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梁场施工组织设计检验批由场部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工程师组织项目分队专职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监理单位对全部主控项目进行检查。
分项工程由监理工程师组织项目分队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分部工程由监理工程师组织项目分队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
10.2.3检测设备及检验
实现科学先进的试验、检测、监控手段。试验、检测、监控工作是控制工程质量的核心盖梁钢筋分项施工组织方案,是评价工程质量的手段;科学研究是指导现场施工、提高工程质量的途径。从检测方法、检测设备、科研方法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建立工地试验室、测量队,配备满足本工程需要的工程监测、检测和科研仪器设备。
(1)、以工地试验室为中心,通过试验检测使进入工地的材料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从信誉好的厂家进货。所有厂制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必要的检验、化验单据,否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2)、每批进场水泥、钢材、防水材料等主要材料,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供供货附件,明确生产厂家,材料品种、型号、规格、数量,出厂日期及出厂合格证、检验、化验单据等,并按有关标准和材料使用要求,分项进行抽样检查试验,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核,作为确定使用依据。
(3)、梁体及附属设施砼所用中粗砂、碎石、粉煤灰及矿粉等当地材料,应按规定检测项目、检测频次进行抽检,各项指标符合规定及设计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
10.2.4质量保证手段
(1)、工程质量奖罚措施和质量保证金制度
建立质量创优激励机制,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每月验工计价中留有2%作为奖励基金和质量保证金,由场部掌握。其中1%奖励基金由场部用于奖励在质量工作中做出成效的集体和个人;1%为各作业分部质量保证金,本合同段工程竣工验收达到质量计划目标时予以返还,达不到时扣减。
(2)、建立培训学习制度,加强质量教育
组织参加本合同段施工的全体管理、施工人员学习规范、规则、规定设计文件、设计标准,熟悉施工的程序和质量要求,开工前进行培训,施工中不定期安排培训,并进行技术考核,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就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材料、新工艺,及时组织参战人员研究学习,掌握标准、操作工艺、熟悉过程、控制要求,确保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达到验标要求。
施工过程中不断改进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工艺。
10.3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10.3.1预制梁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原材料应按技术质量要求由专人采购与管理,采购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对各种原材料应有交接记录。
水泥、矿物掺和料等应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应用专用库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且应特别注意防潮。
粗骨料应按技术条件要求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骨料堆场应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条件。
采用强制性搅拌机、电子计量系统、含水率实时监测系统。
泵送混凝土时,输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长度不应小于15m。除出口处采用软管外,输送管路的其它部位均不得采用软管。输送管路应用支架、吊具等加以固定,不应与模板和钢筋接触。高温环境下,输送管路应分别用湿帘覆盖。
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混凝土入模前,应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指标;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本技术条件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
混凝土振捣可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附着式平板振捣器振捣设备。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铁件。
混凝土振捣应按事先规定的工艺路线和方式进行,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均匀振捣密实,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冒大气泡为准,一般不超过30s,避免过振。
混凝土振捣完毕,应及时采取保湿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当新浇混凝土具有暴露面时,应先将暴露面混凝土抹平,再用麻布将暴露面覆盖,并及时采取喷雾洒水等措施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7d以上。当混凝土采用带模养护方式养护时,应保证模板接缝处混凝土不失水干燥。
模板接缝采用先进可靠的技术工艺,确保接缝满足外观质量要求和混凝土耐久性需要。
加强模板的维修与保养,拆摸后及时清理、整修、涂刷脱模剂。加强模板液压系统保养,及时更换滤芯和液压油。
提高波纹管绑扎质量,保证管道坐标和成孔质量。
加强预施应力各项基础数据的测量,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张拉控制应力,确定预应力筋伸长量,确保箱梁有效预应力度的准确。
预应力张拉实行“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量作为校核”的双控标准,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分析原因,采取对策。
10.3.2确保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措施
满足混凝土结构的整体使用年限,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使混凝土结构长期维持其应有功能,是本工程的重要指标要求之一。为实现耐久性目标,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控制需遵循以下原则:
配制满足耐久性指标及工作性能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控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及搅拌、运输、浇筑和振捣作业程序,强化混凝土的保湿保温养护过程,加强搬运、储存及防护管理,防止结构开裂,是保证结构耐久性最重要的技术措施。
10.3.3混凝土结构的裂纹控制
(1)配制高性能混凝土,选择合理浇筑工艺
通过配合比的优化设计,优选出的混凝土配合比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能最优,具有低水化热、低收缩的特点。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反复收光、抹平、压实,直至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有效防止早期干缩裂纹的产生。
(2)控制入模温度,实施测温方案
采用拌合水中加碎冰,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缩小结构内部、表面以及环境温度的差异。
计算混凝土理论最高温升值,制定实体墩身、承台、梁体的测温方案,对混凝土拌合物及水化热造成的升、降温监控,绘制温度曲线图,确定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需要布设冷却管的形式。当发现混凝土温度变化异常时,立即报告,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加强养护,是控制温差、干缩等裂纹的重要措施。根据结构特点,预制混凝土构件采用先蒸汽养护,后洒水自然养护的工艺,现浇混凝土构件采用自然自护的工艺。
10.3.4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
为保证桥涵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寿命100年,混凝土按高性能混凝土设计,在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和,大容积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布料,钢筋半成品集中加工,现场绑扎。钢筋原材料和制成品禁止在露天和潮湿环境下库存
1、对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必须清除。
2、钢筋除锈后仍留有麻点者,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3、场后加强保管,钢筋进要下垫上盖。
1、采用调直机调直。“死弯”者严禁使用。
2、对严重曲折的钢筋,调直后应检查有无裂纹。
1、钢筋冷加工的工艺参数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2、运输装卸方法不得造成钢筋剧烈碰撞和摔打。
3、Ⅱ、Ⅲ级钢筋用电弧点焊必须经过试验鉴定后方可采用。
4.钢筋接头的连接方法和接头数量及布置不符合要求
技术交底不细、工艺控制有误、标准不清、把关不严
1、严格技术交底及工艺控制。
2、合理配料,防止接头集中。
3、正确理解规范中规定的同一截面的含义。
4、分不清钢筋是受拉还是受压时,均应按受拉要求施工。
5.钢筋绑扎时缺扣松扣多,钢筋骨架变形。
1、控制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应绑扣数的10%~20%,且不应集中。
2、钢筋网或骨架的堆放场地平整,运输安装方法正确。
6.弯钩朝向不正确,弯钩在小构件中外露
1、弯钩朝向应按照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2、对薄板等板件弯钩安装后,如超过板厚,应将弯钩放斜,以保证有足够的保护层。
7.箍筋端头弯钩形式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1、箍筋的弯钩角度和平直段长度严格执行施工规范的规定。
2、绑扎钢筋骨架时,防止将箍筋接头重复搭接于一根或两根纵筋上。
8.钢筋绑扎接头的做法与布置不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1、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其最低要求为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的95%。
2、受拉区Ⅰ级钢筋绑扎接头应做弯钩。
9.钢筋网中主副筋放反
1、认真看清图纸,并向操作人员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复杂部位应附有施工草图。
2、加强质量检查,认真做好隐蔽工程检验记录。
10.钢筋安装位置偏差过大,或垫块设置等固定方法不当,钢筋严重错位
1、认真按照施工操作规程及图纸要求施工,并加强自检、互检、交接检。
2、控制砼的浇灌、振捣成型方法,防止钢筋产生过大变形和错位。
1、加强配料工作,按图核对配料单和料牌。
钢筋绑扎和安装前认真熟悉图纸和配料单,确定合理的绑扎顺序。
12.钢筋代换不当,造成结构构件的性能下降
钢筋代换除了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满足设计规定的抗裂、刚度、抗震以及构造规定的要求,钢筋代换必须征得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13.钢筋接头的机械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焊接材料、焊接方法与工艺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
焊工必须有考试合格证,并只准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
焊接前必须试焊,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施焊。
14.接头尺寸偏差过大
绑条长度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绑条沿接头中心线纵向位移不大于0.5d,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钢筋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焊缝长度沿绑条或搭接长度满焊,最大误差0.5d。
1、按照设计图的规定进行检查。图上无标注和要求时,检查焊件尺寸,焊缝宽度不小于0.7d,;焊缝厚度不小于0.3d。
16.咬边焊缝与钢筋交接处有缺口
选用合适的电流,防止电流过大。
控制焊条角度和运弧方法。
17.电弧烧伤钢筋表面,造成钢筋断面局部削弱,或对钢筋产生脆化作用
防止带电金属与钢筋接触产生电弧。
地线与钢筋接触要良好牢固。
焊条受潮、药皮开裂、剥落以及焊芯锈蚀的焊条均不准使用。
适当加大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焊缝金属中气体完全外逸。
4、雨雪天不准在露天作业。
采用“闪光—预热—闪光”对焊工艺。且预热频率采用较低值,以减缓加热和冷却速度。
20.闪光对焊接头未焊透,接头处有横向裂纹
直径较小钢筋不宜采用闪光对焊。
重视预热作用,掌握预热操作技术要点。扩大加热区域,减小温度梯度。
3、选择合适的对焊参数和烧化留量,采用“慢→快→更快”的加速烧化速度。
1、砼表面缺浆、粗糙、凸凹不平,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1、模板表面在砼浇筑前未清理干净,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2、未全部使用钢模板,夹杂其他类型模板;
3、模板表面脱模剂涂刷不均匀,造成砼拆模时发生粘模;
4、模板拼缝处不够严密,砼浇筑时模板缝处砂浆流走;
5、砼振捣不够,砼中空气未排除干净。
1、模板表面认真清理,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3、砼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4、振捣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振捣手在振捣时掌握好止振的标准:砼表面不再有气泡冒出。
2、砼局部酥松,石子间几乎没有砂浆,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1、砼配比不准,原材料计量错误;
2、砼未能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无法振捣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浇筑砼,下料不当,发生石子与砂浆分离造成离析。
5、模板上有大孔洞,砼浇筑时发生严重漏浆造成蜂窝。
1、采用电子自动计量拌和站拌料,每盘出料均检查砼和易性;砼拌和时间应满足其拌和时间的最小规定;
2、砼下料高度超过两米以上应使用串筒或滑槽;
3、砼分层厚度严格控制在30厘米之内;振捣时振捣器移动半径不大于规定范围;振捣手进行搭接式分段,避免漏振;
4、仔细检查模板,并在砼浇筑时加强现场检查。
3、砼结构内有孔洞,局部没有砼,或蜂窝巨大。
1、钢筋密集、预埋件密集,砼无法进入,无法将模板填满;
2、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
3、砼坍落度太小,无法振捣密实;
4、砼中有硬块或其他大件杂物,或有其他工、用具落入;
5、不按规定程序下料,或一次下料过多,来不急振捣造成。
1、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满足规范要求;
2、防止漏振,专人职班检查;
3、保证砼的流动性附合现场浇筑条件,施工时检查每盘到现场的砼,不合格坚决废弃不用;
4、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防止杂物落入正浇筑的砼中如发现有杂物应马上进行清理;
4、钢筋砼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于砼表面
1、钢筋尺寸大于设计,局部有紧贴模板处;
2、砼浇筑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脱落造成钢筋移位紧贴模板;
3、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骨料卡在钢筋上,砼将不能裹住钢筋造成漏筋;
4、砼拆模过早,模板将砼带落造成漏筋。
1、绑扎钢筋前,认真检查钢筋几何尺寸,不符合要求的一律返工;
2、垫块按一米间距梅花状布置,钢筋密集处应加垫;
3、砼配比中的粗骨料最大尺寸应附合规范要求,并在收料时严格控制;
4、砼拆模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强度。
5、砼结构直边处、棱角处局部掉落,有缺陷
1、砼浇筑后养护不好,边角处水分散失严重,造成局部强度低,在拆模时造成前述现象;
2、模板在折角处设计不合理,拆模时对砼角产生巨大应力;
3、拆模时野蛮施工,边角处受外力撞击;
4、成品保护不当,被车或其他机械刮伤。
1、加强养护工作,保证砼强度均匀增长;
2、设计模板时,将直角处设计成圆角或略大于90度;
3、拆模时精心操作,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结构物;
4、按成品防护措施防护,防止意外伤害。
11.1工期保证体系
适时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做到工人保班组日进度,班组保施工队旬计划,施工队保分队月计划,分队保甲方工期计划的进度保证体系。
11.2工期保证措施
11.2.1组织管理措施
成立强有力的高效运转指挥系统,由项目分队长统筹安排机械设备、材料供应、劳力调配、组织施工生产,准确掌握形象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1.2.2技术保证措施
(1)编制经济合理的专项施工技术方案、作业指导书、工艺操作规程、施工保证措施及进度网络计划图。
严格按施工组织、工期要求组织施工,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确保工程进度在可控状态下进行。
(2)针对本工程机械作业多的特点,按照施工组织设计,配足各种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投入本工程。保证重点工程项目机械的正常运转,提高机械使用率。适时增加劳动力和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突击施工。组织开展以保工期为目标的劳动竞赛。
安全生产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高效、优质地建成本工程,为沿线经济服务。
12.2安全生产目标
即无职工死亡、无重大行车及交通事故、无压力容器爆炸、无重大质量事故、无火灾事故,无工伤事故。
职业健康管理符合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12.3安全生产组织措施
项目经理部和各施工队分级负责,以加强施工作业现场控制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为重点,开展创建安全标准工地活动,确保本标段工程的施工安全。
开展各工序施工前,由梁场安质人员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专项技术交底.
12.4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12.4.1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的布置符合防火、防爆、防洪、防雷电等安全规定及文明施工的要求。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用房、仓库、材料堆放场、停车场、修理场按批准的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
现场道路平整、坚实、保持畅通,危险地点悬挂符合安全标志的标牌,施工现场设置大幅安全宣传标语。
现场的生产、生活区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网点,消防器有专人管理,不乱扔乱放,各项目队组成由15~20人的义务消防队,所有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各类房屋、库棚、料场等安全消防距离符合有关规定,现场易燃杂物随时清理,严禁在有火种的场所或其近旁堆放易燃物品。
施工中如发现危及地面建筑物或有危险品时立即停止施工,待处理完毕后方可施工。
从事电力、起重作业等特殊作业人员,各种机械的操作人员及机动车辆驾驶人员,经过劳动部门专业培训并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方准持证独立操作。
施工现场用电严格按照三相五线制布设电线,做到二级保护,三级控制,一机一闸。
12.4.2预应力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预应力钢绞线下料,在清理干净的硬化场地进行。场地内严禁动用电焊设备,防止电焊弧击伤钢绞线,造成钢绞线在张拉时断裂伤人。
夹片、锚具进场后仔细检查夹片、锚具的硬度和圆锥度以及夹片有无裂纹、有无锈蚀现象,以保证夹具具有足够的自锚能力,防止夹片、锚具弹出伤人。
采用油顶、油表相互匹配的预应力张拉施工设备,在使用一定时间或次数后及时校验,防止因油顶、油表不匹配造成张拉力控制不准确,产生安全事故。
张拉作业区设立钢筋栅栏及安全防护网,并设立安全防护标志,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
张拉或退锚时,张拉油顶后面严禁站人,并在张拉作业区后方设置木防护板以防预应力筋拉断或锚具、夹片弹出伤人。
张拉作业时设置专人负责指挥,测量伸长量时,停止油顶张拉。
张拉液压系统的高压油管的接头应加防护套,以防漏油伤人。高压油管在正式使用前作油管承压检查,保证油管的正常使用。
12.4.3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措施
现场移动式电器设备必须使用橡皮绝缘电缆,横过通道必须穿管埋地敷设。
开关箱与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保险。同一移动开关箱严禁有380V和220V两种电压等级。
对高压线路、变压器要按规程安置,设立明显的标志牌。
各种机电设备检修、维护时应断电、停运转;如要试运转,须有针对性保护措施。
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必须持证上岗,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
严禁将电线拴在铁扒钉、钢筋或其它导电金属物上,电线必须用绝缘子固定,配电导线必须保证与邻近线路或设施的安全间距。
12.4.4施工机械的安全
①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不准操作与证不相符的机械,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②操作人员按照机械说明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
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③驾驶室或操作室保持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酒后操作机械,严禁机械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
④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停放时,选择安全的停放地点,夜间有专人看管。
⑤用手柄起动的机械注意手柄倒转伤人,向机械加油时严禁烟火。
⑥严禁对运转中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调整等作业。
⑦指挥施工机械作业人员,站瞭望在可让人的安全地点,并明确规定指挥联络信号。
⑧使用钢丝绳的机械,在运转中严禁用手套或其它对象接触钢丝绳,用钢丝绳拖、拉机械或重物时,人员远离钢丝绳。
12.4.5高空作业安全措施
从事高空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凡不适宜高空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此项工作。作业人员必须拴安全带、戴安全帽、穿防滑鞋。
高空作业人员应配备工具袋。小型工具及材料应放入袋内,较大的工具,必须拴好保险绳。不得随手乱放,防止堕落伤人,更严禁从高空向下乱扔乱丢。
双层作业时,要设置必要的封闭隔离措施或设置防护人员及有关施工标志。
夜间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备。爬梯空洞等处设明显的标志。
六级(包括六级)以上大风,为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应停止高空作业。
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源,严格控制火源、易燃物和易爆物的贮存。
生活区及施工现场特别是材料场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加强安全防范工作。
施工场地布置,符合防火规程要求,电器动力线路设置要规范化、标准化。
对职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提高防火意识,使职工杜绝乱拉电线、乱扔烟头等不良习惯。
对工地及生活区的动力及照明系统派人随时检查维修养护,防止漏电失火引起火灾。
13文明施工措施、环境保护
13.1.1文明施工目标
文明施工管理是创优规划中的重要方面,本工程文明施工管理目标是达到业主文明工地的要求。
13.1.2文明施工措施
(1)、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一致和“方便人民生活、有利于发展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便民、利民、为民服务的宗旨,搞好工程施工中的文明施工。
(2)、全面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做到“两通三无五必须”,施工场地严格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布置,场内设施布置合理。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定点停放、整齐干净,各类材料预制构件等按类型、规格分开有序堆码,并挂牌标识。生活区内作到“五小”设施齐全,符合规范要求。
(3)、加强内部治安和夜间的保卫,坚决制止施工人员参与黄、赌、毒等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4)、建立相应的检查、评比、奖罚制度。制梁场每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卫生、文明施工的检查,做到奖罚分明。组建文明施工督促小组,在施工路段进行巡回检查监督,保持所有设施完好、整洁,施工人员文明礼貌。
(5)、临时道路的养护
按要求修建临时道路、护拦、安全指示标志,确保交通畅通。临时便道的养护由专人清扫工地路面。根据实际情况,配备洒水车,每天清扫洒水频次不少于2次。
(6)、场地围护设置与整洁管理
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使用铁丝网进行分隔,并做到连续、稳固、整洁、美观和线形平顺。施工区域的维护设施如有损坏,及时维修,并排专人进行清洁,确保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13.2环境保护的措施
施工期间我们将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按规定控制施工污染,减少粉尘及水质污染,为生态平衡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3.2.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
加强组织管理,层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印制相应的环境保护宣传资料,在本标段大张旗鼓地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张帖标语和设立标语牌。对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跟踪监督检查、监控、量测、比较,对结果进行总结、反馈,及时了解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严格奖惩制度,确保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
组织全体员工,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及《环保法》的学习,充分认识和提高环保及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历史时期的产物和构成有足够认识,加强和重视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_SL274-2001.pdf13.2.3环境保护检查制度
建立环保保护的检查制度,定期对施工各组进行环保检查,分别对各作业分部、各个项目进行环保评比,奖罚分明,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并无条件接受环境监理单位的指示和监督。
根据环保检查结果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继续发扬良好的环保方面,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保证施工环保及生态环保满足环保目标。
13.2.4、防止水土流失和废料废方处理
①防水排水:施工期间始终保持工地良好排水状态,不积水,场内按环保要求设置污水处理池,生产污水不经处理禁止直接排入周边水沟。
②冲刷与淤积: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施工场地所占用的土地或临时使用的土地受到冲刷。对施工中开挖出的土石材料做到有序堆放、运弃,防止对河流、水道、灌溉渠或排水系统产生淤积或堵塞。
③废料废方的处理:在清理场地的废料和土石方工程的废方处理时,不影响排灌系统及农田水利设施。按当地环保部门规定地点设置弃土场,并在其表面进行植被覆盖,可以种植草皮、灌木或树木,既可防止水上流失,又能美化环境。
④大临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及废弃物等,在工程完工时即时清除干净手摆片石底基层施工工艺框图,以免堵塞河道和妨碍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