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955 600~DK983 693线下四电接口工程施工方案

DK955 600~DK983 693线下四电接口工程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83.33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DK955 600~DK983 693线下四电接口工程施工方案

3.1综合接地施工工艺

在堆载预压土卸载后,进行综合接地施工。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规程--基础处理工程综合接地包括综合贯通地线、分支引接线、横向连接线的埋设、接地端子的设置和接地极施工。综合接地施工工艺见《综合接地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1综合接地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综合接地横断面示意图

3.1.1综合贯通地线、分支引接线、横向连接线的埋设施工工艺

3.1.1.1综合贯通地线埋设施工工艺

②涵洞地段的贯通地线在通信信号电缆槽安装前,将其敷设在电缆槽靠线路侧面的下部位置。

③贯通地线纵向通过路基地段的电缆井(不含过渡段电缆井)时,应从手孔下约20cm通过,在手孔施做时,应避免机械对贯通地线的损伤。

①路基填筑并压实至高于贯通地线埋设深度约60mm高程的同时,预留出60mm深、宽度略大于贯通地线直径的"小槽",以敷设贯通地线;

②先向"小槽"内回填40mm粒径不大于5mm的土壤,敷设贯通地线,再次回填40mm粒径不大于5mm的土壤后,进行人工夯实;

③人工夯实后,必须在"小槽"上方覆盖不少于100mm、粒径不大于5mm的土壤,才能进行正常的路基填筑和机械压实作业。

④贯通地线的分支引接线采用与贯通地线相同的工序和工艺埋设,施工边坡防护前,将引接线埋设于边坡防护层下并与灌注在电缆槽中的接地端子尾端C型压接。

⑤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线约每500m路基设一处,其规格、埋设深度、埋设工序及工艺与贯通地线相同。

3.1.1.2分支引接线埋设施工工艺

(1)贯通地线通过分支引接线侧向水平引至路基边坡,沿护肩底以及电缆槽底引至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内壁位置,与电缆槽侧壁预留的接地端子引接线压接。

(2)分支引接线材质同贯通地线。

3.1.1.3横向连接线埋设施工工艺

每间隔500m左右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横向连接线的规格、埋设深度、埋设工序及工艺与贯通地线相同。

3.1.2接地端子设置

(1)在施作接触网支柱基础时,在基础沿线路方向小里程侧面预制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连接钢筋要求与基础内结构钢筋和至少两根接触网支柱基础螺栓可靠焊接;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及无砟轨道板等设施接地;接地极通过不锈钢连接线与通信信号电缆槽内的接地端子连接。

(2)每个接触网基础处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侧壁预制接地端子,供接触网支柱基础及轨旁设备接地连接。

(3)电力电缆槽接地端子原则上约1000m设置一处,接地端子与接触网支柱间距应不小于20m,供电力设施接地。接地端子尾端应与分支引接线压接。

(1)铜管离子接地极的预留条件要求:每处增加铜管接地极处,在路基边坡下排水沟以内,沿线路开挖长42米、宽为0.6米、深1.5米的水平沟,在水平接地沟槽内以6米为间隔,钻8处155mm×400mm垂直接地井。

(2)ALG防腐离子接地极及CET专用接地装置的预留条件:每处增加ALG防腐离子接地极处,在路基边坡下排水沟以内,沿线路开挖长40米、宽为0.6米、深1.5米的水平沟,在水平接地沟内,钻1处180mm×7000mm直接地井和2处180mm×4000mm。

(3)沟、坑、孔施工要求

①水平地沟的开挖应严格按照设计尺寸进行,沟底、壁应尽量光滑平整。

②钻井深度及直径应不小于设计尺寸,在干燥壁土环境下应考虑固井技术,防止垮塌。

③回填逐层回填,可适当洒水夯实,避免渗水影响路基。

(4)接地极施工工艺要求

①垂直地井钻好后,在容器内放入50kg淡水,加入一定数量的引发剂,搅拌至全部溶解后灌入直接地井底。

②拆开铜管离子接地两头封孔的密封胶带,让两头的小孔外露,以便上部的小孔吸收空气中的潮湿气体,下部的小孔缓慢释收被潮解了的离子降阻材料。

③将铜管离子接地极插入井内中央。

④将稀释成糊状的稀土降阻防腐填充料填入井孔中,填至距接地极顶端100mm为止。将接地引出线与水平接地电缆连接。将连接好的水平接地电线用稀土防雷防腐降阻剂干粉铺设,每米铺设12。5KG(即1包铺设2米的长度),铺设完毕后将壁滩沟内挖出来的沙土经过分筛的细沙泥,轻轻覆盖在稀土防雷防腐降阻剂上面,约铺设30公分厚,再夯实打紧,然后再回填筛出的沙泥,边回填边夯实打紧,上面可以用筛出来的大颗粒的沙石、鹅卵石回填,略高于水平地平面。在铜管离子接地极上面用防护帽盖住,在防护帽周围用沙石土或水泥砂浆压住,帽顶要高出地面100mm。施工时注意:盖防护帽时注意铜管子接地极上的通气孔不得被泥土或填充剂堵塞,帽上通气孔在回填土之上,不得堵塞。

⑤单个接地极按照上述工艺施工完毕后,组内接地极通过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2)ALG防腐离子接地极

孔的底部先回填100mm的土,防止电极底部出液孔被堵塞,解开电极单元底部的红带,将接地电极放于孔中,电极顶部距水平面100mm。(回填时不要解开顶端的红带)加入预先准备好的回填土,回填到接地电极出液孔以上50~100mm。用HC高能回填料回填至距接地电极顶端约600mm,待引出线与接地可靠连接后,再用HC高能回填料,回填至距顶部100mm(HC高能回填料与水体积比按2:1)。回填完毕后解开顶端的红带,再安装防护罩(注意电极顶部的呼吸孔不被堵塞)。在安装过程中,由于HC高能回填料的凝固需要一定的时间,注意固定电极,防止电极下沉。

③水平接地体与垂直接地体之间通过接地线可靠连接。

3.2过轨管埋设施工工艺

各类过轨管应埋设于基床表层底面以下。对于路堤地段,在堆载预压土卸载后,进行过轨管埋设施工,与综合接地平行施工。过轨管基坑应采用C15混凝土回填,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后再施工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对于基床表层不换填地段的硬质岩石路堑,应在路堑施工至路基面高程后埋设,过轨管基坑全部采用C15混凝土回填。

各类过轨管埋设应保证过轨管底面以下不小于100mm的素混凝土,过轨管间中至中距离为150mm,同时过轨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过轨管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2)过轨管直径(内径)采用100~120mm。

(3)电力、牵引供电与通信、信号过轨管净距应不小于1.0m。

(4)过轨管埋设时两端应用泡沫填充剂或软布等封堵,并在每根管中预设两根Φ4mm铁丝以便穿缆。

(5)过轨管管口应打磨光滑,防止穿缆时刺破线缆。

(6)过轨管接续采用管节、扩口钢管或专用连接管件连接并应保证不渗漏水,不宜采用焊接。

图3路堤及基床表层换填地段的路堑过轨管埋设示意图

图4基床表层不换填地段的路堑过轨管埋设示意图

3.3接触网基础施工工艺

在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完成后,进行接触网基础的施工。接触网基础分两次完成,第一次完成钻孔桩,第二次完成承台。

(1)接触网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接触网基础施工工艺流程见《接触网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5接触网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图

1)桩位测量放样:采用全站仪进行桩孔桩桩位放样;

2)钻孔、清渣:采用旋挖钻机钻孔,施工钻至设计标高后,采用人工将孔底部浮渣清理干净;钻孔桩成孔应一次不间断完成,成孔至灌注混凝土的间隔时间不大于24小时;

3)成孔检查:检查钻孔桩的孔深、孔径、倾斜度;合格后,进行吊放钢筋笼;

4)吊放钢筋笼:在钢筋场集中加工钢筋笼,用吊车吊装钢筋笼,用平板车运输至现场,然后用吊车吊放进桩孔内,同时人工进行配合调整;钻孔桩钢筋笼伸入承台不小于1m;钢筋笼在起吊、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应防止变形;

5)桩基混凝土灌注: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罐车运输,人工辅助入孔,振动棒捣固密实;

6)桩基混凝土养护:采用洒水车进行养护,人工配合。同时覆盖土工布进行保湿养护;

7)承台精确放样:采用全站仪进行承台中心,定位钢板四点放样,同时做好护桩外引。用精密水准仪测量标高,同时做好标记;

8)地脚螺栓、接地端子设置:根据放样的结果,对地脚螺栓进行定位加固。同时焊接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与地脚螺栓采用直径φ16螺纹钢进行“L”型连接,,焊接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在地脚螺栓定位、接地端子焊接时,确保结构钢筋、加固钢筋、接地端子连接成整体。同时,对接地端子端部、地脚螺栓螺纹用胶带进行包裹保护,避免浇筑混凝土时,堵塞接地端子和损坏地脚螺栓螺纹;

9)承台钢筋绑扎:按设计图纸进行钢筋绑扎到位;

10)承台模板支立: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模板支立。模板的结构尺寸严格按设计图纸,同时加固牢靠,确保浇筑混凝土时,模板不漏浆,不跑位、不变形;

11)承台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罐车运输,人工辅助入模,振动棒捣固密实;考虑到混凝土的凝固沉落,浇筑混凝土时应预留一定量混凝土,作为补充;

12)承台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用土工布对承台进行带模包裹。第二天拆除模板后,里层用土工布承台对混凝土进行包裹,外层用塑料薄膜进行包裹。根据天气情况,采用洒水车同时人工配合,不定期的进行洒水保湿养护14天;

13)承台基坑回填:养护期结束后,承台周围的空隙采用沥青混凝土填补。

表1接触网基础施工误差要求表

螺栓组中心距线路中线的垂直距离

螺栓组中心顺线路方向偏移

基础预埋件应牢固可靠,螺栓外露长度及螺纹长度

螺栓应垂直于水平面,每个螺栓的中心偏差在顶端偏移

靠近线路侧螺栓连线的法线应垂直线路中心线,一组螺栓的整体扭转

基础断面尺寸;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

表2接触网基础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

在接触网基础完成后,进行电缆槽施工。

3.4.1电缆槽制作、检验及储运要求

①电缆槽及盖板应在预制场集中预制,且必须采用振动台振动成型工艺,电缆井采用现场浇注。

②制作电缆槽、电缆井及盖板的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保证构件各部位形状、尺寸及预埋件的准确定位及外观光滑美观。

③电缆槽(井)浇注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内是否存在杂物、钢筋上是否存在油污、模板之间是否存在缝隙和孔洞等,应及时清除模板内杂物或钢筋上的油污。当模板有缝隙和孔洞时,应予堵塞,不得漏浆。

④活性粉末混凝土盖板其所掺和的钢纤维不得外露,以防施工安装时造成人员划伤。

⑤缺棱掉角的盖板,应按不合格产品处理,不得铺设。

①预制电缆槽及盖板各部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的有关规定。

②预制电缆槽、盖板及现浇电缆井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和现行的有关规定。

①电缆槽采用运汽车运输时,车厢底部、四周以及两层板块之间应铺一层草帘或其它缓冲物,防止运输中边角磕碰、磨损。车厢底部应保持平坦,设法使产品固定。运输中,板块必须立放靠近挤实,防止窜动或碰撞。应采用专用机械兜底装卸、搬运,严禁抛掷。

②电缆槽及盖板应在室内堆放,室外堆放应有遮盖。堆放场地必须坚实平坦,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品应分别堆放,产品堆放时应立放、紧贴、倾斜度不应大于15度,垛高不超过1.8m,底部应有托架垫托。

表3预制电缆槽及盖板各部尺寸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

3.4.2通信、信号电缆槽

(1)通信、信号电缆槽施工工艺见《通信、信号电缆槽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6通信、信号电缆槽施工工艺流程图

构件预制:电缆槽及电缆槽盖板集中预制。生产的电缆槽经外观及强度检查合格,集中放置,在砌筑施工前运至现场(盖板待封盖施工前运送)。

测量放样:根据设计,测量电缆槽在线路中心一侧的边线,做好施工边线及开挖深度的标记。

切割开挖沟槽:根据路基防水设计要求,使用小型切割机切割开挖至电缆槽安装施工面,渣土及时清理干净。

砌筑电缆槽:挂施工作业线,将电缆槽按设计位置及高度砌筑就位。

电缆槽与接触网基础的侧面缝隙及电缆槽接缝填塞沥青水泥砂浆。

3.4.3电力电缆槽施工工艺

(1)电力电缆槽施工工艺见《电力电缆槽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7电力电缆槽施工工艺流程图

构件预制:电力电缆槽的预制,做法及要求与通信、信号电缆槽相同。

测量放样:按设计位置测量定位,钉桩标出开挖深度。开挖边缘撒灰线或挂线,并作施工地段临时防护标志。

沟槽切割开挖:采用小型切割机配合人工开挖,渣土及时清理出施工区。为防雨水浸泡沟槽,一般采取分段开挖施工,开挖后覆盖塑料布防水。

电缆槽砌筑安装:开挖至基底,整平后用小型机具夯实。经检查合格后,按设计位置及标高自沟槽一端向另一端将电缆槽砌筑就位。砌筑完的地段,及时盖上盖板。

侧面填塞:电缆槽砌筑完成后,为防止雨水从电缆槽侧面缝隙渗透到路堑下部软化基底,基础周围的空隙采用沥青水泥砂浆填补。

表4电缆槽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

沿路线纵向每100m每侧各抽检5处

顶面高程(盖好盖板后)

表5电缆槽预埋件和预留孔的留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

4.1健全技术管理体系

本工程为了加强技术管理,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建立以项目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责任制。配备足够有资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细心的技术人员负责技术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技术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技术人员的职责、权限,对关键和特殊工序实行技术人员专业分工负责制,明确责任,确保各项技术及技术管理工作的落实。

4.2执行技术交底制度

在正式施工之前,项目经理部技术人员核对图纸,参加由业主组织的图纸审查、设计交底会,保证设计文件的准确移交传达。施工过程中,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和主管工程师亲自抓技术交底工作,建立复核制度,技术交底必须强调文字交底,经上级主管工程师复核后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将工程特点、施工方法、施工顺序、进度安排、操作要求、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安全措施等书面资料详细地交给施工人员,施工人员对交底进行签字领取。施工人员组织关键工序的作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技术学习和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

4.3加强工程检查制度

施工过程中,作业队自检、经理部复检合格后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能隐蔽及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4严格施工现场管理

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布署施工,并经常检查实施情况。若遇实际施工与施组矛盾,及时作出调整方案,报原审部门审批后实施。

材料进场后码放整齐并适当遮盖,并用标示牌分类管理。材料保管必须注意防雨、防潮、防火等,措施一定要齐全有效,料库搭设要符合规定要求。

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召开周例会,会中商讨一周的工程施工和配合情况,解决问题。若遇到急需解决的事情,可以立即找甲方、设计、监理商讨解决。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思想意识。自觉遵守国家及当地政府颁发和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乡规民约、治安管理条例。

5.2.1健全安全保证体系

5.2.2加强安全生产教育

⑵建立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制度。不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考核,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其上岗资格。

⑶电工、焊工、起重工等特殊工种除进行一般的安全教育外,还须经过劳动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执证上岗,对从事有粉尘危害作业人员进行相关防治知识教育。

⑷作业队每周进行一次安全学习,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知识,总结施工生产中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5.2.3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检查

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查出的隐患,作好记录,跟踪整改。在隐患没有消除前,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若遇到紧急情况,立即停止施工。

⑷建立专业检查、职工自检、定期检查和安全日检制度,对于施工安全设施、架设机具、机械设备,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建立检查、维修和保养登记。

6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职业健康

严格按甘青公司有关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及建设方的有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将施工区域和非施工区域明显地分割开来。

⑴实行施工现场平面管理制度,各类临时施工设施、生活设施均按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总平面布置图实施。

⑵工程材料、制品构件分门别类、有条理地堆放整齐;机具设备定机定人保养GB/T 17468-2019标准下载,保持运行整洁,机容正常。

⑶运输车辆进出的主干道定期洒水清扫,以减少由于车辆行驶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

⑷施工区域或危险区域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安全通道,并定期组织专人检查。

(7)施工现场人员挂牌,持证上岗;施工人员穿戴统一的工作服。

(8)在施工生产和生活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文明行为教育,做到管理程序化,作业标准化。

(1)不在施工现场燃烧有毒、有害和有恶臭气味的物质。

(1)施工现场制定暑期防暑降温措施选厂安装施工方案,设置茶水桶。

(2)施工发生法定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在2小时内向事故发生所在地所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3)现场工人患有法定传染病或是病源携带者,应予以及时必要的隔离治疗,直至卫生防疫部门证明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恢复工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