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型基础、框剪结构办公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筏型基础、框剪结构办公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74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筏型基础、框剪结构办公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玻璃幕墙的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放线→支座安装→骨架制安→面板安装→打密封胶

→收边、收口处理→清洁→交工验收

1、了解施工现场某污水处理厂平基土石方工程挡土墙施工方案,检查预埋件位置、质量。

2、认真审阅施工图纸,编制施工方案。

3、编制材料计划及采购计划。

4、向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严格按设计施工图进行构件的加工制作,必要时应对已建建筑物主体进行复测,及时调整幕墙的设计并及时修改设计施工图,合理安排组织幕墙构件的加工组装。

使用的所有材料和附件,都必须有产品合格证,特别是主要部件,同安全有关的材料和附件,更要严格检查其质量,检查出厂时间、存放有效期,严禁使用不合格和过期材料。

构件加工环境要求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室内温度控制在5~30℃之间。

结构装配组合件应在生产车间制作,不得在现场进行。硅酮结构密封胶应打注饱满。

不得使用过期的硅酮结构密封胶和耐候硅酮密封胶。

钢化、半钢化玻璃不允许在现场切割,按设计尺寸在工厂进行加工;热处理必须在玻璃切割、钻孔、挖槽等加工完毕后进行。

玻璃切割后,边缘不应有明显的缺陷,经倒棱、倒角、磨边处理,以防止应力集中而发生破裂。

玻璃加工应在专用的工作台上进行,工作台表面应平整,并有保护装置;在加工过程中注意保护,防止玻璃损伤和割伤操作者;加工后的玻璃要合理堆放,并做好标记,注明所用名称、尺寸、数量等。

应设置专门的注胶间,要求清洁无尘、无火种、通风,并备必要的设备,使室内温度控制在5~30℃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35~75%之间。

ⅰ)清洁是保证隐框玻璃幕墙玻璃与铝型材粘结力的关键工序,也是隐框玻璃幕墙安全性、可靠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所有与注胶处有关的施工表面都必须清洗,保持清洁、无灰、无污、无油、干燥。

ⅱ)注胶处基材的清洁,对于非油性污染物,通常采用异丙醇溶剂;对于油性污染物,通常采用二甲苯溶剂。

ⅲ)清洁用布应采用干净、柔软、不脱毛的白色或原色棉布;清洁时,必须将清洁剂倒在清洁布上,不得将布蘸入盛放清洁剂的容器中,以免造成整个溶剂污染。

ⅳ)清洁时,采用“两次擦”工艺进行清洁,即用带溶剂的布顺一方向擦拭后,用另一块干净的干布在溶剂挥发前擦去未挥发的溶剂、尘埃、油渍等,第二块布脏后应立即更换。

ⅴ)清洁后,已清洁的部分决不允许再与手或其他污染源接触,否则要重新清洁,特别是在搬运、移动和粘贴双面胶条时一定注意;同时,清洁后的基材要求必须在15~30min内进行注胶,否则要进行第二次清洁。

ⅰ)双面胶条的粘贴施工环境应保持清洁、无灰、无污,粘贴前应按设计要求核对双面胶条的规格、厚度,双面胶条厚度一般比注胶胶缝厚度大1mm,因玻璃放上后,双面胶条要被压缩10%。

ⅱ)按设计图纸确认铝框的尺寸形状无误后,按图纸要求在铝框上正确位置粘贴双面胶条。

ⅲ)粘贴双面胶条时,应使胶条保持直线,用力下按使胶条紧贴铝框,但手不可触及铝型材的粘胶面;在放上玻璃之前,不要撕掉胶条的隔离纸,以防止胶条另一粘胶面被污染。

ⅳ)按设计图纸确认铝框的尺寸形状与玻璃的尺寸无误后,将玻璃放到胶条上一次成功定位,不得来回移动玻璃,否则胶条上的不干胶粘在玻璃上,将难以保证注胶后结构硅酮密封胶的粘结牢固性,若不干胶粘到已清洁的玻璃面上,应重新清洁。

ⅴ)放玻璃时,注意玻璃镀膜面的位置是否按设计要求正确放置。

ⅵ)玻璃固定好后,及时将铝框—玻璃组件移至注胶间,并对其形状尺寸进行最后的校正;摆放时应保证玻璃面的平整,不得有玻璃弯曲现象。

ⅰ)注胶前应认真检查、核对密封胶是否过期,所用密封胶牌号是否与设计图纸要求相符,玻璃、铝框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铝料、玻璃、双面胶条等是否通过相容性试验,注胶施工环境是否符合规定。

ⅲ)注胶后要用刮刀压平、刮去多余的密封胶,并修整其外露表面,使表面平整光滑,缝内无气泡;压平和修整的工作必须在所允许的施工时间内进行,一般约10~20min内。

ⅳ)对注胶和刮胶过程中可能导致玻璃或铝框污染的部位,应贴纸基粘胶带进行保护;刮胶完成后应立即将纸基粘胶带除去。

ⅴ)对于需要补填密封胶的部位,应清洁干净并在允许的施工时间内及时补填,补填后仍要刮平、修整。

ⅵ)进行注胶时应及时做好注胶记录,记录应包括:注胶日期;结构胶型号;双面胶带规格;清洁剂规格、产地、领用时间;注胶班组负责人、注胶人、清洗人姓名;工程名称、组件图号、规格、数量。

ⅰ)注完胶的玻璃组件应及时移至静置场地养护,静置养护场地要求:温度为5~30℃、相对湿度为35~75%、无油污、无大量灰尘,否则会影响结构密封胶的固化效果。

ⅱ)单组分结构密封胶静置7天后才能运输,故要准备足够面积的静置场地。

ⅲ)玻璃组件的静置可采用架子或地面叠放,当大批量制作时以叠放为多,叠放时一般应符合:玻璃面积≤2㎡每垛堆放不得超过12块;玻璃面积≥2㎡每垛堆放不得超过6块。

ⅳ)叠放时每块之间必须均匀放置四个等边立方体垫块,垫块可采用泡沫塑料或其他弹性材料,其尺寸偏差不得大于0.5mm,以免使玻璃不平而压碎。

ⅴ)未完全固化的玻璃组件不能搬运,以免粘结力下降;完全固化后,玻璃组件可装箱运至安装现场,但还需要在安装现场继续放置10天左右,使总的养护期达到14~21天,达到结构密封胶的粘结强度后方可安装施工。

ⅵ)注胶后的成品玻璃组件应抽样做切胶检验,以进行检验粘结牢固性的剥离试验和判断固化程度的切开试验;切胶检验应在养护4天后至耐候密封胶打胶前进行。

切开试验可与剥离试验同时进行,切开密封胶的同时注意观察切口胶体表面,表面如果闪闪发光,非常平滑,说明尚未固化,反之,表面平整、颜色发暗,则说明已完全固化,可以搬运安装施工。

安装幕墙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砖混结构的主体工程,应符合有关建筑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特别是主体结构的垂直度和外表面平整度及结构的尺寸偏差,必须达到要求,否则应采取适当处理措施后方可进行幕墙的安装施工。

幕墙构件及零附件的材料品种、规格、色泽和性能,应符合设计和质量要求。玻璃幕墙安装时应对进场的构件、附件、玻璃、密封材料和垫片等,按质量要求进行检查和验收,不合格和过期的材料不能使用。

合理安排幕墙的安装施工顺序,并采取可靠的安全保护措施。对幕墙施工环境和分项工程施工顺序应进行认真研究,对幕墙安装会造成严重干扰或污染的分项工程应安排在幕墙安装前施工,否则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才能进行幕墙安装施工。

对现场管理人员和安装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和质量交底以及安全规范教育,备齐防火和安全器材与设施。

构件进场搬运、吊装时需加强保护不得碰撞和损坏;构件应放在通风、干燥、不与酸碱类物质接触的地方,并要严防雨水渗入。

构件应按品种、规格、种类和编号堆放在专用架子或垫木上;玻璃构件应稍稍倾斜直立摆放,在室外堆放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构件安装前均应进行检验与校正:构件应符合设计图纸及相关质量标准的要求,不得有变形、损伤和污染,不合格构件不得上墙安装。玻璃幕墙构件在运输、堆放、吊装过程中有可能会人为地使构件产生变形、损坏等,在安装前一定要提前对构件进行检验,发现不合格的应及时更换,对易损坏和丢失的构件、配件、玻璃、密封材料、胶垫等,应有一定的更换储备数量。

构件在现场的辅助加工:钻孔、攻丝、构件偏差的现场修改等,其加工位置、精度、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玻璃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预埋件,应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埋设。在放置预埋件之前,应按幕墙安装基线校核预埋件的准确位置;预埋件应牢固固定在预定位置上,并将锚固钢筋与主体构件主钢筋用铁丝绑扎牢固或点焊固定,防止预埋件在浇注混凝土时位置变动;施工时预埋件锚固钢筋周围的混凝土必须密实振捣;混凝土拆模后,应及时将预埋件钢板表面上的砂浆清除干净。

根据幕墙分格大样图和土建单位给出的标高点、进出位线及轴线位置,采用重锤、钢丝线、测量器具及水平仪等测量工具在主体上定出幕墙平面、立柱、分格及转角等基准线,并用经纬仪进行调校、复测。

幕墙分格轴线的测量放线应与主体结构测量放线相配合,水平标高要逐层从地面引上,以免误差累积,误差大于规定的允许偏差设,包括垂直偏差值,应在设计、监理人员同意后,适当调整幕墙的轴线,使其符合幕墙的构造需要。

对高层建筑的测量应在风力不大于三级情况下进行,测量应在每天定时进行。

质量检验人员应及时对测量放线情况进行检验,并将查验情况填入记录表。

在测量放线的同时,应对预埋件的偏差进行检验,其上、下、左、右偏差值不应超过±45mm,超差的预埋件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后方可进行安装施工,并把处理意见报监理、业主和公司相关部门。

预埋件偏差在45~150mm时,允许加接与预埋件等厚度、同材料的钢板,一端与预埋件焊接,焊缝高度≥7mm,焊缝为连续角边焊;另一端采用2支M12×110的建筑锚栓固定,建筑锚栓施工后需做力学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预埋件偏差超过300mm或由于其他原因无法现场处理时,应经设计部门、业主、监理等有关方面共同协商提出可行性处理方案并签审后,施工部门按方案施工。

预埋件表面沿垂直方向倾斜误差较大时,应采用厚度合适的钢板垫平后焊牢,严禁用钢筋头等不规则金属件做垫焊或搭接焊。

预埋件表面沿水平方向倾斜误差较大,影响正常安装时,可采用上述①的方法修正,钢板的尺寸及建筑锚栓的数量、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由设计确定。

预埋件防腐措施必须按国家标准要求执行,必须经手工打磨,外露金属光泽后,方可涂防绣漆;如有特别要求,须按要求处理。

因楼层向内偏移引起支座长度不够,无法正常安装时,可采用加长支座的办法解决:

ⅰ)当加长幅度<100mm时,可采用角钢制作支座,令其端部与预埋件表面焊接,焊缝高度≥7mm,焊缝为连续周边焊。

ⅱ)当加长幅度≥100mm时,在采用角钢做支座的同时,应在支座下部加焊三角支撑;支撑的材料可采用不小于∠50×50×5mm的角钢,一端与支座焊接,焊缝长度≥80mm,焊缝高度≥5mm;另一端与主体结构采用建筑锚栓连接,加强支撑的位置以牢固和不妨碍正常安装为原则。

立柱一般根据施工及运输条件,可以是一层楼高为一整根,长度可达到4.2M,接头应有一定空隙。采用套筒连接,可适应和消除建筑挠度变形和温度变形的影响;连接件与预埋件的连接,可采用间隔的铰接和刚接构造,铰接仅抗水平力,而刚接除抗水平力外,还应承担垂直力并传给主体结构。

立柱安装前认真核对立柱的规格、尺寸、数量、编号是否与施工图纸相一致;施工人员必须进行有关高空作业的培训并取得上岗证方可进入施工现场施工;施工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卫生法规和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的有关规定,特别要注意在风力超过5级时,不允许进行高空作业。

将立柱先与连接件连接,然后连接件再于主体预埋件连接,并进行调整和固定;立柱安装标高偏差不应大于3mm,轴线前后偏差不应大于2mm,左右偏差不应大于3mm;同时注意误差不得积累,且开启窗处为正公差。

相邻立柱安装标高偏差不应大于3mm,同层立柱的最大标高偏差不应大于5mm,相邻立柱的距离偏差不应大于2mm。

立柱与连接件(支座)接触面之间一定要加防腐隔离垫片。

立柱按偏差要求初步定位后,应进行自检,对不合格的应进行调校修正。合格后将连接件(支座)正式焊接牢固,焊接好的连接件和预埋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腐措施。

玻璃幕墙立柱安装就位、调整后应及时紧固;玻璃幕墙安装的临时螺栓等在构件安装、就位、调整、紧固后应及时拆除。

焊工为特殊工种,需经专业安全技术学习和训练,考试合格,获得特殊工种操作证后,方可独立工作。

焊接场地必须采取防火防爆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操作;焊件下方应设置火斗,操作者操作时必须戴好防护眼镜和面罩;电焊机接地零线及电焊工作回线必须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立柱安装牢固后,必须取掉上下两立柱之间用于定位伸缩缝的标准块,并在伸缩缝处打密封胶。

在安装立柱的同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雷体系的可靠连接;均压环应与主体结构避雷系统相连接,预埋件与均压环通过截面积不小于48m㎡的圆钢或扁钢连接。

圆钢或扁钢与预埋件、均压环进行搭接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75mm;位于均压层的每个立柱与支座之间应用宽度不小于24mm,厚度不小于2mm的铝带条连接,保证其导通电阻小于10Ω。

在各均压层上连接导通部位需进行必要的电阻检测,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Ω;对幕墙的防雷体系与主体的防雷体系之间的连接情况也要进行电阻检测,接地电阻值小于10Ω。

所有避雷材料均应热镀锌;避雷体系安装完后应及时提交验收,并将检验结果及时做记录。

横梁分段在立柱中嵌入连接,两端与立柱连接处应加弹性橡胶垫,以适应和消除横向温度变形的要求。

横梁安装必须在土建泥水作业完及立柱安装后进行,大楼从上至下安装,同层从下至上安装;当安装完一层高度时,应进行检查、调整、校正、固定,使其符合质量要求。

应按设计要求牢固安装横梁,横梁与立柱接缝处应打与立柱、横梁颜色相近的密封胶。

安装横梁时,应注意若设计中有排水系统,冷凝水排除管及附件应与横梁预留孔连接严密,与内衬板出水孔连接处应设橡胶密封条;其他通气留槽孔及雨水排除口等应按设计施工,不得遗漏。

隐蔽工程检查必须在工序施工中随时进行。

隐蔽验收项目有: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点的安装;幕墙四周、幕墙内表面与主体结构之间间隙节点的安装;幕墙伸缩缝、沉降缝及墙面转角的安装;幕墙防雷接地节点的安装;装饰板块与主受力构件之间采用螺钉连接的结构,在上螺钉后未封胶前的验收。

对需进行隐蔽验收的项目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提请监理等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不合格的必须及时整改并重新提交验收,直至合格为止。

质检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应严格把关,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隐蔽工程项目,决不能封蔽起来,决不允许进行后序施工。

玻璃框在安装前应对玻璃及四周的铝框进行必要的清洁,保证嵌缝耐候胶能可靠粘结;安装前玻璃的镀膜面应粘贴保护膜加以保护,交工前再全部揭去。

玻璃的品种、规格与色彩应与设计要求相符,整幅幕墙玻璃的色泽应均匀,玻璃的镀膜面应朝向室内。

玻璃框在安装时应注意保护,避免碰撞、损伤或跌落。

用于固定玻璃框的压块,严禁少装或不装紧固螺钉。

分格玻璃拼缝应竖直横平,缝宽均匀;每块玻璃框初步定位后,应与相邻玻璃框进行协调,保证拼缝符合要求。

安装窗扇前一定要核对窗扇的规格是否与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相符,安装时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脱落。

窗扇在安装前应进行必要的清洁,安装时注意窗扇与窗框的上下、左右、前后的配合间隙,以保证其密封性。

窗扇连接件的规格、品种、质量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并应采用不锈钢制品;严禁私自减少连接用自攻螺钉等紧固螺钉的数量;并应严格控制自攻螺钉的底孔直径。

有热工要求的幕墙,保温部分宜从内向外安装;当采用内衬板时,四周应套装弹性橡胶密封条,内衬板与构件接缝应严密,内衬板就位后应进行密封处理。

防火保温材料的安装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防火保温材料宜采用整块岩棉,固定防火保温材料的防火封板应锚固牢靠。

玻璃幕墙四周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缝隙,均应采用防火保温材料填塞,填装防火保温材料时一定要填实填平,不允许留有空隙;并采用铝箔包扎,防止防火保温材料受潮失效。

在填装防火保温材料的过程中,质检人员应不定时的进行抽检,发现不合格及时返工,杜绝隐患。

玻璃或玻璃组件安装完毕后,必须及时用耐候密封胶嵌缝,予以密封,保证玻璃幕墙的气密性和水密性。

耐候硅酮密封胶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进行清洁,应保证缝内无水、油渍、铁锈、水泥砂浆、灰尘等杂物;可采用甲苯或甲基二乙酮做清洁剂。

耐候硅酮密封胶在缝内应形成相对两面粘结,并不得三面粘结,较深的密封槽口底部应采用聚乙烯发泡材料填塞。

为保护玻璃和铝框不被污染,应在可能导致污染的部位贴纸基胶带,填完胶刮平后立即将基纸胶带除去。

施工中的幕墙应采用适当的措施加以保护,防止发生碰撞、变形、变色、污染及排水管堵塞等现象。

施工中给幕墙及幕墙构件等表面装饰造成影响的粘附物等要及时清除,恢复其原状。

玻璃幕墙工程安装完成后,应制定清扫方案(清扫工具、吊篮以及清扫方法、时间、程序等),防止幕墙表面污染和发生异常。

幕墙安装完后,应从上到下用中性清洁剂对幕墙表面及外露构件进行清洗。清洗玻璃和铝合金的中性清洁剂,清洗前应进行腐蚀性检验,证明对铝合金和玻璃无腐蚀作用后方能使用;清洁剂有玻璃清洁剂和铝合金清洁剂之分,互有影响,不能错用;清洁剂清洗后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

幕墙安装完毕,质量检验人员应进行总检,指出不合格的部位并督促及时整改,出现较大不合格项或无法整改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待设计等部门出具解决方案。

对幕墙进行总检的同时应及时记录检验结果,所有检验记录、评定表等资料都应归档保存。

总检合格后方可提交监理、业主验收。

维修过程除严格遵循以上安装施工的有关要求外,还应执行以下要求。

更换隐框幕墙玻璃时一定要在玻璃四周加装压块,要求每一边框加装三块,并在底部加垫块;压块与玻璃之间应加弹性材料,待结构胶干后及时去掉压块和垫块,并补上密封胶。

在更换楼层较高的玻璃时,应采用有可靠固定的吊篮或清洗机,必须有管理人员现场指挥;高空作业时必须要两人以上进行操作,并设置防止玻璃及工具掉下的防护设施。

不得在4级以上的风力及大雨天更换楼层较高的玻璃,并且不得对幕墙表面及外部构件进行维修。

更换的玻璃、铝型材及其他构件应与原来状态保持一致或相近,修复后的功能及性能不能低于原状态。

8.7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

本工程厨房、卫生间、穿调机房等全部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应用面积约3700m2。

织作业人员,学习有关规范及本方案中作业方法、工艺流程、质量、安全、成品保护和技术交底内容,使大家都明确工程的总体质量标准及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精心操作,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②找平层表面必须干净、干燥,其含水率≤9%。

7.2.1.4施工工艺

7.2.1.4.1工艺流程如下:

清扫基层→涂刷底胶→细部加强处理→第一层涂膜→第二层涂膜→立面撒砂→试水→做保护层。

7.2.1.4.2施工顺序:

基层清理:清扫干净浮灰,油污,落地灰,管子跟部,地漏和排水口处更要清理干净。

涂刷底胶:将两种组分配合搅拌均匀,均匀涂刷在基层表面,不得过薄,也不得过厚,涂刷量以0.2公斤每平方米为宜,涂刷后应干燥6小时以上,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细部加强处理:将甲.已两种组分按说明书上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在地漏,管道跟部,阴阳角出水口处等容易漏水部位均匀涂刷,不得漏涂(地面与墙面交接处,涂膜防水应上墙300)。

第一层涂膜:将甲已两种组分配合电动搅拌均匀(约5分钟)用油漆刷涂刷第一遍涂料,厚度均匀一致,用量以0.8~1.0公斤每平方米为宜,施工方向从内向外退着做。

第二层涂膜:第一层涂膜固化到不粘手时,按照第一遍材料配比方法进行第二遍涂膜操作为使涂膜厚度均匀一致,施工方向必须与第一遍涂膜方向垂直,材料用量基本与第一遍相同。

立面涂刷完成未固化时,可在涂膜表面稀撒干净2~3毫米直径的砂粒,以增加水泥砂浆保护层的粘结力。

试水:涂膜防水完成,经验收合格后进行蓄水试验,24小时无渗漏,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作保护层:防水层完全固化后进行保护层施工,保护层一次做完,加强养护。施工中注意不得破坏防水层。

7.2.1.5质量验收

7.2.1.5.1主控项目

①防水涂料的种类、材质、厚度及配套材料的相容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查报告和现场抽样复检报告。 ②涂料防水层蓄水检验不得有渗漏现象。 ③涂膜防水层在管道的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对该部位均应进行防水补强处理,并做好重点质量检查,同时应符合关于细部构造的有关规定。 7.2.1.5.2一般项目: ①涂膜防水层与基层粘结并固定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无流淌、皱折、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 ②涂膜防水层上撒布的材料应铺撒或涂刷均匀,粘结牢固; 工程质量监督

防水工程必须经甲方及监理公司核定,确认后方可进行工程的验收。通过检查,严格把关,以确保防水工程施工的质量。

7.2.1.6质量保证措施

7.2.1.6.1把好原材料的质量关,进场材料必须资料齐全,经复验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上使用。

7.2.1.6.2严格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验收制度,待上道工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7.2.1.6.3加强成品保管,特别是预留接茬部位,应固定保护好,以免后续施工过程中损坏。

7.2.1.6.4防水工程必须经甲方及监理公司核定,确认后方可进行工程的验收。通过检查,严格把关,以确保防水工程施工的质量。

7.2.1.6.5质检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不得隐瞒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并督促操作者及时整改。质检人员要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程序进行。

7.2.1.7安全保证措施

7.2.1.7.1对防水工程施工人员搞好入场教育,组成一次专门交底,进行安全交底和教育,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7.2.1.7.2进场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穿软底鞋,立体交叉施工作业时,必须架设安全防护棚。

7.2.1.7.3严格用火制度,以防烧伤、烫伤。

7.2.1.7.4原材料存放要远离火源。仓库及施工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7.2.1.8成品保护

7.2.1.8.1涂膜防水做完后,应严格加以保护,保护层未做任何人员不得进入,以免损坏防水层。

7.2.1.8.2涂膜防水操作过程之中亦应注意不得污染墙面其他器具等。保护层施工时,亦应注意保护管子跟部、地漏等处。

7.2.1.8.3材料送到现场应妥善保管、分类堆放,防止受潮并远离火源,严禁用火。

7.2.1.8.4严防机具破坏防水层。

7.2.1.8.5施工人员应穿软质胶底鞋,严禁穿带钉的硬底鞋。

7.2.1.8.6防水层上堆料放物,都应轻拿放,并加以铺垫。

7.2.1.8.7严禁在已做好的防水层上堆放材料或其它杂物,以防凿破防水层,施工用的小推车腿均应做包扎处理,防水层上如搭设临时架子,架子管下口应加板材铺垫,小推陈车经过的路径要干铺一层油毡,以防损坏防水层,而留下渗漏隐患。

7.2.1.8.8施工中若有局部防水层破坏,应立即通知技术、质量部门采取相应的补强措施,以确保防水施工的质量。

9、抗震、加固与改造技术

9.7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施工方案

本工程基坑边坡支护采用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以保证基坑施工期间至回填土完成的安全。应用基坑边坡面积约2600m2。

变形监测的目的是依据设计要求,通过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和邻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等进行同步变形监测和基坑内外水位监测,指导基坑开挖支护和降水工程的正常施工,确保基坑、邻近建筑物、道路、各类管道的安全和基础工程的正常施工,同时,根据监测工作数据分析,及时反馈信息,验证设计,并为作好信息化设计施工服务。

7.3.2监测内容:对基坑支护体系进行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监测;对周边建筑房屋等进行变形观测;对基坑内、外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对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对土钉及锚杆应力进行监测;对基坑底部隆起进行监测。

7.3.3监测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等。

7.3.4监测手段:以仪器监测为主,目视测量为辅,多视点综合观测为原则,应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测斜仪、应力计等仪器,全面监测。

依据基坑平面布置情况,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规定布置水平位移监测点、沉降观测点、基坑隆起观测点。具体位置根据现场实际确定。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精度等级为二等。

变形点每天观测1次,卸荷过大或天气突然变化或变形过大有可能出现险情时,每天观测2次,必要时24小时监测。

基坑沉降监测点,其高程控制测量采用二等水准测量。

基坑开挖前每天观测一次,连续进行10日,观察沉降情况,取得原始数据。开挖中靠近建筑物一侧每开挖一段进行一次观测。变化较大或出现突变时,视情况增加观测次数。

混凝土底板浇完10日后,每2天观测一次。基坑支护完工后每3天观测一次。基坑回填结束后3天,结束观测。

2临近建筑物沉降监测:监测应沿建筑物布置,一般不少于3个沉降监测点,2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具体位置是建筑物靠近基坑一侧。

观测要求同基坑沉降观测。另外,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应对建筑物裂缝情况进行详细调查、记录,必要时照相、录像,并经三方签字认可。

3路面变形监测:对小区内道路布置变形监测点,对路面变形(水平、垂直位移)情况进行观测。路面变形监测点观测频率同基坑沉降观测点。

4管道观测:查明周边管道后,对基坑周围存在的管道应进行24小时观测,观测频率1次/小时。

5基坑内、外水位监测:对基坑内外各设置8眼观测井,进行水位进行监测,以了解基坑内外水位变化情况。水位观测频率每12小时1次。

10.4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

本工程建筑及安装工程量全部采用广联达软件进行工程量自动计算,应用面积约37000m2。

本工程应用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技术、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广联达软件、鹏业预算软件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10.5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集成应用及基础信息规范分类编码技术

本工程整体施工周期全部采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集成应用及基础信息规范分类编码技术。

(1)根据工程实际,运用AutoCAD专业制图软件,对图纸进行深化设计,加强运用微机进行加工订货放样设计。

(3)按统筹法控制施工进度,运用网络计划软件,制定阶段性施工进度目标,严格控制关键线路上的工期。

(4)及时分析处置影响工期的因素,确保实现施工计划,强化工期分析、处理措施。

①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整理、对比分析方法

a)检查:采用日、旬、月进度报表、作业状况报表、现场实地检查方法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跟踪检测,收集信息。

b)整理:将调查资料加工整理成与施工进度计划具有可比性的反映实际施工进度的资料。

c)对比分析:采用图形对比法――网络图实际进展前锋线检查法。

10.6建设工程资源计划管理技术

本工程整体施工周期全部建设工程资源计划管理技术,应用量约37000m2。

①总网络计划的制定主要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所排定的重大施工程序、重大技术系统之间插入搭接等的逻辑关系而定。实施网络图法动态控制施工进度,强化施工管理,抓住主导及重点工序,安排足够的劳力,合理组织两班作业,确保关键线路和重点工期目标。

②进度计划管理的宗旨是以实现总工期为目标,以控制关键节点工期为主干,以滚动计划为链条,确保计划的衔接。稳定均衡,通过信息反馈,以四级计划管理模式对计划实行的全过程作有效控制。

(2)“结构封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形象控制点。确保结构按时完成,将给后续工作提供作业面,为总工期的确保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将从物资、人员、机械方面予以保证,从技术上予以加强,集中力量,确保结构封顶是首期工作重点。具体设想如下:

①采用商品砼,砼以输送泵输送为主,塔吊辅助吊运;

②进场后立即安排塔吊基础施工,保证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周转材料的水平和垂直运输;

③场内材料加工车间,配备充足的加工机具设备;

④合理组织砖砌体流水施工,夜间进行砌体运输,保证正常工作时间内工作顺利流水。

(3)以网络计划为基础,通过月、周、日计划的布置和实施,加强调度职能,维护计划的严肃性,实现按期完成计划目标。

一级计划:即我方拟定的总工期,此计划确定了主要工程项目关键的控制点,该计划提交业主、监理,对施工进行监控。

二级计划:本工程二级计划安排为月进度计划。该级计划由内业技术进行编制,技术负责人协调同意后,报项目经理审批。二级计划的资料,如施工段的划分、工序排列、工程量等按一级计划套用,只是各工序的开工和完工时间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三级计划:即周计划。审批签发按二周编排,第一周为本周要执行的计划,第二周为下周的预测。到了下一周,把预测性计划提上来,作为执行计划,再安排下一周的预测性计划,所以,周计划也是滚动计划。周计划比月计划更具体、更具有实践性,凡是条件变化了的都要在周计划上加以调整。

四级计划:为日计划,由工长针对现场进展情况每日安排,每天例会时,全体工长以会议形式在一起安排第二大要进行的工作,平衡第二天的大型施工机械,根据周计划和当时的实际情况,明确第二天要进行的各项工作和进度要求,为保证实现第二天的目标和给第三天的工作创造条件,需要当晚或第二天加班的,也在这时予以明确和平衡。日计划会前由各工长工作内容写在黑板上,经过讨论平衡以后,再写成日计划并复印若干份,发给有关执行人。

总之,日计划保证周计划,周计划保证月计划,月计划保证并体现合同计划。

②四级计划的执行与控制对计划执行的全过程实施卓有成效的控制,其主要措施是:

b)通过跟综与反馈,对计划执行的全过程实行有效的控制。对计划执行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检查,获得计划执行全过程的信息,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碰头会、调度会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从中得到计划反馈的依据,把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对比,如有延误,找出延误的各种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是确定的因素还是随机的因素。从而通过综合平衡,采取措施,加强薄弱环节,使计划动态地获得平衡,使施工进度始终沿着合同(一级计划)整个计划有机地衔接、稳定、均衡地沿着计划目标的轨道向前推进。

③施工进度计划管理流程图

本工程计划管理基于各工长及预算、劳资人员,通过精心编制、合理调节、动态监控,力图保障进度的同时更加强质量,做到有条不紊,做到真正的计划管理。施工进度计划管理流程详见附图“施工进度计

施工进度计划管理流程图

10.7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

GBT 40023-2021 无损检测仪器 超声衍射声时检测仪 技术要求.pdf本工程整体施工周期全部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

(1)建设适应协同管理需求的基础网络环境,也可以租用商业基础网络环境或使用系统产品提供商的网络设施(服务器系统)。

(2)建立适应项目多方管理需求的协同管理平台,在协同管理平台上定制项目协同管理的结构、角色、权限,按机构及角色与权限实现对项目的系统管理。

(3)购置、定制满足项目管理职能的应用软件模块,在协同管理平台上进行项目管理应用模块使用的单点登录、数据交换、应用集成等系统整合。

(4)建立以任务为核心的项目多方系统管理与信息互通系统DL/T 1792-2017 发电机组功率突降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按任务实现项目的协同管理。

(5)建立统一的多方信息资源库,集成项目参与方的相关信息和工程项目管理知识;

(6)提供项目管理各方在网上异地进行协同设计管理、施工管理及对相关资源信息综合管理的功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