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加固施工方案

地下加固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796.16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地下加固施工方案

4.2施工顺序的安排与组织施工

本工程加固施工本者先垂直,后水平方向加固的原则来组织施工;先对框架柱进行加固工作,柱外层采用包钢方式加固,柱包钢向下直接加固至原基础反梁表面,角钢锁脚将包钢钢板锁牢,再进行水平向基础反梁的植筋、钢筋焊接、绑扎,支模浇筑混凝土;

GB 50060-2008标准下载4.2.3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5.1.1洞口防雨措施

加固时期正值雨季,防止雨水进入工作面,结构外露的洞口、楼梯口等好雨水防护工作,具体做法是:洞口采用240mm砖砌筑档水墙,上铺盖竹胶板加塑料布做防雨;见下图

楼梯口才用砌筑档水梗的做法,二个设备吊装口因后要使用与材料运输及机械的吊装,在底板上砌筑300mm高240mm档水墙,设置二台潜水泵排水;

5.2基础梁工作面挖土工作

5.2.1根据对现场实际情况的探察,A座下13~18/A0~H轴回填土基本被雨水浸泡饱和,B、C座下10~17/H~Q轴、1~10/M~R回填土较A座情况稍好,但含水率也很高,需要将各个回填房心里水排出,再进行挖土工作,做法是对每个房心回填土坑挖2个1米见方的坑,深至底板顶,对角分布,然后设置潜水泵定时对渗出的水进行排水,直至坑内无明显积水;

5.2.2基础梁两侧挖槽

排水工作进行完毕后进行挖土工作,挖槽宽度视基础梁截面扩宽情况而定,基本按下公式计算,

宽度=梁单侧扩宽度+0.8m的工作面,深度至基础底板顶

为加快施工速度,土方堆置首先考虑原房心中部,房心中部堆放土体高度由底板高度算起不超过1.5m,土体堆放坡度1:0.5,人工拍实;如挖出土体房心部位无法完全堆下(超过1.5m)则应该运至群房无地梁加固地区存放,但存放时不得堆积在群房框架柱及柱帽附近。

5.2.3由于房心回填土含水率不一致,A座下13~18/A0~H轴回填土基本被雨水浸泡饱和,B、C座下10~17/H~Q轴、1~10/M~R回填土较A座情况稍好,但含水率也很高,针对以上情况,对于含水率不同的回填土,挖槽后的处理办法分如下3种:

5.2.3.1对于回填土较干燥,挖至底板顶后无明显水渗出,则将边坡土体拍实后,防止回填土下滑到工作面,清扫工作面上的泥土后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5.2.3.2对于含水率较大的房心回填土,将回填土挖出堆置在中间后,不断有水渗出时,可在工作面上砌筑300mm高240mm挡水墙,再将工作面上的水、土清理钢筋后可进行下一步工序;如下图所示意:

5.2.3.3当回填土含水率过饱和,已经完全成为淤泥状态,则需要将该房心所有回填土挖除,并运走,清除工作面上的泥土,水,才可进入下一步工序。

5.2.3.4对于核心筒需要增加剪力墙及底板加厚的地方,回填土需要全部挖除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针对现场情况,选取适当的处理方法;

本次加固工程主要用钢筋的部位为基础梁,新增加剪力墙,新增加梁及新增加柱及新增加顶板几个部位,直径20上的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工艺,接头等级为Ⅰ级;直径20以下的钢筋采用搭接形式,基础梁加固钢筋特殊性,柱范围内钢筋采用焊接,柱范围外钢筋通常设置,机械连接,箍筋加工开口套植筋。

5.3.1.1钢筋的接头位置要求:

受力钢筋接头应设在受力较小处,具体:

35d,并且不小于500mm

搭接接头的接头连接区段如下图:

5.3.1.2受拉钢筋锚固要求:地下四至地下三层抗震等级为框架3级,混凝土标高C60,钢筋锚固长度按下表选用

地下一层抗震等级为框架1级,混凝土标高C60,钢筋锚固长度按下表选用

5.3.1.3受拉钢筋搭接要求

搭接接头面积不大于25%

搭接接头面积大于25%,

另注:(1).Ⅰ级钢筋为受拉钢筋时,其端部应做成180度弯钩,弯后平直长度要大于3d。

(2).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3).两根直径不同钢筋的搭接长度,以较细钢筋的直径计算。

(4).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小于钢筋直径d且不小于25mm。

(5).搭接长度内绑扎不少于3扣并置于两极和中点

5.3.1.4钢筋焊接

钢筋焊接采用电弧焊,焊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碳钢焊条》GB5117或《低合金钢焊条》GB5118的规定,焊条型号按下表选用

注:焊缝厚度不应该小于主筋直径的0.3倍;不同种类的钢筋互相焊接焊条使用原则为低匹配原则;

5.3.1.4钢筋机械连接

本工程钢筋,直径大于等于20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直螺纹连接是通过碳素钢套筒对已套丝钢筋端头进行连接;并可用于不同直径钢筋连接。

5.3.2钢筋保护层厚度

注:①.各处保护层厚度均不得小于受力主筋的直径d。

②迎水面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钢筋放样→钢筋进场→取样送试→钢筋加工→钢筋绑扎

钢筋翻样由施工队负责,项目部技术人员进行审核。钢筋翻样尺寸均按外皮尺寸计算,并与现场钢筋加工人员做到统一。

钢筋翻样人员在翻样前应熟读图纸,并与项目部技术人员碰头,对图纸问题及本工程钢筋翻样的具体规则做详细交底。

本工程钢筋现场加工,场区内设置钢筋加工棚,并设专门队伍负责现场钢筋的加工任务。

5.3.6钢筋绑扎安装

5.3.6.1加固基础反梁钢筋绑扎

工序:弹出箍筋的位置线→打孔→搭设基梁绑扎支架→安装梁主筋→梁主筋的连接→安装梁腰筋→植箍筋→绑扎→拉勾→调整钢筋→安放保护层垫块→隐检

梁钢筋不在柱范围内的为通常钢筋,接头采用直螺纹连接方式,接头50%错开,位置在梁支座1/3梁长范围内;

柱范围内梁主筋与加固柱包钢或者粘的钢锁脚角钢或加肋钢板相焊接,焊接长度见设计图纸;

绑扎基础梁钢筋的时候,需要柱加固包钢工序完毕,锁脚角钢锚栓强度达到要求;

梁钢筋施工注意先施工截面低的梁,再施工截面高的梁;

弹线→将成型、预检合格的钢筋运至工作面→搭设基梁绑扎支架→安装基梁、绑箍筋→基梁就位→安装底板下铁→放砂浆垫块→支设底板上铁马凳→安装底板上铁→进行柱、墙体插筋→调整钢筋→安放侧向保护层垫块→隐检

A座下C~D/17~18、C~D/15~16轴底板加厚,先进行底板钢筋再进行梁钢筋施工;15~16/C~D轴有新增墙体,在加厚板上插筋,锚固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3.6.3钢筋混凝土框架柱:

基础梁顶面、顶板打孔→植柱下部主筋(新增加柱无此步骤)→套柱箍筋→连接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5.3.6.4墙体钢筋

弹线→打孔、植筋→暗柱箍筋→墙体及暗柱立筋→墙体水平筋→洞口加筋、拉钩、支撑棍→保护层垫块

新增加墙体钢筋按顶板所在构件分二种情况,第一种为顶板下新增加墙体,需要将顶板剔开,保留原结构钢筋,新增加墙体竖向钢筋贯通顶板后与上一层钢筋做搭接,其搭接长度,搭接位置与接头错开位置,错开率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

第二种情况为梁下新增加墙体,按设计图要求,间距,打孔植钢筋,待植筋强度符合要求后,再进行竖向与水平向的钢筋绑扎;墙体钢筋网与所植钢筋之间够锚固长度,锚固长度按小钢筋直径计算;

为保证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针对本工程特点,确定本工程地下室墙体、基础梁和新增加柱子采用竹胶板作面板背方木背楞;加固柱利用外粘钢板作为灌浆料的模板,梁、板采用12mm厚竹胶板作底模,满堂红碗扣架作顶撑体系;后门窗洞口采用12mm厚竹胶板作面板背30mm厚木板做背楞通过角模连接件固定的模板体系;

5.2.1.1本工程地下墙体模板采用公司物资租赁分公司的SP70系列钢模板、Φ48×3.5钢管做背楞;模板拼缝之间采用密封条。

5.2.1.2安装时,内钢楞水平采用2根Φ48×3.5钢管,间距600mm,外钢楞(竖向)采用同规格钢管,间距700mm,对拉螺栓采用Φ14钢筋,间距600×700mm。

内墙螺栓普通穿墙螺栓,用Φ14钢筋,螺栓两端加垫片,垫片里侧焊Φ6短钢筋棍,用于顶住竹垫片因而螺栓对模板起又拉又顶的作用,取代顶模棍(见下图)。与Φ16(内径)塑料套管,配合使用,便与周转;

1.2墙体模板现场安装:

5.2.1.3模板穿墙螺栓设置,横向间距700mm,竖向间距600mm,距模板上下口均为150mm;先横向后纵向设置双排Φ48×3.5钢管,使用Φ14螺栓拧紧;墙竖向设四道钢管斜撑,分别支撑于从下至上第一、二、四、六水平钢管背楞,平整度、垂直度均控制在2mm以内;模板调整垂直后,拧紧穿墙螺栓;钢管斜撑两端用扣件固定,从而拉住模板,防止模板上浮。

5.2.1.4模板安装完毕后,检查一遍扣件,螺栓是否紧固,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再办预检手续。

5.2.2框架柱模板:

5.2.2.1框架柱模板设计:

加固柱因为采用灌浆料来浇筑增加截面部分,因而柱身直接采用外表包钢在作为模板;并设置柱箍,间距600mm。

5.2.2.2框架柱模板安装:

安装柱模板:通排柱,先安装两端柱,经校正、固定,拉通线校正中间各柱。四片柱模,先安装相对两片,再安装另外两片。阴角接缝处贴上单面帖海绵条,防止漏浆。

安装柱箍:用定型可调槽钢作柱箍,第一道柱箍距模板下口150mm,第二道柱箍间距为300mm,其它柱箍间距为600mm并用插销固定。加固柱柱箍间距可适当增大;

安装柱模板支撑:柱模每边设八根钢管支撑,上下分三排设置,每排两根,最下一排四根,支撑与独立钢管支撑架及预埋地锚上。钢管与地锚用卡扣锁紧,防止柱模上浮;同时四面用Φ6钢丝绳拉紧,每边两根。

5.2.3门窗口模板:

5.2.3.1门窗口模板设计:门窗洞口采用12mm厚竹胶板板背50mm厚白松板背楞,通过角钢与螺栓成整体的模板形式(见下图)。门口侧模加三道水平支撑(100×100mm方木),其间距为600mm,上端加八字撑(100×100mm方木)。窗口侧模四角加八字撑,相应加对边支撑,均为100×100mm方木(见下图)。窗洞口模板四角和门洞口模板上角,采用└120×120×10角钢及Φ14的螺杆加工而成。

7.2门窗口模板安装就位要根据洞口位置线进行,口套位移在2mm以内,垂直度在2mm以内为合格,口套检查完毕后,要进行加固。

5.2.4加固地梁模板及新增加地梁模板

基础梁模板,采用1220*2440*12mm厚竹胶板及100*50方木现场组拼梁柱模板。内钢楞水平采用2根Φ48×3.5钢管,间距600mm(水平向3道),外钢楞(竖向)采用同规格钢管,间距800mm,模板拼缝使用密封海棉条堵缝。

横竖楞均采用Φ48×3.5钢管,用螺栓和钩头螺栓拉接固定。斜撑采用Φ48×3.5钢管,水平撑视距离可采用Φ48×3.5钢管或者短方木。如图所示:

5.2.5施工缝的留置:

5.2.5.1墙体施工缝留置:墙体垂直施工缝留置于门洞口过梁跨1/3范围内,采用竹胶板封档,并绑扎固定于墙体竖筋上,遇钢筋处竹胶板留豁口。

5.2.5.2顶板施工缝留置:顶板水平施工缝留置于跨中1/3处,绑顶板底筋前,先用同下排下铁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同、3cm宽通长木条钉在顶板上,绑完顶板钢筋后,用竹胶板封挡混凝土留置施工缝,木挡板遇纵向钢筋锯豁口,用木楔固定。

5.2.5.3梁施工缝留置,施工缝置于梁中1/3范围内,用钢板网做隔断;

墙体混凝土按规定留置1.2Mpa同条件养护试块,积累不同强度混凝土,在不同原材料,不同气温条件下,多长时间达到1.2Mpa的经验,以便及时松动螺栓。

顶板、梁模板根据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确定拆除时间并在平面图中注明。

2m<跨度≤8m 75%

跨度>8m      100%

5.2.6脱模剂涂刷、模内清理:

5.2.6.1脱模剂涂刷: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和刷脱模剂,必须先将模板内外和周边的灰浆清理干净,模板清理工具包括扁铲、砂纸、滚刷、擦布。本工程使用水性脱模剂,要用滚刷顺序涂刷,涂刷均匀不要漏刷。

5.2.6.2模内清理:分两步,第一步:剔除混凝土接茬处浮浆及松散混凝土,露出石子;第二步:分两种情况(1)墙、柱合模前,用吹风机清除因钢筋绑扎施工留下的浮灰、杂物。(2)梁、板钢筋绑扎完毕后,用吹风机清除模内杂物。梁板均留清扫口:梁留在梁底一端;顶板利用投测孔做清扫口。

本工程混凝土浇筑部位为基础反梁加固,新增加剪力墙;新增加框架柱、加固柱采用灌浆料;本工程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泵送施工,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混凝土固定输送泵人工配合施工。

①混凝土搅拌站:主要使用3家混凝土公司砼

②混凝土的运输:选用混凝土罐车作为运输机械。现场调度与搅拌站调度随时保持联系,确保砼供应,使砼出机到浇筑完毕的时间控制在1.5h以内。温度较低时可稍加延长,但不要超过2h。

5.3.1高强混凝土施工工艺

5.3.1.1高强混凝土的配制:高强混凝土的配置应通过试配确定。要求搅拌站所作试配应考虑多种因素,试配强度要大于设计强度,若无可靠历史统计数据时,试配强度可按所需设计强度等级乘以1.15系数。

坍落度温度、运输损失值表

温度、运输损失值(mm)

5.3.1.3凝结时间:由于作业面大,按施工部署采取流水浇筑,为了保证结构成型和施工连续,便于早期养护,结合施工需要确定:初凝时间夏季为12~14h,终凝时间15~18h,冬季初凝时间为10~12h,终凝时间为12~14h.

5.3.2.1砼泵管固定

①楼下地面水平管选用钢筋及扁钢做的卡具,在管道连接处固定牢靠。

②水平管用125mm无缝钢管,水平方向在接头处用方木将管道水平支垫。

③转弯部分采用弯管连接,可采用半径为500mm和1000mm两种弯管。弯管处用混凝土墩和用Φ16螺栓加扁铁固定弯管。

⑤上下垂直管应在楼板上预留洞口通过,每层应用木榫在楼板处进行加固,地面水平管与立管交接处900度弯管受冲击力最大,必须牢固固定。

5.3.2.2混凝土分层厚度的确定:

Ф50振动棒的有效作用长度为36cm,则1.25倍有效作用长度为50cm,即为最大分层厚度。

5.3.2.3振捣作业

①插入式振动器的振捣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垂直振捣,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一种是斜向振捣,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度~45度。

②振动器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

③混凝土分层浇筑时,每层混凝土厚度应不超过振动棒的1.25倍;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中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见下图)。

插入式振动器的插入深度

1—新浇筑的混凝土;2—下层已振捣但尚未初凝的混凝土;R—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L—振捣棒的长度

④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R的1.5倍。一般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0~400mm。

插点排列:R—振动棒作用半径

⑤振动器使用时,振捣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0.5倍,且不宜紧靠模板振动,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芯管、吊环、预埋件等。

5.3.2.4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①基础梁、墙体浇注混凝土前,应先浇筑5cm与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水泥砂浆,并随浇筑随铺,基础梁浇筑方向为支座向施工缝部位浇筑。

②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墙、柱每层浇筑高度控制在45cm,(以标尺杆为依据)。

③墙、柱混凝土浇筑高度应高出梁底或板底标高1~2cm。

④门窗洞口处浇筑混凝土时福建省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管理办法(试行)( 2019年6月20日起施行),应两边同时下料,同时振捣,保证两侧混凝土高度大体一致。

5.3.3施工缝的留置和处理

5.3.3.1墙体垂直施工缝留设在门窗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采用钢板网封挡。

5.3.3.2梁的垂直施工缝留设在梁跨中1/3范围内,采用钢板网封挡。

5.3.3.3墙体的水平施工缝分两次留设,第一次留在顶板底面以上3mm处(浇筑混凝土时,浇筑至顶板底面以上20~30mm,再进行剔凿)DBJ50/T-241-2016标准下载,第二次留在顶板顶面。剔凿时剔除表面松散混凝土、软弱层,露出石子,洒水,润湿。

5.3.4混凝土的养护养护:顶板及柱采用覆盖塑料布,终凝后浇水养护;墙体用喷雾器浇水;抗渗混凝土养护不少于14昼夜,普通混凝土养护不少于7昼夜。

6.针对工程难点所对应的技术处理措施及方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