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基坑止水及支护设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夯扩实散组合桩法解决了传统施工工艺的不足,因施工简单,质量较易控制,对
处理浅层地基较为适用。
(2)通过柱锤的夯扩挤密巫山桥施工组织设计,使桩端和桩间土密实,桩体在垂直向为变径体,同时低强度混凝土的加入提高了单桩承载力,减少了面积置换率。
(3)该方法对桩间的影响深度和范围尚需进行深入的试验研究。
周营昌1赵会杰2***3*振京4
【摘 要】: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的开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于2002年拉开帷幕。此次为全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集中进行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本文简述了地质灾害治理中常用的治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方法
随着三峡工程的开工,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推进,新城镇居民点的建立,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变得十分紧迫。在三峡工程一、二期蓄水后将会产生新的滑坡,它将直接威胁着三峡工程的正常运行,危及着库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所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势在必行,为此国家于2002年拿出专项资金进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意义重大。
作者先后参与了三峡库区重庆市及湖北省部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及监理工作,认为三峡库区滑坡治理工程有如下特点:(1)施工环境差,外界干扰因素多;(2)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变更多;(3)隐蔽工程多,隐蔽性强;(4)安全隐患多。
在滑坡治理工程中常用的主要措施有:(1)排水工程;(2)抗滑桩;(3)预应力锚索;(4)格构锚固;(5)浆砌石挡墙;(6)其它措施等,下面对地灾治理工程中常用的治理措施分别进行论述:
产生滑坡的原因除了滑坡自身的岩性及地质结构等因素外,外界因素是很重要的,其中地表(地下)水的是诱发滑坡的关键因素,排水工程主要是修建地表排水沟和地下排水沟,防止滑坡体外的水进入滑体,防止诱发、加速滑坡的发生。
确定轴线基槽开挖沟体(涵体)砌(浇)筑检查
1.2质量控制要素及注意事项
1.2.1基槽开挖应根据土质结构进行放坡;基岩基槽开挖时,为确保施工安全应严格按
1.2.2基槽开挖完成时,应由施工、监理、业主、地勘、设计等单位共同进行验槽,对不能满足要求的基础,必须进行处理,直到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1.2.3施工中排水沟的走向、位置除了按图施工外,还应结合滑坡周围的地形、地物等,因此实际排水沟走向和位置与施工图有一定的区别,是很正常的。
抗滑桩是滑坡防治工程中常采用的一种措施,一般采用单排布置或预应力锚索桩等组合抗滑体系,其截面形状以矩形为主。为了防止滑体从桩间挤出,一般在桩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挡土板、挡土桩或钢筋混凝土连系梁等措施,以增强整体稳定性。
1、2:河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3、4: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
桩位放线做锁口梁桩孔开挖护壁(钢筋网制安、混凝土浇筑)
桩身钢筋笼制安桩身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
在施工中除作到顺序安排合理,严格按规范施工外,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2.1.2施工先作好地表截排水及防渗工作,孔口加筑适当高的围堰,以防地表水流入孔内;
2.1.4施工安全:由于桩孔深,施工难度大,应树立“安全第一”意识,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在抗滑桩施工过程中,因卷扬机稳固不牢、钢丝绳断裂、孔内岩石掉落、孔口无护挡措施等造成伤亡事故已屡见不鲜,血的教训让我们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
2.2开挖、护壁时注意事项
2.2.1开挖过程中及时进行地质编录,桩孔开挖应视为对滑体进行再勘察的过程,如有异常应及时反馈地勘、设计单位进行现场确定。
2.2.2边开挖边护壁,每模护壁高度一般为1.0~1.5m,视具体情况而定,同时每模之间的钢筋应相互搭接,以增强护壁的整体稳定性。护壁虽然是临时防护措施,但十分重要,不可忽视。
2.2.3护壁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为了增强与土体的完整性,可在土体上打入少量钢筋,与护壁钢筋网组成整体。
2.3桩身钢筋笼制安施工及注意事项
2.3.1因桩孔较深,钢筋笼一般都在孔内制作,但为了减少孔内作业,确保钢筋焊接质量,钢筋焊接加工应在孔外完成,然后在孔内安装。钢筋连接一般采用电渣压力焊、闪光对焊、直螺纹套管连接等形式。
2.3.2抗滑桩中钢筋型号多、用量大,主筋直径一般为16~36mm,纵向受拉钢筋(迎滑移面方向)一般为两排或三排,有的采用束筋形式。由于钢筋加工方法不一,主筋间距一般要小于理论值,为使施工过程中粗骨料能进入其中,为确保施工质量,应会同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对设计图纸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第一,在不降低混凝土强度前提下,使用粒径小的粗骨料;第二,由设计人员重新进行计算,加大钢筋排距或同排钢筋由均布改为不均布形式。
2.4.2浇筑过程中应保持干法浇筑,若有少量地下水渗入,则可以采用减小混凝土坍落度的方法,若地下水量较大,则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方法进行施工。
2.4.3桩身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若遇特殊情况(如临时停电等),必须留置施工缝时,应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锚索是一种受拉的杆状构件,它是通过钻孔将钢绞线固定于深部稳定的地层中,并在被加固体表面通过张拉产生预应力,从而达到加固体不稳定和限制其变形的目的。预应力锚索分有粘结和无粘接两种,现在无粘结预应力锚索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应用较普遍。
3.1无粘结预应力锚索的特点
3.1.1索体分内锚段、自由段、外锚段三部分;
3.1.2索体自由段由几根带PE套管的无粘粘结钢铰线组成;内锚段钢铰线应去皮洗油;
3.1.3索体应放入PVC套管内,对中支架、隔离支架安装在PVC套管内、外侧对应安装。
3.2无粘结预应力锚索工艺流程
机械、设备、材料进场钻机就位、造孔压水试验锚索制作安装
孔内灌浆外锚墩浇注锚索张拉、锁定孔口灌浆锚头防护处理
3.3锚索施工质量控制
造孔是锚索施工的第一关键工序,是影响工程进度、工程费用和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根据钻孔设计要求和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钻具和钻进方法。在基岩中应优选潜孔冲击类钻机;在松散破碎的岩体中一般使用回转钻和带套管的钻机。
(2)在钻进过程中如塌孔严重应采取套管钻进;若地下水自孔口溢出,应采取固结注浆。
(3)钻孔精度要求:孔径、孔深不小于设计孔深;孔斜不大于设计孔深的2%;孔位垂直位移不大于5cm。
3.3.2锚索的制作与安装:
锚索制作应由熟练工人在有经验的技术员指导下进行,使用的索体材料应符合要求。在制作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钢绞线应使用砂轮机切断,不能用电弧切割,下料长度应考虑到混凝土墩厚度、锚垫板厚、千斤顶长度等,一般长出桩外1.5m。
(2)内锚固段钢绞线去皮洗油,其作法如下:去皮洗油长度为锚固段长度,误差在1cm以内,洗油时应用0#汽油人工逐根清洗,然后用干净棉纱擦干,保证钢绞线上无油膜存在,确保钢绞线与水泥胶结体之间的粘结力。
(3)安装波纹管:将钢绞线装入PVC波纹管内,波纹管靠近锚固段底部用PE塑料端帽对口。端帽上设计一定数量的花眼便于浆液流动。塑料注浆管在端帽内距端帽15cm的间隙。
(4)穿索前对以完成钻孔进行检查,对塌孔、掉块应清楚或处理,确保穿索一次成功。
(5)穿索时,锚索在孔外应尽可能平直,弯曲半径不小于3m。
锚索采用二次注浆工艺,分为孔内注浆和孔口注浆。
(2)孔内注浆采用自流方式,用底部进浆管进浆,上部孔口排水、排气、排浆,待孔口返回原状浆后结束。孔内注浆后,注浆管于注浆结束后在孔口处截断,接着安装外锚墩金属构件及孔口注浆进、回浆管,孔口段注浆进浆管的端口应下至孔内注浆液表面以下20cm左右,然后进行混凝土外锚墩浇注,待锚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锚索张拉、锁定及孔口灌浆。
(3)孔口注浆采用有压循环注浆,底部进浆管进浆,上部回浆管排水、排气。注浆压力为0.2Mpa;当进浆量大于理论进浆时,回浆比重等于进浆比重且不吸浆后方可屏浆;屏浆30min后结束注浆,封闭回浆管。屏浆压力为0.2Mpa,在屏浆10min和20min时分别打开回浆管排浆2min,排出泌水稀浆。
3.3.4外锚墩混凝土浇注
为确保外锚墩与抗滑桩的结合强度,外锚墩浇注前应对相应部位抗滑桩混凝土表面进行清理打毛。浇注时应注意须使孔口管与钻孔中心对中,混凝土垫板与钻孔垂直,并按设计要求预埋注浆管、排气管、钢筋及其它埋件。
3.3.5锚索的张拉和锁定
(1)锚索张拉宜在内锚固段注浆和外锚墩混凝土达设计龄期后3天内完成。
(2)锚索整体张拉前,对单根钢绞线进行预紧张拉,使锚索各钢绞线受力均匀。锚索预紧采用循环单根钢绞线预紧方式,单根预紧张拉力为20KN(或30KN)。
(3)预紧张拉合格后,分级整体张拉,每一级张拉稳压10min,达到设计控制张拉后,稳定20min直至压力无返回现象方可锁定。
(4)张拉完成后48小时内,若发现预应力损失大于设计应力的10%时,应进行补偿张拉。锚索张拉是预应力锚索施工中的至关重要的工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监理工程师应在施工现场对各种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对问题以便采取处理提出相关方法。
3.3.6锚头防护处理
为了防止锚头钢线、锚具锈蚀,而影响锚索使用寿命,在锚索张拉段灌浆结束后,锚头外端留100mm,其余部分用砂轮切割机截去。锚头防护措施:将锚具钢绞线外露头、钢垫板表面水泥浆及锈蚀等处理干净,将外锚墩与二期砼结合面凿毛,然后涂一层环氧基液,再浇注二期砼。
格构锚固技术是利用浆砌块石、现浇钢筋砼或预应力砼进行坡面防护,并利用锚杆或锚索固定的一种滑坡综合防护措施。格构技术一般与美化环境相结合,利用格构护坡,并在框格之间种植花草,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
4.1格构锚固的种类及其构造
4.1.1格构锚固的种类
常用的有:浆砌块石格构;现浇钢筋砼格构与锚杆锚固;预应力钢筋砼格构与锚索锚固等三种形式。
4.1.2格构锚固构造:矩形,菱形,弧形,人字形等。
4.2.1浆砌块石格构施工
(1)块石强度不低于设计值,水泥砂浆砌筑,砂浆标号不低于M7.5;
(2)块石格构应嵌入边坡中,嵌置深度不小于截面高度的三分之二或设计值;
(4)加强安全检查,防止块石滚动伤人或破坏已完成工程。
4.2.2现浇钢筋砼格构施工
(2)用经纬仪定位、深打钢钎、增加纵横支撑的方法进行模板制安,否则易产生跑模,胀模现象,影响外观质量;
(3)坍落度砼,加强振捣,振捣完成后进行人工找平,确保格构梁表面平整度;
浆砌挡土墙是滑坡治理工程中极为常用的一种治理方法,主要适用于居民区、工业厂矿区以及航运道路建设涉及的规模较小、厚度薄的滑坡治理工程,一般与其他治理措施配合使用。
测量放样→基槽开挖→挂线浆砌基础→墙体砌筑(墙后填土)→养护→勾缝→
5.2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
(1)挡土墙基础应开挖至设计深度,并位于原状土上;当基础为基岩时,应揭露强风化层,开挖至中风化。基础为基岩时应进行爆破,应采用少装药松动爆破,以免破坏基础,同时注意施工安全;
(2)当采用机械开挖时,应预留20cm厚用人工开挖,避免机械对基底的扰动。基槽开挖完成自检合格后,应立即组织监理、业主、设计、地堪等单位进行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基础砌筑,以防长时间的基础暴露,而引起的基底土扰动或回弹。
(3)挡墙较长或墙后土体稳定性较差时,应分段开挖,随挖随砌。
在某一滑坡治理工程中由于基槽开挖过长同时连续几天降雨,挡墙不能及时砌筑,造成基槽后缘学校教学楼前台阶及学生宿舍楼基础开裂,危及教学楼及学生宿舍楼的安全。为此县、镇及各参建单位召开紧急会议采取抢险措施,直接经济损失五十多万元,同时学
校放假两周,周围居民更是人心惶惶社会影响很坏。由此看来地灾治理工程关系到库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不容忽视,所以我们在三峡地灾治理工程中常说“三峡无小事”。
(1)采用铺浆法砌筑。石块应分层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界,分段位置应尽量设在沉降缝处;
(2)分层砌筑,每砌3—4皮(或1m)为一分层高度,每个分层高度应找平一次,外
露面的灰缝厚度不得大于40mm,两个分层高度间的错缝不得小于80mm。
(3)毛石砌体必须设置拉结石,拉结石应均匀分布,相互错开,毛石基础同皮内每隔2m左右设置一块;毛石挡土墙一般为0.7m2至少设置一块,且同皮内的中距不应大于2m。
(4)按设计要求,设置排水孔、沉降缝,沉降缝内填塞沥青木板。
(5)砌筑砂浆标号不低于M7.5,当挡土墙高度大于8m时,砂浆标号不得低于M10。砌体勾缝水泥砂浆标号不小于M10。
(1)挡土墙内侧回填土的质量是保证挡土墙质量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在挡土墙顶面有适当坡度使流水向挡土墙外侧面,墙后填土应分层夯实,分层夯实厚度不大于300mm。填土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作好墙后返滤层或排水孔的返滤层。
(2)每层夯实后,要对其夯实质量进行检查,检验合格后填筑上层。
5.2.4挡土墙质量检验
(1)外观检查:①表面平整,无垂直通缝;②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③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④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
主要检查砂浆强度,顶底面高程,表面平整度,厚度等应符合设计及相应规范要求。
6.1防治监测:对需治理的滑坡在治理前、治理中及治理后滑坡监测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措施;对于可能产生不良影响但现在不急于治理的滑坡或治理方案、时机尚不成熟的滑坡,应进行长期监测。
6.2注浆加固:适用于以岩石为主的滑坡、崩坍堆积体及松动岩体,通常与锚喷技术结合使用。
6.3剥方减载:主要是能过减少滑体后缘体积来降低下滑力或清除滑体表面不稳定体枵通改变坡体形态降低坡角等措施来增强滑坡稳定性。
6.4回填压脚:利用土石等材料堆填滑坡体前缘,以增加滑坡抗滑力,提高稳定性。若条件具备剥方减载与回填压脚结合使用治理效果更佳。
本文简述了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防治工程中几种常用的治理方法。总而言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方法应立足于减轻灾害和消灭灾害,在此前提下,应遵循“因地制宜,因害施法”的原则,选择的工程技术类型应简单、易干、好实现,以达到根本的治理目的。
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试行)
3.《预应力锚索施工及验收规范》
4.《湖北省秭归县滑坡治理工程监理工作实施细则》
浅谈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
独立基础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本文提出了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关键词]独立基础;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桩位;桩顶标高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是一种施工周期短、工程造价低、施工文明、质量容易控制的地基处理方法,近年来,经过大量的室内、原位测试和工程实践,该方法日臻完善,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节省了大量的建设资金。
我们知道,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只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由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粘性土等地层组成的地基。在基础型式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条形基础。相对而言,条形基础在夯实水泥土桩的桩位布置、桩长及桩顶标高的控制上比独立基础更宏观、更直接。采用独立基础的建筑物在结构型式上多为框架结构或排架结构,尤其是一些大的厂房、生产铸造车间跨度较大,基础之间距离较远,大面积开挖是不现实的。若只把每个独立基础挖至基底标高,势必对夯实水泥土桩的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所以在对独立基础进行夯实水泥土桩地基处理时,一般是在地表开始施工,这就对达到设计要求、保证施工质量提出了挑战。现就某集团整体搬迁夯实水泥土桩地基处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桩间距一般根据地基土的特性、拟建建筑物对复合地基强度和变形的要求等因素确定。对于独立基础,应按面积置换率确定桩数,然后由桩数及基础尺寸确定桩间距。当独立基础的面积较小时,为保证基础受力的稳定性,在保证置换率的前提下,应对桩间距进行合理调整,必要时可适当增加桩的数量。
本工程基础持力层为黄土状粉土②层,其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30kPa,设计要求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220kPa。要保证施工质量,除设计参数要经过认真计算外,在施工工艺上,也要有所选择。如考虑到承载力提高幅度较大,为提高单桩承载力,增加桩体强度水泥用量由一般情况下的1:7提高到1:6;夯实机由夹板夯改为吊夯等。
2.1桩位偏移产生的原因
该工程占地面积450亩,分布九个生产车间和理化计量楼、单身宿舍楼及办公楼,除单
1.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2.石家庄金刚内然机零部机集团有限公司
身宿舍楼为条形基础外,其余均为独立基础。各生产车间内独立基础之间距离6~10m,产生桩位偏移的原因除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外,主要是轴线的定位的准确性。
2.2桩位偏移的预防措施
主要施工人员如施工技术员、机长应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夯实水泥土桩施工图进行放点;施工前要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尽量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机械移动而造成桩位偏移;最重要的是对基础轴线的校对。一般情况下,测放桩位依靠建筑施工单位所放轴线,但是建筑施工单位所放轴线往往是建筑物所在轴线,当轴线与基础中心线存在偏差时,二者就不是吻合的,所以对基础轴线的校对非常必要。
3.1基槽开挖后发现的问题
对于独立基础,为施工方便,先在地表成孔,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的基础埋置深度留有一定的空桩。如果桩顶控制不好,基槽开挖后会出现基础底面看不见桩顶,或者在开槽时发现桩顶与基底标高还有一定距离,这就为下一步施工带来一定困难。
基槽开挖后看不见桩头,一种原因是桩顶标高没控制好,另一种原因是开槽时挖掘机把桩体折断;桩顶距基底标高太远,原因是桩顶标高没有计算好,或者是施工时没有控制好。
如果场地平整,基础埋深一致,夯实水泥土桩施工就比较简单,清楚+0.00与自然地坪的关系及设计桩长就可以明确成孔深度和预留深度。但施工中桩顶标高应高出设计桩顶标高,留有保护桩长。一般高出30cm为宜。
如果场地起伏不平,并且对于一些设备基础,基础埋深往往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技术人员一定要对每一个基础的埋置深度进行核实、验算,并且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确保每一个基础内在保证桩长的基础上又保证桩顶标高的控制。
另外,还要预防基槽开挖时对桩体造成的破坏。水泥土桩是介于刚性桩与柔性桩之间具有一定刚度的桩,其桩体为水泥胶结体,水泥土为脆性材料,所以基槽开挖时应避免挖掘机将桩体折断,影响桩体强度。
总之,在地表成孔时,准确的控制桩顶标高是件不容易的事,它受场地条件、施工人为因素及设计原因等各方面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计算准确、量尺精确,尽力控制桩顶标高的准确性。
本文就夯实水泥土桩在独立基础内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预防措施,不妥之处请给予指正。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DB13(J)39—2003)
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厂矿企业的改造、地下管线、以及人工地下空间设施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这给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测绘行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使工程测量面临着许多即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地下人防工程测绘是人工地下空间设施测量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介绍一种地下人防工程单竖井测量方法,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地下人防工程测绘根据区域内的地理条件和环境的不同,一般分为四种情况:
有两个以上出入口(均为斜坡或台阶);
一端为竖井出入口,一端为斜坡或台阶出入口;
仅有一个竖井出入口,且没有通气孔。
地下人防工程测绘中最关键的程序是平面控制布设,针对上述的第1种情况通常布设为附合导线形式;第2种情况通常布设成一端有定向导线;第3种情况宜采用几何定向,应用两井定向的方法布设成无定向导线;第4种情况可布设为支导线,若仅有一个竖井时,则几何定向宜采用一井定向的方法。由于上述1~3种情况满足一定的条件,便于实际操作,第4种情况属于单竖井测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在此重点探讨。
在对某厂进行地下人防工程测量中,为满足设计院设计及基础处理的要求,要求在拟建大楼区域内测定地下人防洞以及在地面上的具体位置。为了便于开展工作,首先对现场进行踏勘,了解到在拟建工程向南约40m处有一竖井人防洞出入口,其附近350m内无其它出入口,该竖井出入口为一直径0.6m的圆形井,离地面深约6.5m,洞内宽度1m,洞壁处约1.4m,洞内最高处为2m。如何将地面平面控制引入地下人防洞内?布设导线的形式及技术应采取何种措施?如何进行连接角的观测?这都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三种方案:
方案1:将地面导线网的一点选在竖井出入口南边附近,将相邻导线网两方向边投影到竖井出入口对应壁上,在竖井出入口底部对其进行连接角的观测,然后采用三联脚架法测定支导线。
方案2:在竖井南部边缘处导线点与洞内选定的支导线上第1点所构成的直线上选定一点,选定该点时应考虑便于在竖井北部边缘悬挂铅垂线,并用经纬仪或全站仪定线测定该点。然后,在竖井口地面上放置仪器,通过铅垂线观测其支导线连接角。
方案3:在竖井口地面上通过光学对点器对准起始点(或悬挂垂线),放置脚架,在竖井北部的连接边内插点上悬挂垂线,然后用分站仪在两点上测定延长线,一般延长线定在10m以内为宜,然后将仪器安放在起始点上测定连接角。
由于竖井出入口直径太小,不便于在井下设置测站,又因为视线过短(一般全站仪的视
1.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
距约在1.3m以上),故前二种方案不宜采纳,最后选定第三种方案。本次支导线共由七点组成,选用左、右角观测法,左、右角与理论值差控制在18″以内,边长测定最少四次,较差在3mm以内。
为保证支导线连接角测量精度,对全站仪施测的延长线的定线精度进行了测量,详见下表:(延长线7m 时)
由于预建建筑物处于地下人防洞,实测段40~70m以内,所以在定线偏离值最大时,可保证在±3cm以内,完全满足设计及基础处理精度要求。
地下人防洞单竖井测量时应考虑测定连接角的两个主要误差来源:(1)铅垂线的对点(精度)误差;(2)地面延长线的定向误差。
要减少两个误差对连接角的影响,应注意:(1)测量时铅垂线要接近静止(不摆动)时施测;(2)铅垂线细度的选择,应在0.5mm为宜;(3)延长线的定向应选用经纬仪或全站仪定线。
根据观测结果,降水期间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基坑出水量比预计的要小,抽水过程时间较长,其主要原因为场地含水层为粉细砂及中砂,其渗透性能较差,此外,含水层厚度不均,造成各单井出水量差别较大。
浅述现代测绘学的发展趋势
现代测绘学是研究获取、处理、描述和应用地理信息的一门科学,它包括研究测定、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地表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确定自然和人造物体、人工设施的空间位置及属性,制成各种地图和建立有关信息系统。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测绘学不仅溶入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经济建设、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还渗透到国防、军事领域,它在人类进步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测绘学由大地测量、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三个部分组成,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给现代测绘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注入新的内容,以下就现代测绘学三个组成部分的发展趋势与同行们进行探讨。
现代大地测量的发展已从原来的布网设计、数据采集设计和数据处理理论研究逐渐向大地测量的应用和服务转变,向应用、地球科学以及工程技术渗透,其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推动地球科学,包括行星及其卫星科学的发展是现代大地测量的发展趋势。通过采集、分析大地测量观测数据并使其模型化,研究并提供地球、行星及其卫星的形状,自转及其重力场和瞬时变化,主要涉及的四个方面的内容:
建立、维持和更新大地测量参考框架,应用已建立的坐标系统的地面和空间观测技术,发展地基空间大地测量网,建立天文观测及理论研究。
包括地面、海洋和航空重力场测量,卫星重力场观测,重力场模型研究,大地水准面测定,以及卫星轨道模型及卫星轨道测定。
地球自转及地球动力研究,涉及地球定向、地球自转和极移的研究、地球固体潮的研究、板块构造及地壳形变分析、海面地形和海平面变化研究、行星及月球动力学研究、以及地球各圈层影响的研究等。
发展地基和空基定位系统,包括传感器及其融合各类导航平台与制导技术,有助于干涉激光和雷达的应用、三维大地定位网的应用,包括形变测量、大地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基于大地测量技术的大气研究。
由于GPS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的结合,现在又出现了连续运行参考框架网、实时大地测量技术及其新的服务模式,使传统的大地测量概念,发生巨大变化,从而为大地测量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1.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
“数字地球”是当今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可视化地图使人们可以借助于卫星遥感和航空摄影技术获取地理信息和遥感图像信息,这些信息是组成GIS的重要信息源。
GIS是传统地形测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正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处理空间数据的现代综合性学科。
在地形测量中,地形图在GIS中主要由六大基本要素组成,即:①水系;②居民地;③交通线;④地貌;⑤土质植被;⑥境界线。它们又称为地形图的属性因子,其中:①、④、⑤项为自然地理因子,②、③、⑥项为人文地理因子。
借助于GIS,利用地形图的六大因素,可绘制成各种比例(1:1万以上)的地形图。这些地形图可满足国家的战略规划、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地震地质的防灾减灾、以及军事领域等各方面的需要。
工程测量是一门应用技术,由于相关科学技术的推动,近几年有了巨大的发展,相关科学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卫星定位测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物理探测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等。借助于这些技术,衍生出了电子测距仪、全站仪、机助制图系统、数字水准仪、GPS测绘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平差处理技术、空间数据管理技术设备和方法。另外越来越多的大型基础建设项目和精密机器设备安装,对测绘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而工程测量的服务也促进了专用精密工程测量仪器设备和方法的发展。
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厂矿改造需要,城市地下管线的防腐、防漏的探测已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工程测量服务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发展,在传统工程测量的基础上,还应向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放样定位、工程检测与监测、数据分析及数据管理、以及地下管线探测等方向发展。
①随着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特别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量技术的发展,使工程控制测量手段产生了质的变革,传统的控制测量手段正在逐步被卫星定位测量所替代。传统的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主要采用分别布设、施测和处理,而现在则只需建立统一个三维空间控制网便可取而代之。目前GPS三维空间测量正得到广泛应用,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
②随着测绘仪器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高精度全站仪迅速普及,在局部区域内(例如:厂矿控制测量中)采用全站仪进行工程控制测量已非常普遍,随着计算技术的成熟,可满足EV等控制网以下的各级工程控制测量要求。
③由于高精密的数字水准仪的普及使用,高程控制水准测量逐步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
向发展,使得大型建筑物的精密测量(如:沉降、变形、基坑回弹等)更加准确、方便、快捷。
2).工程建设现状测绘
工程建设的现状测绘,一般分为工程规划、勘察设计阶段以及工程竣工后的测绘。各阶段测绘通常都是应用数字测图技术测绘,并根据要求,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大面积区域也可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
测绘作业方法主要分为:①全站仪的数字测图系统,使用具有存储功能的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再将数据传输至成图系统进行处理,生成数字图。②全站仪与便携式计算机组合,在数据采集的同时,实时生成数字图。③利用GPS定位系统动态差分技术采集数据,并经计算机处理后生成数字图。
2.多传感器技术的集成应用
由全站仪、卫星定位系统、数码相机等多种传感器组成的内外业一体化数据采集与制图系统在高速公路及公用设施等测绘中应用潜力较大。
3.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图像处理系统
对于大型水利枢纽、港口、机场、公路、铁路高压输送电线路选线等,可利用航摄影像。随着高分辩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在城市城镇空间基础数据的更新和信息数据的获取中,极具发展前景。
4.机载激光扫描测绘系统
该系统由装在飞行器(直升飞机或飞艇)上的一台激光扫描仪、一台惯性测量装置、一台GPS接收机和安置在地面参考点上的另一台GPS接收机组成。利用激光扫描测绘系统可以方便地获取城镇、工程场域的地面模型、或数字表面模型。
DGTJ08-2036-2018标准下载5.地下管网管理信息系统
地下管线探测是工程测量最重要内容之一。地下管线探测主要包括三部分:a.地下管线探测;b.地下管线测绘;c.地下管网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的建立。地下基础及空间的观测则是对地下空间包括人防及地下管线进行测量,也是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GIS技术建立地下管网管理信息系统,是城镇及大型厂矿建立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
6.工程测量向多领域渗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借助于强大的软件支持,工程测量已不仅局限于测量静止信息,而是向三维立体沙盘制作、建构筑物的三维动画制作等方向发展。
随着城市及厂矿地下管线改造和管理的需要,地下管线探测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展为地下管线(金属)泄漏探测,下水道堵塞或塌陷点处和煤气管接驳处探测,电缆绝缘引用管线护套故障探测。
7.工程测绘数据库及工程信息管理系统
工程测绘获取信息后广东滑县某220kv送变电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通常使用GIS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办公自动化技术管理和分析这些信息,建立工程测绘数据库及工程信息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