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下穿隧道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

某下穿隧道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38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下穿隧道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

10.2.8.2标识方法

(1)钢材的表示按品名、规格、材质分类、分理挂牌存放并存出厂刚才名牌和材质技术合格证件。

(2)木材的标识按品名、树种、规格、材质分类、分离挂牌存放DB13/T 5263-2020标准下载,保存检尺单。

(3)水泥、半成品砼、混凝土外加剂应分出产厂、品名、标号、出厂日期、进库日期、分类分离挂牌存放,并存生产厂家的试验报告单及项目中心实验室的检验报告单。

(4)碎石、砂等应分产地、规格(粒径、细度模量)分离挂牌堆放。

(5)工程的标识按工程的检验试验程序流程填齐表保存完好。

(6)所有材料的标识挂牌上应按以下四种条件写明检验试验判定状态:

以检验试验合格状态,标“合格”字样。

以检验试验不合格状态,标“不合格”字样。

以检验待判定状态,标“待判定”字样。

未检验状态,标“待检”字样。

(7)材料、工程发现检验试验不合格品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绝不得使用和转序。

(8)标牌丢失应立即标为“待检”待查明或重验后重新标识。

(9)计量工具应按检定周期送计量部门检定,标牌上注明检定时间、检定周期及精度,超过检定周期应封存。

11.2.8.3记录过程

(1)材料的产地、规格、品名、出厂日期、进库日期根据进货单,产品名牌,合同书、验收记录标柱。

(2)检验试验的四种状态根据中心实验室报告填写“合格”或“不合格”。

(3)计量器具,根据计量部门出具的正式标识。

10.2.8.4可追溯性

根据标识和记录分析追查质量缺陷和不合格产品原因,分析追究责任。

10.2.8.5质量检查验收表格式

根据业主提供的“质量检查验收表格式”,施工过程中认真做好质量检查验收的记录。

10.2.9不合格品的控制

10.2.9.1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和安装的管理规定

(1)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物资采购和进货检验;

(2)进行过程控制和检验状态的控制;

(3)执行“三检制”,做到前道工序不合格不转序;

(4)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出现,严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置。

(5)不合格品评审、处置的职责和权限。

10.2.9.2不合格品的等级划分

轻微不合格:指在分项工程施工中容许误差的项目出现不合格,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很轻微。

一般不合格:指在分项工程施工中基本项目出现的不合格,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小;

严重不合格:指在分项工程施工中保证项目的不合格,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或很大;

10.2.9.3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不合格品的定论权在项目总工。初评由质检工程师组织相关人员参与评审。对不合格品采取处置方法如下:

(1)班组在施工过程中之间不合格或之间工程师日常巡查发现不合格但能立即返修(返工)达到要求的,应立即返修(返工),质检工程师监督处置,并验证处置结果;

(2)一般不合格:经质检工程师评价后报总工程师判定为对结构安全无影响且不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后,由质检工程师提出《整改通知单》,由施工方组织施工力量进行整改;质检工程师监督整改过程、验证整改结果并形成记录;

(3)严重不合格:经质检工程师判定为不合格品并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时,由质检工程师开出《不合格通知单》。项目总工组织质检、技术、施工等有关人员进行重新评审、确认。经确认后由总工程师组织质检、技术、施工等有关人员成立“事故处理小组”必要时邀请监理、设计代表参加,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事故调查,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施工技术部按照纠正措施组织人员实施纠正,质检工程师实施监督验证,必要时邀请监理、设计代表共同验证。质检工程师负责填写不合格评审记录,处置记录以及验证记录。

10.2.9.4形成记录

(2)不合格评审报告;

(3)不合格处置报告;

(4)不合格处置后的验证报告;

10.2.10质量记录的控制

为保证本项目质量要求的客观性和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并为可追溯要求的场合和采取纠正预防措施提供依据,应对质量记录的标识、编目、收集、借阅、归档、储存、保管和处理等环节加强控制。

10.2.10.1质量记录的标识、编目

本项目质量记录的标识、编目按照单位程序文件规定,统一进行标识、编目。

10.2.10.2质量记录的收集、归档

(1)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有质量记录均由各要素主控部门负责收集、整理、保存。质量记录应随工程进度及时填写,且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2)各要素主控部门将收集、整理的质量记录定期进行整理编目、归档,质量记录,要求内容完整、数据准确、时间明确、审核、批准等责任人签字手续齐全,符合档案管理的规定,并每月交项目总工审阅。

(3)工程竣工后,施工技术不将完整的质量记录分为“质量体系运行记录”、“工程质量记录”二大类,整理汇总,装订成册。

(4)工程验收交付后,项目经理部将完整的质量记录连同其他竣工资料一式二份分别交发包方和公司总部,并做好移交记录。

10.2.10.3质量记录的查阅、更改、保管

质量记录属于保密文件,通常仅供项目组织内部相关人员查阅,特殊情况下,可向发包方及其委托人员提供查阅。但任何人的查阅均须办理必要的手续。

查阅人提出申请,经项目总工程师批准;

资料员负责登记,查阅人填写“质量记录查阅登记表”后方可查阅;

需要复制外接时,须使用人员提出申请,经项目总共批准后,由资料员复印,办理手续外接。使用人员不得再次复印。

质量记录需要更改时,由申请者提出“更改报告”,阐明更改理由,由项目总共批准后实施。在更改处进行标识并由资料员形成记录。

(3)质量记录的储存保管

专人管理,分类、分柜存放;

环境适宜,保持干燥、通风;

方法得当,应有防火、防潮、防盗、防虫、防污染等措施。

10.2.10.4质量记录的销毁

本项目质量记录保存至保修期满三年后根据质量记录的重要程度陆续销毁,超过保存期需销毁的文件,由资料管理员清理,填写“销毁清单”,由总工程师批准后,资料管理员执行销毁。

10.2.10.5形成记录

10.2.11内部质量审核

为考察质量活动及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质量计划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实施,并达到预定目标,本项目应定期进行内审。

10.2.11.1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本项目在施工期间组织一次定期内审,以集中审核的方式进行。

10.2.11.2内部质量审核必须按国际惯例有序进行:即必须遵循《质量体系审核指南》标准(GB/T19021—ISO10011)中规定的原则。且都要以ISO9000族的有关标准作为审核的依据。

10.2.11.3建立内审组

(1)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其他成员应抽调有丰富的施工和管理经验、且经国家认可机构培训取得内审员资格的人员组成。

(2)内审时,内审员应回避审核与自己有关的职能部门及相关的要素。

(3)各职能部门负责监督实施内审中提出问题的纠正措施,建立并保持在内审及实施纠正措施过程中形成的文件。

11.2.11.4内审程序

(1)由组长(副组长)编写审核实施计划。内容包括:

审核的性质,小组成员及分工;

在实施审核前三天通知被审核的部门,做好被审准备(文件、资料、记录表格等)。

审核组开始工作时,由组长召开首次会议,审核组成员核收审单位有关人员参加,参加者应签到,应由专人做好会议记录并保存。

会议的主要内容为:介绍审核组成员及分工;阐明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及方法;审核的日程安排;受审部门需做的配合工作等。

内审员通过提问、交谈、查阅文件、抽样检验等方式,收集客观证据并记录。

确定不合格项,编写不合格报告

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经审核组开会讨论后,对确定为不合格项的项目由审核员编写《不合格项报告》,由审核组长最后确认。

末次会议前,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全体会议,对审核结果作汇总分析,以及对收审部门作一次总体评价。

内审结束时,由审核组长召开末次会议,参加人员同首次会议,参加者签到,由专人做好会议记录并存档。

会议的主要内容为:一次宣读《不合格项报告》并要求有关部门负责人任课实施,在不合格项报告上签字,提出对不合格项纠正措施计划的建议;就收审部门在确保整个组织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总的质量目标和本部门的质量目标的有效性方面提出审核组的结论(该结论应全面总结该部门质量工作的优缺点),澄清或回答收审部门提出的问题,确定报告发送的日期等。

由审核组长(副组长)编写审核报告。审核报告必须如实反映审核情况,并由组长和全体审核成员签字。

审核报告的主要内容为: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审核组成员核受审部门及其负责人;审核的日期;审核所依据的文件;不合格项的观察结果(全部不合格报告作为附件附于审核报告之后);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结论意见等。

(3)纠正措施的实施与验证:

审核组对纠正措施进行跟踪检查,验证其有效性,将结果记入纠正措施验证栏。

(4)内部质量审核的文件资料由专人整理保存,并将有关资料报单位总部,作为单位管理评审的输入。

10.2.11.5形成记录

附图: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混凝土质量控制程序框图

钢筋工程质量程序控制图

模板工程质量程序控制图

混凝土工程质量程序控制图

10.3用于本工程的安全保证体系

10.3.1安全保障组织机构详见附图《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10.3.2安全保障人员的配备及职责范围

10.3.2.1安全保障人员的配备

项目经理、副经理、项目总工、安全质量监察工程师、这是安全保障机构的主要人员,是监察机构的人员。施工公司、安全质量监察工程师是专职安全检查员,是安全生产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施工班组安技员,是保证安全生产的直接人员。

10.3.2.2安全保障人员的职责范围

代表企业履行业主的工程承包合同,执行企业的安全生产计划,实现安全生产目标。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建立和完善项目的组织机构,明确人员职责,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参与项目建设所有职工的安全意识。

主持项目工作会议,审定或签发主要的安全生产文件。

编制职工安全培训计划。

组织“安全生产计划”的实施及修改工作。

(安全保证组织机构框图) (3)项目总工程师

在下达生产任务施工技术交底时,必须同时下达安全技术措施。

检查工作时,必须同时检查安全技术措施执行情况。

总结工作时,必须同时总结安全生产情况,提出安全生产要求,把安全生产贯彻到施工管理的全过程中去。

(4)安全质量监察工程师

坚决执行定期安全教育,实施“安全生产计划”。

设立各项施工单位的安全监督岗,支持和发挥群专安全人员的作用。

对各施工公司发生的事故隐患,要作出记录,限期改正。

施工中必须检查各施工公司的临时结构是否进行安全设计,对无安全设计的临时工程,不得使用。

参与经理部进行大型临时设施的设计,提出安全方案及意见。

执行安全生产计划,对所承担工程提出详细的安全措施。

经常巡回检查各工点、各分项工程施工的安全设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执行事故报告制度,发生安全事故,要及时上报经理部。

对发生的事故,要及时召开班组事故分析会,找出原因,健全规章制度。

向项目经理部定期写出年、季、月安全生产总结报告,并制定下期安全生产规划报经理部。

召开班组安全会议,制定工序安全注意事项。

坚持班前讲话,提高全体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对已定完工的大型临时设施,在上级为作鉴定前,可以拒绝使用。

落实各分项工程安全监督岗,做到各工序、各岗位都有安全监督人员、保证安全生产。

10.3.3安全保障检查程序与保障措施

10.3.3.1安全保障检查程序

(1)检查安全管理情况程序:

组织机构及保证体系检查:

安全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有侧重,开展活动。

开工前是否有审批的安全设计或专项安全技术交底,旬、月作业计划中是否有安全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是否落实,使用是否合理

施工中是否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临时设施是否有设计,使用合理

项目负责人是否按规定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取得合格证书

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持证率100%

新工及变换工种相应的安全教育面是否达到100%

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是否落实,安全生产分为是否浓厚

检查落实定期安全大检查制度,对已查出的隐患是否定人定时定措施整改,是否有信息反馈、由记录。

(4)承包合同及劳务管理

合同中是否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条款及内容。

使用民工或临时工,经上级批准,并是否按规定办理。

是否落实了劳务工安全培训及现场管理。

是否严肃事故报告制度,对已发生和未遂事故,是否坚持“三不放过”原则,认真追查处理。

(6)检查安全奖惩情况

是否有安全奖惩制度及安全与经济利益挂钩、并落实。

检查司助人员证、照是否齐全、符合规定、认真执行(交规)。

车辆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落实、资料齐全。

车况是否良好,有无带病运行情况。

安全及有关部门台帐是否清楚,资料齐全

10.3.3.2检查施工场所程序:

是否有“工程简介”,“安全须知”,有关安全规程及安全警示牌。

危险作业场所是否设有醒目的警示牌。

是否有较固定瞩目的安全标语、现场安全气氛浓。

电线路架设、配电、用电设施安装是否符合规定,闸刀是否完好,有箱有锁。

是否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

手持电动工具是否良好。

按规定是否安装安全保护装置,接零接地良好。

是否落实持证操作,定人、定机、定费及交接班等制度。

安全操作规程是否齐全并挂牌。

是否按规定检修保养、保持设备完好状态。

起重设备及场内机动车辆是否按规定检验及使用。

爆破器材管理是否制度健全,易燃易爆处所是否按规定配齐防火防爆、避雷等防护设施并保持良好状态。

爆破作业是否符合规程、爆破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按规定配备劳动防护设施,是否定期检修、正常有效。进入施工现场,是否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品。

是否避免和消除平行、交叉作业,危险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并落实。

跨越公路、管道管线等作业、是否按规定组织施工、设好防护。

后浇带是为控制混凝土收缩和地基差异沉降引起的裂缝而设,设置见,其必须在相邻节段的混凝土基本完成收缩并达到设计强度后,且相邻节段的沉降基本稳定后进行施工,一般控制后浇带施工和节段的施工的间隔时间不小于42天。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同样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制作底板,第二次制作中隔墙、外墙。为减少新老混凝土的不利约束,各次浇筑混凝土的间隔时间必须加以控制,底板和中隔墙的间隔时间应在3天以内,和其他结构部分间隔时间不超过5天。

11.2节段制作过程中的监测措施

节段沉降观测包括正在施工管节的基底沉降情况、相邻区域的地面沉降情况以及已制作完成的管节的沉降等。每个施工段(62~64m)设置沉降观测点4个,周边区域根据现场条件设置若干观测点,相邻已完成节段设置观测点不小于2个,如图《监控量测平面布置图》所示。

施工阶段的观测频率为每天一次,直至沉降基本稳定,以后每一周左右观测一次,直至施工结束。

12.1空心盖板梁预制建议由业主提前指定分包商,分别供应A、B标段用梁,使A、B标段承包商能全力头入主体工程地道桥的施工,缩短工期,保证质量,降低造价。

12.2建议地道桥结构加强防水、抗渗设计。中墙、侧墙及底板缝外部采用外贴式橡胶止水带止水,缝内部采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隧道底板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以减少运营期间防水处理费用。

第十三章竞争措施或其他承诺

13.1缺陷责任期内对工程的维护方案

13.1.2缺陷责任期内,维护组要定期对所建工程进行全面、仔细的组织检查,遇大风、暴雨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后要随时组织检查,对出现的工程缺陷要登记清楚,分析缘由,及时向业主上报缺陷数量、缺陷范围、缺陷责任及原因等,并立即组织维修。

13.1.3缺陷责任期内工程的维护,要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进行,必要时采取可行的防护措施,确实需要中断进行时必须在业主同意下才可进行。

13.1.4各项缺陷的修复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并取得工程师和业主的认可。

13.1.5缺陷责任的维护分两种情况,若因本承包人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结构内部受力变化或外部破坏的,本承包人自己拿出修复方案并报业主批复后立即实施,若属设计或是其他非承包人责任造成的缺陷,本承包人要及时上报业主和设计院,并按照业主和设计院批复的方案组织维修。

13.1.6缺陷责任期内本承包人成立的维护组必须保证管段排水畅通,路面洁净,沟、渠、涵内无淤积物和阻塞物,无损害,行车标志醒目无毁坏。

13.1.7本承包人成立的缺陷维护组,还将对管段内设计方面不完善之处进行合理完善、补建,确保路基边坡稳定,环境好。

13.1.8按照ISO9002系列标准要求,承诺实行竣工回访,工程交付业主后,仍要不断取得联系,每3个月至少回访一次,听取业主的使用情况及意见。

13.2.1降低施工成本的措施

13.2.1.1减少临时工程数量

1、合理使用土地,不多征多租。尽可能就近租用民房,减少临建房屋。

2、节约用电,加强供电设备的安装使用管理。

3、合理利用既有道路,加强临时道路维修养护,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13.2.1.2降低材料消耗

1、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施工工艺,避免不合格工程造成的浪废,严格材料的领用制度,定额发料,地方材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就近采购。

2、混凝土中添加附加剂,以节约水泥。

3、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组织设计更趋于合理,避免因施工组织不合理造成的浪费。

11.3.1.3合理的机械人员使用计划

1、组织精兵强将参加该项工程的建设,优化组织黎阳航空小镇建设项目设计招标文件.pdf,加强管理,降低施工管理费。

2、就近调用我公司现在四川境内的施工队伍负责该项目的施工,降低施工机构调迁费。

3、我单位已拥有将投入该项工程的全部设备,可以保证工程正常、有序、均衡进行,减少因机械不足而造成的工期损失。

4、精心组织,合理调配劳动力,加强技术管理,组建精测队,严格执行测量双检制,避免测量错误造成返工。

13.2.1.4采用先进技术,不断优化施工组织方案

1、采用先进施工技术,桥梁基础钻孔桩施工,采用低层注浆法施工技术,保证钻孔时减少塌孔。

2、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组织设计更趋于合理42-新农村与城乡统筹发展.pdf,避免因施工组织不合理造成的浪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