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XX市XX路轨道延伸工程XX标段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4.2钢筋骨架在吊装下孔前,在骨架周径上绑扎垫块,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沿桩长不超过2m,横向圆周不少于4块。
4.3放入钢筋骨架时用四根钢管作导向,保证钢筋骨架尽量对中,不伤孔壁并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骨架采取四点固定,在孔周横竖固定方木,以防止掉笼或上浮。
4.4为防止钢筋笼掉落或上浮GB/T 41749-2022标准下载,对钢筋笼的吊环焊点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吊环焊口牢固,并与钢筋笼整体受力。根据图纸设计标高,准确计算吊环的长度,以此保证钢筋笼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在钢筋笼下孔后要对钢筋笼的中心重新校验,防止钢筋笼偏位,保证保护层厚度。
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钢筋骨架在承台底以下长度
注:d为钢筋直径,单位mm。
钢筋笼成型后,经质检员和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笼在制作与安装时易产生变形及上浮,原因及预防措施为:
钢筋笼在堆放、运输和吊装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技术规程,产生累计变形。
根据技术规程设置加强箍,加强箍必须与主筋焊接牢固。
(1)、混凝土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浇注速度太快。
(2)、钢筋笼未采取固定措施。
(1)、当混凝土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放慢浇注速度。
(2)、浇注混凝土前,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可防止上浮。
钢筋施工过程中应满足以下要求:
a).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遮盖。
b).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对桥梁所有的钢筋应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
c).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d).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e).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工必须持考试合格证上岗。
f).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焊时,宜采用双面焊缝,双面焊缝困难时,可采用单面焊缝。
g).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h).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50%。
i).所用钢筋必须符合国标,并附有钢筋品质试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进料时应按照不同品种、不同规格分批进料、验收,分别存放,设立明显标志,不得混杂,场地应有支垫,防止钢筋锈蚀。钢筋原材和钢筋焊接,必须经检送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的批准。钢筋焊接作业的操作人员必须有合格的上岗证,项目部人员将随时检查。
在挖孔达到设计孔深后,应及时进行孔底处理。必须做到孔底表面无松渣、泥。确保桩底坚实,桩底嵌入至持力层。如遇到地质情况复杂,应钎探了解孔底以下地质情况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应与监理、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处理。
挖孔桩桩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6.1成孔和清孔后,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开始灌筑混凝土。
6.2浇注砼前,一根桩的砼必须全部到场后方可浇注,确保砼浇注的连续性。吊入钢筋骨架后,灌筑混凝土前,再次检查钢筋笼的垂直度。符合要求后经监理确认方可进行混凝土的灌筑。在混凝土浇注全过程中要有灌筑原始记录。
6.3在灌筑混凝土时,每根桩制作不少于3组砼试件。在取试块混凝土时,不能在一辆罐车上取样,应具有代表性。
6.4采用导管灌筑混凝土。浇注前在储料斗里放入球胆,储料斗、导管必须湿润。防止第一罐混凝土经过导管后孔底砼水灰比过小,影响桩底砼强度的上升。配备符合要求的导管一套,采用法兰盘连接,连接处必须放置橡胶圈,导管底端至挖孔孔底间距不宜过大(不超过40cm)。
6.5根据不同桩径计算,导管储料斗应符合如下技术条件:
储料斗需有足够的容量,即混凝土的初存量应保证首批砼灌筑后,使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0米,其最小的初存量可按下式计算:
V=3.14×D2×(H1+H2)/4+3.14×d2/4×HW×rw÷rc
V——灌筑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立方米)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米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米)
HW——井孔内水的深度(米)
rw——井孔内水的重度(10千牛/立方米)
rc——混凝土拌和物的重度(取24千牛/立方米)
6.6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拌和时严格按配比施工,混凝土要有良好的和易性,运输和灌筑中无明显离析、泌水,灌筑时保持足够的流动性。
6.7混凝土连续灌筑不得间断,要有专人负责指挥,罐车的运送依次连续到达,不可中断。在浇注过程中,对每车砼上升的高度都要进行及时测量,以实际测量数据推断砼浇注情况。
6.8混凝土运至灌筑地点时,必须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如不符合配合比的要求必须进行更换。
6.9灌筑的桩顶标高应根据具体施工情况高出设计标高80cm左右,做承台、墩柱时再凿除桩头混凝土。
6.10所用砂石料,应认真筛选,经检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粗集料宜采用卵碎石,或用集配良好的碎石,粒径不得大于导管内径的1/8及钢筋最小间距的1/4,且最大粒径不大于35~40mm。细集料应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含泥量符合规范要求。水泥应符合国标,并附有制造厂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告,强度等级不低于42.5,优先选用初凝时间较短的水泥。
成桩后,委托专业验桩部门,利用超声波进行100%的无破损检测;检验合格后,接受业主和监理的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的施工。
(三)明挖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三)明挖基础施工方案
1.1测定基坑中心线、方向、高程;
1.2本工程1#墩为明挖基础,深度1m,采用直接开挖形式,外扩50cm作为工作面;
1.3若有水在基坑四周挖成排水沟汇水,集中排出。
1.4在明挖基础基坑开挖后,若发现设计与实际地质情况不符时,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研究处理。
1.5明挖基础基坑开挖岩石施工时若需爆破,应采用小药量爆破开挖,保证不破坏基岩完整性。
2.1.1钢筋在加工场统一加工弯制,并按不同规格编号分别码放。
2.1.2钢筋应使用合格材料,使用前按规定进行抽检。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油渍等污垢。
2.1.3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
2.1.4钢筋弯钩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2.1.5钢筋纵向接头宜采用焊接。
2.1.6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工必须持考试合格证上岗。
2.1.7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时,宜采用双面焊接,双面焊接有困难时,可采用单面焊接。
2.1.8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焊缝宽度不小于0.7d,厚度不小于0.3d。
2.1.9焊接接头焊缝表面应平整,不得有较大的凹陷、焊瘤。接头处不得有裂纹。咬边深度,气孔深度、夹渣的数量和大小以及接头偏差不得超过下表所规定的数值。
钢筋搭接焊接头尺寸偏差及缺陷允许值
2.1.10凡施焊的各种钢筋均应有材质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焊条、焊剂应有合格证,各种焊接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现行规范的规定。各种焊接材料应分类存放和妥善管理,并应采取防止腐蚀、受潮变质的措施。
2.1.11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焊接接头长度区段是指35d长度范围内,但不得小于500mm),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受拉区不应超过50%。
2.1.12电焊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0倍钢筋直径,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长
箍筋、螺旋筋各部分尺寸
2.2.1钢筋的交叉点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亦可用点焊焊牢;
2.2.2钢筋与模板间设置垫块,垫块采用专门制作的弧形水泥砂浆垫块,与钢筋扎紧,并相互错开,确保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位置允许偏差见下表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间距
2.2.3明挖基础的顶层顶面和底层底面设置钢筋网片,钢筋净保护层厚度为35mm,纵横向间距均为150mm。
3.1采用在专业模板生产厂家购买或租赁的大块组合钢模板,现场根据明挖基础尺寸拼装成整体,外用型钢或钢管加固,使其有足够的刚度及稳定性。由人工配合吊车进行安装。
3.2接缝处理采用海绵双面胶,确保严密不漏浆。
3.3模板加固采用内撑外拉式,顶部设φ16拉筋,间距1m,内部采用钢管支撑,外侧四周采用钢筋或方木加固,持力点坚固稳定。
3.4砼浇筑前,模板涂刷脱模剂,严禁使用废机油。
3.5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标高进行复测,确保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立模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控制混凝土的拌合质量,在浇筑过程中,每30cm一层,逐层浇筑一次性完成明挖基础的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混凝土灌车输送,接入模的浇筑方式,混凝土浇筑第一层采用从中间到四周浇筑的顺序,第二层往上采用从四周向中间的浇筑顺序。在每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混凝土的灌入及时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振动棒应避免碰撞模板。为防止混凝土在水化、凝结过程中,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致使表面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收浆,立即进行养护。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振捣方式宜插入式振捣器垂直振捣,其移动间距不宜大于作用半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lOO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脱落、不出现气泡、表面泛浆,防止过振漏振。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产生的部分泌水,应及时排除。浇筑完成后,应及时休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
5.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混凝土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拆除模板后,应采用无纺土工布或塑料薄膜、麻袋等覆盖,并对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
5.2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正常情况一般不少于7天,可根据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水泥品种及掺用的外加剂等情况,酌情延长或缩短。
5.3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方可进行,并注意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致于因拆模而受损伤。
6.1拆模后基坑应及时回填,由人工配合小型压实机具完成。
6.2基坑回填经分层填筑、碾压、夯实不得有翻浆、弹簧现象。填土中不得含有淤泥、腐植土、有机质不超过5%。
7.1基坑开挖前先做好地面排水,在基坑顶缘端四周向外设排水沟。
7.2坑缘边应留有护道,弃土按要求堆放或外运,材料堆放距坑缘不小于0.5m,机械及机车通道距坑缘不小于1.0m。
7.3施工时应注意观察坑缘顶地面有无裂缝,坑壁有无松散塌落现象发生,确保安全施工。
7.4基坑施工不可延续时间过长,自基坑开挖至基础施工完成,应抓紧连续不断施工。
7.5注意桥台预埋钢筋的留置及位置的准确性。
1、按施工方案,施工规范和有关操作规程,搞好职工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上岗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特别是钢筋焊接人员的操作。
2、制定严格质量管理制度:即施工图纸审签制、技术交底制、工序质量检验交接制度、质量“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安全质量奖惩制、验工计价质量签证制、分项工程质量评比制、质量事故(隐患)报告处理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使质量控制贯穿施工全过程。
3、根据工程特点,结合项目部有关文件要求,对工程质量易发事项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消除施工过程中潜在的不合格因素,消除质量通病。
4、加强工程测量、试验工作的配合。各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测量及试验工程师的技术要求施工,认真做好现场的测量、试验配合工作。
5、严格按图施工,不准擅自修改而危害工程质量。
6、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是施工的准则,在施工中每道工序必须按规范规程进行施工和检验。
7、对混凝土等重要工序施工实行质检工程师24小时旁站制度,跟班作业,严格操作规程,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
8、严把材料进场关。原材料是工程构成的主体,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对原材料和半成品必须严格按质量标准进行订货、采购、运输、保管和供应。不合格的材料、产品不准进入工地。
9、严格按规定做好各项检验。按规定及时对分项、分部工程进行报验。各级自检合格后,经项目质检人员检验合格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签字。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能施工,做到“五不施工,三不交接”。
10、混凝土施工前,按设计要求选择施工配合比,现场试验室根据各部位砼浇筑的施工方法及性能要求,对外购商品砼进行试验,确保砼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接受监理及业主的监督。每次浇筑混凝土前由专人进行以下项目的检查,并做好记录。
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配料单,检查原材料(如水泥、外加剂、粗细骨料及其含水量、水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每班抽查不少于五次并做好记录。
检查混凝土坍落度是否符合要求,每班不得少于三次。
七、安全保证措施及应急预案
1、在挖孔深度达到10米时,孔底空气自然流通条件变坏,空气中CO2的含量逐渐积累,会引起人的呼吸紊乱、头痛、呕吐等症状。为了保证安全和提高功效,当挖孔深度达到10米,就应当采取机械通风措施。我项目部拟采用鼓风机送风,在鼓风机出风口处接塑料管通至孔底,让空气通过塑料管达到孔底,并在孔底自然向上排出,从而保证孔底空气流通。
2、施工前对挖桩专业队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组织熟悉了解本施工方案,并履行书面签字手续。
3、施工人员要熟悉工程图纸,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规范施工操作,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生产。
5、凡是下孔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绳,严禁在孔下休息、吸烟。
6、孔下作业人员如有头晕、腿软、憋气、恶心等不适感,要立即撤出孔外,经仪器测试并采取措施处理后再进行作业。
7、每天下孔作业前,要先打开孔盖,自然通风30分钟,或用胶皮桶往返上下提拉几次,以置换气体,必要时可用送风机吹风或送氧,发现有毒、有害气体,应采取措施排除后,方可继续下孔作业。
8、孔内作业一般不应超过两小时,上下挖孔人员要轮换作业。
9、作业前要对提土工具进行检查,如电动卷扬机的稳固程度、钢丝绳是否有局部磨损严重的情况等。确保电动卷扬机、绳索等地面设施完好无损。吊钩必须使用≥直径∮8mm的双环安全钩。胶皮桶提手和桶底要牢固可靠,发现问题马上解决。
10、电动卷扬机的支脚要支放平稳牢固,支架和支腿的连接要用螺丝锁牢固,施工操作时要使用安全卡。
11、人工提渣需用垫板时,孔口垫板应宽出孔口每侧不小于1米,宽度不小于0.3米,板厚不小于0.05米,孔上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提渣桶装土高度不得超过桶口。
12、出渣要堆置到井口2米以外,高度不得超过1米,及时催促施工人员清运土方。
13、在井口四周搭设围拦,井口设置木井盖,标识牌。
14、现场要有桩孔盖板,每天下班后或交验后要及时将桩孔封盖好。
15、容器装渣不能过满,孔口边不准堆放零散杂物,孔上任何人不准向孔内投扔任何物料。
16、施工现场的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工长应负责孔壁稳定性和砼护壁强度的鉴定工作,达到规定强度指标及养护时间后,方可通知班组拆模施工。
17、人工挖孔桩作业前,必须经过技术与安全知识培训后,才能上岗作业。
18、挖孔桩施工所用的电器设备,均需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孔下照明使用国家规定安全电压范围内的灯具。提土工具应符合轻、柔、软、防坠落的要求。
20、夜晚一般不准进行挖孔桩孔作业,因特殊情况必须夜间施工时,施工技术负责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夜间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方可施工。
21、人工挖孔的施工现场应用围挡与外界隔离,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外单位参观,必须经过工程负责人同意,并由专人带入场内。
22、人工挖孔桩,凡下孔作业人员均需戴安全帽,腰系安全绳,必须从专门爬梯上下,严禁沿孔壁或乘运土设施上下。
23、现场暂设照明线,全部用支架架起,井内的照明电压不得超过24V,导线要完好无损,下班后由电工拉闸切断电源。
24、施工中要保证护壁的足够厚度,认真按配合比搅拌混凝土,保证混凝土的水灰比,坍落度;振捣密实杜绝脱节和蜂窝麻面现象;保证混凝土的拆模时间,从而达到护壁砼的设计强度,克服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25、人工挖孔桩凡有人进入孔内,孔壁必须有保护措施,无安全防护措施任何人不得下孔。
26、凡孔内有人作业时三米以内不得过机动车或堆积重物。
27、为了保证孔下作业人员的施工安全,在孔底以上2米处设置安全棚,占孔面积的一半,当皮桶上升时,孔底作业人员必须躲到安全棚内,防止落物伤人。
28、挖桩专业队人员在现场内严禁吸烟、喝酒。宿舍吸烟将烟蒂及火柴头扔到装有水的桶内,防止火灾。
29、施工前,用有害气体检测器对在施工桩孔进行测试,如发现有害气体或空气稀薄,要接好鼓风机,备好氧气瓶或氧气袋,工作前30分钟向在施工桩孔送风,施工中送风不得间断。
30、孔下作业人员不能随意走出安全棚,除非皮桶已落至胸前左右,方可出安全棚继续作业。
31、为了保证深孔的垂直度,旁站人员应对孔底每节的出土量认真进行分析,确保孔下护壁的厚度,从而保证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本工程中下部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属于危险工种。针对现场具体情况,我项目部拟采用以下应急措施:
现场设专职安全员,具体到每人负责几个孔,并且每个孔随时做好挖进记录,其中记录中包括以下内容:吊装设备检查;开始挖孔时间;结束挖孔时间;进尺量;浇注砼起始时间;砼质量检查;人员离孔时间;孔口防护情况。
为了保证安全员确实负责到位,项目部要求每个现场旁站员的作息时间和作业队严格一致,必须做到:只要工地上有工人干活,现场就必须有项目部管理人员旁站。
副组长:丁海明、董生才、李秀佳
组员:李龙龙、孙立东、万丰毅、李瑾、施宝川、李晓东、刘小利、董福明
为了施工加强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水平,技术资料收集整理的及时和完整性,推进技术资料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施工过程中资料的收集工作,资料收集整理要求和保证措施如下:
1、严格执行ISO9002国际认证标准,设专职资料管理员对资料进行统一管理。所有技术、试验、材料、生产管理人员加强对资料的收集整理,相互配合,在收集整理过程中,要及时发现资料中的问题及时解决。
2、资料收集,整理,每月分两次进行资料检查,第一次每月10号前主要检查上月资料存在的问题的完善情况,第二次在25号前,检查资料的整理情况。
3、报验要求资料应在报检前准备齐全,然后进行报验。
4、竣工后按有关规定及时整理,移交竣工资料。
九、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环保目标:满足环境排放要求,节约能源,力争实现施工现场扬尘零污染,达到文明工地标准。
1、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文明施工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各项文明施工的管理制度,结合本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各级负责人中明确分工,落实文明施工现场负责区,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文明施工现场有章可循。
3、合理布置场地。各项临时施工设施必须符合XX市市标准要求,做到场地清洁、道路平顺、排水通畅、标志醒目、生产环境达到标准要求。
4、科学、合理组织施工生产,保证现场施工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5、加强各施工队伍间的密切配合,减小不协调和矛盾产生。
6、加强队伍人员管理,不损失当地一草一木,与附近群众搞好关系,以求其对工程公司施工的支持。
7、在施工队伍进场前,先派人前往了解当地居民生活、工作、休息习惯,并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好与当地居民、当地政府的关系,共建文明施工窗口。
8、健全各项文明施工的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经济负责制、奖罚制度、会议制度、专业管理制度、检查制度和资料管理制度。
10、工程材料、制品构件分门别类、有条理地堆放整齐;机具设备定机、定人保养,并保持运行正常,机容整洁。同时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实施各道工序,做到工完料清,场地上无淤泥积水,施工道路平整畅通,以实现文明施工。
11、现场施工人员统一着装,一律佩带胸卡和安全帽,遵守现场各项规章制度,非施工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二)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1.1施工组织设计中应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规划布置排水沟槽走向和沉淀净化水池的位置。
1.2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设备,输送设备、车辆冲洗废水和混凝土灌筑过程溢出的水必须排入沉淀池沉淀,经沉淀废水变清后用于工地洒水、降尘,上述污水经过处理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线。
1.3现场存放油料,必须对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储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防止油料跑、冒、滴、漏等现象,污染水体。
1.4施工现场生活污水排放设置化粪池,食堂污水排放设置隔油池,并定期清掏,防止污染水体。
1.5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
1.6施工废水不得直接排放,经二次沉淀后循环使用或排入污水管线;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设专门库房,地面做防渗漏处理,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食堂设隔油池,并及时清理;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厕所化粪池做抗渗处理;食堂、淋浴间的下水管线设置过滤网,保证排水畅通。
a.为了防止施工扬尘,施工现场应每天根据天气情况每天安排专人进行及时清扫洒水。对施工现场卸料后易产生的扬尘,立即采用有效措施洒水降尘。
a.施工现场非操作面的裸露地面和长期存放(一天以上)的土方应采用密目网进行覆盖。
b.施工现场对土方工程和开挖后裸露的地面应及时固化或覆盖。
c.施工现场堆放的土方,如短时期不清运的应及时进行覆盖。
c.渣土应及时清运,暂时存放的应采用密目网进行覆盖或采取加固措施。
施工现场车辆出入口,必须设置洗车池和沉淀池,车辆出入时必须对槽帮、车轮等易携带泥沙的部位进行冲洗,不得带土上路。防止产生扬尘污染。
2.1.5易扬尘材料管理
a.水泥、粉煤灰、白灰、砂石等易产生扬尘的细颗粒材料应密闭存放在库房内或进行覆盖NB/T 10153-2019 太阳能供热系统实时监测技术规范,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
b.采用商品混凝土,避免水泥粉风尘对大气的污染影响居民的生活。
2.2有毒有害气体控制措施
2.2.1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车辆、机械设备尾气排放符合国家和XX市市规定的排放标准,超标车辆禁止使用。
2.2.2施工材料有合格证明DB34/T 3734-2020 建设项目节水评价编制指南.pdf,对含有害物质的材料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中所使用的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氨释放量符合国家标准。施工过程中使用具有挥发性的有毒有害材料(如防水胶)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严禁遗洒,以免造成空气和土地污染。现场使用时,本着随用随开,用完盖好的原则,减少泄漏。
2.3施工固体废弃物控制
工程开工前,对施工现场所在地区的土壤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制定科学的保护或回复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造成土壤侵蚀、退化,减少施工活动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管理部门。对于因施工而破坏的植被、造成的裸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土壤侵蚀、流失。施工结束后,被破坏的原有植被场地进行回复或合理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