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8)职工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安全员有停产命令权,任何人不得违令违章作业。
(9)对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的情况,根据项目经理部的有关规定,按“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进行迅速处罚,对有功人员进行奖励。
根据设计图纸和业主提供控制坐标及水准点,在工程开工前由测量人员对坡面边线及轴线进行一次统一的控制测量,在轴线两端设一个坐标控制点及水准点,并进行测量闭合,使其闭合差符合规范要求,控制测量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应对控制点加以保护,不得随意破坏扰动,每次测量均需对各控制点进行闭合校核SGBZ-0229料石砌筑施工工艺标准,测量资料经检查复核,报现场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进行工程实施。
跟踪测量:跟踪测量应落实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利用已建立的导线控制网点按照设计和规范控制轴线。
5.7.2施工测量的要求
(1)施工测量按《工程测量规范》的有关要求进行,施工放样严格按施工图纸执行。
(2)对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3)场区内根据施工情况设水准点,测量精度按二等水准点测量精度进行。
根据本工程特点,利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在场区按二级导线的精度要求进行平面控制网施测。二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从业主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复测。复测结果在误差范围内经平差后,再在场区内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测设多个水准基点,作为高程控制及变形观测用。水准基点的埋设要求稳固可靠,并在变形体外,具体位置由测量工程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二等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按现行规范执行。
本工地配备GTS-332全站仪,J2经纬仪、NA2水准仪、2m钢卷尺、5m铝合金塔尺。
5.7.3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测量前将测量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内容包括施工测方法、计算方法、操作规程、观测仪器和配备的专业测量人员等。
(2)设立专业测量组,专人现场观测和整理资料,实行测量复核制度,每次施测后,须经项目测量技术负责审核。
(3)专用仪器和设备按照规定的日期、方法及专门检测单位进行标定。
(4)加强对测量所用控制点的保护,防止移动和破坏,一旦发生移动和破坏,应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并及时补救。
(5)所有测量成果应及时提出成果报告,请监理工程师检测和审批。
5.7.4施工测量依据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根据招标文件及合同要求,在进行该高切坡防护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时对整个施工范围进行施工期的监测。在原有监测设施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优化和完善,建立完整的监测剖面和监测网。
5.8.1监测工作方法
(1)施工前,按能及时反映动态,控制坡体变形的要求布置地表变形监测墩点和地表位移监测基准墩点。从一开始就定期观测,及时整理监测成果,根据设计观测要求,制定监测细则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审批,施工中按要求及时认真负责地作好施工监测工作,并及时做好监测资料上报工作。
(2)监测仪器应具抗干扰、防风雨、防水等性能,保证有足够的测量精度、灵敏度及相应的量程。
(5)监测数据的采集应尽可能自动化,数据及时整理、汇总、分析,每月月底将监测所得的成果整理成图表和文字,以月报形式整理成册。
5.8.2监测技术要求
(1)施工期监测网按设计要求布设。
(2)施工观测频率由监理工程师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每月观测次数不少于2次。
(3)施工期除采用以上各个监测点进行监测外,还应经常进行巡视检查,及时记录变形体表面的裂缝、渗水、塌滑等。
(4)位移观测出现陡增时,应加密监测,并加强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反馈。
(5)水平位移监测网点应根据现场情况选定,测点应建在变形体范围之外,网点的高程由施工的高程控制网并按二等水准的要求联测。固定点初始座标由施工控制网施测;水平位移监测网按二等测边测角网观测。
(6)水平位移测点的位移采用测边交会法观测,边长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1.0mm+1.0ppm)测距仪测量。
5.8.3基准数据的要求
(1)工作站的测量数据在施工前联测平差获取。
(2)所有测量的测量基准数均在开工前读取,每个点测读次数不少于两次。
5.8.4信息化施工要求
(1)监测结果每周向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师以书面形式报告。
(2)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报各方,并建议总监组织会议,尽快采取措施处理。
(3)所有的监测项目均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存档备查。
(4)监测项目应及时整理汇总,并将其图表化、数据化和直观化。
5.8.5监测预警警戒值
各监测项目达到下表的预警值时,应加密监测,查找原因,研究对策,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当达到警戒值时,应立即组织坡上人员撤离,以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第六章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及措施
本工程质量目标为优良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5%以上。
为加强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部建立质量管理部,对施工中的每道工序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
6.2.1质量保证体系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
注:▲主要职能部门;△相关职能部门;测量组归技术部管理
6.2.2工程质量技术控制措施
(2)建立项目管理内部的工作联系,施工整改单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施工流程、规范和质量工艺标准。
(3)建立质量否决制度,以专职质量监督员为主,与现场施工员一起加强对操作工段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合格的工程量不予签证和确认。
(4)技术、质量工程师应根据设计图纸及质量评定标准进行跟踪管理,对各道貌岸然工序进行把关、评定,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处理一般技术和质量问题,重大技术质量问题应向总技术负责人汇报,并提出整改意见。
(5)技术负责人应对工程技术和质量进行抽查,并责令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重大技术和质量问题的整改结果,技术总负责人应进行复查。
6.2.3施工质量控制程序
6.3质量管理机构及职责
6.3.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6.3.2各岗位质量管理职责
(1)项目经理质量管理职责
①建立项目技术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落实技术质量责任制。
②负责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协调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
③安排施工前的质监审报,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竣工质量验收。
(2)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管理职责
①协助项目经理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
②协调质量管理系统人员的质量管理工作。
③制定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④搞好标准工艺的编制工作,对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进行跟踪管理,参与质量事故的处理,提出修改处理意见,落实补救工作。
(3)质量管理工程师职责
①认真做好质量评定工作,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施工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对项目质量进行跟踪管理,提出质量标准,督促施工人员执行标准和规范,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②督促实施质量技术措施参加技术交底、设计交底,对违反规范、规程、严重危害工程质量的行为发出整改单,限期整改。重大的质量缺陷,向技术负责人反映。
③做好质量检查工作,掌握质量信息,做好检查评定结果的信息反馈,组织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监测评定,并进行跟踪管理。
④做好施工前的质量交底工作,对质量工作应有计划、落实、检查、督促、评定。根据不同阶段的施工部位排出质量管理重点,并落实实施。
坚持以技术进步来保证施工质量的原则。技术部门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针对特殊工序编制有针对性性的作业指导书。每个工种、每道工序施工前要组织进行各级技术交底。各级交底以书面形式进行。因技术措施不当或交底不清而造成质量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2)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本工程的钢筋、水泥等各类材料需具备出厂合格证,并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分批分量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使用,因使用不合格材料而造成的质量事故要追究验收人员的责任。
施工操作注意工序优化,工艺的改进和工序的标准化操作,通过不断探索,积累必要的管理和操作经验,提高工序的操作水平,确保操作质量。每个分项工程或工种在大面积操作前做出示范样板,统一操作要求,明确质量目标。
主要工种如削坡、锚杆、挂网锚喷等,施工过程中在现场实行挂牌制度,注明管理者、操作者、施工日期,并做出相应的图文记录。作为重要的施工档案保存。因现场不按规范、规程施工而造成质量事故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5)施工过程三检制度
实行并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自检要做方案记录,隐蔽工程要由工长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班组长检查,并做出较详细的文字记录。
对不合格分项、分部工程必须进行返工。不合格分项工程流入下道工序,追究班组长的责任,不合格分部工程流入下道工序,追究工长和项目经理的责任,有关责任人员要针对出现不合格工程的原因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7)质量文件记录制度
质量记录是质量责任追溯的依据,力求真实和详尽。各类现场操作记录及材料试验记录、质量检验记录等要妥善保管,特别是各类工序接口的处理,应详细记录当时的情况,理清各方责任。
(8)有关工程技术、质量的文件资料管理制度
工程文件资料的完整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应真实和详尽。由专职资料员收集、整理、保管存档,做到工程技术、质量保证资料及验收资料随工程进度同步进行。
(10)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调查制度
发生质量事故后,马上向当地质量监督机构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做好事故现场检验及保护工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事故等级逐级上报,同时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负责事故的调查及处理工作。对事故上报不及时或隐瞒不报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6.5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1)以加强施工项目质量控制为主要目标,以人为核心,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预防为主”的质量方针,坚持严把质量关,一切用数据说话。
(2)项目部专设质量监督小组,质量管理坚持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验收,经常检查工作质量、工序质量和中间过程质量。
(3)要求参加施工的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图纸,充分理解设计,掌握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和施工工艺。
(4)分部、分项工程均应制定相应的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工作方法,做好质量交底工作。
(5)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工作,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进入工地,严禁使用。
(6)严格按图纸施工,按工艺流程施工,按规范施工。
(7)做好质量管理的书面记录,各道工序严格验收制度。未经验收的工序不允许转入下道工序施工,不合格的工程坚决返工。
(8)按信息法组织施工,监测工作要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9)坚持质量否决制。质量不合格的工作不予验收,并采取必要的处罚手段,要奖优罚劣。
(10)施工中应对关键部位和关键项目的质量进行重点管理,经常检查,严格验收。
6.6原材料的质量保证措施
①进场水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行业标准,并附有水泥生产厂家的材质试验报告和说明,按品种、标号、说明文件及出厂时间等情况分批检查验收、贮存,并及时取样送检,取样必须经监理认可。
②袋装水泥现场存放,应防止受潮,采用专门的库房堆放,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0袋。存放时间超过三个月,应重新取样检验。
③进场的每批水泥按相应的标准规范中所规定的试验项目、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取样检验,不合格水泥禁止使用。
细骨料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中粗砂,粗骨料选用坚硬的碎石,骨料级配连续。各类骨料分批检验,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对各类砂石供货前应提供材质检验报告,上报现场监理和备案存档。
砂石料堆放设置专门料场,发现有超过规定指标的骨料应拒绝进场。
如因我单位原因造成工程质量达不到承诺的质量标准,我方愿承担违约责任,按合同总价的2%赔偿发包人损失。对造成质量事故、质量缺陷的施工责任人,进行处罚。对各分项工程、工序施工质量责任到人,层层负责。提取各分项、工序施工费用的千分之十作为质量奖励经费,对顺利完成分项、工序施工,没有发生质量事故的相关人员给予奖励,反之处以罚款。
工程施工完成并不意味着工程结束,我单位对本工程进行质量保修,保修期为6个月。逾期可和业主协商,延期服务。
第七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及处罚
按工程合同规定的工期施工,是施工单位应尽的责任。能否按工程合同规定的工期完工,直接关系到我施工单位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同时,对工程按期完工发挥效益也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本投标人将忠实履行合同条款,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项目工程按期完工。
为确保计划总工期目标和进度目标的实现,特制定以下施工进度控制系统图及工期保证措施:
7.1确保工期的组织措施
7.1.1抓好开工前准备工作
首先是所有管理和技术人员准备到位;其次是施工方案和施工总进度实施计划编制完毕;对于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都作好详细的准备和计划。按照业主的要求,接到进场通知后两日内,人员已全部到位,并开始三通一平和生产、生活设施的规划,确保工程尽早开工,为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7.1.2加强施工中每道工序的管理
充分发挥我单位地质灾害治理的经验,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对薄弱点制定专门的方案,使每一道工序做到一次成功,不得因环节上问题返工而延误工期;组成精干高效的项目班子,确保指令畅通;搞好施工配合,确保后勤保障工作高质、高效。从而保证总工期的实现。
7.2确保工期的技术保证措施
(1)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采用长计划与短计划相结合的多级网络计划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与管理,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网络计划实施动态管理,通过施工网络节点控制目标的实现来保证各控制点工期目标的实现,从而进一步通过各控制点工期目标的实现来确保总工期控制进度计划的实现。
(2)运用信息化施工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快信息传达与反馈的速度,减少中间环节,加快工序间的穿插速度,加快施工进度。
7.3确保工期的管理措施
(1)本工程采用以“大滚动、小流水,动态管理”为基本特点的“多级网络、五级计划、分级管理”的模式,建立预警系统,确保计划按里程碑要求准点实现。
“多级网络,五级计划,分级管理”基本特点是大滚动,小流水,动态管理;基本要点是以该工程计划为前提,里程碑计划为目标,形象控制点为框架,子网络为保证,小流水为补充,阶段计划为辅佐,实行流动管理,保证计划的连续性、均衡性和可行性,通过对各个局部的控制,确保网络计划目标的实现。网络计划的控制其意在于:在网络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通过落实技术组织措施、有效的施工组织,确保人员调配、材料供应、机械配置、资金调拨、技术准备满足计划周期内的需要,跟踪、检查计划的制定—执行—跟踪—反馈—修订—执行,来有效地控制网络计划执行,保证网络计划落到实处。
(3)针对工程材料用量大,特别是钢材用量较大,所有材料及半成品按计划分批量加工进场。
(4)施工期间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入场前做好冬雨季施工方案的准备。
7.4工期调整追赶措施
进场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意见,一周内完成对施工方案的调整工作,总进度计划调整及绘制网络图。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月计划和周计划,以周计划保证月计划的实现,以月计划的实现确保总进度计划的实现。同时建立一套有效的组织体系,对整个工程划分施工流水段,实行小流水作业,每道工序必须为下一道工序创造工作面,后续工序尽可能提前,做到紧张而有序地进行施工,努力缩短每个分部工程的施工周期,以确保总工期目标实现。
在施工进程中,一旦发生偏移,适时进行修正,充分利用总时差及自由时差进行调整,对关键线路上的工序进行调整追赶,必要时加强人力物力,使关键线路上的工序不拖一天,并选用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对整个工程进度进行动态管理。
7.5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1)根据编制的总进度计划,对施工中的工期延误或可能影响正常施工的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比较,对关键工序的前后工序的工期衔接和安排及时进行调整和统筹安排,以确保施工进度顺利进行。
(2)对每月完成的工程量和累计工程量、材料的实际进货及消耗量、储存量、设备及进货的安排及施工的形象进度实施等情况,编写当月施工进度实施报告,递交监理工程师审核,便于监理工程师对整个施工进行有效的监控,以此保证施工进度。
(3)对下月拟完成的工程量、材料消耗、劳动力安排及设备计划,根据本月实际施工进度,综合考虑总工期安排进行适时修正,并向监理工程师递交下月进度修正计划,便于监理审批和对下月进度的监控,保证整个项目施工进度。
按批准的总进度计划,向监理和业主报送下月施工进度计划,其内容包括:
对照本旬、本月施工进度表,提供本旬、本月实际进度完成情况,施工安全情况,对所遇到的影响施工进度不利条件加以分析,以及消除不利条件已采取或将采取的措施;按批准的总进度计划,向监理和业主报送下旬、下月施工进度计划和工程量,主要物资材料计划用量,施工现场劳动力安排计划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发挥我单位优势,集中调运大宗材料,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供货商在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供货。
(2)机械设备保证措施
①在设备的配备中充分考虑储备和富余量。
②保证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运行的可靠性,加强设备管理,加强对设备的维修,加大易损零部件的采购和储存,备齐两套设备配件。项目部设立机械维修小组,确保发生故障时在2小时内修复。
①我单位从自有流动资金中拨出一定数额资金,专门用于施工准备和前期施工。
②所有本项目的资金专款专用,不挪作他用。
7.7确保工期的奖罚办法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经济手段对按计划和超过计划完成阶段工期目标的施工队和个人予以奖励。或对施工队采取固定单价计量承包制,提高施工人员的自主积极性,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前结束施工。
第八章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及处罚
8.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本项目安全管理目标:确保无死亡事故,无重伤事故,轻伤事故率小于3‰人月。创建安全达标工地。
8.3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预防伤亡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现场施工要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各种安全技术措施,改善劳动条件,消除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现场成立专门的安全组织管理机构。作为安全生产的组织保证机构,以施工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为首要职责,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召开安全会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制定好安全规划,搞好安全教育,消除事故隐患,把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1、工程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岗位的操作证后,方可上岗。新工人及劳务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接受安全教育。爆破人员必须持有县(市)公安机关颁发的爆破作业证。严禁非爆破工从事爆破作业,严格爆炸物品保管,执行发放使用核定登记制度。
2、机械设备和安全设施须经过安全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所有临边场地均设置安全防护拦杆,及安全防护网。施工现场安全难点部位均挂安全警示牌,警示安全。
3、施工中应经常进行安全检查,班组必须坚持每天工前会议制度,工段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项目部每半个月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安全检查结果必须以书面形式向单位报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不留隐患。
4、开展安全标准工地建设,施工现场做到布局合理,施工规范,防范严密。做到管线齐全,灯明路平,标志醒目,防护设施齐全;在施工现场悬挂有关施工安全标语,设立醒目警示牌,高空作业配带安全帽、安全带,配置安全网,禁止双层作业。
5、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必须穿戴整齐。戴安全帽,不准穿拖鞋、凉鞋上班,排架上或高空作业人员,要穿防滑鞋,特殊作业场所需系安全带,工作时严禁打闹嬉戏或擅离岗位。
6、施工现场建立以项目副经理为首的防火安全小组。制定一系列完善有效的施工现场防火规定,现场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加强对易燃易爆品的堆放和防火防爆管理。现场临建设施、仓库、易燃料场和用火处要有足够的灭火工具和设备,对消防器材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
7、施工过程中应该注重施工期间的监测工作,同时做好危岩体下方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临时边坡一定要保证安全稳定,严防边坡局部失稳,伤害施工人员。发现预警信号,立即组织人员和设备撤离工地。
1、脚手架一定要搭设牢靠,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上架前必须对脚手架进行检验,确认脚手架稳定可靠后,才可上架施工。外排架手架应随结构上升而加高,保持在工作面1.20米以上,随外排架的升高在脚手架外侧挂设满铺安全网,并拉结牢固,安全网搭接不小于10cm。电线不准直接捆扎在钢管架上,必须捆扎时,应加木方或木垫板,并装上瓷瓶隔离。跑道上的板必须满铺,不得有空隙和控头板,加护脚板,所有铺板用铁丝绑牢,宽度必须大于1.5米。
2、参与搭拆外脚手架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证要戴安全帽、工具袋,悬空危险地方作业,必须配带安全带,严禁穿拖鞋、赤脚或硬底鞋上架子操作,严禁酒后作业。附在外架上的安全网随外架的拆除而逐步拆下,翻板要向外倾,以防止杂物落下,翻板时要有专人负责安全警戒。
3、静态爆破作业时下方必须设置双层安全网,防止石块意外坠落,威胁下方人员财产安全。爆破作业前应对相关影响范围进行警示,避免伤及边坡下方车辆或其它过往人员。喷射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安全防护用品.
4、机器的转动和传动部分,安装防护罩或其它防护措施。电动机必须可靠接地。开动机器前发出信号,操作人员如暂离机器或检修机器时,必须拉开闸刀,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应请电工修理,不得擅自修理以防触电。
5、对电器设备闸刀开关,线路需按安全用电规程安装,电线、电缆应架空、固定,做到一机一闸,1~2组漏电保护,如使用混凝土振动棒,需装漏电保护器、闸刀开关,配电板要有防雨设施,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6、混凝土搅拌机运转时,不得将铁锹或铁棒等伸入搅拌筒内。搅拌中如发现不正常现象或中途停电时,拉开闸刀,关闭电闸,并立即将搅拌筒内的存料除清,然后进行检查和修理。进入搅拌机内修理时,电源闸刀必须有专人看管,并设置两道以上断电措施。
7、焊接施工场所保持通风良好,进行电焊、电割、气焊工作前,应及时清除易燃物、在焊接时采取防护措施。各类气瓶分类存放,并有足够安全距离,保持距明火10m以上。
8、施工期宜安排在学校放假期间进行,尽量避免学生在施工期间停留在校园内。
2、工地设立门卫值班室,由3人昼夜轮流值班,值班人员要佩带执勤标志,白天对外来人和进出车辆及所有物资进行登记,夜间值班巡逻现场。
3、加强对外地民工的管理,摸清人员综合情况,掌握每个人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教育,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每月对职工进行一次治安教育,每季度召开一次治保会,定期组织保卫检查,并将会议检查整改记录存入内业资料内备查。
5、施工现场如发生各类案件和灾害,立即报告并保护好现场,配合公安机关或部门调查、取证。
8.6安全管理处罚措施
确保无死亡事故,无重伤事故,轻伤事故率小于3‰人月,若达不到目标,我公司愿按合同价的2%承担违约责任;确保工地无综合治安案件发生,每发生1起接受500元罚款。
创建文明工地施工标准化工地。
9.2文明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文明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以项目部相关机构为框架,每个管理人员、劳务人员均有责任和义务自觉地文明施工。
(1)积极开展文明施工窗口达标活动,做到“两通、三无、五必须、便民利民不扰民”。
(2)施工现场道路整洁畅通,排水设施齐全有效,场内无积水,保持干燥。所备材料、器材都尖分门别类,按规定进行堆放保管,并保持设备器材清洁有序。
(3)施工时同有关的环卫和交管部门联系,服从其规定,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4)现场实行标准化管理,挂有“七牌一图”。
(5)施工人员上班统一着装,管理人员配带岗位工作卡进入工地。
(6)职工食堂宿舍也应创造条件广州市建设工程档案归档范围-2015.pdf,确保饮食卫生,居住条件应尽可能加以改善,冬季施工备足取暖物品,夏季施工备足降温物质,注意劳逸结合。
(7)现场配备一定数量防暑防寒用品及施工急救性药物等。
(8)在进行弃土运输时,由于施工时间长,施工区内常有车辆和人员流动,驾驶员必须要持证上岗,谨慎驾驶。车辆进出场地道口要有明显的警示牌,把运输安全视为弃土外运工作的重点。
第十章施工期内外关系协调
10.2.1施工协调: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组织人员、材料、设备、运输、物质等供应,及时向项目经理反映各部门之间的进度情况。
10.2.2交通协调:施工处于长火公路旁边,施工前与当地交通管理部门联系,协调施工与公路营运,组织人员对车辆、行人进行维护、引导,减少由于施工给周边交通带来不便。
10.2.4外部协调:积极与当地政府、居民联系电力施工组织设计.doc,组织治安保卫工作及文明生产。
10.2.5配合业主做好有关协调:施工前期积极配合业主做好施工区内的施工征地、青苗赔偿、水电接口。施工结束后,协助业主进行土地、植被的恢复等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