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501-2010 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替代SLJ 01-88,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SL 501-2010 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替代SLJ 01-88,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L 501-201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5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03946
下载资源

SL 501-201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 501-2010 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替代SLJ 01-88,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结构尺寸是渐变的,结构相对较为合理,沥青混凝土受力状态最 好,不会因结构尺寸渐变造成应力集中状态。因结构尺寸是渐变 的,故每层摊铺水平宽度有所不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每层的尺 寸进行调整,施工工艺难度较大。第(3)种形式是在前面几种 结构尺寸上发展起来的,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施工控制难的问 题,减少了施工浪费,缓解了因结构尺寸突变所造成的应力应变 集中现象。如果结构级差尺寸控制合理,是一种较为合理的结构 型式。如尼尔基主坝、三峡茅坪溪和四川冶勒大坝的沥青混凝土 心墙均采用阶梯式。坝高47m的洞塘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心墙底 部宽50cm,心墙按等厚布置。 低坝由于心墙底部厚度与顶部厚度变化不大,尽管等厚度心 墙会造成一定的浪费,但施工简单,故推荐等厚式

集中现象。如果结构级差尺寸控制合理,是一种较为合理的结构 型式。如尼尔基主坝、三峡茅坪溪和四川冶勒大坝的沥青混凝土 心墙均采用阶梯式。坝高47m的洞塘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心墙底 部宽50cm,心墙按等厚布置。 低坝由于心墙底部厚度与顶部厚度变化不大,尽管等厚度心 墙会造成一定的浪费,但施工简单,故推荐等厚式。 6.2.4沥青混凝土心墙顶高程的确定,应执行SL274中土质防 渗体顶高程确定的有关规定。考虑到寒冷地区坝顶部位的结构易 发生冻涨破坏及车辆通行等因素,使薄壁结构的心墙产生裂缝, 形成渗漏通道而影响其安全运用,故要求心墙顶部设置保护层 其厚度应根据坝顶结构型式、冻结深度等因素确定。 6.2.5沥青混凝土的变形模量较小,坝壳料的变形模量较大: 设置过渡层,使其变形模量介于心墙与坝壳料之间,可使心墙、 过渡料、坝壳料之间变形平缓过渡。 过渡层填筑标准(相对密度或孔隙率)应根据SL274及抗 震要求等确定。茅坪溪、治勒、尼尔基、洞塘的过渡层设计干密 度为不小于2.10g/cm²,坎尔其(坝高47m)的为2.16g/cm。 过渡层的分区数由筑坝材料等因素确定,可设一个区或两个 区。过渡层设一个区的宽度大多在2~3m,如茅萍溪、尼尔基,

渗体顶高程确定的有关规定。考虑到寒冷地区坝顶部位的结 发生冻涨破坏及车辆通行等因素,使薄壁结构的心墙产生裂 形成渗漏通道而影响其安全运用,故要求心墙顶部设置保 其厚度应根据坝顶结构型式、冻结深度等因素确定

6.2.5沥青混凝土的变形模量较小,坝壳料的变形模量较大,

6.2.5沥青混凝土的变形模量较小GTCC-073-2018 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锚具-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坝壳料的变形模量较大, 设置过渡层,使其变形模量介于心墙与坝壳料之间,可使心墙、 过渡料、坝壳料之间变形平缓过渡。

6.2.5沥青混凝土的变形模量较小,坝壳料的变形模量较大, 设置过渡层,使其变形模量介于心墙与坝壳料之间,可使心墙 过渡料、坝壳料之间变形平缓过渡。 过渡层填筑标准(相对密度或孔隙率)应根据SL274及抗 震要求等确定。茅坪溪、冶勒、尼尔基、洞塘的过渡层设计干密 度为不小于2.10g/cm²,坎尔其(坝高 47m)的为 2.16g/cm²

过渡层填筑标准(相对密度或孔隙率)应根据SL274及抗 震要求等确定。茅坪溪、冶勒、尼尔基、洞塘的过渡层设计于密 度为不小于2.10g/cm²,坎尔其(坝高47m)的为2.16g/cm²。 过渡层的分区数由筑坝材料等因素确定,可设一个区或两个 区。过渡层设一个区的宽度大多在2~3m,如茅萍溪、尼尔基, 洞塘工程。过渡层设两个区的,如治勒、坎尔其工程,冶勒1 区、2区的宽度依次为1m、4m,坎尔其1区、2区的宽度依次 为1m、3m。考虑到小型工程与大中型工程在施工方法、施工设 备有所不同,确定了过渡层水平宽度宜采用1.5~3.0m的要求。 过渡层既可采用天然砂砾石料,也可采用人工砂石料或掺配

时受到的损伤等因素影响,试验中更难得到真实的较有规律的初 始模量值。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程中进一步研究。目前为 了获得较好的试验成果,应统一试验方法,严格执行试验操作规 程,并且在同一条件下多做一些试件的试验,以取得较为合理的 试验数据。

6.3心墙与基础、岸坡及其它建筑物的连接

6.3.1~6.3.3设置在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坝基、岸坡之间的水泥 混凝土基座,是协调心墙变形及防渗设计的关键部位。基座的主 要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为心墙施工提供平整的工作面,以保证连接部位的施工 质量;使心墙与基础防渗处理工程形成个完整、封闭的防渗体 系;为灌浆施工时提供良好的工作面。 (2)表面平整、顺直的基座,能防止因地形突变在防渗体轴 线方向引起的坝体不均匀沉降导致心墙产生破坏。 心墙与岸坡、基础等刚性建筑物连接部位应做好止水设计。 岸坡较缓时,心墙在自重的作用下适应变形较好,基座表面可不 设止水铜片,也便于机械化施工;岸坡较陡时,设置止水铜片 有利于防止心墙与基座之间拉裂形成渗透通道,但应做好止水理 设工作,确保水部位沥青混凝士的施工质量。止水铜片的设置 应根据各工程变形等具体情况确定。位于混凝士防渗墙工的基座 应做好防渗墙与基座之间的接缝处理工作。 位于岩石地基上的基座宽度应满足渗流控制的要求,基座宽度 按容许水力梯度确定,可采用SL228中的趾板下岩石地基的容许水 力梯度的有关规定,且应满足灌浆施工要求。对于非岩石基础上的 混凝土基座,如混凝土防渗墙顶基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 的设计方法,可根据已建工程实践经验或经计算分析确定。 对基座表面坡比提出控制要求的目的是防止因两岸坡不均匀 沉降导致坝体产生横尚裂缝,其变坡角的要求与土质防渗体分区 坝的要求相同。且前国内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岸坡坡比最陡的是新

疆下坂地工程,右岸坡比为1:0.35。德国有一项工程,沥青混凝 土心墙与一座仅8m高的水泥混凝土墙连接,其坡比为1:0.125, 防渗效果较好。根据目前国内工程经验,本标准推荐心墙与基座 或其它刚性建筑物连接部位的表面坡比宜缓于1:0.35。 为保证沥青混凝土心墙底部与基座相连接,提高连接之间的 防渗性,一般都在基座表面与心墙连接处设扩大段,加大沥青混 凝土心墙与基座连接面的宽度。已建工程在河床部位垂直扩大段 的高度为1.0~3.0m,扩大段的扩大系数(即扩大段下部的心墙 厚度与扩大段上部厚度之比)大致为2~2.5。心墙与岸坡及其 它刚性建筑物连接应设水平扩大段,扩大段的长度根据工程情况 确定。扩大段推荐采用线性渐变连接。涂刷在基座表面的砂质沥 青玛脂是指由砂、·填料和热沥青按适当比例拌和而成的混 合物。 图21~图33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基础、岸坡及其它 建筑物的连接图,供参考。

图27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基础混凝士防渗墙的连接

一沥青混凝土心墙;2一 一沥青玛蹄脂;3一过渡层1;4一过渡层2; 5一混凝土基座;6一开挖线;7一混凝土防渗墙;8一堆石坝壳

图28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岸坡基岩的连接 1沥青混凝土心墙;2一沥青玛脂;3一过渡层;4一混凝土 基座;5一锚筋;6一止水片;7一岸坡基岩

图29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岸坡基岩的连接

一沥青混凝土心墙;2一沥青玛蹄脂;3一过渡层;4一混凝土 基座;5一惟幕灌浆;6一基岩开挖线;7一止水片

图33垂直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坝顶防浪墙的连接 (尺寸单位:mm) 一原坝轴线;2一沥青混凝土心墙;3一防浪墙;4一机械填筑 5一沥青玛蹄脂;6一干砌石;7一护坡;8一人工填筑

图33垂直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坝顶防浪墙的连接 (尺寸单位:mm)

7.1.1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可人工浇筑,浇筑后稍加插捣靠自 重压密而不必机械碾压。浇筑温度较高且采用模板施工,保温 条件较好,浇筑上一层时下层沥青混凝土不需要烘热,可在低 温条件下进行施工。已建工程实践表明,在一30℃的情况下所 浇筑的沥青混凝土心墙质量可以得到保证,但最好避开一年中 最冷的月份,以提高施工效率,避免施工人员在恶劣条件下操 作以确保工程质量。心墙结构和施工工艺简单,浇筑速度快 可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在寒冷地区可以简化施工导流,缩短 工期。 我国在东北、新疆等地已建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或围堰 近20座,坝高大多在20~40m之间,超过50m以上的仅有3 座。另外,中坝、高坝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多采用碾压式施工。所 以,在寒冷和严寒地区、文需冬季施工的条件下多采用这种坝 型。自前国内对高土石坝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缺乏工程实践经 验,故规定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用于中低高度的土石坝。 7.1.2浇筑式沥青混凝士心墙国内使用的沥青,早期多为低延 度、低针入度和高含蜡量的掺配沥青,胶体结构为凝胶型,特点 是抗流变性好,用其配成的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具有应力屈服值或 起始阻力,从而很好地保证了防渗心墙的力学稳定性。近20年 来,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炼油技术的提高,减压渣油亦很 少生产,多采用中、轻交通道路沥青或重交通道路沥青,选取黏 度适当的溶一凝胶型、延度大的直馏沥青。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沥青针人度多为40~100(0.1mm 25℃),针入度指数在土2之间,沥青含量较大,一般在9.5%~ 13%之间,属于无孔隙型沥青混凝土。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具有很

7.1.2浇筑式沥青混凝士心墙国内使用的沥青,早其

已建工程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挠曲试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对沥青混凝土的要求主要有:密实防渗, 对沥青含量较大的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而言一般不存在问题;流变速 度与流变压力小,因而需要选择针入度较小的沥青,且沥青用量不 宜过大;施工流动性好,因而需要选择针人度不宜过小的沥青,且 沥青用量不宜过小;质量均匀不分离,因而要求骨料粒径和骨料级 配指数不能过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的沉降量和沉降速度反映心墙的流变 特性。若沉降量和沉降速度大,表明沥青混凝土心墙抗流变性 差,心墙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产生的流变会引起较大的侧向压 力,有可能导致心墙的失稳,故应予以限制。根据实际工程观测 值和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科学研究院的试验成 果,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只要选择合适的沥青,心墙顶部的沉降速 度很小。 白河大坝运行10年后,实测大坝心墙最大沉陷为39cm,人 工抛石与心墙的沉陷基本上是同步的,心墙顶部向下游方向最大 水平位移为9.5cm,大坝运行30年后,又进行了系统观测,心 墙没有出现新的沉陷和水平位移。库尔滨大坝运行一年多进行了

系统观测,实测到心墙顶部最大沉陷为4.1cm,顶部向下游方向 水平位移1.7cm;大坝运行18年左右又进行了观测,心墙顶部 没有出现新的沉陷和水平位移。西沟大坝运行5年后进行广观 测,其心墙顶部的沉陷为20.4cm,顶部向下游方向的水平位移 为27.5cm,大坝蓄水后,出现了渗漏问题,渗漏量为0.13m/s 采取堵漏措施后渗漏量减少了30%。宝山大坝1999年蓄水, 2002年10月对心墙运行情况进行了观测,心墙顶部的沉陷和向 下游方向的水平位移都很小,两者均为2~3cm。 一般心墙顶部流变沉降速度在完工后第一年限制在1cm左 右,对心墙的稳定是有保证的。如流变沉降速度过大,则沥青可 改用凝胶型沥青。 关于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的顶部流变沉降速度,SLJ01 88在编制说明中列出了三种计算式。 (1)根据前苏联水利科学研究院(BHИIИF)有关文献,当 采用针人度指数为土2之间的沥青时,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在常温 下有如下基本关系:

式中: 心墙顶部流变沉降速度,m/s b一心墙平均厚度,m; H一坝高,m; a—沥青混凝土的容重,N/m²; Yw水的容重,N/m;

Y一 坝壳料的浮容重,N/m"; 入 坝壳料在饱和状态下的侧压力系数,按式(4) 计算。

式中一坝体上游坡的水平夹角,(°); 一一坝壳料在饱和状态下的摩擦角,(°)。 (2)根据《水工沥青与防渗技术》1987年第2期中王为 等人发表的“沥青防渗结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一文:

式中5.屈服应力,Pa; n—塑性黏度,Pa·s。 按此基本关系式,流变沉降速度计算式为:

【例】某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坝高70m,心 均厚度60cm,当地年平均温度8℃,通过试验,采用沥青

心墙和过渡料之间一般设置接触(摩擦)单元;为配合计算,对 沥青混凝土和坝壳料都进行了三轴试验,以确定计算参数;有的 工程(例如象山工程)利用原型观测资料进行了反演分析。但由 于工程实例不多,计算参数的选取不一定合理、符合实际,尤其 对分析成果影响最显著的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的K、n等参数,很 不稳定,缺乏规律性。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的有限元计 算、试验和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探索,故条文中未作要求

7.2.1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靠自重流变和适当插捣密实,,只 能竖直布置,不能作倾斜布置。 7.2.2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的厚度从防渗考虑,只需几厘米 即可满足要求,从流变变形的角度来看,也是薄一点有利。但是 考虑到坝体剪切变形或受震动而发生相对错动,必须有一定的防 渗厚度,同时为了便于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心墙厚度也不能过 小;如果心墙厚度过大,则向下的自重流变压力和流变量随之增 大,将导致心墙产生侧向膨胀。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总结已 建工程实践经验(见表22),心墙厚度推荐按坝高的1%控制 顶部最小厚度不宜小于20cm,心墙从顶部至基座宜设成台阶式 逐级加厚。

表22国内已建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特性表

7.2.3近期新疆等地新建的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多采用钢模板 施工,施工速度快,技术经济效果好。东北的尼尔基工程采用耐 高温的柔性布基材料(如无纺布)取代刚性的沥青砂浆混凝土预 制块副墙,利用提模和滑动模板仓技术施工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新 型复合防渗心墙,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前苏联鲍谷昌大坝浇筑式 沥青混凝土心墙采用多种形式的模板配合使用,即在心墙纵向倾斜 的基础部分采用与心墙轴线垂直布置的拼装式模板,在心墙基座部 位采用提升一拆移模板,心墙其它部位采用提升式模板,贴近模板 段的过渡层填筑和压实质量可以得到保证。故条文中予以推荐。 为了防止沥青混凝土黏结模板,模板上可涂刷脱模剂,或在 模板内壁加设一层三元乙丙橡胶卷材,使其更好地起到脱模的作 用,最终与心墙成为一个整体,增加心墙的可靠性。 卓期浇筑式沥青混凝士心墙工程多用沥青砂浆砌块石或用沥 青砂浆砌筑混凝土预制块作为浇筑沥青混凝土的模板,混凝土预 制块尺寸为50cm×15cm(或12cm)×20cm(长×宽×高),预 制块在砌筑之前涂刷冷底子油,浇筑后与沥青混凝土共同形成 主、副墙复式防渗结构,施工工艺简单。但由于副墙对心墙的应 力状态和均匀变形不利,故副墙须采用柔性材料、轻质砌块等: 如耐高温无纺布、沥砂浆预制块及空心沥青混凝土预制块等: 其有利于与浇筑式沥青混凝士心墙变形能力相适应,且耐久性 好。考虑到副墙对主墙的受力及变形协调性影响等问题,条文中 只对低坝予以推荐

7.2.4设置保护层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坝顶受冻或者受其

素影响产生破环,避免心墙产生裂缝、漏水。寒冷地区冻深大 心墙顶部和上游侧埋深(包括过渡层及护坡等)一般都小于冻结 深度,东北地区修建的浇筑式沥青混凝士心墙坝大都在坝上游坡 顶部专门用干砌石砌筑保护体,心墙顶部增设一层5~10cm聚 苯乙烯硬质泡沫(或沥青珍珠岩预制块)作为保温层。

接要求,与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的要求相同。 图34~图38为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基础、岸坡及其它 建筑物连接图,供参考。

DGJ32TJ165-2014建筑反射隔热涂料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图34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岩基的连接示意图 (尺寸单位:mm)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刚性建筑物的连接示意图 沥青混凝土心墙;2一溢洪道边墩;3一止水铜片; 4一过渡层;5一引渠导墙

浇筑式沥青混凝士心墙与岸坡的i

8.2.2条文中提出的监测项目主要是针对沥青混凝土

防渗体的,不能因此忽略或减少土石坝整体安全监测设计 要求。 选择沥青混凝土面板或心墙监测项目时,对条件复杂或 特殊的部位,如坝基断层破碎带、坝的合龙段、防渗体与岸 坡和廊道连接部位等,可根据工程重要性及特点结合土石坝 整体安全监测项目布置,设置必要的监测项目,如变形、渗 流等。 因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差异很大,对3级及3级以下土石坝 的面板或心墙的监测项目设置很难做出具体的规定,其项目设置 应根据工程的具体特性和要求,在保证工程运行安全的前提下, 按本标准对1级、2级土石坝确定的监测项目进行取舍,有针对 性地选择基本的监测项目。 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是近十年来采用较多的防渗结构,其 持有的性能需要进步研究、掌握,有特殊要求时增设的专门性 观测项目大多属于从理论研究范畴提出的。如:面板的应力应 变、日照辐射热、寒冷地区的面板冰推力;心墙的应力应变;沥 青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等。 面板或心墙防渗体为薄壁结构,布设仪器的基本原则是应 防止对结构的防渗性能产生破坏,避免因埋设仪器产生渗漏 通道。 对于沥青混凝土面板表面变形监测,可将测点设在面板表 面,进行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但测点的埋设不能破坏面板 的防渗结构。面板挠度可采用斜坡测斜仪进行监测,测斜管道宜 布置在面板下的垫层中。有的工程采用倾角计监测面板挠度,其 精度有待进一步验证。面板挠度亦可采用布置在垫层中的水平及 垂直位移计间接测量。 沥青混凝土心墙水平变形,可采用水平位移计(钢丝或杆 式)监测,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固定端锚固在心墙上,如三峡茅坪 溪坝。水平变形也可采用测斜仪进行监测,测斜管布置在心墙下 游侧,如尼尔基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采取了“导向环”法

施工,避免了与心墙的施工干扰。对于垂直位移可用沉降仪,测 点锚固在心墙上。沥青混凝土心墙与两侧过渡料位错变形是重要 的监测项目,主要是反映心墙与两侧过渡料协调变形能力,位错 变形通常由测缝计改装来监测,如尼尔基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 石坝。 渗流监测包括渗透压力和渗流量监测。条件许可时,可专门 监测心墙和面板的渗漏量,如设有廊道的心墙、采用复式断面的 面板等。 对于面板或心墙内的温度监测,可用弦式温度计或电阻式温 度计。沥青混凝土高温持续时间不是很长,24h后可以降到70℃ 左右。因此,若要监测运行期温度,其温度计可不考虑高温量 程,只要选择能够经受埋设时沥青混凝土温度仪器即可。沥青混 凝土面板和心墙常用监测仪器见表23

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常用监测

图39~图44列举了一些已建工程的安全监测设计图T/CECS 807-2021 建筑木结构用防火涂料及阻燃处理剂应用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供参 考。图41中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心墙变形监测仪器布置详细 说明见表 24。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