。

4.2、当一基电杆上安装有多条拉线时,拉线不应有过松、过紧、受力不均匀等现象。

1.1、劳动组织 表1

②依照国标86D172选列了拉线制安附表,并附在水平拉线制安工艺之后,供施工人员参阅。

①确认拉线杆实际位置。

②复测拉线方向和拉线坑位置。

2.2.2、挖坑、下拉线盘

②拉线棒与拉线盘的连接:将拉线棒的开口环套入拉线盘的U型环内,圆环开口处应用φ4.0铁线扎紧见图2。

图2 拉线棒与拉线盘连接示意图

①拉线棒;②U型环;③拉线盘;④铁线

③下拉线盘:将拉线盘下到坑底,调整拉线盘使拉线棒位于预定出土位置且与地平面垂直。拉线棒距电杆的距离可按下式计算:

L=1500-R

④回填:清除回填土中的树根杂草,每填入500mm厚即夯实一次。回填后的坑位应有防沉土台,其培土高度应高出地面300mm,土台上部面积应大于原坑口。

2.2.3、预制拉线:

①按式(1)计算斜拉线用料长度:

L1=1.4A+400 (1)

②按式(2)计算垂直拉线用料长度:

L2=H-h+800 (2)

④分别在做斜拉线的钢绞线两端量出回头长度200mm并做标记。双手握于钢绞线一端的标记两侧,弯曲钢绞线使尾线和主线交叉,在标记处弯制成一个半圆弧。在半圆弧内放入心形环,使之和钢绞线密贴。用两个钢卡子一反一正将尾线和主线固定。用相同方法制作另一端回头,制作时,两端尾线应在同一侧见图4。

⑤在垂直拉线钢绞线的任一端量出250mm,做上标记。双手握住标记两侧,弯曲钢绞线使尾线端与主线交叉,在标记处弯制成一个半圆弧。半圆弧内放入线夹楔子穿进线夹并拉紧。一手握钢绞线,一手用手锤敲击线夹,使主、尾线与线夹接触紧密。取φ3.2铁线做绑线,一端置于主、尾线的线隙内,另一端折回,折回处距线夹100mm。从线夹端向尾线端缠绕50mm,然后将铁线两端自相扭绞三转成麻花状,剪去余量。将平行挂板固定于楔型线夹上。具体尺寸参见普通拉线制安工艺中的图3。

⑥取拉线抱箍、撑铁(带M型抱铁)和预制好的拉线,如图3所示,预先装配好,并拧紧撑铁上固定拉线的螺母。

2.2.4、安装抱箍及撑铁

①两名作业人员先后上杆,选好操作位置,系好安全带及吊绳,并根据杆型量出拉线抱箍的安装位置,做好标记。

②用吊绳吊起装配好的拉线。一人托住撑铁,一人松开拉线抱箍中未带斜拉线一侧的螺栓,分开抱箍套入电杆,用螺栓固定在安装位置上。调整拉线抱箍,使拉线对正拉线棒方向,再紧固螺栓。

2.2.5、安装UT型线夹

按普通拉线制安工艺中操作要领的第(5)条,安装UT型线夹。

图3 弓型拉线安装示意图

①拉线棒;②拉线盘;③拉线抱箍;④UT型线夹;⑤楔型线夹;⑥钢线卡子;

⑦心形环;⑧撑铁(带M型抱铁);⑨平行挂板;⑩钢绞线

图4 斜拉线回头制作示意图

①钢绞线;②钢线卡子;③心形环

3.1、顺向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对正,转角杆的合力拉线应与线路部分角线对正。

3.2、拉线棒出土处与规定位置的偏差:终端、顺向拉线不应大于拉线高度的1.5%;合力拉线不应大于拉线高度的2.5%。

3.4、线夹楔子与钢绞线接触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尾线应在线夹的凸肚侧,安装时不得损伤拉线。

3.5、UT型线夹的丝扣应露扣,并留有不小于1/2螺杆丝扣可供调整,双螺母应并紧。

4.1、拉线位于交通要道或人易触用的地方,须套上涂有红、白漆标志的竹管作保护,材料另备。

4.2、楔型线夹、UT型线夹的尾线宜同侧。

4.3、安装完毕后要认真检查,防止遗留工具和余料。

水平拉线安装工艺

1.1、劳动组织 表1

②依照国标86D172选列拉线制安附表,见后。

图1 水平拉线制安工序流程图

①确认线路拉线杆及拉线桩杆的实际位置。

②复测拉线方向和拉线坑位置。

2.2.2、挖坑、下拉线盘

执行普通拉线制安工艺中操作要领的第(2)条。

①实测水平线和坠线的长度,各加上800mm作为下料长度。

②接普通拉线制安工艺中操作要领的第(3)条预制好水平拉线和坠线。

2.2.4、临时拉线装设

②在线路拉线杆和拉线桩杆上按普通拉线制安工艺中操作要领的第(4)条安装拉线抱箍。

③在线路拉线杆上装设临时拉线:杆上作业人员吊取φ4.0铁线一头,并绑扎在拉线抱箍上方处,随后下杆。杆下作业人员把铁线放开至钢钎处,量好长度,用断线钳剪断多余铁线。用力拉紧铁线并牢固绑扎在钢钎上。

④在拉线桩杆上装设临时拉线:利用拉线棒按上述方法在拉线桩杆上装设一组临时拉线。

2.2.5、水平拉线安装

①作业人员登上拉线杆。用吊绳吊上滑轮和φ4.0铁线,滑轮用φ4.0铁线固定在拉线抱箍下方处。用吊绳吊上紧线器,紧线器尾线固定在拉线抱箍上方处。

②在距水平拉线过道两侧各5m处设防护人员。杆下作业人员用吊绳绑扎住水平拉线另一头,牵拉至拉线桩杆根部。

③杆上作业人员把吊绳穿过钢滑轮将吊绳放下,杆下作业人员牵拉吊绳拉紧水平拉线。

④在拉线桩杆上按普通拉线制安工艺操作要领第(5)条安装UT型线夹。

⑤杆上作业人员下杆,撤去防护人员。

3.2、坠线与拉线桩杆夹角不应小于30°。

3.3、坠线上端固定点的位置距杆顶应为250mm,距地面不应小于4500mm。

3.4、拉线跨越道路时,距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

3.5、作为顺向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对正,作为转角杆的合力拉线,应与线路分角线对正。

3.6、拉线棒出土处与规定位置的偏差,顺向拉线不应大于拉线高度的1.5%;合力拉线不应大于拉线高度的2.5%。

3.7、线夹楔子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尾线长度不宜超过400mm。

3.8、UT型线夹的丝扣应露扣,并应由不小于1/2螺杆丝扣可供调整,双螺母应并紧。

4.1、拉线坠线位于交通要道或人易触及的地方,须套上涂有红、白调和漆标志的竹管保护,材料另备。

4.2、拉线安装完毕后,要做一次检查,以免遗忘工具和余料。

图2 水平拉线安装示意图

①拉线棒;②拉线盘;③拉线抱箍;④UT型线夹;

⑤楔型线夹;⑥平行挂板;⑦钢绞线

拉线抱箍尺寸及使用范围(mm) 附表1

拉线与拉线棒对照表 附表3

拉线棒长度与拉线盘埋深对照表 附表4

卡子、线夹选择表 附表5

M型抱铁尺寸及适用范围(mm) 附表6

1.1、劳动组织 表1

1.2、工机具 表2

1.3、材料 表3

1.4.1、撑杆支架、M型抱铁、撑杆顶铁、方头螺栓选型表 表4

1.4.2、U型抱箍选型表 表5

图1撑杆组立工序流程图

①根据设计文件确定撑杆的规格和高度。

②检查撑杆组立所需要的材料是否齐全;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a.作业人员带好工具上杆,从杆顶量出撑杆支架安装位置,并作标记。

b.用吊绳将撑杆支架吊起,安装在杆顶的标记处;其方向要正对撑杆杆坑中心。

b.当撑杆高度超过撑杆支架时,调整晃绳,将撑杆顶部缓慢,平稳地放入撑杆支架内;然后将晃绳固定,防止撑杆晃动。

a.用钢钎调整撑杆底部和底盘,使撑杆与电杆的夹角符合规定。其底部的底盘应和撑杆垂直,如图2。撑杆顶部应顶住电杆。

b.用撑杆支架将撑杆固定,使撑杆和支架紧密接触,如图3。

④用U型抱箍将撑杆顶铁固定在撑杆杆顶。

DB65/T 4242-2019标准下载图2 撑杆底盘安装示意图

①撑杆支架;②M型抱铁;③U型抱箍;④撑杆顶铁;

⑤方头螺栓;⑥方螺母;⑦垫圈;⑧电杆;⑨撑杆

3.1、撑杆和电杆间的夹角,一般为30°。

3.2、撑杆底部应装底盘,并应与撑杆垂直。

3.3、撑杆埋深不小于1m,埋设底盘的撑杆坑应有马道。回填土时,应每回填500mm夯实一次。回填土应有防沉土台,其培土高度应超出地面300mm。

4.1、在撑杆组立时GB/T 42228-2022标准下载,电杆上严禁有人作业。

4.2、杆上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工具、材料的传递用吊绳,严禁抛上抛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