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过渡段施工方案

铁路工程过渡段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45.60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铁路工程过渡段施工方案

5.1.过渡段填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

5.2过渡段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5.3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某大学综合体育中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6.1.1在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的连接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

6.1.2桥台和横向结构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

6.1.3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

6.1.4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6.1.5桥台过渡段地基强夯等加固时,宜先进行强夯等施工,再进行桥涵桩基施工。

⑴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⑵过渡段台背回填料表面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

⑶过渡段台背与回填料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排水层。

⑷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与相邻路堤填料之间的反滤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⑸过渡段坡脚两侧、路堤底部的纵横向排水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过渡段路堤两侧防护砌体的施工应在地基和路堤变形稳定后进行。宜与相邻路堤的防护砌体施工相互协调。

7.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过渡段填筑碾压采用大型压路机配合小型振动机具,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台后2m范围内采用小型机具碾压夯实,填料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其余段落采用大型压路机碾压,松铺厚度按铁路路基施工指南相关规定处理;检测采用k30承载板检测。填筑工艺与路基段填筑工艺相同,采用“四区段、八流程”法施工,“四区段”:填铺区、整平区、碾压区、检测区;“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边坡码砌、碾压夯实、检测签证和路基修整。过渡段与路基段填筑的区别在于填料的选用、分层厚度及碾压机械的选择。

7.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

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在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重型碾压设备及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

在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0m范围内,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碾压遍数通过工艺实验确定。

⑴施工前,桥头路基开挖排水沟,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

⑵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K30≥60MPa/m。

⑶在桥台及挡墙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⑷路桥过渡段桥台锥体填筑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施工。

⑸A组土(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与路基填筑的基床表层相应部位同步施工。

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⑴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

⑵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⑶在桥台及挡墙基础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⑷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堤为同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其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⑸各个特殊路桥过渡段台阶处必须沿台阶进行横向碾压。

⑴路桥过渡段施工前,排干桥台基坑内积水,基坑地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⑵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厚0.15m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渗水墙底部设软式透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出路基外。

⑶路桥过渡段每层填筑均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作,控制好级配碎石的配合及填料厚度,填筑层均设人字横向排水坡。

⑷台背后2m范围内禁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避免其对桥台造成挤压。

8.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⑴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⑵涵洞顶部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应符合施工指南的有关规定;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响结构物的稳定。

⑶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0.6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⑷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示意图

⑴施工前,做好横向结构物两侧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路堑地段做好结构物基坑边坡整型。

⑵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K30≥60MPa/m。

⑶在横向结构物两侧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两端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但应分别对称分层填筑,防止由于不对称填筑造成对横向结构物的扰动。

⑷路堤轨底距结构物顶垂直距离小于1.5时,采取两次过渡方式,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施工完毕后,再用A、B组填料回填过渡段与路堤之间倒梯形部位,压实标准与路堤相同。

⑸结构物顶的填料与结构物两侧2m范围内的水泥级配碎石同时采用小型振动机碾压成型。

⑹每层混合料施工完毕后需按要求进行养护。

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⑴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⑵靠近结构物两侧2m以内及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必须使用小型振动机碾压。

⑴横向结构物两侧必须对称填筑,在填筑过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每层均应做好横向人字坡和纵向排水。

⑵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⑶水泥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

⑷路堑地段回填片石混凝土时,应做好基坑边坡防护,防止发生意外。

8.5过渡段施工技术措施

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作出详细的技术交底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

9.各类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⑴过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艺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

⑵过渡段采用的填料种类及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级配碎石选料标准应满足材料的规格、材质和级配的有关规定。

⑶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⑷过渡段靠近桥台、涵洞等建筑物的部位分层填筑,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具碾压。

⑸各种试验、检测设备应计量检定合格。测试数据应真实可靠,充分反映现场实际情况。

⑹严格按现场碾压试验确定的工艺、方法施工,不得违规。

⑺从事试验、检测技术人员具有上岗证,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

6过渡段施工控制及质量检测

对压路机碾压部位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体厚度参照试验结果;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0m范围内,应用小型机具压实部位每层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在桥台背部及横向结构物墙身的左中右用红油漆标出分层松铺厚度和填层序号。

⑵填料平整及均匀性控制

基床表层以下部分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靠近结构物人工配合进行局部处理,确保层厚及拌合料均匀。表层与区间表层作为一整体施工。

非绿化区边坡压实采用夯实设备进行边坡压实,对于设计有绿化要求的坡面采用人工夯拍与种植植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过渡段与路堤、路堑边坡连接处顺接采用人工挂线精细顺接,过渡段本体填筑局部不利于机械操作地段也采用人工挂线精细刷坡。

①过渡段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路堤高度H<3.0m的路堤,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客专验收暂行标准8.1.6的有关规定。H>3.0m时,过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地基系数K30≥60MPa/m。

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点,其中:距路基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或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间1点。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的方法检验。②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按设计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开挖坡面的纵向坡度及台阶开挖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3点。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①基坑采用混凝土回填时,回填材料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组。

检验方法:在浇筑地点抽样成型混凝土试件进行标准养护,并进行28d抗压强度试验。

②基坑采用碎石回填时,应分层回填,并采用小型振动机械压实,其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点。

检验方法:灌砂或灌水法试验。

③基坑回填顶面高程的允许偏差为±50mm。

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点。

检验方法:水准仪测量。

⑶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检测

①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2000m3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针状、片状颗粒含量、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

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

②级配碎石中掺入水泥的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批号的水泥,每200t为一批,当不足200t时也按一批计。每批抽样检验1组。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进行有关项目的试验。

③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的压实质量应采用地基系数K30≥120MPa/m和孔隙率n≥31%二项指标控制。

检验数量: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孔隙率n各3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每填高约6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2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部1点。按抽样数量的20%平行检验孔隙率n,但每过渡段各不少于2点,见证全部地基系数K30检验。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及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检测。

④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⑤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确认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

检验数量:抽样检验6处(左、中、右各2处)。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⑥级配碎石中水泥掺加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0~+1.0%

检验数量:每过渡段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3处(左、中、右各1处)。

检验方法:滴定法检测。

⑦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

每过渡段每检测层抽样检验2点

每过渡段抽样检验2个断面

每过渡段每侧抽样检验6点

⑧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

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

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

⑷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土检测

①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检验应符合《验标》第5.2.1条的规定。

②基床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本设计要求。基床底层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基床以下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点;基床底层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点。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的方法检验。

③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④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相邻路基及锥体填土与过渡段级配碎石间应符合D15<4d85的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检验1组。

⑤过渡段两侧填土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⑸基床表层以下填料过渡段填层

①填料填筑过渡段填料的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填料填筑过渡段填料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5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0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确认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

检验数量:抽样检验6处(左、中、右各2处)。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④填料填筑过渡段填筑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9.3.2主要检测手段

主要进行含水量、压实度及地基系数检测,现场测试时采用酒精燃烧法测定含水量,灌砂法测定密实度,K30承载板试验测定地基系数。

(1)K30承载板试验

1)跟据检测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测点。测点处土质均匀,不含杂质。

2)整平测点位置时尽可能保持压实土的原状态,如有凹下部位,可用砂子垫平,但砂子厚度不超过2mm。

3)安放承载板应用水平尺校正,使其处于水平状态。承载板要与反力荷载中心对正,以减少承载板水平移动。

4)将千斤顶放置在承载板上,并使承载板、千斤顶、反力荷载的中心位于同一垂直线上。

5)安装沉降量量测装置时,要将支脚放置在距承载板边缘1.5m、距荷载反力支点(车轮边缘)1.0m以外,并安装调好百分表。

6)预加0.035MPa的荷载,稳定后卸载到零,读取百分表起始读数。以0.035MPa的增量分级加载,每增加一级荷载,待该级荷载下沉稳定后,记录百分表读数(左、右表读数)。当每分钟的沉降量不大于该级荷载产生的总沉降量的1%时,即可认为沉降稳定,然后加下一级荷载。当累计沉降量达到1.5mm或荷载强度超过估计的现场实际最大接触压力,或达到地基屈服点时,整个试验即可终止。当左、右百分表的读数差小于其平均值的30%时,取平均值;若超过30%,停止试验,另行选点重测。

7)根据试验结果绘制荷载强度(P)—沉降(S)曲线,从曲线上查出相应标准沉降量—1.25mm荷载强度,用下式计算地基系数K30值:K30(MPa/m)=荷载强度(MPa)/标准沉降量(m)。

密度测定器、天平、挖土工具、蒸发皿、承载板、加载及沉降量量测装置、秒表等。

10.1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思想,贯彻执行ISO9000系列标准,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和记录。

10.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职工从事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

10.3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满足施工要求的机械设备,健全各项机械管理制度,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10.4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对施工现场操作质量进行巡视检查,现场技术人员以施工全过程跟踪检查

10.5本工程项目的主要制度是质量责任制度、质量目标管理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工序“三检”制度、工序交接制度、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测量复核制度、施工过程质量检测制度、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现场验收制度、仪器设备标定制度、施工资料管理制度、质量预控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制度、质量保证的奖罚制度等。

为确保施工质量,自上而下逐级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签订质量责任书,明确工作岗位的质量职责和义务,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度,以确保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质量目标管理制度

根据本工程的总体质量目标进行量化分解,落实到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每一个施工环节和施工工序等,并逐级落实到相关科室、施工队、施工班组、作业人员,一级包一级,一级保一级,逐级签订包保责任状,使得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确保总体质量目标的实现。

各分项工程开工前,在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和规范标准的基础上,由主管工程师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该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功能作用及与其他分项工程的关系、施工方法、工艺和注意事项等,要求全体人员明确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4)工序“三检”制度

“三检”即:自检、互检和专检。上道工序不合格、隐蔽工程未经验收,不得进入下道工序作业,确保各道工序的试验质量。对工序施工现场实行标示牌管理,标明责任人、作业内容、质量要求等,作业前进行核定,作业过程中进行严格监控。

实行“五不施工”、“三不交接”和“一不计价”制度。“五不施工”即:不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桩位和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者不施工、上道工序不经检查签证不施工。“三不交接”即: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一不计价”即:未按施工要求和施工规范施工的不计价。

(6)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

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工班、队、项目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复检,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合格后,方可隐蔽。

测量资料必须经换手复核无误,再报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方可用于施工,并对中线桩、水准点建立定期复测检查制度,测量与施工应建立联系制度,对监控测量的数据及时反馈到施工方案中,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8)施工过程质量检测制度

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按三级进行,即“跟踪检测”、“复测”、“抽检”,要加强现场质量监控,确保规范规定的检验、抽检频率。通过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便为验收时的质量检验打下良好基础。

(9)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现场验收制度

对采购进场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要有出厂合格证,并由质检工程师组织技术、安质、物资部门及施工队的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经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检认可,方可用于施工,搞好材料预检,把好定货质量关。进库材料应有出厂证、检验单和材料单,保证合格品进库。库存保管应按性能分批存放,做到先进先用,不积压,不变质。

(10)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

各种仪器、仪表均按照计量法的规定进行标定。项目部设专人负责计量工作,设立帐卡档案,进行监督和检查。仪器设备由试验室和相关专业指定专人管理。

(11)施工资料管理制度

施工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由分管人员负责,及时收集、整理施工原始资料,分类归档,确保数据记录真实可靠。文件记录的整理工作由项目部负责组织填写整理,工程结束时装订成册。质检工程师将全部质量保证文件和记录汇编成册,保存好原始资料,以备监理工程师检查时出具和竣工时随竣工文件移交。

从准备工作,技术交底,预防措施,过程监控,工序验收,质量评定,材料整理等方面实施质量预检制度,把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消灭在施工前。

(13)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质量事故一旦发生,质检人员应迅速进行现场调查,在规定的时限内书面报告监理工程师和甲方,并全力做好事故的分析处理工作。

(14)质量保证的奖罚制度

严格质量责任制度,加大奖罚力度。要认真贯彻我单位质量管理各项规定,逐级落实质量责任,做到一级包一级,一级保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针对责任落实情况,严格、公正地实施奖罚。

(2)逐级签定年度安全生产包保责任状。项目部对施工队,队对班组,班组对个人,层层签定责任状和保证书,形成一级保一级,一级包一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负责,责任到人,稳定安全生产。

(3)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安全一票否决权。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必须同管安全”的原则,严格执行我局“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落实本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4)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按安全规程操作和施工。反对违章作业和盲目蛮干,动员群众开展事故推想活动,群策群力,群治群防,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教育:主人翁责任感的教育;文明施工生产,安全生产的教育;安全生产基本常识和特殊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坚持“三工教育”(工前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工中检查安全操作,工后讲评安全工作情况)的制度。

(5)加强劳动保护,按规定配发和使用劳动保护的安全用具和用品。

(6)搞好安全生产宣传,来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全体人员警钟长鸣。

(7)确保机械设备安全使用,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遵循设备的操作规程,机械操作人员机动车驾驶人员必须有相应的特殊工种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严禁机械、设备带病和违章作业。

12.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措施

(1)施工人员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当地政府规章制度和地方民俗民风,爱护公共和民用设施。

(2)施工人员各种证件和保险齐全,进入施工现场时衣服着装统一、整齐,佩证上岗,戴安全帽;不得赤脚、穿高跟鞋、和穿拖鞋等上工地;不得赤裸上身和酒后上工地;上下班时,不得强行爬车,不得成群结队影响车辆行驶;不得在工地上吵架和打架斗殴等。

(3)施工人员要和当地居民搞好关系,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4)当地居民或同事有困难时,要发扬互助精神,主动伸手援助。

(5)车身附有合同段名称;行驶中,不得在居住区、人群区或夜间鸣高音汽笛;遇到人和车时,要主动减速;不得沿途洒漏泥土、砂石等;不得损坏地方道路,一旦发生,要及时清理、修复和赔偿。

(6)施工机械的各种证件和保险齐全,性能良好,车身应有合同段明显标志;机械施工作业时,不得损坏红线外的房屋、农作物、经济林木、农田、地下管网、通讯电缆、电杆、沿线其他设施、供排水系统和绿化等。

(7)施工车辆和施工机械设备要做到出车前自检,作业时观察,收车后保养,不发生安全事故。

(8)下班时,驾驶员要将施工车辆和机械设备停在固定停车点,集中排列整齐,清洗时的污油、污水,不得污染施工材料和周围环境。

(9)施工生产规范,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各种施工资料和图片、影像齐全;施工前,对单项工程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环境保护方案、安全防护措施等及其应急救援方案,送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审查同意后实施。

(10)工程开工前,组织技术、环保、安全和文明施工等方面负责人分别向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进行各种事项的交底,主动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联系,避免施工时发生损坏地下管网、通讯电缆和国防光缆等设施;施工时,搞好临时、永久性供排水系统和冲刷防护工程等。

13.水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1)对工地周边范围内的耕地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2)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彻底清理,并按设计要求对临时占地采用植被覆盖或其它处理措施。

(4)当有扬尘时要及时洒水,下雨后施工现场排水不得将污水直接排入农田或灌溉水渠,注意保护农田。

(5)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收集处理,不超标排放,造成河流和水源污染。

(6)对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

(7)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施工距离村庄比较近的时候DB44/T 1849-2016 抗静电耐酸保护膜.pdf,施工时间要尽量避开居民休息时间。

(8)在干燥季节,土方运输及填筑施工时,要配备洒水对施工便道、路基作业区进行洒水固尘。在土方运输过程中,要跨越地方沥表(混凝土)路面时的,对运输车辆必须限速行车;对车辆碾压的污迹及由车上散落路面的渣土,要派人及时清除。

(9)取土场开挖完毕,宜用清表土复耕为家田,不能恢复的则应整平改良,并设有向外的排水坡,在其上种草皮、树木等加以绿化,以防造成土流失。

(1)组织全体施工人员深入学习国家《文物保护法》及当地政府对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2)项目部、施工队设文物保护人员车库工程雨季施工方案,负责文物保护工作。

(3)施工前做好调查,发现文物或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时,及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并尽快报告业主和当地文物保护部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