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 T50502-2009根据当地供电供水、供热和通信情况,按照施工需求描述相关资源提供能力及解决方案
7、其他与施工有关的主要因素。
4.2.1、施工组织总设计应对项目总体施工做出下列宏观部署:
1、确定项目施工总目标,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环境和成本目标;
2、根据项目施工总目标的要求JTG T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pdf,确定项目分阶段(期)交付的计划;
建设项目通常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投产或交付便用的子系统组成;如大型工业项目有主体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之分,住宅小区有居住建筑、服务性建筑和附属性建筑之分;可以相据项目施工总目标的要求,将建设项目划分为分期(分批)投产或交付使用的独立交工系统;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实行分期分批建设,既可使各具体项目迅速建成,尽早投入使用,又可在全局上实现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减少暂设工程数量,降低工程成本。
3、确定项目分阶段(期)施工的合理顺序及空间组织。
根据上款确定的项目分阶段(期)交付计划,合理地确定每个单位工程的开竣工时间,划分各参与施工单位的工作任务,明确各单位之间分工与协作的关系,确定综合的和专业化的施工组织,保证先后投产或交付使用的系统都能够正常运行。
4.2.2、对于项目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应进行简要分析
4.2.3、总承包单位应明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形式,并宜采用框图的形式表示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形式应根据施工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专业特点、人员素质和地域范围确定。大中型项目宜设置矩阵式项目管理组织,远离企业管理层的大中型项目宜设置事业部式项目管理组织,小型项目宜设置直线职能式项目管理组织。
4.2.4、对于项目施工中开发和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应做出部署
根据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对项目施工中开发和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应做出规划并采取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来满足工期和质量等要求。
4.2.5、对主要分包项目施工单位的资质和能力应提出明确要求。
4.3、施工总进度计划
4.3.1、施工总进度计划应按照项目总体施工部署的安排进行编制。
施工总进度计划应依据施工合同、施工进度目标、有关技术经济资料,并按照总体施工部署确定的施工顺序和空间组织等进行编制。
4.3.2、施工总进度计划可采用网络图或横道图表示,并附必要说明。
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内容应包括:编制说明,施工总进度计划表(图),分期(分批)实施工程的开、竣工日期、工期一览表等。施工总进度计划宜优先采用网络计划,网络计划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网络计划技术》GB/T13400.1~3及行业标准《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T121的要求编制。
4.4、施工总进度计划
4.4.1、总体施工准备应包括技术准备、现场准备和资金准备等。
应根据施工开展顺序和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编制总体施工准备工作汁划。
4.4.2、技术准备、现场准备和资金准备应满足项目分阶段(期)施工的需要
技术准备包括施工过程所需技术资料的准备、施工方案编制计划、试验检验及设备调试工作计划等;现场准备包括现场生产、生活等临时设施,如临时生产、生活用房、临时道路、材料堆放场,临时用水、用电和供热、供气等的计划;资金准备应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4.4.3、主要资源配置计划应包括劳动力配置计划和物资配置计划等
劳动力配置计划应按照各工程项目工程量,并根据总进度计划,参照概(预)算定额或者有关资料确定。目前施工企业在管理体制上已普遍实行管理层和劳务作业层的两层分离,合理的劳动力配置计划可减少劳务作业人员不必要的进、退场或避免窝工状态,进而节约施工成本。
4.4.4、劳动力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各施工阶段(期)的总用工量;
2、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各施工阶段(期)的劳动力配置计划。
4.4.5、物资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物资配置计划应根据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主要物资的计划总量及进、退场时间。物资配置计划是组织建筑工程施工所需各种物资进、退场的依据,科学合理的物资配置计划既可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又可降低工程成本。
1、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主要工程材料和设备的配计划;
2、根据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主要施工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的配置计划。
施工组织总设计要制定一些单位(子单位)工程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这些工程通常是建筑工程中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对整个项目的完成起关键作用的建(构)筑物以及影响全局的主要分都(分项)工程。
制定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技术和资源的准备工作,同时也为了施工进程的顺利开展和现场的合理布置,对施工方法的确定要兼顾技术工艺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
4.5.1、施工组织总设计应对项目涉及的单位(子单位)工程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4.5.2、对脚手架工程、起重吊装工程、临时用水用电工程、季节性施上等专项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应进行简要说明。
4.6、施工总平面布置
4.6.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1、平面布置科学合理,施工场地占用面积少;
2、合理组织运输,减少二次搬运;
3、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临时占用应符合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流程的要求,减少相互干扰;
4、充分利用既有建(构)筑物和既有设施为项目施工服务降低临时设施的建造费用;
5、临时设施应方便生产和生活,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区宜分离设置;
6、符合节能、环保、安全和消防等要求;
7、遵守当地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关于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相关规定。
4.6.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施工总平面布置应按照项目分期(分批)施工计划进行布置,并绘制总平面置图。一些特殊的内容,如现场临时用总电、临时用水布置等,当总平面布置图不能清晰表示时,也可单独绘制平面布置图。
平面布置图绘制应有比例关系,各种临设应标注外围尺寸,并应有文字说明。
1、根据项目总体施工部署,绘制现场不同施工阶段(期)的总平面布置图;
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绘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并附必要说明。
4.6.3、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现场所有设施、用房应由总平面布置图表述,避免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
1、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地形状况;
2、全部拟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基础设施的位置;
3、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加工设施、运输设施、存贮设施、供电设施、供水供热设施、排水排污设施、临时施工道路和办公、生活用房等;
4、施工现场必备的安全、消防、保卫和环境保护等没施;
5、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相关环境。
5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概况的内容应尽量采用图表进行说明。
5.1.1、工程概况应包括工程主要情况、各专业设计简介和工程施工条件等。
5.1.2、工程主要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名称、性质和地理位置;
2、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总承包等相关单位的情况;
3、工程承包范围和分包工程范围;
4、施工合同、招标文件或总承包单位对工程施工的重点要求;
5、其他应说明的情况。
5.1.3、各专业设计简介应包括下列内容:
1、建筑设计简介应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设计文件进行描述,包括建筑规模、建筑功能、建筑特点、建筑耐火、防水及节能要求等,并应简单描述工程的主要装修做法
2、结构设计简介应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结构设计文件进行描述,包括结构形式、地基基础形式、结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类别、主要结构构件类型及要求等
3、机电及设备安装专业设计简介应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各相关专业设计文件进行描述,包括给水、排水及采暖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电气系统、智能化系统、电梯等各个专业系统的做法要求
5.1.4、工程施工条件应参照本规范第4.1.3条所列主要内容进行说明。
5.2.1、工程施工目标应根据施工合同、招标文件以及本单位对工程管理目标的要求确定,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环境和成本等目标。各项目标应满足施工组织总设计中确定的总体目标。
当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施工组织总设计的补充时,其各项目标的确立应同时满足施工组织总设计中确立的施工目标。
5.2.2、施工部署中的进度安排和空间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及其进度安排应明确说明,施工顺序应符合工序逻辑关系;
施工部署应对本单位工程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的施工做出统筹安排,对施工过程的里程碑节点进行说明。
2、施工流水段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分阶段进行划分;单位工程施工阶段的划分一般包括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修装饰和机电设备安装三个阶段。
施工流水段划分应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量进行合理划分,并应说明划分依据及流水方向,确保均衡流水施工。
5.2.3、对于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应进行分析,包括组织管理和施工技术两个方面
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不同工程和不同企业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某些重点、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法可能已通过有关专家论证成为企业工法或企业施工工艺标准,此时企业可直接引用。重点、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法选择应着重考虑影响整个单位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如工程量大、施工技术复杂或对工程质量起关键作用的分部(分项)工程。
5.2.4、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形式应按照本规范第4.2.3条的规定执行,并确定项目经理部的工作岗位设置及其职责划分。
5.2.5、对于工程施工中开发和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应做出部署,对新材料和新设备的使用应提出技术及管理要求
5.2.6、对主要分包工程施工单位的选择要求及管理方式应进行简要说明。
5.3.1、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应按照施工部署的安排进行编制。
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部署在时间上的体现,反映了施工顺序和各个阶段工程进展情况,应均衡协调、科学安排。
5.3.2、施工进度计划可采用网络图或横道图表示,并附必要说明;对于工程规模较大或较复杂的工程,宜采用网络图表示。
一般工程画横道图即可,对工程规模较大、工序比较复杂的工程宜采用网络图表示,通过对各类参数的计算,找出关键线路,选择最优方案。
5.4、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5.4.1、施工准备应包括技术准备、现场准备和资金准备等
1、技术准备应包括施工所需技术资料的准备、施工方案编制计划、试验检验及设备调试工作计划、样板制作计划等
1)、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在施工前应单独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可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分阶段编制完成;对需要编制的主要施工方案应制定编制计划;
2)、试验检验及设备调试工作计划应根据现行规范、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及工程规模、进度等实际情况制定;
3)、样板制作计划应根据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的要求并结合工程特点制定。
2、现场准备应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实际需要,准备现场生产、生活等临时设施。
3、资金准备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5.4.2、资源配置计划应包括劳动力计划和物资配置计划等
1、劳动力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各施工阶段用工量;
2)、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各施工阶段劳动力配置计划。
2、物资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主要工程材料和设备的配置计划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包括各施工阶段所需主要工程材料、设备的种类和数量;
2)、工程施工主要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的配置计划应根据施工部署和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包括各施工阶段所需主要周转材料、施工机具的种类和数量。
5.5.1、单位工程应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中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原则,对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制定施工方案。
5.5.2、对脚手架工程、起重吊装工程、临时用水用电工程、季节性施工等专项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案应进行必要的验算和说明。
5.6、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5.6.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应参照本规范第4.6.1条和第4.6.2条的规定并结合施工组织总设计,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绘制
5.6.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施工场地状况;
2、拟建建(构)筑物的位置、轮廓尺寸、层数等;
3、工程施工现场的加工设施、存贮设施、办公和生活用房等的位置和面积;
4、布置在工程施工现场的垂直运输设施、供电设施、供水供热设施、排水排污设施和临时施工道路等;
5、施工现场必备的安全、消防、保卫和环境保护等设施;
6、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相关环境。
6.1.1、工程概况应包括工程主要情况、设计简介和工程施工条件等。
6.1.2、工程主要情况应包括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名称,工程参建单位的相关情况,工程的施工范围,施工合同、招标文件或总承包单位对工程施工的重点要求等。
6.1.3、设计简介应主要介绍施工范围内的工程设计内容和相关要求。
6.1.4、工程施工条件应重点说明与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相关的内容。
6.2.1、工程施工目标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环境和成本等目标,各项目标应满足施工合同、招标文件和总承包单位对工程施工的要求
6.2.2、工程施工顺序及施工流水段应在施工安排中确定。
6.2.3、针对工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施工安排并简述主要管理和技术措施。
6.2.4、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应在施工安排中确定并应符合总承包单位的要求.
根据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的规镇、特点、复杂程度、目标控制和总承包单位的要求设置项目管理机构,该矶构各种专业人员配备齐全,完善项目管理网络,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6.3.1、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应按照施工安排,并结合总承包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编制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应内容全面、安排合理、科学实用,在进度计划中应反映出各施工区段或各工序之间的搭接关系,施工期限和开始、结束时间。同时,施工进度计划应能体现和落实总体进度计划的目标控制要求;通过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进度计划进而体现总进度计划的合理性。
6.3.2、施工进度计划可采用网络图或横道图表示,并附必要说明.
6.4、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6.4.1、施工准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1、技术准备:包括施工所需技术资料的准备、图纸深化和技术交底的要求、试验检验和测试工作计划、样板制作计划以及与相关单位的技术交接计划等
2、现场准备:包括生产、生活等临时设施的准备以及与相关单位进行现场交接的计划等
3、资金准备: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等
6.4.2、资源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劳动力配置计划:确定工程用工量并编制专业种劳动力计划表。
2、物资配置计划:包括工程材料和设备配置计划、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配置计划以及计量、测量和检验仪器配置计划等。
6.5、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6.5.1、明确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施工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核算,对主要分项工程(工序)明确施工工艺要求。
施工方法是工程施工期间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验手段等。它直接影响施工进度、质量、安全以及工程成本。本条所规定的内容应比施工组织总设计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内容更细化。
6.5.2、对易发生质量通病、易出现安全问题、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分项工程(工序)等应做出重点说明
6.5.3、对开发和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应通过必要的试验或论证并制定计划
6.5.4、对季节性施工应提出具体要求
根据施工地点的实际气候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资料,对具体措施进行细化。
7.1.1、施工管理计划应包括进度管理计划、质景管理计划、安全管理计划、环境管理计划、成本管理计划以及其他管理计划等内容
施工管理计划在目前多作为管理和技术措施编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这是施工组织设计必不可少的内容。施工管理计划涵盖很多方面的内容,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加以取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各项管理计划可单独成章,也可穿插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应章节中。
7.1.2、各项管理计划的制定,应根据项目的特点有所侧重。
7.2.1、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应按照项目施工的技术规律和合理的施工顺序,保证各工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顺利衔接
不同的工程项目其施工技术规律和施工顺序不同。即使是同一类工租项目,其施工顺序也难以做到完全相同。因此必须根据工程特点,按照施工的技术规律和合理的组织关系,解决各工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先后顺序和搭接问题,以达到保证质量、安全施工、充分利用空间、争取时间、实现经济合理安排进度的目的。
7.2.2、进度管理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对项目施工进度计划进行逐级分解,通过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保证最终工期目标的完成;
在施工活动中通常是通过对最基础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来保证各个单项(单位)工程或阶段工程进度控制目标的完成,进而实现项目施工进度控制总体目标;因而需要将总体进度计划进行一系列从总体到细部、从高层次到基础层次的层层分解,一直分解到在施工现场可以直接调度控制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施工作业过程为止。
2、建立施工进度管理的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施工进度管理的组织机构是实现进度计划的组织保证;它既是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组织;又是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组织;既要承担进度计划实施赋予的生产管理和施工任务,又要承担进度控制目标,对进度控制负责,因此需要严格落实有关管理制度和职责。
3、针对不同施工阶段的特点,制定进度管理的相应措施,包括施工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合同措施等;
4、建立施工进度动态管理机制,及时纠正施工过程中的进度偏差,并制定特殊情况下的赶工措施;
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施工进度往往会产生偏差;当发生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超前或落后时,控制系统就要做出应有的反应: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原来的计划,使施工活动在新的起点上按调整后的计划继续运行,如此循环往复,直至预期计划目标的实现。
5、根据项目周边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协调措施,减少外部因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项目周边环境是影响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不可控性大,必须重视诸如环境扰民、交通组织和偶发意外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协调措施。
7.3.1、质量管理计划可参照《质道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在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内编制。
施工单位应按照《质道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建立本单位的质准管理体系文件。可以独立编制质量计划,也可以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并编制质量计划的内容。质量管理应按照PDCA循环模式,加强过程控制,通过持续改进提高工程质量。
7.3.2、质量管理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按照项目具体要求确定质量目标并进行目标分解,质量指标应具有可测量性
应制定具体的项目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不低于工程合同明示的要求;质量目标应尽可能地量化和层层分解到最基层,建立阶段性目标。
2、建立项目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
应明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中各重要岗位的职责,与质量有关的各岗位人员应具备与职责要求匹配的相应知识、能力和经验。
3、制定符合项目特点的技术保障和资源保障措施,通过可靠的预防控制措施,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这些措施包含但不局限于:原材料、构配件、机具的要求和检验,主要的施工工艺、主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夏期、冬期和雨期施工的技术措施,关键过程、特殊过程、重点工序的质量保证措施,成品、半成品的保护措施,工作场所环境以及劳动力和资金保障措施等。
4、建立质量过程检查制度,并对质量事故的处理做出相应规定。
按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中的过程方法要求,将各项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建立质量过程检查、验收以及质量责任制等相关制度,对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做出规定,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保障各工序和过程的质量。
7.4.1、安全管理计划可参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在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的框架内编制
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基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通过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建立了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计划应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框架内,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
7.4.2、安全管理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危害)通常分为七大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坍塌倒塌、火灾爆炸、触电、室息中毒。安全管理计划应针对项目具体情况,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1、确定项目重要危险源,制定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
2、建立有管理层次的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
3、根据项目特点,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资源配置;
4、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5、针对项目重要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摸的危阶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和特殊工种的作业应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汁划;
6、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季节性安全施工措施;
7、建立现场安全检查制度,并对安全事故的处理做出相应规定。
7.4.3、现场安全管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要求
7.5.1、环境管理计划可参照《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在施工单位环境管理体系的框架内编制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越来越受到建设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同时各地方政府也不断出台新的环境监管措施,环境管理计划已成为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施工单位,环境管理计划应在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框架内,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
7.5.2、环境管理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般来讲,建筑工程常见的环境因素包括如下内容:
3、建筑施工中建筑机械发出的噪声和强烈的振动
6、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应根据建筑工程各阶段的特点,依据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1、确定项目重要环境因素,制定项目环境管理目标;
2、建立项目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
3、根据项目特点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源配置;
4、制定现场环境保护的控制措施;
5、建立现场环境检查制度,并对环境事故的处理做出相应的规定。
7.5.3、现场环境管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要求。
7.6.1、成本管理计划应以项目施工预算和施工进度计划为依据编制
7.6.2、成本管理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根据项目施工预算,制定项目施工成本目标;
2、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对项目施工成本目标进行阶段分解;
3、建立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4、采取合理的技术、组织和合同等措施,控制施工成本;
5、确定科学的成本分析方法,制定必要的纠偏措施和风险控制措施。
7.6.3、必须正确处理成本与进度、质量、安全和环境等之间的关系。
成本管理是与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等同时进行的,是针对整体施工目标系统所实施的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成本管理中,要协调好与进度、质量、安全和环境等的关系,不能片面强调成本节约。
7.7.1、其他管理计划宜包括绿色施工管理计划、防火保安管理计划、合同管理计划、组织协调管理计划、创优质工程管理计划、质量保修管理计划以及对施工现场人力资源、施工机具、材料设备等生产要素的管理计划等。
7.7.2、其他管理计划可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复杂程度加以取舍。
7.7.3、各项管理计划的内容应有目标,有组织机构,有资源配置,有管理制度和技术、组织措施等。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T/CALI 0802.1-2019标准下载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要求(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规范和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
DB44/T 1634-2015 地下停车场用LED灯具技术规范.pdf3、《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