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道维修工程施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对基层表面进行整修,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水泥混凝土。
基层表面应洒水润湿,以免混凝土底部水分被干燥基层吸去。
根据设计要求放出路面铺筑边线;在路线两旁布设临时水准点,以便施工时对路面标高进行复核。
在处理好的基层或做好的调平层上,清扫杂物及浮土,然后再支立模板,模板高度与路面高度相齐平。模板两侧用铁钎打入基层以固定位置,模板内侧应涂隔离剂或铺上一层农用塑料薄膜。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专用灯具安装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060604-2004),拌制混凝土时要准确掌握配合比,特别要严格控制用水量。每天拌制前,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测量砂、石材料的含水量,调整拌制时的实际用水量,按规定的配合比进行搅拌。
混凝土运输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运输时间通常不宜超过30min,出料及铺筑时的卸料高度不应大于1.5m。
运至浇筑现场的混合料,可直接倒向安装好侧模的路槽内,并用人工找补均匀,有明显离析时应重新拌匀。摊铺时应用大铁钯子把混合料钯散,然后用铲子、刮子把料钯散、铺平,在模板附近,需用方铲撒铺混合料并插捣几次,使砂浆捣出,以免发生空洞蜂窝现象。摊铺时的松散混凝土应略高过模板顶面设计高度的10%左右。施工间歇时间不得过长,一般不应超过1h。
混凝土振捣时,靠边角部位先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再用平板振捣器纵横交错全面振捣,且振捣时应重叠10cm~20cm,然后用振动梁振捣拖平。有钢筋部位,振捣时应防止钢筋变位。振捣器在第一位置振捣的持续时间应以拌合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砂浆为止。用振捣梁振捣時,其两端应搁在两侧纵向模板上或搁在已浇好的水泥板上,作为控制路线标高的依据。振捣梁一般要在混凝土面上来回各振捣一次。在振捣过程中,多余的混凝土应随着振捣梁的行走前进而刮去,低陷处应补足振实。为了使混凝土表面更加平整密实,用铁滚筒再进一步来回整平,效果则更好,并能起到收水抹面的作用。
用风镐或液压镐凿除需翻修的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尽可能保留原有拉杆,若有损坏应予以恢复。对损坏的拉杆要补齐,在原拉杆位置附近,打直径为18mm,深35cm拉杆孔,用压缩空气清除碎屑,并灌入植筋胶,将直径14mm,长70cm的螺纹钢筋插入旧混凝土板35cm。
新老水泥板块纵向接缝处必须打孔设置传力杆。在旧板1/2板厚位置,每隔30cm打直径为32mm,深20cm水平孔,用压缩空气清除碎屑,并灌入植筋胶,将直径28mm,长40cm的光圆钢筋插入旧混凝土板20cm。
一般在养护期满后要及时填封接缝,以防止泥砂等杂物进入缝内,填缝前须将缝内杂物清扫干净,并在干燥状态下进行,最好在浇灌填料前先用多孔柔性材料填塞缝底,然后再加填料,其高度夏天与板平齐,冬天稍低于板面。
混凝土终凝前必须进行收水抹面。抹面前,先清边整缝,清除粘浆,修实掉边、缺角。抹面一般用小型电动磨面机,先装上圆盘进行粗光,再装上细抹叶片精光。操作时来回抹平,操作人员来回抹面重叠一部分,初步抹面需在混凝土整平后10min进行,冬季施工还应延长时间。抹面机抹平后,再用拖光带横向轻轻拖拉几次。抹面后,当用食指稍微加压按下能出现2mm左右深度的凹痕时,即为最佳拉毛时间,拉毛深度1mm~2mm。拉毛时,拉纹器靠住模板,顺横坡方向进行,一步到位,中途不得停留,拉毛形成的纹理应顺畅美观,且形成沟通的沟槽,有利于排水。
当混凝土表面有相当硬度时,一般用手指轻压无痕迹,就可用湿麻袋或土工布进行覆盖洒水养护,注意应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加入减水剂的混凝土强度5d可达80%以上,此时可撤掉覆盖物,开放交通。
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案
(一)施工工艺流程:原材料检验→测量放样→配合比设计→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接缝处理→养生与交通管制
(1)水泥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过程中应按批次进行水泥强度、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安定性和细度指标的检验。
(2)碎石最大料径不得超过31.5mm,同时集料压碎值不得大于28%;石料颗粒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超过15%,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碎石按粒径9.5~31.5mm、4.75~9.5mm、2.63~4.75mm和2.36mm以下四种规格备料。
放样时,首先在已铺筑的底基层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0m设一桩,曲线段加密至5m一桩,并在两侧边缘外0.3~0.5m设指示桩;然后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方根据设计标高及试验段确定的松铺厚度设置摊铺机水平传感导线。导线采用直径3mm钢丝,用紧线器强紧,张紧力不小于600N,架设长度不大于200m,应在每次摊铺前和摊铺过程中对导线和指示桩进行复核测量,以确保放样的准确性。
取工地实际使用的集料进行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集料的组成比例。
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制备试件,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3.5MPa。
为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应控制水泥剂量不应大于5%,0.075mm以下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含水率不宜超过最佳含水率的1%。
取符合强度要求的最佳配合比作为生产配合比,用重型击实法求得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作为施工控制指标。
采用厂拌法施工。拌和前拌和场的备料应能满足3~5d的摊铺用料。碎石分类分仓堆放,并做好标示。在正式生产混合料之前,先调试好所用的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则重新调试设备。拌和时应做到配料准确,拌和均匀。拌和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宜多0.5%~1%,以补偿施工过程中水分蒸发的损失,并根据集料含水量的大小、气候及气温变化的实际情况(如早、中、晚不同)以及运输情况及时调整加水量,确保施工时处于最佳含水量。实际施工中采用的水泥剂量比现场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并根据拌和混合料水泥剂量的稳定情况,适量增加水泥用量,以保证混合料的质量。从拌和机内加水拌和到完成压实工作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h,严禁超过初凝时间。出料不允许采取自由跌落式的落地成堆、装载机装料运输的办法,应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由漏斗出料直接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
运输车辆在每天开工前要检查其完好情况,装料前应将车厢清洗干净,运输车辆数量一定要满足拌和出料与摊铺需要,并略有富余。
应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摊铺现场,车上的混合料应予以覆盖,减少水分损失。如运输车辆中途出现故障,必须立即以最短时间排除,当有困难时,车内混合料不能在初凝时间内运到工地,或碾压完成最终时间超过2h时,必须予以废弃。
基层采用摊铺机进行梯队摊铺,摊铺前对已铺筑的底基层适当洒水湿润。摊铺机摊铺时,通过传感器来控制高度,采取半幅全断面一次摊铺成型的方法,以减少接头并方便施工。摊铺时配置施工人员对松铺层边缘进行修整,并对摊铺机摊铺不到,摊铺不均匀的地方进行人工补料,以确保基层平整度。摊铺时采用2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5~10m梯队作业,同步向前把混合料按松铺厚度、设计宽度和设计横坡均匀摊铺,一起进行碾压,以避免纵向接缝,两台摊铺机接缝应平整。摊铺宜连续进行,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有三分之二埋入混合料中,摊铺过程中应兼顾拌和机的出料速度,适当调整摊铺速度,一般宜控制在1m/min左右,禁止摊铺机停机待料。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集料离析现象,铲除局部粗集料“窝”或太湿等不合格的混合料,并在碾压前采用新拌的混合料填补。
碾压遵循先轻后重、由低位到高位、由边到中的原则,碾压时应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处于最佳值,碾压应注意稳压要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碾压段落必须层次分明,设置明显的分界标志。压实时先稳压,开始轻振动碾压,再重振动碾压,最后胶轮稳压,压至无轮迹为止。碾压时先用12~15t双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速度1.5~1.7km/h),接着用18~20t双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速度1.5~1.7km/h),然后用20~25t三轮或双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2遍(速度1.8~2.2km/h),再用激振力大于40t双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2~3遍(速度1.8~2.2km/h),最后用轮胎压路机碾压1~2遍(速度1.5~1.7km/h)以消除轮迹,一般应碾压8~12遍。碾压完成后应根据规范要求对水稳基层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测,包括压实度、平整度、纵横高程、厚度、宽度、横坡度、水泥剂量、集料级配、集料含水量以及强度等,压实后的基层表面应达到平整密实、无明显轮迹和弹簧现象,压实度要求达到98%以上。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摊铺时,应连续作业,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则应设横缝;每天收工之后,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断面也要设置横缝;要特别注意桥头搭板前水泥碎石的碾压。
横缝应与路面车道中心线垂直设置,接缝断面应是竖向平面。其设置方法:
①压路机碾压完毕,沿端头斜面开到下承层上停机过夜。
②第二天将压路机沿斜面开到前一天施工的基层上,用三米直尺纵向放在接缝处,定出基层面离开三米直尺的点作为接缝位置,沿横向断面挖除坡下部分混合料,清理干净后,摊铺机从接缝处起步摊铺。
③压路机沿接缝横向碾压,由前一天压实层上逐渐推向新铺层,碾压完毕再纵向正常碾压。
④碾压完毕,接缝处纵向平整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9、养生与交通管制
每一段碾压完成且自检压实度合格后,立即进行养生,不能延误。养生采用土工布覆盖养生,覆盖前,先对自检合格的基层洒满足量水养生,然后铺设土工布,在7d内应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28d内正常养护,养生期间应定期洒水。洒水车的喷头要采用喷头式,每天洒水次数视气候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处于湿润状态。7d养生期间禁止车辆通行。
①拌和机的投料要准确,宜在投料运输带上定期取样检查各料仓的投料数量。
②拌和好的混合料要及时摊铺碾压,一般在水泥终凝前完成。
③严禁用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如局部低洼可采用翻松,添加新鲜混合料重新碾压。
④压实后表面应平整密实,无松散、弹簧现象,无明显碾压轮迹。
⑤施工结束后,及时采用土工布覆盖并洒水养生。
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d龄期进行钻芯检查,如取不出完整钻件,则应找出不合格界限进行局部返工处理。
粘层所用材料为喷洒型乳化沥青,有关技术指标符合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进行搅拌,如果搅拌后的乳化沥青均匀一致可以继续使用,否则不准使用。乳化沥青存放根据试验结果不宜超过5d。
乳化沥青洒布前,对下承层要做一次彻底的清扫,将上面的杂物、浮尘清除干净,如有泥土时,采用水车冲洗。对于水泥混凝土板面上的浮浆、灰浆要用钢丝刷刷净,并用大功率吹风机将浮尘吹出桥面。洒布作业采用智能洒布车作业,车中的微电脑能够准确地控制乳化沥青洒布量。根据路面的污染程度,洒布量控制在0.3~0.6kg/㎡,洒布车以8~10km/h的速度保持匀速行驶,在沥青洒布车喷洒不到的地方采用手工喷洒。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出现洒花漏空或成条状,喷洒不足的要补洒,喷洒过量的要刮除。洒布作业时要根据路面的污染情况确定洒布量,绝不能出现淌油和花白现象。按规定的洒布量掌握在低限,宁少勿多。
①乳化沥青粘层油洒布要根据天气情况作业,路面潮湿时不得喷洒,用水洗刷后待表面干燥后喷洒。
②粘层油施工要提前至中面层施工前1~2d进行,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后,紧跟铺筑沥青混凝土层,确保粘层不被污染。喷洒粘层油后,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
七、沥青下封层施工方案
(1)清除基层表面浮灰
先人工清除基层表面,然后用2~3台森林灭火机沿路线纵向排成斜线将浮灰吹净,若不能达到除尘的要求,则可用水冲洗,清除基层表面的浮灰尽量能使基层顶面的集料颗粒外露。
如果基层表面已经干燥,则在喷洒乳化沥青之前一个小时用洒水车快速喷洒少量水,以湿润基层表面。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沥青,喷洒的数量按沥青质的含量来控制,一次洒铺法采用的乳化沥青宜为水:沥青40:60,浮化沥青用量为1.0±0.1kg/㎡。
人工进行撒布集料,集料的粒径规格为3~5mm,集料撒布用量为6~8m3/1000㎡。
用6~8t钢轮压路机碾压两遍。局部露黑处发生粘轮时,应再补撒少量集料。
碾压完毕后应封闭交通2~3天,待水份蒸发后,可允许施工车辆通行以均匀碾压。
八、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
面层施工采用沥青混凝土集中厂拌,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摊铺机摊铺,双钢轮压路机碾压的全机械化过程施工。
在铺筑沥青混合料之前,要检查基层的质量。特别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局部粗骨料比较集中的地方很容易发生松散,遇到这种情况必须经处理后再铺筑沥青混合料。基层养生期达到后洒透层沥青,待透层沥青完全渗透后即可铺筑沥青面层。
面层铺筑前应准确地进行放样,确定边线和中线,以引导摊铺机正确地就位摊铺。
沥青拌和场在生产过程中要控制好混合料的配合比。拌和楼操作室里微机对各种粒径的材料通过电子秤准确控制。试验室应随时抽样检测油石比和矿料配合比,如不符合要求,立即通过操作室改变配合比例,直到完全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为保证摊铺机作业要求及沥青混和料的温度,须选择大吨位运输车辆。同时为避免沥青混和料运输过程中的离析问题,运料车在储料罐下面装料时要分三次移动车位置完成装料。其次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保温措施,如遇低温、大风或下雨均应将混合料覆盖,以免温度降低太快。
面层施工采用2台摊铺机全幅摊铺。摊铺时随时检测高程、掌握中边桩部位的相对高差是否满足路拱要求。纵向高程控制采取活动基准找平方式,即浮动式均衡梁,摊铺机传感器直接行走在均衡梁上。根据试验路确定的松铺系数,摊铺机在基层起步时熨平板及均衡梁后滑靴下垫上松铺厚度的木板,当在已铺好的面层走步时,熨平板和均衡梁后滑靴下面均垫上松铺厚度减去压实厚度的木板。
每次摊铺机起步前,要对熨平板进行加热,加热时间不宜小于30分钟。起步时摊铺机速度要从零开始增加,慢慢起步,这样有助于消除刚起步时由于阻力过大而引起的面层产生横向波浪的现象。
摊铺时摊铺机的速度控制在2—3m/min即可保证混合料连续供应,从而减少摊铺机停机待料次数。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对于面层的平整度和强度相当重要。首先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和碾压步骤,沥青混合料的碾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摊铺完一段后,检测温度,在初压温度左右时,由双钢轮压路机静压一遍,初压后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予以适当修正。然后双钢轮压路机振动打开开始复压,复压遍数根据试验路结果确定,一般不小于4遍,终压用轮胎压路机直至达到规范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压路机碾压时要特别注意压路机的直线型行走,不得产生推移、发裂,否则将严重影响面层的平整度。前进后退压完一遍后,压路机关闭振动,后退至上一段压完已成型的路段上,慢慢打方向转移位置,再直线前行。压路机每次应由两端折回的位置,阶梯形地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在摊铺机连续摊铺的过程中,压路机不得随意停顿、调头。
碾压时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当边缘有路肩时,紧靠路肩碾压,不能留空隙,但也不能压坏路肩砼。当边缘无任何支撑时,可用耙子将边缘的混合料稍微耙高,然后将压路机钢轮伸出边缘10cm以上碾压。也可在边缘先空出宽30~40cm,待压完第一遍后,将压路机大部分重量位于已压实过的混合料面上再压边缘,以减少向外推移。
压路机的碾压长度以与摊铺速度平衡为原则选定,并保持大体稳定,而且要根据环境温度适当调整,当周围环境温度低时,混合料温度降低很快,因此摊铺完一段后检测初压温度,合适时即开始碾压;当环境温度高时,混合料温度降低慢,可以将碾压长度拉长,以防温度过高而发生推移等现象。复压完成后,紧接着钢轮压路机关闭振动开始终压,终压遍数不少于2遍。
纵向接缝摊铺时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纵向接缝采用热接缝。施工时己摊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再做跨缝碾压以消除缝隙。
横向接缝采用平接缝方式。具体作法是:接缝前,先用3m尺搭在未切割断面处,在已成型路面与直尺脱离点上划上记号。一个断面取四个点,然后连成直线将其切除,搭接前抹一层粘层油。摊铺热料前预留一定的虚铺厚度。摊铺后将接缝人工处理好,碾压时先在旧路上将压路机横向摆好,开始碾压时,光轮深入碾压层为15c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全部在新铺层上为止,最后再纵向碾压。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40℃后经监理工程师书面同意后,才可开放交通,但严禁重型车辆通过。
(一)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封闭交通→测放基准点→标线基准线放样→清扫拟标线路面区域→喷涂下涂剂→热熔涂料熔化准备→标线施工→标线质量检查及修整→开放交通
标线材料、施工设备调试等准备。
测基准点是标线施工的首要环节,应根据图纸确定所放基准线的尺寸,然后每间隔10~20m间断打点。为保证基准点的准确性,采用经纬仪进行打点。
在基准点测放确定后,放线人员据此放出一条基准线,车载放线设备再据此基准线连续放出其他基准线。
基准线放出后,专职质量检测人员要上路对所放基准线的尺寸作出测量和记录,观测车道尺寸的误差情况,判断虚线间距准确与否,然后在施工记录表格栏中据实填写,并在结论栏中注明是否可以进行下一步作业。
在下涂剂喷涂前先要进行路面清扫,其作用是清扫干净路面残留的泥土、砂石或水泥浆块等,确保下涂剂能直接、均匀地覆盖于要作业的路面。
下涂剂对路面和标线起到一个“合二为一”的作用,它能使二者紧密粘结在一起。因此,它的均匀度就变得尤为重要,应采用喷涂机进行施工。
熔料过程是热熔喷涂标线工艺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之一。施工性能的好坏与熔料有很大的关系,热熔喷涂涂料温度忽高忽低时容易造成标线厚薄不均匀,所以在熔料过程中如料温过高时应及时采取各种降温措施,料温过低时应适当延长在热熔釜中的溶料时间。热熔釜中涂料温度一般控制在205~215℃之间,热熔釜内如由于各种原因一时达不到设定温度时不要急于将涂料放到手推车涂料灌内,应稍微等候几分钟,待涂料达到控制温度时再放料。此外,在连续施工作业时,标线车操作人员和热熔釜操作人员应紧密配合,保证涂料熔融时的稳定性。
标线施划是整个标线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要严格按程序进行操作,同时根据路面和当时气温条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控制:
8.1涂料温度的控制:标线涂料在加入到标线车中时,温度宜在205℃左右。
8.2标线接头、收放刀地方的控制:标线接头施工时要注意在设备行驶速度正常且均匀一致后再打开涂斗料门,即需要标线在接头施工时预留10m左右的距离来调整施工速度。
8.3标线反光效果的控制。应控制好涂料喷涂温度,涂料温度较高时,玻璃珠沉降严重,此时应将玻璃珠撒布器和涂斗距离适当加大。
8.4标线厚度的控制:标线厚度按施工时业主或管理单位要求的厚度设置。对于施工中影响标线厚度的因素,即设备速度、涂料温度、料门开关大小及涂斗中涂料液面高度,施工中应首先确保熔料温度稳定,然后控制涂斗中液面高度、保持料门开关大小基本不变,最后依靠标线车操作人员控制设备行进速度来确保标线厚度。
第二节、施工现场交通组织与管制措施
1、根据工程现状及工程施工特点,道路施工期间计划采取半幅半幅施工,在道路中间设置交通隔离护栏,起终点位置安排临时交通协管员进行交通管理。
2、施工期间在道路交叉口处设置交通安全警示、警告标牌,在夜间设置警示红灯。
3、对某些必须进行连续作业的工序尽量采用集中、快速完成。
4、对居民出行道口,必须保证畅通,保证良好排水。若需要占用,应先修筑临时便道,保证居民进出通畅。
6、保持道路畅通、平坦、整洁,安排洒水车辆对路面进行洒水,减少扬尘。
第三章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本工程计划工期一个月。项目部将合理配置施工力量,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在合同工期内全面完成本项目施工任务。
二、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安排
(1)施工准备第1天~第5天
(2)挖除老路面第6天~第8天
(3)沥青灌缝处理第9天~第10天
(4)铺设玻纤格栅第11天~第11天
(5)回填级配碎石第12天~第14天
(6)回填水泥混凝土第12天~第17天
(7)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第18天~第24天
(8)沥青下封层第25天~第25天
(9)沥青混凝土面层第26天~第28天
(10)交通标线第29天~第30天
1、快速组织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和物资材料进场,按工作内容和进度配齐各项生产要素,抓好有利施工季节,实现施工进度良好开端。
3、选拔业务精、能力强的管理和施工人员,配齐配足技术工人。
4、充分细致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工作准备,按照总工期目标,利用倒排工期法,精心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订详细的分段工期控制计划,科学组织施工。
5、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和生产要素配置,及时调整各分项工程的进度计划和机械、劳力配置,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和施工机械化作业程度,把住物资供应关,保证足量、准时满足进度要求。
6、实行工期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计划、检查、考核与奖惩制度;加强施工指挥调度与全面协调工作,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7、重点抓质量、安全,以促进度,确保不出任何安全质量事故,以便工程施工顺利进展。
9、强化施工调度指挥与协调工作,超前布局谋势,密切监控落实,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搁置延误。重点项目或工序采取垂直管理,横向强制协调的强硬手段,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速度和工作效率。
10、严密组织施工,精心安排工序,保证均衡生产,并适时掀起施工高潮。
11、挖掘内部潜力,广泛开展施工生产劳动竞赛,营造比、学、赶、帮、超和人人争先的氛围,不断掀起施工高潮,确保阶段工期目标和总工期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四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招标文件、设计文件、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标段工程交工验收质量评定等级达到合格标准,竣工验收质量评定等级达到优良标准。
(一)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时最低气温应满足大于5℃以上,最大水泥用量应控制在5%以内。
2、混合料配合比应准确,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摊铺时标高和厚度应进行控制,碾压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应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2%。
4、碾压厚度控制在20cm以内,碾压至压实度满足要求为止。
5、尽量控制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路拌时控制在3~4小时,集中厂拌时控制在2小时以内。
6、碾压完成后应进行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及时保湿养生,并采取封闭交通措施。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摊铺沥青面层前应对基层进行检查,清除路面污染。
2、拌制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应检验符合规范要求,配料应准确。
3、拌和机拌和时间应控制在45S以上,出厂温度应严格控制。
4、运输沥青混合料的车辆应涂隔离剂,车上用苫布覆盖保温防雨。
5、摊铺时应保持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进行,速度控制在2~6m/min。
6、选择合理的碾压组合方式,最大压实厚度控制在不大于10cm,碾压至无明显轮迹,压实度满足要求为止。
7、路面施工接缝应予以错开,接缝应紧密、连接平顺。
8、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至表面温度低于40℃后,方可开放交通。
第五章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安全生产保障措施,消除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1、确保人身安全的管理措施
(1)加强对员工的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2)员工上岗前应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未经培训合格的非专业人员不从事本岗位工作,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加强对员工的劳动保护,配齐配足个人劳保用品,并定期进行全员体检。
2、施工用电安全管理措施
(1)临时用电必须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电器设施设专人管理,电工必须经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2)用电设备集中使用的场所,应由专业人员编制临时用电方案,经批准后实施。
(3)过路电缆线应穿管保护,电气设备按要求作保护接零或作保护接地。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要定期进行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线路、设备及时予以维修或更换,严禁带故障运行。
3、机械设备和车辆的安全管理措施
(1)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不准操作与证不相符的机械。
(2)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说明书的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3)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存放时,应选择安全的停放地点,严禁机械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
(4)汽车驾驶员应当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同时注意车辆的维修保养,刹车和方向要确保灵敏可靠,保障车辆安全行车。
(5)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1)施工现场建立健全消防组织,实行消防工作责任制,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本单位安全管理的范围。
(2)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源,严格火源、易燃易爆物及助燃物的管理。
(3)现场的生产、生活区均设足够的消防水源,组建义务消防队并组织演练,让消防队员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4)组织防火检查,督促火险隐患的整改,使防火责任制落到实处。
(5)合理安排场内临时设施,保证各类房屋、库棚、料场等的消防安全距离符合规定要求。
第六章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积极维护当地自然生态环境,采用有效措施防止施工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创造条件力争使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达到双满意。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由专职管理人员和各作业组负责人组成的施工管理组织机构,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特点,分工序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完善环境保护体系。
(1)施工现场主要道路、料场、生活办公区域必须进行硬化处理,裸露的场地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
(2)拆除旧有建筑物时,应采用隔离、洒水等措施防止扬尘,并应在规定期限内将废弃物清理完毕;
(5)施工现场出入口处应采取保证车辆清洁的措施;
(6)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砂石等散料应采取覆盖措施;
(7)施工现场混合料搅拌场所应采取封闭、降尘措施;
(10)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车辆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环保排放标准要求。
(1)施工现场应设置排水沟及沉淀池,现场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和河流;
(2)现场存放的油料、化学溶剂等应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应进行防渗漏处理;
(3)食堂应设置隔油池,并应及时清理;
(4)厕所的化粪池应进行抗渗处理;
(5)食堂、盥洗室、淋浴间的下水管线应设置隔离网,并应与市政污水管线连接通畅。
(1)施工现场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CB12523)及《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l2524)制定降噪措施,并应对施工现场的噪声值进行监测和记录;
(2)施工现场的强噪声设备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
(3)对因生产工艺要求或其他特殊需要,确需在晚间进行强噪声工的,施工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到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并公告附近居民;
(4)夜间运输材料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
(5)对产生噪声和振动的施工机械、机具的使用,应当采取消声、吸声、隔声等有效控制和降低噪声。
夜间施工严格按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对施工照明器具的种类、灯光亮度进行严格控制,减少施工照明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5、防治施工固体废弃物污染
第七章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建立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①严格按照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各项临时设施,场内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机具设备等堆放整齐,同时挂上规格、型号标志牌。做到场地清洁,道路平顺,排水畅通,标志醒目,生产环境达到标准化作业要求。
②施工现场设置“五牌一图”(工程概况牌、安全纪律牌、安全标语牌、安全记录牌、文明施工制度牌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施工人员佩卡上岗。
①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设施的安装和使用严格符合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架设,杜绝任意拉线接电。
②施工机械、车辆按照规定线路行驶,不得任意侵占场内道路。
③施工现场设置各类必要的职工生活设施,搞好环境卫生和内务,建好职工之家,搞好文体活动,办好职工食堂、饮用水供应,做好卫生防病工作,确保职工身心健康。
⑤按照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业主的指示要求,并参照工程文明工地创建活动的有关文件,同时认真听取驻地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和建议,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争创文明施工现场。
(1)在现场施工时,若有文物出现,应当首先保护施工现场,并立即停止对文物周围的挖掘工作。
(3)针对文物的形状大小,汇总成文字图表形式,并立即整理成书面报告。
(4)将书面报告及时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以便对文物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八章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一、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
建设工程的风险包括项目决策的风险和项目实施的风险。在施工进展过程中应收集和分析与风险相关的各种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对其进行监控,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并提出预警。
根据工程特点、范围,针对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对施工现场易发生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发生初期,现场人员采取积极自救、互救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指派专人负责引导指挥人员及各专业队伍进入事故现场。
2、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了解现场情况及事故的性质,确定警戒区域和事故应急救援具体实施方案,布置各专业救援队任务。
3、各专业咨询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对事故情况作出判断,提出处置实施办法和防范措施;事故得到控制后,参与事故调查及提出整改措施。
4、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按照应急救援小组安排,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按各自的分工开展抢险和救援工作。
5、发生各类事故都要保护好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时,必须及时做出标志、摄影、拍照、详细纪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等待事故进一步调查分析。
6、事故得到控制后,由项目经理部统一布置,组织相关专家,相关机构和人员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第九章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项目部积极与当地交警和路政部门配合DB15/ 509.5-2012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学校.pdf,在交管部门指导下,在项目经理部、施工作业点位置和交叉路口等正确摆放有关交通标志。
(1)在距离施工点1Km处设“前方施工,减速慢行”标志和单车道通行标志。在前方再设置禁止超车标志。
(2)在施工点500m处设置“限速40Km/h、禁超”标志和“车道变窄”标志。
(3)在施工点300m处设置“限速30Km/h”标志和车辆隔离,导向标志某国际商业广场一期工程项目安全通道施工方案,并设置减速板。
(4)在施工点100m处设置“限速5Km/h”标志,并设置减速板。
(5)在交通管制的出入口设置合流、分流标志。设专人值勤看守,防止通行车辆进入施工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