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铁路工程施工资料-隧道施工方案路面待洞内二次衬砌施工完毕后进行。混凝土施工采用集中拌合、输送车输送、人工摊铺、振动梁整平工艺施工。混凝土面层施工完毕,及时养护,养护期间,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2.6.8内部装修工程施工
防火涂料采用移动式操作平台施工,施工前对涂料进行相关项目的检验,合格使用,同时对已完成的附属结构物表面进行防护。
GB 50208-2011标准下载2.6.9洞内施工辅助作业
2.6.9.1洞内施工排水
雨泼沟隧道从出口方向掘进为上坡,采用顺坡排水。顺坡排水在两侧开挖排水沟,沟宽40cm,洞内出水和污水可通过排水沟自流出洞外。
当施工遇到断层带,可能出现较大涌水时,施工中除了采取必要的超前地质预报和止水措施外,排水能力按可能出现最大涌水的1.5倍考虑。
2.6.9.2 洞内施工供风
高压供风采取在洞口建高压风站,通过Ф200mm钢管接至各施工部位,由高压橡胶风管再连接到风动机具进行施工。
2.6.9.3 洞内施工通风排烟
本工程隧道洞内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
(1)工作面需风量主要控制指标
洞内最小风速控制风量Q1;CH4涌出量控制风量Q2;洞内人员控制风量Q3;洞内柴油设备控制风量Q4;排除炮烟控制风量Q5。
经计算,选用风量为2000m3/min的通风机及Φ1.4m的WSFG型通风软管(全断面衬砌台车上加工固定钢管,软式通风管过台车时由此换接渡过)。
洞外风机安装位置距洞口为25~30m,保证风管、风机在同一直线上。风管采用WSFG型软管。要求风管具有防水、阻燃、抗静电性能。每节风管25~30m长,连接头为拉链式,以实现防漏降阻。布Φ6mm钢筋拉线,紧线器张紧,用尼龙绳捆在锚杆上,风管吊挂在拉线下。
为克服长期使用风管疲劳造成长度延伸、挠度增大,每月进行一次系统检查,风管拉紧后去除多余部分。遇有拐弯处,风管缓慢拐弯过渡,转角大于120度。
2.6.9.4 施工防尘方案
2.6.9.5 施工风、水、电布置
2.6.10现场监控量测
施工时按时准确的进行现场监控量测,在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后,绘出曲线,根据所绘曲线的变化情况与趋势,判定围岩的稳定性,及时预报险情,确定施工时需采取的措施,为修正和确定隧道初期支护参数和二次衬砌施作时间提供参考依据。
当隧道喷射混凝土出现大量的明显裂缝或隧道支护表面任何部位的实测收敛值已达规范允许值的70~80%,且收敛速度无明显下降时,及时根据实测值找出回归方程,绘出回归曲线,由回归方程推算最终的位移值;若最终位移值超过表的净宽允许相对位移值时,采取补强初期支护措施,并改变施工方法和修正设计支护参数。
二次衬砌模筑施工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并具备下列条件时施作:隧道周边位移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0.15mm/d或拱顶位移速度小于0.1mm/d;施作二次衬砌前的收敛量已达到总收敛量的80~90%;初期支护表面无明显的裂缝。
当不满足上述条件,围岩变化无收敛趋势时,必须采取措施,使初期支护基本稳定后,才可施作二次衬砌。
量测点的安设要能保证初读数在爆破24小时内和下一循环爆破前完成,并测取初读数。
测点安设在距开挖面2m范围内,且不大于一个循环进尺,并细心维护,不受下一循环爆破的破坏。
各项位移的测点,一般布置在同一断面内,测点统一在一起,测量结果能相互印证,协同分析及应用。
围岩压力量测除与锚杆轴力量测孔对应布置外,还要在有代表性的部位设测点,以便了解支护体系在整个断面上的受力状态与支护作用。
用台阶法开挖时,下半断面开挖越靠近上半量测断面,量测频率适当增加,以便掌握位移(下沉)的变化。
如果围岩位移量较大时,出现位移速度加速等情况时,量测频率适当加大,另外进行洞内观测时对每个开挖面都进行观察,一般1次/天,对于选测项目量测断面布置及项目选择根据地质条件确定。
隧道穿越浅埋地段时,地表沉陷项目作为必测项目进行量测。
3.3白龙庙双连拱隧道施工
根据地质情况超前支护采用Ф50×4.0注浆小导管。
施工方法见雨泼沟隧道施工中的相关内容。
3.3.3.1施工步骤
第一步按边线开挖中心导坑上部;第二步安设锚杆、钢支架、挂网喷射混凝土等临时支撑;第三步开挖中心导坑下部;第四步安设临时支撑;第五步进行中隔墙基础开挖;第六步模筑中隔墙混凝土。
3.3.3.2施工要点
导坑开挖采取正台阶法施工,上下台阶控制长度为5~7m,不宜过长。进尺控制在1~2m左右。
出碴(进料)采用有轨运输,混凝土进料采用输送泵。
中洞及侧壁导洞初期支护采用钢拱架、锚杆、网喷混凝土形式。初期支护待中导坑出碴完成后,立即施作至掌子面。先安装锚杆,同时对个别超挖(凹面)先喷射混凝土使之与圆弧面相平顺,然后安设钢拱架,焊接纵向连接钢筋,挂网,再喷射混凝土。在中洞及侧导坑靠上的位置设支撑钢管,以加强墙体刚度。在开挖过程中,及时打入系统锚杆。
待中隔墙导坑贯通后,由中心里程向两侧中隔墙基础开挖,每次循环进尺为8.0m,挖到设计高程后,清除浮碴,用防水砂浆抹平;再绑扎、焊接钢筋(注意中隔墙纵横排水管的埋设),支立模板,浇注混凝土。
根据超声波探测器探明的地质情况,部分危险地段报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实施部分超前锚杆。
3.3.4正洞导坑的开挖及初期支护
3.3.4.1施工步骤
第一步在长管棚导管、小导管超前支护的掩护下开挖洞身上部;第二步施做初期支护;第三步开挖核心土;第四步浇筑仰拱防水混凝土;第五步挂设土工布、防水板及软式透水管;第六步浇筑拱墙防水混凝土。
地质条件特别差地段,在侧壁导坑拆除前,先施作边墙,再施作拱部,最后施作仰拱。
池洲碧桂园一期地下室工程施工方案(62P).doc3.3.4.2施工方法与要点
环形开挖左右单洞分别错开进行,右洞滞后座洞7~10m,每次进尺为0.8~1.5m左右,以人工开挖为主。
开挖核心土离上弧导开挖面距离控制在5.0m左右,自洞口至掌子面方向成斜坡状,以便装载机作业。
开挖时,需拆除中隔墙中心导坑与侧导坑临时支撑钢筋混凝土结构,只可用风镐、气割作业方式拆除。
民用建筑桩基础安全施工方案(39页).doc出碴(进料)采用无轨运输。出碴采用装载机、挖掘机与自卸车配合。侧壁及中导采用小型有轨运输。混凝土进料采用输送车运输。
初期支护采用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注浆锚杆、格栅钢架等形式。施工方法见雨泼沟隧道中的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