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载预压地基 施工工艺标准

堆载预压地基 施工工艺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87.55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堆载预压地基 施工工艺标准

堆载预压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采用堆载预压进行地基处理的工程。

砂:砂井宜用中、粗砂,垫层要用中细砂或砾砂,含泥量不大于3%,一般不宜用细砂。

一般以散料为主NB/T 32004-2018标准下载,如采用施工场地附近的土、砂、石子、砖、石块等。

堤坝、路基的预压一般以堤坝、路基填土本身作为堆载;

大型油罐、水池地基常以内部充水对地基进行预压。

机具设备:振动沉桩机、锤击沉桩机、静压沉桩机、1吨机动翻斗车。

主要工具:混凝土桩靴、带活瓣式桩靴的桩管、吊斗。

具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建筑场地上障碍物和地下管线、电缆、旧基础、大块石等均已拆除或搬迁。

场地平整,对设备运行的松软场地进行了预压处理,周围已挖好排水沟。

现场供水、供电线路已铺设,道路已修筑,小型临时设施已设置,材料已运到现场。

砂井轴线控制桩及水准基点已经测设,井孔位置已经放线并做好定位桩。

机具设备已运到现场维修、保养、就位、试运转。

已进行成孔和灌砂试验,确定有关施工工艺参数(分层填料厚度,夯击次数、夯实后干密度,

成井次序),并对砂井排水进行了测试,其加载次数、固结速度、时间、承载力等符合设计要求。

主要作业人员:机械操作人员、壮工。

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主要作业人员已经过安全培训,并接受了施工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

砂井成孔:先用打桩机将井管沉入地基中预定深度后,吊起桩锤,在井管内灌入砂料,然后再利用桩架上的卷扬机吊振动锤,边振动边将桩管向上拔出;或用桩锤,边锤击边拔管,每拔升30~,再复打桩管,以捣实挤密形成砂柱,如此往复,使拔管与冲击交替重复进行,直至砂充填井孔内,井管拔出。拔管的速度控制在1~/min,使砂子借助重力留于井孔中形成密实的砂井;亦可二次打入井管灌砂,形成扩大砂井。

当桩管内进泥水,可先在井管内装入2~3斗砂将活门压住,堵塞缝隙。

采用锤击法沉桩管,管内砂子亦可用吊锤击实,或用空气压缩机向管内通气(气压为0.4~0.5MPa)压实。

打砂井顺序应从外围或两侧向中间进行,砂井间距较大的可逐排进行。打砂井后基坑表层会产生松动隆起,应进行压实。

灌砂井砂中的含水量应加控制,对饱和水的土层,砂可采用饱和状态,对非饱和土和杂填土,或能形成直立孔的土层,含水量可采用7%~9%。

砂井顶面铺设排水砂垫层,分层铺设、夯实。

堆载方法,大面积可采用自卸汽车与推土机联合作业。对超软土的地基的堆载预压,第一级荷载宜用轻型机械或人工作业。预压荷载一般取等于或大于设计荷载。有时加速压缩过程和减少建(构)筑物的沉降,可采用比建(构)筑物重量大10%~20%的超载进行预压。

加载应分期分级进行,加强观测。对地基垂直沉降、水平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等应逐日观测并做好记录,一般加载控制指标是:地基最大下沉量不宜超过/d;水平位移不宜大于/d;孔隙水压力不超过预压荷载所产生应力的50%~60%。通常情况下,加载在60Kpa以前,加荷速度可不受限制。

预压时间应根据建筑物的要求以及固结情况确定,一般达到如下条件即可卸荷:① 地面总沉降量达到预压荷载下计算最终沉降量的80%以上;②理论计算的地基总固结度达80%以上;③地基沉降速度已降到0.5~/d。

4.1 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

施工前应检查施工监测措施,沉降、孔隙水压力等原始数据,排水设施,砂井(包括袋装砂井)、塑料排水带等位置。塑料排水带的质量标准应符合本规范规定。

堆载施工应检查堆载高度、沉降速率。真空预压施工应检查封膜的密封性能、真空表读数等。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地基土的强度及要求达到的其也物理力学指标,重要建筑物地基应做承载力检验。

预压地基和塑料排水带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4.2 关键控制点等的控制方法

关键控制点等的控制方法

预压地基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砂井灌砂应自上而下保持连续,要求不出现颈井,且不扰动砂井周围土的结构,对灌砂量未达到设计要求的砂井,应在原位将桩管打入灌砂,复打一次。

堆载预压施工中,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不得超过地基的极限荷载,以免地基失稳破坏。应根据土质情况采取加荷方式,如需施工加大荷载时,应采取分级加荷,并控制每级加载重量的大小和加荷速率汉族公墓建设项目一期--控制价,使之与地基的强度增长相适应,待地基在前一级荷载作用下达到一定固结度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特别是在加载后期,更须严格控制加荷速率,防止因整体或局部加荷量过大过快而使地基发生剪切破坏。

7 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

7.1 施工过程危害辩识及控制措施

DL/T 1325-201标准下载施工过程危害辩识及控制措施

7.2 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