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开县弱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前端摄像机所摄图像应能按设计要求进行记录,对设计中要求必须记录的图像应连续、稳定;
记录画面上应有记录日期、时间及所监视画面前端摄像机的编号或地址码;
应具有存储功能。在停电或并机时一级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对所有的编程设置、摄像机编号、时间、地址等均可存储,一旦恢复供电,系统应自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单画面或多画面显示的图像应清晰、稳定;
监视画面上应显示日期、时间及所监视画面前端摄像机的编号或地址码;
应具有画面定格、切换显示、多路报警显示、任意设定警戒区域等功能;
图像显示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国家现行标准《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对图像质量进行5级评分。
回放图像应清晰,灰度等级、分辨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回放图像画面应有日期、时间及所监视画面前端摄像机的编号或地址码,应清晰、准确;
当记录图像为报警联动所记录图像时,回入图像应保证报警现场摄像机的覆盖范围,使回入图像能再现报警现场;
回放图像与监视图像比较应无明显劣化,移动目标图像的回放效果应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
3.2.3停车场管理系统施工工序:
敷设监控管路、穿引线管内穿线、校线自动道闸、车辆检测器、出入口控制设备安装中心管理设备安装通电单体调试系统调试试运行竣工验收
1)读卡机(ID卡机、磁卡机、出票读卡机、验卡票机)与挡车安装平整、牢固,与水平面垂直,不得倾斜。读卡机与挡车器的中心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产品使用要求。安装在室外时,应考虑防水及防撞措施。
2)感应线圈安装埋设位置与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产品使用要求。感应线圈至机箱处和线缆应采用金属管保护,并固定牢固。
3)车位状况信号指示器应安装在车道出入口的明显位置,并安装在室内。安装在室外时,应考虑防水措施。车位引导显示器就安装在车道中央上方,便于识别与引导。
系统调试前应编制完成系统设备平面布置图、走线图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文件。调试工作应由项目责任人或具有相当于工程师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主持,并编制调试大纲。
按规范要求,检查工程质量。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如错线、虚焊、开路或短路等应予以解决、并有文字记录。
按正式设计文件的规定查验已安装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备品备件等。
系统在通电前应检查供电设备的电压、极性、相位等。
检查并调整读卡机刷卡的有效性及其响应速度。
高速电感线圈的位置和关闭的动作时间。
调整系统的车辆进出、分类收费、收费指示牌、导向指示、挡车器工作、车牌号复核或车型复核等功能。
1)识别功能检验:对车型、车号的识别应符合设计要求,识别应准确、可靠;
2)控制功能检验:应能自动控制出入挡车器,并不损害出入目标;
3)报警功能检验:当有意外情况发生时,应能报警;
4)出票验票功能检验:在停车库(场)的入口区,出口区设置的出票装置、验票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出票验票均应准确、无误;
5)管理功能检验:应能进行整个停车场的收费统计和管理(包括多个出入口的联网和监控管理);
6)显示功能检验:应能明确显示车位,应有出入口及场内通道的行车指示,应有自动计费与收费金额显示;
我们对各项工作的实施制定了严密精确的施工操作规定,具体如下:
在工程现场施工开始后,一方面在现场确认安装位置及管线的检测阶段,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根据业主总工期进度和总包的要求在管线敷设到位后,我方即可进行穿线。另一方面做设备的供货及设备安装的准备。
在管、槽、线到位后,具备设备安装条件我方开始设备的安装。
最后,进行系统的调试开通,并对操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
电缆芯线的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退色。
电缆芯线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2CM的余量。
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
设备应安装牢靠,不得倾斜,安装在轻岳隔墙上,应采取加固措施。
严格按图纸施工,在保证系统功能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艺标准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预埋/留敷设管子位置准确、无遗漏。
管道支吊架整齐、美观、牢固、管道连接处清洁、美观、电气连接严密、牢靠。
设备安装牢固,美观、顶装设备横、竖成列,墙装设备端正一致,其水平偏差<0.5MM,垂直偏差<0.5MM,且不得有颤动现像。资料齐全、完整无遗漏,各种现场变更手续完整有效。
进入各种箱的导线者要横平竖直,并用尼龙扎带绑扎牢固,同时保证接线端不受力。导线标识正确,导线端子标号用打印机打印,不可用手写。
所有线缆设中间不得有接头。接入控制器的所有导线端子要采用冷压端子且挂锡处理。
各控制机之间的通讯线路,如有综合布线,应于每台现场机及上位处预一个信息点,如果没有,应单独敷设,打线应注意不要改变线的绞距。明布线要美观、规范、弯曲弧度一致。室外缆线敷设要按图集规定铺砂盖砖或下保护管,且埋设深度均匀。
上位机及下位机要有可靠接地,地线应单独敷设,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欧姆。
保证安装的可靠性,每一个控制器上的每一个接线端子都必须100%检查。
3.3施工守则及工艺要求
3.3.1现场施工守则
应明确施工范围,做好施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进入现场时带齐使用工具和测试仪表;
在施工现场,每位工作人员必须佩带现场施工证;
施工队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不得擅自进行更改;
协助现场督导做好现场测试和文档工作。
3.3.2施工工艺要求
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
管道内应无阻挡,道口应无毛刺,应安置牵引线或拉线。
敷设暗管宜采用阻燃硬质PVC管。布放双护套缆线和主干缆线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道为40%~50%,暗管布放分户电线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为25%~30%。
PVC管弯曲半径不小于10倍管外径。
2.1)线缆的敷设和线缆支撑保护设备的安装
缆线布放前应核对规格、路由及位置。
缆线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财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电源线、信号电缆及建筑物内其它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缆线布放时应考虑冗余。在设备箱、控制室和前端处,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0.5~1.0m、5~8m和0.3~0.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2.2)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缆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0倍.
缆线布放,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缆线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
布放线缆的牵引力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对电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电缆允许的张力。在以牵引方式敷设电缆缆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电缆的加强芯上。
缆线布放过程中为避免受力和扭曲,应制作合格的牵引端头。如采用机械牵引时,应根据缆线牵引的长度、布放环境、牵引张力等因素选用集中牵引或分散牵引方式。
布放电缆时,电缆盘转动应与电缆布放同步,电缆牵引的速度一般为250mm/s。电缆出盘处要保持松弛的弧度,并留有缓冲的余量,又不宜过多,避免电缆出现背扣。
表3-1对绞电缆与电力线最小净距
信号缆与电力线平行敷设
有一方在接地的槽道或钢管中
双方均在接地的槽道或钢管中
注:双方都在接地的槽道或钢管中,且平行长度小平10m时,最小间距可为10mm。表中信号电缆如采用屏蔽电缆时,最小净距可适当减小,并符合设计要求。
表3-2信号电缆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
在安装工程开始之前,必须对设备间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开工;
3.3.3楼层配线间环境要求
根据设计规范和工程的要求,对建筑物的垂直通道的楼层及楼层配线应作好安排,并应检查其建筑和环境条件是否具备;
应留好楼层配线间内垂直通道和电缆孔洞,并应检查水平通道管道或电缆桥架和环境条件是否具备。
3.3.4器材检验要求
施工前,对运到工地的铜缆及器材应进行清点和外观检查,如发现铜缆及器材包装损坏或外观有问题时,应对其损坏程度做详细检验;
工程所用铜缆及器材必须有产品质量认证;
工程所用电缆的规格、程式和型号应符合设计规定;
电缆外护套应完整无损,电缆芯线应无断线、混线及接地等不良现象。
按设备清单核对设备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安装部件,随机配件,说明书、产品合格证、保修卡是否完整;设备及部件、材料等产品外观有无变形、裂痕、破损和明显脱漆现象,不合要求,坚决不用;
3.3.5有源部件均应通电检查。
弱电井内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源插座,应有明显标志。
弱电井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电缆走道或槽道、缆线、导管部分穿透挡板构件时,应重新形成与消防有关的建筑结构和建筑组件(墙、天花板、楼板等)。
有说明书的按说明书操作,没有说明书的按相关安装规范进行;
成品安装应牢固、整齐、美观,端子编号、用途标牌及其他标志应完整无缺,书写正确清楚;
设备机械安装时,应使设备均匀受力,以免损坏设备。
3.3.6设备安装及管理:
设备进场先向工程师提供设备样本,协同工程师进行开箱验货,向工程师提供设备的产品质量认证书及设备的技术参数等产品相关资料
壁挂式设备箱底距地面一般为1200mm。
不论采用上走线或下走线方式,其线管或线槽都应直接进入机箱内。
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应大于2mm。
挂架安装牢固,端正,保持挂架的平整。
分机接线正确、牢固,挂在挂架上后,与墙面接合紧密。
4)控制中心机房设备安装
需安装的设备包括电视墙、操作台、监视器、录像机和车库管理网络服务器等。
5)楼栋配线间设备安装
各楼栋电井内设备安装主要为楼宇对讲的接线箱和电源设备,在各楼栋弱电井内的接线箱内安装接线端子排时,一定要安装牢固,整齐。
布放完成水平线缆后,进行通断测试和绝缘电阻测试。再进垂直主干线的布放。同样进上述测试,通过后,在接线箱内完成线路联接。接好后,再一次对整个完整的线路进行一次通断和绝缘测试。
在完成系统全部设备安装到位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调试。调试工作技术性强、环节复杂、易出现各种问题,必须单系统调试,没有问题后,再对关联系统联调。调试程序为:设备调试、单系统调试、系统联调。调试数据和结果要专门记录存档。
在各个子系统调试完毕后,进行系统试运行测试,期限一般为7天。试运行期间的记录,将作为对系统维护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司确定提供给业主哪些备品备件的参考依据。“系统试运行记录表”也将作为工程竣工验收时必须提供的技术文件资料。
在系统试运行测试期间,认真填写“系统试运行记录表”,由我方调试工程师以及售后服务技术人员会同业主维护人员共同参与,观察系统运行是否稳定,了解故障原因并制定排除方法。待系统运行完全可靠后进行验收。
布线系统图:系统图应反映整个布线系统的物理连接拓扑结构,图中应注明线的数量、类别、路由,
工序报验资料、隐蔽验收记录等按国家相关文件执行。
中心机房的环境应符合通信与网络工程的机房设计要求。
房屋预留的地槽、暗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缆线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
布管穿线观感是否良好,是否符合规范。
第四章保证工期、质量、安全及组织措施
4.1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每栋楼施工工期为30天。
按进度计划安排资金,保证设备材料到货及时。
1)建立施工安全责任体系。智能化系统的各个施工队伍设立安全负责人,并明确安全负责人的职责。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检查,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和设备安全。
2)建立TQC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实行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凡分段施工,自检合格后,方可申报验收。其次,各子系统根据系统工程特点,制订其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加大奖罚力度,巡查制度执行情况。
3)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不断进行工程总结,使每个施工人员熟知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和“熟知应会”的安装技术。按工序组织施工和控制,减少窝工和返工以及材料浪费。贯彻事先指导原则,长计划、短安排,确保较高的一次通过率。
4)加强协调工作,既要与土建、装修、水、电、空调通风各专业协调一致,还要做好内部子系统的协调,合理分配空间资源,区分轻重缓急。
5)在各单项施工队进场之前,组织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学习施工规章制度,使每位上岗工人不仅在形式上上岗合格,更要思想、技术合格。
4.2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4.2.1施工质量管理系统图
4.2.2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质量是千秋大业、百年大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工程质量,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受监理工程师的直接监督,并自觉接受质监站的例行检查和监督。
建立质量岗位责任制,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负全责,专业工程师对本专业的工程技术质量负责任,质量员负责日常的质量检查、监督、验收、质量指标的控制,施工员负责本专业的质量监控。
为保证小区弱电工程质量能符合设计标准,并完好顺利的开通运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制定以下措施:
明确系统目标:合同文件、施工图纸及变更洽商。
备齐技术资料及国际和国家有关质量标准。
指定现场负责人,小组负责人及责任工程师,并明确其工作职能。
设立工程协调会制。根据工程实施的进度,由双方项目组共同召开工程协调会议,具体部署工程实施计划,责任分工、工程进度安排、工作总结、以及就专门问题具体协商等。
工程验签制。在工程进展过程中,分阶段的向监理或业主提交工程进度资料,得到其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在整个工程调试完工后,由业主组织相关部门共同验收测试,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交工。
内部实行工程监管制。由质量保证小组负责整个工程的内部监管工作。包括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审查;设计图纸、施工安装工艺的准确性审查等的监督管理工作。
4.2.3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要求
根据小区弱电工程建设的特点,我们将质量控制点分为以下部分:设计图纸、线路敷设、材料采购、设备安装、调试、系统调试,详细如下:
设计图纸:设计必须有正式签署和会审、说明齐全、各层施工图比例、平面位置、标高必须一致,线路走向必须合理,设备选型必须以高质量为标准。
技术方案:参与相关设备系统的技术洽谈,协助甲方把握技术档次,技术指标,通讯接口,技术资料等重点,确保相关设备能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
线路敷设:电缆必须根据实际长度、规格要求敷设,中途不得有对接转接,出入口必须根据相应项目要求做好标识,校核其标高、方向、走向、规格等,必须与相应项目技术规范要求符合。
设备、材料:严格按设计中对材料型号、规格、性能、参数的要求订购,供应的材料必须有质保证书或产品合格证,产品入库前须进行开箱验收,并交业主和工程监理认可验收,不合格或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材料禁止使用。
弱电设备安装:所有弱电设备线缆及支架、设备安装均符合相应安装工艺及规范要求。
系统调试:严格按设备的出厂标准、技术参数进行调试,调试过程中有和参数不符合的,直至调试合格为止。
4.2.4质量计划的保障
预检: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技术人员、施工员参加,预检记录应由有关人员签字后列入工程档案,预检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隐检:由甲方或委托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本公司质量监督负责人共同进行,隐检记录由有关人员签证后列入工程档案。
工程使用功能测试:由质量部门、项目技术负责人参加,工程项目竣工资料交验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整体使用功能测试,达到设计要求方可报竣工交验。
工具、测试仪器:工具、测试仪器的质量和精度直接影响设备的安装水平和调试结果,根据该项目的要求和特点,我们安排了公司最先进、最优良的工具、仪器。
记录表格:按重庆市建筑安装设备(电气部分)有关规定执行。
主要技术参数:按设计方案选定的各系统设备及系统功能要求测定参数。
4.3对半成品、成品的保护措施
施工人员要认真遵守现场成品保护制度,注意爱护建筑物内的装修、成品和半成品等设施。
设备安装前要由有关人员检查进入现场的重要设备,进行拆箱验收,并做好记录,发现缺损及丢失情况,及时反映有关部门,在参加人员不全时,不得随意拆箱。
设备开箱后对于易丢、易损部件应指定专人负责入库妥善保管,各类小型仪表及进口零部件,在安装前不要拆包装,设备搬运时明露在外表面应防止碰撞。
配合土建预埋的保护管及管口要封好,各类设备的管道接口也要封好,以免掉进杂物。
加强成品保护意识,对有意破坏成品的要给予处置。
各专业遇有交叉碰撞现象发生时,不得擅自更改,需经设计、甲方等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后出具《变更通知单》后方可施工。
对于贵重、易损的部件尽量在调试之前再进行安装,必须提前安装的要采取妥善的保护措施,以防丢失损坏。
4.4安全、文明管理措施
4.4.1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特种设备、特种作业的安全管理制度;
工地防火、安全用电制度。
建立公司、工地、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制度,使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
具体操作前的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包括工种安全施工教育和新施工方法及新结构、新设备的安全操作教育;
暑季、冬季、雨季、夜间施工时的安全教育;
积极配合土建总承包方、甲方开展防盗综合管理。
所有施工人员进场统一着装(穿有本公司标志的工作服),并佩戴安全帽和进场工作证;
所有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遵守《施工现场规定》如:不吸烟、不嬉戏打闹,不得破坏现场成品;
施工人员在用电、焊接(含气割)时,遵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焊接安全规定》;
施工材料分类堆放,材料现场整洁;
当天施工过后,派专人清洁、整理现场。
4.4.4保证施工安全措施
参加该工程施工人员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层层建立岗位责任制,遵守国家和企业的安全规程,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违章指挥或违章操作。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书面向施工人员交底。
施工周围应及时清理障碍物,防止钉子扎脚或其他磕碰工伤事故。
施工地点及附近的孔洞必须加盖牢固,管道竖井及其预留钢筋按需要孔径切割开洞,防止人员高空坠落和物体坠落伤人等事故发生。
施工用电必须符合安全用电规定,凡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必须通过漏电保持装置,施工照明用电应采用安全电压,潮湿地点作业要穿绝缘胶靴。
生产班组每周要进行一次班组安全活动,并有记录。查隐患、查漏洞、查麻痹思想,要经常不断地进行安全教育。
4.4.5设备、材料的安全措施
在施工工序上将施工工作量大,但价值低的设备底座先安装好,等待环境条件较好时再将主设备安装上。
在各楼层设备的安装中,尽量安排从上至下地进行设备安装,以便区域分割管理,减少设备安装后的被盗损失。
每天收工时,当班人员需将未安装完毕的设备回收入库,妥善保管,以免失窃。
编制一份需重点保护的设备安装地点和安装时间表,供现场安保人员加强巡视、保卫。
加强内部管理,对有不良行为的施工人员决不录用,对已录用的施工人员作经常性的教育。发现不良事例,严加惩治,举一反三,教育他人。
我司将积极配合甲方做好已安装的半成品的管理。
(施工安全控制程序见下页)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必须执行颁发的场容管理及有关规定,各施工队要有一名管理人员主抓,施工员分区负责,各施工班组均有一人负责文明施工。
施工队对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要统一布置,统一安排,每个班组要建立岗位管理制。
工长施工交底时必须对文明施工提出具体要求,重要地位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施工及书面交底。
操作地点周围必须做到整洁,干活脚下清,活完料尽,剔凿、保温完成后要随时清理干净,将废料倒在指定地点。上道工序必须为下道工序积极创造优良的条件,及时做到预留、预埋和暗配工作。施工现场堆放的成品、材料要整齐,以免影响地区景观。
冬、雨季施工应做到进入现场的设备、材料必须避免放在低洼处,要将设备垫高,设备露天存放时应加雨布盖好,以防雨淋日晒,料场周围应有畅通的排水沟以防积水。
施工机具要有防雨具或置于遮雨棚内,电气设备的电源线要悬挂固定,不得拖拉在地,下班后拉闸断电。
地下设备层机房内应做好防排水工作措施,防止雨季设备被水淹泡。
冬季施工,应做好五防“防火、防滑、防冻、防风、防煤气中毒”,管道和各类容器中的水要泄净,防止冻裂设备和管道,冬季放电缆要采取相应的加温措施。
室外工程均应在冬、雨季前安排作业,尽量避免在不利条件下施工。
在智能建筑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其系统的复杂性,系统工程之间的协调工作的重要性不亚于专业技术工作。宏观的看,协调工作分为两大方面,一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承包商的内部协调,一为业主、土建施工、监理及智能化系统承包商之间的协调。这些协调工作的正常进行,是智能建筑建设成功完成的重要保证。
具体来说,在小区弱电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与以下专业的密切配合与协调。
智能化系统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主要表现
根据智能建筑的建设级别,建筑设计专业应给予相应的层高及吊顶高度,如果不在楼板中预埋弱电穿线管,不在梁上预留设备管道通孔,则应适当提高层高,以保证吊顶高度(甲级2.7m,乙级2.6m,丙级2.5m)。
建筑设计专业应提供确定的建筑平面布置图、防火分区、电动卷帘门及房间使用性质等资料,以作为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依据。
总之,智能建筑中的智能化系统与建筑专业关系十分密切。具体的量化指标包括:标准层有效出租面积约占标准层面积的75%,标准层通讯竖井面积约占层面积的0.6%,标准层电力竖井面积约占层面积0.7%,标准层设备专业竖井约占层面积的2%,标准层强弱电竖井面积约占层面积的1.2%,工作区个人电脑台数按国标甲、乙、丙三级设置。办公区隔板高度一般为l.5m。
智能化系统与结构专业的配合主要表现
结构专业根据弱电箱体的位置大小留洞并配置过梁。
根据机房设备的重量,尤其是电源设备较多的机房,结构专业应给予增强承载的措施。
智能化系统与强电专业的配合主要表现
强电专业应提供良好的综合接地网设计,保证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并为各种弱电系统接地特别是机房提供独立的金属接地极(一般是焊接甩出镀锌钢排)。设计良好的法拉第笼以防各种雷击,使智能建筑内保持一个等电位环境。
施工中的专业配合主要表现在时空两方面。时间方面的配合体现在工序管理。例如,一般土建、水、暖、电、空调通风、电梯、装修工程是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前提条件。管道方面,应先安装较大的管道、上层的管道;应先施工隐蔽的工程,后施工表面的工程;先施工桥架、穿线管,后施工穿线、接线。空间方面的配合主要体现在工作面的轮流使用及管槽的路由安排。因为智能建筑的设备多,管线多,所以管线安装要尽量利用梁之间的空间,适当的拐弯与爬跃是不可避免的。
施工中的建设各方的协调主要是智能化系统承包商与业主、监理及土建、水暖电设备、装修等方面的配合。在资金、进度、质量、工地保安、垂直运输、施工用电用水、办公食宿、图纸会审、手续申办等方面,需要与业主、监理等方面密切协作。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应与土建设计同步进行,争取消防系统、照明系统的终端管线理人柱内、地板内、墙内,保证各电源插座的位置正确,如竖井中的电源插座容易忽略,有防静电地板的机房中的电源插座应距地0.6m而不是0.3m。
装修工程特别是精装修工程与智能化系统的安装关系密切。应在装修工程之前完成智能化系统沿墙沿柱的明敷管线工程、吊顶内的管线工程,应与装修工程交叉完成表面器件的安装,特别是摄像机等贵重装置应在工程后期完成。
管槽综合是工程中的难点之一。其设计一般由土建设计单位的建筑或设备专业完成。
弱电管槽综合是管槽综合的组成部分。综合的原则是:
管线间距遵守有关设计与施工规范,其相对位置一般是弱电在上,设备管道在下;小管线让大管线。为了防止信号干扰,强弱电电缆应尽量远离,在走廊上方时,两者宜分居两侧。管线交叉时可向上向下翻越。其数量要适当控制,以免水、风系统阻力过大,影响使用。
管槽综合工作一般采用统一规划,事先约定,分头设计,碰头协商调整的方式进行。有的工程还采取先做样板层的方法。
要降低工程成本首先要降低物化劳动的消耗,必须首先从降低设备材料的成本入手,要充分的把握好设备材料的进科关,做到既能保证设备材料的质量又能保证设备材料的价格最低。
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材料工作程序来保证降低物化劳动的消耗,使设备材料的采购质优价低。
对材料的分析预算要准确,尽最大可能的与实际需要相符合储罐牺牲阳极保护施工方案,采用有经验的材料估算人员做材料分析预算,对有些材料(例如电缆)的采购定货必要时采取现场实际测量的方法确定量,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努力减少班组施工中的材料损耗,在施工中推行限额领料制度,节约有奖,超限额罚。
努力降低工具使用和维修费,提高工具设备的使用率,加强工具的保管,使工具的保管责任到人,保证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不非正常的损坏和丢失。
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质量管理湖北省某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提高质量管理的预控能力,确保施工质量不出问题,使施工中不因质量问题而返工返修。
降低活化劳动量的消耗,合理的组织劳动力,优化劳动组合,合理的搭配劳动力的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尽可能的采用流水施工的方法,提高施工专业化的作业水平,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