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基坑钢板桩支护施工方案=23.49kN/m2
=17.74kN/m2
500kV架构基础及设备基础施工方案=17.74kN/m2
=17.74kN/m2
2.作用在桩(墙)的被动土压力分布:
Ep4上=(21.00×0.00)×tg2(45+38.00/2)+2×14.00×tg(45+38.00/2)
=57.42kN/m2
Ep4下=(21.00×1.70)×tg2(45+38.00/2)+2×14.00×tg(45+38.00/2)
=207.47kN/m2
3.土压力为零点距离坑底距离d的计算:
桩的被动、主动土压力差值系数为:
d=0.00=0.00m
4.D点以上土压力对D点的力矩与合力计算:
D点以上土压力对桩(墙)土压力的合力:
Ea=(0.00+1.61)×1.60/2.0+
(0.00+23.49)×3.00/2.0+
(6.75+17.74)×2.20/2.0
D点以上土压力对D点的力矩(梯形转为矩形与三角形计算):
=145.36kN.m/m
5.桩(墙)嵌入D点以下距离t的计算:
第1层支撑力取第2阶段的值:
E1=1.02kN/m
第1层支撑到D点距离:
第2层支撑到D点距离:
假设支座D点的支撑反力:
根据规范4.1.1条得到桩(墙)需要的总长度为8.30m
考虑到桩(墙)的计算宽度为1.00m
E1=1.00×1.02=1.02kN
E2=1.00×29.48=29.48kN
ED=1.00×32.98=32.98kN
最大正弯矩Mumax=39.26kN.m/m;
考虑到桩(墙)的计算宽度为1.00m
最大正弯矩Mumax=1.00×39.26=39.26kN.m;
Ⅳ钢板桩支护LSⅣ型规范计算书(参见Ze型断面)
侧壁重要性系数1.00。
桩墙顶标高0.00m,
桩墙嵌入深度0.65m,
桩墙计算宽度1.00m。
一、第一阶段,挖土深1.0m,挡土桩(墙)呈悬臂状,计算过程如下:
第1阶段主动、被动水土压力合力图
1.作用在桩(墙)的主动土压力分布:
2.作用在桩(墙)的被动土压力分布:
Ep2上=(20.00×0.00)×tg2(45+28.00/2)+2×18.00×tg(45+28.00/2)
=59.92kN/m2
Ep2下=(20.00×3.20)×tg2(45+28.00/2)+2×18.00×tg(45+28.00/2)
=237.18kN/m2
3.土压力为零点距离坑底距离d的计算:
桩的被动、主动土压力差值系数为:
d=0.00=0.00m
4.D点以上土压力对D点的力矩与合力计算:
D点以上土压力对桩(墙)土压力的合力:
Ea==0.00kN/m
D点以上土压力对D点的力矩(梯形转为矩形与三角形计算):
=0.00kN.m/m
5.悬臂桩嵌入D点以下距离t的计算:
合力Ea到D点的距离:
y=0.00/0.00=0.00m
根据规范4.1.1条得到桩(墙)需要的总长度为1.10m
最大正弯矩Mumax=0.00kN.m/m;
最大负弯矩Mdmax=0.00kN.m/m处。
考虑到桩(墙)的计算宽度为1.00m
最大正弯矩Mumax=1.00×0.00=0.00kN.m;
最大负弯矩Mdmax=1.00×0.00=0.00kN.m;
二、第二阶段,挖土深2.60m,支撑分别设置在标高20.69m处,计算过程如下:
第2阶段主动、被动水土压力合力图
1.作用在桩(墙)的主动土压力分布:
2.作用在桩(墙)的被动土压力分布:
Ep2上=(20.00×0.00)×tg2(45+28.00/2)+2×18.00×tg(45+28.00/2)
=59.92kN/m2
Ep2下=(20.00×1.20)×tg2(45+28.00/2)+2×18.00×tg(45+28.00/2)
=126.38kN/m2
3.土压力为零点距离坑底距离d的计算:
桩的被动、主动土压力差值系数为:
d=0.00=0.00m
4.D点以上土压力对D点的力矩与合力计算:
D点以上土压力对桩(墙)土压力的合力:
Ea==0.00kN/m
D点以上土压力对D点的力矩(梯形转为矩形与三角形计算):
=0.00kN.m/m
5.桩(墙)嵌入D点以下距离t的计算:
第1层支撑到D点距离:
E1=0.00/2.50=0.00kN/m
假设支座D点的支撑反力:
根据规范4.1.1条得到桩(墙)需要的总长度为3.10m
考虑到规范的要求当桩埋深小于0.2倍的基坑深度时,桩埋深取0.2倍基坑深度:
L=2.60+0.2×2.60=3.12m
考虑到桩(墙)的计算宽度为1.00m
E1=1.00×0.00=0.00kN
ED=1.00×0.00=0.00kN
最大正弯矩Mumax=0.00kN.m/m,发生在标高41.58m处;
最大负弯矩Mdmax=0.00kN.m/m,发生在标高41.58m处。
考虑到桩(墙)的计算宽度为1.00m
最大正弯矩Mumax=1.00×0.00=0.00kN.m;
最大负弯矩Mdmax=1.00×0.00=0.00kN.m;
三、第三阶段,挖土深8.28m,支撑分别设置在标高20.69m、18.69m处,计算过程如下:
第3阶段主动、被动水土压力合力图
1.作用在桩(墙)的主动土压力分布:
=26.02kN/m2
=16.77kN/m2
=25.16kN/m2
=25.16kN/m2
=25.16kN/m2
2.作用在桩(墙)的被动土压力分布:
Ep4上=(21.00×0.00)×tg2(45+38.00/2)+2×15.00×tg(45+38.00/2)
=61.52kN/m2
Ep4下=(21.00×0.82)×tg2(45+38.00/2)+2×15.00×tg(45+38.00/2)
=133.89kN/m2
3.土压力为零点距离坑底距离d的计算:
桩的被动、主动土压力差值系数为:
d=0.00=0.00m
4.D点以上土压力对D点的力矩与合力计算:
D点以上土压力对桩(墙)土压力的合力:
Ea=(0.00+5.81)×3.80/2.0+
(5.81+26.02)×2.80/2.0+
(16.77+25.16)×1.68/2.0
D点以上土压力对D点的力矩(梯形转为矩形与三角形计算):
=215.07kN.m/m
5.桩(墙)嵌入D点以下距离t的计算:
第1层支撑力取第2阶段的值:
E1=0.00kN/m
第1层支撑到D点距离:
第2层支撑到D点距离:
假设支座D点的支撑反力:
根据规范4.1.1条得到桩(墙)需要的总长度为8.28m
考虑到规范的要求当桩埋深小于0.2倍的基坑深度时,桩埋深取0.2倍基坑深度:
L=8.28+0.2×8.28=9.94m
考虑到桩(墙)的计算宽度为1.00m
E1=1.00×0.00=0.00kN
E2=1.00×34.80=34.80kN
ED=1.00×56.02=56.02kN
最大正弯矩Mumax=71.61kN.m/m;
考虑到桩(墙)的计算宽度为1.00m
最大正弯矩Mumax=1.00×71.61=71.61kN.m;
九基坑监测的内容及要求
1、本基坑监测项目:包括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周围地下管线的变形、地下水位、桩内力、支撑轴力、土体分层位移等。
2、监测点的位置及数量:
(1)在基坑顶部各转角处应设置沉降、倾斜及水平位移观测点;
(2)支护板桩、支撑、围檩的应力及应变观测点应设置在受力较大位置,数量及位置宜结合现场条件确定。
(3)地下水位的观测宜在基坑四周设四个观测井。
(4)基坑底部回弹及隆起观测视现场情况确定。
3、监测与测试的控制指标:
(1)支护桩顶水平位移累计不大于30mm,位移速率不大于3mm/d。
(2)桩身、围檩、支撑构件及立柱的应力值不大于设计值的80%;
(3)周围道路及管线水平位移总量不大于30mm;
(4)地下水位应低于设计指标。
(1)施工中应加强对测试点及测试设备的保护,防止损坏;
(2)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测试基准点的可靠性及测试设备的完好,以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3)应及时向设计人员提供监测数据及最终测试评价成果,以便进行分析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从基坑土方开挖至基坑回填土。
1、基坑验收应采取分步验收法进行。每道工序完成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DB5323/T 95-2019标准下载十一施工注意事项及要求
1、基坑土方开挖应遵循分层、平衡、适时的原则,分层高度应与内支撑的竖向间距相对应,以内支撑下0.5米深为分层界限。采用机械开挖时,坑底设计标高以上20cm由人工清除,不得超挖。开挖到位后,应及时施工管道,严禁基坑暴露时间过长。
2、做好基坑内的排水工作,雨季施工必须准备足够的抽排水设备。
3、支护板桩施工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好桩位、垂直度及保证咬口及转角处的闭合。
4、土方开挖期间,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及可靠的保证措施防止挖土机械碰撞支护结构,基坑四周严禁堆土或堆载,地面施工荷载不超过25Kpa。
5、应作好可能发生事故的预防和抢险准备工作。施工时发现地质情况与钻探资料相差较远,应立即会同业主、设计、监理等单位商量研究解决。
6、加强基坑监测DB51/T 2723-2020 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技术规范.pdf,监测数据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十二其它各项措施参照总施工方案
附录:沟槽开挖基坑支护断面图: