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大体积砼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本工程A#座地下一层,地上二十八层,地下三层(结构)层高为7.77,地下二层高为7.77m,地下一层层高为5.28m地上首层层高为5.8m,标准层层高为5.45米,系框架剪力墙结构。
基础为桩筏基础,混凝土等级为P8C40,筏板厚1000、方量约1600m³。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方案(全套含表格)3.1底板混凝土浇筑管理机构图
筏板混凝浇筑土浇筑管理机构图
工程总负责:(项目经理、执行经理)
技术室材料室试验室工程室
(负责人:)(总工)(负责人: )(负责人:)(负责人:)(生产经理)
(施工技术、工程质量)(材料供应、提供资料)(相关试验)(现场管理、施工进度)
(技术主管)(技术交底、(质量控制)(现场施工安排、(机械管理、(现场安全)
现场技术指导)落实交底)现场环保指导)
(生产队长)(现场负责)
(技术队长)(技术负责)
(执行项目交底、现场人员调度)
3.2劳动组织及职责分工
现场人员三班倒连续作业,每台泵配放料工4人,看筋3人,看模3人,移拆管10人,找平20人,振捣手8人。振捣手名单上报,以便定人定位工作,统一管理。
现场管理人员中,以工程部为主要指挥,技术人员、质检应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试验人员做好混凝土现场测试检验、试块制作及测温工作。工程主要人员调度现场安排,质检在现场监督工作,同时兼顾混凝土、模板、钢筋的情况。工程、技术、测量共同配合,指导施工。
项目部物资部门有专人盯在搅拌站,监督出厂混凝土质量。
3.2.2施工组织管理:
本工程的混凝土浇筑主要由结构劳务队承担。技术室要以总进度计划为指导,结合施工现场的条件及混凝土浇筑量大的特点制定方案,并进行技术方案的指导及技术交底并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由项目工程室按进度计划进行总工程调度、现场施工管理。
3.3.1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
3.3.1.1合理选择混凝土配合比,选用水化热低和安定性好的水泥。采用加粉煤灰和减水剂的办法,减小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3.3.1.2控制石子含泥量<1%,砂含泥量〈2%
3.3.1.3阻燃毛毯被覆盖保温,确保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和大气温度之差均不超过25℃。
3.3.1.4采用分层浇筑混凝土,分层振捣密实,使水化热尽快散失。
3.3.1.5加膨胀剂,使混凝土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温度应力。
3.3.1.6掺加缓凝剂,推迟水化热的峰值期。
3.3.2泵车的选型及搅拌站的考察确定:
预拌混凝土站能提供混凝土浇筑量预定为90m3/小时,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8~10h,运距为20Km,运输时间按0.5h考虑,施工时需考虑提前在施工现场压10辆混凝土运输车,保证混凝土连续供应。采用“斜面分层,薄层浇筑,循序退打,一次到底”连续施工的方法,A#楼共需时间1600/90=18小时。
基础底板混凝土一次性浇筑量较大,在底板混凝土浇筑时配备47m臂长汽车泵两台,必要时增加一台HBT80拖式混凝土泵,确保混凝土顺利浇筑。
基础底板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
3.3.3对预拌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配合比:提前与混凝土搅拌站联系,针对本工程底板特点,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搅拌站须按照搅拌站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的生产,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抗渗等级达到设计要求。
混凝土各成分及含量: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结构混凝土中水泥含量均不得低于300Kg/m3;
掺合料中粉煤灰等级不低于II级,超量取代量1.2~1.7;砂为中砂(砂率为40%~45%),细度模数在2.3以上,含泥量小于2%;石子为粒径5~25mm的碎卵石,石子含泥量小于1%。混凝土各成分必须为合格材料,拌和水实用饮用水(自来水)。
塌落度:泵塌落度宜控制在180±20mm。
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在8~10小时左右。
混凝土碱含量:每立方混凝土中碱含量控制在3Kg以内,商混凝土供应方应提供混凝土原材料碱含量报告和单方混凝土碱含量计算书。
混凝土供应速度:搅拌站必须保证混凝土能够均匀、连续供应,在浇筑过程中不得出现断档,每小时供应量不得小于90m3,即每5分钟一辆罐车进场,不得有多辆罐车同时到场,造成积压,具体每次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按工地项目部要求供应速度保证供应。
浇筑前搅拌站先送3m3左右的同混凝土同配合比减石砂浆,底板浇注时候主要用于洗(润)泵。
每次混凝土浇筑施工,第一辆罐车到场时,搅拌站必须提供混凝土配合比申请单、配合比通知单、混凝土开盘鉴定等资料,否则工地有权拒绝浇筑,每车随车提供小票。
混凝土浇筑完后30天以内,搅拌站必须提供商混凝土合格证、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等资料。混凝土浇筑时,搅拌站必须有至少一名调度员在现场指挥,所有人员必须听从项目部的指挥,否则项目部有权责令其退场。
混凝土到场后,试验人员对混凝土进行坍落度及保水性、泌水性、和易性等检查,如发现不合格或不适于泵送,试验人员有权要求退货或做它用,不得用于工程本体中。搅拌站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配合比。
若混凝土从出机到到场的时间超过初凝时间,不论外观检查如何,均视为不合格,不得用于本工程中。
混凝土的运输:合理安排行车路线,既要缩短运距,又要避免堵车现象,从出站至到现场控制在一小时以内,避免停留时间过长而造成温度降低或离析现象。
3.3.4对试验人员及混凝土振捣手的进行交底,交底涉及内容如下。
控制混凝土进场的四个时刻、六个时间段
振捣点的插入位置、方法
钢筋经过甲方、监理验收合格同意隐蔽验收。模板经过监理经验收合格,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彻底。水电预埋到位,经过项目联验,填写联检单。
测量工做出底板上表面水平标高控制50cm线,控制标高。现场水、电到位、劳力组织配备齐全。
已根据施工方案对施工班组进行全面交底,并对振捣手进行培训。地泵司机对泵进行全面检查,泵管加固到位。
搅拌站提前三天做好原材料的储备。
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避开大雨期间浇筑混凝土。
3.3.6流水区段划分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A#楼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分为一段进行流水施工。
在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前,要对各种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并配备足够的易损零配件,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主要机械设备见下表:
直径5cm、6m长、10根,
直径3cm、4m长、5根
由混凝土搅拌站组织好施工要求的混凝土生产、运输力量。
4.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
现场配备两台汽车混凝土输送泵(备用一台HBT80拖式混凝土泵),并配有技术、工程人员在现场及时解决问题。
为保证混凝土浇注顺利进行,必须有专人在现场进行车辆疏导工作。同时作好混凝土浇筑记录,并留作存档。由材料室收好随车小票,浇筑完成后,由专人作好分析。
尤其注意控制混凝土进场的四个时刻、六个时间段、保证混凝土浇筑间歇在初凝时间内,防止冷缝产生。
4.1.2、混凝土浇筑
基础底板与外墙底板基础梁同时浇筑。基础梁部分先与底板同时浇筑至底板上表面,然后分层浇筑反梁高出底板的部分,施工时应控制好浇筑时间,既不形成冷缝又要避免反梁根部超厚淹没侧模。
根据现场情况,基础浇筑时均由汽车泵从两边向中间分段分层同时进行浇筑。
本工程基础底板采用边浇筑混凝土边拆管的方法,浇筑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按“由远至近、一个坡度、薄层浇筑、一次到顶”的原则,每作业面分前、中、后三排振捣混凝土,在出料口、坡角、坡中各配备2根振捣棒振捣,边浇筑边成型及抹平底板表面,标高、厚度采用水准仪定点抄平,用小白线(50标高控制线)严格控制板面标高和表面平整。
对于集水坑、电梯井坑、底板变标高处等部位,由下向上浇筑,即先浇筑较深部位。
底板内侧底板及底板连梁在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进行施工缝处理,钢筋校正、模板安装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根据规范要求,底板必须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除设计后浇带处不允许留置施工缝。因此,要求保证混凝土供应和现场控制。
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的流淌斜坡,在每条浇筑带前中后各布设三道振捣棒,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振捣手负责出管混凝土的振捣,使之顺利通过面筋流入底层;第二道设在混凝土的中间部位,振捣手负责斜面混凝土的振捣密实;第三道设在坡角及底层钢筋处,因底层钢筋间距较密振捣手负责混凝土流入下层钢筋底部,确保下层钢筋混凝土振捣密实。随着混凝土向前推进浇筑,振捣棒相应跟进。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做到均匀振实。操作时振捣器插入点之间距离为40~50CM左右,振捣上一层应插入下一层5CM左右,且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每一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见下图)
在垫层施工时,预先在横向作出2cm的坡度,使大部分泌水顺垫层坡度随着混凝土浇筑向前推进,被赶至基坑底端。当混凝土的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即从顶端往回浇筑,与原斜坡相交变成一个集水坑,同时有意识加强两侧模板的混凝土浇筑强度,这样集水坑逐步在中间缩成小水潭,用水泵及时抽出,排出所有泌水。
抹平时,依据底板标高控制线,先用4m靠尺进行刮杠,然后进行粗略抹平,再用4m靠尺进行找平,用木搓板反复搓压密实,使其表面密实平整;在其初凝前再用铁搓板压光,有效控制混凝土表面产生龟裂。
基础底板表面标高控制:
依据底板标高50cm控制线,拉小白线进行标高控制,小白线必须拉紧;当间距超过8m时,中间加焊钢筋棍,将标高控制点用水准仪反到钢筋棍上,保证小白线不下垂。振捣完一段后,根据标高控制线随即用木抹子拍实,抹平,两次收面,表面拉毛。
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棒做到“快插慢拔”。振捣过程中,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振动均匀。振捣间距为40~50mm,分层时振捣棒插入下层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接缝。振捣点均匀排列,间距40~50mm,呈梅花形布置,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对底板入棒与混凝土表面成45度角左右为准,对于梁应垂直落棒,以防卡棒。
标准、同条件养护试块:每200m3留置一组。试块制作要求监理做见证。
抗渗:留置三组试件,每组六块。混凝土试块在卸料量的1/4至3/4之间,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要求有见证人(监理)参加的见证试验。
浇筑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以防止施工冷缝的产生。混凝土振捣时,由于采用放坡浇筑,因此在形成坡度以后,要从两层混凝土相交层的最上部自上而下振捣,以防漏振。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底板入棒应该与混凝土面成40°~60°的夹角,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密实。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振捣以混凝土表面均匀泛出浆液为准。
浇筑混凝土时,要派专人观察钢筋、模板、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严格控制表面标高。测量工测出50cm线,加以控制,小白线必须拉紧,同时固定小白线两点间的距离不能大于8m。混凝土浇筑到设计高度以后要用木抹子搓平三遍以上。
混凝土未成型前不得遭受冲击荷载作用。
严禁在混凝土内任意加水,严格控制水灰比。
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持现场的清洁以及不得随意在现场敲打泵管、钢筋、模板等物,避免噪声过大,打扰周边居民休息。同时,现场应有专人进行处理扰民工作,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4.2.大体积混凝土测温
底板混凝土施工正值秋初,外界气温也较高,而混凝土内部因水化热而温度较高,为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温升和温降的变化规律,保证对混凝土养护和混凝土裂缝的控制,需对混凝土表面及混凝土内部、底部温度进行监测,见下图。
4.2.1测温孔布置:
注意事项:1、测温点矩形布置,沿轴线对称布置,6000mm间距,,每条轴线不少于4个点有温差变化的部位适当增加布孔数量;
2、测温管采用内径20mm焊管,一端外露250mm,孔口处用保护套封好,防止杂物进入。
3、测温仪采用电子测温仪,温度计放入孔内3分钟后读数,测温时需用棉花将测温孔堵严,使测温表与外界环境隔离。
4.2.2测温管:采用内径20mm焊管,一端封闭,一端外露混凝土表面250cm,孔口处用保护套封好,防止杂物进入。
4.2.3测温孔深度:每处在垂直方向沿板中和板面布置3个点,三角形布置,板面测温点距离板面50mm,板底测点距板底面距离50mm,板中测温点位于底板中部即距板面900mm。
4.2.4测温方法:浇灌完毕的混凝土在24小时后开始试测,以后在混凝土升温较快阶段每2小时进行一次测试,并做详细记录,及时报技术负责人,对数据进行规律性统计,以便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4.2.5测温次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在养护期应加强测温,以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规范的规定,大气温度、环境温度每天测四次,混凝土入模温度温度每工作班不少于三次。养护期对混凝土的测温,前3天每2h测一次,4天~7天每4h测一次,后一周没6h测一次,每次测温均应做好记录。测温指标包括:大气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混凝土内部温度等。混凝土降温速度控制在1摄氏度~3摄氏度/天范围内。测温过程中发现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0摄氏度,及时加强养护,增加蓄水深度,及时调整混凝土内外温差。
4.2.6测温时注意事项:测温时需用棉花将测温孔堵严,使测温表与外界环境隔离。
4.2.7温差过大时的处理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必须进行养护,在测温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混凝土内部温度之差超过25℃,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蓄水养护、草帘被覆盖浇水养护等),以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
4.3.2养护时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抗渗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非抗渗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4.3.3大体积混凝土须控制混凝土表面和混凝土内部温度之差不得超过20℃。当混凝土与外界环境温度差大于25℃时,混凝土表面用保温材料(5cm厚草帘被)覆盖。
5.1.2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按照《关于印发“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技术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执行
UEA防水剂(抗渗混凝土)
底板混凝土浇筑每区采用二台拖式混凝土泵配合施工
5.1.3控制混凝土进场的四个时刻、六个时间段、保证混凝土浇筑间歇在初凝时间内,防止冷缝产生。
5.3.1材料(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等)复试报告单;
5.3.2开盘鉴定、配比通知单;
5.3.3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及强度评定;
5.3.4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5.3.5隐、预检工程记录;
5.3.6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5.3.7混凝土试块抗渗报告;
5.3.9混凝土浇灌记录;
5.3.10混凝土测温记录
5.3.11其他技术文件。
6.1混凝土浇筑前将预留插筋用编织布等包裹封闭,避免被混凝土泥浆污染,当不慎被污染的部位必须在凝结前清理干净。
6.2拆除模板时,不得乱扔钢管,对混凝土面造成破坏。
6.3在拆除模板时,不得对阴阳角造成破坏。
6.4对外墙水平施工缝处的止水钢板加强保护,不得承受硬物体所造成的伤害。
6.5所有钢筋上放的50控制线,不得任意把钢筋扳弯。
6.6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位置准确,振捣混凝土时不得碰撞钢筋、模板,防止钢筋位移和模板变形。当钢筋、模板及预埋件发生位移时,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复位处理,复位后周边的混凝土进行振捣和压实。
6.7在已浇筑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及安模板及支架。后续工序进行不得影响混凝土养护,未到养护材料撤除时不得随意撤除养护材料。
7.1使用后的塑料薄膜等应及时回收,防止被到处堆放,污染周围环境;
7.2现场严禁生明火,避免发生火灾;
7.3现场有噪声过大的设备,应采取密闭措施;
7.4现场洗车的污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后应及时排进市政污水管网,现场污水设施应经常检修,保证排水通畅;
7.6大风天现场应注意及时洒水,避免扬尘。
7.8现场安排专人进行清扫遗洒的混凝土,放在指定位置进行处理。
8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理论计算
8.1混凝土浇注前的裂缝控制计算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前,根据施工拟采取的防裂措施和现有的施工条件,先计算混凝土的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最高温升值、各龄期收缩变形值、收缩当量温差和弹性模量,然后通过计算,估量可能产生的最大温度收缩应力,如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表示所采取的防裂措施能有效控制、预防裂缝的出现;如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可采取措施调整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降低水化热温升值、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改善施工操作工艺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提高抗拉强度或改善约束等技术措施重新计算,直至计算的应力在允许的范围。
①.混凝土的水化热绝热温升值
式中T(t)—混凝土浇注完t段时间,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
C—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取320kg;
ρ—混凝土的质量密度,取2400kg/m3;
e—常数,e=2.718;
②.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变形值
式中εy(t)—各龄期(d)混凝土的收缩相对变形值;
M1*M2…M10—考虑各种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取1.0*1.0*1.0*1.3*1.75
③.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
式中Ty(t)—各龄期(d)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
④.各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
GB51114-2015标准下载式中E(t)—混凝土从浇注至计算时的弹性模量(N/mm2);
则N/mm2(7天)
N/mm2(15天)
⑤.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
T0—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大型土方及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推荐)Th—混凝土浇注后达到稳定时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