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X标段土岭头大桥钻孔桩施工组织设计骨架就位焊接完毕后,还要核对在每节骨架入孔解下的标志牌,防止漏掉或接错骨架事故的发生。最后应详细检测钢筋骨架的底面标高是否与设计相符,偏差不得大于±50mm。
当灌注完毕的混凝土开始初凝时,即要割断定位骨架竖向筋,使钢筋笼不影响混凝土的收缩,避免钢筋混凝土的粘结力受损失。
(3)绑扎混凝土预制块:混凝土预制垫块为15cm×20cm×8cm,靠钻孔壁的方向制成弧面,靠骨架的一面制成平面,并有十字槽。纵向为直槽某县污水厂管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横向为曲槽,其曲率同箍筋的曲率相同,槽的宽度和深度,以能容纳主筋和箍筋为度。在纵槽两旁对称地埋设两根备绑扎用的∩形12号钢丝。
垫块在钢筋骨架上的布置依钻孔土层变化而定。在松软土层垫块应布置较密,一般沿钻孔竖向每隔4.Om左右设一道,每道沿圆周对称地设置4块。
(4)为了尽量缩短钢筋的安装时间,减少孔内沉淀,应安排多人进行焊接。
声测管绑扎在钢筋笼内侧牢固,三根安放位置在笼内分布为平均120度布置。声测管安放时,尽量保证测管垂直,并且间距相等,不可出项较大的弯曲变形。
声测管的连接采用专用的声测管接头连接,声测管安装前要做水密性检验,如出现漏水要及时处理。声测管在有钢筋笼段,采用绑扎丝和主筋连接。在无钢筋笼段采用2米一道加强箍筋焊接连成一个整体下放。
声测管在安装时,下端用钢板焊接保证不得渗水,声测管上部要高出虚桩头0.3m并用钢板焊接密封。在破桩头时,用机械切割开以作试验。
由于安放钢筋笼及导管准备浇注水下混凝土,这段时间的间隙较长,孔底产生新渣,待安放钢筋笼及导管就序后,采用换浆法清孔,以达到置换沉渣的目的。施工中勤摇动导管,改变导管在孔底的位置,保证沉渣置换彻底。待孔底泥浆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且复测孔底沉渣厚度在设计范围以内后,清孔完成,立即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式中:p为导管可能受到的最大内压力(kPa);
rc为砼拌和物的重度(24kN/m3);
hc为导管内砼柱最大高度(m),以导管全长或预计的最大高度计;
rw为井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m3);
Hw为井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
导管制作应力求坚固,内壁应光滑、顺直、光洁和无局部凹凸。各节导管内径应大小一致,偏差不大于±2mm。
导管使用前组装编号,除应对其规格、质量和拼接构造进行认真地检查外,还需做拼接、过球和水密、承压、接头、抗拉等试验。水密试验时的水压应不小于井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进行承压试验时的水压不应小于导管壁可能承受的最大内压力。
导管内过球应畅通。符合要求后,在导管外壁用明显标记逐节编号并标明尺度。导管应配备总数20%~30%的备用导管。
导管吊放时,应使位置居于孔中,轴线顺直,稳步沉放,为防止卡挂钢筋骨架和碰撞孔壁,导管支撑架用型钢制作,支撑架支垫在钻孔平台上,用于支撑悬吊导管。混凝土灌注期间时用钻架吊放拆卸导管。
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距离应尽量缩短,以迅速、不间断为原则,防止在运输中产生离析。灌注前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比出罐时)不得超过2cm。
水下混凝土施工采用罐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泵送至导管顶部的漏斗中。混凝土进入漏斗时的坍落度控制在18~22cm之间,并有很好的的和易性。混凝土初凝时间应保证灌注工作在首批混凝土初凝以前的时间完成。
导管的吊挂和升降,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如导管法兰卡挂钢筋骨架,可转动导管,使其脱开钢筋骨架后,再移到钻孔中心。
拆除导管动作要快,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5min。要防止螺栓、橡胶垫和工具等掉入孔中。要注意安全。已拆下的管节要立即清洗干净,堆放整齐。循环使用导管4~8次后应重新进行水密性试验。
首批混凝土灌注量较大,一般需拌和多罐方能满足需要,因此需在漏斗口下设置栓、阀,以贮存混凝土拌合物,待漏斗和储料斗内储量够了,才开启栓、阀使首批混凝土在很短的间内一次降落到导管底。栓、阀还可在开始灌注时防止水(泥浆)与混凝土接触。
(4)下放导管时小心操作,避免挂碰钢筋笼。
(5)混凝土在混凝搅拌站集中生产供应,由混凝土搅拌运输汽车运输至桩位处,直接灌注,汽车起重机配合灌注。
对孔底沉淀层厚度应再次测定。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然后立即灌注首批砼。
7.16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1)灌注水下混凝土是钻孔桩施工的重要工序,应特别注意。钻孔应经成孔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开始灌注工作。
(2)灌注前,对孔底沉淀层厚度应再进行一次测定。如厚度超过规定,可向孔底射水喷射3min~5min,使沉渣悬浮,然后立即灌注首批水下混凝土。
(3)剪球、拔栓或开阀,将首批混凝土灌入孔底后,立即测探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内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灌注。如发现导管内大量进水,表明出现灌注事故,应按灌注事故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4)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要徐徐灌入,不可整斗地灌入漏斗和导管,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皮垫,而使导管漏水。
(5)当混凝土面升到钢筋骨架下端时,为防钢筋骨架被混凝土顶托上升,可采取以下措施:a.当导管底口低于钢筋笼底部3m至高于钢筋笼底lm之间,且混凝土表面在钢筋笼底部上下lm之间时,应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b.钢筋笼上端焊固在护筒上,可以承受部分顶托力,具有防止其上升的作用;
当混凝土面升到钢筋骨架下端时,为防钢筋骨架被混凝土顶托上升,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尽量缩短混凝土总的灌注时间,防止顶层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时混凝土的流动性过小。②当混凝土面接近和初进入钢筋骨架时,应使导管底口处于钢筋笼底口3m以下和1m以上处,并慢慢灌注混凝土,以减小混凝土从导管底口出来后向上的冲击力;③当孔内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4m~5m以后,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置长度,以增加骨架在导管口以下的埋置深度,从而增加混凝土对钢筋骨架的握裹力
(6)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应加灌一定高度,以便灌注结束后将此段混凝土清除。增加的高度,可按孔深、成孔方法和清孔方法确定,不宜小于1.0m。
(7)在灌注混凝土时,每根桩应至少做2组试件;
(8)有关混凝土灌注情况,各灌注时间、混凝土面的深度、导管埋深、导管拆除以及发生的异常现象等,应指定专人进行记录。
7.17灌注混凝土表面测深和导管埋深控制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应探测水面和泥浆面以下的孔深和所灌注的混凝土面高度,以控制沉淀层厚度、埋导管深度和桩顶高度。如探测不准确,将造成沉淀过厚、导管提漏、埋管过深而发生夹层断桩、短桩或导管拔不出事故。
采用绳系重锤吊入孔中,使之通过泥浆沉淀层而停留在混凝土表面(或表面下10cm~20cm),根据测绳所示锤的沉入深度作为混凝土的灌注深度。
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一般宜控制在1m~3m范围之内。拔管前需仔细探测混凝土面深度。
对钻孔桩桩身全部进行无损检测。检测方法符合《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的规定。桩身检测全部由业主选定有检测资质第三方进行检测。
8.1保证质量的施工技术措施
(1)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
2)根据局质量方针和目标制定实现方针和目标的措施办法。将方针目标层层分解,定期对方针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比。
3)按专业班组和关键工序成立QC小组,并开展活动,研究改进工程质量的建议、措施,全面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一次成优。
(2)严格按规范施工的措施
1)从教育抓起常敲警钟,提高执行规范的自觉性。根据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编写单项工程或工序的技术标准,有针对性地下发给施工单位作为施工依据,并以此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2)根据设计图和下发的标准实行自检制度和定期检查制度,把影响质量因素消灭在施工过程中,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坚决返工重做。
(3)保证施工人员操作技能的措施
1)本项目的管理人员,须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具有一定的施工及管理经验。
2)专业工种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培训考核,获取上岗证书及相应技术等级,持证上岗,未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核不准上岗。
3)民工、临时工上岗前必须对其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4)施工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前必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操作者培训。
(4)保证物资、设备管理的措施
1)按工程进度编制物资与设备需求量计划表,力求准确、可靠。
2)机械管理部门要定期维修、保养现场的施工机电设备,保证其满足施工需要,所有进场设备必须保持良好状态。
3)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物资的采购,必须具有材质证明或合格证件,并按规定进行抽检。
(5)保证施工技术的措施
1)详细审核施工图纸,及时与监理工程师、设计人员联系。
2)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并进行技术交底,必要时进行技术培训。
3)复测控制桩,认真复测控制桩,复合无误后进行施工放样,测量放样必须执行复核制,对测量成果认真记录;并妥善保存,对测量仪器定期维护检修,保证其精度。
4)工程试验工作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并确保试验设备状态良好,必须有试验设备的校检,,使用时,要按设备使用说明选择适当的操作方法。
5)设专人管理文件,将其分类归档。
6)关键工序实施前要编制详细的工艺细则及作业指导书,对桥混凝土施工应明确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7)严格执行隐蔽工程检查制度,经监理检查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8)加强监测工作,利用监测数据分析施工现状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
混凝土输送应在细致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定出省时、省距的运送路线,并制定应急措施。所有混凝土,应确保混凝土从卸出到浇注时间间隔不大于90min,若因特殊情况出现混凝土输送中断,则对已浇注混凝土部分按有关规定处理。
8.3钻孔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常见的钻孔(包括清孔时)事故及处理方法分述如下
各种钻孔方法都可能发生坍孔事故,坍孔的表征是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冒细密的水泡,出渣量显著增加而不见进尺,钻机负荷显著增加等。
①泥浆相对密度不够及其它泥浆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使孔壁未形成坚实泥皮。
②由于出渣后末及时补充泥浆(或水)或孔内出现承压水,或钻孔通过砂砾等强透水层,孔内水流失等而造成孔内水头高度不够。
③护筒埋置太浅,下端孔口漏水、坍塌或孔口附近地面受水浸湿泡软,或钻机直接接触在护筒上,由于振动使孔口坍塌,扩展成较大坍孔。
④在松软砂层中钻进进尺太快。
⑤提出钻锥钻进,回转速度过快,空转时间太长。
⑥冲击(抓)锥或掏渣筒倾倒,撞击孔壁。
⑦水头太高,使孔壁渗浆或护筒底形成反穿孔。
⑧清孔后泥浆相对密度、粘度等指标降低,用空气吸泥机清孔泥浆吸走后未及时补浆(或水),使孔内水位低于地下水位。
⑨清孔操作不当,供水管嘴直接冲刷孔壁、清孔时间过久或清孔后停顿时间过长。
⑩吊入钢筋骨架时碰撞孔壁。
①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速度,选用较大相对密度、粘度、胶体率的泥浆或高质量泥浆。
②发生孔口坍塌时,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再钻。
③如发生孔内坍塌,判明坍塌位置,回填砂和粘质土(或砂砾和黄土)混合物到坍孔处以上1m~2m,如坍孔严重时应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行钻进。
④清孔时应指定专人补浆(或水),保证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供浆(水)管最好不要直接插入钻孔中,应通过水槽或水池使水减速后流入钻孔中,可免冲刷孔壁。应扶正吸泥机,防止触动孔壁。不宜使用过大的风压,不宜超过1.5~1.6倍钻孔中水柱压力。
⑤吊入钢筋骨架时应对准钻孔中心竖直插入,严防触及孔壁。
①钻孔中遇有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
②在有倾斜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面倾斜处钻进;或者粒径大小悬殊的砂卵石层中钻进,钻头受力不均。
③扩孔较大处,钻头摆动偏向一方。
④钻机底座未安置水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位移。
⑤钻杆弯曲,接头不正。
①安装钻机时要使转盘、底座水平,起重滑轮缘、固定钻杆的卡孔和护筒中心三者应在一条竖直线上,并经常检查校正。
②由于主动钻杆较长,转动时上部摆动过大。必须在钻架上增设导向架,控制钻杆上的提引水龙头,使其沿导向架对中钻进。
③钻杆接头应逐个检查,及时调正,当主动钻杆弯曲时,要用千斤顶及时调直。
④在有倾斜的软、硬地层钻进时,应吊着钻杆控制进尺,低速钻进,或回填片、卵石冲平后再钻进。
用检孔器等查明钻孔偏斜的位置和偏斜的情况后,一般可在偏斜处吊住钻头上下反复扫孔,使钻孔正直。偏斜严重时应回填砂粘土到偏斜处,待沉积密实后再继续钻进。
扩孔比较多见,一般表现为局部的孔径过大。在地下水呈运动状态、土质松散地层出或钻锥摆动过大,易于出现扩孔,扩孔发生原因同坍孔相同,轻则为扩孔,重则为坍孔。若只孔内局部发生坍塌而扩孔,钻孔仍能达到设计深度则不必处理,只是混凝土灌注量大大增加。若因扩孔后继续坍塌影响钻进,应按坍孔事故处理。
缩孔即孔径的超常缩小,一般表现为钻机钻进时发生卡钻、提不出钻头或者提钻异常困难的迹象。缩孔原因可能有由于地层中有软塑土(俗称橡皮土),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为防止缩孔,要及时修补磨损的钻头,要使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并须快转慢进,并复钻二三次。
①在透水性强的砂砾或流砂中,特别是在有地下水流动的地层中钻进时,稀泥浆向孔壁外漏失。
②护筒埋置太浅,回填土夯实不够,致使刃脚漏浆。
③护筒制作不良,接缝不严密,造成漏浆。
④水头过高,水柱压力过大,使孔壁渗浆。
①凡属于第①种情况的回转钻机应使用较粘稠或高质量的泥浆钻孔。冲击钻机可加稠泥浆或回填粘土掺片石、卵石反复冲击增强护壁。
②属于护筒漏浆的,应按前述有关护筒制作与埋设的规范规定办理。如接缝处漏浆严重,应挖出护筒,修理完善后重新埋设。
8.4灌注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灌注水下混凝土是成桩的关键性工序,灌注过程中应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指挥,做到快速、连续施工,灌注成高质量的水下混凝土,防止发生质量事故。
如出现事故时应分析原因,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及时设法补救。对于确实存在缺点的钻孔桩,应尽可能设法补强,不宜轻易废弃,造成过多的损失。
经过补救、补强的桩须经认真的检验认为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质量极差,确实无法存在缺点的桩,应与设计单位研究采用补桩或其它措施。
①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虽然混凝土储量已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设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
②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入。
③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出错,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
为避免发生导管进水,事前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万一发生,要当即查明事故原因,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①若是上述第一种原因引起的,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合物用反循环钻机的钻杆通过泥石泵吸出,或者用空气吸泥机、水力吸泥机以及抓斗清出,不得已时需要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然后重新下放骨架、导管并投入足够储量的首批混凝土,重新灌注。
②若是第二、三种原因引起的,应视具体情况,拔换原管重下新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灌,但灌注前均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如系重下新管,必须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才可继续灌注混凝土。为防止抽水后导管外的泥水穿透原灌混凝土从导管底口翻入,导管插入混凝土内应有足够深度,一般宜大于200cm。
若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未初凝时,可于导管底部设置防水塞(应使用混凝土特制),将导管重新插入混凝土内(导管侧面再加重力,以克服水的浮力)。导管内装灌混凝土后稍提导管,利用新混凝土自重将底塞压出,然后继续灌注。
若如前述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但已初凝,导管不能重新插入混凝土时,可在原护筒内面加设直径稍小的钢护筒,用重压或锤击方法压入原混凝土面以下适当深度,然后将护筒内的水(泥浆)抽除,并将原混凝土顶面的泥渣和软弱层清除干净,再在护筒内灌注普通混凝土至设计桩顶。
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在导管中下不去,称为卡管。卡管有以下两种情况:
1)初灌时隔水栓卡管;或由于混凝土本身的原因,如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卵石、拌合不均匀,以及运输途中产生离析、导管接缝处漏水、雨天运送混凝土未加遮盖等,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冲走,粗集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处理办法可用长杆冲捣管内混凝土,用吊绳抖动导管,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捣器等使隔水拴下落。如仍不能下落时,则须将导管连同其内的混凝土提出钻孔,进行清理修整(注意切勿使导管内的混凝土落入井孔),然后重新吊装导管,重新灌注。一旦有混凝土拌和物落入井孔,须按前述第二项处理方法将散落在孔底的拌和物粒料等予以清除。
提管时应注意到导管上重下轻,要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翻倒伤人。
2)机械发生故障或其它原因使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久,或灌注时间持续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经初凝,增大了导管内混凝土下落的阻力,混凝土堵在管内。其预防方法是灌注前应仔细检修灌注机械,并准备备用机械,发生故障时立即调换备用机械;同时采取措施,加速混凝土灌注速度,必要时,可在首批混凝土中掺入缓凝剂,以延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当灌注时间已久,孔内首批混凝土已初凝,导管内又堵塞有混凝土,此时应将导管拔出,重新安设钻机,利用较小钻头将钢筋笼以内的混凝土钻挖吸出,用冲抓锥将钢筋骨架逐一拔出。然后以粘土掺砂砾填塞井孔,待沉实后重新钻孔成桩。
在灌注过程中如发现井孔护筒内水(泥浆)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应怀疑是坍孔征象,可用测深仪探头或测深锤探测。
坍孔原因可能是护筒底脚周围漏水,孔内水位降低,不能保持原有静水压力,以及由于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械振动等,均有可能引起坍孔。
发生坍孔后,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保持或加大水头、移开重物、排除振动等,防止继续坍孔。然后用吸泥机吸出坍入孔中的泥土;如不继续坍孔,可恢复正常灌注。
如坍孔仍不停止,坍塌部位较深,宜将导管拨出,将混凝土钻开抓出,同时将钢筋抓出,只求保存空位,在以粘土掺砂砾回填,待回填土沉实时机成熟后,重新钻孔成桩。
导管无法拔出称为埋管,其原因是: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或导管内外混凝土已初凝使导管与混凝土间摩阻力过大,或因提管过猛将导管拉断。
预防办法:应按前述要求严格控制埋管深度,一般不得超过6m~8m;在导管上端安装附着式振捣器,拔管前或停灌时间较长时,均应适当振捣,使导管周围的混凝土不致过早地初凝;首批混凝土掺入缓凝剂,加速灌注速度;导管接头螺栓事先应检查是否稳妥;提升导管时不可猛拔。
若埋管事故已发生,初时可用链滑车、千斤顶试拔。如仍拔不出,凡属并非因混凝土初凝流动性损失过大的情况,可插入一直径稍小的护筒至已灌混凝土中,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表面泥渣;派潜水工下至混凝土表面,在水下将导管齐混凝土面切断;拔出小护筒,重新下导管灌注。此桩灌注完成后,上下断层间,应照后面所述方法予以补强。
钢筋笼上升,除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是由于全套管上拔、导管提升钩挂所致外,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接近钢筋笼底口,导管底口在钢筋笼底口以下3m至以上1m时,混凝土灌注的速度(m3/min)过快,使混凝土下落冲出导管底口向上反冲,其顶托力大于钢筋笼的重力时所致。
为了防止钢筋笼上升,当导管底口低于钢筋笼底部3m至高于钢筋笼底lm之间,且混凝土表面在钢筋笼底部上下lm之间时,应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
克服钢筋笼上升,除了主要从上述改善混凝土流动性能、初凝时间及灌注工艺等方面着眼外,还应从钢筋笼自身的结构及定位方式上加以考虑,具体措施为:①适当减少钢筋笼下端的箍筋数量,可以减少混凝土向上的顶托力;②钢筋笼上端焊固在护筒上,可以承受部分顶托力,具有防止其上升的作用;③在孔底设置直径不小于主筋的1~2道加强环形筋,并以适当数量的牵引筋牢固地焊接于钢筋笼的底部,实践证明对于克服钢筋笼上升是行之有效的。
灌短桩头亦称短桩。产生原因:灌注将近结束时,浆渣过稠,用测深锤探测难于判断浆渣或混凝土面,或由于测深锤太轻,沉不到混凝土表面,发生误测,以致拔出导管终止灌注而造成短桩头事故。还有些是灌注混凝土时,发生孔壁坍方,未被发觉,测深锤或测深仪探头达不到混凝土表面,这种情况最危险,有时会灌短数米。
1)在灌注过程中必须注意是否发生坍孔的征象,如有坍孔,应按前述办法处理后再续灌。
2)测深锤不得低于规范规定的重力及形状,如系泥浆相对密度较大的灌注桩必须取测探锤重力规定值。
3)灌注将近结束时加清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
4)采用热敏电阻仪或感应探头测探仪。
5)采用铁盒取样器插入可疑层位取样判别。
处理办法可按具体情况接长护筒;或在原护筒里面或外面加设护筒,压入已灌注的混凝土内,然后抽水、凿除桩头,接浇普通混凝土;或用高压水将泥渣和松软层冲松,再用吸泥机将混凝土表面上的泥浆吸除干净,重新下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
9、安全及环境保证措施
(1)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狠抓制度落实、责任落实,定期检查安全落实情况,严格执行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
(2)在各施工区、道路及生活区设置足够的照明系统;在可能漏电伤人或易受雷击的电器设备及建筑物上均应设置接地或避雷装置,并定期检查。
(3)配备适量的灭火设备器材,并应及时检查,使其处于良好的待命状态。
(4)汛期要重视水情和气象预报,根据招标文件有效的防洪和防止气象灾害的措施,确保工程和人身财产的安全。
(5)在施工区内设置明显的标示牌,尤其要做好交通与运输的管理工作,在道路转弯、陡坡等部位设置警戒标识,确保施工现场的交通安全。
(6)根据各单项项目和工种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分发给全体职工及有关有人员,并对广大职工进行培训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相互保护意识。特殊工种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7)对施工期使用范围的区域设置栏栅,实行封闭管理,避免因非有关施工人员擅自入内而引起意外安全事故。
(8)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车辆搅拌筒和滑槽的外观不应有裂痕或损伤;滑槽止动器无松弛和损坏。搅拌运输时,混凝土的装载量不得超过额定容量。行驶在不平路面或转弯处应降低车速至15km/h以下,并暂停搅拌筒旋转。通过桥、洞、门等设施时,不得超过其限制高度及宽度。搅拌装置连续运转时间不宜超过8h。冬季停车时,应将水箱和供水系统的积水放净。作业后,应先将内燃机熄火,然后对料槽、搅拌筒入口和托轮等处进行冲洗及清除混凝土结块。当需进入搅拌筒清除结块时,必须先取下内燃机电门钥匙,在筒外设监护人员后才可进入。
9.2安全责任划分、安全检查、班前教育
1)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2)作业处处长,为作业处安全第一责任人,各作业队队长为该作业面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安全划分。
4)安全生产监督员、安全主管、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熟知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熟知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能够熟练应用现行施工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标准,是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的。
2)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并逐级落实到位;安全教育、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安全例会等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过程控制到位。
3)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4)劳务队伍的录用、管理及使用符合要求,并签订和落实了安全生产合同(协议),过程控制到位。并进行入厂安全教育。
5)作业出定期开展检查考评,实现安全生产责任状目标。
6)安全、文明施工检查时,保证现场防护无重大事故隐患。
1)作业出所有班组在每次上班前均要召开安全会,进行5分钟安全教育和危险源辨识。
3)班前会由班(队)长主持,全体人员参加,技术员记录,主要针对作业中的人、机物、方法、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安全预测,提醒全体人员注意。并规定对饮酒者、精神萎靡不振者以及对班前会内容含糊不清者禁止进入施工现场,要从源头上堵塞可能引发事故的漏洞。
9.3环境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拟定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规划施工道路,施工高峰期设专人指挥交通,确保施工区交通运输畅通有序。
(2)现场各种材料要按规格、品牌及批次和规范要求进行存放,并按照物资管理程序进行明确标识,使之井然有序,一目了然。
(3)职工应统一着装,佩戴胸牌。
(4)对易起尘土的部位施工时,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先洒水消尘;对不宜采用洒水的部位采用围、盖或隔离的方式,使粉尘排放符合环保规定。
(5)控制水土流失,防止发生土壤冲蚀或工区内河床或河岸的冲刷,并防止造成河道淤积。
(6)基坑开挖弃土采用自卸汽车运至指定的弃土场,严禁乱倒,污染环境。
事故发生后,救援小组必须第一时间,组织人力、物力赶赴事故第一现场,对发生的事故进行伤情控制,控制事态的恶化及蔓延,确保人员的人身安全不受损害。
应急灯、扒钉、木工锯、大锤、撬棍、消防器材等。
组织20人的应急队伍,并由安全环保部提前进行培训。
可供临时处置的医药卫生设备即氧气呼吸机、清洗器具、急救箱、担架等;立即与就近医院联系,将受伤人员转移救治。
9.4.6事故预防技术措施
9.4.7事故紧急处理措施
1、编制依据、标准与编制原则 1
3、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表 3
3.4主要工程数量 5
4、工期、质量、安全目标 5
5.1机械设备配置 6
5.2人力资源配置 7
7、主要施工方法 12
7.1旋挖钻施工工艺流程 12
7.2回旋钻施工工艺流程 13
7.4桩位测量放样 14
7.8.1旋挖钻钻机钻孔 16
7.8.2回旋钻钻机钻孔 17
7.10成孔检查 19
7.11钢筋笼制作、安装 20
7.12钢筋骨架的运输和起吊就位 23
7.13声测管安装 25
7.14二次清底 25
7.15灌注设备 25
7.16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28
7.17灌注混凝土表面测深和导管埋深控制 29
7.18成桩检测 30
8、质量保证措施 30
8.1保证质量的施工技术措施 30
8.2混凝土质量控制 32
8.3钻孔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32
8.4灌注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36
9、安全及环境保证措施 42
9.1安全保证措施 42
9.2安全责任划分、安全检查、班前教育 43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标准体系(试行)(自然资源部2021年1月).pdf9.3环境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45
9.4施工应急预案 45
9.4.1应急物资 46
9.4.2应急设备 46
9.4.3应急队伍 46
JGJ/T 183-2019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9.4.5应急救治 46
9.4.6事故预防技术措施 46
9.4.7事故紧急处理措施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