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钢厂矩形钢柱混凝土浇注施工方案

某钢厂矩形钢柱混凝土浇注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28.19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钢厂矩形钢柱混凝土浇注施工方案

3、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 4

⑴营口鲅鱼圈1#、2#高炉煤粉系统结构设计图纸

本方案参照鞍钢营口鲅鱼圈高炉工程施合工同的要求,结合公司多年来在鞍钢施工的实际经验编写而成。在编制过程中严格遵守如下原则:

本方案保证合同中的工期、质量和安全等要求的实现。

DB45/T 2139-2020标准下载本方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鞍钢营口鲅鱼圈钢铁厂1、2#高炉煤粉喷吹系统位于1、2号高炉之间,煤粉车间分为I、II系统,分别向高炉供应合格的煤粉,本工程主要是向煤粉框架柱内采用下顶上抛的方法进行混凝土的浇注,使矩形钢柱达到很好的抗压性、防止失稳,提高钢柱的承载能力。

煤粉系统平面尺寸56.0mX44.5m,其框架柱采用矩形钢管砼柱(共41根,其中33根需要浇注砼)。焊接型钢柱截面为700*700*20*20、450*450*16*16,最高柱标高为70.075m。顶升砼为C40。其单根框柱混凝土最多为22m3、重约51t。

矩形管柱混凝土四周柱壁内侧居中焊接Φ16L=100锚固钢钉,在梁翼缘上下各600mm的节点范围内间距100mm,其他范围内间距200mm。用以保证砼与钢管柱的粘接,框柱与框梁连接处分别设两到三组25mm内隔板,隔板中间处设Φ200圆型砼浇筑孔及在四个角处4Φ25砼透气孔,上述锚固钉与隔板将增大砼的顶升阻力。

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壁下部及每隔4m位置上对称设排气孔,孔径20mm。

熟悉图纸,进行图纸转化,制定好浇注的方位。

提出辅材用料计划,加工卡板。

组织力量编制施工作业方案。

研究解决施工专项技术问题。

3、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

根据现场情况,计划在煤粉东侧站立顶升泵车,连接管通向煤粉车间内,1根垂直管,平台上的水平管详见平面布置图(下图)。

4.1机械辅材需求计划表

5.1.1顶升前的工作:

框架梁柱全部按设计要求安装完,尤其是梁柱节点部位的焊缝长度,高度及连接螺栓必须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方可进行混凝土顶升施工。

在设计标高1.0m处开设砼顶升孔,将砼导管设置在管中部以及连接泵管的卡头固定好。顶升导管与卡头加固详见附图1。

5.1.2顶升设备的选择及车辆配备:

为保证砼顶升的连续性,选用为砼顶升的泵车1台,4台罐车(每罐6m3)一同到达工地,以防止砼顶升过程中因供料不足而产生不连续性,造成混凝土顶升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砼罐车供料必须设供料平台,每个供料平台设两个砼溜槽,用来保证砼入料的连续性和及时性。

砼泵车顶升能力的选择:

框架柱需要灌浆部分最高高度为70.075m,其底部压强为:

P=H*Y=73.075m*2.4t/m=1.8MP

现根据资料地泵输送管压力为8.5MP>>1.8MP

因此有足够的能力完成70.075m高度砼的顶升,但前提是砼顶升完成必须在初凝前以使混凝土在具有合理的流动能力前完成顶升。

由于单根柱砼为22m,地泵的输送能力约为60m3/h,因此每根柱顶升完成的理论时间约为30分钟,由于2次或3次接管耽误时间,预计单根柱施工时间为90分钟,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顶升。

地泵站位:由于此次浇注范围较大且柱子数量较多,需要选择地泵站位。由于大部分柱高度过高,一次性顶升可能对柱底部压强过大,造成柱变形,所以需要2次或3次顶升。可更改柱插入点,如下:(柱子编号见布置图)

(1):Z1、Z2、Z4、Z4a插入点设置:地面标高1m开孔顶升至30.906m↓;站30.906m平台开孔顶升到60.0m↑;70.075m(柱顶)开孔下抛灌满。

(2):Z3插入点位置:标高1.0m开孔顶升至28.5m;站28.5m平台开孔顶升混凝土到52.5m(柱顶)。

(3):Z5、Z5a插入点位置:标高1.0m开孔顶升至28.5m;顶部开孔下抛灌满。

(4):Z6插入点位置:标高1.0m开孔一次顶升到28.5m。

砼顶升前在钢柱侧面开孔,并安装顶升导管,见附图3。

顶升导管安装固定见节点A、节点B、节点C。

砼顶升作业完成后,须在法兰盘处上部的螺栓松开,安装盲板JGJT187-2019标准下载,以保证泵车的泵管拆除后,柱内砼不倒流。

在砼顶升完后45分钟可拆除导管和法兰,原有的柱钢板倒角打磨后,焊接恢复见附图4。

施工过程中因框柱高度过高,在泵车与钢管柱分离中若因混凝土压力过大造成沿顶升导管产生跑浆,以及管柱截面较大顶升混凝土局部不密实,使钢管内砼质量降低,可采取在缺陷处钻孔压力补浆法施工。

对于柱顶因混凝土凝结硬化而产生的沉陷,采用二次灌浆料在柱顶补浆。

DB11/T 1860-2021 电子信息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pdf6.1质量管理的一般规定

加强原材料和设备的品质管理。

坚持项目经理是质量工作第一责任人和总工程师负责制,建立各级质量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全员抓质量。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检查、考核小组,严把工程质量关。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