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无锡某住宅楼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_secret检查供电线路,保证混凝土浇筑期间施工用电。混凝土浇筑时根据混凝土浇筑方向每隔10米布置一个三级配电箱,另现场安排电工值班,随时对发生异常或故障的线路进行抢修。
根据施工方案布置泵管,要求泵管连接完好,加固措施得当。现场配备泵管配件和泵管以防现场管件损坏需替换。如下图所示:
看保护层DG/TJ08-2279-2018标准下载,必要的钢筋校正
看保护层,必要的模板校正
振捣混凝土,浇筑面上指挥下料
拆泵管、塔吊料斗卸料输送泵辅工、混凝土表面覆盖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3.1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施工时选用低水化热品种的水泥,对于水泥,应进行水化热试验比较后方可使用。在混凝土混合料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石粉和高效外加剂以降低水泥用量和减少水化热。按温控设计,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得超过28℃,各原材料的温度有一定的限制。
3.1.1混凝土原材料
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散装入场,水泥使用温度不得超过50℃,否则须采取措施降低水泥温度,如要求水泥生产厂家放置一段时间后发货。
石粉:采用S95级别石粉,质量应符合规定,其最高温度不得超过50℃。
外加剂:采用JM—1膨胀剂和NF—15高效减水剂。外加剂应分批检验。
水:拌和用水的水质通过严格检验并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3.1.2“多掺”技术
混凝土浇注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混凝土弹性模量不断增大,而表面温度低,因此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而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混凝土降温过程中,又在混凝土内部引起拉应力。如果环境气温降低,养护不合理,也会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允许拉应力时,就会出现裂纹。合理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是保证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此采用多掺技术及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
为改善混凝土性能,同时掺加粉煤灰、石粉和减水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和石粉取代了部分水泥,使得混凝土的水化热降低,可以有效的防止温度裂缝。混凝土中采用掺合料为磨细的Ⅰ级粉煤灰和级别为S95的石粉,外加剂为NF—15高效减水剂。
3.1.3、混凝土配合比
泵送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粘聚性,不离析、不泌水。初始坍落度宜控制在15cm以上,为满足以上施工要求,确保施工质量,我司要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对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大量试验,按材料实际情况,优选出配合比;同时结合现场施工和材料情况,对配合比进行调整。根据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锚碇大体积混凝土采用标准养护条件下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作为验收和评定的依据。最终优选的配合比见下表:单位为kg/m3
3.2、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指标
3.2.1、温度控制设计
为防止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温度应力、干缩应力等产生开裂,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控设计,根据一般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控制的计算方法,结合混凝土实际施工过程,考虑混凝土浇筑温度、混凝土水化热的散发规律、养护方式、外界气温变化、混凝土徐变等复杂因素,在结合我司以前大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混凝土在施工期间不产生温度裂缝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温控标准:
(1)混凝土浇筑温度不超过28℃;
(2)混凝土最大水化热温升:C30混凝土不超过31℃;
(3)混凝土内表温差不超过25℃;
(4)相邻混凝土温差不超过25℃。
3.2.2、原材料温控措施
(1)控制混凝土原材料温度
①水泥:水泥使用温度不得超过50℃,否则必须采取措施降低水泥温度。水泥应分批检验,质量应稳定。
③砂:砂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28℃。
④石:石子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320C。
⑤水:水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160C。
原材料控制措施:禁止使用新出炉、出厂的水泥;对混凝土骨料进行降温;一般碎石采用喷淋冷却水进行降温,对粗、细骨料可提前进场,并加遮阳棚。在混凝土拌和时,拌和用水采用冰水。
3.2.3、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控制
若浇筑温度超出控制要求,则应采取如下措施:
①混凝土泵管外用草袋遮盖,并经常洒水降温;
②砂、石料避免太阳暴晒;
3.2.4、混凝土的保温和养护
施工时,混凝土表面采用洒水养护,混凝土表面采用薄膜和麻袋覆盖保温,使混凝土内表温差控制在温控标准范围内。
3.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3.3.1、对混凝土施工的一般要求
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抗裂能力,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每一环节的施工控制,要求现场人员必须从混凝土的拌合、运输、浇筑、振捣到养护、保温整个过程实行有效监控。混凝土施工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验收规范进行,并应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1)混凝土拌制配料前,各种衡器应请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标定,称量误差应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拌制应严格按配合比进行,使其和易性满足要求。
(2)混凝土应按规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必须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上层混凝土。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0.5米,并保持从仓面一侧向另一侧浇筑的顺序和方向。
(3)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必须及时清除仓面积水。
3.3.2、凝土运输与泵送
(1)为防止商品混凝土在运送过程中塌落度产生过大变化,混凝土罐车在运送途中,搅拌筒不得停止转动,混凝土熟料从装料到卸料包括途中运输的全部延续时间不得超过90分钟,混凝土罐车卸料前,应使搅拌筒全速(14—18r/min)转动1—2分钟,并待搅拌筒完全停稳不转后,再进行反转出料。
(2)混凝土罐车卸料时,应先低速出料,观察其质量,如大石子夹着水泥浆流出,说明罐内物料已发生沉淀应立即停止出料,再高速顺转搅拌2—3分钟,方可出料,其情况仍未好转,不得再向料斗中卸料。
(3)混凝土泵机料斗上要加装一个隔离大石块的筛网,其筛网规格与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相匹配,并安排专人值班监视喂料情况,当发现大块物料时,应立即捡出。
(4)混凝土应保证连续供应,以确保泵送连续进行。不能连续供料时,宁可放慢泵送速度,以确保连续泵送。当罐车供应脱节时,泵机不能停止工作,应每隔4—5分钟使泵机反转两个冲程,把物料从管道内抽回重新拌和,再泵入管道,以免管道内拌和料结块或沉淀。
(5)泵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润滑混凝土输送管内壁。
(6)泵送时,应随时观察泵送效果,若喷出混凝土系一根柔软的柱子,直径微微变粗,石子不喷出,证明泵送效果较好,若喷出一半就撒开,说明和易性不好,喷到地面时砂子飞溅严重,说明坍落度偏大。
(7)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
(8)在现场随时抽查坍落度,若发现坍落度不符合要求,则退回混凝土搅拌站。
(1)浇筑采用混凝土浇筑采用斜向推进、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方法。2台混凝土泵同时由西向东进行。
(2)商品混凝土管理规定,连续浇筑量超过1000m3一般按照每200m3留置强度试件一组,每班留现场同条件养护试块一组。抗渗试件,按每500m3取一组试件。对柱、墙C60P12混凝土应注意单独取样(强度试件和抗渗试件)。所有试件随机取样,成型后用塑料膜严密覆盖,脱膜时写好编号、日期及部位,除同条件养护外,其余强度试件及抗渗试件立即进入标养,以免因试件养护不利出现对工程质量误判。
(3)每个输送泵泵口配备6台插入式振动器,在泵口前后分别布置两道,第一道在卸料点,解决上部振捣,第二道在坡角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为防止混凝土堆积,先振卸料口部位,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从坡角开始由下向上振捣。
(4)混凝土浇筑要按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加强现场调度管理,确保已浇混凝土在初凝前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不出现“冷缝”。
(5)混凝土振捣操作人员必须挂牌上岗各负其责,必须服从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统一安排和指挥。
(6)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振捣上一层应插入下层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每一次振点的延续时间一般为20—30秒,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准。横向振捣界面的振捣搭接至少500mm宽,以防止交界处的漏振。
(7)板面钢筋较粗时,容易在振捣后初凝前容易出现早期塑性裂缝。
a凡板面上有墙体吊脚膜板”部位应控制下料,在板浇平振实后,稍作停歇,在混凝土初凝后和终凝前再浇板面上“吊脚膜板”内的墙体,浇筑墙体并振捣之后,不得再插捣“吊脚膜板”附近墙体(即先振捣底板混凝土再振捣导墙混凝土),用木槌适度敲打“吊脚膜板”外侧,使可能存在的沉缩裂缝闭合,保证混凝土不产生孔洞、麻面、蜂窝。
b有埋管部位及表面有粗大钢筋部位,振捣之后初凝之前易在混凝土表面出现沉缩裂缝,应及时采用人工三次压抹予以消除.处理之后,为防止水分继续蒸发使混凝土表面干缩,应立即进行表面覆盖和保湿养护.
(8)混凝土板面标高控制采用每隔2m设标筋找平。
(9)底板浇筑至标高后,在终凝前用抹光机反复抹压多次,防止混凝土表面的沉缩裂缝出现。
3.4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3.4.1混凝土的养护十分重要,只有充分湿养护才有利于混凝土的膨胀效能发挥,必须提高养护意识。必须设立专职养护人员,建立严格的混凝土养护制度。
3.4.2混凝土在浇注及静置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极易产生非结构性裂纹,因此混凝土宜两次收光;第一次在初凝前3小时,主要是把底部的水拍出表面,第二次在初凝前,宜边收光边用塑料薄膜覆盖,然后再用干麻袋、草袋养护。
3.4.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采用蓄热保温养护法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质量极为关键的工序,当混凝土表面抹平之后,且在混凝土初凝之后,马上在其表面覆盖保温材料,其厚度按以下计算。
0.5h——中心最高温度向边界散热的距离,其值为结构厚度(h)的0.5倍;
λ——养护材料的导热系数,此处0.05
λ1——混凝土的导热系数;此处取2.3
Ta——混凝土的养护材料接触处的温度;
Tb——混凝土到最高温度时大气平均温度,此处取25℃
Tmax——混凝土中的最高温度
K——使热系数的修正值,此处取1.4
混凝土内最高温度:Tmax=To+Q/10+F/50
=32+326/10+70/50
=32+32.6+1.4
To=混凝土入模温度(取32℃)
混凝土与保温材料接触温度
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混凝土表面采用一层干麻袋另加一层薄膜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不直接暴露在大气中,覆盖薄膜前,用喷雾器洒水。养护时间为28天。
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有大量浮浆泌水,这将降低结构的抗裂性能,还会造成大量表面收水裂缝,所以应严格做到浮浆泌水不留在混凝土内。另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成,表面聚集的水泥浆层较厚,体积收缩率大,容易在基础面上出现收缩裂缝,这些裂缝会造成基础受力时的应力集中,导致裂缝的扩展,所以我方采取了认真的施工组织措施,在混凝土浇灌结束后约3小时,初步用长刮尺刮平,然后在初凝前将混凝土表面打磨压实分三次收光,表面扫毛。
为做到信息化温控施工,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调整,在混凝土内部埋设薄壁钢管,布设温度测点测试温度,它是温控工作的重要一环。具体布置点如下图所示:
测试应在混凝土浇筑后立即进行,连续不断。混凝土的温度测试,峰值以前每2小时观测一次,峰值出现后,每4小时观测一次,持续5天,转入每天测2次,直至基本稳定。每次检测完后及时填写混凝土测温记录表。通过测试混凝土内部的温度,经过数据整理,得出温度曲线,从曲线能反映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找出其中变化的规律,为主楼筏板混凝土的施工积累一定的经验。
5、大体积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确保其不出现温度应力裂缝和干缩裂缝,必须在基础设计方面、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配合比的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运输、浇筑和保温保湿养护等过程中都认真执行以下措施:
5.1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
(1)施工用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等按批量向使用单位提供出厂合格证。
(2)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原材料按“规范”进行复检,按批量向使用方提供复检报告,凡不合格的原材料绝不用于生产。
(3)为保证原材料质量稳定,严格选用质量信得过的原材料供应商。
(4)严格把好砂、石原材料进场关,凡目测质量不合格的,不准使用。
(5)混凝土生产前及生产中会同甲方、监理对站内进行抽检,作好留样存查工作。
5.2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在保证基础工程设计所规定强度、耐久性等要求和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工艺特性的前提下应做到:
(1)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2)尽量降低水灰比,有利于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3)在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中掺用一定比例的优质粉煤灰,既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又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4)在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满足坍落度的要求前提下,适当提高骨料的含量。
5.3混凝土生产过程的控制
生产混凝土时,必须按规定程序对生产各环节、各工序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对于生产大体积混凝土时,还要特别控制好如下几点:
(1)确保大体积混凝土连续供应、连续浇筑。
(2)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非常重要,除在混凝土材料和配合比方面采取一定技术措施外,对混凝土入模温度要进行控制,确保入模温度小于28℃,同时要采取措施尽量降低入模温度。
①用温度较低的地下水搅拌;
②若天气炎热,对骨料进行遮阳和降温处理;
③对混凝土拌合物温度测量规定每工作班不少于两次,做到及时监控,及时采取措施。
5.4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控制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搅拌车司机应做到如下几点:
(1)做好混凝土的防护工作,运输过程中慢速旋转搅拌筒,出料前应高速旋转搅拌筒2分钟XF 1151-2014标准下载,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2)天气炎热,要对混凝土运输搅拌车的搅拌筒采取降温措施。
6、温控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为了使各项温控措施落实到实处,建立和健全全面监督、管理机制,且严格实行温控工作责任制:
(1)负责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在每天混凝土开盘之前,专门检查温控准备情况。
(2)成立专门的温控管理班子,负责各项措施的落实并实施。
(3)在核心筒底板开始施工之前,技术部进行温控技术交底。工程部必须做到逐步技术交底,使班组、工人能了解温控的必要性及操作情况。
JGJ/T 455-2018 住宅排气管道系统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4)技术部必须根据温控监测成果并及时做出温控施工技术效果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