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地道混凝土施工方案实现“一流的工程质量”,工程质量必须符合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实车最高检测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的110%,开通速度达到设计速度。
2009年10月28号完成地下通道。
严格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管理,满足现行建筑行业相关安全生产规定的要求。杜绝较大(及以上)施工安全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铁路交通安全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火灾事故,控制和减少一般责任事故。确保本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达到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GB50521-2009 核工业铀矿冶工程设计规范,严格控制重大职业病,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4.2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
4.2.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如下:
负责落实由项目部下达的生产计划任务,协调项目部与各架子队之间的工作安排,并对整个施工现场的施工全过程负责。
负责方案的编制及交底的审核
负责技术交底的编制与现场的技术指导
根据工程施工情况,合理安排水电人员,保障施工用水、用电。
负责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监督相关问题的整改,并上报项目技术部,填写施工质量情况及相关资料。
根据试验方案和规范要求,做好现场取样、测温、试验等工作,为现场施工提供数据,保证拆模、养护工作顺利进行。
负责现场安全保卫工作,协调现场周边关系,处理好施工扰民和民扰问题。
负责相关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负责工程放线及交底,放线资料的整理归档等。
负责工程物质的安排,保证工程正常进行。
地下通道混凝土根据图纸要求采用C40、P10,本站房采用站前单位拌合站的混凝土。该拌合站的混凝土只有C40、P20的混凝土。
5.1对预拌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5.1.1配合比:搅拌站须按照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的生产,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抗渗等级达到设计要求。
5.1.2混凝土各成分及含量: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R),结构混凝土中水泥含量均不得低于320Kg/m3;
5.1.3掺合料中粉煤灰等级不低于II级,超量取代量1.2~1.7;砂为中砂(砂率为40%~45%);石子为粒径5~20mm的碎石,混凝土各成分必须为合格材料。
5.1.4塌落度: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在16±2cm,并按照规定留取6组抗渗试块。
5.1.5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
5.1.6混凝土碱含量:每立方混凝土中碱含量控制在3Kg以内,混凝土供应方应提供混凝土原材料碱含量报告和单方混凝土碱含量计算书。
5.1.7混凝土供应速度:搅拌站必须保证混凝土能够均匀、连续供应,在浇筑过程中不得出现断档,每小时供应量不得小于30m3,也不得有多辆罐车同时到场,造成积压,具体每次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按工地项目部要求供应速度保证供应。
5.1.8每次浇筑前搅拌站先送2m3左右的同混凝土配合比的无石子水泥砂浆,一方面用于洗(润)泵,另一方面用来墙柱等根部的施工缝接茬处理。
5.1.9若混凝土从出机到到场的时间超过初凝时间,不论外观检查如何,均视为不合格,不得用于工程本体中。
5.2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
5.2.1混凝土进场必须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间歇必须在初凝时间内,严禁出现冷缝;
5.2.2混凝土出罐温度不低于15℃,入模温度不低于10℃;
5.2.3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
5.2.5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分段连续浇筑,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作用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5.2.6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密实。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25倍,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取380mm,振捣间距为56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5.2.7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下层混凝土凝结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超过5小时(混凝土初凝时间为6小时)按施工缝处理。
5.3.1底板混凝土厚度为950mm,为防止混凝土的开裂,必须保证浇筑的连续性。
5.3.2地下通道底板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一次浇筑完毕。
5.3.3振捣时振捣棒距模板边大于0.5倍的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约为190mm,防止振动模板,尽量避免碰撞钢筋、管道、预埋件等。振捣完一段后,根据标高控制线随即用木抹子拍实,抹平,压光。
5.3.4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棒做到“快插慢拔”。振捣过程中,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振动均匀。振捣间距为560mm,分层时振捣棒插入下层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接缝。振捣点均匀排列,间距50cm,呈梅花形布置,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对底板入棒与混凝土表面成45度角左右,对于梁垂直落棒,以防卡棒。
5.4地下通道混凝土浇筑(C40、P20)
5.4.1对于穿墙螺杆、套管等,均在其中间部位焊金属止水环。
5.4.1.1穿墙螺杆
5.4.1.2穿墙套管
5.4.2地下通道混凝土为(C40、P20),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高度不超过500mm。
5.4.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密实。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25倍,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取380mm,振捣间距为56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5.4.4施工缝留设: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用竹胶板作成梳子型挡牢。顶板竖向施工缝留设位置与墙体竖向施工缝大致相同,根据施工中具体需要可在墙体施工缝两侧交替留设。单向板施工缝可留设在与主筋平行的任何位置,或与主筋垂直方向的跨中的1/3范围内;双向板按设计要求留设施工缝。
5.4.5.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5.4.6.在与先后浇筑的交接流水段划分处,先弹线用切割机切割出要剔凿的范围,然后将剔凿范围内松散石子和浮浆剔除至实处清理干净,并用水充分湿润。在浇筑混凝土前先浇一道同混凝土水泥的水泥浆结合层,并在浇筑混凝土时在接槎处进行细致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5.4.7.混凝土表面处理:楼面混凝土浇筑后至初凝前,应按初步标高进行拍打振实后,用长木尺刮平,用木抹子第一次压实,初凝后,用木抹子第二次压实,搓毛,待混凝土终凝前,即脚踩上去稍有脚印时,用木抹子第三次压实,搓毛。在第三次压实搓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木抹子的运行规律,只能是前后推拉,让搓毛后的纹路有一定的规律性,使混凝土表面毛糙但不凌乱。墙柱有钢筋的表面,应清除浮浆,清洗浮尘。
5.4.8楼梯混凝土浇筑
5.4.8.1楼梯混凝土浇筑前应认真将施工缝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并在施工缝处铺30mm厚的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水泥砂浆一层。
5.4.8.2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并刷出均匀毛面。
5.4.8.3施工缝位置: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施工缝留置在楼梯休息平台板跨的1/3处。
5.4.9地下通道施工缝:
5.5.1底板混凝土采用覆盖塑料薄膜保水养护,控制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不得超过200C;
5.5.2养护管理:抗渗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5天。派专人养护,填写养护记录。在浇筑完成、底板表面压实抹平之后,且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做同条件试块测抗压强度)以后,方可上人进行下道工序,养护人员负责看护对混凝土成品保护负全责。
5.5.3墙体拆模后,要仔细检查混凝土外观质量。外墙拆模时要随拆模随养护。
6.1.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边翼墙,中墩距设计中心线位置
顶板、底板、边墙、盖板各检查2处
6.1.2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6.1.3设计不允许出现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出现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1.4混凝土振捣应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
6.1.5现浇混凝土的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6.2.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2.1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6.2.2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密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6.3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6.3.1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6.3.2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干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6.3.3墙体烂根:墙体混凝土浇筑前,5cm厚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未铺或铺设厚度不够。模板根部封堵不严,漏浆。混凝土坍落度过大,离析。根部清理不到位,有杂物。
6.3.4洞口移位变形:浇筑时混凝土冲击洞口模板,洞口两侧混凝土没有均匀进行浇筑、振捣。模板穿墙螺栓没有做到紧固可靠。
6.3.5墙面气泡过多:振捣棒不到位,没有将混凝土中的空气引导出来。或混凝土中使用的外加剂含量过大。
6.3.6混凝土与模板粘连:模板清理不到位,拆模过早,隔离剂涂刷不均匀。
6.3.7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撑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
6.3.8现浇楼板表面和楼梯踏步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未用木抹子认真抹平。冬施期间在覆盖保温层时,上人过早或未垫板进行操作。
6.3.9混凝土表面有冷缝及“山水画”:两层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过长,导致下层混凝土已经初凝,形成冷缝。混凝土本身初凝时间过快,导致浇筑跟不上。出现“山水画”的主要原因是过振或漏振,导致混凝土离析、水泥浆分布不均匀。
注:在所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禁止加水。
6.4.1商品混凝土的出厂合格证、运输小票、混凝土试块强度试压报告齐全。
6.4.2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及强度评定。
6.4.3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6.4.4隐、预检工程记录。
6.4.5混凝土施工记录;冬期施工记录。
6.4.6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6.4.7混凝土强度统计评定表。
6.4.8其他技术文件。
7.1要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置正确,不得踩踏楼板、楼梯的弯起钢筋,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
7.2不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模板吊帮上蹬踩,应搭设跳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7.3已浇筑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应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准在上面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的支架和模板。
7.4不得任意拆改大模板的连接件及螺栓,以保证大模板的外形尺寸准确。
7.5混凝土浇筑、振捣至最后完工时,要保持甩出钢筋的位置正确。
7.6保护好预留洞口、预埋件及水电预埋管、盒等。
7.7冬季施工时,塑料薄膜、草帘被覆盖及时、严密,每块草帘被搭接大于100,不得漏盖。
8.1基坑边设安全防护栏。
8.2高空作业需遵守作业规则;技术人员需做安全技术交底。
8.3施工人员需戴安全帽,振捣手操作时,要戴绝缘手套,电机专人看管。
8.4施工现场严禁吸烟,服从指挥,统一安排,做到文明施工。
8.5冬施期间上下通道随时做好防滑工作,消防设施齐备。
8.6离地面2m以上浇捣过梁、雨蓬、小平台等,不准站在搭头上操作,如无可靠的安全设施时,必须戴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
8.7使用振动机前应检查电源电压,必须经过二级漏电保护,电源线不得有接头,机械运转是否正常,振动机移动是不能硬拉电线,更不能在钢筋和其它锐利物上拖拉,防止割破拉断电线而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8.8.1混凝土罐车在放完混凝土后在现场指定的冲车处冲洗干净后,方可离开现场。
8.8.2选用质量好的振捣棒,振捣棒使用完毕后及时清理干净保养好。
8.8.3振捣混凝土时,严禁振钢筋或模板,并做到“快插慢拔”,振捣时配备相应人员控制电源及电源开关,防止振捣棒空转产生不必要的噪声。
8.8.4混凝土输送泵要经常维修保养,保证混凝土输送泵稳定运行,尽量减少噪声污染。
8.8.5对混凝土搅拌站要求,较破旧的混凝土罐车禁止进场,进场的混凝土罐车时速不允许超过5公里,禁止鸣笛。
8.8.6地泵周围和现场道路在砼浇筑完毕后设专人清扫,防止积水或有遗洒的砼料。
8.8.7砼浇筑完毕和模板拆除完毕后,设专人清扫楼内遗洒的砼料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站前单位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前应注意天气预报,遇可能有大风大雨,应暂不施工。大雨和暴雨天不得浇筑混凝土,新浇混凝土应覆盖,以防雨水冲刷。防水混凝土严禁雨天施工。雨季施工,在浇筑板、墙混凝土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技术部同意后调整塌落度。浇筑板、墙、柱混凝土时,可适当减小塌落度,梁板同时浇筑时应沿次梁方向浇筑,此时如遇雨而停止施工,可将施工缝留在次梁和板上,从而保证主梁的整体性。
9.2.1混凝土材料要求:
9.2.1.1冬施期间采用预制混凝土,并提前与商品混凝土厂家签定质量保证书。
9.2.1.2在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提供正式检测报告,包括砂石产地、碱活性等级、混凝土碱含量的评估结果。
9.2.1.5冬施混凝土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强度等级不低于PO32.5,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水灰比不大于0.6,并加入早强剂。早强剂的加量搅拌站根据规范试配确定。
9.2.1.6为了减少冻害,尽量降低水用量,控制坍落度,加入减水剂。减水剂的加量根据规范由搅拌站控制。
9.2.1.7为了减少冻害,混凝土中氯盐参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1%(按无水状态计算)。
9.2.2混凝土临界强度规定:
混凝土的温度降至0℃前,其抗压强度不得低于抗冻临界强度。抗冻临界强度规定如下:
9.2.2.1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30%;
9.2.2.2根据实际情况如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按提高后的强度等级确定;
9.2.3混凝土的运输:
9.2.3.1合理安排行车路线,既要缩短运距,又要避免堵车现象,从出机到现场控制在一小时以内;
9.2.3.2罐车罐体要做保温,以包裹50mm厚的保温被为宜。
9.2.3.3罐车进场后及时安排浇筑,避免停留时间过长而造成温度降低或离析现象。
9.2.4混凝土的浇筑:
9.2.4.1混凝土浇筑前应将钢筋、模板上的霜冻、冰雪等清理干净。
9.2.4.2混凝土运到作业面以后,应快铺料、快振捣、快抹平,并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被。尽量减少作业面,降低混凝土暴露的时间和面积,将热量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9.2.4.3采用混凝土地泵进行垂直运输,并配以混凝土布料杆使用,混凝土泵管用草帘被包裹,用铁丝绑扎牢靠,防止热量损失,以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为9℃左右。
9.2.5混凝土表面的覆盖保温:
9.2.5.1顶板混凝土在浇注完毕后随即抹平,并随抹平随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紧跟着再覆盖两层阻燃草被,并用脚手板或方木压住接缝处,对外墙边、楼梯口及天井等边角部位覆盖双层保温材料。注意,覆盖时不要在混凝土上留下脚印。
9.2.5.2墙体脱模后如混凝土温度与大气温度相差15℃以上,及时用防火型草帘子覆盖,并上下压紧,防止风吹动,使其缓慢冷却,延长强度增长时间。外墙用双层草帘子覆盖严密,并在作业层做彩条布挡风,防止寒风吹袭,混凝土热量散失。使其缓慢冷却,延长强度增长时间。
9.2.5.3混凝土在未完全冷却前CJJ 104-2014-T: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无水印 带书签),具有较大的塑性,同时容易遭受冻害,所以在混凝土尚未完全冷却前不得遭受冲击荷载和动荷载。在混凝土强度不足1.2Mpa前,不得上人或堆放重物,如模板、钢管等。
10.1技术部门认真审核图纸,优化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10.2强化全面质量意识,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全员进行质量教育。
10.3技术系统及时做好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加强检查、指导,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尽量避免返工损失。
10.4技术部门根据施工进度,提前一周编制材料进场计划。精确计算某公路延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doc,将材料损耗降到最低程度。
10.5加强管理,从工程量计算,放样,材料计划,限额发料单,到现场质量管理,实行层层把关,并办理签字手续,减少浪费和返工造成的损失,以节约成本。
10.6材料室加强与材料供应厂家的联系,掌握市场动态,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及技术部门的材料计划合理地安排进料时间及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