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施工工艺标准(BQ-CNCEC J070101-2004)

通信系统施工工艺标准(BQ-CNCEC J070101-2004)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777.22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通信系统施工工艺标准(BQ-CNCEC J070101-2004)

在暗装线箱内分线时,在干燥的楼室内可安装端子板,在地下室或潮湿的地方应装分线盒。接线端子板上线序排列应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如图3.9-2所示。

3.10 用户线敷设

用户线在箱内留置余线长度应绕箱半周或一周,在盒内留出余线长度应为150~200mm。

3.11 全塑电缆的编号和对号

全塑电缆芯绒是全色谱的,全色谱电缆芯线顺序DB11/T 1625-2019标准下载,是由中心层起向外层顺序编号的。在电缆盘上的电缆是有方向性的,一般规定电缆的A端线号是面向电缆按顺时针方向进行编号,而电缆B端线号则按反时针方向进行编号。

拖放电缆时,电缆的A端应靠近局方,对号时则从远离局方处,面对色谱,按色谱线序编号。

为了使电缆两端芯线线号一致,避免发生错乱,影响芯线接续,对新设的电缆段长对号。当电缆一端按编号要求编好后,以此断为准,在另一端进行编号,必须用对号器。找出同线对编线,使两端芯线号完全一致。

全塑电缆对号器是一个抗干扰性能优良的直流电源音频放大器,其探头是电容高阻抗输入。对号时,利用电容耦合的输入,经放大后,根据耳机听到的声音强弱来判别线号。

在全部电缆接头处,都要在对号前把接头两端的屏蔽线连通,即用屏蔽连接线或铜软线作良好的连接。

全塑电缆对号时,可把对号器的地线端子接在该处的地线上,或屏蔽层上。防止电缆对号时,出现地线不通和屏蔽层不起作用,于是可能在导线上感应产生较大的交流声或杂音,影响对号效果。

3.12 全塑电缆芯线的接续方式

常用的电缆芯线接续方式有直接头和“Y”形接续。

电缆芯数直接头为“一字形”是将两条电缆方向相反的芯线互相对接的方式,如图3.12-1所示。其主要操作方法,应将相同线芯线相连,a线接a线,b线接b线不得误接。

电缆“Y”形接续,为3条或3条(根)以上电缆芯线相互连接方式,可用芯线复接分歧接头或分线设备尾巴电缆与配线电缆的复接头内,如图3.12-2所示。

3.13 全塑电缆芯线的接续

3.13.1 纽扣式接线子的结构

纽扣式接线子是采用“U”形卡接片来连接的,如图3.13-1所示。

纽扣式接线子分别纽扣身及纽扣帽两部分,如图3.13-2 所示。纽扣身和纽扣帽都由透明的高强度塑料制成,能看清内部导线色谱。在纽扣身上有两个进线孔,芯线由此穿入,以备压接。纽扣帽内镶嵌有镀锌U形槽的卡接片(铜片),接续时纽扣帽由纽扣身的定位沟接入。用压接钳加压时,就把芯线卡入在卡接片槽口内,槽口能切开芯线绝缘层并卡住导线,同时对接头继续保持较高的接续压力,形成了无空隙的连接。

3.13.2 纽扣式接线子接线操作要求

3.13.2.1 使用纽扣式接线子接线时,先根据电缆对数、接线子排列数和接头长度,在电缆上划线,剥去电缆外层护套(注意剥外护套时,不应损伤芯线绝缘层),按色谱编线。接口开长尺寸见表3.13.2;

表3.13.2 接口开长尺寸表

3.13.2.2 根据芯线接头排列位置,将被接导线在接续点互绕2~3个纽花,留长50mm剪去多余部分,要求四根线平齐、无钩弯,并在一起;

3.13.2.3 接线子扣盖向外,将线对插入接线子进线孔内,并应插到扣身的顶部;

3.13.2.4 使用专用压接钳,把扣式接线子旋转在压接钳口内,左手把线向里推到顶,右手握钳柄,用力应均匀,压合后检查纽身是否压接实、压平;

模块式接线排有标准形、超小型两大类,每类又分一字形、V字形、T字形三种,分别用于芯线的直接、分歧分搭接。模块式接线排由底座、本体、上盖组成,其中底座与上盖结构完全相同,仅颜色不同,以便于区别。底座和上盖上各有25个连接齿,50个压线齿。本体上装有50个切断刀片(切断多余导线)。

3.13.3 模块接线排专用工具

3.13.3.9 云角螺丝钳:供装御工具部件用。

3.13.4 模块压接操作方法

编线以单位为主(25对基本单位,50对或100对超单位)。采用PVC胶带在芯线端头约50mm处缠扎紧以防散乱,根据单位顺序按层编线,防止接续时拿错。

电缆芯线模块压接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3.13.4.1 固定接续位置时,应根据电缆对数的不同,模块排列数量接头开长尺寸,安装电缆固定架,将电缆定位;

3.13.4.2 在电缆下方的接口中央,安装接线头固定座及横动杆,把接线头安装固定牢固;

3.13.4.3 芯线接线顺序,应由后底部单位开始压接,即由后下方单位开始朝向上方单位进行接续;

3.13.4.4 将模块接线排底座置于固定座内,斜角的位置在左上方,底座之两端将接续器头上之弹片卡紧;

3.13.4.5 先将局方电缆按芯线接续顺序,将每对芯线置于芯线导板内,使芯线进入线柱,并用蓝色分线齿隔离a、b线,a线应在左,b线应在右;

3.13.4.6 当芯线进入导板内后,将线对拉直,拉紧,同时置入接线排,基座的线槽和心线固定在弹簧内;

3.13.4.7 用检查梳检查芯线次序,将检查梳滑至左边时,a线应显出,滑向右边应显出b线,同时检查二芯线是否在同一线槽内和有无空线槽;

3.13.4.8 将模块接线排的本体置于底座上,斜角之位置在左上方,并以接续器之弹片卡紧;

3.13.4.9 将用户方向要接续的一组一个基本单位25对芯线,同局方电缆按⑸、⑹、⑺步骤;将芯线排列于模块接线排之本体上。用检查梳检查;

3.13.4.10 将模块接线排的上盖置于本体上,并将接续器头上之弹片卡紧;

3.13.4.11 用手动液压泵,压接模块接线排;

a.直线接续 b.分歧接续

3.14 全塑电缆接头封闭

全塑电缆的外护套接续宜采用热可缩套管。

3.14.1 热可缩套管安装使用材料和工具

热可缩套管安装使用材料有:热可缩套管、金属内罩(铝质内衬),不锈钢夹条及夹条连接口(金属)、铝箔带、屏蔽线、清洁纸、砂布条、胶粘铝带条、气门芯及螺母盖、分歧夹、尼龙绑带等。

3.14.2 热可缩套管安装方法

全塑电缆芯线接续后(接线子或模块排),检查测试有无坏线对。热可缩套管选型应注意套管的包容内径和电缆外径,并考虑热可缩套管受热后有10%的纵向收缩。

3.14.2.1 用电工刀、电工钳安装好屏蔽带,检查接角是否良好,恢复缆芯包带将接头包扎好,拆去热可缩套管上气门嘴小帽;

3.14.2.2 安装金属铝罩(铝衬),把铝衬放在接头中心,用铝带条将金属铝衬接合处粘好,铝衬两端头采用PVC胶带缠绕;

3.14.2.3 将接头两端的电缆外护套清洁,打磨;

3.14.2.4 把热可缩管放在接口中央,在电缆上划线,在距接口处约25mm处划另一标记;

3.14.2.5 将胶粘接铝带条从靠近接口的标记(划线)开始向另一标记方向缠绕一圈,用工具把铝箔压磨平;

3.14.2.7 将热可缩套管的金属拉链(索道),夹子安装好,电缆有分歧的一端应将直径小的电缆放在直径大电缆下边;

3.14.2.8 金属拉链夹条的两端应留一样长,整齐美观。分歧电缆将分歧夹安装好,可采用PVC胶带或尼龙绑扎带把分歧夹绑扎牢固,防止套管收缩时挤出;

3.14.2.9 套管加热前先将气门芯拆除防止损坏,加热时要先从管中间起向两端加热,在套管周围均匀加热使温度指示漆由绿色转变为黑色,逐步加热使套管收缩;

3.14.2.10 在热可缩套管未冷却时,用锤柄轻敲金属拉链(索道)使之与交接面相吻合,同时将分歧夹固定的尼龙带再次收紧;

3.14.2.11 热可缩套管上的指示漆变黑时,在金属拉链下套管接口处应出现两条白线,未出白线时,应继续加热至出白线止,同时热可缩套管的两端口应有热溶胶溢出。达到上述要求才能保证质量。

3.15 交接和分线设备成端及把线的安装

3.15.1 交接设备列号、线序号的排列

3.15.1.1 单面交接箱,面对列架,自左(为第一列)往右顺序编号,每列的线序号自上往下顺序编号;

3.15.1.2 双面交接箱,可分为A列端和B列端,A列端的线序号编排完,B列端再继续往下编号。

3.15.2 局线、配线安装位置

3.15.3 旋转卡夹式、模块式交接箱成端把线绑扎及连接方法

把线绑扎,按色谱单位,编好线序以100对线为一个单位(每组10~25对线序)依次连接。为便

线对连接步骤,如图3.15-3所示。

跳线穿孔方向,如图3.15-4所示。

旋转卡夹端子纽转操作,如图3.15-5所示。

A.20对线绑扎 b.100对线绑扎

3.15.4 分线箱(盒)尾巴电缆制作

表3.15.4 全塑尾巴电缆使用材料表

编扎尾巴电缆必须顺直不得有重迭扭绞现象,用蜡浸麻线扎结须紧密结实,分线及线扣要均匀整齐,线扣扎结串连成直线。

分线箱(盒)在接线柱与尾巴电缆的连接,尾巴电缆的芯线应加焊并应绕接线柱二周,连接应牢固良好。

面板接线时,将预留在盒内的导线剥出适当的长度的芯线,引入面板孔,用配线螺丝固定在面板上,将接好线的面板找平找正,再与出线盒安装扎拧牢固。面板应无破裂损坏现象。

4.1.1 组线箱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

4.1.2 导线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Ω。

4.1.3 导线压接必须牢固、编号必须正确。

4.1.4 组线箱金属外壳与电缆屏蔽层必须可靠接地。

4.1.5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仪表测试。

4.2.1 组线箱、盒内应清洁无杂物,面板无劈裂、翘曲、变形等现象。

4.2.2 组线箱安装必须牢固,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表4.2.2 组线箱、分线箱安装允许偏差

4.2.3 用户出线盒面板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3的规定。

表4.2.3 用户出线盒面板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吊线尺量。

4.3.1 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安装技术文件及“CCC”认证及证书复印件。

4.3.2 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

4.3.3 设备开箱检验记录。

4.3.4 设计变更、工程洽商记录。

4.3.5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4.3.6 预检记录。

4.3.7 电线、电缆导线和线槽敷设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3.8 插座、开关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0.2 用户盒面板安装不牢固。应将固定螺丝拧固到位,使面板紧贴建筑物表面并固定牢固。

5.0.4 导线压接不牢。应按要求将导线压接牢固。

5.0.5 导线压接后编号混乱。应全部进行仔细核对后重新编号。

6.1 安装面板时,应注意保持墙面、地面的整洁。不得损伤和破坏墙面及地面。

6.2 土建专业修补抹灰和粉刷时。应注意保护已安装的箱(盒)体以及面板,不得将其污染。

T/CECS721-2020标准下载6.3 地面插座应采用有防水措施的出线口。

7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7.1 安全操作要求

7.1.1 交叉作业时应注意周围环境,禁止乱抛工具和材料。

7.1.2 设备通电调试前,必须检查线路接线是否正确,保护措施是否齐全,确认无误后,方可通电调试。

7.2.2 现场强噪声施工机具,应采取相应措施HJ 997-2018 土壤和沉积物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最大限度降低噪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