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露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外露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581.63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外露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检验方法:观察,检验技术处理方案。

外露面混凝土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尺寸的偏差,对超过尺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或设备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处理方案,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并对处理的部位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方法:测量标准防静电活动地板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检查技术方案。

在混凝土浇筑前56天,提交一份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措施计划,报送监理中心审批,其内容包括:混凝土运输、钢筋和模板的供应计划以及混凝土分层块浇筑程序图和施工进度计划等。混凝土浇筑程序图按施工图纸要求,详细编制各工程部位的混凝土和二期混凝土浇筑、钢筋绑焊、预埋件安装等的施工方法和程序。在编制混凝土浇筑程序时,需要修改施工图纸规定的施工缝位置时,报监理中心批准。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前28天,将各种配合比试验的配料及其拌和、制模和养护等的配合比试验计划报送监理工程师。配合比实验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用于现场施工。

3.3质量检查记录和报表

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向监理中心提供混凝土工程的详细施工记录和报表,其内容包括:⑴各种原材料的品种和质量检验成果;⑵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合比;⑶混凝土的温控、保温、养护和表面保护的作业记录;⑷浇筑时的气温、混凝土出机口和浇筑点的浇筑温度;⑸模板作业记录和各部件拆模时间;⑹钢筋作业记录和各构件、块体实际钢筋用量;⑺混凝土试件的试验成果;⑻混凝土质量检验记录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事故处理记录等;

工程完工验收时提交以下资料:

⑴种混凝土工程建筑物竣工图;

⑵混凝土工程建筑物成型复测成果;

⑶混凝土工程建筑物的隐蔽工程及其部位的质量检查验收报告;

⑷混凝土工程建筑物永久观测设施的竣工图和施工观测资料;

⑸混凝土工程建筑物的缺陷修补和质量事故处理报告;

⑹监理工程师指示提交的其它完工资料。

4、执行的标准和规程规范

本工艺标准主要执行的规程规范有:

——《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外露混凝土工程施工程序与一般混凝土工程相同,其基本施工程序共分为3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工程验收移交阶段。

⑴水泥:同一单项工程的水泥应为同一厂家生产、同一品种、同强度等级,且尽量为采用同一熟料磨制的、颜色均匀的水泥。

⑵骨料:所用粗骨料的级配连续、颜色均匀洁净,含泥量小于1%,泥块含量小于0.5%,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所用细骨料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河砂或人工砂,其细度模数2.6~3,含泥量不大于1.5%,不得含有泥块。

另需满足下述要求:掺和料掺量要求:①硅粉≤10%;②粉煤灰≤35%;③细磨矿渣粉≤60%;④天然沸石粉≤15%;其他要求:①混凝土砂率控制在35%~42%;②水泥用量不应低于/m3;③最大水灰比不宜超过0.45。④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2/3,及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素混凝土板厚的1/2,对少筋或无筋结构,应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

⑵拌好的混凝土具有一致的外观质感,良好的流变性能、内在均质性能、体积稳定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制备的混凝土拌合物应颜色均匀,能保证同一视觉空间工程的混凝土无可见色差;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优良,无离析、泌水现象,90min的坍落度经时损失应小于30%。混凝土拌合物入仓坍落度应满足150±。

⑴配模设计严格按照设缝合理、均匀对称、长宽比例协调的原则确定模板分块尺寸。另外进行模版设计时,尚需考虑下述因素:①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工程特点;②根据仓位划分和周转使用次数;③构造简单、支拆方便、经济合理原则。

要求:①模板龙骨顺直,规格一致、与面板紧贴,连接牢固,并具有足够的刚度;②对拉螺栓分布均匀并具有一定的规律;③所有本标准设计的施工部位的模板均采用定型刚模板。模板表面必须平整光洁,无凸凹、无伤痕、无修补痕迹。面板厚度不小于。

各种准备工作完毕后,项目经理部技术部门应及时提出开工申请报告,经监理工程师(业主)检查确认具备开工条件后,监理工程师(业主) 批准开工。项目经理部接到批准的开工申请报告后,立即组织按期开工。

在工程实施中,应分阶段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分两阶段进行。

⑴技术总交底,由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将外露面混凝土工程的主要技术参数,对施工、质检、安全、经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交底。

⑵施工阶段交底,由现场施工人员根据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施工内容、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安全注意事项,交底对象为作业层。

⑶所有技术交底都必须留存记录,记录格式见技术交底表。

测量放样:模板安装前利用leica TCR402型全站仪/GPS按照设计图纸在现场测出模板轴线,现场施工人员按照该轴线引出立模参照线;

⑵合模前对模板进行检查,特别是模板面板与龙骨的连接是否紧密。确认模板是否按照要求刷涂脱模剂、面板是否清洁,严禁使用带有污物的模板;

⑶模板板块间采用闭浆胶条闭浆;

⑷模板底部找平,保证模板拼缝处于同一直线上。

⑴模板拆除时限,除符合施工图纸的规定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⑵模板拆除施工严格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拆除过程中表现加强对混凝土成品和对拉螺栓孔眼部位的保护。

⑶拆模时,操作人员不得在上部晃动或撬动模板,严禁采用大锤敲击,以免对混凝土外露面造成破坏。

⑷模板拆除后,表现立即采用电动钢塑刷清理,同时对变形和损坏的部位进行修整,并均匀涂刷脱模剂,放至模板存放处备用。

⑵为避免钢筋绑扎与对拉螺栓位置相矛盾,钢筋绑扎时应先在地上标识出对拉螺栓孔的位置,同时设置竖向标识杆,遇到对拉螺栓与钢筋相冲突时,降临近的几排钢筋进行调整,但调整幅度必须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⑶钢筋绑扎前,必须先清理钢筋,使其保持清洁、无明显锈污。钢筋绑扎扎丝采用防锈镀锌钢丝,扎丝头全部向远离模板侧设置,同时将外侧扎丝圆钩全部压平,以防外露进而造成的混凝土表面出现锈斑。

⑷保护层垫块应优先使用预制的与混凝土同标号的半球状砂浆块(球面朝向模板)。当采用塑料卡环作为保护层垫块时,其颜色应尽量与混凝土颜色相近,以免影响混凝土观感效果。

⑸定位钢筋的端头刷涂防锈漆,并套上与混凝土颜色相近的塑料套。

6.4.3混凝土拌制运输

⑴控制好混凝土搅拌时间,外观混凝土工程使用的混凝土的搅拌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机,且拌合时间较常规混凝土延长20~30s。

⑵及时根据气温条件、运输时间、运输道路距离、砂石料含水率变化、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情况等具体情况对配合比进行允许范围内的调整。确保成品混凝土工作性能优良,无离析、泌水现象。

⑶合理安排施工避免施工过程中因混凝土积压或供应不足,而引起冷缝、或坍落度损失过大。

⑷混凝土搅拌车每次清洗后必须排净料筒内的积水,避免影响水灰比,进而造成混凝土色差。

⑸混凝土拌合物自搅拌结束到入仓振捣完毕的时间不得超过1.5h,浇筑过程中,严禁添加配合比以外的水。

⑴混凝土浇筑前,清理仓内杂物、完成钢筋、管线的预留/预埋等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

⑵混凝土浇筑前首先在建基面/施工缝面铺筑30~50mm厚的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水泥砂浆。并确保砂浆铺筑面积与混凝土浇筑速度相适应。

⑶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层厚,混凝土浇筑厚度400~500mm,。混凝土自由下料高度严格控制在2m以内。

⑷混凝土振捣时应从中间开始向边缘分布,要求布棒均匀,层层搭扣,遍布浇筑的各个部位;振捣棒的插入深度必须大于浇筑层厚,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振捣过程中应避免撬振模板、钢筋,每一振点的振动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并无气泡逸出为止,一般为20~30s,振捣施工时严禁过振导致混凝土离析。

⑸振捣棒采用“快插慢拔”、均匀的梅花形布点,并使振捣棒在振捣过程中“上下抽动”,使混凝土震动均匀。

⑴混凝土拆模后必须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塑料薄膜包裹,外敷保温被,洒水养护。不得使用草帘养护,避免污染混凝土面,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⑵采用养护剂养护时,须尽量采用水乳型养护剂,以避免混凝土表面变黄。

外露混凝土工程应尽量避免冬季施工,如必须安排在冬季施工,除满足国家有关规程外,还应同时满足下述要求。

⑴混凝土中掺加的防冻剂必须通过实验确定,确保对混凝土表面色差不产生明显的影响。在工程跨季节施工时,必须考虑防冻剂掺量对混凝土表面色差的影响。

⑵采用热水拌合、骨料加热等办法,确保出机口混凝土温度不低于15℃。

⑶加强混凝土罐车或输送泵的保温,保证入模温度不低于10℃。

⑷混凝土浇筑前,在模板背面贴聚苯板保温,避免新浇混凝土温度损失过快。拆模后立即刷涂养护剂,覆盖保温被,减轻混凝土“盐析”对混凝土表面色差的影响。

⑸加强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的监控,做好同条件试块的留置工作和混凝土温度测量工作。

外露混凝土面修复完成后,要求达到混凝土外观平整、颜色均一、无明显的修复痕迹;距墙面5m处观察,肉眼看不到缺陷。因此修补使用的水泥砂浆、水泥净浆应采用混凝土相同厂家、相同强度的黑、白水泥配制。并先在样板墙上做试配试验,保证水泥浆体硬化后颜色与原混凝土无明显色差。

拆模后,立即采用高于被修补混凝土一个强度等级的半干硬性水泥砂浆,把混凝土表面散布的较大气泡眼填实、刮平。而后1~3h内,采用中稠灰浆针对细小的气泡带/群,进行展延性补浆。间隔一定时间(一般为2~4h),将补浆面打磨平整。最后采用一定比例的黑、白水泥混拌干灰,并用棉纱头将混凝土面全面抹擦一遍,静置6h后进行覆盖洒水养护。该法适用于混凝土漏浆、麻面等外观质量缺陷。

先用水冲洗混凝土表面,接着用一定比例水泥稠浆,将混凝土面全面披刮一遍,待面干发白时,用棉纱头擦除全部浮浆,再遵循干修法中的前两道工序方法进行两遍补浆,待达到干凝状态后,再对补浆面作第一次打磨并洒水养生。之后的2~3天,重复以上工序。该法适用于修饰混凝土面残留气泡眼较大较多或明显的混凝土离析砂斑线、泌水迹、浅层蜂麻、色差。

对于不严重影响外露混凝土工程观感质量的气泡原则上不修复。需要修复时首先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和松动砂子,洒水湿润后将水泥浆均匀刮涂于缺陷部位,待水泥浆体硬化后,用细砂纸将修补部位打磨光洁,并使用水冲洗,确保表面无色差。

7、合同文件技术条款要求

到货的水泥按不同品种、标号、出厂批号、袋装或散装等,分别贮放在专用的仓库或储罐中,防止因贮存不当引起水泥变质。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使用:袋装水泥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超过6个月,快硬水泥超过1个月。另外,袋装水泥的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

每批水泥均应有厂家的品质试验报告,按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对每批水泥进行取样检测,必要时还应进行化学成份分析。检测取样以200~400t同品种、同标号水泥为一个取样单位,不足200t时也应作为一取样单位,检测的项目应包括:水泥强度等级、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稠度、细度、比重、烧失量、碱含量、MgO、SO3等试验,监理人认为有必要时,可要求进行水化热试验。

不同粒径的砂石骨料应分别堆存,严禁相互混杂和混入泥土;装卸时,粒径大于40mm的粗骨料的净自由落差不应大于3m,应避免造成骨料的严重破碎。

在筛分场,每班应检查一次,内容包括各种骨料的超逊径、含泥量和砂的细度模数等。在拌和场,每班至少检查两次砂和小石的含水率,其含水率的变化应分别控制为±0.5%(砂)和±0.2%(小石)范围内;当气温变化较大或雨后骨料含水量突变的情况下,应每两小时检查一次;砂的细度模数每天至少检查一次,其含水率超过±0.2时,需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骨料的超逊径、含泥量、软弱颗粒含量应每班检查一次。

粉煤灰及其它经批准的掺合料的检测取样以每100~200t为一取样单位,不足100t也作为一取样单位,检测项目包括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和三氧化硫等指标。

配置混凝土所使用的各种外加剂均应有厂家的质量证明书,按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试验鉴定,贮存时间过长的应重新取样,严禁使用变质的不合格外加剂。现场掺用的减水剂溶液浓缩物,以5t为取样单位,加气剂以200kg为取样单位,对配置的外加剂溶液浓度,每班至少检查一次。

7.2混凝土拌合物质量检测

⑴定时在出机口对一盘混凝土按出料先后各取一个试样(每个试样不少于30kg),以测定砂浆容重,其差值应不大于30kg/m3。

⑵用筛分法分析测定粗骨料在混凝土中所占百分比时,其差值不应大于10%。

每班进行现场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测,出机口至少检测4次,仓面至少检测2次。

外露面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表格如下。

混凝土坍落度、均匀性检测记录表

施工单位: 合同编号: No.

检验责任人: 质检员: 监理工程师:

检测单位: 合同编号: N0.

负责人: 校核: 计算: 试验: 年 月 日

基础面或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施工质量检查记录表

施工单位: 合同编号: No.

说明: 表中“△”项为主要检查项目

模板安装施工质量检查记录表

施工单位: 合同编号: NO.

混凝土钢筋工序质量检查记录表

施工单位: 合同编号: NO.

混凝土浇筑工序质量检查记录表

CJJ92-2016标准下载施工单位: 合同编号: NO.

混凝土外观质量检查记录表

施工单位: 合同编号: NO.

混凝土单元工程养护记录表

施工单位: 合同编号: N0.

DB36/ 1282-2020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pdf养护责任人: 质检员: 监理工程师: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