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大型地下洞室群安全稳定快速施工方案对于模拟隧洞的顶拱混凝土施工,除了要拥有大断面衬砌台车等相当配置的大型机械设备外,解决好交叉施工问题是保证工程如期完成的关键,因此,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必须制定一套周密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案。
5.3.1 混凝土的生产及运输组织
分别在1#、2#、3#支洞口外设三处混凝土拌合站DB34/T 3601-2020 精密数控机床实切状态下热误差的测定.pdf,集中生产混凝土。每个混凝土拌合站配备一套HZS90型混凝土拌合楼。
5.3.2 混凝土的浇筑
1、隧洞混凝土机械化施工配套
(1)隧洞混凝土运输采用无轨运输方式,对大断面无轨运输施工的隧洞,选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较优。
(2)混凝土入仓采用泵送,每台衬砌台车配备4台拖式混凝土输送泵,从两侧对称泵送入仓,拖式输送泵,移动方便,生产率较高,非常适合地下隧洞工程。
(3)混凝土的振捣采用高频率插入式电动振动器振捣。
2、混凝土浇筑施工注意事项
(1)台车就位后,钢模拱脚处需安装楔形垫木,由于垫木压缩可能使钢模下沉,在安装钢模时需预留5cm的下沉量。
(2)挡头板宜采用钢木结构,根据隧洞断面制成标准堵头板,与岩石间隙用木板临时拼补。
(3)为避免两段钢模对接处漏浆,保证衬砌表面平整,除要保证模板的质量外,沿模板接缝贴25cm宽的油毛毡,缝隙较大时,采用木条贴缝。
(4)为便于脱模,混凝土浇筑前,在模板上涂刷脱模剂。
(5)混凝土采用分层、对称浇注,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两侧高度差控制在50cm以内,输送软管管口至浇筑面垂距控制在1.5m以内,以防砼离析。浇注过程要连续,避免停歇造成“冷缝”,间歇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h,否则按施工缝处理。
(7)封顶采用顶模中心封顶器接输送管,按从里向外的顺序逐渐封顶,当挡头板上观察孔有浆溢出,即封顶完成。
3、混凝土浇筑施工循环
混凝土衬砌作业循环时间
Σt=t1+t2+ t3+t4+t5
Σt——每一作业循环总时间
t1——台车移动就位时间
t2——安装模板时间
t3——浇筑混凝土时间
t4——混凝土养护时间
t5——拆模时间
下表为根据我们的施工经验确定的模拟隧洞顶拱混凝土衬砌各工序的作业时间。
混凝土衬砌各工序时间表
5.3.3 关于混凝土的养护及拆模时间
(2)美国混凝土学会(ACI)建议的最短拆模时间根据经验和试件强度确定,对于外露混凝土面最短拆模时间不得小于12h。
(3)拆模时间还应根据洞内温度等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因素和隧洞断面形状、跨度及外部荷载确定。
5.3.4 关于泵送混凝土
1、泵送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不超过1/3输送管直径,一般为二级配粗骨料。
2、泵送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及流动性,不掺外加剂及流化剂时的坍落度宜采用8~18cm,含砂率不低于40~45%。
3、水泥用量一般不低于280kg/m3。
4、使用密胺磺酸盐混合物、磺酸盐缩合物及其它外加剂作为流化剂时,坍落度可增大到20cm以上。
在洞外按设计图纸先将钢筋加工成形,分段制成钢筋网片,运到隧洞内利用钢筋台车进行安装。
5.4 特殊部位的混凝土浇筑
5.4.1 洞口段混凝土衬砌
5.4.2 交叉洞口处的混凝土衬砌
交叉洞口是围岩应力比较集中的地段,洞口交叉段开挖后将会承受较大荷载,因此,洞口交叉处的开挖支护需要同时加固主洞和支洞洞室,当主洞顶拱混凝土衬砌到与支洞洞口时,交叉洞口段混凝土也同时进行。在支洞口采用钢管排架支撑,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与主洞顶拱相交处用木模拼补。
5.6 岩锚吊车梁施工
5.6.1 岩锚吊车梁的施工特点
岩锚吊车梁地下厂房建设中采用的一种新型结构物,其主要特点是用长锚杆直接将吊车梁固定在岩壁上,取消常设的吊车梁立柱,荷载由锚杆直接传到围岩内,它具有能充分利用围岩本身的承载能力,使施工程序更加合理,使吊车能提早运行,为厂房的机组安装等创造有利条件。
从岩锚吊车梁结构自身受力特点出发要求施工严格控制爆破松范围,保证围岩自身承载能力,保证岩壁成型符合要求,特别是岩壁岩面倾角的形成。
5.6.2 岩锚吊车梁岩壁轮廓线开挖
岩锚吊车梁位于隧洞第二层岩壁上,如何保证岩锚吊车梁岩壁的轮廓线,是第二层开挖控制的核心。为保证岩锚梁的施工,第二层开挖时先开挖中间部分,两侧预留2m宽的光爆层,利用手持式凿岩机自上而分层开挖,由于顶层及第二层中间部分的开挖,为控制爆破松动提供了技术保证。
5.6.3 岩锚梁混凝土的浇筑
岩锚梁的混凝土浇筑利用预留开挖层做为操作平台,支架采用钢管支撑,模板采用3套大块组合钢模板,分段浇筑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入仓,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施工监控量测是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使用各种量测仪表和工具对围岩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进行量测,及时提供围岩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可靠性的安全信息,预见事故和险情,作为调整和修改支护设计的依据,依据量测结果确定衬砌施做时间。
结合本隧道工程,量测具有以下作用:
(一)、根据量测数据采取相应措施,正确的应用支护手段,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二)、根据围岩的位移、变形及应力状况,将观测成果及时整理,并据此调整钻爆参数及提出必要的安全支护措施,及时调整和修正支护参数;
(三)、隧道开挖后仅做喷锚支护,而且围岩暴露时间长,故在隧道内特别是在一些断层破裂带进行监控量测和围岩松弛测定,通过分析性能较真实地反映围岩的变形和位移,并通过位移反分析,反推围岩力学参数和原始应力;
(四)、积累资料,为同类工程施工积累经验,以利提高设计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
表 施工监控量测项目表
三、观测资料的整编与分析
1、及时收集整理各种观测点的观测资料,并检验数据的正确性、准确性。
2、每次观测后在现场将数据记录于监理人批准的专用记录表格内,当天绘制历时曲线,分析整理成果,第二天向施工负责人反馈,当天观测发生异常或警示性数据时,及时向施工负责人、监理人和发包人反馈信息,以便尽快采取安全措施,保证围岩和建筑物的稳定。
4、按监理人的指示,提交在遇洪水或异常情况下的监测资料分析报告。
5、施工结束后,尽快将施工期的观测资料和成果整理成专题报告,提供给监理、发包人及有关部门,并将各项仪器的有关参数、埋设后的初读数和全部仪器设备的档案卡等整编成册,向有关单位移交。
四、隧道三维非接触量测新技术
在隧道工程中,工程测试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围岩净空位移量测基本上还是沿用20世纪60~70年代的量测方法,一般采用钢尺式收敛计,挂钢尺抄平等接触方式进行。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简便可靠、能适应恶劣环境等优点,但采用此种方法有以下几点不利因素:(1)、该法对施工干扰大;(2)、由于人为因素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测量质量不稳定,容易产生人为错误,不能保证施工安全;(3)、测速慢,从而更加大了对施工的干扰;(4)、当跨度大于15m时,由于钢尺的抖动、拉伸、温差等因素及工作条件恶化使测量无法进行。以上这些都使钢尺式收敛计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隧道快速、大跨、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因此,在施工中我们从高精度、简单实用、快速准确的原则出发采用非接触观测。该技术目前已在我局在建隧道工程中广泛采用。
非接触观测是以光学/电磁方式远距离测定结构上点位的三维坐标。由于无须接近测点,该法避免了传统接触式观测必须触及测点才能观测的缺点,是隧道变形观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实现基于光学方式的非接触观测一般有三种途径:第一种是以精密测角的空间前方交会原理为基础,由数台电子经纬仪联合进行的三维解析测量;第二种是以角度、距离同时测量的流动极坐标法为基础,采用一台全站仪的自由三维工作站;第三种则是三维近景摄影测量。
在施工中我们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全站仪自由设站是仪器从任一未知点上设站观测若干已知点的方向和距离,通过坐标变换求得该测站上仪器中心的坐标,然后以此测出其余新点的坐标。由于仅使用一台测量仪器且仪器测站可以自由设置不需要造点对中,同时观测数据可通过现场计算机快速处理,同时观测数据可通过现场计算机快速处理,因此全站仪自由设站法对于在隧道狭窄空间内进行精度要求较高的实时变形观测作业是很适合的。全站仪的结构原理见图。
基准点用于建立三维坐标系,要求稳固不动,其坐标可根据现场情况自行设置而不必测量(如用于建立绝对三维位置坐标系则需先测定基准点的坐标,对于变形作业一般无此要求)。在隧道在隧道出口设置4个地面基准点,其中2点为校核点;在洞内衬砌上设置后视点,用于坐标传递。地面基准点用混凝土浇铸而成,埋置深度1m,采用对中杆及圆棱镜观测。洞内后视点由变形点反面粘贴反射膜片而成。
仪器测站在洞内设置了4个,洞外设置了2个。洞内测站设于边墙电缆槽上。为避免车辆振动干扰以及安全起见,观测时测站附近设置了防护区。由于是自由设站,测站上仪器无需对中。但为了消除膜片倾斜对测距的影响,测站位置大致固定(即在测站处做一标记,每次观测仪器均架在该处)。
观测前,把全站仪的各项轴系误差及指标差进行准确调校。观测时,打开仪器的角度改正及补偿器功能,并对仪器进行气压和温度的气象改正。观测采用记录测量模式,所有观测数据均存储在GRM10模块内。
为了确保观测精度,采用三次重复设站,每次设站采用双盘测回结合三次重复照准的冗余观测方法,即每一测站上分别用两个盘位连续、重复照准三次目标点,得23个观测值,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一次设站观测的结果。
(四)、观测精度及观测结果的评定
1、观测量的实际观测误差
观测量为水平方向H、竖直角V和斜距D,其观测误差用标准差S评定,双盘位连续照准三次的观测量平均值的标准差按下式计算:
式中X1、X2——I、II盘观测量X1(i)、X2(i)的平均值。
2、三维坐标/收敛基线的观测精度
对于目标量F(三维坐标/收敛基线长)={H,V,D},观测量平均值误差、、对F的一次观测的影响SF可由误差传播率计算得出,则三次重复设站的平均值的精度为:
而平均值的精度还可根据目标量三次设站的实测结果,按贝塞尔式给出:
根据观测量的实际观测误差以及三次重复设站的实测结果,分别按上述计算(2)与实测(3)方法对隧道三维坐标和收敛基线的观测精度进行评定。
净空变形的观测结果ui为三维坐标/收敛基线的初始观测值与当前观测值之差,即,则在等精度条件下,其观测精度为。
4、变形观测结果的评定
按A类不确定度方法给出重复设站的变形观测的最终结果为:
根据观测结果可得出:净空收敛变形、净空周边点位移;根据收敛及周边点位移的观测结果,可对隧道的净空变形形态进行评估及变形预测。采用非线性回归和灰色理论对观测结果进行预测,建立三种预测模型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即:
模型I
模型II
模型III
上述式中,I,II为回归预测模型,采用时间t加权最小二乘计算参数A、B、r,权函数为。III为GM(1,1)灰色模型所确定的预测方程。
1、洞内地质超前预测预报程序
2、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
每次爆破后,由地质工程师对开挖工作面进行观察调查并作地质素描记录。调查项目包括掌子面正面及侧面稳定状态、岩性风化程度、裂隙间距、形状、涌水情况、水的影响等等。素描记录工作面的岩层产状、构造及特殊地质现象,同时对靠近工作面的初期支护进行观察,喷射砼是否开裂、是否有掉块现象等。
(1)、对照勘测阶段的地质资料,预报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及对施工的影响程度。随工作面素描地质结构状态。
(2)、可能出现坍方、滑动影响施工时,预报其部位、形式、规模及发展趋势,并提出处理措施。
(3)、隧道将穿越不稳定岩层,较大断层等特殊地段需改变施工方法或作应急措施时的预报。
(4)、预报可能出现突然涌水地点,涌水量大小,地下水、泥砂含量及施工的影响。
(5)、软岩再现内鼓、片帮掉块地段,预报对施工的影响程度。岩体突然开裂或原有裂隙逐渐加宽时,应预报其危害程度。
(6)、在位移量测中发现围岩变形速度加快时,预报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7)、隧道浅埋段地面下沉或工裂,预报对隧道稳定和施工的影响程度。
(8)、洞口可能出现滑坡、坠石时、及时预报。
(9)、预报由于施工不当,可能造成围岩失稳及其改进措施。
(10)、绘制全洞地质断面、剖面的展开图。
(1)、隧道开挖面地质素描;
(2)、岩体结构面调查;
(5)、浅层地震法(HSP地质预报仪);
(6)、对地表水、地下水的调查。
根据地质预报方法得出的数据进行施工地质预测,及时调整施工方法,采取积极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施工检测的结果应尽快地反馈到施工和设计中去,以指导施工。
检测工作注意以下事项:
(1)、按各项量测的操作规程安装好仪器仪表,每测点一般测读三次,三次读数相差不大时,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观测点,若读数相差过大时应检查仪器、仪表安装是否正确,测点是否松动,当确认无误时再进行测试。
(2)、每次测试时都要做好记录,并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
(3)、在现场进行粗略计算,若发现变形较大时,应及时通知现场负责人。
(1)、当每天净空变化大于1mm时,则认为围岩处于急剧变形阶段,加强支护,加强观测;
(2)、当每天净空变化值在0.2~1.0mm之间时,则认为围岩处于缓慢变形阶段,表示围岩向稳定方向发展;
(3)、当每天净空变化值小于0.2mm时,则认为围岩基本稳定。
由于地质条件的变化,隧道施工现场常易反复发生突发性的意外情况。而控制不当或不利常导致诸如超挖、塌方以及涌水等事故。如果在碰到困难岩石之前能及时采取超前防范措施和设置安全网,如预注浆、岩石锚固系统、钢拱支撑等,那么就能避免采取高昂的解决办法以及减少破坏。
目前,有不同的预测技术,包括勘探导洞、勘探钻孔和无破损检测方法,如地震和地质雷达法。
然而,大多数的直接预测方法都会干扰掘进,因此费用增加很快。另一方面,在隧道掘进环境下,常规的无破损检测方法,如地质物探技术易于产生操作提供附近地层的瞬时预报结果。
二、TSP202地质超前预报系统
隧道地震超前预报下工程现场的布置和检测任务。地震(声)波特定点上的小规模爆破产生,并由秒年电子传感器接受。当地震波遇到岩石强度变化大(如物理特性和岩石类型的变化 、断层带、破裂区的出现)的界面时,在绕射点处部分射波的能量被反射回来。反射信号的传播时间与到达边界的距离成正比,因此能作为直接的度量方法。
通常,量测布置大约由24个爆破点组成,这些点沿离预计的地质边界最近的隧道右或左边墙排列。各隧道边墙的传感器元件用于调查隧道轴线周围的4个达90℃的空间区域(如1左下),各接收系统均由传感器组(加速度计)组成,其中有些元件沿隧道轴线,而另一些则与隧道轴线垂直排列。
TSP能满足一些特殊要求的应用。例如,大多数岩石中的地震信号的频率范围(在10~5000HZ之间)比用于常规地震勘探的频率范围约大10倍,因此需要特殊的传感器元件和记录设备。TSP具有多功能性,能用于不同方面。除了在隧道开挖面进行定期的预报(标准用途)外,由于在调查钻孔中进行爆破,因此扩大了调查范围,并能精确确定与钻孔相交的边界几何形状,
TSP202设备特别适用于高分辩率的隧道折射地震(微地震)勘探,以及断裂和岩石强度降低地带的监测。该设备也能用于地面上的高分辨率工程地震勘探。其探测费用相当低,因此可以在TBM或常规方法的掘进中进行连续监测、。
为了节省量测时间,TSP量测的所有准备工作(钻孔,粘接金属传感器的套管)都在常规的隧道掘进著作业中进行,量测上午准备工作包括传感器系统的插入,爆破孔的装药以及功能性测试,约需1h,地震信号记录包括每次爆破的引爆记录,约需45min,整个量测循环,包括仪器的清理,共需2h。
数据处理的图象反映了开挖面前方或开挖面周围的地层界面情况,因此可用来确定界面的位置。这种方法使用为标准PC机而专门开发的TSP202设备,并按系统的步骤操作。
首先,选定适当的调查区域,然后,进行波场处理以区分直达波场和反射波场。该平面,即绕2射叠加平面(DFS),使由与隧道轴线相平行的爆破点的中心线和通过相关的调查区域的对角线确定的。
对于纵波(压缩波)和横波S(剪切波)(其速度为有价值的量测参数),通常都能进行单独的人机对话数据分析。S波的数据处理能帮助提高含水断层带(断裂带)和岩体构造走向的识辨率。在其它相应的预报区域中,重复进行这种数据分析过程。
所有的独立空间区域的数据分析的最终结果为工程师的综合图,该综合图为开挖隧道的区段垂直和水平剖面图及其坐标系统。该图显示了预测的前面重要反射界面的进出点及其相应的岩石强度变化,通过计算纵波和横波速度可以确定重要的岩石力学参数,如扬氏模量的泊松数。这些参数有助于隧道工程师考虑施工措施,而且是连续进行TSP断面量测的一个有价值的岩石力学监测方法。
8.1 机械设备总的配套原则
1、由于该工程规模大,工程量集中,超大、超高断面施工难度大。且主洞与支洞平行交错作业,结构体系复杂,因此拟采用无轨运输。
2、施工机械要与施工方法配套,动力选型以电—液为主。
3、单机选型考虑质量可靠,经济合理,维修方便。组合配套时,考虑外型尺寸与隧道断面相适应,各机械之间外型尺寸适用,各设备之间能力匹配。
4、引进设备考虑国产化的可行性,主机的零配件和易损件的供应渠道。
5、选型配套必须与宏观要求的施工进度相适应。
8.2 钻爆、装运碴、喷锚支护三条主要作业线机械配套原则
1、对凿岩机械的基本要求
(1)、保证断面范围内钻爆破孔、钻锚杆孔、注浆孔及水平超前钻孔等功能优良。
(2)、能提供装药、安装锚杆、找顶等工作平台。
(3)、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为一次掘进深度4.5m以上,凿岩钻孔速度≥2.5m/min,能测量钻杆的偏斜度,且结构简单,功能齐全,操作方便,凿岩速度快,动力消耗少等特点。
(1)、采用钻爆法施工中的一个作业循环中,装碴时间约占一个完整循环作业时间的一半左右,为了缩短循环时间,达到快速掘进的目标,装碴设备选用大能力,大容量的机械。
(3)、对运输车辆的主要要求是:在装碴设备的配合下,装得多,尽量减少调车和运碴次数,运输车辆尽可能采用大容量的矿车。
支护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安全施工的保证。喷锚支护作业机械必须满足快速施工的需要,能力匹配并确保质量和改善作业环境,减少劳动强度,因此优先采用潮喷或湿喷工艺,降低回弹量,减少粉尘,并提高喷射质量。
隧道施工中,管道式通风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压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
压入式:具有有效射程大,冲淡和排出炮烟的作用较强的特点,对改善工作面的环境有利,尤其在有瓦斯及有害气体的隧道更为合适。缺点是排出炮烟需要的风量大,通风排烟时间长,回风流污染整个隧道。
抽出式:具有在有效吸程内排烟效果好,排除炮烟所需的风量小,回风流不污染隧道的特点。缺点是通风的有效吸程短,只有风管口离工作面很近时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混合式:综合了前两种方式的优点,适合于大断面长距离隧道通风。
7.1.2 选风机和风管选型与匹配
隧道通风设计其关键是通风系统必须合理,风机风管相匹配。反之,如果片面追求风机是大风量,高效率而风管直径小,漏风严重,则不可能有好的效果。反之,风管直径基础,风阻小,而风机风量小,风压低,效率低,也是难以保证有好的通风效果。
在隧道1#、2#及3#、4#支洞之间口分别建造空压机站,共3座。其中1#、2#支洞口空压机站内分别安装三台(其中一台备用)20m3/min电动空压机,3#、4#支洞之间空压机站内安装六台(其中一台备用)20m3/min电动空压机。
7.3 施工供电、生活用电
充分利用当地电网供电,在1#、2#和3#、4#之间各自建变电站1座。因施工过程中,施工动力用电随着工程进度的变化及机械设备进退场变化而变化,根据工程的施工安排,计算出不同施工阶段的用电量及高峰用电量,为选择电源容量提供依据。确保施工电源选得合理,即满足需要又不浪费。根据拟投入的工程机械及担负的施工任务,经计算,拟在1#、2#支洞分别配备一台400KVA变压器及配套低压配电屏。在3#、4#支洞之间变电站配备一台800KVA变压器及配套低压配电屏。
为保证隧道施工照明,拟在1#、2#支洞口各自备一台200KW柴油发电机,在3#、4#支洞之间变电站处自备2台200KW柴油发电机,以确保外电源停电后继续供风及施工。
洞内供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根据拟投入的机械设备,计算各自工区的负荷值,采用YTLV323×70电缆10KV高压进洞,与照明线路分开布设。照明电压转化段设一防爆变电所。
由于该地缺少充足的淡水,我局拟利用海水淡化生产锅炉提供所需淡水。
并拟在各支洞口就近适当位置修建一座大口井供应隧道施工及生活用水。每个支洞口利用两套循环软启动变频恒压供水装置,通过管道接入供水管和生活用水管道。
该产品供水系统的性能与特点:
1、系统设计合理,技术先进、操作方便、压力稳定、运行安全可靠,噪音低、无污染。无需水塔、高位水箱、气压罐。只需电机水泵和一个变频控制柜的位置。
2、该系统在最高压力和扬程后可实现自动运行,根据用水量大限自动调节电机转速,需要多少供多少,不浪费,无需专人值班。
3、该系统采用闭环自动控制,可根据自动调节水泵转速从而改变供水量。
4、该系统高效、节能。
采用两台泵软启动恒压供水示意见下图。
根据本工程洞底坡度为平坡,为了便于洞内排水,拟采用多级水泵排水方式。即每100m左右在洞内一侧挖积水坑,铺设150mm排水钢管,用电动自吸泵聚水抽出。排水沟临时铺砌以利排水,防止影响围岩稳定。
为减少环境污染,在各支洞口修建一座隧道施工污水净化处理系统,洞内排出的污水经施工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净化后,方可排出。
洞内施工通讯,拟采用我局同石家庄铁道学院联合在秦岭隧道施工中开发的“洞内外同轴漏泻电缆无线通讯技术”,建立隧道施工无线调度通讯系统,实施内外监控,使每个生产环节在通信网中自动衔接,通过通信网使生产指挥中心与各作业点、生活点、部门连通。
1、在隧道支洞口值班室设立施工无线调度通讯系统基地站。设立编码选呼终端机和编码盘及洞外收信发射机,洞外设纵辐射高增誉空间天线。
2、支洞和正洞内分别安装40MHZ漏泻电缆,双向放大器,洞内未端安装同频收发信机。
3、洞内拱顶安装40MHZ—460MHZ开路转发机及室内螺旋极化天线。
4、现场施工指挥人员配发40MHZ手持机。
工程建设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此,我们已有足够的认识。且本工程位于海南旅游区,环境保护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中,我局将严格贯彻国家“绿色通道”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本工程开挖量较大,边坡陡峻,土石料存在下海、下坡问题。
施工噪声主要由空压机、凿岩机、混凝土拌合机、运输机械、加工机械等施工机械作业和车辆运输产生。
施工挖土、装卸、运输、回填、夯实等施工过程和开挖面、露天堆料场会产生大量扬尘。此外,各种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和炉灶等燃具也会排放废气。
施工中产生的废水有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泥浆水,车辆冲洗水等,其中施工废水含泥砂量较大,车辆冲洗含油量较大。
8.1.5 固体废气物污染
在施工期间,对土、石碴料、噪声、振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气物进行全面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处理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的标准》一级标准。
2、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法规DB15/T 1812-2020 内蒙古河套灌区小麦复种西兰花膜下滴灌技术规程,对施工活动界限内的生态环境加以认真保护。
3、开工前对全体职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训,提高各级人员的环保意识。并建立健全施工中环保责任制,切实加以贯彻落实。自觉接受当地环保部门的监督和指导,积极改进施工中存在的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水平。
4、开挖碴料按指定的地点和要求进行弃碴堆置,并做好弃碴场的保护工作。在弃碴厂附近设碎石加工厂一座,既满足了施工中所需的碎石,又减少了弃碴。
5、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机械的净化(如掺柴油添加剂、配备催化剂附属箱等),减少污染源,配置对有害气体的检测装置,禁止不符合国家废气排放标准的机械进入工区。加强对施工中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防止管理不善而导致环境破坏事故发生。
6、施工中精心进行钻爆设计火热论证,防止大爆破引起的山体塌方和不利影响。
7、为防止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周围环境GB50282201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污、废水经排水管道汇集进入污水处理池进行处理,达到标准后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