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接头、湿接缝施工组织设计

湿接头、湿接缝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9.90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湿接头、湿接缝施工组织设计

③负责材料供应商的资格评审及进场材料的检验与测试工作。

④下发质量问题通知单,并对技术部门提出的处理方案进行审核。

⑤对不满足质量要求的工作或服务采取行动,包括停工及向项目经理汇报。

⑥制定质保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对有关部门及人员培训。

TB/T 3562-2020 铁路保温车.pdf⑦负责收集、整理施工原始记录、质检报告及竣工资料编制工作。

① 组织学习项目部下发质量控制交底书及其他质保措施,负责施工队的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

② 实施施工过程本对负责工程项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检查。

③ 在发生不满足要求的工作时有权停工并向队长及项目部质检科汇报工作。

④ 进行各分项工程的自检工作,填报自检表并在合格后填报监理工程师规定表式,上报项目部自检工程师,会同项目部质检工程师配合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

⑤ 及时将项目部质检部门及监理工程师有关工程质量意见反馈到施工现场并监督实施。

(5)测量队及工地试验室

在湿接头、湿接缝分项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总工组织全体施工骨干及技术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技术交底,在技术交底中要着重明确分项工程责任制,确定工序责任人,使全体人员掌握质量指标及控制措施,并且在各班组明确各工序质量责任人(由班组长或其他骨干担任),对工序的交接签发“工序交接单”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此外,每一个施工队长(或班组长)应结合工程施工的细节,进一步对班组成员进行交底。

对以上的技术交底,应注意在施工过程根据实际现场条件作调整、修改、总结。在首件工程结束后召开总结会,使之更完善。

4、逐级签定质量责任状

根据集团总部的项目质量管理规定及工程的具体特点,项目部逐级签订了质量责任状,具体为:

a、总公司与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

b、项目经理与总工、项目经理与项目副经理。

c、项目经理、项目总工与各部门责任人、施工队长、施工班组长。

d、施工班组长与班组成员

在质量责任状中明确了签状人的质量责任、质量管理要求及具体的奖罚措施。奖优罚劣,用经济手段保证质量措施落实到实处。

㈡一流内在质量的保证措施

1、工艺控制的质量保证

在湿接头、湿接缝分项工程开始前,结合本工程具体特点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要求施工工艺正确、可行,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控制指标明确。

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的落实情况,以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2、工程材料的质量保证

⑴水泥、钢材及其他半成品进场必须有出厂证,并做材质试验,水泥在有效期内用完。

⑵地方材料应先调查料源,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并经监理认可后方可进料。

⑶现场设专人收料,不合格的材料拒收。施工过程中如发现不合格的材料应及时清理出现场。

3、组织管理的质量保证

⑴项目经理部每月组织一次质量大检查,定期召开工程质量例会、质量检查并评出质量等级。

⑷各技术部门定期填报工程质量报表,进行质量分析,建立健全各种工程质量台帐,收集整理各种工程质量资料。

4、施工操作的质量保证

施工操作者,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操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工程岗位的实践技能。因此,保证施工操作质量,就必须按不同工序的质量要求,合理解决施工水平问题。对一些专业技术工种,必须要做到考核持证上岗。

施工操作中,要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对工程必须本着自我控制的指导思想。所有工序要坚持样板制,有隐预检要求的还必须坚持隐预检制。要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

要按已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操作者的落实情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挂牌制,促进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施工质量的意识。做到操作任务明确,质量责任清楚。同时施工操作者还必须做到“原材料把关制”杜绝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做好施工工程的成品保护。

在整个施工操作过程中,要贯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法。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确保施工质量。

5、人员素质的质量保证

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人、机、料、法、环”这五要素,人是决定的要素。施工管理层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操作人员素质的好坏,对施工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

各施工骨干保持相对稳定,保证其工作的连续性及原有操作技能水平。

6、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

7、成立质量公关小组,保证关键工序质量

按照国际ISO9001:2000版操作标准,根据我公司制定的《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体系运作,开展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成立关键工序QC小组,由分项行政负责人,分项技术主管、工长、班长、技工组成,坚持三工,即:"工前布置、工中检查、工后评比"。

8、运用微机进行质量管理

利用微机,建立质量目标数据库,输入各项质量监控目标及操作、检查结果,绘图质量管理直方图及有关数据的正态分布曲线,对质量管理实施动态跟踪,定期分析结果并提出有关处理对策。

㈢一流外观质量的保证措施

模板是整个构件成形的基础,是保证构件大小、尺寸、表面平整等外观质量的要素。要保证一流的外观质量,首先要保证一流的模板质量,在模板的具体选用和操作中要做到如下措施:

⑴采用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保证结构物各部形状、尺寸的准确。

⑵模板制作简单、拆装方便,拆卸时能尽量减少对结构物外观的损伤。

⑶模板板面之间保持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保证结构物外露面美观,线条流畅。

⑷浇筑混凝土之前,模板应均匀涂刷脱模剂,以方便脱模,减少对结构物棱角的破坏。

⑸重复使用的模板,要有专人经常检查和维修,防止模板在长期使用后变形,影响构件外观质量。

⑹混凝土浇筑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以防混凝土结构损坏、变形。

⑺拆模时应先拆除非承重的侧面模板,并对混凝土结构及支承此结构的支柱等进行仔细的检查,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开始逐步拆除承重的支架及模板。

结构物外观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混凝土的质量来实现的,麻面、蜂窝、空洞、裂纹等影响结构外观的缺陷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在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振捣、养护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而引起的。因此,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是结构物外观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采取如下措施来使其得以保证:

⑴混凝土要按设计的配合比,选用合格的材料配制。

⑵混凝土拌和物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⑶在运输过程中要使混凝土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塌落度,以减少结构物表面的色差。

⑷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以防止混凝土上下层之间产生分层现象。

⑸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0~100mm的距离,要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件。

⑹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⑺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每天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满足硬化所需水份为度。

3、成品保护的质量保证

结构物在浇筑完成后,若受到来自外部的破坏,也会严重影响构件的外观质量甚至内在质量。因此我部在ISO9001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成品保护机制,通过对职工进行成品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各种成品保护的定期检查以及安排专人对已完构件进行保护性巡查等措施来实现成品保护的质量保证。

㈣一流档案资料的保证措施

一项工程完成以后,外观质量是可以看到的,而其内在质量是不可见的,只有通过各种各样的数据来体现,而这些数据都是通过档案资料来得以保存的,一流的档案资料也是一流的工程质量的具体反映。因此,我部从工程伊始,就非常看重档案资料的编制、建立和保存工作,按照《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建立了一套完善、有效的档案管理运行机制。设立了专职的档案管理员,按时按期将各种工程资料、档案、文件收集汇总,分门别类的存放于专门的档案室内,通过档案室的各种规章制度保护档案资料得以完好而齐全的保存,以备查验。力求使建设档案工作与高速公路建设同步,在保证工程进度与施工质量的同时要保证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在进行单位、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时要同时核查归档文件材料的完整程度与整理质量。

我们将本着“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做到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建立各项安全管理网络。经理部经常组织人员进行规范安全检查。同时,由项目经理孟宪刚同志亲自挂帅,通过板报、标语、班会等各种形式,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用行政手段,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认真贯彻执行江苏省交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各项规定,加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努力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意识。加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硬件投入,现场配备各种防火、防触电及交通安全标志牌等安保措施;实行专业检查与施工现场群众检查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注重制度的落实。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设专职安全员一名,对安全生产起到宣传督促作用。项目经理部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检查,实现现场专职安全员跟班作业制度,工作提前准备,施工中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过程中无重大伤亡及机损事故。

1、工程开工前,首先详细核对设计文件,根据施工地段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2、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教育,熟知和遵守本工种的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应定期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准上岗操作。对于从事电气、起重、登高架设作业等特殊工种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获得合格证书后,方准持证上岗。

3、施工现场要设置足够的消防设备。施工人员应熟悉消防设备。施工人员应熟悉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应组织一支经过训练的义务消防队伍。

4、施工单位应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气温、雨雪、风暴和汛情等预报,做好防范工作。

5、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施工负责人和安全检查员应随时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情况,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的人员不得上岗。

6、施工所用的各种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应定期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检验,保证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不合格的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严禁使用。

7、施工现场的生活生产房屋、变电所、发电机房、临时油库等均应设干燥地基上,并应符合防火、防洪、防风、防爆、防震的要求。

8、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标志,并不得擅自拆除。

9、各种电气设备的检查维修,一般应停电作业;如必须带电作业时,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并派专人监护。

10、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加强现场管理,各种材料分类堆放,机械停放整齐,设置泥浆池,尽量不破坏周围的环境及减少对沿线农田、鱼塘、河流的污染;

11、施工中坚决制止“三违”现象,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12、夜间施工尽量减小噪音,不影响当地居民休息,并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

13、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制订和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的奖惩制度。

14、严格执行水上施工作业的有关规定。施工作业时,作业人员须戴安全帽,水上作业必须穿救生衣。

六、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在施工现场管理中,采取各种措施,按现代化施工的客观要求组织施工,使施工现场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秩序。主要措施有:

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施工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生产、技术、质量、安保、材料、行政管理人员为成员的文明施工管理组织。

健全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检查制度、奖惩制度和各项专业管理制度等;

⑴对施工现场各生产要素(主要是物的要素)的所处状态,不断地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

⑵合理定置。将全工地施工期间所需要的物的空间上合理布置,实现人与物、人与场所、物与场所、物与物之间的最佳结合,使施工现场秩序化、标准化、规范化,体现文明施工水平。

目视管理。目视管理就是用眼睛看的管理,亦可称之为“看得见的管理”。它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施工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的。目视管理是一种简便适用,透明度高,便于员工自主管理,自我控制,科学组织生产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按照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行业、企业要求,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同时要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施工环境,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消除外部干扰,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环境保护的措施及具体做法:

1、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

2、加强检查和监控工作。

3、对要保护和改善的施工现场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4、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统筹安排,合理布置,综合治理。

5、施工前应制定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和噪声污染。

6、对现场的便道经常洒水养护,以减少粉尘。

7、在居民点较近的地区,除非经工程师批准,,不得有夜间安排噪声很大的机械施工。

8、在运输和贮存施工材料时GBT 94.1-2008标准下载,采取覆盖、仓贮等措施防止漏失。

9、施工中所产生的污水或废水,集中处理,不能随意排放。

副组长:刘成忠、靳启平、孟宪纲、田卫东

成员:秦九爱、孟宪荣、刘正军、别佃奎、朱俊才

邱金玉、陈正贵、岑云来、王永、李正光

1、附表一组织机构框图

2、附表二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SL 501-2010标准下载3、附表三安全保障体系框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